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假如我变小 ︳冀美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我变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课程。每个小朋友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变大或变小的能力,本课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能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在想象、创作的过程中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大胆表白,体验生活的乐趣。
设计思路:
《假如我变小》是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本节课伊始,我通过两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导入本课课题《假如我变小》。然后利用动画故事拉近师生距离。接着利用两幅图片对比,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得出:要想表现物体的小,就选取小的参照物;要想表现物体的大,就选取大的参照物。接着又引导学生欣赏了几幅优秀的儿童作品,启发作画思路,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说说自己要创作的故事。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单独完成,并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的故事,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作画。在展示评价作品时,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找其它学生评价,教师作总结性评价。在课堂小结时,利用谈收获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课下和朋友、父母共同分享作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在生活中也要有创意,使生活更加精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及配置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大和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来的。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参照物,并能够比较出大和小。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准备:铅笔、彩笔、图画本、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三个彩色气球进行对比得到大与小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2.实例展示:想让大象变小,需要让老鼠变大。得到要想表现物体的小,就选取小的参照物;要想表现物体的大,就选取大的参照物。
二、学习新课:
1.师:同学小的时候都读过《拇指姑娘》,请同学讲一讲《拇指姑娘》的故事。
2.欣赏视频《拇指姑娘》
3.全班交流:小姑娘经历的事情可真有趣呀!那么在这个短片中你有什么发现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请学生具体谈一谈:拇指姑娘非常小,所以能坐在荷叶上随水漂等。)
4.你还看过哪些变小的故事:还看过动画片《西游记》,里面孙悟空一会儿变大了,头顶住了天;一会儿变小了,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5.小组讨论:假如你变小,你想变多小,想去做什么。
6.学生交流汇报
三、图片赏析:
1.见证奇迹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学生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谁变小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学生说人比蜗牛还要小;人比一大块巧克力还要小;人比手指还要小;人比一只脚还要小;人比钢琴还要小等。)
3.教师总结:通过比较才能区分大小。大小对比可以使大得更大,小的更小。
四、局部创作:
1.局部创作比一比: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创作。其他同学在纸上进行创作。
2.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欣赏其他优秀作品。
五、创作方法讲解:
1.学生议一议:自己在家里、在学校、或在街上时突然变小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作画过程:(1)画自己(2)画比较物(3)画背景(4)涂颜色(5)起名字(6)比一比谁的作品更具有想象力(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
物变小,选择合适的构图和合理的色彩搭配。)
3.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画出来,看谁的作品想象力最丰富?谁的作品最与众不同?再比一比谁画得好!
4.教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展示评价:
1.小组互评
师:同学们,把手中的画笔放下,小组同学先互相看看作品并互相说说故事。
2.单独展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学生先评述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他评,主要看作品里是否选择了适当的参照物进行表现,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完整,富有情趣性。
七、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延伸: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都有了自己的收获,老师也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充满了童趣的奇妙世界,和大家分享了这么读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把你想像的变大或变小的故事说过你的家人和朋友听听,并且和他们一起来欣赏你的作品。还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创意应用到生活中,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