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通过精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2. 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翻译能力;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共选取了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材料一:《红楼梦》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根据选段内容,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2. 在选段中找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表达。
3. 解释选段中出现的“扪泪涕洒都门桥”的意义。
4.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古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5. 组织学生们讨论选段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材料二:《论语》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描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义。
3. 根据选段内容,总结出“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则。
4. 分组讨论孔子言论中的价值观念,并与现实生活结合。
5. 探究选段中的礼仪规范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心得体会。
2. 分组阅读: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不同的文言文选段,并通过合作讨论和理解。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背景。
5. 综合讨论: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让他们就两篇文言文选段中的共同主题或价值观念进行讨论和分享。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和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2. 交流文言文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3. 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由学校领导致辞,强调了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期望。
2. 专题讲座邀请了知名文言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教材解读等方面。
专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3.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展示优秀文言文教学案例。
观摩结束后,进行评课交流,教师们各抒己见,对观摩课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4.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5.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们展示了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设计,分享教学思路和方法。
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6. 总结表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同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 教师们交流了文言文教学经验,分享了教学心得;3. 探讨出了一些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提高了文言文教学质量;4. 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严密,安排合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2. 活动内容方面:活动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交流,满足了教师们的需求;3. 活动效果方面: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与练习。
3. 选取适合初中生程度的文言文进行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出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划分句子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等。
3. 示范:选取一篇简单的文言文,示范分析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分析一篇给定的文言文,划分行句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言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3. 利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用于提供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文言文实例和教学PPT。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步骤4.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5.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包括断句、理解实虚词、推断句意等。
3. 实践:让学生翻译一段简短的文言文,指导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4. 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举例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欣赏: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理解文意并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或辅导书2. 经典文言文篇目及其注释3. 翻译练习题库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翻译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
2. 角色扮演:选取一篇含有对话的文言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和表演,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文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进行写作,可以是简短的日记或故事,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2. 逐步引导: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课堂讨论的表现。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古文阅读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古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理解古文中的重要意义和思想观点;4.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多篇经典古文教材,如《列子》、《孔子家语》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古文学习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介绍古文的历史地位,以及古文对今人形成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展开。
2.阅读古文(3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经典古文,分段让学生阅读,学生可以结合课前预习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并注意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教师辅助指导下,学生逐步分析古文的结构和内容,了解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3.梳理古文重要内容(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古文的重要内容,包括作者表达的主旨、观点以及相关的细节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文的内涵。
4.学习古文技巧(20分钟)以课文中常见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如理解古文中的典型句式、运用词汇猜测词义等。
5.小组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对古文的理解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和解读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延伸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献阅读,要求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的自主探索,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2.继续巩固:在随后的课堂中,适当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古文,让学生不断巩固古文阅读能力,提高应对中考阅读理解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阅读技巧掌握情况以及参与度等。
六、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反馈和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古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有直观的认识。
2. 教授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并通过实际阅读练习让学生加以运用。
3. 教授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和意译、注意文化背景和词义转换等,并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加以实践。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和中考真题。
2.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参考资料。
3. 教学PPT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答题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文言文阅读角,提供丰富的文言文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
3. 定期举办文言文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文言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3. 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八、教学实践1. 安排定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文言文阅读,如家庭作业、阅读笔记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
3. 组织文言文阅读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文词句的含义;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注释工具,解读古文;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古文的结构和逻辑;4. 学生能够通过古文阅读,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选择一篇适合中考古文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a. 字词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古文的用字特点,讲解古字的造型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词根和偏旁部首等进行推测。
b. 句子结构分析: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解读。
c. 上下文推理: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根据句子前后的语境,推测古文的意义和隐含信息。
d. 注释运用:教授学生使用注释工具,如注解和翻译,帮助他们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 练习:选取一些中考真题,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分析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分享解题技巧。
5. 古文阅读技巧拓展: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如常见修辞手法、典故引用等。
6. 语言表达训练:在学生熟悉古文阅读技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听取学生的发言、批改学生的练习和作文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古文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提出自我提升的方向。
四、教学资源1. 古文教材:选用符合中考要求的古文教材,包含多种题材和难度的古文文章。
2. 注释工具:提供学生合适的古文注释工具,如翻译和注解等。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解读文言文中的古词句和表达方式。
2. 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
教学准备:1. 教材:中考文言文阅读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短文或名句,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15分钟)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词汇,包括句子结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文的语法基础。
Step 3:阅读文言文篇章(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考阅读的文言文篇章,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Step 4:分析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排比、夸张等。
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5: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20分钟)提供一些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教师可以逐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Step 6:总结和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技巧。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延伸:1. 布置文言文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拓宽文言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批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分析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构成和阅读策略。
3. 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实词、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4. 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识别和理解特殊句式。
5. 课堂练习:提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
2. 完成课后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增强文言文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言文实例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文言文阅读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教材。
2. 辅助材料: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经典文言文译文。
中考古文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2. 掌握《出师表》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领悟诸葛亮忠诚、谦虚、坚定的品质。
4. 培养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2. 理解并掌握《出师表》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诸葛亮忠诚、谦虚、坚定的品质。
2. 领悟古文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出师表》原文。
2. 课件或黑板。
3. 与《出师表》相关的历史资料。
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背景。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出师表》是一篇千古绝唱?二、讲解写作背景1. 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阐述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和目的。
三、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出师表》。
2.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四、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式1. 解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频烦天下计”等关键词汇。
2. 分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句式的特点。
五、讨论1. 讨论诸葛亮忠诚、谦虚、坚定的品质。
2. 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为什么说《出师表》是一篇千古绝唱?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鉴赏古文韵味1. 分析《出师表》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出师表》的感悟。
四、总结1. 总结《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关键词汇和句式。
2. 强调诸葛亮忠诚、谦虚、坚定的品质。
五、作业1. 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
2. 搜集与诸葛亮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对诸葛亮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熟练使用汉字词语。
3.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理解并分析古代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4.学生能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离骚》2.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故事情节阅读。
3.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系统地讲授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和故事情节阅读。
在讲解中,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
(2)阅读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分段阅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例文欣赏选择《离骚》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基本句式。
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作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学生自行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4.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总结通过总结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对于古代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学生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初三课外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三课外文言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三学生,旨在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作家。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通过对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以及与白话文的区别。
同时,讲解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的语言特点,例如古汉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等。
步骤三:教授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学习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通过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逻辑。
2. 学习如何理解上下文:通过对文言文上下文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学习如何运用注释和辅助工具: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注释和字典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步骤四:解读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作家通过介绍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家,例如《史记》中的司马迁和《红楼梦》中的曹雪芹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和作家的特点和风格。
步骤五:练习文言文阅读和写作1. 练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文言文段落,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等形式。
2. 练习文言文的写作:引导学生仿写文言文的句子和段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家庭作业和练习题,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的名著,扩展他们的文学知识和阅读能力。
2. 组织文言文的朗诵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口语能力。
初三复习课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三复习课文言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2. 名篇段落的解读和欣赏;3.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1. 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2. 名篇段落的解读和欣赏;3. 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2.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代文言文的兴趣;2. 讲解法:详细解读名篇段落,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3. 练习法:通过教师布置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讨论,培养批判思维能力;5. 视听法: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音和语境。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古代文化与古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20分钟)1. 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古代文化与古代文言文的关系,介绍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节:名篇段落的解读和欣赏(30分钟)1. 导入:通过名篇段落欣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详细解读名篇段落的背景和含义,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名篇段落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第三节: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训练(40分钟)1. 导入:通过示范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2. 练习:教师布置文言文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练习:教师布置文言文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节:课堂小结和思考(10分钟)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背诵指导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背诵指导教案: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背诵指导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背诵技巧。
3.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通过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切实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通过古代诗词朗诵、名言警句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阅读文言文(30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论语》中的一则对话等,让学生进行默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解释,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阅读理解(30分钟)要求学生进行读后的问题回答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4.背诵文言文(3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初三学生背诵的文言文作品,要求学生流利背诵,并注重纠正发音和语调。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文言文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展开对文言文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背诵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指导上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细致一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此外,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和题材的文言文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注重学生的背诵技巧和方法,给予必要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背诵能力的提高。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和特殊句式。
3. 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文言文材料。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3.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5. 文言文写作的要点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特殊句式的翻译。
2. 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讲解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题目,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
3.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通过举例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 新课内容: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句子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文言文句子结构。
七、教学内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2.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识别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美感鉴赏能力,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重点复习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重点复习句子成分、句式结构等。
3.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翻译原则,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
5. 文言文美感鉴赏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
2. 采用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4.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培养对文言文的美感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翻译和赏析,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4. 定期考试: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复习文言文词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2. 第3-4周:复习文言文语法,句子成分、句式结构等。
3. 第5-6周: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讲解答题技巧。
4. 第7-8周: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讲解翻译原则。
5. 第9-10周:进行文言文美感鉴赏的培养,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词汇复习: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文词汇。
2. 语法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句式结构等文言文语法知识。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考语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理解;
2. 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习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大量的文言文例句,做好文言文的电子备课;
2. 准备针对中考的文言文相关试题,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3. 准备好一些讲解文言文较重要的概念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
参考依据。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开展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进行文言
文相关知识的预习复习;
2. 教学讲解: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结构特点,搞清每一句文言句子的精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表达;
3. 模拟练习:以课本内容和针对中考试题两部分,让学生灵活运用文
言文结构,进行实战操练;
4. 教学总结:让学生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全面检验学生文言文相关能
力。
五、教学反思
文言文相关知识类型比较多,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容量,重点突出,前后照应,做到分阶段讲解、灵活练习,在节奏感上更加注重配合节奏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幅画也是错误的,应该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圆其说即可。
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 学生发挥想象:可以用第一人 称,把自己想象成刘子骥,讲 述自己和桃花源的奇幻故事; 可以用拟人化的小动物,批判 人类的丑陋,使人类回归到“ 性本善”的精神层面的“桃花 源”中;一千六百年前,人们 心目中的桃花源是这样的,那 么,一千六百年后人们向往的 桃花源又是怎样的呢?任学生 天马行空,说到外星人与高科 技等等……
第四阶段:
学生提问。提问包括“小先生”讲课中没有讲到的问题、有 疑问的问题、自己没有听清的问题……“小先生”话音刚落,就 有学生站起来提问:“‘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小先生”作难了,他用请求的目光看向老师,老师提示说:“想 一想‘焉’的几种用法……”在游戏规则中,“小先生”可以有 一次讲错、教师帮助他订正的机会;还有一次请求同学援助的机 会,即背向同学用“点将包”求助,落在哪里,哪个同学帮助“ 小先生”渡难关,过则过矣,若帮不了忙,二人同台献歌。老师 问“小先生”选择哪种方法,他犹豫地说:“我自己猜猜吧。” 老师高兴地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大胆地猜。”结果他猜错了 。台下一片欢呼,迫切希望“小先生”献歌。他拿起“点将包” 背对同学们,抛出他的求救信号,刚好点到语文课代表,优秀的 课代表帮助他解了围。老师又对“焉”这个知识点做了归纳。
以《爱莲说》为例,课 堂流程如下:
一、导入并提出问题(4分钟)。
在解决了字词、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 《爱莲说》怎样描写了莲的形象,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格,从而 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二、小组制作海报(10分钟)。
每个小组四五个人都有分工,或写或画或组织语言……最早 将海报贴在黑板上的小组得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依 次往下。
选好内容,学生备课;学生上台讲课;学生提问;老师(或学 生)总结。看似简单无奇的方式,加上游戏规则,就生动起来了。
以《曹刿论战》为例,具体讲解:
第一阶段:
教师和学生定好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曹刿论战 》课文第一段,学习目标是字通意顺。将第一段的内 容分成三个部分,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领取到适合自 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先自行备课5分钟(可根 据内容多少定时间),集体备课2分钟,整个课堂不允 许看任何参考书。集体备课往往最令学生焦急,不会 的问题他们要争分夺秒来问,个别学生问不出让自己 满意的答案,只得祈祷不要被“点将包”点到才好。
这一张图片比较简 单,学生从渔人手中的 白布条,很容易看出这 是“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不仔细看很容易 把第二张图片误认为 是“忽逢桃花林”, 仔细辨别才发现其中 一个细节——树枝上 有渔人做好的标记。 这幅图所描述的实际 还是“便扶向路,处 处志之” 。
教师可以利用连环画的艺术特征, 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传播优势,为学生们 提供一个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乐的文言文阅读平台。 用连环画引导学生,可以是正确的课文 顺序,也可以打乱顺序;课文内容可以 和画面一致,也可以故意错位,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判断;还可以看图说话,学 着用文言文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加强 语言表达……
以《桃花源记》为例 : 第一种形式:运用连环画引导背诵。 第二种形式:运用连环画判断正误。
我在课前摘得一些优美的诗词,配以妙手
画卷,在学生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 章的内容并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 语文游戏:“《三峡》课文与诗词、图画手拉 手”。即:给出图片和著名诗句作为提示,让 学生结合课文原文,找出对应的句子。
苏轼: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和这首诗相配的两幅三峡夏季水势汹 涌的插图,把郦道元的文字变成了栩栩如 生的画面,而苏轼的诗又把画卷的空间拉 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而 又超然物外的感觉。这些文字与图片相得 益彰,收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效果,拓宽了课文的外延,提升了学生的 文学修养。
四、绘画加表演,让古文教学更生动。
以《核舟记》为例: 绘画设计:
先带领学生找出“舟”大小的数据:“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不难发现这“舟”比我 们的小拇指还要小些。我们就在小拇指上作画,不要求画全所有“为 人五;为窗八;为箬蓬……”的内容,只让学生画五个小人在其上, 再写上34个字。有的学生画出一个小人就占满了拇指;有的学生画出 五个小人,再也没有地方写字了;有的学生画出五个小人,却不能写 全34个字。有了切身的体会,学生对作者高超的技艺更是佩服有加。
老师不愿教文言文,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一直延用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在无味而疲惫中坚持着; 学生不愿学文言文,是因为被老师牵引着,在枯燥 冷硬的文字中穿行。教师设计富有新意的教学活动 ,就可以打破原本僵硬的教学套路,让自己内心轻 松起来,让学生也因为课堂变化而愉悦起来。
下面展示的一些文言文教学活动,都是我在课 堂上使用又受到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事例有: 长江天险赢得赤壁传奇
曹操来势汹汹,挟天子以征四方,劝降孙权:“今治水 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然而,东吴国险民富, 易守难攻,要入东吴必经水战,江东之人多以水战为主,而 曹军不习水战。庞统献连环计,使曹军之船用铁链相连;黄 盖假降后借诸葛亮的东风,使用火攻,一举赢得了赤壁之战 的胜利。“遥想公瑾当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的周瑜虽是得了天时、人和,但更是利用了地利。
表演设计:
“船头坐三人”:请三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和佛 印。讲桌结实的话,就坐在上面表演,有时也可搬几张桌子在讲台 上表演。“高高的帽子”能找到更好,找不到的话,现场有大大的 文具盒竖立起来当帽子,就可以笑翻学生;“多髯”可以用黑手绢 ,或者卷纸画几条黑须表示一下,把它粘在鼻子下面。“手卷”用 长长的卷纸,随手拿件上衣把“两膝相比者”盖住。
第三种形式:运用连环画看图说话。
学生看到图画联想到课文内容
这一张图片描绘的 景象让学生联想到的是 《桃花源记》中“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第二张图片描绘
的景象可以引导学生 背诵: “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给出一个或正确或错误的提示, 让学生根据课文判断正误。
附学生作品如下:
三、诗歌加图片,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以《三峡》为例: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三峡,多少丹青国手描绘三峡, 给语文课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白的《早发 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的一、二、四句与《三峡》的第二段相 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诗的第三句与文章第四段 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诗中的“万重山” 则和文章第 一段相应。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含蓄,和散文对比着学习,更能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佛印是重头戏,“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 右膝,诎右臂”,竖左膝,挂念珠……”一通折腾 ,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岂不快哉?接着船尾的两个 舟子的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找头发长又清瘦的小 男生“居右”,用女生的皮筋向上扎住头发,用手 绢或纸张像包鼓锤那样包好,抬头,左手倚横木, 右手扳右趾,张嘴“啸呼”。“居左”的男生,“ 执”扇(书本纸张均可),“抚炉”(书包水桶之 类),“壶”(粉笔盒什么的),信手拈来,更加 有趣。
第五阶段: 教师补充漏讲的重点内容“鄙”的古今异义,并提
问各层次学生以了解情况。
一堂课,有三个同学上台当了“小先生”,《曹 刿论战》的第一段字词的解释也就当堂解决了。这种 方法将讲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堂,让教室成为 游艺室。
二、制作海报,浓缩课文精华。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 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海报 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进 行归纳总结。
一、游戏进课堂,解词不再忙。
在文言文教学的公开课上,大多老师不喜欢讲解字词部分,往 往在公开课之前就把字词解决掉,然后在公开课上探讨文章精妙之 处,让人觉得只有精彩的“文”是重头戏,“言”就该是搭戏的台 子。我设计了一种教学活动,专门解决字词句基础部分,而且深受 学生欢迎。我美其名曰:“点兵点将,先生我当”。其法如下:
六、名著佐证文本,让论证更加有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议论文,其论点就是“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二学生的必读书目《三国 演义》中就有许多战例可以佐证这个中心论点。让名著当中 的经典情节,成为了所学文章的论据,既让学生重温了名著 的主要内容,又让文章的论证更全面、更深刻,学生还能从 中学到写议论文的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主题思想】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 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虚荣的高尚人格。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 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 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染”,永 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上台讲解海报(20分钟)。
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最先来讲解。每个小组有两名同学上讲台, 其中一名同学举起海报,另一个讲解,其他组员随时补充。讲的正 确点多,多得分。
四、其他组学生提问(7分钟)。
小组讲解后,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针对他们的海报提出问题,表 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师根据精彩程度打分。
五、教师总结(4分钟)。
第二阶段:
教师背对学生用一个“ 点将包”(可以用沙包) 抛向领取到第一部分的学 生阵地。在一片惊呼后, 离“点将包”最近的同学 被请上讲台,成为本堂课 的第一位“小先生”。
第三阶段:
“小先生”上台讲课,内容是:“十年春,齐 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由他负责讲解这几句话中的重点字词 ,再翻译句子。这位“小先生”重点讲了“其 ”“之”“间”等字。台下听讲的同学需要甄别 “小先生”所讲的对错,对错的或者有疑问地方 做记录;不做记录的学生被巡查的老师发现,需 要献歌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