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阶段: 教师补充漏讲的重点内容“鄙”的古今异义,并提
问各层次学生以了解情况。
一堂课,有三个同学上台当了“小先生”,《曹 刿论战》的第一段字词的解释也就当堂解决了。这种 方法将讲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堂,让教室成为 游艺室。
二、制作海报,浓缩课文精华。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 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海报 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进 行归纳总结。
表演设计:
“船头坐三人”:请三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和佛 印。讲桌结实的话,就坐在上面表演,有时也可搬几张桌子在讲台 上表演。“高高的帽子”能找到更好,找不到的话,现场有大大的 文具盒竖立起来当帽子,就可以笑翻学生;“多髯”可以用黑手绢 ,或者卷纸画几条黑须表示一下,把它粘在鼻子下面。“手卷”用 长长的卷纸,随手拿件上衣把“两膝相比者”盖住。
以《爱莲说》为例,课 堂流程如下:
一、导入并提出问题(4分钟)。
在解决了字词、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 《爱莲说》怎样描写了莲的形象,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格,从而 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二、小组制作海报(10分钟)。
每个小组四五个人都有分工,或写或画或组织语言……最早 将海报贴在黑板上的小组得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依 次往下。
选好内容,学生备课;学生上台讲课;学生提问;老师(或学 生)总结。看似简单无奇的方式,加上游戏规则,就生动起来了。
以《曹刿论战》为例,具体讲解:
第一阶段:
教师和学生定好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曹刿论战 》课文第一段,学习目标是字通意顺。将第一段的内 容分成三个部分,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领取到适合自 己小组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先自行备课5分钟(可根 据内容多少定时间),集体备课2分钟,整个课堂不允 许看任何参考书。集体备课往往最令学生焦急,不会 的问题他们要争分夺秒来问,个别学生问不出让自己 满意的答案,只得祈祷不要被“点将包”点到才好。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幅画也是错误的,应该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圆其说即可。
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 学生发挥想象:可以用第一人 称,把自己想象成刘子骥,讲 述自己和桃花源的奇幻故事; 可以用拟人化的小动物,批判 人类的丑陋,使人类回归到“ 性本善”的精神层面的“桃花 源”中;一千六百年前,人们 心目中的桃花源是这样的,那 么,一千六百年后人们向往的 桃花源又是怎样的呢?任学生 天马行空,说到外星人与高科 技等等……
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
语文
“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这应该是 语文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感受。老师不愿教文言文,学生 不愿学文言文。如何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师生两难的局面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体现出一些生动而灵性的光彩,这 应该是语文老师静心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通过设计丰富 多彩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文言文学 习氛围,让教师体会到教的趣味,让学生体会到学的快 乐。
一、游戏进课堂,解词不再忙。
在文言文教学的公开课上,大多老师不喜欢讲解字词部分,往 往在公开课之前就把字词解决掉,然后在公开课上探讨文章精妙之 处,让人觉得只有精彩的“文”是重头戏,“言”就该是搭戏的台 子。我设计了一种教学活动,专门解决字词句基础部分,而且深受 学生欢迎。我美其名曰:“点兵点将,先生我当”。其法如下:
第四阶段:
学生提问。提问包括“小先生”讲课中没有讲到的问题、有 疑问的问题、自己没有听清的问题……“小先生”话音刚落,就 有学生站起来提问:“‘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小先生”作难了,他用请求的目光看向老师,老师提示说:“想 一想‘焉’的几种用法……”在游戏规则中,“小先生”可以有 一次讲错、教师帮助他订正的机会;还有一次请求同学援助的机 会,即背向同学用“点将包”求助,落在哪里,哪个同学帮助“ 小先生”渡难关,过则过矣,若帮不了忙,二人同台献歌。老师 问“小先生”选择哪种方法,他犹豫地说:“我自己猜猜吧。” 老师高兴地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大胆地猜。”结果他猜错了 。台下一片欢呼,迫切希望“小先生”献歌。他拿起“点将包” 背对同学们,抛出他的求救信号,刚好点到语文课代表,优秀的 课代表帮助他解了围。老师又对“焉”这个知识点做了归纳。
【主题思想】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 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虚荣的高尚人格。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 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 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染”,永 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事例有: 水淹七军
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 棺木,誓与关羽死战。但曹军主将于禁、庞德不和,于禁私 心过重,从而锐气全消、忌妒庞德,生怕庞德建功,不顾兵 家大忌,以至于利令智昏、举措失当,擅自决断将大军撤到 不利的下游位置,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 德。结果,被关羽决堤放水,淹了七军,趁机生擒于禁、庞 德二人,取得胜利。
附学生作品如下:
三、诗歌加图片,让文本解读更精彩。
以《三峡》为例: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三峡,多少丹青国手描绘三峡, 给语文课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白的《早发 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的一、二、四句与《三峡》的第二段相 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诗的第三句与文章第四段 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诗中的“万重山” 则和文章第 一段相应。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含蓄,和散文对比着学习,更能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第二阶段:
教师背对学生用一个“ 点将包”(可以用沙包) 抛向领取到第一部分的学 生阵地。在一片惊呼后, 离“点将包”最近的同学 被请上讲台,成为本堂课 的第一位“小先生”。
第三阶段:
“小先生”上台讲课,内容是:“十年春,齐 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由他负责讲解这几句话中的重点字词 ,再翻译句子。这位“小先生”重点讲了“其 ”“之”“间”等字。台下听讲的同学需要甄别 “小先生”所讲的对错,对错的或者有疑问地方 做记录;不做记录的学生被巡查的老师发现,需 要献歌一首。
白居易:万丈赤幢潭底日, 一条白练峡中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李季兰:三峡流泉几千里,飞波走浪弦中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三峡》
苏辙:朝云暮雨浑虚语, 一夜猿啼月明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三峡》
充满遐想的中国古典诗 词,让人回味无穷;气势磅 礴的绘画,让人震撼无比; 精美凝练的散文,让心旌摇 荡。以上这三个方面是相互 渗透、相互作用的,立体欣 赏时,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学生一边读,一边摆造型,乐着,懂着……
五、连环画和文本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说起连环画,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 会有一种极为亲切又极其深刻的感觉。 谁小时候没有看过连环画?它几乎影响 了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连环画以连续 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 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 种通俗读物。它不仅能锻炼脑部思维, 还对提升初中生的文化水平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
第三种形式:运用连环画看图说话。
学生看到图画联想到课文内容
这一张图片描绘的 景象让学生联想到的是 《桃花源记》中“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第二张图片描绘
的景象可以引导学生 背诵: “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给出一个或正确或错误的提示, 让学生根据课文判断正误。
佛印是重头戏,“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 右膝,诎右臂”,竖左膝,挂念珠……”一通折腾 ,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岂不快哉?接着船尾的两个 舟子的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找头发长又清瘦的小 男生“居右”,用女生的皮筋向上扎住头发,用手 绢或纸张像包鼓锤那样包好,抬头,左手倚横木, 右手扳右趾,张嘴“啸呼”。“居左”的男生,“ 执”扇(书本纸张均可),“抚炉”(书包水桶之 类),“壶”(粉笔盒什么的),信手拈来,更加 有趣。
我在课前摘得一些优美的诗词,配以妙手
画卷,在学生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 章的内容并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 语文游戏:“《三峡》课文与诗词、图画手拉 手”。即:给出图片和著名诗句作为提示,让 学生结合课文原文,找出对应的句子。
苏轼: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
老师不愿教文言文,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一直延用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在无味而疲惫中坚持着; 学生不愿学文言文,是因为被老师牵引着,在枯燥 冷硬的文字中穿行。教师设计富有新意的教学活动 ,就可以打破原本僵硬的教学套路,让自己内心轻 松起来,让学生也因为课堂变化而愉悦起来。
下面展示的一些文言文教学活动,都是我在课 堂上使用又受到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和这首诗相配的两幅三峡夏季水势汹 涌的插图,把郦道元的文字变成了栩栩如 生的画面,而苏轼的诗又把画卷的空间拉 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而 又超然物外的感觉。这些文字与图片相得 益彰,收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效果,拓宽了课文的外延,提升了学生的 文学修养。
这一张图片比较简 单,学生从渔人手中的 白布条,很容易看出这 是“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不仔细看很容易 把第二张图片误认为 是“忽逢桃花林”, 仔细辨别才发现其中 一个细节——树枝上 有渔人做好的标记。 这幅图所描述的实际 还是“便扶向路,处 处志之” 。
三、上台讲解海报(20分钟)。
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最先来讲解。每个小组有两名同学上讲台, 其中一名同学举起海报,另一个讲解,其他组员随时补充。讲的正 确点多,多得分。
四、其他组学生提问(7分钟)。
小组讲解后,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针对他们的海报提出问题,表 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师根据精彩程度打分。
五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教师总结(4分钟)。
六、名著佐证文本,让论证更加有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议论文,其论点就是“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二学生的必读书目《三国 演义》中就有许多战例可以佐证这个中心论点。让名著当中 的经典情节,成为了所学文章的论据,既让学生重温了名著 的主要内容,又让文章的论证更全面、更深刻,学生还能从 中学到写议论文的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教师可以利用连环画的艺术特征, 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传播优势,为学生们 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文言文阅读平台。 用连环画引导学生,可以是正确的课文 顺序,也可以打乱顺序;课文内容可以 和画面一致,也可以故意错位,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判断;还可以看图说话,学 着用文言文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加强 语言表达……
以《桃花源记》为例 : 第一种形式:运用连环画引导背诵。 第二种形式:运用连环画判断正误。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事例有: 长江天险赢得赤壁传奇
曹操来势汹汹,挟天子以征四方,劝降孙权:“今治水 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然而,东吴国险民富, 易守难攻,要入东吴必经水战,江东之人多以水战为主,而 曹军不习水战。庞统献连环计,使曹军之船用铁链相连;黄 盖假降后借诸葛亮的东风,使用火攻,一举赢得了赤壁之战 的胜利。“遥想公瑾当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的周瑜虽是得了天时、人和,但更是利用了地利。
四、绘画加表演,让古文教学更生动。
以《核舟记》为例: 绘画设计:
先带领学生找出“舟”大小的数据:“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不难发现这“舟”比我 们的小拇指还要小些。我们就在小拇指上作画,不要求画全所有“为 人五;为窗八;为箬蓬……”的内容,只让学生画五个小人在其上, 再写上34个字。有的学生画出一个小人就占满了拇指;有的学生画出 五个小人,再也没有地方写字了;有的学生画出五个小人,却不能写 全34个字。有了切身的体会,学生对作者高超的技艺更是佩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