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总平面布局(完整版)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
![场地设计-场地总平面设计概述-总图](https://img.taocdn.com/s3/m/ca76ede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场地位于城市,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或工业园区规划,因为场地出入口位置,场地交通线路的走向,建筑物的体型、朝向、间距、空间组合,绿化美化以及用地、环保、技术经济指标等均与城市或工业园区有关,满足城市规划或工业园区的要求,才能使场地的总平面设计与周围区环境相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建设项目,可以是一个单体建筑物,如一座办公楼及其周围场地设计,也可以是群体建筑物,如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是工业建筑,如工业企业的群体建构筑物的场地总平面设计,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机械厂等,也可以是民用建筑,如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二者的区别在于工业建设项目场地设计面积大,内容多,图纸复杂,且侧重于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及工艺流程要求;民用建筑一般场地较小,场地设计则更加注重场地特征、周围建筑和环境,重视场地空间、视觉和景观关系。尽管工业建筑项目与民用建筑有所差别,但就其场地总平面设计概念、理论和内容基本是相同的,本书所讲的场地总平面设计理论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项目场地总平面设计都是适用的。
3.工程管线
系指室外工程管道,如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雨水管道等,以及室外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线)等。
4.绿化及美化设施
是指室外的成块绿地、行道树、房前屋后的绿化以及建筑小品等.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6262ce17195f312b3069a53a.png)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第一节总平面布置原则及方案(一)、现有场地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用地范围,完全满足施工需要。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气候特点和工期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如下:平面布置合理有序,统筹考虑下阶段场地要求;合理布置施工道路和加工场区,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减少二次搬运;施工区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工艺流程,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和设置满足整个施工期间的管理和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甲方对安全、环境、消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规划合理、整洁美观。
临建、办公设备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要求,综合考虑施工任务,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把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施工区分开布置,办公区和生活区均设在场地南侧,但中间用围墙隔成独立区,生产区围绕新建建筑物周圈布置。
现场设置宽6m宽道路,方便各施工材料存放以及组织场内运输。
施工平面紧凑有序,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干扰。
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装修施工阶段,进行动态的平面布置与管理,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三)、总平面布置方案在现场南侧设置办公区,包括施工单位办公区、甲方和监理现场办公场所。
根据现场用地情况,在场地南侧设置生活区,满足项目施工人员的生活住宿需求。
施工区生产设施设置在现场拟建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包含1个钢材加工场、1个木工加工场、1个砂浆搅拌站、库房、设备仓储、消防、材料堆放区等临时设施。
第二节生活区布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阶段高峰期施工人员为79人。
在场地南侧设置生活区,满足施工高峰期生活住宿需要。
生活区内设置施工人员食堂、住宿、娱乐、医务室等生活设施。
主要设施有: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医务室、厕所及相关职工娱乐设施等。
职工宿舍统一采用板房,地面混凝土硬化,钢门窗。
职工宿舍内,上下铺,床架被褥统一、床头设置床头卡。
场地设计-总平面布局共120页PPT
![场地设计-总平面布局共12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692b98f46527d3250ce076.png)
谢谢你的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场地设计-总平面布局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场地总体布局
![场地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e134d4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6.png)
注意闹静区分, 大流量的流线 避免干扰其他 人流.
•总平面布置要点:
• 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 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1.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 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建筑模式语言 ——C.亚历山大
•
Omnilife JVC 中心,墨西哥
——让·努韦尔
• 由让·努韦尔设计的管理和组织办公大楼,如同整个项目一 样,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与其说它们像办公室,不如说它们更 像假期露营场所,它们体现了办公室和公园之间的一个潜在 的审美情趣和循序渐进的相互关系
• 克
——比吉特·克劳
• • 3按照场地功能主次来划分.分主要要空间、辅助空间.便于
分别组织相应的空间,避免相互干扰.
• 4按对外空间与对内空间的划分.便于分别组织各自流线及 与场地外部的交通.
• 3、场地自然条件
• 场地的地形、地质和气象等自然条件
•二各分区间的相互关系
• 场地中各项内容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分区并不意味着截然分 离,还要组织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功能分区包含 两个方面,一是各部分的划分状态,二是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
第二节 场地使用分析
• 一、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 按项目的建设性质,主要有两大类:
新建项目 改扩建项目
– 新建项目:新建项目场地的约束条件较少,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 为主,布局安排的灵活性较大.
– 改扩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制 约因素较多,设计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
• 建筑物的间距安排、疏散通道、消防车道和场地出入口 设置等.
场地总体布局
![场地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638bc0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0.png)
四、绿化布置
《城市绿地分类原则 》CJJ/T 85—2023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公园、街头绿地
第五节 场地总体布局实例分析
南昌·华中国际工业原料商品物流城规划用地
THE END
1. 日照 2. 通风 3. 其他
建筑间距
1. 日照间距 2. 防火间距 3. 地震地域建筑间距 4. 安全卫生防护间距
建筑朝向旳选择
建筑布局旳基本要求 建筑朝向旳选择 日照原因 ▪ 我国气候带横跨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南北方日照特点 差别明显。 ▪ 寒冷地域冬季应尽量争取日照, ▪ 炎热地域主要考虑夏季防止接受过多旳太阳辐射。 风向原因 ▪ 寒冷地域注意防寒、保温和防风沙 ▪ 炎热地域要注重组织自然通风 其他原因 ▪ 除上述原因外,建筑物朝向还要结 合场地详细条件,如道路走向、周 围景观、地形变化和用地形状等。
1.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旳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不大于70m; 2. 距非道路交叉口旳过街人行道(涉及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沿线不
应不大于5m; 3.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沿不应不大于10m; 4. 距公园、学校、小朋友及残疾人等建筑旳出入口不应小20米; 5. 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6. 与立体交又口旳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本地规划主管部门旳要求办
日照间距
建筑间距旳拟定
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
不同方位日照
地形坡度和坡向
通风要求
间距要求 地形影响
防火间距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车库防火间距
根据耐火等级 要求民用建筑 之间旳防火间距。
针对高层旳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B50045—95) 2023年修订》要求了其相互之间及其与 其他民用建筑之间旳防火间距。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细版)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46e4d4bed5b9f3f80f1c35.png)
施工总平面布置(详细版)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1)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周边环境的特征,充分利用现有施工现场的场地和布置,做好总平面布置规划,满足生产、文明施工要求。
(2)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和功能分区,对现有临建及管线进行调整。
(3)加强现场平面布置的分阶段调整,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提高劳动效率。
(4)加强平面施工的检查及监督整改,保证场内施工道路通畅。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要满足方便生产,有利生活,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要求。
2场地整体规划2.1施工现场划分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我公司将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各场地的用途对施工现场进行划分。
施工现场设置材料加工、堆放场、材料库、标养室、现场办公室及员工宿舍和食堂。
2.2大门与道路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西面和南面设大门做为材料及人员出入口。
大门为钢管-薄铁板组合大门,门外侧在凸显位置设立一个名板,用于书写工程、业主、工程顾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的名称,书写的格式、标牌的样式和尺寸、设立的位置报送业主审批,文字将聘请优等标志绘制人员书写,并在工程进行期间不时重新油漆和书写。
现场四周新建临时道路做为材料运输道路,道路设置为双通道,路宽6m,采用100厚C20现浇混凝土硬化,并按2%的坡度做好排水。
2.3排水设施的布置充分利用前期土方阶段设置在基坑周边的排水设施,在道路一侧增加宽300mm、深350mm的排水沟;根据排污口位置设置2000mm×1000mm×1000mm的沉淀池,进行有组织排水,坡度0.2%,排至排污口。
同时在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配备高压冲洗水枪,以免车辆出入带泥,引起扬尘污染。
2.4办公区临建的布置利用北侧空地做为现场临建布置场地,布置1栋2层的办公用房,主要包括业主、监理及管理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共567m2。
办公室为简易彩板房,门窗为铝合金门窗,地面为400mm×400mm地板砖,吊顶为600mm×600mm矿棉板吊顶。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完整版带附表)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完整版带附表)](https://img.taocdn.com/s3/m/618e58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d.png)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完整版带附表)一、施工平面布置为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围绕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技术难度等相关技术资料,我公司从工程的整体考察与分析,施工前期部署、现场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拟制。
特别在施工前期部署及本工程材料选择方案、产品加工工艺及施工方案四个方面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施工部署从工作主要从技术部署、组织人员部署、材料准备及现场临时设施布置等方面做好本工程的施工部署工作。
根据本工程实际地形情况,并本着安全、紧凑、有序的原则进行总平面布置。
周围居民安全、标准化工地和文明工地的要求采用封闭形式进行施工,现场在适当位置设置施工出入口,出入口设置警示标志。
我们将本着“文明生产,科学管理,方便施工,合理布置,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业主所提供的场地进行项目部的总平面布置。
1、技术部署(1)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图审批确定后,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图纸,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清楚各种施工做法,设计人员向技术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翻样工作、加工定货。
(2)编制施工方案资料准备,施工中严格按国家和行业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和检查,且遵照市质量监督站和业主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准备好各种资料样表,施工中及时填写整理,分册保管,待工程竣工后装订成册。
编制各分项工程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报甲方及监理审批后进行施工。
(3)编制工程质量计划编制本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确定质量目标,将质量责任分别落实到个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2、现场实际情况(1)本工程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现场场地宽敞,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
(2)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负责接至施工场地内,场内施工排水可以经过处理后排放。
二、总平面原则、依据说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工程量的分布及工期要求、施工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重复运输等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出现。
场地总平面布局
![场地总平面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208c07e6caaedd3383c4d38a.png)
地势:北高南低 内容:1 教学楼
2 多功能厅 3 传达室 4 厕所 5 运动场
???
交通组织
交通流线的安排
1. 交通线要明确清晰,易识别,通畅便捷,尽量减少迂回。 2. 要符合使用规律和活动特点; 3. 不同的交通线路要避免干扰和相互冲突; 4. 要符合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要求,如宽度、坡度、回转半径等:
最常见
用地控制
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道路红线是场地与城市道路用地在地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限。建筑 物的台阶、平台、窗井等建筑突出物,地下部分或地下建筑、建筑基础以及 (除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地下管线都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如公共厕所、治安岗亭、公用 电话亭、公交调度室等等,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 造。而建筑的骑楼、过街楼、空中连廊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部分,其净高、宽 度等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或经规划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建造。
用地边界线是场地的最外围边界线,它限定了土地使用权的空间界限。 当用地边界线范围内有公共设施(如城市道路)用地时,必须首先保证公共设施 的使用。因此,地产线并不是对场地 可建设使用范围的最终限定。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一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划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
标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1.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2. 吸收有害气体 3. 滤尘杀菌 4. 净化水土 5. 隔离噪声 6. 监视有害气体。
美化环境、休息游览 生产、战备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绿地的分类
公共绿地 专用绿地 街道绿地 防护绿地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绿化布置的一般要求
完整版)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完整版)施工总平面布置图](https://img.taocdn.com/s3/m/b89094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6.png)
完整版)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一节施工现场目前现状普兰县雄巴村民房建设项目场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雄巴村。
该地块为矩形,地势平坦,市政条件基本满足要求。
现场周边交通便利,场地条件良好,无地上物,已具备五通一平,电源、水源已引至场地指定位置,临时电源采用2台50KW发电机,通信设施接入便利,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利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调动施工资源优势,对保证工期提供有利保证,为工程实施提供较为完善的条件。
第二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及依据2.1 布置原则为保证施工现场布置紧凑合理、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平面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平面布置原则确定如下:1.根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施工要求,综合考虑施工任务,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把办公区、生产区和加工区分开布置。
2.方便各种材料存放以及组织场内运输,便于施工方进行管理和服务。
3.施工平面紧凑有序,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4.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干扰。
5.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6.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7.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减少搬迁损失,提高施工设施安装速度。
8.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9.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综合考虑施工各阶段的工况,按照“四节一保”要求进行布置,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要求。
10.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和XXX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
2.2 布置依据1.招标文件中对施工现场布置的有关要求。
2.现场红线、水源、电源位置,以及该地区的规划设计和综合布线图。
3.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
4.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
5.总体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
6.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消防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三节施工平面布置1.现场规划施工道路。
临时道路宽度为4.5米,路面采用200mm混凝土,出入口设冲车区,出口及大门标准,道路两边设路缘石,门口设九牌一图,达到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2024鲜版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7da1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c.png)
3
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 制定临时设施建设标准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设 施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2024/3/28
14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2024/3/28
机械设备类型及数量选择
根据施工需求和现场条件,合理选择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 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并确定其数量和规格。
20
变更管理程序实施
建立变更管理程序,明确变更的 申请、审批、实施和验收等流程。
对总平面布置图中的变更进行评 估和审查,确保变更符合相关规
定和标准。
及时更新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进 度计划等文件,以反映变更后的
实际情况。
2024/3/28
21
05
案例分析:某大型项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 置图优化实践
2024/3/28
22
项目背景介绍
2024/3/28
项目概述
该项目为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 多个功能区域,总建筑面积达到数十万平方米。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交通繁忙,人流密集,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要求
项目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同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 等各方面的要求。
23
经验教训总结
在大型项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优化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 方案,并注重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同时,也需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优化方案的顺利执行。
2024/3/28
26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8
27
本次研究主要成果回顾
(完整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完整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863207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0.png)
(完整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八)、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第一节、总体部署的原则如我公司有幸中标,中标后将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建设工期和质量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技术难点,在施工部署上所采取的总体原则是:“利用最佳的施工技术手段,选用最有战斗力的施工队伍,投入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安排最合理的施工工序,采用最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
”流水段划分总体原则:根据“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流水段划分原则,全面响应业主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在充分分析本工程的建筑工程量和设计特点后,细化工序的流水段划分。
在不同施工阶段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流水作业段进行施工。
以保证物资、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施工方法的合理运用,施工组织的顺利实施;确保组织合理,经济节约,以达到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一、根据本工程特点,经过综合分析论证,总体部署如下:1、分段、分区组织施工,流水段保持同节奏施工,形成单个施工区内的循环流水作业。
2、分段提前组织工序穿插作业,尽量缩短施工工期。
3、在不影响或者少影响周围群众情况下,制定总工期控制计划和管理目标方案,超前安排相关专业的配合协调工作,将目标分解,采取围绕主线、多工序推进、过程连续监控的组织方式。
第二节、施工总平面布置一、布置原则根据工程所处的位置和工期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平面布置合理有序,统筹考虑各合同段的用地协调;合理布置施工道路和加工场区,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减少二次搬运;施工区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工艺流程,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各种临时设施的布局和设置满足整个施工期间的管理和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建设、监理单位对安全、环境、消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规划合理、整洁美观。
本工程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高,因此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为:1、工平面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2、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有利于生活、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3、工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利用原有围墙维护;4、达到阳泉市和建设、监理单位及我司有关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等规定的要求。
中小学场地和总平面布置
![中小学场地和总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af95391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8.png)
中小学场地和总平面布置一、场地1、中小学校应建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动、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宜建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地和提供设置基础市政设施的条件。
2、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
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4、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 m。
5、学校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条件时宜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学校的规划布局应与生源分布及周边交通相协调。
与学校毗邻的城市主干道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以保障学生安全跨越。
6、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
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7、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8、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二、用地1、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
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2、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合理确定容积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用地。
3、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宜以学校可比容积率判断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中小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场地使用分析
在对场地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内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 用要求的影响因素,是进行总体布局的基础。
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性质主要有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两类; 新建项目场地的约束条件较少,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布 局安排灵活自由; 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制约因素较多, 设计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
第五章 场地总体布局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 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设计提供基本框架;协调建筑物内 部功能与外部环境。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决定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 整个设计的成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场地使用分析 第三节 场地分区 第四节 建筑布局 第五节 场地交通组织 第六节 场地绿地配置 第七节 实例分析
依据是业主提出的设 计任务书;
建筑的组成内容是场 地主要功能的体现;
直接功能要求的室外场地:运动场、露天游泳池、室外展场; 完善建筑物内部功能的室外场地:交通集散、绿化景观、工程设施;
以旅馆建筑为例:旅馆建筑主要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 解决这三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形态是场地总体布局的关键,可采取集中 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布局。在主要入口前,应设有交通集散空 间引导人流和车流;底层休息厅的位置可与室外绿化庭园结合考虑,以获 得室内外空间的流通和环境的赏心悦目。
使用功能特性
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使用功能特性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娱体育建 筑、医疗(卫生)建筑、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建筑、纪念性建筑 。
文化建筑应注意吸取地域建筑空间组织特色,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 商业建筑应注意人流、车流和物流等各种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 度假、疗养建筑应采取化整为零、灵活自由的布局方式,形成与自然
环境交融的氛围; 纪念性建筑应重视精神内涵和寓意的表达,常以规整、严谨的形式,
形成秩序感强烈的空间序列; 观演建筑应合理处理各种人流和出入口,妥善组织交通集散; 博览建筑应处理好各展室的空间组织,保证参观路线的顺序性和选择
性,同时还需解决好陈列区与藏品库之间的关系。
功能组成内容
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功能组成内容
布局、交通组织和绿地配置。 概括而言,场地总体布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确定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 确定各项内容之间的组织关系 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场地构成要素之间 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功能、空间、视觉和景观)。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一)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意节约;尽量多保留一些绿化用地和 发展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然地形适应和利用为主,适当改造,充分结合地形;合理利用土 地进行功能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避免大量挖、填方和破坏自然;
尽可能选择节能节地的方案。如:适当减小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 具有显著的节地效果;北方建筑布局不宜过于分散,体型变化不宜过 大,这样有利于节能;建筑空间组合时注意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 通风,以减少人工能耗。
工作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解决主 要矛盾。
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合理有效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 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与周围环境协调。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图解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项使用功能; 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可利用因素; 研究确定场地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地分区; 分析各项组成内容的布置要求,确定其基本形态及组关系,进行建筑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三)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环境的整体性
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建筑外 部空间是从场地外部进入建筑之间的过渡,是建筑功能的外延,也是 建筑形象的衬托;
考虑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视觉及心理感受对场地整体环境的影响; 纪念性建筑场地考虑道路、绿化、广场和小品等一系列外部空间要素
▪ 必要性活动:直接目标性活动;如购物、观展、餐饮等。 ▪ 自发性活动:间接目标性活动;如散步、休憩、观赏等。 ▪ 社会性活动:有赖他人参与、受到影响的活动;如儿童游戏、相互交谈等。 ▪ 了解使用者行为需求的途径:
使用者需求分析
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使用者需求分析
使用者的人群构成
▪ 按身份分:外来使用者和内部工作人员;(商业建筑中的顾客与内部职工) ▪ 按活动性质分:步行、等候、停车和休憩等;(商业、办公、文化建筑) ▪ 按年龄层次分:老人、儿童和年轻人;(居住建筑)
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往往是调研报告的重点)
使用的合理性
满足工程项目使用要求; 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合理的空间场所; 良好的日照通风; 方便的交虑防排洪; 坡地场地的竖向设计; 火灾、地震、空袭等; 场地的疏散通道、消防车道和出入口。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二)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建设的经济性
第一节 概述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使用的合理性 技术的安全性 建设的经济性 环境的整体性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 在分析场地设计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 的实际问题,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 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作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场 地的整体宏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