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 林念生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602045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经典作品赏析》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分析中外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
本课程在理解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影片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从制作的角度,分析电影的导演手法、剧作、视听表现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经典电影为教材,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其二,从电影理论的角度进行内容的分析,即从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电影作者论、后殖民文化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电影,如何在纷繁的影视产品中选择精品进行学习、鉴赏与研究。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影片观摩与影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影片分析部分以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
学生要定期提交观片笔记和进行课堂分析,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典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费穆的《小城之春》分析;(2)蔡楚生、郑君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的意境追求与民族化探索;(2)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中国电影的家国情怀;第二章谢晋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红色娘子军》分析;(2)《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分析;2.重、难点提示(1)理解中国电影如何人文化的表达政治;(2)谢晋电影创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的变化;第三章第四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黄蜀芹的《人·鬼·情》分析;(2)吴天明的《老井》分析;2.重、难点提示(1)女性导演身份与女性电影分析;(2)中国电影的人文化表达;第四章第五代导演的经典电影(5学时)1.教学内容(1)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分析;(2)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菊豆》分析;(3)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中的民族与历史的反思;(2)后殖民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第五章第六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分析;(2)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六代导演作为一个群体的“私语化”表达;(2)第六代导演的视听语言与内容的联系;第六章姜文电影分析(4学时)1.教学内容(1)《阳光灿烂的日子》细读与分析;(2)《鬼子来了》分析;2.重、难点提示(1)姜文电影的风格特点;(2)视听语言如何创造属于电影的“激情”;第七章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分析(5学时)1.教学内容(1)“红、白、蓝”三部曲分析;(2)《十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哲学表达;(2)现代电影中的宗教;第八章黑泽明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罗生门》分析;(2)《七武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东方民族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影片结构与内容表达;第九章伊朗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黑板》分析;(2)《小鞋子》分析;(3)《樱桃的滋味》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三世界”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第三世界”电影如何“带着镣铐跳舞”;第十章李安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分析;(2)《断背山》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性别问题;(2)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电影中的表达;四、实验教学内容无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钱锡生简历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
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JOUR1035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开课学期:每学年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课时:1周,3课时教学内容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中国纪录片鉴赏》授课计划
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2011—2012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中国纪录片鉴赏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郭佳祺学校ITS教学大纲(教学纲要)制定部门校物流教研室教材全称(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无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侯洪著,《感受经典—电视纪录片文本赏析》本课程本学期教学时数44周学时数2本学期教学周数22本课程总时数44本学期教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20编制说明:1、主要教学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学目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
3、学生学习现状:这门课程面对的都是有一定审美基础的中专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可以容易的掌握相关知识,也应该对这么课程非常感兴趣。
实践教学20习题课0复习 2考核 2机动审批(核)人教务(系、部、办)主任教研组长制表日期孙锦全薛文媛2012-2-5理论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1 1 纪录片概论2 无观摩纪录片《幼儿园》2 2 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特征 2 有以《望长城》为例3 3 2000年后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特征 2 无《丝绸之路》4 4 国外电视纪录片创作概论 2 无了解外国纪录片的历程5 5 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蒙太奇 2 有以《华氏911》为例6 6 纪录片的题材之一:人与人 2 有以《龙脊》为例7 7 纪录片的题材之二:人与自然 2 无以《最后的山神》为例以《平衡》为例8 8 纪录片的题材之三:人与历史 2 有9 9 纪录片的声音之一:同期声 2 有以《八廓南街十六号》为例以《臧北人家》为例10 10 纪录片的声音之二:解说词 2 有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11 11 纪录片的观念之一:纪实和真实 2 有以《苏园六纪》为例12 12 纪录片的观念之二:纪实和表意 2 无13 13 纪录片的观念之三:主观和客观 2 无以《英与白》为例14 14 纪录片的叙事之一:循序渐进法 2 有以《小鸭子的故事》为例15 15 纪录片的叙事之二:设定线索法 2 有以《话说长江》为例16 16 纪录片的叙事之三:虚实结合法 2 有以《千年陈酒》为例17 17 纪录片的创作 2 有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流程18 18 纪录片的未来 2 有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流程19 19 纪录片赏析 2 无三叶草20 20 纪录片赏析 2 无高考21 21 期末复习 2 有22 22 期末考试 2 有实习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周次星期课题(项目)名称课时工艺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课时实习图纸、器材工量具准备内容课时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
纪录片赏析教学设计案例
纪录片赏析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设定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纪录片成为了一种流行、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媒体形式。
然而,教学中对纪录片的利用还较为有限,教师们需要创新和设计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
本文将以一位高中地理老师的案例来分别介绍纪录片赏析教学设计的背景、目标设定、教学流程和评估方式。
二、教学背景地理学科重视探究、观察和实践,而纪录片作为真实生动的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现象和规律。
本次教学背景是一节关于地球自然环境问题的课程。
通过纪录片赏析的方式,旨在引发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热爱地球、关心环境、积极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纪录片的赏析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与地球自然环境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 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并给出赏析纪录片的基本步骤。
3. 纪录片赏析:选择一部与地球自然环境问题相关的纪录片,全班观看,并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录重要观点和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分享他们记录的观点和问题,并进行深入讨论。
5. 教师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6. 拓展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掌握程度,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写一篇观后感、组织环境保护俱乐部等,加深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五、评估方式1. 学习笔记评估:评价学生在纪录片赏析过程中记录的观点和问题,判断其对地球自然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深度思考程度。
纪录片赏析课程安排与教案
纪录⽚赏析课程安排与教案《纪录⽚赏析》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纪录⽚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教材:《纪录⽚创作》,朱景和著,中国⼈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
“纪录⽚”,⼀个充满诱惑与魅⼒的名字。
纪录⽚是⼈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感悟⼈性与⼈⽣的载体。
《纪录⽚》作为⼴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度学习纪录⽚创作思想和实现⼿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新闻改⾰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的提⾼。
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第⼀章纪录⽚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的:通过对纪录⽚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对纪录⽚与电视纪录⽚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与电视纪录⽚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了解纪录⽚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理解电视纪录⽚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掌握电视纪录⽚的意义。
纪录片赏析大纲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材选用依据: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教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把赏析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对纪录片理论的梳理相结合,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第一章纪录片概述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要点:1、纪录片定义2、纪录片类型3、纪录片观念的发展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授课时数:2课时作业与思考: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内容要点:1、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2、如何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授课时数:2课时作业与思考: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要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纪录片的两次界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授课时数:4课时作业与思考: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影片欣赏》 学历案
《影片欣赏》学历案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影片的审美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影片。
2、提高学生对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3、让学生了解影片制作的基本要素,如导演手法、摄影技巧、剪辑效果等。
4、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课程内容1、影片类型与特点(1)介绍不同类型的影片,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纪录片等。
(2)分析每种类型影片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受众群体等。
2、影片的构成要素(1)剧本:探讨剧本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情节、人物塑造和对话来吸引观众。
(2)导演手法:研究导演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场面调度和演员指导来呈现故事。
(3)摄影与画面:讲解摄影技巧对影片氛围和情感表达的影响,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等。
(4)剪辑与音效:分析剪辑如何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效果,以及音效在增强观众感受方面的作用。
3、影片的主题与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如爱情、友情、家庭、社会问题等。
(2)探讨影片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悲伤、喜悦、愤怒、感动等。
4、经典影片赏析(1)选择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进行深入分析,如《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霸王别姬》等。
(2)组织学生讨论影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个人的启发。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电影理论书籍,如《认识电影》《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等。
2、在线电影评论网站和论坛,如豆瓣电影、时光网等。
3、学校图书馆的影片资源库,包括各种类型的优秀影片。
四、学习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影片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指定的影片进行讨论和分析,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影片赏析在课堂上播放影片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实时的观察和分析。
4、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影片评论或观后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影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段影片为什么能够吸引你?”引导学生思考影片的魅力所在。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通过影片分析解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语言、本性、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并具有相
对直观的理解;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的独特传统和中国民族电影发展历程中的诸多特点;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在创作实践中的交融和相互影响,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电影的不同面向;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下数字电影、网络短视频、微电影、等不同形式影视作品的最新变化和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1.建议教材
1.苏牧・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2.张浩.电影作品分析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3.主要参考书
1.维尔纳法尔史提希(德).电影分析基础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2.张会军.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影视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影视作品赏析》教学大纲《影视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影视作品赏析课程学分:4学期学时:40课程性质:通识类课程课程定位:全校选修课先修课程:影视语言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部门:传媒艺术学院现代传播系一、课程概述及意义《影视作品赏析》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知识类选修课,作为一门通过具体而典型的影视作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其所涵盖的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培养与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要明了优秀的电影是社会反响强烈、公众评价颇高的电影,是能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并深深打动观众的电影,要让学生弄清楚它的主题是什么,即如何认知并构思作品深刻思想性的问题;第二是在组织情节的展开与矛盾冲突的展现中使用了哪些手段,通俗来说即怎么讲故事,怎么讲好故事;第三是对影视语言的运用能力,即如何通过声音、画面、动作、剪辑等操作手法与角度的变化塑造作品艺术性的问题;第三是表演能力,即通过经典作品及人物形象洞悉表演技巧的问题。
通过这几点提纲挈领的框架构建,目的是概括地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的途径、流程、顺序及方法,让学生不仅仅能够赏析某一部电影,而是能够掌握影视赏析的一贯手法及基本纲领,为学生更大范围实现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本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结合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以及学生的感悟与思考,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影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和技巧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职业能力。
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并非强调观赏影视作品的娱乐作用及其对学生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影响,而是强调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创作意图,优秀的表现手法方面,以及思想与艺术交织的方式。
什么样的片子是好片子,好片子的好都体现在哪里,从好片子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本课程所需重点突出的内容,也是本课程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二、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典型且优秀的影视作品分析作为启蒙,揭示出将深刻的思想性与优秀的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精品,并且进一步分析如何鉴别优秀电影的特色,并且从优秀电影当中汲取典型内容进行学习。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林念生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林念生课程编号:01149课程名称:纪录片选析(Documentary film appreciation)新闻学本科专业课《纪录片欣赏与制作》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纪录片选析》课程一方面从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和描述,以及形成不同特征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72。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纪录片概述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纪录片赏析课程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大纲侯洪绪论纪录片的理念、历史与审美一、纪录片的界说、属性、类型与流派二、.纪录片的审美1.物质/技术/艺术:从影视语汇到审美文化2.观照与认知a.认识论视域:精神层面哲学观照b.拍摄与制作:文本层面艺术观照c.传播与接受:社会接受层面的文化观照3.理论资源/学科视野:电视学、电影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新闻学、地理学第一章当代纪录片:审美的现代性单元背景:一、当代纪录片的审美向度1、审美的现代性2、西方新社会运动、绿色运动及生态社会主义3、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二、当代纪录片的表现形态1、作品表现形态上2、叙事艺术3、作品美学风格4、题材方面文本赏析:A:法兰西镜像语言的艺术与审美1、动物序列:《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群猴》2、海洋序列:《亚特兰帝斯》、《白色星球》B:中外纪录片文本比较1、动物序列:《帝企鹅日记》、《狐狸的故事》、《群猴》、《萨玛阁的路沙》2、生态环保序列:《失去平衡的生活》、《平衡》、《树的乐章》、《沙尘暴》小结:第二章从人类学走向艺术和真理的世界单元背景:一、人类学及影视人类学的界定二、中西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概观三、人类学片的范型与拍摄1、人类学片的范型2、人类学片的拍摄与书写四、真实电影的兴起五、对本章纪录作品的中外叙事策略比较1、个人化叙事与国家代言人叙事的不同视点2、注重共时性与注重历时性的不同叙事结构3、由单一叙事到复调叙事:中西纪录片发展史中的共同趋向文本赏析:A、(美)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B、(法)鲁什:《夏日纪事》C、冷杉:《桃坪寨我的家》小结:第三章魔弹效应与诗化哲学单元背景:一、从新闻传播学到电影美学二、纪录片的诗化哲学1、关于维柯的“诗性智慧”2、政治叙事的诗意化3、史诗风格4、先锋派的纪录风格文本赏析:A:(德)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B:(荷)伊文思:《雨》、《风的故事》小结:第四章:新纪录电影与新纪录运动单元背景:一、新纪录电影1、新纪录电影的发展脉络2、新纪录电影的主要特征二、新纪录运动三、新纪录电影与新纪录运动的贡献1、拓展了纪录电影的表现题材2、将科幻电影的因素植入纪录电影的制作中3、新纪录电影是对“非虚构电影”定义的否定,同时又是对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否定之否定文本赏析:A、(美)摩尔:《华氏911》B、张以庆:《幼儿园》C、赵刚:《冬日》D、贾樟柯:《东》小结:第五章:中国西部纪录片单元背景:一、“西部”内涵的解析二、书写风格的演变三、功能角色的设定1、传统的政策宣教角色2、西部经济建设的服务角色3、西部文化的探询角色四、世界市场的开阔文本赏析:A、梁碧波:《三节草》B、王海兵:《藏北人家》C、刘湘晨:《太阳部族》小结:第六章:中国独立制作纪录片单元背景:一、中国独立制作纪录片的生成与命名二、探索与合流:独立制作纪录片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1、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双重文化身份2、个人化的叙事风格三、独立制作记录片的DV新时代1、创作题材的整体多元化2、创作观念的个性化和纪录片拍摄的非职业化趋势文本赏析:A、吴文光:《流浪北京》B、蒋樾:《彼岸》C、贾樟柯:《公共场所》小结:。
《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教学大纲
《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104404课程名称:纪实节目精品赏析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编导基础》、《广播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2.课程任务:通过纪实节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纪实节目的类型特征,了解纪实栏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变化。
使学生从纪实节目的文化美学特征的高度,探讨纪实栏目发展趋势,同时为今后新闻纪录片创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从纪实节目的发展现状入手,使学生掌握纪实节目的基本特征,了解纪实栏目的传播途径,认识纪实节目的社会功能。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灵活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纪实节目的发展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使学生初步了解纪实节目的相关知识,对纪实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实节目发展,熟悉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整体节目格局、纪录频道的传播效果以及制播模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实节目的发展状况。
难点是纪实栏目的特色研究。
4.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发展状况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整体格局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国际传播第二节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例分析纪实节目特色一、纪实节目构成的基本特色二、纪实节目传播效果三、纪实节目的制播模式四、纪实节目的赢利模式第三节各个地面纪录片频道的发展状况及走势实例综合分析第二章电视纪实栏目报告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纪实栏目研究范围;了解纪实片栏目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纪录片栏目与纪实节目的关系,纪录片成为纪实栏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影作品的研究与分析,教授学生有关电影制作、电影欣赏以及电影评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通过研究电影作品的剧情、角色、视听效果等要素,让学生了解电影的语言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电影素养与批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电影作品的要素和结构,了解电影制作的基本流程;2.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敏感度,提高观影品味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电影评论的能力,能够有理性、批判性地评价电影作品;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来分享对电影作品的观点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电影史与发展- 研究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发展概况;- 分析电影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
2. 电影的视听语言- 研究电影的镜头构图、镜头运动、剪辑等基本语言手法;- 分析电影的音效、配乐、场景设计等音频技术;- 了解特殊效果、动画和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3. 电影的剧情与结构- 研究电影的叙事结构;- 分析电影的剧情发展、节奏把控;- 探讨电影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4. 观众心理与电影欣赏- 掌握观众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电影对观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电影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5. 电影评论与影评写作- 研究电影评论的基本框架和写作技巧;- 分析专业影评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观看和分析电影作品,参与讨论和写作活动;- 结合小组讨论、个人报告、作业评价等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书籍1. 电影作品:包括经典电影、代表作品和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2. 电影评论:查阅专业影评、学术研究著作以及相关期刊杂志;3. 参考书籍:- 《电影艺术简史》- 《电影欣赏与评论》- 《影像识读》六、教学安排本课程为15周的学期课程,每周2课时,共30课时。
《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程学时:32(16周)课程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纪录片赏析》课程一方面通过对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形成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纪录片史、纪录片理论演进及优秀纪录片赏析为基本结构,内容包括纪录片简史、重要导演介绍、重要作品赏鉴等。
通过对经典纪录片的欣赏与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纪录片的重要导演与作品;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影视学基本原理分析纪录片术作品,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纪录片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纪录片导论1、纪录片的界定与简史掌握2、纪录片的本质:真实、审美掌握第二讲格里尔逊与《夜邮》(上)1、格里尔逊生平了解2、格里尔逊模式的纪录片创作了解第三讲格里尔逊与《夜邮》(下)1、《夜邮》赏析掌握2、《夜邮》的创作特色与不足理解第四讲莱尼·里芬斯塔尔与《奥林匹亚》(上)1、莱尼·里芬斯塔尔生平理解2、莱尼·里芬斯塔尔的创作理论掌握第五讲莱尼·里芬斯塔尔与《奥林匹亚》(下)1、《奥林匹亚》赏析了解2、《奥林匹亚》的创作特色与影响掌握第六讲《迁徙的鸟》赏析1、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了解2、《迁徙的鸟》的创作背景与特色理解第七讲《帝企鹅日记》赏析1、《帝企鹅日记》的创作特色了解2、《迁徙的鸟》与《帝企鹅日记》的比较理解第八讲《故宫》赏析1、中国纪录片发展简史了解2、《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理解3、《故宫》的创作特色掌握第九讲《台北故宫》赏析1、《台北故宫》的创作背景了解2、《台北故宫》的创作特点掌握3、《故宫》与《台北故宫》的比较理解第十讲《我从汉朝来》赏析1、《我从汉朝来》的创作背景了解2、《我从汉朝来》的创作特色——以武梁祠为例掌握第十一讲《敦煌》赏析1、《敦煌》的创作背景理解2、《我从汉朝来》与《敦煌》的比较理解3、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掌握第十二讲《舌尖上的中国》赏析1、《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背景了解2、《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创作特色掌握3、饮食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理解第十三讲《玄奘之路》赏析1、《玄奘之路》的创作背景理解2、《玄奘之路》的创作特色掌握3、人物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理解第十四讲《蓝色星球》赏析1、BBC纪录片的创作理解2、《蓝色星球》系列纪录片的创作掌握第十五讲《甲午》赏析1、军事类纪录片的特点理解2、《甲午》的创作特点掌握第十六讲《与全世界做生意》赏析1、社会类纪录片的创作理解2、《与全世界做生意》的创作特点掌握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这是一门知识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选择议题进行主题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微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公选
《微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5*******适用专业:公选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Ⅰ.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适合中学生接受和掌握也为小记者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定位在综合艺术能力素质培养上,通过对微电影的赏析让学生基本了解微电影赏析的基本要素,微电影制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微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前修课程:电影理论概述后续课程:影视鉴赏四、课程学时与学时分配表课程总学时:3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Ⅱ.大纲本文一、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影片制作概述1、主要内容:了解电影的主要构成元素及其特点2、难点: 制作流程3、作业:讨论著名导演第二章微电影当中视听语言及其要素1、主要内容:了解视听语言的构成。
2、重点:镜头的运用3、难点:光的运用第二章微电影当中视听语言及其要素2、主要内容:了解视听语言的构成。
2、重点:镜头的运用3、难点:光的运用第三章微电影中蒙太奇的应用1、主要内容:蒙太奇的概念以及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应用2、重点:蒙太奇的概念3、难点:蒙太奇在电影当中的应用4、实践:看电影论蒙太奇带来的切身感受第五章微电影的制作流程1、主要内容:微电影的构成成份及其技巧2、重点:微电影制作过程中拍摄环节的注意事项3、难点:微电影与电影的区别第六章类型片赏析1、主要内容:广告类微电影赏析2、重点:广告微电影的宣传功效3、难点:广告微电影当中的必备要素以及主题的提炼第六章类型片赏析1、主要内容:广告类微电影赏析2、重点:广告微电影的宣传功效3、难点:广告微电影当中的必备要素以及主题的提炼第六章类型片赏析1、主要内容:公益微电影赏析2、重点:公益微电影的注意事项3、难点: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套路以及一般第六章类型片赏析1、主要内容:公益微电影赏析2、重点:公益微电影的注意事项3、难点: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套路以及一般二、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选用教材:《影视广告教程》苏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广告学》何修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三、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以课堂出勤率、平时实践情况以及期中、期末大作业四项内容分别在考核成绩中占25%的比例体现四、课程大纲主要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人:刘云霄2014年3月15日。
什么是纪录片
什么是纪录片
林念生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从纪录片发展的历史可知,纪录片与记实片、新闻片都强调纪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区别则在于纪录片着重深入分析与探讨社会事件表象下本质性的问题,以探讨社会问题(issue-oriented)为导向,此要求纪录片创作者采取一种严慎的、有组织结构的创作态度,阐述一个整合性的观点,承担社会的责任。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林念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52
【相关文献】
1.从《美丽西江》浅论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r——与纪录片的"新兵"一起探讨纪录片的创作 [J], 黄少宁
2.人物纪录片的采访与写作探析——以沙飞纪录片和《国家相册》人物纪录片为例[J], 刘安经
3.从美食题材纪录片看网络纪录片相对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
——以《舌尖上的中国》与《人生一串》为例 [J], 肖雅
4.从纪录片的字幕翻译谈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以中国经典纪录片和英国BBC
纪录片为例 [J], 程萌雅[1]
5."纪录片讲故事• 2019"中日纪录片学术论坛——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与传播价值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1149
课程名称:纪录片选析(Documentary film appreciation)
新闻学本科专业课
《纪录片欣赏与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纪录片选析》课程一方面从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和描述,以及形成不同特征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72。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写影片分析《北方的纳努克》。
2、为什么说罗伯特·弗拉哈迪是世界纪录片之父?
第五章吉加·维尔托夫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吉加·维尔托夫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眼睛”流派的创作观念及对纪录片理论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何谓“电影眼睛”?
2、分析影片《带摄影机的》?
第六章谢尔盖·爱森斯坦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谢尔盖·爱森斯坦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及他对电影理论所作的杰出贡献。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分析纪录片《罢工》。
2、分析故事片《十月》。
3、谈谢尔盖·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念所做贡献。
第七章约翰·格里尔逊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及他对电影理论所作的杰出贡献。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谈谈你对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观念的认识
2、赏析纪录片《工业化英国》
第八章阿仑·雷乃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对阿仑·雷乃生平及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及创作观念,了解他不但对纪录片而且对故事片同样做出了杰作贡献。
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如何理解阿仑·雷乃“形式就是一切”这句话的含义。
2、评价故事片《广岛之恋》
第九章莱尼·里芬斯塔尔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对莱尼·里芬斯塔尔生平及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她的创作观念,并进一步理解她的人格特质与作品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分析纪录片《奥林匹亚》。
2、谈谈你对莱尼·里芬斯塔尔人格及作品的看法?
第十章尤里斯·伊文思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尤里斯·伊文思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并进一步理解他的人格特质与作品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分析纪录片《骞纳河畔》、《桥》、《雨》。
2、尤里斯·伊文思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1、纪录片定义
2、纪录片类型
3、纪录片观念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1、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
2、如何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3、我国纪录片的两次界定的文化历史背景?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1、弗拉哈迪的人格魅力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
2、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世界纪录片史的地位
第五章吉加·维尔托夫及其作品分析
1、“电影眼睛”流派的创作观念
2、吉加·维尔托夫的艺术创作原则
第六章谢尔盖·爱森斯坦及其作品分析
1、谢尔盖·爱森斯坦蒙太奇理念
2、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电影创作观念
第七章约翰·格里尔逊及其作品分析
1、约翰·格里尔逊给纪录片的定义
2、英国纪录片运动
第八章阿仑·雷乃及其作品分析
1、阿仑·雷乃纪录片的创作风格
2、阿仑·雷乃故事片的创作风格
第九章莱尼·里芬斯塔尔及其作品分析
1、赏析《奥林匹亚》中的用光及造型
2、对莱尼·里芬斯塔尔人格及作品的评价
第十章尤里斯·伊文思及其作品分析
1、尤里斯·伊文思和中国纪录片的关系
2、纪录片《风的故事》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五、课程教材
教科书:迈克尔著何苏六等译《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参考书:
1、郑征予著《电视文化传播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辉著《记录片:做法与想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七、其他说明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
建议课任教师在教学中把赏析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对纪录片理论的梳理相结合,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大纲制定者:新闻教研室
执笔人:林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