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附练习)

合集下载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内能、热量、比热容要点索引:1、理解物体的内能,并会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热量的含义、单位,会用热量知识解答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会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由比热容的定义推出求物体吸放热的公式,并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常规计算。

一、基础点睛:1、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一切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内能。

(1)物体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因此物质的分子还具有势能。

(3)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讨论内能的改变,不具体进行内能的计算。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也为焦耳,符号是J 。

特别提示: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3、理解比热容(1)物质吸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2)比热容定义: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精讲练(全国)专题06 密度 压强(课件)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精讲练(全国)专题06 密度 压强(课件)

知识建构
01
稿定PPT
密 度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真题研析 • 规律探寻
1. (2022·湖北·中考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收集了
一满罐的月球土壤(简称“月壤”),科研人员称出其质量为1731g,与计划
的2000g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收集罐的容积是按照月壤密度为1.6×103kg/m3而
设计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小了
B.若将月壤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则每份的密度都变小
C.收集罐的容积为1.25×10-3m3
D.月壤的实际密度大于1.6×103kg/m3
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会随位置、
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月壤从月球带回地
球后位置变化了,质量不变,故A错误;
等器材进行如下操作:
(1)小新用正确的方法测小玛瑙石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其质量为______
58 g;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
20
玛瑙石的体积为_______
cm3,根据公式_______,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
ρ=m/V
3;
3
_______kg/m
(1)物体膨胀时如果遇到障碍,会产生很大的力;
(2)金属会热胀冷缩;
水的密度从 0℃-4℃会随着温度
(3)水和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如表所示: 的升高而增大,发生反常变化
①根据表格中温度和密度的数据,得出结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为
见解析
0 ~ 4 ℃ 时,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学科复习讲座(1)

中考物理学科复习讲座(1)

又 S ' S S F ' h g ( S S )
P'
均质直柱体有:
S'

S S
g h
F G m g S h g P g h S S S S
例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 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竖直方向分 别截去相同厚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关系是( )
若P ' P丙 ' 甲
F+F F F F 甲 甲 P ' P 甲 甲 甲 S甲 S甲 S甲 S甲
F+F F丙 F丙 F 丙 P丙 ' P丙 S丙 S丙 S丙 S丙
F F丙 甲 则 S甲 S丙
即F F丙 甲
例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 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 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 放在剩余物体的上方, 此时压强p甲、p乙比较 ,正 确的是( )
h1 h 3
即S1 <S3
F3 F 1 又 P= S1 S3
F F3 1
例8、如图所示,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区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 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原来对水平面的压 强关系( ) A、P甲=P乙 B、P甲< P乙 C、P甲>P乙 D、不能确定



例7、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 ρ2、ρ3,且ρ1>ρ2>ρ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F2、 F3的大小关系是:(B)
以1图与3图相比

中考物理总复习讲座(全套)

中考物理总复习讲座(全套)

第1讲测量声现象一.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用量筒(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4.会进行长度及体积的单位换算。

5.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知识整理:(一)长度测量:1.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和 _ 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 = _______Km = _______dm = _______cm = ______ mm = __________nm。

2.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使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做到:齐:靠:正:准:(二)体积测量:1.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来测物体的体积。

2.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凹形液面的___________部或凸形液面的____________部相平(即平视)。

3.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误差,它是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完全避免的。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3.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 、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的频率有关;__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1.单位换算(要求写出换算过程)⑴ 0.56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厘米;⑵ 35毫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⑶ 1.53×106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⑷ 4.76×104微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知识点及专练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知识点及专练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知识点及专练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第一讲力学(一) (教师使用)一、知识提要知识点分项细目测量1.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2.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2)替换法;(3)辅助工具法运动和力1.变速直线运动:理解的含义2.匀速直线运动3.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4.二力的合成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6.力和运动的关系密度1.密度的测量2.的应用压力与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大气压强二、例题与练习[例1]小明和爸爸到市场上选购了一批(成卷的)电线,为方便搬运,不愿将每卷电线都散开,又担心电线的实际长度与商品说明书上的标称长度不符。

小明看到柜台上有电子秤和米尺,便向营业员要来了一段做样品的同品牌的电线,帮助爸爸顺利地测出了每卷电线的实际长度。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做的吗?分析与解:(1)用米尺测量样品电线的长度L0;1/ 49(2)用电子秤测量样品电线的质量m;(3)用电子秤测量一卷电线的质量M;(4)算出一卷电线的实际长度:[练习1]现有一个内径为2cm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某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方法:;纸带厚度表达式为:。

分析与解: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或者太小、太细、太薄的物体,直接测量有困难,只好寻求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比效适合采用对“细、薄”的物体直径或厚度的测量运用方面。

将纸带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圆环内,记下纸带环绕的圈数n。

纸带厚度的表达式:(2-0.6)/2ncm,或0.7/ncm [例2]现有一个盛有大半瓶饮料的平底可乐瓶(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瓶的容积。

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容积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与解:(1)用刻度尺测液面的高h1;(2)用线绕主体部分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线长L,得瓶子主体部分的横截面积;2/ 49(3)算出装有饮料部分的体积;(4)将瓶盖旋紧后使瓶子倒置,重新测量上面空余部分的高h2,对应的体积;(5)可乐瓶容积的表达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附练习)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附练习)
特别说明:烦请老师在打印给学生之前,删除本学案中的答案部分。
一、基础点睛
1.力的概念与单位: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通常用F表示。要明确的是:单独一个物体,无法显示力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无法描述力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用手拿起一瓶矿泉水,用力大约5N.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是力的发出者,受力物体是力的承受者; 一般说来,施力物体占主动,受力物体为被动;例如:小明推了小刚一下,小刚受到了推力,同时,小刚也对小明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有时是相反的。
D、两个物体之间要产生摩擦力一定是接触的,不接触是没有摩擦力的。
三、经典呈现:
为了让广大考生对本次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了解,我们收集了近两年的经 典题目,展示给广大考生,开拓我们的视野哟。
1、如右图所示,将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
答案: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力可以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微小形变。
2、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拉,观察它们的示数可以发现( )
A.FA=FBB.FA>FB
C.FA<FBD.FA和FB的关系没有规律性
答案:A;解析: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两个弹簧测力计持钩的拉力是相等的,即可得到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等。
4、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考点精讲课件+++第1讲++++声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总复习考点精讲课件+++第1讲++++声现象
一、声、光、热学
第1讲 声现象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P26~P45
沪科:八年级P33~P51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
振动 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源 )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特点 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余音绕梁”(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
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
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响铃的声音逐渐变 小 ,由此可推理得
出 真空 不能传声。
3.(人教八上P34图2.2-3改编)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
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探究 响度与振幅 有关,音叉产生声音的
响度 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大
响度 大。
命题点2:声的利用
4.(2022•云南9题第2空1分)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
声波能传递 能量 。
5.(2020•云南13题第2空1分)医生利用听诊器检查心脏的工作情况,说明
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命题点3:噪声的防治
6.(2021•昆明1题3分)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
利用
传递
信息
B超、声呐、超声探伤、超声导 大象进行信息交流,监测
盲仪、超声测位仪、倒车雷达、 地震、台风、海啸、火山
蝙蝠利用超声捕食等
传递
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精
能量
密机械等
易错
喷发的方位和强度等
次声波武器等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20 ~ 20 000
Hz
应用

中考物理专题讲座(附练习)

中考物理专题讲座(附练习)

2013中考物理专题讲座一、光热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2u f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例题1 (多选)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图21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B .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C .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D .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油画通过透镜成的是实像例题2: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有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word文档有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第八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要点索引:1、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知道在此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

3、能够认识常见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并能解答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讲中讨论了机械能的相关知识点,本讲中我们将要讨论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与考点。

本讲的内容较多,在历年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在5---8分左右,试题形式可以为填空、选择形式的基础性的考查,也可以是实验探究性考查;比如观察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作为实验题出现频率还是较高的;下面我们用七步教学法为大家梳理本讲涉及到的重点知识与考点,助你在考前复习中没有遗漏哟。

一、基础点睛:1、温度与温标: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稳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制成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液泡里充入的分别是酒精、煤油、水银。

常用温度计如下面的甲图所示,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测量时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物体读数。

(2)体温计:常用的体温计如下图乙所示,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它的液泡的上面有一很细的弯管,水银受热膨胀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甩几下,把水银柱甩到35度以下。

3、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一)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一)

专题03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一)平面镜有两个作用:改变光路的传播方向和成像。

其实质还是一个,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由于平面镜改变传播方向时,我们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认为反射光是从其反向延长线交点S′处发出的,这时的S′点就是S在镜中所成的“虚像”。

也就是说: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

因此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有两种:光的反射定律法和平面镜成像特点(规律)法。

题目:如图3-1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出S的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来,并说明画图依据。

图3-1解一: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如图3-2所示。

图3-2解二: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法如图3-3所示图3-3通过上面的作图可以发现: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比较简单,所以只要能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一般就不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我们在“专题02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已经讲过,本讲座讲解平面镜成像法作图。

命题依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作图规范化要求1.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2.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

实物用实线表示。

3.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及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

4.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点,实物(线段)如果有箭头,则虚像也要标上箭头或字母。

5.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题型分类:平面镜成像特点(规律)有4点,同时物体又分点、线、面,所以,有关作图题型有如下几种。

题型一:找点定位(寻找像点或者物点确定物点或者像点的位置)①找物点(或像点)●以点找点(以物点或者像点去寻找像点或者物点)解题技巧:此类题目一般是关于像点或者光源的寻找,所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物像关于镜面对称进行作图。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中考物理精讲)专题01  声现象(讲练)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声现象1复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2一、思维导图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座

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座
3、小汽车前面的档风玻璃不是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 A.使造型美观 B.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C.减小外界的噪声干扰 D.增大采光面积
例: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分清“影子”的形成、水中的“倒影”、物体“看上去的变化”的原因 )
1、如图1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生活的是( B ) 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体重是500g。 B.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典型例题声光解析
1、关于超声波、次声波、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光、声、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才能够传递信息 B.超声波、次声波都具有能量 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的 D.紫外线有灭菌作用,人体接受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37、.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有能量 D. 光沿直线传播
例:如图1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2、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室里都有一个叫做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的装置。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 (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激光 3.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

中考物理总复习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专题九初中物理与艺体有关问题的学考练

中考物理总复习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专题九初中物理与艺体有关问题的学考练

中考物理总复习10个重点新专题讲座专题九初中物理与艺体有关问题的学考练一、学习与艺体有关的初中物理知识1.娱乐活动用到乐器,这里涉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2.体育赛事中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铅秋、网球、举重、跳高、跳远、冰壶、滑冰滑雪、短跑长跑等等,这些比赛过程中用到的力和运动、能量、做功等物理知识;3.各种魔术表演中遇到的物理知识二、与艺体有关的初中物理知识考法【例题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答案】音调;能量;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2s=1s,由v=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等,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题2】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答案】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例题3】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100m所用时间和乙跑90m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2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例题4】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为零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答案】DA.据图可知,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所以机械能不是零,故A错误;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小,即到达b点时,弹簧恢复原状,所以弹性势能变为最小,故B错误;C.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到达b点动能最大,b→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故C错误;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到达b点动能最大,b→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所以该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滚动摩擦力;只需要了解,不需要重点探究。
(3)静摩擦:当一个物体有运动趋势,但尚未
运动时,就会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我们叫着静摩擦力。需要明确的是:如右图所示,
人用力推木箱,只要没有推动,人用多大的力,静摩擦力就是多大,当人刚好把木箱推动时所用的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静摩擦力的现象很多,请你自己总结吧。
(b)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a)要使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比较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结论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附练习)
常见力、重力、摩擦力的测量与应用
本次主题
2019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讲座:常见力、重力、摩擦力的测量与应用
本次课涉及 知识点 罗列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及三要素。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测力计进行测量力。
3、知道力的作用相互性及应用,会画常见力的示意图。
4、理解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及应用。
答案:A;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如:右边是开门的不同几个着力点,当方向、大小、作用点
不同时,所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因此可以确定,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是我们考生必须要把握的探究性实验,可能会作为实验题来考查我们,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测木块摩擦力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木块做。
比较甲、乙两图能说明。
比较甲、丙两图能说明。
答案:(a)匀速直线运动;
特别说明:烦请老师在打印给学生之前,删除本学案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部分。
一、基础点睛
1.力的概念与单位: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通常用F表示。要明确的是:单独一个物体,无法显示力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无法描述力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用手拿起一瓶矿泉水,用力大约5N.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是力的发出者,受力物体是力的承受者; 一般说来,施力物体占主动,受力物体为被动;例如:小明推了小刚一下,小刚受到了推力,同时,小刚也对小明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力的示意图只是标明力的方向与作用点就行,而力的图示则需要严格标明力的三要素,中考中不要求考生做力的图示。
右图标明了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请同学们答题时注意到题目的要求。
6、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简称物种。重力的单位也是牛,需要我们理解的是:在地球上,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常记为:g=9.8N/kg或g=10N/kg,但题目中没有注明,不能把g取10.要知道的是,在月球上,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因此,人可以轻轻举起一个大石块。
5、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并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学们,初中物理质知识结构中力与运动属于一个模块,如果放在一起讲内容太多,因此我们把它分开为大家讲解;看看近几年各地中考考卷可知,本模块考分一般在3---7分,如果把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作为实验题来考查,分值还会高一些;本模块主要考查的是初中生对力学初步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如考查力的定义与单位、力的测量方法、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实验、利用重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等。下面我们采取七步教学法,引导大家对本讲知识点的梳理,让广大考生轻巧拿到高分。
(c)比较甲、丙两图发现: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故结论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越粗糙摩擦力的越大。
同学们,此探究过程必须用控制变量法,你们可以掌握哟。
另外,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益,就需要增加;有时对我们有害,就需要减小,请大家自己探究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吧。
以上的三种摩擦中,我们重点要把握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与静摩擦我们能基本理解就行。
二、夯实小练:
同学们,上面给你们讲解了本讲的基础知识点,你是否把握透彻了呢?来上几题,小练一把吧。
1.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比如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发生了形变;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就会伸长等。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小车停在地面上,当我们用手推它一下,小车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这就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物体动与静的变化、速度大小的变化、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到高中阶段归结为速度的变化就行)
同时,我们应该会用G=mg进行计算。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水平面,但不能理解为垂直于地面,这一规律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万丈高楼,必须垂直于水平面。
右图中的水平仪就是重力方向的应用。
7、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如右图所示,用力拉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在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个阻碍木块运动的滑动摩擦力f,方向和拉力F的方向相反,需要明确: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