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防治概述

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全球人口逐年增长的形势下, 可持续农业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植物病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威胁。植物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从整体上言,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宜统筹兼顾各技术方法,但各个方法的运用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这里仅就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概述。

关键词:植物病害防治;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1 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1.1植物病害概念

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1.2 植物病害种类

植物病害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浸染性病害和浸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而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3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小范围的植物病害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植物病害一旦流行成灾,会使所种作物损失惨重,重者甚至颗粒无收,威胁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存安全。自从人类驯化栽培植物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植物病害一直是作物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估计,世界谷物生产因病害损失10%,棉花生产因病害损失12%,全世界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种损失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孟加拉1942年大面积的水稻遭受胡麻斑病的侵害而失收,到1943年有200万人被饿死(许志刚,1997);爱尔兰于1844—1846年就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而造成全国性的饥荒;我国1950.1964.1990.2002年小麦条锈

病大流行, 造成小麦重大损失。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有害生物入侵或传播的速度愈来愈快,植物病害对植物乃至人类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剧。

1.4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植物病害的危害性是人类深刻认识到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理策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是非常必要的。

2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

防治植物病害需要遵循一定的防治原则使得防治事半功倍。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着重于植物群体的预防,因地因时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每项措施要能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避免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防治植物病害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这里仅就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概述如下。

3.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规形式来控制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防治措施,是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体现形式是在调运种子、苗木、接穗、果品及其包装材料时,严格检查其中的危险性病虫种类。在原产地和口岸加强检疫,以防止这些病虫通过上述媒介传播到新区,有利于防止生物入侵和保护农业安全生产。植物检疫是一项既经济又可靠的防治病害措施,主要措施有禁止(限制)进境、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国外引种检疫、旅客携带物和邮寄检疫、紧急防治等。熏蒸、辐射和冷、热处理、药剂喷洒法是现在检疫处理中应用较多的主要处理方法。

3.2抗病育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对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抗病品种几乎成了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在我国,经过抗病育种而获得的抗病品种几乎已成为我国该类蔬菜的主栽品种。据王述彬(1998)报道,抗芜著花叶病毒兼抗其它一些病毒的大白菜品种,己成为我国白菜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得到全国大面积推广。相反一些植物因无理想的抗病品种,

病害时直接导致病害暴发流行,损失惨重。抗病品种可通过传统杂交、田间株选、基因工程等技术得到,可与常规育种互相结合进行。但是在推广抗病品种时仍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如抗性丧失、抗病程度的界定、次要病害变主要病害、抗病品种与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在选用抗病品种时要切合实际,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等因素,统筹兼顾,以利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3.3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又称为栽培防治, 是最基本的病害防治方法,是综合防治的基础,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通过采用农田常规作业管理的基本措施来防除病害,有目的地创造不利于病原物生长而有利于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调控病原物的数量和增强植物的抗病力。主要有无病繁殖材料的选用、合理修剪、合理肥水管理、清洁田园、调整耕作制度、拔除中心病株、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及其它农业措施。但是这些有效的防病措施,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受种植者的栽培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制也较多,且单独使用有时收效较慢,效果不明显;一些控制病害的措施与农产品的高产优质相抵触,况且大田作物一般不止受一种病害侵染,某一措施可能防治某种病害,却也可能诱发或促使其他种类的病害发生:“合理”和“适期”的主观性强,对经验的依赖性大,对于“度”的掌握是关键,也是难点。

3.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等化学手段来防治植物病害,是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便利快捷的方法,主要形式是施用农药。化学防治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治疗植物、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和钝化病原物,即或杀灭病原物,或抑制病原物侵染和扩展,或治疗受侵染的组织,或增强植物抗病性。但是现实中人们在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一般强调彻底灭杀病原物,把重点放在解决己经为害的病害上,这是策略上的一种失误,它忽略了寄主种群、环境、微生物种群和人为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而事实上要实现病害防治生态经济最高效益的目标,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子。加上化学防治具有防治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和便于使用等优点,因此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栽培防治等方法,不求防患于未然,宁愿见病才治,大量依靠药剂防治。从而引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因而以有人过分地贬低化学防治,希望完全摒弃化学防治,提出以生物防治等来完全取代化学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