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几点感悟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暑假期间,我认真研究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并深入思考,得出了一些体会。
我认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新课标对历史教育非常有利。
如果不研究课程标准,不深入研究教材,就会产生偏差。
历史课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包括注重德育和学科渗透,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要求,多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研究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比如,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该着眼于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研究兴趣的引导,良好研究惯的培养,责任心的栽培,意志力的锤炼,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等等,都属于德育范畴。
我们应该坚持实践“成才应该首先成人”的道理,如何在重视健全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充分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教育中的大学问,这不仅仅是德育处或是某位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位历史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另外,新课程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材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组织,而是渗透着学生日常经验和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组织。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历史教学以“历史是发展的,不断解释的”为中心理念,从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重新思考并重构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体系。
这种新的理念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课标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目的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这种转变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新课标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历史认同感培养。
教学内容不再只是简单的列举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以历史文化为纽带,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更深层次,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新课标历史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注重通过多媒体、图像、实践等方式呈现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从而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总而言之,新课标历史教学从多方面重构了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和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增强历史认同感,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整体发展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抱歉,我目前无法完成超过500字的段落。
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段落,每段都包含不超过500字。
如果这个选项对您有帮助,请告诉我。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研究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
受益良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研究历史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
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并不
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
原因以及影响。
其次,历史新课程还提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的要求,这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更能深入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
最后,历史新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提高,也更加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深度。
2022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22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2022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阅读参考!2022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
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1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
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
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
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篇1课改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那么作为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备课模式也应有大的改革,经过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在教案的编写上。
首先,必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考纲,明确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免得作出一些无用功。
其次,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课本,课本的编写其实是很经典的,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哪些必须要老师点评分析,那些地方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先不慌立马编写,现在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大致的构思。
最后,书写的时候没有必要连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只需要写上你上课的一些环节,已经各环节怎么样来衔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答案,设置什么呀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的互动环节等等这样编写教案,是因为现在的教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的学案。
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斜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2024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感悟
2024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感悟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推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历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文档创作者,我深入学习了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并在此分享我的学习感悟。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亮点1. 强化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包括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内容更加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注重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新课标重视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加了对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学习,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4. 强调思想道德教育新课标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历史教育之中,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感悟1. 培养历史观念和思维能力学习新课标,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历史观念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有创新精神,为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文档创作者,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基石。
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
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
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2024年开始实施,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根据新标准进行了解读和研究,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目标。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科学性三个特点。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有关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态度。
这样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深入探究历史的动力,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
其次,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态度。
历史思维包括了解历史事实、理解历史事件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历史态度包括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文化和尊重历史继承的态度。
这种历史思维和历史态度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再次,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情感态度、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和创造新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根据新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实际运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的实际价值。
总的来说,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目标、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要求和变化,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作为历史教师,我要加强对新标准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态度,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篇1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第一:语言关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2、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基础性;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创新。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三、课程目标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四,课程内容历史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史实,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根据通史叙事的结构和7—9年级的学段要求,历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五、课程实施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教学建议:第一,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历史课程的教学。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第二,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建议老师们:避免以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聚焦问题解决的实际程度,尤其是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多角度思考: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的多学科性和综合性,学习历史不再只是简单地背诵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来理解历史。
比如,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这样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2. 深入研究: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原因和结果,更要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3. 科学态度:学习历史要保持科学的态度,不要随意附和一些观点,而是要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遇到争议性事件时,可以多角度思考和比较不同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
4. 培养分析能力:学习历史要培养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5. 运用知识: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要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小说、观看历史电影等途径,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分析能力,并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理解性学习:新课标注重理解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事物本质出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学生要尽量去理解问题、理解知识、理解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记住公式和解题步骤。
2023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3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引言2023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历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研究和研究这些标准时,深受启发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深化历史素养修订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元理解,引导他们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和观察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情感体验修订后的标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
历史课程不仅应该是死板的知识灌输,还应该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情感价值。
这可以通过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物展示等手段来实现。
探究多元文化修订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元文化的探究。
历史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以促进包容性和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
强化实践能力修订后的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和实地探究。
我们应当注重开展历史调查研究、建设历史档案和参观纪念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历史、参与历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和感受。
结论通过研究和研究2023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我对历史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标准的修订将使历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民族自豪感、具备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注: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和体会,不代表任何正式立场。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2011年,我国发布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机遇。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解读和心得体会。
二、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新课标还强调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新课标明确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新课标调整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史:以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涵盖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
2. 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界,分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个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等内容。
3. 当代史: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为主线,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
五、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近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思路,更对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提高和提升。
本文旨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学习新思路,适应新课标在培训中,老师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新的课程思路和教学理念。
此次新课标修改了原来教学大纲,重点强调“突出基本思想、方法和情感价值的实现,让学生从学历史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与人类文化进程的演进,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历史文化自信心”。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去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背后的社会背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呼吁他们关注民族荣辱、国家利益等基本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自信心。
对于我而言,这些理念和思路尚未完全打入教学规划中,因此,我需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主动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以此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注重课堂教学的思考在培训中,我们集中讨论了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如何优化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提高互动性互动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听课,讲授内容单调、枯燥。
但在新课标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进行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性问题在问答环节中,我会注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避免闭合性问题的出现,这样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同时,导师还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背后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个性化教育在课堂中,我会注意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兴趣、知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方法,并通过适度的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新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经过五六年的实践,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在享受课改带来的成功体验的同时,我也深受启发,对教学思想有了极大的触动。
以下是我的研究心得体会: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传授方式,从权威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同时,要合理安排研究任务,让合作研究更加有效。
二、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研究方式,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大胆。
新的历史教材外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降低难度,增加贴近生活、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培养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而灵活,由苦学变成乐学,从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3、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为了做好这些角色,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预测和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和学生的研究过程,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的研究差异,调整教学进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研究活动中来。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间的思维碰撞,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研究。
4、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要扮演师爱的角色,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研究心态,积极主动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自我调控。
这种关系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研究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4年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
2024年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
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2022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我的收获和体会如下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听取了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学习完成后对新课标的认识如下(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涵新课标将教学目标从以前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要求变为现在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的五大新理念。
要求我们第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外历史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
“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点”连“线”、以“线”穿“点”,是课程内容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循序渐进地开展叙述,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时候避免时序混乱,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基础性。
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注重吸引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分反映人类文明的灿烂成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
第四,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
历史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特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方式的变革。
提倡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
第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功能。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家国情怀的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认为新课标中除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要求学生学习方法改变之外,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家国情怀教育,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充分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
一、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上,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具有较大的优势。
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充分挖掘家国情怀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因素有显性的、隐形的以及中性的。
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家国情怀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家国情怀培养措施。
二、丰富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在历史知识的探索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从而不断加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增强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历史内容年代久远,学生很难达到情感共鸣,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需要注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近现代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时,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乡土性”,从地区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人物,感受到历史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敬仰英雄的情感。
此外,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还需要从学生自身入手。
如今大部分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都是比较弱的,很多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去充分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
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
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
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
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
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
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
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