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指标体系
一、概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科学评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水平,特制定本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反映产业园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
二、指标体系构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十一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
(一)一级指标1. 经济效益2. 社会效益3. 生态效益4. 技术创新(二)二级指标1. 经济效益1.1 产业收入1.2 产值增长率1.3 利润率1.4 税收贡献1.5 就业人数1.6 农民人均收入2. 社会效益2.1 农民生活质量2.2 农业科技创新2.3 农业人才培养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5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3. 生态效益3.1 土地资源利用3.2 水资源保护3.3 环境污染治理3.4 生物多样性保护3.5 生态补偿机制4. 技术创新4.1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4.2 科技成果转化率4.3 农业机械化水平4.4 智能农业应用4.5 农业信息化建设(三)三级指标根据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三级指标,如:1. 经济效益1.1 产业收入1.1.1 主要农产品产量1.1.2 农产品加工产值1.1.3 农产品出口额1.2 产值增长率1.2.1 农业产值增长率1.2.2 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率1.3 利润率1.3.1 农业企业利润率1.3.2 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率2. 社会效益2.1 农民生活质量2.1.1 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2.1.2 农民住房条件2.1.3 农民医疗保健3. 生态效益3.1 土地资源利用3.1.1 土地利用率3.1.2 土地流转率3.1.3 土地整理与复垦4. 技术创新4.1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4.1.1 农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4.1.2 农业科技研发项目数量4.1.3 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三、指标评价方法(一)数据收集1. 产业园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数据;2. 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提供相关数据;3. 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提供相关数据;4. 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一、农业生产水平指标1.农产品产量: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方面的产量。
2.农产品质量:包括营养成分、安全指标、品质等方面的质量指标。
3.劳动生产率: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土地或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
4.劳动力比例:农村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比例意味着人口流动向城市,低比例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供给不足。
5.农业机械化率:使用农业机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机械化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6.农产品市场供应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与需求比例,高供应率意味着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农业管理水平指标1.农业产业结构:衡量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
2.农田整理率:农田的面积和使用情况的整理率,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的品质。
3.农业科技应用: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指标,包括农药使用率、化肥使用率、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等。
4.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指标。
5.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覆盖面的指标。
6.农村教育和卫生条件: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等指标。
三、农民生活水平指标1.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农村非农就业收入、转移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2.教育水平: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高教育水平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积极影响。
3.医疗卫生:农民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指标。
4.住房条件:农民住房状况、住房改善等方面的指标。
5.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指标。
6.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和优质性指标。
以上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估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明确发展目标和制定相关政策。
同时,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基于聚类和因子分析法
关键 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 系 聚 类分析 因子分析
“ 三农 ”问题 长期以来都 是党中央 、国务 院关注的重 点
和焦 点 。促进农 业现代化发 展 ,首当其冲是 要设计一套农 业
一
( )当前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 是指标数量偏 多 。现有指标体 系一 般都比较繁琐 ,二
【 农韭 发展 1
农业经济
2l 02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
基 于 聚 类和 因子 分析 法
◎沈
摘
琦
胡资骏
要 :以辛岭 、பைடு நூலகம்和平 《 国农 业现代 化发展 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和测算》提 出的指标体 系为例 ,将原有 1 个评 我 2
价指标精 简为9个 ,并 用 因子分 析法取代 了原有 的层 次分析 法,有效 克服 了权 重设 置主观 性较 强的不足 。最终计算结果表
一
标 ;而河北省制定 的则包括 5 2 项指标等。 类 3
三、 改进 思路 的具体 实践
※基金 项 目:重庆市科委软 科学项 目 “ 农业技 术创新过程及优 化研究— —基于重庆地 区的经验研 究”( 编号 : s 2 1c -k A 1 ) cc01 r 01 t x x
一
3 一
l 巫发展 】 农 为 了检 验改进 思 路 的可行性 ,本文 选用辛 岭 、蒋和 平 路对 这 l个指标 进行 简化 。 ( 2 本文所 有计算样 本数据 来源于 《 国农业现代化发 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一文 19 一C 9年 度 《 国农 村 统 计 年 鉴 》 和 《 国 统 计 年 我 9 0- X 22 中 中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农业产业化水平1.农业产品的市场化率:衡量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指标。
2.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包括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资本化经营和农业产业链化发展等。
3.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衡量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度。
二、农业科技水平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包括科研机构数量、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数量等。
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度:衡量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贡献度。
3.农业科技普及水平:衡量农业科技对广大农民的普及程度,包括示范推广、科普教育等方面。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衡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肥料利用效率等。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程度:衡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农业生态经营的程度。
3.农业社会经济效益:衡量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指标,包括农业收入、农村就业、乡村旅游等方面。
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建设水平。
2.农村教育水平:包括农村学校的数量、师资力量、在校学生比例等方面的指标。
3.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包括农村卫生院数量、医疗服务质量、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指标。
五、农民收入水平1.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2.农民非农经营收入:农民从事非农业经营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3.农业经营收入: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六、农业现代化的指标1.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情况,包括农村金融服务、农民合作组织等。
2.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指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
3.农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指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包括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指导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元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N P4260 40000 0120 美元
02 非农业产业在 GD P 中的比重 03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比重 04 农业劳动生产率
%
≥90
%
≥30
元 人 1 年 20000
0110 0110 0105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为 91%
05 农机化综合作业率
11 关于指标体系的内容范围。 按照广义农业现代化的观点, 我国下世纪初叶 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重 点的农村现代化, 那么在指标体系中就不仅包括农 业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指标, 还应该包括反映农 村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基本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综合反映经济总体水平, 应在指标体系中占据 首要位置; 农村非农产业指标反映了农业劳动力向 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程度, 直接决定了农业劳动率和 土地产出率的高低, 并且又在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 中起决定作用, 所以也应该包括在评价指标体系之 内; 乡村城镇化指标综合反映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 展程度, 而且城镇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亦 应列为评价指标的内容之一。此外, 农村其他重要指 标如农民素质、科技教育、社会稳定等均在不同方面 反映了农村社会的进步程度, 所以评价指标体系也 应把这些内容包括在内。 有人不同意这种设计指标体系的思想, 认为应 该把农业指标同其他指标区分开来, 称作主体指标 和相关指标, 或者叫目的指标和条件指标, 且主体指 标或目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点。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 看法, 原因之一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 广义的, 农业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部门, 是农村社 会的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水平不等于甚至不代表农 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原因之二是我们所说 的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 展, 把农业一个部门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的是不 合适的。 所以我主张统一权衡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确定权重) , 不再进行不必要的分类。 21 关于评价指标的数目和筛选原则。 国际通用的农村现代化指标一共有 10 个, 即: 服务部门产值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有文化人口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经济研究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赵景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陕西 710127)摘要:当前我国农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要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体系。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与政绩考核体系,这三个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政策绩效考核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也逐渐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形成生产高效、生态稳定、环境良好、质量可靠、产能持续、三产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因此,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准确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认识问题、深入分析、重点突破,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转型,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转型,追求规模发展向追求绿色发展转型。
对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增加反映产业、行业、地区等各方面的结构协调性方面的指标、质量效益指标和新动能发展指标,多用质量效益指标去考核各类主体。
特别是在加入质量指标时,要多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出发考核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的反映价值链分工、农业发展结构、农民收入及投入产出的比率。
在评价时应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改善情况,并将就业、收入、消费、生态环境等指标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从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全局与局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有所表现,因而在这三个层面上都应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
首先是宏观方面的标准体系,表现为合适的农业增长速度。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标体系设想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标体系设想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现代化又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设想,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考核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含义和合理的计算方法,能够客观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实用性原则:考核指标应易于采集、计算和比较,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产业的要求,方便实用。
引导性原则:考核指标应能够引导企业、农户和社会各界关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原则:考核指标应涵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文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考核指标体系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生产规模化程度、加工转化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产业链协同效应和农民收入水平。
生产规模化程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是指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反映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效应的程度。
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该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者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获得。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指土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反映土地集约化程度和规模化经营程度。
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数量占比:指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反映规模化生产的程度。
单位面积产量: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农作物产量,反映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效应的程度。
加工转化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是指农产品经过加工转化后的产值与原料产值的比率,反映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和产业链延伸程度。
农产品加工转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通常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一、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1.农业机械化水平:包括农作物种植、收获、加工等各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以及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
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包括良种覆盖率、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率等。
3.农业生产效率:包括单位面积产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等。
二、农业经营与管理现代化程度1.农业信息化水平:包括农业信息网络覆盖率、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等。
2.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包括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等方面的情况。
3.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
三、农业科技现代化程度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数量、科研人员素质、科研成果转化率等。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数量、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推广覆盖率等。
3.农业科技投入:包括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等。
四、农业教育现代化程度1.农业教育体系:包括农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基层农技培训机构的数量与质量。
2.农业教育内容与形式: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是否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机制与政策,高层次农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等。
五、农业环保现代化程度1.农业环保意识:包括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以及政府对农业环保的重视程度。
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是否合理与高效。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修复、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六、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1.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农村道路的通达度和质量,以及农村客运、物流等交通服务的覆盖率。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农业现代化评价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介绍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核心指标的确定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接着分析了指标体系在农业现代化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农业现代化评价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核心指标、指标权重、应用、实证分析、作用、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和重要议题。
如何评价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和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各种不足和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农业现代化水平,更难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意义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指导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农业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精选文档】
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主要抓住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它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以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农业;二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引起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又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和完善,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动态性地掌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这就有必要设置一套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立相适应的方法。
(1)易操作性。
首先,指标应简单明了,有信息基础。
即最好选用现有统计资料中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保证指标含义清晰,涉及统计范围明确,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要方便。
其次,指标要精练,以避免因陷于过多细节而不能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2)重点性。
重点体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手段、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社会化服务状况、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水平。
(3)数量性。
评价指标必须尽量量化,这些指标数据也要具备可获得性,对那些应该考虑但又难于获得客观数据的指标要尽量少设或不设,通过标准化处理使指标数量具有可叠加性。
(4)可比性。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是在国际或地区间的比较中得出的。
因此,纵向可比性好,但横向可比性差的指标就不宜选。
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或其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虽然现代化程度越高,该指标值越小,但是该指标强烈地受到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在地区间的可比性就不甚理想。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一)构建原则一是体现引领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
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
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
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三、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
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陈有进一、农业现代化的确立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2、现代化具体量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议,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250美元)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他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4、国家领导人对江苏的嘱托。
2003年江泽民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与江苏代表一起共商国是。
他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一定会拓展新优势,再创新业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到江苏视察工作时,希望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5、江苏“两个率先”决定。
2003年7月23日,江苏省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确立了本世纪初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程评估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 年6月第48卷 第3期Jun.2023V ol.48, No.3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发展优势与不足,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有助于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指导和遵循。
1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估方法1.1 评价指标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国出现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的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
祝志川等[1]从农业经济效益与科技水平、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保障和农业生态环境4个维度研究。
任常青[2]分别从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体制机制保障与政策性,以及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两个视角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张应武等[3]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指标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等[4]考虑底线任务的战略重要性,从农业、农村和底线任务3个方面考虑。
魏后凯等[5]、辛岭等[6],分别从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村文化、乡村治理、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来测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本研究按照既能反映“三农”全貌,也要基于我国国情和特色的要求,深入理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要义,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3个维度提出10个二级指标方向,筛选出30个评价指标。
采用德菲尔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同时根据国家已公开印发的规划纲要,或根据国际标准和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可行性确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程评估龚 芳,张晓敏,曹亦兵(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摘要】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旨在通过对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研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在实证研究部分,我们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进步。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框架、构建方法、实证研究、模型、研究成果、展望、发展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监测和评估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情况。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等。
有必要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构建,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构建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评估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路径,指导农业现代化建设。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政府、企业和农户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Ke r s Agiutrl d miain;Ev u t n id xs s m;An lt irrh rc s ;D s n y wo d rc ua l e m e zt o l a ai n e yt o e ayi heacy po es e i c g
‘
我 国是农业 大 国, 但不是农 业强 国。三农 问题 始终是 我 国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问题 。如果 没有农业 的现代化 , 没有 就 整个 国民经 济的现代 化。早在 2 世 纪 5 ~6 o o 0年代 , 主要 发 达 资本 主义 国家相继实现 了农业 的现代化 , 多数发展 中 国 大 家 到了 8 年代还处 于走 向农业 现代化 的起步 阶段 l 。我 国 o 1 j 由于历 史原因 , 农业基础较 其他 发展 中 国家更 加薄弱 。虽然 改 革开 放后 , 各方 面事业取 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但是 我 国农 业 发展水平 与发达 国家相 比还有 很大 的差距 。同时 , 农业 现代 化具 有动态性 、 相对性 、 市场性及 人与 自然 和谐 性等特点 , 这 就决定 了农 业现代 化建 设是 ・个 动态 的历 史过 程。为 了推 动 我国农业现代化不 断向更 高水平迈进 , 很有 必要建 立一套 农 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的评 价指标体系 。
曾利彬 (中 业 学 济 理 院湖 武 姗 0 华 农 大 经 管 学 ,北 汉4 )
摘要 从 农业现代化 的 内涵和我 国国情 出发 , 在分析 国 内外以往研 究的基 础上 , 以往研 究 中的思路进行 了部分 改动 , 对 并且 运用层 次分 析 法对农业现代化评 价指 标体 系进行设 计。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 价指 标体 系; 次分析法 ; 评 层 设计 中图分 类号 F 2 . 30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1 — 6 1 0 o — 1 — 2 57 6 l( )4 0 6 0 2 4 3
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旨在揭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全貌和特征,为政府决策和农业农村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首先,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考虑农业生产效益。
这包括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农产品产量、农业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体现;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评价指标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指数、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等来衡量;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化肥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等来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其次,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农村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改善速度等指标。
再次,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考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这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指标来评价;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指标来评价;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发展可以通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体育活动参与率等指标来评价。
这些指标反映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
最后,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考虑农村环境保护情况。
这包括农村环境质量、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
农村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等指标来评价;生态农业发展可以通过农村生态农业产值占比、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等指标来评价。
这些指标反映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农村绿色发展的程度。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考虑农业生产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情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准确评价示范区建设水平,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中关于构建“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管理机制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仅在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试行。
第三条开展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要确保评价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第四条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全国示范区监测评价工作。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省(区、市)示范区监测评价实施方案,组织管理本省(区、市)示范区监测评价工作。
示范区人民政府负责本示范区监测评价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自评价。
第二章评价内容与指标第五条本办法主要对示范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物质装备水平。
反映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程度,主要采用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项指标进行测算。
(二)科技推广水平。
反映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程度,主要采用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农户计算机拥有率、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5项指标进行测算。
(三)经营管理水平。
反映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的程度,主要采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6项指标进行测算。
(四)支持水平。
反映财政金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程度,主要采用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农业保险深度、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信贷资金投入3项指标进行测算。
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2)单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总面积
(3)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
(5)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
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
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性×耕地
增长率
无忧PPT整理发布
水、电力、通讯、交通 设施情况
障
农用资金投入率
农村交通设施情况
农业经济结 构
第一产业占GDP的
每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
比重
劳动者素质
员的数量 成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
农业牧渔的比例
重
农业劳动力与就业 劳动力的比例
可持续发展 水平
森林覆盖率 无水忧土PP流T失整理率发布
主要指标的解释
(1)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农业资源十分丰 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正在集约优势 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全省农业打响了一场由大到强的 攻坚战。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的定义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用现代科学 技术武装的,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手段装备的,以现 代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经营的,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规 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农业。
(1)要素投入 (2)农业经济结构 (3)综合产出水平 (4) 农业生产保障
(5) 劳动者素质 (6) 可持续发展水平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要素投入
有效灌溉率%
农业商品率
单位面积农用机械 综合产出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一)构建原则一是体现引领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
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
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
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三、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
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测算依据:一是参照国际经验;二是以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标杆,结合当前发展水平及趋势,确定目标值。
(二)评价模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其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AT i 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W i 为指标权重,B i 为指标计算值,T i 为评价区域,n 为指标个数。
(三)数据标准化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正指标,0<)(逆指标,0<) 其中,S i 为某一指标的标准化值。
(四)权重设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由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专家分别打分,加权平均确定。
(五)阶段划分i ni i i B W AT ∑==1目标值实际值i i 100⨯=i S 100S i ≤实际值目标值i i 100⨯=i S 100S i ≤在参考国内外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发达国家的历程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转型跨越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及全面实现阶段。
表2 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四、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一)产业体系1.口粮生产稳定度指标内涵:本指标反映口粮产量的稳定程度。
以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为基数,将本年度产量与过去产量进行比较,根据增减幅度计算得分。
口粮包括小麦和水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以过去5年平均水平为基数,将本年度产量与过去五年平均产量进行比较,基准分为4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0.1分,每减少0.1个百分点减0.1分。
上限为5分,下限为2分。
综合考虑,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设定为4分,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分。
2016年口粮生产稳定度得分为5分。
2.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指标内涵:本指标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养殖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水平。
养殖业指畜牧业和渔业,二者产值合计为养殖业产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将养殖业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38%提高至2020年的40%以上。
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1,日本、韩国和德国畜牧业产值都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荷兰、丹麦在80%以上。
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及我国实际,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定为4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定为60%。
2016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38.63%。
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指标内涵:本指标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是反映农业加工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
计算公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
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11个大类行业,扣除部分中类和小类行业。
数据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运行1朱增勇,刘现朝,美国畜牧业历史及其现状,《世界农业》2010年第7期信息月报。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 1.65,已超过发达国家该指标值的下限,但与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考虑到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经达到农业产值的4倍,江苏和山东的部分示范区2014年该比值也已达4以上,该项指标值的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设为3.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设为4.5。
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内涵: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林业增加值-渔业增加值-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302亿元,占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968亿元)的比重为3.5%。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0.1个百分点。
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 4.8%,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8%。
(二)生产体系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指标内涵:指各种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收的综合作业水平,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按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收率分别占40%、30%、30%的权重加权求和计算。
计算公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机耕率×40%+机播(栽、插)率×30%+机收率×30%。
其中,机耕率指机耕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应耕作面积的百分比,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应耕作面积等于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去免耕播种面积;机播(栽、插)率指机播(栽、插)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百分比;机收率指机收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收获总面积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农业部农机化司行业统计数据。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4.2%。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预计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0%左右。
目前,日本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已达90%以上,美国农业已100%实现机械化。
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90%。
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内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
数据来源:地方历年公开数据,如该省无2015年数据,按照每年0.8%的增速估算2015年数据。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020年要达到60%。
通过分析各省水平并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水平(80%以上),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6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
7.农业信息化率指标内涵:综合运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等四个指标衡量,数据来源为行业统计。
在试测算阶段,暂时选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全国固定宽带农村家庭普及率为23.92%。
根据《“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目标规划,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
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80%。
(三)经营体系8.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2指标内涵: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是反映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包括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形成的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以及通过提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的服务带动型2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将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规模经营面积。
数据来源:经管部门土地规模经营统计资料。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1%。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将202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设为4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
考虑到适度规模经营增长速度在持续一定时间后,增长空间将收窄,增速将放缓。
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5%。
9.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指标内涵:指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量与其相应养殖总量比值的加权合计,是反映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其中,A 为某畜产品规模化养殖比重,X 为某畜产品比重(权重),i 为某畜产品代码(1=生猪,2=肉牛,3=肉羊,4=奶牛,5=肉鸡,6=蛋鸡);A i =某畜产品规模化养殖量/某畜产品养殖总量×100%,X i =某畜产品产值/(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产值之和)×100%。
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量是指年出(存)栏500头、50头、100只、100头、10000只、20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年出(存)栏生猪年出栏量、肉牛年出栏量、肉羊年出栏量、奶牛年存栏量、肉鸡年出栏量和蛋鸡年存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