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3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7b0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0.png)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c2105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b.png)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内分泌科是专门研究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科室,其诊疗范围涉及多个器官和疾病。
下面将从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三个方面介绍内分泌科的诊疗范围。
一、常见疾病1.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等;2. 垂体疾病:如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3. 胰岛素分泌异常:包括糖尿病、胰岛素瘤等;4. 甲状旁腺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5. 性腺疾病:如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6. 骨质疏松症: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等。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血糖、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水平等;3.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用于观察器官的结构和异常情况;4. 激素刺激试验:通过给予特定药物或物质来刺激患者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评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治疗手段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胰岛素注射治疗等;2. 激素治疗:对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等,可能需要使用激素进行治疗;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切除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垂体瘤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 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或无法手术切除的疾病,如甲状腺癌、垂体腺瘤等,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5. 中医中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总结来说,内分泌科的诊疗范围涵盖了多个器官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胰岛素分泌异常、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激素刺激试验等。
治疗手段则根据具体疾病选择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等。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71a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1.png)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成为了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该主题展开讨论,分别是:一、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标准;二、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优化需求;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四、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五、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一、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标准1.1 医学证据: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依据充分的医学证据,包括临床试验、研究论文等。
1.2 经济性: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经济性,需要考虑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费用效益。
1.3 患者满意度: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患者满意度,需要关注患者对治疗效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二、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优化需求2.1 个性化治疗: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综合治疗: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2.3 康复护理: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注重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3.1 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来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经济性和患者满意度。
3.3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4.1 制定指南:根据评估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指南,明确诊疗流程和治疗目标。
4.2 引入新技术:结合医学进展,引入新的诊疗技术和设备,提高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
4.3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性考虑,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诊疗方案的效率和经济性。
五、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5.1 长期随访:对实施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
![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0073a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3.png)
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
简介
内分泌科疾病是指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本
文档旨在规范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生活质量。
诊断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风险因素。
2.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生理指标。
3.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
中各种激素水平的测定。
4. 根据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治疗
1. 针对具体疾病的治疗,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包括补
充甲状腺激素。
2. 控制症状,减轻不适感。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
制饮食、锻炼和合理用药来控制血糖水平。
3. 与患者进行营养指导,鼓励健康的饮食惯和生活方式。
4. 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 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4. 温馨提示患者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
以上是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各系统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中医各系统优势病种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0403c60975f46527d3e1b9.png)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前言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从中医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研究”这一重大项目。
所谓“中医优势病种”,是指在疾病总体和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开展这项工作,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可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医要发展疗效是关键。
作为中医院的医生,务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优势病种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方法,临床做到运用自如,了熟于心,这样,方能成为一个造诣精深、医术高超的名副其实的名中医。
2、扩大中医临床阵地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医治疗的病种越来越显得狭隘,临床阵地渐趋萎缩,因此,必须努力研究中医的优势病种,开展专科、专病工作,扩大中医临床阵地,扭转中医临床阵地持续萎缩的局面。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学是一门极富原创的学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有鉴于此,晋江市中医院根据临床各科近年来住院的收治病种,每科选择三个优势病种,就概述、临床诊断以及近年来我院对这些病种的治疗方案、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临床总结,编写《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书,供各科医生学习、掌握应用,今后将每年进行更新,切实将中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工作做好做实。
二0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9)第三节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4)第二章脾胃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19)第二节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5)第三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0)第三章心血管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4)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38)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43)第四章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9)第二节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5)第三节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61)第五章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8)第二节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3)第三节哮病(支气管哮病)诊疗方案 (77)第六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肺癌诊疗方案 (83)第二节胃癌诊疗方案 (88)第三节乳岩诊疗方案 (92)第七章外一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95)第二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9)第三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104)第八章外三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07)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12)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8)第九章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24)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29)第三节尺桡骨骨折诊疗方案 (135)第十章手足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掌骨骨折诊疗方案 (141)第二节指骨骨折诊疗方案 (143)第三节跖骨骨折诊疗方案 (146)第十一章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盆腔炎诊疗方案 (148)第二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54)第三节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59)第十二章儿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63)第二节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68)第三节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74)第十三章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80)第二节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84)第三节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88)第十四章针灸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 (195)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200)第三节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206)第十五章眼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212)第二节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 (215)第三节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218)第十六章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222)第二节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227)第三节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231)第十七章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35)第二节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第三节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245)第十八章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249)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253)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257)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d341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d.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医学领域中,优势病种是指具有治疗水平明显优于其他病种的疾病。
针对这些优势病种,医生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以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治疗效果。
一、肿瘤疾病诊疗方案肿瘤疾病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对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
目前,医生们普遍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放疗等手段。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为肿瘤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和精准。
二、心血管疾病诊疗方案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医生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其中,冠心病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如冠脉介入手术(PCI)和早期危险评估等。
这些方案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案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胃病、肝病、胰腺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医生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诊疗方案。
比如,对于胃病患者,医生会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内镜治疗等。
在肝病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肝移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这些方案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案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治疗这些疾病需要精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康复治疗。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早期的溶栓治疗和后续的康复训练都是治疗的关键。
而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和深部脑刺激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五、妇科疾病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女性朋友常见的一类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对于这些疾病,医生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诊疗方案。
比如,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医生会选择保守治疗、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等方式。
而对于卵巢囊肿,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30f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b.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一、概述。
优势病种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疾病。
针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工作。
本文将就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重要性。
1. 优势病种的特点。
优势病种通常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易引起并发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需要更加重视和精心制定。
2. 优势病种的社会影响。
优势病种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案。
1. 建立专家团队。
针对不同的优势病种,建立专家团队,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加强患者教育。
针对优势病种患者,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合作意愿。
4. 建立健全的随访制度。
对于优势病种患者,建立健全的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复诊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和护理支持。
5.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针对优势病种,加强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结语。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医务人员有所帮助,为优势病种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b6482c4028915f814dc27e.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d4d5a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f.png)
定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构建
组建多学科团队
汇聚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定期会诊与讨论
针对复杂病例,组织多学科专 家进行会诊和讨论,确保诊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建立多学科信息共享平台,实 现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无 缝对接。
重要性
预防优势病种对于保障人群健康、降 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优势病种 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02 常见优势病种介绍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 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动脉血压持 续升高,可能导致心脏、脑、肾
等器官损害。
冠心病
癫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 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大脑 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 的特点。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 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与吸烟、空气污 染等因素有关。
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等为主 要表现。
患者用药教育指导
提供详细用药说明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 时间等。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饮酒、避免驾驶等 。
鼓励患者主动沟通
鼓励患者主动与医生沟通用药情况,及时反馈可能出现的问题。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规律作息
危险因素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ad92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d.png)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即Graves 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此外,还有垂体性甲亢、异位性TSH 分泌综合征等。
Grave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本文主要讨论。
本病可参照中医“瘿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病名:瘿病;西医病名: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3)血清T4,T3增高,TSH减低。
2.Graves的诊断(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
(3)TRAb和TSAb阳性。
(4)伴浸润性突眼。
(5)其他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6)胫前黏液性水肿。
具备前面三项者Graves病诊断成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和胫前黏液性水肿进一步支持诊断确立。
【中医辨证分型】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和饮食、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密切有关。
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雍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脉瘀阳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或痰气郁结化火,或肝郁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导致肝火旺盛、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肝心两脏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1.肝火旺盛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
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
夜寐不安,心烦,多食易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耳鸣,疲倦乏力,大便溏烂。
舌质红,舌体颤动,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1.西医治疗原则(1)本病大多急性起病,积极、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b1fd4f46527d3240ce0fd.png)
附件一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二)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方案(三)消渴并痹病(BNV08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二、瘿病(BNG1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三、骨痹病(BNV09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诊疗方案消渴(BNV060)—(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域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l999年WHO/ADA所定标准,列表如下。
表 1 糖尿病、IGT和IFG诊断标准全血血浆静脉血毛细血管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糖尿病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糖耐量受损(IGT)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或负荷后2小时≥(110) ≥(180)≥(110)≥(200)≥(126) ≥(200)≥(126)≥(220)注:表中血糖单位mmol/L,括号内为mg/dl。
2.中医辨证标准以中医四诊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进行系统辨证。
证候辨证热盛证主症:口渴引饮,易饥多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次症:心烦怕热,急躁易怒,尿频便秘。
阴虚证主症:咽干喜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次症: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盗汗。
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
次症: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分型辨证证候及兼证在临床较少单独出现,多数以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兼并存,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演变规律、按其演变规律分型。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方案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2d23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f.png)
WORD格式整理内分泌疾病第一节垂体肿瘤【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包括垂体压迫症群与激素分泌异常症群两方面。
1.性腺功能低下:女性多诉闭经、溢乳、不育;男性多诉阳萎、性功能下降。
2.头痛:部位(前额、双颞侧、眶后等处)性质(持续性钝痛、胀痛伴阵发性加剧、顽固性头痛)。
3.有否视力、视野改变。
4.有否眼球运动障碍、突眼或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严重者可发生脑脊液鼻漏。
5.饮食、精神、睡眠、大小便、性发育、肤色;体态改变状况。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态、皮肤、毛发、心肺腹等。
2.专科检查:(1)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眼底。
(2)性征、性腺、生殖器。
(3)BMR、对外界反应、甲状腺。
(4)肤色、体态。
【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24小时尿量。
2.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
3.性腺激素及其促激素,泌乳素。
4.甲状腺激素及其促激素。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促激素。
24小时尿17-OH、17-KS、UFC。
6.生长激素。
7.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和心脏B超检查,心电图。
8.X线检查:头颅正侧位片。
CT或MRI。
【诊断】垂体瘤诊断须包括三部分:1.确诊有垂体瘤;2.肿瘤类型和性质;3.了解垂体功能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X线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诊断垂体瘤还需要与空泡蝶鞍、垂体外肿瘤、炎症与肉芽肿、变性、血管瘤、以及颅咽管瘤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垂体瘤治疗有放疗、手术、药物三种。
1.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无视力及视野障碍、颅内压不高者。
(1)深部X线照射,3500〜4500Rad,30〜50天。
22)60钴照射,4500Rad左右,30〜40天。
(3)放射性同位素质90钇或198金经蝶鞍植入者4000〜4500Rad、30〜40天。
2.手术治疗:适用于视力障碍,可能发生失明、头痛剧烈及颅内压升高者。
内分泌科诊疗服务内容
![内分泌科诊疗服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93ec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a.png)
内分泌科诊疗服务内容内分泌科是一门治疗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的专科医学领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一个复杂系统,它由各种激素和腺体组成,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内分泌科的诊疗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糖尿病的诊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
内分泌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血糖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锻炼计划等。
内分泌科医生还能提供患者相关的糖尿病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管理和监测。
2. 甲状腺疾病的诊疗: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甲状腺疾病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内分泌科医生能够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评估,进行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
3. 性腺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医生还能够诊断和治疗性腺疾病,如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他们可以为患者进行激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
4. 垂体疾病的诊疗:垂体是控制其他内分泌腺体的重要腺体,出现垂体疾病可能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失衡,进而引起多种疾病。
内分泌科医生可以通过病史和体检,结合垂体相关激素的检测,诊断和治疗垂体疾病。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在接受内分泌科诊疗服务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和建议。
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和控制体重。
定期复诊也非常重要,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内分泌科诊疗服务涵盖了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和垂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内分泌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同时重视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管理,以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患者应该积极参与治疗,合理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d78181852ea551810a68778.png)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一、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综合征进展快速、胰岛素种类繁多、降糖方案因人而异。
必须由内分泌科专科医生系统治疗,才能保证患者长期血糖平稳。
2、需要同时进行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抗动脉硬化等综合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3、必须1-2周及时到内分泌科门诊复诊看医生、及时调整药量、及时进行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动脉彩超、眼底等相关检查。
二、甲状腺疾病。
(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术后的药物调节)。
三、内分泌性高血压:1、嗜铬细胞瘤-- 血压忽高忽低、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发作时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心悸、大汗;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3、皮质醇增多症---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低血钾;4、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尤其低压偏高者。
四、肥胖症:是三高及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根源。
五、高尿酸血症、痛风。
最经常与三高相伴随。
导致肾损害及关节损害、结石形成等。
六、血脂代谢紊乱: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
是动脉硬化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主要原因之一。
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坏死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七、下丘脑垂体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皮肤变白、消瘦、软弱;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钠。
厌食、恶心、呕吐等。
尿崩症;垂体瘤;高泌乳血症、泌乳素瘤--闭经溢乳;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生长发育迟缓等。
八、骨质疏松症:骨痛、腰痛、身高变矮、无痛性骨折等。
九、甲状旁腺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血钙。
十、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减少或闭经、肥胖、男性化发育。
十一、更年期综合征。
十二、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皮肤变黑。
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钠。
消瘦、软弱、厌食、恶心、呕吐等。
十三、其他代谢紊乱疾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高血钙、低血钙、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钠。
十四、内分泌腺肿瘤。
具有以下症状均可考虑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高、矮;胖、瘦;黑、白;毛发多或少;出汗多或少。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259e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6.png)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辨病辩证、施治原则、药方选用等内容,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304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方案1、急、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胸闷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肺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防风、杏仁、黄芩、生地、黄芪、桔梗、甘草、茯苓、山药。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方案1、高血压辨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施治原则:疏肝清热,益肾健脾。
方药:茯苓、白术、山药、黄芪、龙胆、何首乌、生地、天冬、川芎、桂皮。
三、消化系统疾病方案1、胃炎辨证: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茯苓、黄连、黄芩、甘草、白术、炒苦杏仁、木香、橘红。
四、神经系统疾病方案1、帕金森病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步态异常等症状。
施治原则:舒筋活络,补益气血。
方药:当归、黄芪、枸杞、桑椹、五味子、白术、黄连、石菖蒲、川芎、蒲公英。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方案1、糖尿病辨证:表现为多饮多尿、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滋阴清热,调理气血。
方药:黄芪、当归、三七、白术、苦瓜、桑叶、玄参、绿豆、枸杞子、人参。
六、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方案1、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乏力等症状。
施治原则:祛风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乌梅、川芎、当归、黄芪、桑椹、赤芍、杜仲、黄连、蓼蓝、细辛。
七、血液系统疾病方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心悸、耳鸣等症状。
施治原则: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川芎、枸杞、三七、熟地、枸杞、山药、杜仲、鹿角霜、丹参。
八、肾脏疾病方案1、肾结石辨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血等症状。
施治原则:通淋化瘀,利水通关。
方药:淫羊藿、当归、山茱萸、石菖蒲、鸡内金、龟板、牛膝、赤苏子、灯盏花、鱼腥草。
九、妇科疾病方案1、子宫肌瘤辨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背酸痛、腹胀等症状。
(完整word版)内分泌科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完整word版)内分泌科中医特色诊疗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3bdc658179563c1ec5da71f6.png)
目录一、针刺疗法二、灸法三、耳穴压豆四、中药熏洗五、中药灌肠六、中药坐浴七、中药敷贴八、推拿疗法一、针刺疗法:概述:针刺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等。
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通过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整,一方面可提高机体的防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针刺实现对其他器官功能调节的途径之一。
针刺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系统完成的,同时也可通过各内分泌腺之间的反馈作用来实现。
操作方法:包括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补泻手法。
选穴方法:直接观察法、压痛点探查法,压籽法。
常用处方:①体针选穴: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
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
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 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 分钟,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
尿糖阳性者,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合并高血压脑病者,取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并发坏疽者,取曲池、足三里、八风、三阴交;有视网膜病者,取承泣、四白、巨髎、三阴交、足三里、内庭;局部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脾俞等,用灸法。
②耳针选穴常用处方: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
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
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 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 分钟,留针1~2 小时,留针期间每30 分钟行针 1 次。
隔日1 次,两耳交替,10 次为 1 疗程。
耳针常用穴为内分泌。
多饮加肺、渴点;多食加胃;多尿加肾、膀胱。
中等刺激,留针15分,也可埋针。
隔两天换1次。
③穴位注射疗法取双血海、曲池,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mL、维生素B1 50mg/2mL、注射用水5mL,每穴注药2mL。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732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调整免疫功能等来控制糖尿病。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等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甲状腺激素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整体内湿热、痰火等病理因素,改善甲状腺功能。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卵巢功能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卵巢功能调节,增加排卵频率。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排除湿热,改善卵巢功能。
4. 垂体功能减退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等来治疗垂体功能减退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垂体激素的分泌,增加患者的能量和代谢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肾功能,补益气血,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体内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等来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免疫功能,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补益肾气,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
以上是中医内分泌科在某些疾病中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但请注意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差异,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1.概述消渴病(糖尿病 BNV060 E14.901)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重减轻。
2.诊断标准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多饮、多食、多尿、体型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阴虚热盛证症状: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②湿热困脾证症状: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③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④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症状: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多,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⑤血瘀脉络证症状: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2.3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以上三条,具备其中一条,并经另一天复查可确诊。
3.中医辨证治疗3.1 阴虚热盛证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消渴方加减。
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连,黄芩。
加减:口渴引饮无度者,加五味子,石斛以甘酸化阴,加强生津止渴之效;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荡涤肠胃,消热泻火;倦怠乏力,渴而汗出者加人参以益气敛寒,生津止渴。
3.2 湿热困脾证治法:益气健脾,清热祛湿。
方药:平胃散、黄连温胆汤加减。
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实,黄连,栀子,厚朴。
加减:小便黄赤者加黄柏泄下焦实火;心烦者加竹叶清热除烦;胸闷纳呆者加瓜蒌、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理气宽中。
3.3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生地,玉竹。
加减:口渴多饮甚者加黄精、天花粉;气短、乏力甚者加白术、茯苓;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汗出淋漓者加浮小麦、煅龙牡。
3.4 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治法:滋阴温阳、活血利水。
方药:右归饮加减。
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枸杞,附子,肉桂,茯苓,龟板,杜仲。
加减:小便频数而量多者加桑螵蛸、覆盆子,以补肾化气,收涩缩尿;遗精早泄加金樱子、芡实以固涩;浮肿尿少者加车前子、大腹皮、桑白皮等以利水消肿。
3.5 血瘀脉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红花,地龙,赤芍。
加减:肢体麻木、疼痛甚者加桑枝、桂枝以温通脉络;胸痛甚者加丹参、檀香以活血行气止痛;腰痛甚者加牛膝、川断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
特色疗法:电脑糖尿病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6.7%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5.入院标准:①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②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③血糖忽高忽低病情波动大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者;④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眼病、糖尿病足、感染时;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6.出院标准:达到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有效标准者。
消渴病痹症中医诊疗方案1.概述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E14.408+)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
2.诊断标准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气虚血痹证症状:肢体麻木不仁,肢凉刺痛,以下肢为著,入夜疼痛加剧,得温痛减,遇寒加重,面色晄白,自汗气短,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
②寒湿阻滞证症状:患肢发凉,触之皮温降低,畏凉喜暖,皮肤苍白,遇冷则痛,得热则舒,午后患肢肿胀,且有沉重感,呈袜套样分布,趺阳脉搏动微弱,可见间歇性跛行,口渴欲热饮,小溲清长量多,体倦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③肝肾两虚证症状:手足麻木,伴四肢挛急、疼痛,部分患者疼痛颇剧,状如针刺,伴头晕目眩,腰酸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④脾虚痰阻证症状:胸闷纳呆,肢体重着,麻木不仁,或如蚁行,乏力倦怠,兼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胁作痛,腹胀便溏,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濡滑。
⑤瘀阻脉络证症状:周身关节疼痛较剧,痛如针刺感,痛有定处,肿胀拒按,面色黧暗,肌肤干燥,渴不欲饮,舌暗有瘀斑,脉细涩不利。
2.3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①有明确的糖尿病(消渴病)病史。
②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初起常呈刺痛样或蚁走样或电击样,可按神经走行疼痛,夜间加剧。
中期陷入麻木状态,尤其明显足底麻木感。
晚期肌肉萎缩,营养障碍,皮肤温度低,光滑,变薄,干燥易裂。
③有异常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④肌电图检查:表现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⑤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3.中医治疗3.1辨证分型口服中药汤剂①气虚血痹证治法: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生黄芪,桂枝,赤、白芍,当归,丹参,甘草。
加减:气虚较重加党参、白术;血虚明显加熟地、阿胶;气虚卫表不固,自汗出者重用黄芪、桂枝、白芍,加重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功;疼痛较剧者加片姜黄;腰膝酸痛者,加牛膝、川断、杜仲以益肾健壮腰;因气候变更而疼痛加剧者加防风、羌独活以祛风行痹通络;偏于上肢加桑枝、威灵仙;偏于下肢加木瓜、牛膝、地龙;兼瘀血加鸡血藤、红花、桃仁。
②寒湿阻滞证治法: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川乌,桂枝,独活,桑寄生,当归,赤芍,红花,牛膝,川断,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
加减:肝肾阴虚症状明显者,加鹿角霜、仙灵脾、菟丝子;痛甚者,加乌梢蛇粉吞服,或加元胡、乳香、没药;风寒束表者,加防风、荆芥。
③肝肾两虚证治法:补肝益肾,缓急止痛。
方药:虎潜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枸杞子。
加减:筋脉拘急作痛剧烈加丹参、木瓜;头晕目眩加天麻、钩藤、夏枯草以平肝熄风;腰酸膝软目涩加女贞子、旱莲草;偏于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山萸肉、生地以补益肾阴;偏于肝阴虚者重用白芍、枸杞、生地以养肝柔肝;肌肉疼痛重者加地龙、桑枝、鸡血藤、丹参以养血舒筋通络。
④脾虚痰阻证治法:益气健脾,化痰通痹。
方药:指迷茯苓丸合补中益气丸加减。
茯苓,半夏,枳实,陈皮,党参,白术,大腹皮,当归。
加减:湿痰盛,呕吐恶心加川朴、苍术、砂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较重加独活、防风、僵蚕;畏寒肢冷加桂枝、白芍以温阳通络和营;关节肿痛剧者加用甘遂以祛痰逐饮,消肿散结;痰浊流窜,痛麻部位不定者为风痰,加用白附子、制南星、皂角以祛风涤痰。
⑤瘀阻脉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乳香,没药,地龙,牛膝,生地。
加减:瘀血凝滞较重者加用全蝎、山甲等虫类药以搜剔祛风,通络止痛;瘀滞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血不足,酌加桂枝、黄芪以益气助阳,通达血脉。
3.2 特色疗法:中药熏洗治疗①阳虚寒凝血瘀型:用方:透骨草,川乌,草乌,白芷,艾叶,红花,桂枝。
共为细末,每日1-2次,每次100g,用1200毫升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温度40度,浸泡20-30min,14日为1疗程。
②阴虚热壅血瘀型:用方:银花,侧柏叶,生石膏,芒硝,冰片,红花。
共为细末,每日1-2次,每次100g,用1200毫升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温度30度,浸泡20-30min,14日为1疗程。
3.3 针灸治疗:①气虚血痹证:取穴:内关、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手法: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②寒湿阻滞证:取穴:外关、曲池、肾穴、命门、腰阳关、环跳、阳陵泉、绝骨、照海、足临泣;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
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③肝肾两虚证: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扶兔;手法:中等刺激,用补法,出针后加灸,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④脾虚痰阻证:取穴:合谷、曲池、脾俞、足三里、三焦俞、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
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⑤瘀阻脉络证: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手法: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
14日为1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4.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参照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5%显效:75%≤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5%无效:疗效指数<30%4.2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效果评价(以改善最明显者为准)显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