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无疑是一座重要的理论大厦。
它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提供了关键的视角和方法。
要理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首先得知道它诞生的背景。
那是上世纪30 年代,全球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和解决这场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凯恩斯站了出来,他的理论为当时迷茫的经济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路。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强调总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关键作用。
他认为,在短期内,经济的产出水平并不是由供给决定的,而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当总需求不足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和失业;而当总需求过剩时,经济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在消费方面,凯恩斯指出,消费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还受到人们的长期收入预期、财富水平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如果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那么即使当前收入有所增加,他们也可能不会大幅度提高消费水平。
投资则是凯恩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认为,投资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和利率水平。
如果企业预期未来的收益较高,而利率较低,那么投资就会增加;反之,如果预期收益不佳或者利率过高,投资就会减少。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经济。
那么,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影响经济政策的呢?在实践中,许多国家在面临经济衰退时,都会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比如,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通过减税来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
然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批评者认为,它过于强调短期的需求管理,而忽视了长期的供给因素。
而且,政府的干预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财政赤字的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即从1929-1933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
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追溯到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
他首次提出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并认为经济体是一种自发的系统。
随后,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提出了“双重失业”理论,指出经济活动水平过低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20世纪下半叶,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等学派的兴起。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以刺激需求来解决失业问题。
新古典主义则认为自由市场能够自我调节,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最佳方法。
而新凯恩斯主义则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相结合。
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和全球化进程中,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例如,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减税和降低管制来促进经济增长。
行为经济学则强调了人们的决策行为受到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其研究质量和实用性。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在逐渐关注一些新兴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分配产生的影响、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新的问题要求宏观经济学研究者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重大问题。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理论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演化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经济体的整体运行和发展,也关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宏观经济学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⑴17世纪~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⑵1936~20世纪70年代,这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形成时期;⑶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分庭对抗时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国民收入的调节。
4、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5、经济周期理论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给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中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关于GDP的几个要点(一)名义GDP和实际GDP实际GD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名义GD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GDP的价格指数=现期名义GDP/现期实际GDP(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1.个人消费品2.投资品3.政府购买物品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DP。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及其波动和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对于现代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
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欧洲的国家竞相扩张殖民地,商品贸易纷繁复杂。
当时的重商主义思想就被发扬光大,这种思想认为贸易顺差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可以增加黄金和银的储备量,从而加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重商主义政策存在短视的弊端,不能长期推动经济的复苏。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逐渐兴起,自由贸易思想逐渐得到发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市场可以高效自主地调节经济,这样就形成了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需要政府干预。
然而,古典经济学并不能解释大萧条和经济危机这样的宏观经济现象。
20世纪初,凯恩斯和他的理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该理论认为,市场不是完美的,市场机制不足以调节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维持高就业率和物价稳定。
凯恩斯主义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不断改变、创新。
新古典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也陆续问世。
同时,现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议题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国际贸易、环境资源、社会福利等。
宏观经济学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应用,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运用。
政府决策者需要根据经济学分析和预测,制定出明智的经济政策。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逆周期调节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宏观经济学能够提供企业的商业策略、市场营销和产品定价等战略建议。
而在金融领域,宏观经济学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预警也相当重要。
宏观经济学(重庆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
A:错B:对答案:B2.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家庭和企业具体的决策行为,而是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来看。
A:对B:错答案:A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A:贸易顺差B:财政盈余C:国际收支平衡D:贸易逆差答案:C4.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
A:贸易保护政策B:补贴政策C:货币政策D:税收政策答案:C5.凯恩斯的()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A:《国富论》B:《道德情操论》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答案:D第二章测试1.如果一家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不相等时,那么采取较大值计入GDP。
A:对B:错答案:B2.一个中国人购买了一个美国人开设在韩国的公司生产的手机,那么这部手机的价值计入()的GDP。
A:中国B:韩国C:都应计入答案:B3.计算实际GDP应以()作为度量最终产品价值的标准。
A:生产当年价格B:基年的价格C:预期价格D: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答案:B4.GNI的中文含义是()。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答案:D5.服刑人员属于()。
A:其余选项都不是B:非劳动力C:失业者D:就业者答案:B第三章测试1.考虑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会使得自发性消费乘数()。
A:变大B:变小C:不确定D:不变答案:A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节俭的悖论不适用。
A:对B:错答案:A3.企业的存货投资都不计入总需求。
A:对B:错答案:B4.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这是因为政府购买在第一轮直接进入总需求,政府转移支付通过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总需求。
A:对答案:A5.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斜率是相同的。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在本章中,推导IS曲线时,和第三章推导均衡的总收入时,采用的均衡条件都相同,都是AD=Y。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从研究宏观经济怎样运作到探求如何使它运作得更好,只是前进了一小步,根本的问题是,政府能够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使其运作得更好呢? 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总是以浓厚兴趣乐于宏观理论的政策运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此后,芝加哥大学和胡佛研究所的米尔顿·弗里德曼,麻省理工学院的弗朗哥·莫迪利安尼与罗伯特·索洛,耶鲁大学的托宾等老一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一领域中美国的领袖人物,也是如此。新一代领袖人物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马丁·弗尔德斯坦与N·格里高利·曼昆;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与托马斯·萨金特,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与约翰·泰勒,尽管他们怀疑积极的政府政策的说法,但也具有对政策问题的强烈关注。
总体说来,经济学有许多学术流派,宏观经济学更甚。在讨论为何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有这么多争论的问题上,迈耶提出了七个原因,它们是: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有限知识;经济学家研究的日益广泛的课题;需要去思考的诸如政治因素这样更广泛的影响;不同经济学家的“哲学思想核心、价值判断、社会共鸣和方法论”。 正如小罗伯特·E·卢卡斯所认为的,职业经济学家的任务是“通过推进研究进入新的因而必然是争议性的领域,而创造新的理论。在某些问题上人们可能达成共识,但整个研究领域达成共识就等于停滞不前、离题和死亡”。 更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认为的,“总的来说科学是由不成功的实验扫清道路的”。
经济长期行为是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
中国
年份
美国
年份
增长率
增长率
1900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长期增长
AS
AD
P0
Y0
P价格水平
产量GDP
AS
AD
P0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表现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并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总体的运行方式。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中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模型,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程。
古典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之一、18世纪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贸易、生产、劳动分工等理论,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理论的研究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新古典合成理论,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的总体表现。
他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能够自动调整失衡,政府干预是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键。
凯恩斯主义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政策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
孟德尔森基于凯恩斯理论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分析工具。
此后,一系列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涌现出来,如戴维斯格拉默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等。
这些模型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稳定性。
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决策行为和心理机制,试图揭示人们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因素。
计量经济学则致力于构建和估计统计模型,以验证宏观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多有关宏观经济的信息。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进步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数学模型、行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的进一步提升。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派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
自古至今,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体系和学派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其中的重要学派。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起源,其核心思想主要源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和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自我平衡。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主要关注劳动分工、货币、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运行规律的理论。
然而,随着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缺陷和内外部冲突。
于是,新的学派开始兴起,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二、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作为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使得古典理论的假设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主张通过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宏观经济学又迎来了新的理论派别——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修正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缺陷,强调市场的局部失灵和非理性行为在经济中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主张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这一时期新发展起来的学派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和解释框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四、供给学派和新兴学派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以后,供给学派和新兴学派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为价格调节是类似于自然规律一样的一种自
然秩序。由此得出自由放任的政策结论。它
的贡献是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
领域,使之成为独立科学。
2
2、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30年代结束,代表人物马歇尔, 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总结了当时 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在研究上从生产领 域扩大到消费领域,论述了价格如何使 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由此建立 了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该理论的基本 假设、基本思想和政策结论与古典经济 学是基本一致的。
24
一、支出法
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
分为四类:1、居民消费(C) 2、企业投资(I) 3、政府支出(G) 4、进出口(X-M)。
GDP的构成:GDP=C+I+G+(X-M)
25
1.家庭的消费支出(C)
耐用品(汽车和电视) 非耐用品(食物和衣服) 服务(理发和医疗) 注:不包括建造新住房,这项支出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 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 的价值(市场外的交易、地下经济、 折旧),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 社会价值;
19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 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 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闲暇、污染等) 。
14
3. 全部……
经济中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 法出售的所有商品
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 西(如:毒品)
15
4. 最终……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 最终产品:贺卡 中间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不包DP=收入=支出)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学派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中的重要学派。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经济发展面临着突出的问题,需要对经济整体进行研究。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经济整体的增长和波动提出了一些观点。
然而,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面临的经济问题。
2. 凯恩斯主义阶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1936)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并强调政府干预可以改善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制订和宏观经济调控。
3. 新古典主义综合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以保罗·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综合理论,将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古典经济学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包括供求关系、预期效应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框架。
4. 新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存在),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新凯恩斯主义通过引入名义僵硬、价格不完全灵活等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提出了政策与经济制度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二、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学派1. 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强调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该学派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来防止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
2.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并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整经济。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经济状况和波动的主要因素,主张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实现最优资源分配。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30
▪ (三)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 1、新古典综合派
▪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战 后,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等美国经济学 家不断发展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其与古典经济学的 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又称凯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
劳动与闲暇之间的替代; ▪ MACRO——关注充分就业、存在失业
6
▪ (3)总收入、支出 ▪ MICRO——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是给定的,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间分配收入; ▪ MACRO——收入或支出总水平的变化。
7
▪ 3、对政府行为的态度不同 ▪ MICRO ——政府行为是外生的,无关的,
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 MACRO——政府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政
20
▪ 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 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 经济学。马歇尔和庇古都认为凯恩斯是个 天才。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 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 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1913)作 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21
▪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 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 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 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 率论》书名出版。
面临严重挑战。时代呼唤能更有效地解释 经济周期、摆脱经济危机的新理论。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对经济危机的成 因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新 政策建议,从而在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凯 恩斯革命,也从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非常丰富和复杂,包括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影响。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化时代。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集中。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学术思想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也与经济思想的演进密切相关。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开始思考关于整体经济活动的问题。
然而,真正系统地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出现在20世纪初。
其中,对宏观经济学产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有凯恩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在大萧条后的经济困境中,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不足”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
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并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成为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
与凯恩斯理论不同,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主张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行为的理性性。
哈耶克主张政府应该降低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而弗里德曼则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稳定的规则。
这两种观点也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济政策的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还与经济政策的需求紧密相关。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危机交替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和工具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宏观经济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
例如,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间,政府则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防止过热和通胀。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分析。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需求等方面共同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最初的对国家财富的探索,到对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中,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专注于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入手,探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复杂且多元。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如1929年的股市崩盘和随后的大萧条,这些事件促使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例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一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其中,经济增长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失业研究如何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产业中去;通货膨胀研究如何保持物价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如何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来调控经济。
然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宏观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经济走势、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仍在持续。
在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理解经济的整体运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对于指导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含义:一国年内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 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与NDP的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
支付+政府补助金 1.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构成产品价
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 2.政府补助金: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 为要素收入
28
4.净出口(NX)
NX=出口(X)-进口(M)
(>0,外国支出购买本国产品,本国产出一部分)
总结:
按照支出法核算: GDP=C+I+G+NX =C+I+G+(X-M)
29
二、收入法
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 (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利息 (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
1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
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 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
12
1. 一国……
国土原则:GDP 日本(北京)--中国GDP,日本GNP 国民原则: GNP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 的GNP
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
个人收入。
42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 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43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41
4.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
含义:一国年内个人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与NI的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对 个人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
系产生的利息:由于甲的利息收入是乙的
利息支出,二者互相抵消,不计入GDP;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分析国民收入波 动原因和增长的问题,寻求稳定增长。
4、开放经济理论:分析国与国之间国民收 入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国际经济的调节。
5、宏观经济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 体政策措施,以及分析政策的效果。
9
三、研究方法
在处理问题时,越过了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的细节和局部市场价格决定的细节, 把商品市场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不同的 商品市场都被看成是一个市场。类似地劳 动力市场也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而不 管劳动力之间的差别;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处理。这种抽象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商品市 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和 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6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7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外国
支出=C+I+G+(X-M) 收入=C+S+T+Kr,可得 (1)I+G+(X-M)=S+T+Kr 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
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2)I=S+(T-G)+(M-X+Kr),表
16
5. 物品与劳务……
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 (食物、衣服、汽车),又 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 扫房屋,看病)
17
6. ……市场价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
活动不计入或难以计入GDP(如自己生 产和消费) 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
3
3、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要求
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
济危机使得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理想的
资本主义社会破灭。现实使人们对放任
自由的经济政策产生怀疑,增加了人们
对失业、危机的国家干预的要求。在经
济学研究上迫切需要从市场机制的研究
转向对失业危机的原因、对策和加强国
家干预的理由、方式的分析。因此需要
得到的收入。
30
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 3.企业经营者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分配前的股息、 未分配利润
4.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transfer payments)
5.折旧(depreciation)
31
工资
工作的酬金 津贴 福利 社会保险税
32
在投资中核算
26
2.企业的投资支出(I):
企业固定投资 居民住宅投资 存货投资 注:投资与资本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1.投资仅指实物投资(购买证券不是) 2.投资是一个流量,而资本是一个存量 3.总投资(I)=净投资(In)+折旧(d)
27
3.政府的购买支出(G)
国防 基础设施建设 向公务员支付的薪酬等 注: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如: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 老龄及残疾人补助金),获得者没有 提供劳务,通过税收将支付从一部分 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用于消费C)。
生产要素报酬(NI)
23
一个例子(GDP=收入=支出)
一件衣服从生产到消费经过五个阶段:种植 棉花、纺织棉纱、织布、制衣、销售。
1、棉花价值15元(假设没有成本收入15元) 2、纺成棉纱价值20元(成本15元收入5元) 3、纱制成布价值30元(成本20元收入10元) 4、布制成衣价值45元(成本30元收入15元) 5、衣服销售价格50元(成本45元收入5元) 按GDP定义:最终产品价值50元(支出法) 它等于收入之和:15+5+10+15+5(收入法)
14
3. 全部……
经济中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 法出售的所有商品
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 西(如:毒品)
15
4. 最终……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 最终产品:贺卡 中间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不包括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n
GDP PiQi i 1
18
二、GDP的缺陷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 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 的价值(市场外的交易、地下经济、 折旧),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 社会价值;
19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 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 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闲暇、污染等) 。
38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 所有的 生产活动。“某年某国产 出多少?”
39
2.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含义:一国一年内扣除折旧后增加 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的总和。
构成:NDP=C+In+G+(X-M) 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
10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如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互补的关系。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优化配置 问题和优化配置下的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直 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从微观分 析获得宏观的结果。
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支出=C+I 收入=C+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
44
2.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支出=C+I+G 收入=C+S+T 恒等式I+G=S+T→I=S+(T-G)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45
3.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租金
出租房屋 出租土地
注:自己的房屋通过估算租金计入 GDP
33
利息
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 所产生的利息净额
注:不包括 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
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 由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
34
利润
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 营企业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股东红利 未分配利润
21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 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总卖价来计算GDP
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来核算GDP
22
消费支出(C) 销售产品
产品市场
消费支出(C) 购买产品
厂商
生产要素
要素市场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NI)
货币流量 实物流量
家庭
生产要素
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 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消 费和投资、工资和物价的变动,货 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
果。
8
二、研究的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总供给出 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把失业通货膨胀 与国民收入联系,分析相互关系和原因。
24
一、支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