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天才”儿童的国际公认五大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天才”儿童的国际公认五大教学法
读而思
国际上认可的五种影响较大的教育方法,提出者不仅用它们培养了自己的天才儿子或天才女儿,也使无数其他儿童受益。

分别整理汇总,方便您对比学习。

1.卡尔威特(德国):天才教育法
2.MS斯特娜(美国):自然教育法
3.蒙台梭利(意大利):特殊教育法
4.铃木镇一(日本):才能教育法
5.多湖辉(日本):实践教育法
一、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上帝给了他一个痴呆的儿子,但是通过自己的教育,他让儿子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他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以下是其要点:
1、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孩子成长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条件,而是取决于五六岁时的教育。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

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这就是“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凡人”谚语所表达的现象。

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出生起就对他们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

2、人如同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从出生起到3岁之前,是一段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段时期,孩子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会影响他的一生。

老威特的理论核心就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3、老威特还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

在这种培养理念下,小卡尔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同龄人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玩耍和运动上。

老威特的教育秘诀在于:发展孩子先天的个性,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并培养他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事物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同时,老威特还认为培养观察力是一切灵感的源泉。

4、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精力不知道往何处使的缘
故,这其实也是一种精力浪费。

老威特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是非分明,始终如一。

有家长疑问,为何自己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却不好。

在老威特看来,这多数是因为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缘故。

老威特严格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他严禁儿子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方上敷衍了事,而要他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还注意培养小卡尔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

正是由于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小卡尔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奖惩措施,老威特对卡尔的奖赏绝不会仅停留在物质上,而是要让他体会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

同时,老威特觉得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

失去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也是最难教育的。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但是严格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是专制。

为了使孩子自重,必须信任他们。

在卡尔犯错时,老威特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他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

而且,老威特从不体罚孩子,他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绝不能培育出优秀人才,只会造就出懦夫和蠢材。

6、讲故事不能只让孩子被动地听,应该要他复述。

孩子这么小,那些难懂的词汇解释了他也听不懂。

然而,复
述并不是让他立刻记住或听懂,而是解释生词的行为本身,教给儿子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就绕过去,孩子就会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在孩子的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

引导孩子读书上,利用故事的诱惑力实现这种过渡。

讲故事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

威特总是在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里,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7、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

”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威特总是用这么一句世上最美的语言帮助他摆脱内心的苦恼。

威特把培养他的想像力放在第一位,往往把它看得比知识更重要。

喜欢背诵、说话、讲故事的孩子是具有天赋的表现。

情感方式有表扬、亲吻、拥抱等口头或身体的行为。

这种方式取之于父母,千万不要吝啬。

我总是在他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夸奖,并且告诉他因为什么事情而得
到夸奖。

要使你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有变化,避免多余的言词。

不断寻找值得表扬的行为。

二、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法教授,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孩子自身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于1914年写成《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一书。

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3岁开始写诗,4岁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前用8国语言表达思想,同时在音乐、美术、文史、数学方面才能超群,身心健康发展,富有爱心。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神童”女孩,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天才”不是天生的智力超群,而是由她的母亲培养出来的。

教育从训练五官开始
斯特娜对女儿的早期教育从训练她的五种感觉入手,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环境,也就是现在常用的音乐、色彩、故事、图片、玩具、户外活动等,来刺激和促进女儿各种感觉的发展。

当女儿还是对世界懵懂无知的婴儿时,斯特娜就给女儿轻轻地朗读威吉尔的诗《艾丽绩斯》,以此来训练她的听觉。

日复一日,她的女儿1周岁时就能背诵《艾丽绩斯》
第一卷的前10行和《他的逝世》。

对此,斯特娜夫人强调,让女儿背诗绝不是强制性地硬灌,而是她在母亲每日的朗读中顺其自然地学会的。

为了培养女儿的色彩感,斯特娜在家中布置了大量的色彩丰富的画,并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鸟兽的画儿和有美丽图画的小人书给她看,同时自己在一旁充当解说者,帮助女儿识别名画的名称、理解名画的含义、了解小人书的故事。

色彩玩具,如检查色盲用的“测验色系”、五颜六色的非常美丽的小球和木片、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的各种布娃娃、蜡笔等,也是培养色彩感的好助手,斯特娜的陪伴和参与让女儿对色彩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斯特娜有意地利用生活中的每个契机来发展出各种有趣的游戏对女儿进行教育,如路过商店门口时,她们玩一种叫做“留神看”的游戏,斯特娜问女儿商店的橱窗内陈列着哪些物品,并让她在记忆中搜列这些物品。

女儿能说出的物品当然越多越好,如果女儿记住的物品还没有她能记住的多,就要挨批评。

这样的游戏对维尼专心注意某些事物,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十分有效。

得益于这一游戏,维尼仅5岁时就能在纽约州肖特卡大学的教授们面前,把《共和国战歌》美国有名的军歌朗读一遍后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使教授
们大吃一惊。

完整的语言可以事半功倍
斯特娜认为语言教育不仅促进智力发展,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从女儿出生时起,斯特娜就尽可能地对她说准确而漂亮的英语,绝对不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

这种完整的语言教育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维尼夫雷特还不到1岁时,有位朋友对她说:“维尼夫雷特,我想看看你的汪汪。

”她立刻纠正说:“这不是汪汪,是狗。

”这位朋友对此大为惊讶。

斯特娜认为,在教孩子语言时,语法不是最重要的,应当通过听和说来教。

利用孩子喜欢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的倾向,斯特娜把孩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女儿不仅能很快地记住,还总是高兴地复述。

在女儿尚未很好地掌握英语之前,斯特娜不教她其他的外语。

在维尼能流利地说英语之后,再不失时机地马上教她学西班牙语,同教她英语一样,先从训练听力开始。

这样,维尼5岁时,她实际上已能用8个国家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斯特娜对女儿的教育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斯特娜充分发挥了作为母亲的责任感,亲身参与、关注、推动了女儿的每一步成长和每一点进步。

她认
为,母亲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斯特娜建议:抚育孩子时,母亲自己更应当记日记,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

这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贵重遗产,使他们在培育孩子时,能够从中得到教益。

三、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1907年开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

她提出的特殊教育法要求:建立专门的教育场所“儿童之家”培养孩子,仔细研究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其生理和心理都获得长足发展,使其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培养良好的生活礼仪以及必要的感官训练;在整个教程中,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教具满足孩子的“工作欲”,在“工作”中开启孩子的智慧。

20岁那年,她毕业于达文奇理工学院,接着便执意到医科学院继续深造。

在此期间,她和白痴幼儿有了接触。

她发现:“除食物外,这些孩子会伸手抓摸室内任何一样可由双手控制的物体,练习自己动手的能力。

”她意识到“双手的动作可影响智力发育”。

蒙台梭利为此设计了一套“特别观察细则”,用于观察了解低智商儿童的需要,用于帮助促使其智力的提高。


仅两年之后,这些孩子不但学会了读与写,并且能完成如正常儿童一样所应掌握的知识考试。

由此,蒙台梭利思维的触角逐渐转向了正常儿童。

既然低能儿童通过锻炼能赶上正常儿童的水平,那么健康的孩子能否通过锻炼达到更高标准呢?
为此,她于1901年重新回到罗马大学学习,历经七年的努力,在罗马贫民区成立了用于实践其具有开创性教育理论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的场地及资金主要靠当地居民提供,因而无形中家和学校便融为了一体,二者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教育理念及目标。

从这个方面看,这是常规学校所无法比拟的。

在“儿童之家”,所有设施都是根据孩子的尺寸设计的,它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场所。

在这里工作的人常常花心思改善环境,使其更利于孩子们学会相互关爱和帮助,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由蒙台梭利创建的“儿童之家”逐渐显现出令人震惊的成绩,它像一股清新之风吹遍欧洲大陆。

仅就美国为例,自1913年起,以蒙台梭利教学法为教育理念的学校就多达200所。

就连玛露葛莉女王也称赞道,“蒙台梭利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已超过了电报的发明”。

蒙台梭利全部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教育是为了给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正确的导向,使其思想和行为秩
序化。

这是切中儿童常见的一些缺点,如自私自利、吵闹、不听劝告、喜欢讲话等等提出来的。

这些常见的缺点都可以通过教育转化为自我控制力强、有礼貌、充满正义感、既懂得享受自由又讲规矩等等优点。

四、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爱因斯坦的同窗好友,他坚信音乐可以开发幼儿智力。

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从事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并且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铃木教育法”。

培养出大批的天才儿童,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铃木早期教育法有很丰富的内容,对早期教育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铃木认为,任何才能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发展,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

第二,铃木的才能教育学校主要学音乐和背诵俳句(一种日本诗歌)。

铃木认为,掌握某个领域最高水平能力的人,在其他领域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高度,孩子在音乐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会在其他领域显示出很高的能力水平。

所以,他对孩子进行的才能教育,目的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而是成为一个有卓越能力的人、心灵美好
的人、会走上幸福的人生道路的人。

他坚信,通过小提琴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直觉能力或灵感,这种能力或灵感可以转移到其他方面。

第三,铃木认为,一个孩子的才能如何,主要取决于0岁开始的教育如何。

他让孩子从3岁甚至从2岁就开始学琴,并说开始学习时间越早越好,再早些也可以。

问题不在于孩子拿小提琴的时间。

拿小提琴要受身体发育的限制,不能太早。

关键是在拿小提琴之前要让孩子听音乐,使孩子大脑神经网络接受音乐刺激而具备音乐的乐感和分析能力。

这样,智力就可以相应得到开发,为学小提琴奠定基础。

至于拿小提琴早几个月或晚几个月倒无关紧要。

第四,在铃木的学校里,3~5岁的孩子都在一起学习,不论年龄、年级、学龄,全组织在一个班里训练。

后来的较小的孩子,可时时见到和听到哥哥、姐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就能比哥哥、姐姐们进步更快,更好地磨练出才能。

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的能力就会比相同年龄的孩子强得多。

五、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的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

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
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

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等书。

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但是却往往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其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父母没有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他们既缺乏教育的具体行为,又缺乏教育的艺术和好技巧。

教导孩子思考
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多湖辉认为应该寻找机会迫使孩子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

首先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思考的意义很重要。

与父母强迫孩子在学校获得好成绩相比,孩子希望认字,希望能够阅读电视节目表,这对于孩子来说更实际得多。

孩子能够自己确定这样更具体的实际目标,才能产生想要认定的热情。

由父母一方施加的目标,就很有可能使孩子忘掉思考的重要性。

比如,某小学在带学生到百货店去买东西事,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带50日元,尽量用这些钱多买有用的东西。

他们平使用50日元买一块巧克力还常常不够,这次拿50日元到高级物品齐全的老字号商店去用。

学生们最初感到不知所措,过了两个小时之后,左思又想终于想出了买东西的窍门,最后完成任务回家了。

因此,多湖辉告诫家长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切勿代替孩子作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困难恰好事思考最佳机会。

常常有人问多湖辉:“从几岁开始教孩子学认字和算数比较合适?邻居家4岁的孩子已经会写全部平假名,而我家同年龄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是否是智力低呢?”听到这些询问,多湖辉深切的感到自以为对孩子什么都了解的父母,实际上什么都不了解。

本来孩子的智力发育迅速因每个孩子的身长和体重不同而各异,在我们周围,既有1岁半就能向大人一样说话的孩子,也有过了5岁什么话都不会说的孩子,这不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别,而是语言发展速度快慢的区别。

父母必须懂得叫孩子学什么不是时期的问题,而应该看孩子现在对什么有兴趣。

孩子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其学习的时机,对此没有过早过晚的问题。

如何与孩子交流
多湖辉发现在母亲当中,经常有人从开始就以限制孩子自有发言的语气跟孩子谈话,“那边是邮筒吧?”这么一问,孩子能够回答的范围就完全被固定了,没有思考的余地。

应该把“什么”、“在哪里”、“何时”、“为什么”、你认为怎么样等作为提问,这从增强孩子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来看,也是有用的。

不仅向孩子提问要讲究技巧对于孩子的技巧,对于孩子的问题,大人也要非常认真回答,特别是当孩子向大人提出荒唐的问题时。

有一次多湖辉在美国街头看见一个约四五岁的男孩子,抓住一位留着乱蓬蓬胡须的嬉皮士问:“对不起,你为什么赤着脚走路呢?脚不痛吗?”那位男子注视着孩子的脸慢慢地、向大人一样的说:“这是我的哲学,不想隔着鞋,想直接与地球接触。

”这个孩子像是终于理解了,于是小声地说:“好,是哲学。


通过这位男子相对待普通人一样认真地回答问题,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提问的价值。

相反,如果大人采取不认真的态度,孩子会觉得受到了嘲弄,变得缩手缩脚。

有时候,父母经常以为如果不能完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有失身价,就容易把回答问题想的很复杂。

因此,当孩子问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大人就会含糊的回答说:“以后再告诉你吧”、“大概是这么回事吧”;相反,对于自己会的问题就就想全部告诉孩子。

多湖辉则认为,大人即便是知道的事情也不能全部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会完全使孩子失去自我思考的余地,对于孩子的提问只作逻辑性和科学性回答,这才是最佳回答。

有时候,无论对孩子作什么样的回答,也不能全部消除其疑问,此时,大人可以反过来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如果”
的反问。

这种办法可以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提问题的本身,并且其发起自己能够找出答案。

比如,对于其“为什么夜里必须睡觉”的问题,反问:“那么,你认为不睡觉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思考“如果不睡觉会怎么样”的问题。

因此就促使孩子从各方面探讨所产生的可能性,于是,孩子就想出了“不睡觉就发困”、“不睡觉就会疲乏”、“不睡觉早晨就起不来”等答案。

消除孩子的反抗情绪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

当然,孩子在未来长大之前,做事情总是欠考虑,往往采取较为激进的做法,比如激烈的反驳家长。

这时,做父母的不要与他计较,而要保持冷静克制的头脑。

要让孩子听话,应先创造“接收条件”之后再加以说服。

一般有如下一些方法:
第一、设法扭转或事先打消防碍接受父母官叫的反抗感。

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可利用第三人称和写信、写日记及介绍大人自己经验之谈,用言语使之缓和下来,说“你的心情我理解”,表示理解对方的感情。

第二、创造一种首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同时对方也能接纳自己的气氛。

不是用指责、命令的口气,而是用建议或商量的口气说,如果对方顶嘴,就耐心听完对方的所有辩解。

第三、先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让孩子心里有听取责备的准备,然后对孩子说:“无论如何你让我说两句话。

”此外,大人还可以以期待和信赖的口气对孩子说:“你一定能行。

”避免用易于受刺激的不该说的话。

当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消除心中的不满。

无视和压制孩子的不平和不满,或者因为厌烦而完全接受的随便应付,孩子都不能如所期望的那样成长。

巧妙地避开孩子的平和不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不让不满产生或增强,即根本上杜绝不满的产生;第二个原则是选择不与这种能量产生正面冲突的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采取阻吓的办法。

即使孩子怀着不满做出了某种决定,也要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参加,让其感到是自己作出的决定。

父母事先拿出几种方案,让孩子自由地从中选择。

第二个原则是在避免正面冲突时,让对方把能量释放出来;拿不同的层面解决问题,或者说:“现在不行,可以在某某时候解决”,把时间错开的,“转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