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_吴翠玲

合集下载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汤翠菊;田有勇【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17)17【摘要】Reprogramming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iPSCs )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cently.It is achieved through transduction of exogenous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o somatic cells, reprogramming the somatic cells to embryonic stem cells -like cells with potencies of unlimited proliferation and pluripotent differentiation.IPSCs derived from somatic cells of patients represent a powerful tool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may provide a source for replacement therapies.He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PSCs reprogramming and its medical prospect were emphasized.%将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重编程转变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是近年来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它是通过人工方法将适当的外源性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使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转化为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定向分化能力、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类"人造干细胞".来源于特定患者体细胞的iPSCs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有可能为损伤修复的替代治疗提供细胞来源.现重点讨论iPSCs在重编程过程中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iPSCs的临床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2564-2568)【作者】汤翠菊;田有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肿瘤科,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林晓龙;姜桦;陈彤2.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闫益波;张艳丽;齐巍巍;万永杰;樊懿萱;王锋3.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胡海燕;朱平;陈志衡;何微;杨雷;赵明一4.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J], 姚盼盼;周斌杰;余勤5.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J], 陈尘;麦明杰;孙图成;赵明一;朱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人类ES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融合实验室体细胞 发生重编程。美国科学家比较了人类ES细胞 和髓前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挑选出许多在 ES细胞和髓前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挑选出 许多在ES细胞中相对高表达的基因。再根据 这些基因在多能性调控中的已知功能对其进行 了排序,从中选出14个候选基因。将这些基因 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导入一种由人类ES细胞分 化得到的间充质样细胞后,检验了不同基因的 导入对这种细胞重编程的作用。最后锁定了4 种因子:Oct4,Sox2,Nanog,Lin28.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用于治疗小鼠帕金 森病
美国麻省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的Wernig等近 日报告,通过Oct4、Sox2、Klf4和c-Myc四种转录 因子诱导出的iPS细胞可分化成神经细胞,可改善帕 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研究者首先检验了iPS细胞在体外的分化 能力,发现iPS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细胞 和神经胶质细胞,并且能够进一步生成神经 元亚型细胞
另一个实验的对象是人 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重 编程,而实验的过程和 上一个实验基本相同;。 只是对所筛选的转录基 因做了一下修饰:去掉 了肿瘤相关因子c-Myc, 使ips细胞的生产更加安 全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Ips细胞系建立的一些重要环节 (几种因子的发现过程)
日本科学家发现ES细胞中那个存在着一些因 子,这些因子对于多能性的建立可能至关重要。 科学家对24个与多能性维持相关的候选基因导 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依次去掉其中一个基因, 最后在得到的10个基因中发现了4个至关重要 的基因,其中任何一个缺失都将导致实验的失 败,这4个基因中的任意2个或3个组合都无法 形成具有ES细胞特性的ips细胞。从而确定了: Oct4,Sox2,c-myc和Klf4这4种基因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能够分化成多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特性,从而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挑战。

一、什么是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是具有能够分化成多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特性。

人体内的多能干细胞主要分为两种,即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自人体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而成体干细胞则来自成年人的各种成体组织,例如骨髓和脂肪组织。

多能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它可以广泛用于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组织再生等方面。

但是,胚胎干细胞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成体干细胞来源有限,这促进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二、什么是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是通过转录因子的重编程将已分化的细胞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干细胞。

这种技术是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在2006年首次提出的。

在这项技术中,通过将四个基因引入成体细胞,可以将这些细胞从它们已经分化的状态转变为一个多能干细胞状态。

这些基因是Oct4、Sox2、KLF4和c-Myc。

iPSC具有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多态性特性,即可以分化为体内三个胚层的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心肌细胞、肝细胞和胰岛细胞。

iPSC技术提供了一种创造干细胞的方法,而不涉及伦理问题,也能够大量生产多能干细胞,因此可以应用于许多面向健康的应用领域。

三、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iPSC可应用于疾病治疗。

将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的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再将这些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受影响的细胞,可以用来研究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及相关药物的开发。

使用iPSC可以更好地确定新治疗方法的可用性,也可以避免风险和副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在体外进行实验。

四、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iPSC还可应用于药物研发。

将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然后在体外应用药物,可以测试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文献综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摘要:通过特定转录因子的过表达使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细胞),这一成果引起了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由于 iPS 细胞不仅具有与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 细胞)相似的基本特征,而且与 ES 细胞相比,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 目前, iPS 细胞主要用于细胞分化和移植,并可提供体外的疾病模型,以便于研究疾病形成的机制、筛选新药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从 iPS 细胞的产生、诱导方法、生物学特征和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作以研究!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编程;再生医学正文1iPS 细胞的产生主要经历了 3 个大的阶段. 1981 年,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细胞)建系干细胞是近30 年来生物学发展最快的领域(Evans 和Kaufman),这些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为组织修复开辟了新途径. 尽管这些细胞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基本不存在去分化和重编程的问题,但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深受伦理道德和异体排斥等问题的困扰. 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开创了体细胞在卵母细胞中去分化和重编程的先河. 2000 年,Munsie等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中分离得到了小鼠 ES 细胞,从而拉开了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序幕,使利用病人的健康体细胞对自身的病变组织进行修复成为了可能,尽管这一技术可以避免异体移植所造成的排斥反应,但仍然深陷伦理道德争论的漩涡之中.2006 年,Yamanaka 等将 4 个转录因子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而获得了类似于 ES 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细胞). 2007 年,Yu 等和 Takahashi 等又分别采用相同的基因改造的方法将人的体细胞逆转为类 ES 细胞,这些划时代的成果不仅解决了利用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所面临的免疫排斥和伦理学问题,在利用病人正常细胞进行组织自我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且是用来研究细胞去分化和基因组重编程的重要途径(不需要胚胎或卵母细胞). 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揭开了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篇章.2iPS 细胞的诱导方法迄今为止,短短几年的时间内 iPS 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诱导方式而言,从病毒方法如逆转录病毒、慢病毒和腺病毒,到非病毒的转座子载体和蛋白质均能介导外源转录因子诱导产生 iPS 细胞. 利用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载体诱导生成 iPS 细胞时,可能会引起外源基因整合到体细胞基因组,引起插入突变,如果将这些 iPS 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会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Aoi 等利用不与宿主细胞整合的腺病毒、质粒为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靶细胞可以获得 iPS 细胞,这对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该方法极低的诱导效率限制了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随后,部分研究小组尝试利用Cre/LoxP 系统、oriP/EBNA1 载体及 piggyBac 转座系统等,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中诱导 iPS 细胞,然后再将外源基因从 iPS 细胞的基因组中切除,从而得到不含外源基因整合的 iPS 细胞,该系统诱导产生 iPS 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腺病毒和质粒载体系统,达到 0.1%~1%. 但是,验证基因组不存在外源插入基因的过程十分繁琐,且在基因剔除后,转座酶识别位点有基因重排现象的发生. 最近,Zhou 等利用融合了 4 种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的蛋白质直接诱导受体细胞为 iPS 细胞. 蛋白直接诱导 iPS 细胞在重编程过程中不会涉及任何的遗传修饰,且蛋白容易失活. 从 iPS 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角度来看,它是目前最安全的方法,但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诱导效率才有可能被广泛应用.3 iPS 细胞的生物学特征ES 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以无限增殖. iPS 细胞类似于 ES 细胞,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发育的全能性,可长期增殖培养并保持高度未分化状态. 在正常培养体系中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Yu 等研究人和鼠 iPS 细胞核型时发现,只在极少数的细胞中出现畸形核,而大多数iPS 细胞核型正常. 但 Aasen 等发现连续传代培养人 iPS 细胞至第 13 代时畸形核出现的几率显著增加,这与 ES 细胞的生长特性相似. 通过 RT-PCR 和免疫组化发现,iPS 细胞也表达 ES 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如 SSEA-1、SSEA-3、SSEA-4、TRA1-60、TRA-1-81 和 TRA-2-49/6E 等;并且 iPS 细胞具有向 3 个胚层分化的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 但是,许多研究也发现,iPS 细胞并不等同于 ES 细胞. Takahashi 等[13]通过对人类 iPS 细胞与 ES 细胞的 32 266 个转录产物的全序列基因表达图谱进行分析发现,iPS 细胞的 1 267 个转录产物基因(4%)与 ES 细胞存在 5 倍左右的差异. Niwa 等[14]研究也发现,iPS 细胞中与多能性相关的关键基因(Oct4、Sox2 和 Rex1)的表达水平比人类 ES 细胞系(HSF1 和 H9)低两倍. 下面将从重编程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表观遗传学、发育潜能等方面分析 iPS 细胞的生物学特征.4 iPS发育潜能特性细胞的表观遗传学含有的信息量极大,可能只通过表观遗传学就可鉴定 iPS 细胞. 但是,要了解并选择最严格的检验 iPS 细胞的指标,利用体内实验分析重编程过程、表观遗传学和发育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Jaenisch 和 Young 详细地对检验发育潜能的标准及其严格性进行了比较[. 对于 iPS 细胞最为严格的检验标准是通过四倍体补偿法形成完全来源于 iPS 细胞的成活后代,而体外分化是最不严格的检验指标. 但与 ES 细胞类似,由于伦理道德等问题的限制,这些动物实验只适于对小鼠等动物多能干细胞发育潜能的测定,从而开始检测人类 iPS 细胞发育潜能有效的方法只有体外分化和畸胎瘤的形成.目前,检测 iPS 细胞发育潜能较严格的方法主要是由 iPS 细胞生成嵌合体动物和畸胎瘤试验. 迄今为止,采用四倍体补偿法来检测 iPS 细胞发育潜能的报道很少. Wernig 等采用四倍体补偿法能使一些 iPS 细胞系(包括一个核型异常的细胞系)发育到胚胎阶段,但是其发育程度却不相同,有的能发育到中后期,有的只能发育到胚胎前期,而一些有相似表达图谱、没有任何明显缺陷的iPS 细胞系却一直未能生成四倍体胚胎. 至今为止,只有小鼠 iPS 细胞通过与四倍体囊胚嵌合,成功生下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完全由 iPS 细胞发育而来的小鼠,充分说明了 iPS 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 生成四倍体克隆动物效率低的原因可能与一些与重编程无关的原因有关,如:病毒载体漏表达或小的基因片断损伤.5iPS 细胞在再生医学的应用目前,iPS 细胞的生成不再必须通过向细胞基因组内导入外源病毒和基因来实现,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并且全能性也得到了不断的验证. 同时,iPS 细胞由患者自身体细胞诱导产生,可以避免伦理、免疫排斥等问题. 因此,iPS 细胞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再生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 目前,主要用于细胞分化和移植,并可提供体外的疾病模型,以便于研究疾病形成的机制、筛选新药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如下图:l()()iPS 细胞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4.1在血液疾病方面的研究多项研究在人类血液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进行了 iPS 细胞应用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Hanna 等在人源化的镰刀型贫血病小鼠模型上获取成纤维细胞,诱导建立了 iPS 细胞系,然后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病变基因修正,接着把遗传修饰后的 iPS 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祖细胞,导入小鼠体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这是首次利用在动物疾病模型上的应用逐步开展. Xu 等将由 iPS 细胞诱导分化的内皮前体细胞移植到患有血友病小鼠的肝脏中,使病鼠出血不止的症状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Raya 等获得了基因修饰后的贫血症患者特异性 iPS 细胞,这些 iPS 细胞能够分化形成表型正常的髓系和红系的造血祖细胞. 由此可见,iPS 细胞对于治疗一些血液疾病以及为罕见血型患者提供血细胞都具非常有重要的意义.4.2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iPS 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了很大的用途. Werning 等对已建立的小鼠 iPS 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可以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并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小鼠体内能减轻其症状. 最近一项研究利用帕金森症患者的皮肤细胞培育出了 iPS 细胞,并能将其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这是帕金森症患者大脑中所缺少的一种重要细胞. 因此,其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4.3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Narazaki 等将原始 iPS 细胞诱导出中胚层细胞,并筛选出表达 Flk1(内皮细胞和血细胞最早的分化标志)的干细胞. 之后诱导分化得到了淋巴管内皮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并发现由此分化而来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形成类血管,表达几乎所有心肌细胞标志物,如 Nkx2.5、a-MHC、HCN4. 由此证明,利用 iPS 细胞向心血管分化的可行性,也进一步提示 iPS 细胞具有作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种子细胞的潜力. Nelson 等将 Oct4、Sox2、Klf4 与 c-Myc 转入成纤维细胞,使其诱导生成 iPS 细胞,接着再将 iPS 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并移植入具有完整免疫系统的成年小鼠梗死心脏内,能够观察到功能性的新生心肌.因此利用 iPS 细胞有利于修复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 而 Zhang 等利用 Oct4、Sox2、Nanog 与Lin28 产生的 iPS 细胞具有分化为心房、心室和窦房结细胞等的潜能,与 ES 细胞在向心肌分化的潜能方面相似. 目前,虽然还没有 iPS 细胞用于建造心血管疾病模型的报道,但是其应用于建立心血管疾病模型指日可待.4.4糖尿病Keisuke Tateishi 等利用已建系的 iPS 细胞成功地诱导分化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并在无血清和正常培养条件下皆可成功地使 iPS 细胞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 证明 iPS 细胞具有分化成胰岛细胞和胰腺内层的潜能,与 ES 细胞相似. 而René Maehr 等通过对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成体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Oct4,Sox2,Klf4),也可以得到 iPS 细胞. 最近研究显示,将 iPS 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其数量决定糖尿病患者残存胰岛细胞的衰退进程),并注入 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小鼠体内,通过测定血糖及血红蛋白 A1c 水平显示患病小鼠体内血糖浓度降低并且血糖波动性减轻. 这表明,iPS 技术可能是根治糖尿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4.5对其他人类疾病的研究目前,iPS 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中,且已有多种遗传病患者的特异性 iPS 细胞系被建立. 同时,在不孕不育症以及听力、视力障碍等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Park 等将人源 iPS 细胞经体外分化并分离得到原始生殖细胞(PGCs),其与体内分离的PGCs 在基因表达上极为相似,如果能够进一步将这些 PGCs 分化为精子和卵子,就有望治疗不孕不育症. Nishimura 等将患者自体产生的 iPS 细胞经纠正后,再分化为耳蜗神经元并移植到小鼠体内,1 周后便可观察到一些移植物开始表达谷氨酸标记的神经元. 这些结果表明,iPS 细胞可用来修复和移植受损的耳蜗神经.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由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产生的iPS 细胞可分化为视网膜前体细胞,并将其移植到经过免疫抑制处理的视网膜变性的小鼠身上,这些细胞形成了包含所有 3 个胚层组织的畸胎瘤,其中也有神经视网膜. 由此可见,iPS 细胞可能是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手段.4.6iPS 细胞作为体外疾病模型目前,iPS 细胞可作为临床药物筛选细胞模型和人类疾病治疗细胞模型. 例如,将来自患者的 iPS 细胞[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分化成特定的细胞(运动神经元)来研究改善疾病症状的药物. 此外,Lee 等以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体细胞建立了 iPS 细胞系,并解析了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此来测试若干候选药物的疗效.目前,iPS 细胞广泛地应用于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并建立了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手段. 然而,在 iPS 细胞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上,这些问题不只在 iPS 细胞领域备受关注,在人类 ES 细胞领域也很重视:1)需要进一步验证是否有异源 DNA 引入到 iPS 细胞基因组中;2)生成人类 ES 细胞和 iPS 细胞的效率很低;3)虽然人类 ES 细胞 / iPS 细胞能定向分化成一些特定的细胞,但是产生所有需要的特异细胞类型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4)此外,一旦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系后需鉴定体外生成的细胞是否与体内相对应细胞相似,并如何纯化细胞. 最近几年,干细胞生物领域和 iPS 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里提出的问题可能仍要花数年时间才能被圆满解决.5 结语iPS 细胞与再生医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 iPS 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iPS 细胞必将开辟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纪元. 目前,iPS 细胞不仅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人类疾病,这是在再生医学治疗领域的有益尝试,但还远未成熟,疗效还缺乏长期的实践,其作用机制也存在很多盲点. 这项技术真正用于疾病的治疗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如何高效获得安全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如何定向诱导多能干细胞向某一特定类型的细胞分化并有效地将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实现对疾病的治疗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但其初步显示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使我们对未来的前景充满期望,随着人类对 iPS 细胞不断地深入研究,相信 iPS 细胞会成为各种疾病患者的新希望.参考文献(References):1 MUNSIE M J,MICHALSKA A E,O′ BRIEN C M,et al. Isolation of 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s from reprogrammed adult mouse somatic cell nuclei[J]. Current Biology,2 TAKAHASHI K,YAMANAKA S.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frommouse embi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J]. Cell.3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诱导效率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张恩欢;胡智兴;李玛琳;4 再生医学与诱导干细胞的关系李林娟;顾一凡;5 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王孟丽;沈晓丽;6 YU J,VODYANIK M A,SMUGA-OTTO K,et al.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 [J]. Science7 PARK I H,ARORA N,HUO H,et al. Disease-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J]. Cell8 自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研究周敬9 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心肌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马珂;10 人体细胞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关键技术的研究沈升霞1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刘海明;12 MIKKELSEN T S,HANNA J,ZHANG X,et al. Dissecting direct reprogramming through integrative genomic analysis[J].Nature13 AASEN T,RAYA A,BARRERO M J,et al. Efficient and rapid 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human keratinocytes[J]. Nature Biotechnology14SOLDNER F,HOCKEMEYER D,BEARD C,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derive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ee of viral reprogramming factors[J]. Cell15 成人体内提取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江涛;16 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最新进展周一叶;曾凡一;17 再生医学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共同点李林;18 诱导多能干细胞再生能力柳壁;。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方法,实现组织保存、修复、功能维持和提高作用的生物学替代物的科学,目的是实现组织器官的功能修复。

干细胞不仅可用于再生医学、组织工程,还可应用于生物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领域。

因核移植技术以及提取胚胎干细胞面临着材料不易获取、免疫排斥和伦理学争议,其研究发展受限。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是将影响全能性的外源转录因子基因导入分化的体细胞诱导其重编程成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的多能干细胞。

iPSC 制备技术不需要胚胎和卵母细胞,克服了以上限制,应用前景广阔。

1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产生2006年,Takahashi等[1]将24种与全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排列组合,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并通过Fbxl5报告基因(细胞多能性标志分子)筛选,确定了4种转录因子Oct4,Sox2,c-Myc和Klf4可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C,其在细胞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生长特性、标志物等方面与小鼠ESC十分相似。

这些iPSC能形成畸胎瘤和嵌合体小鼠胚胎,但是不能形成成活嵌合体小鼠并参与到生殖遗传。

后来,Okita等[2]改选Nanog进行筛选建立的iPS细胞系相比Fbx15筛选得到的iPSC在基因表达谱和DNA甲基化模式上与ESC更接近,且能够参与成活的嵌合体小鼠生殖系细胞的遗传。

2007年,Takahashi等[3]建立了人iPSC,美国Thomson实验室[4]同时报道通过慢病毒转导Oct4,Sox2,Nanog及Lin28四个基因也能将新生儿包皮成纤维母细胞成功重编程为iPSC。

随后,多种来源体细胞都被重编程为iPSC。

2 iPS细胞制备技术的优化2.1转录因子的选择:选择转录的除了由其本身的全能性决定外,还可根据加入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体细胞内源性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多能干细胞是一种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细胞。

在医学领域,利用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从而实现再生医学的目标。

然而,目前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家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的历史发展最早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方法是从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

这种方法被称为胚胎干细胞制备方法。

然而,胚胎干细胞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道德争议,因为要破坏胚胎。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导成多能干细胞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破坏胚胎,只需要在体外将成人的普通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

这种多能干细胞被称为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

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录因子刺激法,另一种是化学物质刺激法。

转录因子刺激法是利用一些特定的转录因子来刺激细胞的再生能力。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化学物质刺激法是利用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刺激细胞的再生能力。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三、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1. 组织工程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脏细胞、神经细胞、血管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用来制备出各种组织和器官,比如人工心脏、人工肝脏等。

2. 肿瘤治疗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引起的疾病。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特定的细胞,比如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肿瘤治疗。

3.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

总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在未来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

虽然目前制备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制备疗效更好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必将不断涌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简称iPS细胞)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成熟细胞(如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

这种细胞类型具有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能够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等,为再生医学、疾病建模、药物筛选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应用前景。

一、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06年,当时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及其团队通过导入四个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和Klf4)成功地将小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这一研究成果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随后,科学家们不断优化重编程技术,提高了iPS细胞的诱导效率和安全性,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细胞的研究。

目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建模:利用iPS细胞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模拟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从而为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平台。

2.药物筛选:iPS细胞技术可以模拟人体各种细胞类型,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从而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3.再生医学:iPS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潜能,可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如治疗心肌梗死、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

4.个体化医疗:利用患者的体细胞制备iPS细胞,可以模拟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目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1.疾病治疗:利用iPS细胞技术,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治疗了一些疾病,如先天性黑蒙症、帕金森病等。

例如,日本科学家利用iPS细胞制备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治疗了一名先天性黑蒙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药物研发:iPS细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如新药筛选、毒性测试等。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李姝汶【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18)20【摘要】诱导鼠成纤维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的成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研究的热潮.iPS来源广泛,具有干细胞的分化全能性,避开了取材和应用的伦理问题,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构建人类疾病模型,用于特定细胞治疗,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器官移植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目前iPS结合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疗法的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动物疾病模型上.此外,该技术也为研究细胞重编程机制和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了新平台.%The success of induction of mouse fibroblasts in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as sparked a boom i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research all over the world. iPS with a wide array of sources, same to-tipotent differentiation as the stem cells while avoiding the ethical issues of sourcing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 has broa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 such as building human diseases models , specific cell treatment,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animal organ transplants, as well as biopharmaceutical. Currently, iPS combined with gene therapy and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has been applied on the animal models of disease. In addition, the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 new platform to study cellular reprogramming mechanism and pathology of human diseases.【总页数】4页(P3361-3364)【作者】李姝汶【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730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3;R33【相关文献】1.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应用 [J], 司可可;王凌峰2.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初步研究 [J], 万兰;李学家;文玉华;杨慧芝;李玉洁;林燕蕊3.基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动物模型应用研究 [J], 张瀚驰4.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 [J], 任佩佩;樊晋宇(综述);丰慧根;林俊堂(审校)5.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闫益波;张艳丽;齐巍巍;万永杰;樊懿萱;王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能够不断自我更新且具有发育多潜能性(pluripotency)。

因此,ES细胞曾被认为是细胞替代疗法中很有希望的供体细胞来源。

但是,由于人ES细胞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卵细胞,而且涉及破坏发育中人的囊胚,这些问题引发了伦理学的争议,并限制了人ES细胞的研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了解决ES细胞面临的伦理学限制,人们不断在寻求新的建立多潜能性干细胞的方法。

目前,最成功且最有希望应用于临床治疗上的就是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

本文将回顾iPS细胞技术发展的历史,介绍现有的建立iPS细胞的不同方法和评估iPS 细胞质量的手段,展望iPS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1 iPS细胞的简短发展历史2006年,Y amanaka小组通过在分化的胎鼠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某些特定转录因子,可诱导体细胞的重编程而获得与ES细胞相似的细胞。

这些细胞可不断自我更新和具有发育多潜能性,因此被命名为诱导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吴曌婷陈凌懿★[摘要]胚胎干细胞可作为细胞替代治疗中很好的供体细胞来源。

但由于伦理学的原因,限制了胚胎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而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替代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细胞。

因为iPS细胞的建立不需要卵细胞,也不破坏发育中的胚胎,所以iPS细胞不涉及伦理学问题。

而且iPS细胞的建立相对简单,重复性好。

因此,iPS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和再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回顾iPS细胞技术发展的历史,介绍现有的建立iPS细胞的不同方法和评估iPS细胞质量的手段,展望iPS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重编程;细胞替代治疗Current progress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potentialWU Zhaoting, CHEN Lingyi★(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Material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 China)[ABSTRACT]Embryonic stem cells are promising resources of donor cells for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However, due to ethical issues,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is restricted. 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 provide us an alternative typ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Neither oocyte nor embryo destructionis involved in the derivation of iPS cells which circumvent ethical issues. In addition, the procedure of iPS cell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robust. Hence, iPS cell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cell replacement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history of iPS cell technology, different methods to derive iPS cells and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iPS cells were commented. The challenges and the applicationpotential of iPS cells in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were evaluated.[KEY WORD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Reprogramming;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941000,2010CB833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19009);中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06-010B,2009ZX08006-011B)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通讯作者:陈凌懿,E-mail: lingyichen@•述评•多潜能性干细胞(iPS细胞)。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现状及应用展望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现状及应用展望

---------------------------------------------------------------最新资料推荐------------------------------------------------------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现状及应用展望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现状及应用展望综述摘要:由于人的胚胎干细胞(EScells) 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发现与评价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通过转入特定基因能诱导体细胞重编程成为多能干细胞(iPscs) ,这项技术为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解决长期困扰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伦理困境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目前iPscs技术本身还不完善,面临致癌性、效率低、以病毒为载体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移植后存活率低等诸多问题。

主要从iPscs的产生和筛选、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体细胞;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前景;研究进展 1.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产生和发展干细胞研究是近30年来生物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经历了3个大的阶段。

1981年,小鼠胚胎干细胞(ErIlbryonic Stem Cells, Escs) 建系(Evans、 haufman) ,这些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为利用干细胞修复组织开辟了新途径。

尽管这些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基本不存在去分化和重编程的问题,但其在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深受伦理道德和异体排斥等问题的困扰。

1 / 81996年着克隆羊多莉的降生,开创了体细胞在卵母细胞中去分化和重编程的先河。

细胞核重编程是指成熟的细胞由分化状态被逆转到一种未分化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核移植、细胞融合及体细胞与多能细胞提取物共培养。

研究表明,体细胞通过核移植或与Escs融合均能诱导其核发生重编程,在卵母细胞质与ESCs中均存在着能够诱导体细胞核重编程的转录因子。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进 行优化 。 K i m等 ∞ 发现 O c t 4 是 必 需的 , 外源 S o x 2 、
用于生物生长发育机制 的研 究、 药物筛选 、 基因治
疗 等领 域 。因核移 植技术 以及 提取 胚胎 干细 胞面 临 着材料不易获取 、 免 疫排 斥 和 伦 理 学 争 议 , 其研 究 发 展 受 限 。 诱 导 性 多 能 干 细 胞 ( i n d u c e d
影响[ J ] . 辽 宁 中医 杂 志 , 2 0 1 2 , 3 9 ( 4 ) : 6 3 6 . 6 3 8 .
[ 2 3 ] 简月奎, 罗阳, 田晓滨, 等. 改 良法制备异种脱蛋 白骨体 内 植入修 复骨缺损 的免疫学分 析【 J ] . 中 国组 织工程研 究与 临床康复, 2 0 1 0 , 1 4 ( 4 2 ) : 7 8 0 2 — 7 8 0 6 .
P l u r i p o t e n t s t e m c e l I s , i P S C ) 是 将 影 响 全 能 性
的 外源 转 录 因子 基 因 导入 分 化 的体 细 胞 诱 导 其 重 编程 成 为 类 似 于 胚 胎 干 细 胞 ( E m 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1 S , E S C ) 的多能干 细胞 。 i P S C制备 技术 不需 要胚
的体 细胞成 功 诱导为 i P S C 。 对 于小 分子 化合物 的研
2 0 0 6年 , T a k a h a s h i 等Ⅱ 将2 4种 与 全 能性 相关 的转 录 因子排 列 组 合 , 利 用 逆转 录 病 毒载 体 导入 小
鼠成 纤 维 细 胞 , 并通过 F b x l 5报 告 基 因 ( 细 胞 多 能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5 期
预口 ] . 中国误诊 学杂志, 2 0 0 7 7 ( 1 7 ) : 4 0 4 8 - 4 0 4 9 . [ 7 ] 杜红. 经股动脉 穿刺行 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 的 2 0 1 2 5 0 ( 3 4 ) : 1 0 8 - 1 0 9 . [ 5 ] Ni s h i d a Y , F u j i i H, Ha g i h a r a A, e t a 1 . T u mo r l y s i s s y n d r o me a f t e r 观察与护理卟 中国现代 医生, t r a n s a r t e r i a l e mb o l i z a t i o n 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 Ni h o n [ 8 】 王苹 , 王青, 李新 明 , 等. 不 同时 间拔除动脉鞘 管对P C I 术后血 管 S h o k a k i b y o G a k k a i Z a s s h i . 2 0 1 3 . 1 1 0 ( 3 ) : 4 4 1 - 8 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Ⅱ 】 . 护理学杂志, 2 0 0 6 2 1 ( 9 ) : 3 1 — 3 2 . [ 6 】 张大伟, 王微, 王娟, 等. 介入术后皮 下血肿 的原 因分析及护理干
胞, 从而具有 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 自我更新能力和发 育多潜能性。这 为特殊疾病的治疗和新型 药物 的筛选提供 了方向和帮助 , 将使 患 者特异性的诱导性 多潜能干细胞成为再生 医学、 药物筛选毒理测试的理想工具, 同时避免 了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 。
【 关键词】I P S ; 转录因子;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

这项技术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可以为未来治疗许多疾病提供希望。

本文将介绍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通过基因调控使成体细胞从一个已分化的状态回到未分化的状态,从而获得能够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

这项技术的开发给生物医学研究和个性化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特定种类的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1. 扩大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数量人们希望能够使用自身的细胞来修复组织和器官,解决器官移植术中的问题。

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因此,它们可以被用来扩大组织和器官所需的细胞数量。

2. 细胞移植如果一个细胞或组织在人体中受到了伤害,多能干细胞可以被用来替代受损的组织和细胞。

3. 新药开发在研制新药时,多能干细胞可以被用来测试和研究它们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项技术可以在研发新药过程中提供更准确和深入的数据。

三、技术的优势和限制虽然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限制。

技术的优势:1. 治疗效果更高使用患者自己的干细胞制造治疗药物,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统排斥,减少身体的负担。

2. 更快的转化速度使用多能干细胞技术,可以在几天之内生成大量的组织和细胞,大大加快了治疗的转化速度。

技术的限制:1. 难以控制目前的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限制,例如,难以完全控制细胞的分化方向。

2. 长期耗费大量资金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并且这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很多个人化的研究。

四、未来展望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率、更可靠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许多研究者还致力于研究如何将组织和器官制造和多能干细胞技术结合起来,以解决移植问题。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一种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特性的细胞类型,可以通过转录因子重新编程成为多能干细胞。

iPSCs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为干细胞研究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首先,iPSCs的产生主要通过进行转录因子的重编程来实现。

最初的研究表明,通过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过表达,可以将成体细胞(如皮肤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多能干细胞。

这一突破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因为可以从患者的成体细胞中获得iPSCs,然后进一步分化成为需要的各种细胞类型,如心脏细胞、胰岛细胞等。

其次,iPSCs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研究使用的是病毒载体来转染转录因子,但这种方法存在安全性问题。

随后的研究改进了转染方法,如使用非整合性病毒载体和转座子,以提高iPSCs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使用其他重编程策略,如使用化学物质或蛋白因子来实现iPSCs的产生,以克服病毒载体的限制。

这些发展为iP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三,iPSCs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iPSCs可以用于疾病建模,可以通过从患者获取iPSCs,再将其分化为患者特定的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

另一方面,iPSCs也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物发现。

通过将iPSCs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可以在体外测试药物对该细胞类型的影响,以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和降低成本。

此外,iPSCs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如生成功能性的心脏组织或再生损伤组织。

最后,展望未来,iPSCs的研究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如何提高iPSCs的安全性和效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的转染方法虽然比以前改进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另一方面,如何解决iPSCs分化成特定细胞类型的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织修 复所存 在的伦理和异体免疫排斥的 问题, 具有广阔的再生医
学应重大 的意义。
随着 i P S细胞的诞生 ,其诱导产生的方法也不断进步 。从一 开 始的病毒法如逆转录病毒 、 慢病毒和腺病毒到非病毒的转座子
载 体和蛋 白质介 导外源 转录 因子诱导产 生 i P S细胞 。利用 病毒 法 诱导 i P S细胞时 , 外源基因整合到体细胞基因组可能会引起插
[ 1 ] 翟 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 细胞生物 学[ M] .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2 0 1 1 . 0 6
以在体 外诱 导分化成不同类型 的细胞 , 为再生医学特别是组织修
复 这 方 面 建 立 了一 个 里 程 碑 。 但 是 这 些 技 术 深 受 社 会 伦 理 以及 人
体 免疫排斥等方面 问题 的困扰 。2 0 0 0年 ,Mu n s i e等人通从 小 鼠
体 细胞 核移植囊胚 中分离 出了小鼠的胚胎干 细胞 , 开创 了克 隆性
入 突变而造成临床上应用 的安全 隐患 。 而腺病毒不与宿主细胞整 合, 作 为质 粒表达载体可瞬时转染靶细胞获得 i P S细胞但是该方 法 效率 不高,不适合实际应用 。 随后一些研究小组利 喟 C r e / L o x P 系 统、o r i P / E B N A1载体及 p i g g y . B a c转座系统等将外源基因整 合 到受体细胞后将外源基因从 i P S细胞 的基 因组上切除 , 以得到 不含 外源基因的 i P S细胞 , 该方法使诱导效率大大提高 , 但在验 证 基因组不存在外源插入基 因的过程十分繁琐 , 且基 因剔除易发 生转座 酶识别位点基因重排 的现象 。后来,科学家利用结合 了 4
i P S细胞在再 生医学上 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 景。在血 液疾病方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多能干细胞是指能够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的一类细胞,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医药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多能干细胞可以根据特定的细胞需求进行分化,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胰岛细胞等等。

这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利用多能干细胞技术制造出适合患者个体的组织与器官,减少移植排异反应,极大地提高了移植效果。

同时,将多能干细胞成功分化为彼此不同的细胞类型后,能够为各种疾病提供治疗方案。

比如,将肺泡细胞转化为肺部细胞,有望用于肺癌等疾病的治疗。

其次,多能干细胞技术能够为药物研发提高效率。

目前,制药过程和药物测试通常需要大量的动物试验,同时无法非常精确地模拟人体内部生命体系,这往往导致药物研发周期长,费用高。

使用多能干细胞技术可以更快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能模拟患者各种状况的原因和结果。

第三,多能干细胞技术使得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更加系统化。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科研工作者能够通过基因编辑,轻松控制多能干细胞,使其具有特定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多能干细胞亦可为研究人体生物学提供更完整、更准确的数据,从而对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更加全面的风险评估。

最后,虽然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看似十分光明,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包括隐私权,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护受试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同时,作为一个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要制定一定的准则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以保证其研究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之,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渴望被大众关注、推广和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有望通过这一项技术取得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个 转 录因子 转导 人体 细胞 中 , 同样 可 以获 得 i P S细 胞 ,
胞系, 并 且将 重 编 程 效 率 提 高 为 3 左 右 。Z h o u等[ 1 。 从 尿液 中获 得 了脱 落 的 肾小 管 细胞 , 将 这 些 细胞 诱 导 为i P S细胞 , 并 证 明这些 i P S细胞 具 有分化 潜 能 。
这种诱导的慢病毒表达 系统 , 可 以将重编程效率 提高 为0 . 1 ~0 . 2 。以上 两个 研究 结 果说 明 内胚 层 来 源
的终末 细胞 可 以被重 编程 为 i P S细胞 。随后 , 建 立起脐
带血上皮细胞l _ 1 、 骨髓 肌前体 细胞[ ¨ ] 、 角质 细胞口 ] 等
中 内胚 层特 异 表达 的转 录 因 子所 替 代 , 而 S o x 2可 以被
子 Oc t 4 , 与S o x 2 、 c 编
在i P S技术 诞 生 的初 期 , 逆转 录病 毒和 慢病 毒作 为 常用 的载体 , 携 带 Ya ma n a k a四因子 导人终 末分 化 的体
细胞 。C a r e y 研 究组 _ 1 ] 将2 A 肽段 序列 和 I R E S技术 相
CHI NE S E J OURNAI ( ) F ANAT 0MY Vo 1 . 3 7 No . 1 2 0 1 4
解剖学杂志
2 0 1 4年第 3 7卷第 1期
诱 导 多能 干细 胞 技 术及 应 用 研 究 的进 展
雷 蕾 吴嫣 爽
1 5 0 0 8 1 )
1 . 3 载体 系统 的发展
并 且 大 大 降 低 了 致 瘤 性 。F e n g等 _ _ 5 ] 用 E s s r b替 代 c - My c 和 Kl f 4 , 与 Oc t 4和 S o x 2共 同作用 将 ME F s 重编 程为 i P S细胞 。Ki m等[ 6 ] 报 道 只用 Oc t 4单 因子就 可 以 将 成年 小 鼠的 神 经 干 细胞 重 编 程 为 i P S细 胞 。近 来 , Ga o等 _ 7 ] 研究 显示 羟化 酶 Te t l可 以替代 关键 性转 录 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4)04-0883-06·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吴翠玲,张玉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小儿科,广东广州510515摘要在分化的体细胞中表达转录因子可以诱导体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

这些细胞具有不断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这些细胞重编程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细胞重编程机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iPS细胞技术是当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最初,研究者利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4种转录因子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其重编程。

近年来,iPS细胞的诱导方法不断改进,包括使用不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或者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切除导入的外源基因,从而产生了更为安全的iPS细胞系,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也被证实能显著提高重编程效率。

iPS细胞在再生医学、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筛选等领域正逐渐显现出它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回顾过去几年iPS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导方法的改进、iPS细胞诱导效率的提高和安全性的提高,并探讨iPS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329.28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4.04.001 Progres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Technology———EditorialWU Cui-Ling,ZHANG Yu-Mi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Guangdong 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Yu-Ming,Associate Professor,Tutor of Master Postgraduate.E-mail:yumingzhang1966@hotmail.com Abstract Differentiated somatic cells can be reprogrammed to a pluripotent state through ectopic expression of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These reprogrammed cells,which were designated a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cells,are detected to exhibit unlimited self-renewal capacity and pluripotency.This breakthrough in stem cell research providesa powerful and novel tool for the studies on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reprogramming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new therapies.For this reason,the iPSC technology has currently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stem cells research.Recently,major progress in this field has been achieved:initially,researchers succeeded in inducing the reprogramming of mouse fibroblasts by retroviral transduction of four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in succession,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iPSC technology by employing non-integrating viral vectors,non-viral vectors or removing the introduced foreign genes via gene knock-out has ensured the yields of much safer iPSC;meanwhile,some researches discoversed the proofs that a number of micromolecular compounds were potent in accelerating the cellular reprogramming.For a prospect,iPSC are highly promising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In this review,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generation of iPSC,prospects of their possible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iPSC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Key words stem cel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reprogramming;clinical applicationJ Exp Hematol2014;(4):883-888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研究小组[1]报道了关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迅速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

该研究小组从24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4个与细胞多能性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这4个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以下简称OSKM)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内,使其重编程得到一种多潜能干细胞。

这种细胞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基因表达、畸胎瘤形成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非常相似,研究人员把这些细胞命名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在iPS技术出现之前,实验研究的干细胞来源主要是从胚胎内细胞团直接分离得到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39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63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4100108)*通讯作者:张玉明,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yumingzhang1966@hotmail.com2014-02-08收稿;2014-04-23接受·388·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4;22(4):883-888胚胎干细胞,或通过核移植和细胞融合技术诱导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多能干细胞,虽然这些干细胞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但这些技术都因为面临着伦理学争议、免疫排斥、来源有限等问题而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

iPS细胞技术不但克服了传统多能干细胞研究在伦理学方面的障碍,还因其来源广泛、相对容易获得、能得到个体或疾病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等优点,在细胞替代治疗、疾病研究、药物筛选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iPS细胞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发展。

iPS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iPS细胞技术最初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转录因子OSKM诱导细胞重编程。

这种方法涉及病毒载体在基因组中的随机整合以及导入原癌基因,有引发细胞恶性转变的风险,其重编程效率也偏低。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提高iPS细胞的诱导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重编程方法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没有载体序列整合甚至是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提高诱导效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不同供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第一代iPS细胞来源于小鼠的成纤维细胞。

2007年,两个研究小组分别成功建立人iPS细胞系,使建立患者或疾病特异的多能干细胞成为可能,iPS 技术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3]。

目前,除皮肤成纤维细胞外,羊水细胞、角质细胞、脂肪干细胞、外周血细胞等不同组织来源、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都能重编程为iPS细胞[4-7]。

Dimos等[8]成功将一名82岁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重编程为iPS细胞的体细胞种类越来越多,也不受供者年龄的限制。

然而,不同组织来源的体细胞,其重编程效率、诱导时间、分化潜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与成纤维细胞相比,成人的脂肪干细胞重编程效率更高,可达到0.2%[6],间充质干细胞的重编程效率高于骨祖细胞[9],提示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较容易重编程回到多能性状态。

另外,iPS 细胞的分化潜能受来源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影响,更易于向供体细胞谱系分化。

Bar-Nur等[10]发现,胰岛β细胞来源的iPS细胞比胚胎干细胞或非β细胞来源的iPS细胞更容易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这可能对iPS细胞用于细胞替代治疗时供体细胞类型的选择有提示作用。

研究者还发现外周血细胞及尿液中分离得到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能被重编程为iPS细胞[11],相对于皮肤成纤维细胞而言,从血液或尿液样本中取材更为方便。

所以,有必要对不同体细胞重编程进行研究,寻找同时具备高效、安全、取材方便的理想供体细胞,将会为iPS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诱导因子的选择研究者最初通过Oct3/4、Sox2、Klf4和c-Myc4个外源转录因子诱导体细胞重编程。

然而,其中的c-Myc是一个明确的原癌基因,包含c-Myc的转录因子组合重编程获得的iPS细胞,由于c-Myc基因的再活化,其形成的嵌合体小鼠中约有20%会形成肿瘤[12],Oct3/4、Sox2、Klf4也被认为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因此研究者们尝试用不同的诱导因子组合或者减少诱导因子的数目,以提高iPS细胞的安全性。

Nakagawa等[13]用Oct3/4、Sox2和Klf43个转录因子成功将小鼠和人的体细胞诱导为iPS细胞,这些iPS细胞来源的嵌合体小鼠在研究期间未观察到肿瘤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