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测量:SERVQUAL量表的探索性研究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测量:SERVQUAL量表的探索性研究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测量:SERVQUAL量表的探索性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 …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 二、指标内容 1.教育质量 1.1德育标准 1.1.1政治思想及理论 1.1.1.1政治思想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捌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奋斗、务实创新

的精神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1.1.2理论知识 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1.1.2学风 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取。 1.1.3修养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符合《大学生行为守则》,理解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 1.2智育标准 智育归纳为五方面:城市规划与设计;相关设计技术;相关知识;实践;外国语。共49项条款。 本标准用“了解”、“掌握”和“能力”三个词来分别确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达到的水平: 了解——指具有一般知识: 掌握——指对该领域知识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对之进行阐述、运用并发挥; 能力——指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2.1城市规划与设计 1.2.1.1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1)掌握规划目的、任务,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2)掌握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等原则。 (3)有能力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 1.2.1.2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4)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5)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工作各阶段重点及其城市设计的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2.1.3综合分析与组织 (6)有能力运用科学方法从事资料数据收集、分析问题、处理矛盾、进行综合决策等工作。 (7)有能力参与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各项专业规划。 (8)了解规划全过程中动员、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 (9)有能力从事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的规划方案设计。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 (资料来源: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交流材料)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涵盖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评估机制。其中主要的是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为促进美国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监督作用。众多认证机构大多经过民间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和官方的联邦教育部认可。各州政府也对公立的和私立的高等学校实施质量评估,但常和认证合并进行,以免重复。还有一种评估就是排行榜,通常由新闻媒体、出版机构主办。 美国的高等教育没有明文规定的国家质量标准,而只有质量评估,对高等学校办学或专业质量进行鉴定。广义地讲,质量评估可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顾名思义,外部评估指的是高等学校外的机构对学校或专业的评估,而内部评估则指高等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外部评估的作用是:促进高等学校向公众负责,使学校接受外部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向高等学校颁证,授权其颁发学位和证书;使学校或专业可能获取公共基金;使教育消费者得到更多信息。外部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学校或专业的认证,联邦政府的数据收集,州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绩效评估,州政府向高等学校颁发许可的评估,以及大学捧行榜等。内部评估主要包括任期和提升评估、同行专家组科研评估、学生评估和专业评估等,是美国校园文化的传统组成部分。内部评估比外部评估更直接地与学校规划、优先设置新专业、资源分配等挂钩。 一、非官方认证、认证机构及其认可 1.非官方认证 非官方认证(accreditation)是由非政府的同行专家组对院校和专业所进行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外部质量评估。其作用主要是:(1)保证,即确保院校和专业的质量;(2)改进,在达到基本水准后,进一步提高院校和专业质量;(3)论证,公开证实院校或专业充分满足接受公共基金的条件,达到获得许可证的法定要求,并部分地满足学分转移的基本条件等。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是院校或专业自定的使命和认证机构的鉴定准则。鉴定周期有3年或5年的,也有10年的,但要求递交期中专题报告。鉴定结论是综合专家组的取证、审查和判断而得出的。认证的一般步骤是:(1)合格性预审,即院校在申请认证前必须已经获得州颁发豹许可证,并确实以教育为其主要任务;(2)自评:(3)现场访问;(4)专家组书面鉴定报告;(5)认证结论;(6)监督。其形式有年度报告、期中评估、重大变化报告等。 2.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可分为地区性认证机构、全国性认证机构和专门职业性认证机构三种。 (1)地区性认证机构(regional accreditor)。全美划分为新英格兰、中部各州、中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等6个地区,分设6个地区院校协会及其下属的8个认证委员会,负责对全国所有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实施院校认证(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此外,纽约州评议员委员会是惟一得到联邦教育部认可的州认证机构,有权在本州实施院校认证。地区认证机构共计认证3000所学校,按人头计在校生1373万人。其中中北部院校委员会认证的学校最多,共960所;涉及学生数也最多,共460万人。划分地区的做法,有利于保持地区特色,但也造成了地域的局限。因而,各地区认证机构历来在跨地区院校认证等方面保持协作。例如,8个地区认证委员会都要求学校是有学位授予权的,是自治的,其师资是具有适当的资质的;同时还要求本科教育计划是条理分明、循序渐进的,含有与学校使命相称的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分支。近年来这种协作更因远程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而更趋密切,成立了地区认证委员会联合体,拟订各地区共同合格准则。

浅谈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浅谈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摘要:教师是传统的高素质含量的服务性职业,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本领。 关键词: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本领 “白云奉献给蓝天,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听着悦耳的歌声,我的思绪开了,我在思考: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我的家长……突然间,我又被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卡住了,我究竟该拿什么奉献?是知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生从教师处所获得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其成长的需要。是分数吗?答案更是否定的。虽然考试是学生成长必然要跨越的一道坎,但高分未必高能。分数的杠杆不知埋没了多少“爱迪生”、“达芬奇”,不知多少家庭在望分兴叹!那究竟拿什么?是服务,是教师对学生、家长、社会高质量的服务。 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21世纪的到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会取代旧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即老师为学生服务,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心灵的保姆,健康的教练,知识的向导。老师就是服务者。也许有很多老师还不习惯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认为学生到校的目的就是学习,家长送孩子读书是天经地义,为何需要老师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其实,这是一种老化的思想。学生到校当然需要学习,但同时,学生更愿意选择能够得到“优质服务”的环境中学习。以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这里的服务是为满足家长的全面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服务就是给家长充分的知情权,引导、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服务就是教师的高效奉献、爱的教育,为学生愉快学习、高效学习,可持续发展学习创设条件;服务就是人文关怀,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选择合法,选择真、善、美等等;服务就是管理,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二、服务的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5——1994年),是评估理论的研究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相关机构开展了评估理论研究。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第二阶段(1994——2002年),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估试点和探索阶段。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试点工作。到2002年底,共试点评估了154所本科院校。 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较短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目的是使这类学校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并帮助这类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工作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这类学校深化改革和办出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育部(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随机抽取。 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文

篇一:《2016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 这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实现了两个“首次”,这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对世界高等教教育发展和改革来讲,这都是一个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系列质量报告的研制目的 系列质量报告积极回应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回应了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热烈关切。 系列质量报告由四本报告组成,即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四本质量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即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大标准维度,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大视角,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两突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突出人才培养类型的应用型)为标准,全面客观深度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过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二、系列质量报告的主要特点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这次公开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是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合肥学院等高水平专家团队精心研制而成。 一是充分体现和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系列质量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摘要:文章从高校教育体制、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初等教育状况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论述,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育利益化,教育责任感淡漠;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控能力差,重文凭轻知识;初等教育全能型培养方式,以及教育资源匮乏、不均衡和填鸭式教学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起到本质上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教育质量 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高等教育质量也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很多研究人员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自身的运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松懈等因素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1}。笔者作为高等教育者,从事普通高等教育一线教学工作已经18年,从自己走过的求学之路、目前初等教育改革以及在教学中接触到的历届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认为以上因素不尽然,也许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更能体现其本质。 一、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薪资与教学水平和质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教好教坏都一样,用心不用心一个样,高校没有任何实际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教育只是一种工作,没有了责任心,变成了良心活。大家更看重经济了,而忽略了教育责任,以教学带科研和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理念本来无可厚非,但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科研水平高,教学水平却不一定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二者兼顾。现在高校教师都在忙于搞科研、拿项目、套经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为了名和利,科研搞得好,项目大、资金多,在高校的地位就高,因为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重点集中在学术科研上,过分强调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教师晋职称、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通常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放在首位,而将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教书育人的目标放到了后面{2}{3}。只要科研搞得好,一切好处和利益都来了,人际关系广,领导也看重,没有人会看你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因为他是科研能人,身上的光环太多,没人敢质疑。而对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却得不到任何肯定和评价,因为教学质量没有评价指标,也没有奖励制度,即便有奖励,考核的还是项目、论文、获奖和教材。 所有的教师都在搞科研、编书立著,还有多少精力去研究教法、去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一些高校的知名人士都不是纯粹的教育者,教学质量是不可能靠他们来提高的,但他们又是高等教育一线的明星,大家都会向他们学习,因此十几年下来,在一些学校教育已经变了味,高校教师的素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变成了某些人发家致富的途径和工具,失去了其原本的面目{4}。 十几年前,一名青年教师要想走上讲台,必须给两名老教师助课一年以上,经

教育培训学校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教育培训学校服务质 量提升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XXXX教育培训学校 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一、概况 XXXX教育培训学校自建校以来秉承“XXXX”的办学宗旨和“XXXX”的教学理念,一直专注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课外辅导,教育业绩在济南教育培训行业名列前茅。 2015年是学校创立的第XXXX年,根据学校的品牌发展战略,将今年定位为“服务质量年”,加强学校的各项服务管理,提升学校的服务质量,让客户感受并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二、现状分析 目前在济南市场上有大大小小的几百家教育培训学校,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也有几十家,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教学特色,但授课模式基本相同,在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也大致一样。要在同类市场中脱颖而出教学中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一方面要看孩子的学习提高,另一方面也在对比相同的价格他们享受到的是什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关乎市场销量和品牌的影响力。 三、服务质量提升思路 要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需要先明确企业主要的服务内容。从服务项目上分主要为两大类,一是教学服务,二是配合跟踪服务,

两者既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相互影响。教学服务是培训的根本,只有保证教学的质量,培训工作才能长期发展;配合跟踪服务则是推动力,要想家长可以继续选择延安学校,配合跟踪服务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力,因而要提高服务质量,需要两方面共同提高。 而在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又可分为两个阶段,我将此比喻为铸剑和亮剑的过程。所谓“铸剑”是指针对员工我们需要利用系列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组织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从员工自身开始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而“亮剑”是在提高自身的基础上对和客户的展现,配合活动增加现有客户的服务项目,让现有客户切实感受到服务的提升,同时增设社会性活动,一方面为招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与学校影响力。 四、“感恩十二年”系列活动的组织 注:活动标题暂时均未拟定,需确定活动后拟定 (一)教学服务 1、我最喜爱的/最信任的教师评选活动 参与人员:全体员工 评选人员:全体学生/家长 主旨:通过活动让教师可以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同时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好的反馈,针对性的对其服务,增加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2、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公开赛) 参与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 准(部分) 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一、适用专业范围 1.专业代码:经济学类(0201) 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2个):经济学(020101)、经济统计学(020102)(2)特设专业(4个):国民经济管理(020103T)、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4T)、商务经济学(020105T)、能源经济学(020106T) 二、培养目标 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在满足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校特色,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上各有侧重,对开设的相关专业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培养

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主要课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当中,但不重复统计。

印度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

印度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 自1994年以来,印度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NAAC)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制定了适合印度国情的评估模式,并逐渐完善其评级体系。同时,NAAC的外部质量保障也面临一些问题。其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下一轮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启示 NAAC的主要任务是对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和认证,对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虽然印度只有15年的评估经验,可质量控制已经在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了150年之久,大部分都是英国统治下的遗留物。印度独立后,在高等院校的建立和扩充的最低要求方面都有各种规定:州政府的检查与审计、大学的附属功能、UGC对大学的绩效评价、资助机构的检查等。20世纪70~80年代,印度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大大增加,NAAC的设立就是为了有效地保证印度高等教育在迅速扩张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质量。 从1994年9月开始,NAAC花了3~4年的时间制定评估方案、原则和工具。到2004年1月,大约有1 000所院校接受了评估,对所有大学的第一轮评估与认证于2004年底结束,学院的第一轮评估一直延长到2007年3月底。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已经有140所大学和3 492所学院接受了评估与认证。之后,第二轮评估与认证使用评估与认证新方法。 一、印度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经验 (一)向其他国家学习,总结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 为提高质量评估技术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NAAC以常任会员的身份加入了亚太质量网络组织(APQN),并同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英国质量保证机构(QAA)和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机构(AUQA)等保持密切联系。经过学习和比较,NAAC认为大部分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五个核心要素:(1)都是独立的;(2)评估以先定的和透明的标准为基础;(3)评估过程是自评报告和同行专家组实地访问相结合;(4)坚持评估结果的公开化(尽管公开化的程度不同:从只是公开最后结果到公开整个评估报告);(5)保证评估结果在一段特定时期内的有效性。 参考这些核心要素,NAAC制定了一个三阶段评估与认证过程:第一阶段是院校递交自评报告(院校按照先定的、公开的标准准备自评报告);第二阶段是同行专家组实地访问,证实院校白评报告,同行专家组根据院校总的评分等级作出评估报告和建议;第三阶段是NAAC执行委员会根据同行专家组建议和公布的评估结果作出最后决定(院校总的评分等级和详细的评估报告),其有效期为5年。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况及评估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况及评估制度 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巨大的人口资源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内地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40万人增加到108万人,在校生规模从86万人稳步增加到341万人。1999年1月,中国政府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做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性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各级各类普通高等学校2422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1129所,高职高专院校1293所,成人高校384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812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突破3300万,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320万,毛入学率达到%。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国现有研究生教育院校和研究机构797所。截止2010年底,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达到万人,其中硕士生万人,博士生万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大体齐全、学位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中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有效地缓解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将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结构框架 1. 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 ?严格的高等院校、专业和学科的国家设置标准 ?严格的学位授予制度和授权标准 2. 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 ? 985工程与211工程 ?创建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3. 实施本科教学工程

学生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

学生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质量 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1、研究的背景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基本上都由以前的中专院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建校时间较短,加之前期高等院校的大规模建设扩张与我国生育高峰时间段过后的适龄学生人口下降,就业愈来愈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其招生和就业面临巨大压力,高等职业院校愈来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发展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然而无论政府举行的评估或学术界、政府官员与民间的争论,多数依据工业经济时代的“产品质量观”,高教质量关注的是投入与产出,非高教服务的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忽视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因此,以“服务质量观”为指导,使学生成为高教服务质量评价主体,有助于纠正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后勤、形象、内容、过程、情感、可靠性、社会实践、就业服务等都是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生存发展。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首要外部顾客,其满意度的高低应成为评判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是否满意主要是从学习与生活、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各个方面来衡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注重学生支持与学生的自我发展工作。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CSD)是衡量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志,它反映了顾客对服务过程的认可程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和大众化时代,对于高校来说,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满足教育消费者对于高等教育的个性化的教育消费需求。 2 、研究动机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有效识别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对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本身的竞争优势、塑造強化院校本身特色,以增加潜在学生就读的意愿,將是高职院校所要面临的重要課题。服务质量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许多学者从服务质量的内涵、特性、维度到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服务质量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对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问题的研究大体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发展策略研究】安大略省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发展策略研究】安大略 省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摘要:一、国外的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开放式培养是西方世界最为常见的教育模式,有无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是开放式 培养模式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第一关,在美国,教育机构质量保证涉及三种(级)评估,制度是质量的保证,要提高我国高等 教育的质量,必须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构建一套整体 持久的质量保证体系用以指导,控制和调整教育过程。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学校各部门控制质量的职能和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互相促进的体系,以应对我国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新时期一、国外的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开放式培养是西方世界最为常见的教育模式,有无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 是开放式培养模式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第一关。在美国,教育机构质量保证涉及三种(级)评估,一是机构注册评估,二是机构质量保证制度,三是专业质量评估。机构的注册,如同商业机构一样,只是申请办学许可,不反映办学的质量。能够表明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主要是质量保证资格及资格等级。何为质量保证,简而言之,就是以相互约定的质量标准为准绳,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特点,以质量的连续性提高为最终目的(质量保证手段之一)。也有学者认为,保证的目的是使学校取得校外人士的信心和信任,并进而赢得更好的声誉。美国教育的质量保证对象是所有从事教育培养的机构,负责保证的机构为全美教育学院联合会组成的保证理事会。质量保证又可细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专业单纯型,比如由全美教育学院联合会的质量保证;二是政府拨款进行的相关质量保证。后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组织的质量保证(在美国很少见);二是政府委托质量保证机构进行的质量保证。政府通过对质量保证机构的保证标准、程 序及工作规范加以认可从而获得对质量保证的间接干预权。通过保证的结果来最终确定政府对教育的拨款额度。美国联邦教育部对教育的政府补贴多数是通过这一手段而实现的。与 美国相比,欧洲很多国家教育机构质量保证系统稍有不同,多数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实施质量保证。机构质量保证分为机构(学校)质量评估和专业质量评估。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两种质量评估合二为一。英国于1997年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该署于1999年11月首次公布质量 评估新框架。2000年开始对42种学科进行质量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1)在质量监控与质 量改善上求得平衡;(2)在质量保证的各个侧面维持平衡,直言之,要在依赖外部质量监控手 段和依靠自我质量保证之间维持平衡;(3)追求效率;(4)与其它高等教育政策相协调。教育作 为一个专业,也必将受到英国质量评估新框架的影响。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终稿]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 终稿]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 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 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 学生成 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 方面。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英语(050201) 俄语(050202) 德语(050203) 法语(050204) 西班牙语(050205) 阿拉伯语(050206) 日语(050207) 波斯语(050208) 朝鲜语(050209) 菲律宾语(050210) 梵语巴利语(050211) 印度尼西亚语(050212) 印地语(050213)

老挝语(050215) 缅甸语(050216) 马来语(050217) 蒙古语(050218) 僧伽罗语(050219) 泰语(050220) 乌尔都语(050221) 希伯来语(050222) 越南语(050223) 豪萨语(050224) 斯瓦希里语(050225) 阿尔巴尼亚语(050226) 保加利亚语(050227) 波兰语(050228) 捷克语(050229) 斯洛伐克语(050230) 罗马尼亚语(050231) 葡萄牙语(050232) 瑞典语(050233) 塞尔维亚语(050234) 土耳其语(050235) 希腊语(050236) 匈牙利语(050237) 意大利语(050238)

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总述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文献综述 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扩招已经持续了15年,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从1999年的已经上升到2014年的,入学比率从上升到,步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期。高等院校招生数量迅速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状况,加之就业困境的出现,2014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达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于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自1995年陈玉琨教授首次提出“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建议以来,高等教育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评估为质量保障手段,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专业评估与认证等相辅相成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开始由注重规模向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式方向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果丰硕,归纳起来主要是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这里所采取的高等教育质量是指多数学者认同的李福华的观点,即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1]。质量保障起源于工商界,是指产品生产者向用户保障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持续达成预定目标的以使得客户满意的过程。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观点,各位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学者众说纷纭,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把高等教育质量看成是教育领域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贾汇亮(2003)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为维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管理过程[2]。李少华(2008)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高等教育相关机构运用管理手段,保障其培养的人才、开展的科研和提供的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达成目标,以使得用户满意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3]。这种观点沿用了工商界质量保障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但是不能把高等教育和工商界完全等同,应当顾及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 一种是从权力分配和运行的角度定义高等教育质量。马廷奇(2014)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围绕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权力,通过对权力的配置和运用、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达成一定的质量目标的活动[4]。张应强和苏永健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本身也已经演化为一种占据霸权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在日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不足及对策探讨]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不足及对策探讨]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质量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膨胀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教育和教学的质量,教育部于xx年开始正式确立了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对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但评估也存在几方面的不足,有必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完善评估体系的对策及建议,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质量教学评估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大大缩短了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普遍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规模超速扩张而引起了实际质量的普遍下降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为了保障教育和教学的质量,教育部审时度势,于xx年开始正式确立了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这对于强化高校办学的质量意识和特色意识,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估虽然在内容上侧重于教学,但又不止于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评价。高等学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各方面的工作都

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回顾首轮教学评估,可以发现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高校教育评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教育评估的缺陷,可以从教育评估的相关规定及评估制度两个方面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一)高校教育评估相关规定的缺陷及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xx年,《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布,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些规定虽然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发挥过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规定中的许多条款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评估中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 1.评估主体单一化。《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合法主体是各级政府,没有给社会评估留下空间。这种单一的政府评估,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不符合教育评估理论发展的趋势; 2.评估客体单一化。《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是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制定的,虽然指出其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可参照实施,但并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和要求。随着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评估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