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中政治 孔子学院发展面临“愉快的困难”
![高中政治 孔子学院发展面临“愉快的困难”](https://img.taocdn.com/s3/m/513fe4e752ea551811a6870e.png)
孔子学院发展面临“愉快的困难”新华网曼谷6月26日电 24日开幕的2022年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31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11所中国合作院校的260多名代表与会。
为期3天的会议围绕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孔子学院办学质量与评估、新汉学国际研修计划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一、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又有重要的反作用。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入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截至2022年底,全球孔子学院注册学员约50万人。
孔子学院在运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无形收益,包括在世界各地培养了大量的汉语人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以及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我们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截至2022年底,全球孔子学院注册学员约50万人。
各个孔子学院从本地、本国的实际需求出发,融合承办大学、中学等机构本身的文化,来服务所在社区和当地民众。
这同时也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在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独特而良好的平台和渠道,它为加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作出新的贡献。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力建构
![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力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1e791e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力建构引言孔子学院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推广和教授汉语以及传播中国文化,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认知和友谊。
而塔吉克斯坦作为中亚国家之一,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困境与挑战以及建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的重要性1. 促进汉语教学与学习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教学的重要机构,为塔吉克斯坦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汉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历史、文化和社会,促进中塔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2. 传播中国文化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还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中国传统文化展览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介绍给塔吉克斯坦人民。
这不仅丰富了塔吉克斯坦学生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中塔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3. 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塔吉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经济合作基础。
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中塔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培养掌握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为中塔两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1. 语言障碍塔吉克斯坦是一个主要讲波斯语的国家,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法规则。
学习汉语对于塔吉克斯坦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除了语言本身的困难外,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也面临着缺乏合格的汉语教师和教材等问题。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文化差异也是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文化与塔吉克斯坦文化在语言、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塔吉克斯坦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理解度不高,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资金与资源不足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与资源不足的问题。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教学资源可能导致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影响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浅析“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a5505a852458fb770b5683.png)
此的信任 ,降低成本 ,同时进一步扩大各国同中 国的交流与合
作。 汉语 国际推广将给中国带来难 以估量 的间接收益 , 为我 国经 济 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 加 快 中 围文 化 的 传 播 。孔 子 学 院 的建 立 为 中 国 文 化 在 世
导小组办公室在世 界各地设立 的推广汉语和传播 中国文化与 国
为 了推广汉语 , 弘扬 中华 文化 , 中国政府 于 1 9 8 7年 成立 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 简称 “ 汉办” , 重点扩展“ 零距离 ” 海外办学 ,设立了面向一般海外大众教授基本汉语 的项 目——
开办“ 孔子学 院” 。
孔子学 院 ( C o n f u c i u s I n s t i t u t e ) 是 中国 国家对 外汉语 教学 领
二、 “ 孔子学院” 发 展 中面 临 的“ 挑战”
自首 家 孑 L 子学院于 2 0 0 4年 1 1 月2 1日在韩 国 首 尔 成 立 , 截
至2 0 1 4年 9月 , 中国国家汉办 已在 全球 1 2 2国合作开 办了 4 5 7 所孑 L 子学 院和 7 0 7个孔子课 堂。 可谓是相 当“ 火热 ” 。 但其 发展 背
的合理建构 , 积极整合中国对外汉语 的教学资源 。
三、 “ 孔子学 院” 对 中国文化传播 的意义
而今 , 世界各 国对汉语 与中华文化 的学 习热情空前高涨 , 逐
渐形成潮流。 他 们 对 中 国独 特 的 悠 久 的历 史 文 化 深 感 兴 趣 , 一 股 汉 语 热 扑 面 而来 ,中 国在 和平 发 展 的过 程 中也 急 需 推 广 中 国 的
中华文化的载体 。“ 孔子学院” 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 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境外办学纠纷及其应对策略
![孔子学院境外办学纠纷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8353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a.png)
孔子学院境外办学纠纷及其应对策略1. 境外孔子学院简介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办在海外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截至2021年8月,全球已有504所孔子学院和1115个孔子课堂,覆盖146个国家和地区。
2. 孔子学院境外办学的主要问题虽然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受到了多个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但境外孔子学院办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以下是几个主要问题:(1) 孔子学院的政治目的遭质疑2018年,美国政府对孔子学院提出了资金来源和办学宗旨等质疑,认为其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类似的质疑也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出现过。
(2) 孔子学院的教材和教师存在问题有报道称,孔子学院的教材内容涉及政治敏感问题,存在一定的宣传成分。
此外,也有人对孔子学院涉外教师的资质和背景有所质疑。
(3) 孔子学院的运营和管理存在问题有一些孔子学院的运营和管理不够规范,出现了一些争议和纠纷。
比如,2014年,加拿大温哥华市的一所孔子学院因管理混乱和学术自由的问题而被迫关闭。
3. 孔子学院应对境外办学纠纷的策略孔子学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境外办学纠纷,以确保其在海外的声誉和形象:(1) 加强对教师和教材的审核和管理孔子学院应该建立严格的教师选拔机制和教材审查体系,确保教师和教材符合当地的教育法规和文化价值观。
(2)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孔子学院可以主动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建立联系,并提供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3) 建立透明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孔子学院应该公开其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以确保其运作的公开透明和合法合规。
(4) 加强对纠纷和争议的处理和解决孔子学院应该建立完备的纠纷处理和解决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涉及境外孔子学院的争议和纠纷,以保护其在海外的利益和形象。
4. 结论境外孔子学院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44b150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d.png)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一篇: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4.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中国威胁论”对孔子学院造成的干扰“中国威胁论”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论调了,早在1877 年美国参众两院公布的《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就宣扬了中国人和其他黄种人的“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不惜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安全。
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某些反华势力又开始把焦点转向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上升至政治上的恐慌,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军事现代化也自然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军事不安全感进一步加深,因此西方国家政界和媒体认为今日崛起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胁”。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各种新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在西方媒体。
诸如“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商品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以及“中国文化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的范围不断扩大,“遏制”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
孔子学院的成立和迅猛的发展势头,被不少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文化入侵”的信号,一些机构和团体极力搜寻各种证据,以证明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威胁”之一。
2007 年5 月28 日,加拿大通讯社发表了由记者吉姆•布朗斯基(Jim Bronskill)采写一篇题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说:中国以孔子笼络西方人心(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的报道,该报道称:5 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在全世界笼络民心。
该报告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平台,是向加拿大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对加拿大人进行“洗脑”的机构。
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pptx
![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3a69ea5bcd126fff7050bb5.png)
软实力的定义
•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兴 建 ,孔子学院引起了国内外诸 多学者的关注和评论。如国家 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许琳所说: 海外透过汉语学习 中国文化、 了解当代中国的 需求十分迫切。孔子学院.已 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 品牌。孔子学院已成为当代中 国走出去的符号。有的学者却 认为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过 程应慎言孔子学院是软力量。
二、“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 胁论”的新版本。
• 在孔子学院“ 走出去” ,走 向全球的同时 ,一些国家的相 关人士以其固有的意识形态思 维审视孔子学院 ,称孔子学院 为中国文化渗透的“特洛伊木 马 ” ,并且警示西方社会透 过文化、 经济交流的表象认 识孔子学院。
•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 2005年 12月 9日就发表了一篇 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 的 文章 ,强调说中国软实力的崛 起威胁了美国利益 ,并呼吁美 国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 发展。2006年初他在《东京新 闻》答该报记者问时就中国 “软实力”的增强称 ,“与中 国的军事力量相比 ,体现文化 和形象凝聚力的软实力更值得 警惕 ”。
一、呈现“大跃进”状态。数量繁多, 质量低劣。
(一)教材单一。孔子学院学员 呈现多样化,而我们的教材单 一化,针对性不强;其次,教 材属于国内翻印版本,国内国 情语言教学不一定适合国外的 国情语言教学,并没有做到很 好的因材施教。
(二)优秀师资不足,汉语学习 者忠诚度低。派到国外教授汉 语的老师缺乏系统的专门的培 训,不能很好地掌握当地所在 国的语言;其次,教学方法陈 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 有很好的与国外的教育状况结 合起来,教学水平的质量并不 能得到很好的确保。
• 《时代周报》在2010年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孔子学院,西方质疑一直不断。西方民 众往往对官方机构心存警惕,认为政府和权 力不应插手民间机构,孔子学院是在输入价 值观,搞“文化渗透”。
融入、创新、发展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融入、创新、发展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6b5108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f.png)
第1期202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No.lMar. 2021融入、创新、发展: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袁玉芝李清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强背景下,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孔子学院总部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孔子学院运行交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全面负责,意味着孔子学院性质、模式以及办学定位发生了新的转变。
本研究基于对孔子学院中方校长、教师以及志愿者等“局内人”的访谈,探讨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发现孔子学院发展仍然面临着跨文化冲突、运行模式陈旧、缺乏持久发展能力等问题。
建议通过对接本土化需求,尊重文化多样性,弥合文化差异;创新发展模式,呈现其民间公益教育机构新形象;着眼多主体诉求,制定长期性规划,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队伍;跨文化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095-1760(2021)01-0170-11语言是促进各国民众文化交流、深化国际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重要抓手,孔子学院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汉语教学和文化 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代,随着中国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全球化 事务、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国民众对中文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为 孔子学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但与此同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 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孔子学院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新发展需求,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发文将收稿日期:2020-12-25作者简介:袁玉芝,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师资博士后。
李清煜,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重大课题项目“孔子学院作为全球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路径研究”(18CI03A)。
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解决建议
![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解决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e18702984868762cbaed506.png)
教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二是授课方式相对简 外迫切需求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
单。孔子学院教学大多重语言、轻文化,这就造成 的人文背景,考虑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学习目的及需
了教学活动中传播方式单一,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 求,传播一些更具实用价值性的应用型技术和应用
传播方式趋于程序化,在课程设置上多为标准的语 型文化。
(一)核心定位模糊 根据孔子学院官网章程显示,孔子学院主要业 务包括汉语教学、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认证、开展中 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我们能够明显看到或者从孔子 学院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目前孔子学院的核心任务 还是汉语教学模块,停留在语言推广机构层面,反
而有沦落为当地免费社会服务机构的可能,这实在 是与孔子学院的设立初衷南辕北辙。孔子学院设立 的初衷是搭建一个综合的双向文化交流平台,既推 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又促进中外人文深度交 流,其核心定位应该是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外文化融 合的桥头堡,而不是一个有着官方背景的的汉语教 学机构。
神层面的深度挖掘,不能有效引起深入学习的兴趣, 减少文化交流中的不适和冲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
没有做好知识传播的“下半篇文章”。
用;同时,学习当地先进文化与发展经验,作为我国
三、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议
文化、经济发展的有益借鉴。二是创新表达方式,学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孔子学院应该以习 会用当地文化表达好中国故事。在文化传播过程中,
(二)专业师资不足 截 至 2019 年 6 月, 全 球 共 有 155 个 国 家 / 地 区建立了 539 所孔子学院,1 129 个孔子学堂,与 2011 年相比(105 个国家 / 地区,358 所孔子学院, 503 个孔子学堂)增加了 807 所,平均每年增加 89 所左右。当下,孔子学院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 建设能力需要进步增强。目前,该专业实力相对薄 弱,博士、硕士研究生体量相对较小,不能保质保 量为孔子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输送专业师资。二 是大量招聘在读学生志愿者,师资专业化水平有限。 表面来看,每年招聘的志愿者能有效解决人员紧张 问题,但是,这些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 基本上没有出国文化交流的经验和社会阅历。仅经 过国家汉办 40 多天短期“填鸭式”培训的大学生 难以出国担任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了 解当地的国情和文化,并且这些教师和志愿者也面 临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教学水平和能力无法 得到保障。 (三)教学方式落后 一是教材本土化水平低。自孔子学院建立开始, 我国的汉语教材多是基于中国国情编写,具有普适 性的特点。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传播国家的文
孔子学院发展风险策略
![孔子学院发展风险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de9d25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1.png)
孔子学院发展风险策略孔子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热”在全球迅速升温,由此也推动了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的产生。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一些著名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并颁布了《汉语桥工程》,孔子学院作为该工程规划九个重大项目中的首项内容被正式提出来。
同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国际推广机的诞生。
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个符号,对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比如它加快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形式、推动了国际软实力的良性竞争,以及改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等。
[关键词] 孔子学院;问题;对策学院简介: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
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的功能。
2.孔子学院对中国软实力的积极影响2.1加快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文化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人们对语言的接纳程度往往表明了对该语言所属民族的认同程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显示了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10eb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哈萨克斯坦已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为哈萨克斯坦民众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孔子学院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孔子学院在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哈萨克斯坦的汉语教师主要由中国派驻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但在学院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应当逐渐培养本地的汉语教师。
由于当地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学院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
教材和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问题。
虽然中国出版物在哈萨克斯坦较为普遍,但随着教学需求的增加,需求多种适应哈萨克斯坦国情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还需要为学院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孔子学院在宣传和影响力方面也存在问题。
目前,虽然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汉语需求较大,但很多人对孔子学院了解不多,甚至并不清楚它所提供的服务和课程。
需要加强对孔子学院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哈萨克斯坦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孔子学院还需要注意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大学的合作与沟通。
由于哈萨克斯坦的国情和教育制度与中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积极倾听当地教育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与其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院的运营与哈萨克斯坦教育体系的紧密衔接。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学院可以加大对本地汉语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本地教师加入。
可以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哈萨克斯坦国情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院可以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如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公益项目等,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还可以与当地大学合作开设汉语专业,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资源、宣传与影响力以及与当地教育机构的合作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哈萨克斯坦民众提供更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f315038ca76e58fafbb0037a.png)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作者:————————————————————————————————日期: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人力资源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武文英李云飞山西师范大学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迫切需要提升软实力,增强自身参与世界治理的影响力。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往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孔子学院具备非政府组织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典型案例。
但是其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内外困境,如管理、资金、人才、法律、舆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走产业化道路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中国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提升民间交流和合作的质量来获取国外民众的认可和支持等。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孔子学院国际化一、非政府组织国际化萨拉蒙和安海尔在《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中提出了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所具备的五个典型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关于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概念,本文借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吕晓莉的定义。
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广义上看,是指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国际拓展或直接参与国际事务,在超越本国范围内施展影响力的过程。
截至2015年底,我国正式在民政部登记的NGO有66.2万个,比上年增长9.2%。
这其中能真正在境外开展公益慈善项目的社会组织少之又少。
孔子学院是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向世界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
孔子学院是受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旨在向世界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由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20 0 4年11月22日,在韩国首尔成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国家汉办陆续与多个国家签署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相关数据都来自孔子学院官方网站)。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a3f0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8.png)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教育。
在这种趋势下,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成为了世界各国学习和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机构。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作为中哈两国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解决和应对。
本文将就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自2006年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汉语学习的需求逐渐增加。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院设备先进,教学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学院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院与中国国内的多所著名高校和孔子学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交流和合作。
二、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汉语教学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学院的招生规模,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十分突出。
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学院教学资源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由于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长期面临财政拮据的问题,学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哈萨克斯坦国内的语言和文化对汉语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力,这也为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院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可通过多元化的经费来源,解决学院的财政问题。
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大学院的公益性财政拨款力度,增大经费的来源。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可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院还可以积极招募国外优秀教师,引进优质的师资力量,提升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五、结语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作为中哈两国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9f4a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6.png)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建设是中哈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旨在推广汉语言文化,并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本文将对目前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目前,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建设进展迅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学院的建设基础较为完善,建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宿舍楼。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聘请了一批来自中国的优秀教师和教授。
学院与一些中国高校的孔子学院开展了深入合作,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教学质量不稳定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存有疑虑,认为教师水平不够高、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学院的文化体验活动较为单一,缺乏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一些学生反映,学院在汉语水平测试方面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导致他们无法真实反映自己的汉语水平,或者无法在学习中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学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原因有关。
师资队伍不稳定是导致教学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由于一些教师只是临时聘用或工作时间有限,无法确保长期稳定的教学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学院在文化体验活动的规划上存在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导致活动形式单一。
汉语水平测试的不公正现象可能与学院管理上的问题有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学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拓宽招聘渠道,增加优秀教师的数量。
学院应制定严格的教学评估制度,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稳定性。
学院应增加文化体验活动的种类和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汉语角、文化讲座、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院应加强对汉语水平测试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测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
![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https://img.taocdn.com/s3/m/ac7d38c9a1c7aa00b52acb0c.png)
(三)办学模式不成熟,汉语学习持续性差。 目前,孔子学院主要是向各类人士提供专 门技能的汉语培训以及中文教师的培训, 属于非正规、非学历教育。孔子学院的汉 语学习者还存在着对汉语的忠诚度低、 汉语学习难以持久的问题。中国在海外大 学中设立的孔子学院只是一种中国文化推 广中心,课程并没有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 的认可。这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正规大学 中的设置就遇到了瓶颈。
• 《时代周报》在2010年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孔子学院,西方质疑一直不断。西方民 众往往对官方机构心存警惕,认为政府和权 力不应插手民间机构,孔子学院是在输入价 值观,搞“文化渗透”。 • 孔子学院一般都坐落在大学校园里,然而, 美国高校里的很多人对开办孔子学院仍感到 疑虑,他们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对其进行政 治干预。堪萨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伊莱 恩格伯特说:“当然,利用语言对中国产生 一种友好的积极感觉是政治考虑。这是不用 回避的问题。”
对策: 对策:
• 重新定位。它不是只重教中文的合作机构, 而是推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协调者。 • 在“走出去”方面 ,需要注重内涵式发展 , 既要“ 走出去 ” ,又要“走得稳 ” ,对于 汉语学习者还要“ 留得住 ” • 在教师方面:孔子学院从制度上吸引语言、 文化两方面都过关的优秀师资投身到孔子学 院的文化传播事业中来 ,留住已有的优秀师 资 ,并开发出系统的挖掘培养新生力量的体 制
二、“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 软实力威胁”成为“ 胁论”的新版本。 胁论”的新版本。
• 在孔子学院“ 走出去” ,走 向全球的同时 ,一些国家的相 关人士以其固有的意识形态思 维审视孔子学院 ,称孔子学院 为中国文化渗透的“特洛伊木 马 ” ,并且警示西方社会透 过文化、 经济交流的表象认 识孔子学院。
新形势下海外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新形势下海外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c0f85eb0717fd5370cdc3b.png)
6公关热点理论版新形势下海外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文/潘娜(常州大学教务处..江苏常州..213164)摘要:孔子学院的发展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文本探讨孔子学院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国际形势变化下孔子学院发展的策略: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升跨文化传播力;调整优化布局,实现“一带一路”联动发展;创新课程设置,加快形成教育融合的共同体;提升师资储备,反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孔子学院 华文教育 文化传播自2004年建立第一家孔子学院至今,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一共建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孔子学院以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为使命”,经过16年的建设与发展,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已然形成了推广汉语与传播中国文化的氛围,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一、孔子学院面对的机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异军突起是中国模式创造的奇迹,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对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可或缺。
(一)孔子学院的全球布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中文使用需求的增长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孔子学院近十年中建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亚洲(39个国家或地区),非洲(46个国家),欧洲(43个国家或地区),美洲(27个国家)和大洋洲(7个国家)。
截至2019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已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7万人,各类面授学员186万人,网络注册学员81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达1300万人。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在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驱动下,初步实现了全球布局,规章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办学目标和组织形象愈发清晰,运营机制日益成熟,办学规模持续增长,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与中国开展合作。
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及其消解
![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及其消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2152c355270722192ef7fc.png)
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及其消解2012年美国的“签证风波”将孔子学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虽然很快得以平息,但美国作为拥有孔院最多的国家,其近几年建设出现的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
究其根本在于中美两国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孔子学院发展只有实现由重量到重质、重实用、重灵活、重形象的蜕变才能化解当前的困局。
标签:美国;孔子学院;政治文化;差异一、“踌躇”的孔院2016年4月28日第九届全美中文大会在芝加哥召开,自2005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兰里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至2015年底美国已顺利建成109所孔子学院,348个孔子课堂,派驻的汉语教师以及志愿者达到3200人次,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达40万,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也是如影随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12年5月美国孔子学院的“签证风波”,虽然经过中美协调仅用了8天时间予以了平息,但这突如其来的责难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在美孔子学院发展的深思,自以为当前孔院在美国的发展正逐渐陷于“踌躇”的境地。
(一)国内研究的“踌躇”搜索中国知网关于美国孔子学院的文献共有97篇,其中34篇是报纸、辑刊或国际会议文章,综观这些文献资料可见对美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延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的。
其一汉语教学、文化推广视角,崔建新(2007)、刘程、向平(2011)、張延成、张园等(2009)、齐春红(2012)、程龙(2011)等基本利用个案研究方式,针对在美孔子学院的教学情况、师资培训、推广模式等进行了具体剖析;基于新闻传播视角,李开盛、戴长征(2011),吴瑛、阮桂君(2010),刘程、安然(2015),周芸(2012)等对孔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传播效果、新闻话语以及国际形象做了深刻解读;方向三是针对在美孔子学院发展遭遇的问题,吴雁江、齐春红(2012),王颖(2013),马艳艳(2016)等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梳理学界关于美国孔子学院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大学中建设孔子学院面对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中建设孔子学院面对的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969a6fee06eff9aef807ac.png)
大学中建设孔子学院面对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王爱敏戴琳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3期摘要:孔子学院自2004年在海外设立以来,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与其他国家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1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孔子学院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世界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世界政治形式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学院孔子事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海外孔子学院问题应对策略中国的孔子学院是最近年来海内外文化教育界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
10年前,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的举措,很快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10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建立海外孔子学院,无疑起到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国影响力的作用。
然而,由于海外的社会环境、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对象等的不同,海外孔子学院的很多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海外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将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并传播到欧洲,就此儒家学说传到了西方世界。
如天,以孔子学院为载体将儒家思想传播到了五大洲,并深深吸引着海外各界友华亲华人士。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截至2013年年底,孔子学院设在115国(地区)共440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93所,非洲27国37所,欧洲37国149所,美洲16国144所,大洋洲3国17所。
据统计2013年年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为1.5亿人,每年需要汉语教师2万人,到2015年孔子学院达到500所,汉语教师总需求人数为500万,仅2010年来华留学学习汉语人数近9万人。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孔子学院的设立促进了中外青年的人员交流,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教育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海外孔子学院通过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以及思想理念,促进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是提高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成功举措。
中国传统艺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3724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9.png)
中国传统艺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关注和热爱。
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和传播者,孔子学院在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然而,中国传统艺术在孔子学院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传播策略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艺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现状1.传播渠道单一目前,孔子学院主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文化课程等方式来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影响力有限。
2.传播内容简单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时,往往只涉及到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领域,而忽略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传播内容相对简单。
3.传播方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文化活动和课程设置往往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和观众,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1.拓宽传播渠道孔子学院可以与当地文化机构、学校、社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化活动,拓宽传播渠道,增加传播影响力。
2.丰富传播内容在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时,孔子学院可以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纳入传播范围,丰富传播内容,吸引更多观众的兴趣。
3.创新传播方式孔子学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线上直播、网络课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艺术。
4.加强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可以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艺术家、学者来校交流,通过文化对话和融合,促进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孔子学院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增强其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传承。
希望孔子学院能够不断创新,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和体验。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非政府组织的视角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非政府组织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b423e1252ea551810a6877d.png)
王晓琴 , 1 9 研 处 副 主 任
研究 , 共享研究 成果 。 党 校 教 研 人 员 应 围绕 党 委 政 府 的 中心 工 作 和 重 点 领 域, 围 绕 百姓 关 注 的 热 点难 点 问题 , 主动加强与市 委市政府政 策研究室 、
情、 党情, 了 解 学 员需 求 , 获得 “ 第一 手 资源 ” 。 学 员 的 特 殊 性 是 党 校 智 库 建 设区别于一般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方面。 这 些特 殊 学 员在 理 论 上 的 困惑 和
规 章制度 , 把科研考 核与职称评 聘、 进 修 学 习等 相 结 合 , 逐 步 形 成 以 科 学
实际情况 , 从智 库 建 设 资 金 、 智库 人 员 管 理 与 考 核 、 智 库 成 果 形 成 与 转 化 等 方面建立 起完善的规章制度 。 对智库研究人员的管理 , 必 须依 据 于健 全 的
机会, 通 过组 织开展 专题座谈 、 双 向交流 、 问卷调 查、 联 合 调 研 等 了 解 市
人 大 政 协 等 部 门 的 联 系与 合 作 , 及时的展开专 题研究 。 同时, 对 于 重 大 课
题 的研究, 要注 重与上级党 校、 县 ( 区) 党 校、 高校以及专业的研 究机 构的
副教授 , 从事管理学 与领导科 学研究 。
孔 子学 院 国际 化 的 困境 及 出路
一 一
非 政 府 组 织 的视 角
F r o n t i e r前沿汇
好地 为 党 委 政 府 决 策 服 务 , 为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 设 服 务 。 交流 , 发挥科研合力, 保证科研课题的有效度 。
2 . 挖 掘 优 势, 彰显 特 色
党 校 有 高贵 的 学 员资 源 , 他 们 基 本 来 自生 产 、 生活一线 , 来 自政 府 、 机
网络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网络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61e2e3858fb770bf78a5568.png)
网络 孑 L 子 学 院作 为 一 个 免 费 提 供 汉 语 和
首先 , 在系统 功能方面 , 网 站 支 持 多 种 语 言, 同时 拥 有完 善 的搜 索功 能 。访 问者 可 以通 过 内容 分 类 、 授课语言 、 难度 级别 、 适用人 群 、 课程形 式 、 教 学 目的 、 内容 属 性 等 对 所 需 课 程 进 行 细致筛 选 , 以获取 理想 的课 程 ( 见表 1 ) 。
优 势 等 发 展 建 议
关键 词 : 孔子 学院 ; 在 线教 育 ; 网络 孔子 学 院 ; 存在 问题 ; 发 展 建议
孑 L 子学院 自2 0 0 4年成立 以来 , 便 在 不断 扩
作 为面 授 教学 方 式 的重 要 补 充 , 运 用 现代 科 技 手 段 创设 网络 教 学环 境 , 全 方位 拓 展对 外 汉语
2 0 1 4年 5 月, 网络孔 子学 院在线 课 堂正 式 上线 , 由国家 汉 办 / 孑 L 子学 院总 部 主办 , 是 服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媒体 网络教学为主的模式 , 而网络孔子学院
作者 单位 : 孙璐 瑶 、 濮桂 芳 , 东北 大 学工商 管理 学院
于全球汉语 爱好者及全球孔子学 院师生 的综
2 0 1 6年第 2 3期
总 第4 0 7 期
合性 、 权威 性 门户 网站 , 肩 负着 提供汉语教学 资源 、 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 、 体验 网上 即时互动
与个 性 化服 务 的重要 责任 。 截至 2 0 1 6年 5月 5 E t ,网络孔 子 学 院学 生数 量 已超 5 4 . 6万 人 , 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4.1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中国威胁论”对孔子学院造成的干扰“中国威胁论”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论调了,早在1877 年美国参众两院公布的《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就宣扬了中国人和其他黄种人的“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不惜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安全。
上世纪90 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某些反华势力又开始把焦点转向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上升至政治上的恐慌,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军事现代化也自然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军事不安全感进一步加深,因此西方国家政界和媒体认为今日崛起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胁”。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各种新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在西方媒体。
诸如“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商品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以及“中国文化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的范围不断扩大,“遏制”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
孔子学院的成立和迅猛的发展势头,被不少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文化入侵”的信号,一些机构和团体极力搜寻各种证据,以证明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威胁”之一。
2007 年5 月28 日,加拿大通讯社发表了由记者吉姆•布朗斯基(Jim Bronskill)采写一篇题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说:中国以孔子笼络西方人心(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的报道,该报道称:5 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在全世界笼络民心。
该报告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平台,是向加拿大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对加拿大人进行“洗脑”的机构。
加拿大保安情报局负责人贾德甚至还承认,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监控中国方面的活动。
报道一经发表,纷纷引起加拿大各大报纸转载。
这份报告通篇充斥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敌视态度,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列作“中国威胁论”的“证据”,把中国扣上了精神输出和文化渗透的帽子。
67由于西方媒体在信息世界中的绝对话语权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中国文化威胁论”的余波也影响到了很多国家,甚至是不少与中国有着良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家。
例如有些东南亚国家担心孔子学院沿袭过去的华文教育,会弱化年轻学子对所在国的国家认同感,特别是华人族群的国家认同,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
68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马来西亚,因担心“孔子学院”变“孔教学院”,推动宗教传播,协商在改名为“全球汉语中心”和“孔子汉语学院”后才最终得以设立。
2.官方色彩过于浓厚,容易引起西方社会质疑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具有中国特色的设立模式,对内行使拟定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等职能时称国家汉办,对外则以孔子学院总部的名义指导和管理海外的孔子学院。
国家汉办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不管以其事业编制机构的属性,还是由中央政府全额拨款的资金来源途径都清晰地表明这是一个官方机构。
而正是由于孔子学院自身浓厚的“官方色彩”和鲜明的“政府行为”,使其在海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招致部分人的反感、指责甚至是抵制。
在西方世界中,民众对代议制政府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信任心理,对来自“官方”的信息抱有怀疑的态度成为了大众普遍的思维习惯。
人称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曾说过,如果人人都是天使,政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69可以说,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而由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差异,西方的民众对来自东方的中国政府更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孔子学院的“官方”背景无疑加剧了民众的担忧。
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内部管理的日趋行政化和官职化也在强化着其“官方”的身份。
如根据国家汉办2008 年至2010 年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招聘通知中,对中方院长的职称及行政职务要求统一表述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担任校、系或处级以上职务”。
70在2011年的招聘通知中,表述为“具有院(处)级以上工作经历或副高以上职称”。
亦即,职称要求和行政职位要求互为选择性关系。
而从2012 年开始,国家汉办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担任副处级及以上行政职务至少一年”,71把职称和行政职位作为并列的必要条件。
从选择性条件提高到必要条件,可见汉办对中方院长的行政能力和管理经验更加重视了,但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解读为把这一职务与“官阶”挂钩,不仅背离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改革目标,也招致了外国一些孔子学院的质疑者的非议。
从建立一个更加独立、温和的形象出发,孔子学院的“去官方化”和“民间化”应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部分国内高校的急功近利与政绩思维影响孔子学院的有序发展如前文所述,目前绝大部分的孔子学院采取的是中外高校合作的方式设立和运作,这种模式固然有其天然的优势,如有利于分担孔子学院总部的建设成本和工作压力,能持续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能充分调动国内高校的积极性等。
但这种模式也容易产生一些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最突出的就是不少高校把建设孔子学院视为政绩工程,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手段,干扰了孔子学院的正常发展。
2004 年孔子学院项目启动后,寻找合作伙伴申办和建设孔子学院被很多学校纳入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日程,孔子学院甚至逐渐演化为一些学校国际化建设的标志性成绩,成为体现学校领导工作的政绩工程。
一些地区的高校在条件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争相申报建设孔子学院。
然而,这种短视的做法很快显露出其不良后果——造成了宏观上孔子学院布局不合理,在部分发达地区布点过于集中;同时,匆忙上马建设的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也难以很好地对孔子学院的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以致于一些孔子学院缺乏特色,只能成为单纯的汉语教学场所,生源不足,难以融入当地环境和教育体系,知名度、影响力较小,与社会期盼存在很大差距。
4.师资力量不足孔子学院成立后,每年总部都向各地派出了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作为办学的支持。
特别是随着孔子学院数量的快速增加,对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尽管总部派出的教师和志愿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成为了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之一。
据统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汉语教师缺口分别都达到了10 万人。
73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以及不少欧美国家都因为师资不足而导致汉语教学受到了很大限制。
为此,孔子学院总部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来解决师资力量缺口的问题:一是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通过培养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提高派出的教师和志愿者的数量和专业素养。
二是扩大培育外国本土教师规模,设立“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项目”,招收外国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或进修汉语教学课程。
据统计,仅2009 年国家汉办及个地方院校在国内外举办短期培训班,培训外国教师 2.3 万人,从117 个国家招收2200多名外国大学生来中国培训汉语,培养本土教师后备人才。
各国孔子学院举办汉语教师短训班,规模达1.2 万多人。
74翻译:4.Challenges tha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facing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4.1Issu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1.Interference of " China threat theory "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China threat theory" is a not a new argument, and as early as 1877, the U.S. Senate and House released Joint Special Committee Report on surveying Chinese immigration in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nd other yellow "threat " was preach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ried all means to conta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reaten China's security for ideological reasons. In the 1990s, along with Eastern Europe Revulsion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some Western anti-Chinese forces began to shift the focus to China.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t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spread their panic from economic security to politics.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strength and military modernization naturally led to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insecurity, so Western politicians and media thought that the rise of China today is more than ever a "threat."Some countries in the US-led hyped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and a variety of new versions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appeared in the Western media. Such as "Chinese energy threat theory", "Chinese goods threat theory ",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at theory ", "Chinesemilitary threat theory", "Chinese environment threat theory" and "Chinese culture threat theory " and so on, the scope of "China threat theory" was expanded widely and the argument of "contain" China was constant. The establishm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interpreted as a signal of "Chinese cultural invasion" by a lot of Western media , and a number of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ried to find the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on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threat."May 28, 2007, the Canadian Press published an article entitled "CSIS say, 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 by the reporter Jim Bronskill, which said: a declassified report of the 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 disclosured at the end of May said, the purpose of China to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 in the global is to win over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report concluded tha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the platform that China can export ideology and policy , the tool that penetrating culture to Canada, and the organization "brainwashing" the Canadians.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 Judd, even admitted that they spent a lot of energy monitoring China's activities. Once the report was published , it caused major Canadian newspapers reprinted. The report was full of hostile attitudes towards China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ormal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ere classified as the"evidence" of "China threat theory" . China wan labeled a country of outputting the Chinese spirit and cultural infiltration.67As the Western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world has the absolute speaking right and extensive influence, the aftermath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hreat theory " also affected many countries and eve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have good relations with China. For example, som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worried abou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ould carried on the past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which can weaken the young students of the country's national identity, especially the ethnic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thus it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68 Malaysia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feared of "Confucius Institute" becoming "Confucian"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religion, s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as set up before eventually it was renamed into "Global Chinese Center" and "Chinese Confucius Institute."2.The official color is too strong,easily arousing the question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The NOCFL is a established patter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lly, it was called the NOCFL ,whose main functions are studying out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support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Externally, it was called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to guide manage all the ConfuciusInstitute overseas. The NOCFL is the institution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its attribute of career planing institutions, or its capital source (central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full funding), which all clearly show that ti is an official body. Just becaus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strong "official color" and the distinctive "government action", it incurs aversion blame and even boycott from some people overseas, especially in Western countries.In the Western world, people tend to distrust the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and it becomes a common habit of thinking for the masses to be skeptical toward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official".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U.S. Constitution, James Madison has said that if everyone were angels, no government presence will be necessary. 69 We can say that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ist democratic society is people do not trust the government. And becaus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people in the West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prejudice toward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rom the East, and Confucius Institute of "official" background undoubtedly exacerbated fears of the people.On the other hand, the growing administration-ism and officialism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reinforces its "official" status. If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Directors` recruitment notice of the NOCFL( 2008-2010), the title of the Chinese Director and administrativeduties for unity described as "having served as associate professors or school, department or division level or above positions." 70 In 2011 recruitment notification, described as "having college (office) level or above work experience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That is, the requirements of technical post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re selective. And starting from 2012, the NOCFL further enhanced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Director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o "having an associate professor title or above; as deputy division level or above administrative duties for at least a year", 71 so the technical post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re coordinate necessary conditions.From selective conditions to necessary conditions, the NOCFL attaches more attention to Chinese Director's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but at another angle this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as to link this post together with "rank" . It not only deviate the reform objectives of "public institution without administration-ism ", but also incurred criticism from some foreign skeptics towards Confucius Institute. Starting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independent and moderate imag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without officialism" and "folk"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efforts.3. Seeking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and thinking achievements of some domestic universities affect the well-organized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As mentioned earlier, mos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currently taking a cooperative approach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to set up and operate.This model certainly has its natural advantages, for example, it is conducive to sharing the building cost and work pressur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 can continuously provide a higher level of faculty, and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domestic universities and so on. However, this model is also easy to occur some unavoidable "side effec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is that many universities consider establishing Confucius Institutes as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so they take some quick success means, which interfer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After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project started in 2004, seeking for partners to bid and establish a Confucius Institute is included in the agenda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y a lot of schools.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even gradually evolved as a landmark achievement of some schools`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vanity projects of school leaders`s wor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me areas which are not in the mature conditions, compete to declare and construct the Confucius Institute.However, this short-sighted behavior soon reveals its adverse consequences - resulting that Confucius Institutes`s layout is irrational on a macro level. The distribution is over concentration in some developedregions; meanwhil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conditions, hastily launch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provide good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strong support for their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even lack of features in som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s a result, they can only turn to a simple plac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For lacking of students, they are difficult to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ir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is rather small. So a big gap exists considering social expectations.4.Faculty shortage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headquarter annually sent to the country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Chinese volunteers to support for the school.Especially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demand for full-time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is also increasing. Despite the scale of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are expanding sent by the headquarter, but still can not meet demand, which became one of the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donesia, and Malaysia lack Chinese teachers, whose number have reached 10 million individually .73Japan, South Korea, Thailand, Philippines, Vietnam, as well as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Chinese teaching are greatly restricted because oflack of teachers.To this en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 has taken two major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culty shortage: First, set up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domestic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o improve the number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and volunteers that were dispatched.The second is to expand the scale of local teachers, set up a "Chinese Foreign Teachers Scholarship Program" , and recruit foreign students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 or training courses.据统计,仅2009 年国家汉办及个地方院校在国内外举办短期培训班,培训外国教师 2.3 万人,从117 个国家招收2200多名外国大学生来中国培训汉语,培养本土教师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