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建设长三角电子口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经济属外贸驱动型。

据预测,2009年新加坡外贸总额将突破1万亿新元,2015年将达1.6万亿新元,为GDP的5倍,外贸年增长率达8%。

这些外贸总额是实际货品贸易,不包括服务贸易。

新加坡现已是世界第14大货品出口国,也是世界第14大服务出口国,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使新加坡成为更强的超级贸易枢纽(super trade hub)。

为保持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于1989年投资2.1亿美元,在全球率先启用贸易管理电子平台即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TradeNet),使企业能够透过单一窗口、统一平台,完成业务申报、数据传输、资料处理、核准作业流程及回执接收等功能。

该系统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与进出口管理机构(35个政府部门)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为进出口贸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网络作业平台,贸易链上各方可以在网络上传输进出口电子文件、申办审批进出口货物,同时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据统计,通过该系统使得企业最快可以在10秒钟内获得贸易许可,97%的贸易许可可以在1分钟内处理完毕,新加坡全国通关费用每年节省达40%~60%,行政管理费用每年节省达30%~50%。

TradeNet每年处理1000万报关单,可为新加坡节省10亿新元的文件处理费用。

TradeNet的“统一平台、单一窗口”
新加坡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新加坡政府把信息通信策略作为国家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国际贸易信息化计划(TradeNet系统)也自然成为国家信息通信策略的一部分,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信息通信和电子政府建设的快速发展。

20多年前,当新加坡总理宣布将于1987年7月完成TradeNet系统建设后,立即在新加坡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因为新加坡当时正面临着自独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也是首次出现经济负增长,各方面都在讨论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强竞争力,所以该系统立即就获得新加坡政府策略性专案的承诺。

政府部门全程参与,对进出口流程重新设计,为TradeNet系统做好必要准备。

TradeNet未上线之前,新加坡的通关程序极其复杂,通关效率很低。

当时,新加坡要求货物在通关前必须准备多种贸易文件送到各个政府监管部门申报,约有 20个政府监管部门要求不同的货物相关文件,任何一种商品都要经过3个以上政府监管部门的许可,所有文件均为纸质并以人工方式送达。

虽然文件中大量的资料是重复的,但政府监管部门仍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表格和格式。

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1986年新加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跨部门机构——文件与流程整合委员会,寻找能够简化并整合贸易流程的方案,以提升通关效率,减少通关成
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
建设长三角电子口岸
文/李 堃
本。

委员会通过调研,再造了整个贸易流程,所有表格整合为一份表格,进出口贸易商通过电脑填写进口报关文件,文件完成后上传到TradeNet 系统,TradeNet再将相关文件自动传给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通过TradeNet获得核准或许可文件。

也就是说,同一份表格的数据可以同时让许多政府监管部门存取,以便核准作业及报表之用。

新加坡政府正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对进出口流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奠定了TradeNet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础。

政府高层强势主导建设,推进TradeNet发展。

政府高层的强力支持与清晰的发展目标是TradeNet建设成功的前提。

新加坡实行“精英治国政策”,握有重权的精英对跨部门协同有很高的认识和操作力,正如新加坡人所讲的那样,如果没有当时新加坡贸工部部长李显龙的强力推动,TradeNet可能不会如此高效发展。

同时,新加坡政府根据TradeNet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和定位,总体上呈现出“决策慢、行动快”的稳健发展格局。

TradeNet建设
单位为第三方中立企业,兼顾了各利益相关方,又不隶属于任何共建部门。

1987年当 TradeNet计划获批后,新加坡政府决定设立一家国有企业来经营TradeNet,该企业既要确保与TradeNet系统有关联利益的各方得到出资机会,又要确保 TradeNet的成功与有效利用,不为任何一方所控制。

1988 年 3 月,新加坡政府组建了劲升逻辑有限公司的前身“新加坡网络服务公司(SNS)”,初始资本额为 2400 万新元。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拥有公司55%的所有权,剩余部分则由新加坡港务局、新加坡民航局、新加坡电信局各持有 15%所有权。

在此阶段,政府基本退出了公司的运营管理,完全交由企业自主操作。

政府给予前期建设资金投入,后续由企业主导、政府扶持。

政府退出企业的运营管理后,并不是撒手不管TradeNet的工作,而是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培训服务,并根据客户需要,牵头组织调整、整合和再造政府的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体验”。

政府不单投入
TradeNet前期建设资金,并且出钱出力主导TradeNet推广培训工作,定期为新加坡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举办研讨会,邀请政府重要主管和知名人士发表演讲,同时在主要媒体对公众发表相关报道。

TradeNet 被视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竞争方式,而新加坡也自然成为这种简化贸易作业方式的先驱者。

从各企业的报表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企业通过使用TradeNet,普遍能够减少大量人力与库存开支,并节省了 20%~30% 的文件处理成本。

TradeNet系统的24 小时作业,以及“预先取得通关核准的流程”,使得企业在机场或港口的货物甚至可以立刻转运。

企业通过一票录入数据直接传送到TradeNet ,也减少了数据重复输入次数和录入错误。

这些便利条件,促进了新加坡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口岸的迅速成型,吸引了更多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并成为世界著名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及最便利的贸易区之一,极大地提高了新加坡在全球的竞争力。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2007年新加坡连续两年位
列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名榜榜首。

国际上有超过9000家的物流企业以新加坡为区域转运及配送中心,全球前25大国际物流企业中有17家将新加坡作为亚洲营运中心,其中更有10家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

借鉴新加坡经验,推进中国电子口岸
据调查,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式下,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

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

为此,如何配合政府振兴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发挥出中国的竞争优势,如何借鉴新加坡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物流环境,并利用电子口岸的建设,在服务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进行完善,就成为中国电子口岸建设的一项紧迫工作。

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电子口岸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升级产业,辅助企业更快地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的进出口外贸企业能否发挥优势,规避劣势,能否抓住和利用机遇,能否在挑战中获胜,主要取决于中国的企业能否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中,吸收国外企业的经验,按共同的规则运行。

APEC组织已制定了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提出了发达国家在2005年、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实现贸易无纸化的电子商务目标。

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看,目前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球物流竞争力排名榜中国只排在第30位,在清关效率、基础设施、物流竞争力、货物跟踪、物流成本、交货及时性等指标上,不但与新加坡有较大差距,与排在第8位的中国香港特区、第21位的中国台湾地区也有一定距离。

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银行、国检、海关等政府监管
部门的参与,而中国电子口岸就是集中了海关、商检、外贸、外汇、税务、交通运输、银行等各政府监管部门和进出口相关机构的电子网络系统,是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和物流不可缺少的通道。

通过电子口岸的公共数据中心,企业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手续,还可以获得运输、仓储、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中介服务,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电子商务与物流。

电子口岸的推行,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与物流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

TradeNet系统与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建设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定位高度一致,均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企业通关贸易的一站式服务,在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改善外贸环境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电子口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外贸经济发展和口岸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当前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如何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使电子口岸在适应经济全球化、与
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服务外贸出口企业等方面取得新成就,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电子口岸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软硬件平台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在大部分地区为外向型经济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规则,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新加坡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到,采用了电子贸易数据平台后,其经济的发展、监管的效率、企业的竞争力等,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使之在其后多次的世界经济波动和变化中,始终保持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

所以,中国的电子口岸发
展,也应脱出仅仅便利企业进出口业务开展的范畴。

在电子口岸建成后,企业对外联络速度加快了,进出口商品通关便利了,同时进出口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使企业对全球经济变化的敏感度进一步加强。

这就可以加速企业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升级换代产品的进度,加快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
步伐。

随着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度的提高,也就带来了中国外向度的进一步提高和国家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政府和共建部门的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或几个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事,也应该早日列入政府主要层面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考虑,定出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远期实施目标。

学习新加坡的做法,由政府统一考虑,定出规划和具体方案,由共建部门和平台运营实体联手打造全面的贸易通关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统一协调的政府管理机构来切实推动电子口岸的发展,这个机构应该发挥以下作用:首先,为电子口岸的发展创造条件,包括制定规划、政策、法规、环境、标准等等;其次,定期协调、解决电子口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达到各部门通力协作的作用;第三,要组织推广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和电子口岸运作的成功经验。

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组织制定口岸发展
规划,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去进行整体设计,加快电子口岸的软硬环境建设。

现有涉及电子口岸发展的部门,应尽快建立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发展工作进程中的协调,加大推动电子口岸建设的力度。

与此同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清理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引导电子口岸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市场化。

政府资金投入很重要,是电子口岸发展的基础动力。

按照国家“关于电子口岸建设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地方电子口岸平台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地方电子口岸共建部门共同参与建设、管理,以地方财政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口岸通过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统一信息平台,是地方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述文件精神看:电子口岸平台的建设,初期发展应以政府的投入扶持为主,在逐步为市场接受后,政府逐步退出经营。

在目前阶段,除市场度完全满足电子口岸发展的地区外,基本上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牵头引导下,由政府初期投入扶持发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市场的扩大开拓由企业进一步展开,政府在企业发展进入正轨后,逐步退出运营管理。

在这期间,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自始至终是不能脱离企业发展需要的,正如新加坡的做法:“一时没有人做的事,政府还是要参与的”。

电子口岸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平台,单一窗口,一站式服务。

电子口岸的最大特点是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集中存放企业申报数据,实现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

目前中国电子口岸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普遍为垂直体系,且信息化程度非常高,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网,数据难以共享,企业职能和各部门分别联网。

而电子口岸的实行与传统的口岸管理模式具有很大不同之处。

电子口岸的最终目标就是:“统一平台,单一窗口,便捷服务”。

企业可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公共数据中心的接入访问,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登录电子口岸即可通过数据中心办理业务,大大方便了企业的工作。

同时,各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在网上办理审批手续,利用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联网检查,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这也就为企业办理各项进出口贸易手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便利。

而要想达到便捷服务的目的,就必须简化流程,这又离不开整个口岸流程的再造。

只有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统一平台、单一窗口”。

这完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真正权威的部门来统一协调、统一操作。

如何推进是关键
由于电子口岸建设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使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尚不能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由于缺少政策指引,共建单位对平台建设工作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联合共建的局面尚未形成;项目管理和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平台建设资金缺乏,平台建设投入缺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方式等。

参考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建议开展下述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的工作:
对电子口岸建设做出整体规划。

2006年,国办发36号文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现状、功能、定位和后续发展方向提出了纲领性指引,但因缺少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应尽快制定出相关规划和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电子口岸的建设。

明确政府对电子口岸建设的发展要求和政策扶持办法。

通过对电子口岸相关政策的深入研究及广泛调研,对电子口岸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指引、资金扶持和管理规范,以解决目前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适合于中国电子口岸发展所需的科学、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指明方向。

加大力度,推动电子口岸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平台建设。

由新加坡政府推动TradeNet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必须让涉及国际贸易和物流通关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单一窗口,统一平台,一站式服务。

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宣传推广,使电子口岸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开放相关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为切实加强进出口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通过对新加坡国际贸易电子化建设的研究和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按照国务院对电子口岸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牵头主导的作用,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大通关制度,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就能够为增强口岸管理整体效能、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浦东新区也能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展望全世界,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域。


(新加坡劲升逻辑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