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优化策略
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困境与优化策略引言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学校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困境一:资源不足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来提供支持和指导,然而,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
另外,学校也需要提供适当的场地和设备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这方面的投入也有限。
优化策略一:增加资源投入为了克服资源不足的困境,学校应该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
这包括招聘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
此外,学校可以与社区和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困境二: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在学校环境下,如何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一个困境。
目前,许多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
这使得学校难以了解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优化策略二: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为了解决评估困境,学校应该建立起有效的评估体系。
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例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
学校还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评估工作,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困境三:社会压力和学业负担学生在学校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学业负担。
这些压力和负担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学校往往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这些问题。
优化策略三:建立支持机制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支持机制,帮助学生应对社会压力和学业负担。
这可以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互助小组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解决。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场景中,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变得愈发突出。
而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找出路。
本文将探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可能的出路。
1. 教育内容不足。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侧重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比较匮乏。
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在应对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2. 教育方式单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一些概念性知识,而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3. 师资不足。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匮乏,很多老师对心理健康问题了解不深,无法有效指导学生。
4. 学生接受度低。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学生往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出路1. 优化教育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优化其教育内容,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生活技能。
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2. 多元化教育方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尝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增强教育效果。
3. 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老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 增加学生参与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增加学生参与度,例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更主动地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高其接受度。
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压力。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但我们有信心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加强家校合作等途径,共同寻找出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问题描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足,缺乏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解决思路为了改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以下是一些解决思路: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2. 增加心理健康咨询资源:学校应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3. 强化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
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干预。
5.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和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学生如何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6. 加强心理健康数据统计和分析: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定期统计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7. 提供心理健康网络资源: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心理健康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资源,方便学生随时获取帮助和支持。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需要综合的解决思路。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咨询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等措施,可以改善学校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制定有效出路。
本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1.教育机构的认识不足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局限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配备一些心理咨询老师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可。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2.缺乏专业人员支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构建不全,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普通的教师负责,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支持,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问题。
3.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家长未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
4.教学内容单一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和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主,缺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匹配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生心理压力加大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无法应对变化中的学生心理问题。
二、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师资力量支持。
2.鼓励学校和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寻找合作伙伴,利用社会资源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支持。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实效,将心理健康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家长学习班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改良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改良方案
简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采取改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困境
1. 缺乏专业人员
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育专家,无法提供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2. 课程内容单一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缺乏生活技能、情感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3. 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
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难以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改良方案
1. 增加专业人员配备
学校应增加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育专家的配备,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或招聘专业人才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2. 多元化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更加多元化,涵盖生活技能、情感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 建立评估和跟踪机制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通过定期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结论
通过增加专业人员配备、多元化课程内容和建立评估和跟踪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克服目前的困境,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问题描述学校心理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学校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困境:1. 学业压力过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包括考试、作业和课业负担。
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 社交压力增加: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与同学和社交圈的互动压力。
社交困境可能导致孤立感和自尊心受损。
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常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缺乏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4. 缺乏专业心理支持:学校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对应措施为了应对上述困境,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2.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应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并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
这样,学生可以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困境。
3. 增设心理健康热线: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热线,为学生提供电话咨询和支持。
这将为那些需要即时帮助的学生提供便利。
4. 加强学校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互助小组、俱乐部和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交支持系统。
这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社交压力和孤立感。
5. 与家长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学校需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支持,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却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当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1. 教育目标不清晰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存在不明确的情况。
原本应该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导致教育目标存在模糊性,无法统一行动。
2.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认识与缓解,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学生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教育内容却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教育手段陈旧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比较陈旧,主要依赖于课堂讲解和一些简单的测试与评估。
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效果有限。
4.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当前的一个困境。
学校往往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和足够的经费,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行动方案。
教育目标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化,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
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或课程,涵盖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学校应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虚拟实验等活动,增加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加强资源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支持,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专业的教师团队。
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引进外部资源,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和服务范围。
5. 配套评估与研究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研究机制,定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持续的研究与改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困境,但也有一些出路可行。
通过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加强资源支持和配套评估与研究,可以逐步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引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心理困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足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这导致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难以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2. 心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部分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心理辅导服务。
4. 学生心理问题多样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样化。
这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策及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设置,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提高心理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引进专业心理教师,充实心理教育师资力量。
3.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合理分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4. 丰富心理辅导形式开展多样化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沙龙、心理剧等,满足学生不同心理需求。
5.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6.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关爱、尊重、包容的校园氛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
结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困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
办法
一、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
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置不足,专业心理咨询师数量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不足。
2.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低
许多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业成绩好,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现。
这种观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低,许多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和困扰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解决办法
1.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
学校应在财政预算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一环,增加投入,用于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合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如何寻求帮助。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开设家长讲座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3.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
系。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开设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
总的来说,解决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关键在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加大资源投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
但是,目前存在许多困境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一、教师角度1.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训练目前,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技能,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老师没有受到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不懂得应对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他们的问题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出路: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加心理学课程,让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医生、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辅导,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具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表面化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
课堂教学过度依赖教材和PPT,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效果不佳。
出路:学校应当寻找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具,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等,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并加深理解。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APP,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学生角度1.心理保健意识不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们经常处于高压状态下,但他们对心理保健的认识不足。
对于心理问题,很多学生还存在“不重视”、“不理解”、“不知道去哪里求助”等问题,导致许多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出路:学校应该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求帮助,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家校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对于实践操作,包括关于情绪管理、自我疏导、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教育,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全面有效的教育体系、师生心理困扰日益严重、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到位等。
这些问题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未来改善的方向是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并通过合作共建共享的路径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只有共同努力,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出路、缺乏、体系、师生、困扰、管理者、挑战、整合资源、认识、发展方向、合作共建共享、努力、改善、现状。
1. 引言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们必备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领导才能,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发生。
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可以防止问题的恶化,减少治疗成本,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1.2 困境与出路的现实需求在当前社会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着缺乏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问题。
现有的教育系统中,虽然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老师,但是他们的资源和能力并不足以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1. 引言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困境。
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2. 心理健康的困境2.1 学业压力过大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包括考试成绩、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
2.2 社交压力增加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学生面临着社交压力的增加。
他们常常感到需要与他人保持联系、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别人的认可。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形象过度关注,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2.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有限。
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学生难以主动应对心理困境。
3. 解决思路3.1 综合管理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2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团队合作项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
3.3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惯。
3.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4.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通过综合管理、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家校合作,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引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我们深入分析并探寻解决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困境分析困境一:认识不足在很多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困境二:专业人才缺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人才来开展,但是目前我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不足,且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难以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困境三:设施不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定的设施支持,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工具等,但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困境四:隐私保护不足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时,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但是部分学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未能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思路提高认识首先,要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培养专业人才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可以通过引进专业心理教师,组织现有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完善设施此外,要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投入,完善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工具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保护隐私最后,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确保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时的隐私不被泄露。
结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正视当前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解决思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1. 引言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很多学校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对应的措施,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的改善。
2. 心理健康的困境2.1 学业压力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高强度的研究任务和竞争环境使得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2 社交压力学校是学生社交的重要场所,然而社交压力也是心理健康困境之一。
同学之间的群体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心理困境时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求助途径。
3. 对应措施3.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将其纳入课程设置中。
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境。
3.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研究和生活。
3.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策略,提供家庭支持。
3.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和心理健康状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4.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家校合作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学校心理健康困境。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关怀和支持,他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缺乏资金支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但是目前学校的经费主要用于基础教育和建设,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
2. 师资队伍不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备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中具备这样背景的老师相对较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当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5. 家校配合不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家庭进行紧密的配合,但目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并不够密切,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出路1. 加大资金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3. 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多做些文章,不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建立心理咨询系统。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系统,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5. 加强家校配合。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庭合作,建立家校合作的机制,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总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面对现实的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分析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1. 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的不足。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为次要的内容。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资源相对有限,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面临一些条件限制,例如师资力量、时间安排、空间设施等。
2.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由普通的班主任或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成为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之一。
3. 学生心理问题增多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焦虑、抑郁、自卑、过度消极等心理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学校往往缺乏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和管理手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4.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之一。
一些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些都会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1. 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在教育体系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来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体制约束等方面存在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困境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困境是教育资源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教育资源的配备,包括教学用具、心理咨询设备、教材、资料等。
由于财政支出的限制,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投入并不足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师资力量不足另一个困境是师资力量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来进行指导和教育,然而目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此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
3. 教育体制约束教育体制约束也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之一。
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如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和教育课程设置等,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出路1. 提高财政投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首先需要提高财政投入,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财政补助,推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并鼓励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2.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训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水平。
3. 推动教育改革针对教育体制约束问题,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校可以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和变革,推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应措施一、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压力大:在研究、人际交往、家庭期望等方面,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压力大:在学习、人际交往、家庭期望等方面,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缺乏应对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缺乏应对的方法和技巧。
3. 心理咨询资源不足:很多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咨询室的师资力量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资源不足:很多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咨询室的师资力量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二、对应措施面对学校心理健康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研究应对压力的方法。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2. 增加心理咨询资源: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增加心理咨询资源: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3. 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学校应建立心理援助机制,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
在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应及时介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学校应建立心理援助机制,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及优化建议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及优化建议一、引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改进与优化。
本文旨在分析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1. 专业人才短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缺乏是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不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包括教育资金、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材料等方面。
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深入开展,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4.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5. 缺乏家庭、社会协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庭和社会的协同不足,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学生在学校外部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
三、优化建议1.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学生得到专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完善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置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课程质量。
3.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资金、设施设备和教育材料等,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5. 加强家庭、社会协同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遇到了资源匮乏、师生心理素质不足、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和家校合作不足等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提升师生心理素质、拓宽教育教学内容和加强家校合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投入更多资源和关注,才能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出路、资源匮乏、师生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家校合作、投入、全社会努力、发展、贡献。
1. 引言1.1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涉及众多方面,包括资源匮乏、师生心理素质不足、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家校合作不足等问题。
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导致相关活动难以开展。
师生心理素质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教学内容单一也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家校合作不足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无法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出路。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提升师生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相关培训课程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拓宽教育教学内容是另一个重要的出路,学校应该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加强家校合作也是解决困境的关键,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资源投入,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困境一:资源匮乏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首要困境之一是资源匮乏。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资源不足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日渐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等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还需澄清标准,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standards ofmental health mod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正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益突显为教育的主导观念。
由此而得到重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
为推动此项工作,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于1999年8月13日,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2001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目前,大部分省、市、地区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
一些学校也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如上海市已有36.3%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有26%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1]。
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目前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诸如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何种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如何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是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一、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1、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近年来,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比较关注,为此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1995年,佐斌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湖北中等学校1233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35%的学生心理适应方面不太理想,56.7%的学生曾经想到过自杀[2]。
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33.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4.8%的学生偏执多疑,23.1%有敌对情绪,32.6%心理抑郁,28.6%的学生感到焦虑,34.6%存在适应不良问题,35.7%情绪不稳定,31.4%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占36.6%,33.4%的学生心理不平衡[1]。
2000年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从这些调查结果来看,似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些调查的内容差异较大。
有的仅就心理健康的某一个或几个维度进行了调查,有的则调查了10个维度。
另外,调查的检出率差异较大。
有的在10%以下,有的在10%-20%之间,有的平均在30%左右,有的则高达60%-70%。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心理与教育学工作者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标准是很不一致的。
而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则更加模糊不清。
查明华等人(2000年)研究发现[2],对于学生的厌学问题,31.25%的教师将其视为差生,15.62%的人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对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不算什么,6.95%的教师认为是有私心,其余的人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有多严重;对学生的攻击性有34.37%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
还有不少教师把心理健康涉及的问题与德育问题混淆在一起。
洪@①、申继亮[3]2000年调查了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内隐认识,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常将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如把遵守纪律、不损人利己、热心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学习用功等道德标准和学校规章制度纳入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另外,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看法也很不一致。
我们(洪@①、申继亮,2000)请一所学校的教师凭自己的直观感觉估计所教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23.6%的教师认为不健康的学生比例在5%以下;40.6%的教师认为比例在6%-20%之间;30.3%的教师认为不健康的比例在21%-50%之间;6.1%的教师认为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高于50%[3]。
教师看法上的不一致,说明教师持有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不统一的,同时也说明教师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有差异,他们是从学生的不同心理层面以及心理结构的不同维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
这些足以表明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混乱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呢?2、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认为,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澄清四个问题。
(1)是连续还是二分从心理不健康到心理健康,这之间究竟是连续状态还是二分状态?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每个人的心理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某些方面好一些,另外一些方面则薄弱一些,很难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定位在一个点上。
所以我们应当以连续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从不健康到健康,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位置,很少有人是完全的不健康,也很少有人是完全的健康。
同样,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方面要看到在心理健康测试或调查中检出的学生,只是心理的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他们也有健康良好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另一方面要注意到没有检出的学生并不就是完完全全的健康,他们可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只是较之前者程度较轻罢了。
教师在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应避免把学生截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部分。
(2)是状态还是特质许多人在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时,常常把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同稳定的人格特质相混淆。
但是一时的情绪波动并不代表心理出现了异常,相反,人只有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才能说明其心理是正常的。
很多用于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题目反映的只是受测者接受测验前某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如“最近一周我时常感到焦虑”,但在结果分析时却将其看作是特质性的。
事实上,早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轻微的焦虑感能促使个体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受测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轻度的焦虑是十分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与那些具有焦虑性人格特质的人相比,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而后者才是真正有心理问题的群体。
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应注意区分哪些现象是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现象是稳定的人格特质,避免将状态性的问题转化为特质性问题。
(3)是正常问题还是异常问题所谓正常问题,是指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的、暂时的、具有一定年龄特点的心理行为特征。
比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最容易出现逆反行为,这是这个年龄段比较突出的特点,具有阶段性,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现象。
异常问题的涵义有三层:程度非常严重的问题,如反社会行为是严重的逆反行为,属于异常问题;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校恐怖症;不是该年龄段应该出现的问题,如在初中阶段出现分离焦虑。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分正常问题和异常问题。
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评判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有针对性地给以学生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简单将其归入心理异常的群体。
(4)共性与个性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主要是基于大多数人的行为表现为依据而确定的,其出发点在于寻找共性,即我们常说的“常模参照”。
如判断个体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是依据其在相似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的。
16PF,MMPI等人格测验也是以大多数人的特征来推测个体特征的。
然而完全按照“常模参照”来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
比如大多数中国人使用右手写字,少数人写字是用左手,这少部分人就是不正常的吗?多数人这样,就是正确的吗?共性的存在就要排斥个性吗?我们在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时,更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思。
众所周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而新颖性、独特性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标志。
由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依照“常模参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按照大多数人的发展轨迹来发展,很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以致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又可能会使心理健康无法确定统一标准。
所以,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既要有确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调好二者的关系,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行。
二、关于现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在西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论界提出了多种教育模式:(1)发展性辅导模式,强调对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以促进个人成长,认为长期的成长重于短期的了解,偏向描述性的说明,而较少做决定性的诊断。
(2)“辅导是有目的行为的科学”的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去指导和启发学生们进行学习,应该融入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
(3)“辅导即心理教育”的模式,倡导者建议制定一种包含一系列课程的计划,重点落在人类生命周期的各种不同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一种知识传授模式。
(4)“辅导是全员服务”的模式,强调普通任课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应该由全校的人员来共同分担。
那么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什么模式实施的呢?1、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各地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
有的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派教师参观、学习,要求教师尽快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有的学校把心理测验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名,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
有的学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偏低,同学就开始取笑他笨蛋,老师也基本上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要求。
也有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但是课程的内容却主要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是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2][4]。
总体来讲,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生看作是病人的医学模式,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也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刘翔平,周俊华,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