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支配大多数器官血管,尤其是小动脉。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受体,使之收缩,口 径变小:小动脉收缩,可使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 小静脉收缩,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
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和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支配部分器 官血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使血管舒张,局部 器官血流量增加,但对全身动脉血压影响不大。
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基础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张日新
一、血管的功能分类
1. 大动脉 丰富的弹力纤维,弹性贮器血管; 2. 中动脉 较丰富平滑肌, 分配血管;
3. 小动脉和微动脉 平滑肌,阻力血管;
4.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交换血管(营养血管);
5. 静脉 平滑肌、胶原纤维,容量血管(60-70%)。
二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Pa=Q· R
血管紧张素原(肝) 血量↓ (血压↓) 肾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Na+感受器+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 血压↑ 儿茶酚胺↑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肾近球细胞+ 肾素↑
肾上腺髓质
血管紧张素Ⅰ(10) 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心输出量↑
回心血量↑
外周阻力↑
β受体阻断剂
血管平滑肌收缩
P0 - P1 Q =————— R Pa Q =————— R
则:
进一步可推出:
Pa=Q· R
动脉血压是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体力学公式: 8 ℓη R=————— πr 4 其中: ℓ为血管长度,可视为常数; η为血液粘滞性;r为血管半径; η R ∝ ———— r4
则:
即:
血流动力学最基本公式:
P0 - P1 Q =————— R
P0 P1
Q: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流量; P0 - P1: 管道二端的压力差; R: 管道对血流的阻力。
P0 - P1 考察: Q =————— R
P0
P1
以体循环来说:Q 即心输出量; R 为循环总阻力,主要为小动脉; P0 即主动脉血压(Pa) ;P1为中心静脉压(CVP),

应 激 原
(实际的,觉察的)
(实际的,觉察的)
是否有意义? (有) 我能否应对? (不能)
第一次评价 第二次评价
应激反应 (心理、生理、行为)
肾上腺素
++ ±
++ ±
+、++
± ++
去甲肾上腺素
+++
+ ( β1)
可见: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提高心输出量,“强心药”;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升压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对儿茶酚胺有“允许作 用”,即提高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抗休克”作用), 所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动脉血压也有重 要影响。
心输出量↑
回心血量↑
外周阻力↑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紧张素Ⅱ(8)
肽酶
血量↑
肾脏Na+水重吸收↑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血管紧张素Ⅲ(7)
Pa=Q· R
可见,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交感 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以及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增强,导致心 输出量增加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是引 起动脉血压升高的血流动力学基础。
• 由于: Pa=Q· R • 所以,讨论动脉血压的变化和调节时,应始终围 绕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这二个主要因素。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β 1受体,使心率 加快,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可使动脉血压升高;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M受体,使心率减慢, 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二者相互拮抗,相互协调;平时均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安静时以迷走 神经活动占优势,运动及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变化 每搏输出量 如↑ 心率 ↑ 外周阻力 ↑ 大动脉弹性 ↓ 有效循环血量 ↑ 平均动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 ↑ ↑ ↑ ↑ ↑↑ ↓ ↑ ↑ ↑↑ ↓ ↑ ↑ ↓ ↑↑ ↑ ↑↑ ↑ ↑
心肌收缩力和回心血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四、动脉血压的调控
血流阻力与血液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 比,若半径减小一半,则血流阻力增加16倍。
P
收缩压 脉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⅓脉压
0
t
P
收缩压
舒张压
若放气过快,则所测血压可能偏低。
0
t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1.前提因素:有效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积;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动力因素:心室射血; 3.阻力因素:血管外周阻力;
4.缓冲因素:大动脉弹性,使:收缩压不过高;
舒张压不过低; 脉压不过大。
动脉血压是在心血管腔充满血液的前提下,由于心室射血和外 周阻力这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动脉弹性缓冲了血压(因心室间 断射血产生)的波动。
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60公斤体重的人约4200-4800ml血 液,其中约80-90%在心血管腔内迅速流动,称循环血量;10-20%在 静脉丛、血窦等中缓慢流动,称储备血量。交感神经兴奋时,静脉平 滑肌收缩,可使储备血量加入到循环血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动脉血压的长期稳定。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动脉血压的长期稳定。
血管紧张素原(肝) 血量↓ 肾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Na+感受器+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 血压↑ 儿茶酚胺↑ 肾近球细胞+ 肾素↑
肾上腺髓质
血管紧张素Ⅰ(10) 转换酶
血压波动时的快速调节(维持日常血压的相对稳定): 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非常灵 敏。
儿茶酚胺的作用: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其中肾上腺素 占80%,去甲肾上腺素占20%。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故常称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二者的作用有异同:
α受体 β受体 心肌( β1) 心输出量 血管( α、 β2 ) 外周阻力
血管紧张素Ⅱ(8)
Ca2+拮抗剂
肽酶
血量↑
肾脏Na+水重吸收↑
利尿剂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血管紧张素Ⅲ(7)
应激原 • • • • • • • • • • • • 认知评价 大脑皮质 边缘系统 下丘脑 自主神经 系统 内分泌 系统 免疫 系统 运动神经 系统
多重神经内分泌反应 应激的心理生理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