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经学


一、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二、董仲舒思想 三、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1、秦代急功近利,严刑酷法“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珠连九族, 想的是保家传世,结果适得其反,很快灭亡。 2、汉初反思秦亡的教训“法愈强而奸愈识。兵马益设,而敌人愈 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作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由此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汉初实行这种治国之术, 休息养生,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政治统治定了调。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这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公子, 清静寡欲的黄老之学不适应他的胃口,对讲求事功,繁文隆礼的儒 学大感兴趣。他下令三公诸侯推举“贤良之士”,专治《公羊春 秋》。董仲舒脱颖而出,推行董仲舒学说,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 之学灭息,然后统一,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周敦颐:宋儒之首,道学宗主, 理学的开山大师
主要贡献:《太极图说》《通书》 1、宇宙生存图:太极 阴阳 五行 男女 万物 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无欲故“静”,理学诸子都 有讲这套方法。将儒家的现实伦常要求——仁义礼智信,与道教宇 宙生存图式结合起来。 太极 阴阳五行 思(主静) 纯善 寂然不动 感而通遂 认识思考 伦理境界 2、《通书》:根据《易》《中庸》之论,以“诚”为最高的道德伦理 境界。将《太极图说》的宇宙图式与“诚”“德”的伦理境界沟通, 借宇宙论认识的成果构造伦理学的基本走向。 朱熹:“《通书》一部,皆是解太级说。这道理自一生二,二生三,三 而五,如诚无为,配着太极,阴阳五行,须仔细看。”
道:以“无”为真实,身体之外的都有害于 道,故服饵以养生。
理学的构建与发展
理学发展分为:开创奠基期,发展期集大成 开创期:北宋五子:周敦颐 邵雍 张载 二程 发展期:集大成者:朱熹 王阳明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构理学体系 王阳明:建立心学 理学分为:理气学、气学、术学、理学 心学分为:心性学,心学,性学
克己复礼

孔子极力推崇周代的制度,一再声明“吾从周”,要求 用周礼束缚人们的一切行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 孔子非常强调正名。子路问政,子曰“必先正乎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论语· 子 路》)“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 使人人都明白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克已守份, 使欲不超出“名份”规定的范围,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1、董仲舒为了维护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论证了封建 统治的必然性与永恒性,重新改造了孔教儒学,已与先 秦儒学大不相同,融汇了阴阳、法家等多家学说,吸取 阴阳学的模式,用儒学之理解释五行变化,吸取法家学 说,阳儒阴法,儒法互补合流。 2、改变了先秦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强化了中国文化伦 理政治型的基本形态。 3、儒家基本精神与封建王权紧密结合,顺应了统治者的 需要。但思想的统一限制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导致了经 学思维方式的产生。 4、经学思维:注经,解经成为儒学发展的唯一模式,学 术与思想文化走入僵化。
对孔子儒学的评价



1、“为仁由已”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儒学的教 化功能。 2、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生不逢时,作为哲学家的孔子却被 后世尊崇,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成功的,学说留传后世, 发扬光大。 3、这种充满理性实践精神的问学、施教之道是儒学体系 中最具科学意义的组成部分,形成中华民族以入世思想 为社会主导心理,避免了宗教迷狂。
对“仁”的评价


1、仁学从人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入手,讲求父义,母慈, 兄友,弟恭,子孝,并以家国同构的精神推而广之,维 护宗法等级制度。 2、这种由血统而政统再道统的路径,深刻地启发了后世 儒者,创造出一套诚心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3、这种由社会政治收缩为家庭人伦,再由家庭人伦发散 到社会政治,使“仁学”根 植于中国人心中,形成民族的心理积淀。 4、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的 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论语· 公治长》)” 子为政。焉用 杀”“恭归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 伐颛叟》)“无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董仲舒把天时,物体,政治,赏罚都列入五行图表中, 一一对应,相克相生,逆而行就会出现灾难。如木克土, 火克金,金克木,水克火,土克水;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木生春,生之性,庆而 行”“秋冬肃杀,警百官,诛不法””“天生之孝悌, 地养之衣食。孝,天之经,地之义也。”


政治上:以仁义治国为主,刑罚治国为辅,阳儒阴法。“天道之大 端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之任德而不任刑” 由此提出一系列养民措施,客观上缓和阶段矛盾。 人性上:“恶之属为阴,善之属为阳。性情二本。性,阳,先天善 质;情,阴,恶质。由此必须以性限情,以理统情。继承孔子的修 身,荀子的教化,将人性分为三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 性,通过仁义教化,将下品转变为上品。
礼-孔子的社会理想


礼:社会行为规范,周公奠定的周代政治制度。 礼起于何也? 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 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 礼论》
“仁”的特点之三
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扬道德理想



“克已复礼”“修已安人”“仁者,先难而后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的,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 灵公》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里仁》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三纲”“五常”
董仲舒从五论中选出三论,提高到阴阳哲学的形而上理 论高度。确定为三纲,成为社会伦理的三条准绳。 五常——仁、义、礼、智、信,分别与木、金、火、水、 土结合,给它们涂上天道五行宇宙论的神圣色彩。 如图所示:




秋 金
西


火 南
春 木

“五德始终”循环运转
天有五行,人有五德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顶峰,融汇了佛道,实现了政治 哲学与人生哲学的统一,道德伦理成为本体论,成为中 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称为“理”学,是因为宋明思想家以“理”为宇宙的 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辩的最高范畴。 2、理学又称为道学,因为理学诸子以继承尧舜禹、汤文 周公孔孟之道,以明“道”为目的,所以称为道学。 3、相对于汉儒而言,又称新儒,宋儒。清代朴学兴起推 崇汉儒,攻击宋代儒学空疏。 4、理学虽然有众多名称,但究其特质,是一种以儒学为 主体,吸收改造释道哲学,合三教思想精髓建立起的伦 理主体的本体论。
“仁”的特点之一
强调血缘根基,维护“礼”的规范。

《说文》解释:“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 《孟子· 尽心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论语· 学而》 “克已复礼为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特点之二
体现人道主义的原则和民主精神。
董仲舒思想之二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君主行政必合其道。”“天道之常,一阴一阳。” 阳者天之德,阴者天之刑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春、 夏、秋)成生,以一时(冬)丧死。“天有阴阳之德, 王须王霸道并用,宽猛相济。”“天任阳不任阴,君主 好德不好刑。”以三时主德,以一时主刑,故天子之行 政,亦应以王道仁政为主,以仁学礼智仁义来教化百姓。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合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 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天之道,贵阳贱阴,卑阴高阳。尊卑有序不可改变。
汉代: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代经学;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董仲舒《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天人宇宙图论》 ①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克相生 ②人有五德:仁、义、礼、智、德 代表作:《春秋繁露》将自然现象的五行与人体、自然、 社会一一对照。“东西南北中”,“目舌口鼻耳”, “肝心脾肺肾”。如今的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吸取很 多天人感应之理。董的《春》与《黄帝的内经》都大讲 天人古今的感应寻找共同性,不过一个从政治,一个从 医学,出发点不同而已。
义-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 《论 语· 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评价其意义。(大家讨论)
董仲舒思想之一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1、“王者配天,谓其道”。王者是天之子,受命于天,承天行事,代
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事。 2、“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融汇阴阳学,判为四时—— 春夏秋冬,列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董仲舒以儒家精神改造阴阳五行说。天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来操纵 事物的运行,称之为天道。人类社会也处于天道的制约之下。“五 行之随,各主其序,五行之官(耳、目、鼻、嘴、口)各致其能。 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以人必以其序。”董仲舒定木、 火、金、水主管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土主管中央,扶助木、火、 金、水。君主也必须依循五行施政。汉为“土”德,“五行莫贵于 土,五行莫贵于黄”。黄色为皇帝之色。
智—孔子的教育理论

智(学习知识)是知仁,循礼,行礼的认知手段。 学 是知的起源,思是知的途径,习是知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论语· 为政》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之;困而学之,又其 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为师 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辩之,笃引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对“礼”的评价
积极意义:以礼治国,礼治文化,承认每个人的 生存权力,规定了地位,责任,义务,可以保证 社会的安定和谐。 消积意义:极大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发展至极,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在 孔子以后的岁月中,极力崇奉公德,压抑私欲, 强调义务,蔑视权利,安贫乐道,因循守旧,压 制了人性发展。
儒家文化

wenku.baidu.com

一、原始儒学:孔子《论语》 《孟子》 《荀子》 二、汉代经学:董仲舒 三、宋明理学:朱熹、二程(程颢、 程颐) 王阳明、陆九渊 四、清代儒学: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学派、 今文经学、晚清儒学
仁 — 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万余字的《论语》中,出现百余 次。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人生哲 学、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 仁是做人的根本。“仁者,人也”。具体 的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亲之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道释三教合流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是主导,决定了中国人的 思想、行为观念、政治体制,但在哲学(宇宙论 认识论)方面,道和佛却风靡数百年。 佛 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宇宙论是以空 解释世界,四大皆空,一切皆空。认识论(缘起 论):世界万物都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一旦因 缘条件发生变化,万物就不复存在。
邵雍——象术学
研究天地万物的变化生存,宇宙的变幻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