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中日双方普通士兵眼中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淞沪会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16b2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6.png)
淞沪会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是发生在二战前夕的一场重要战役,它发生在中国上海的淞江口,在八年抗战期间,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通过回顾淞沪会战的历史,探讨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
一、淞沪会战的背景1937年7月7日,伪满洲国挑起的“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不久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沿海城市,包括上海。
淞沪会战,就是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的一场战役。
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批侵略军向江苏、浙江一带渗透,企图占领江南的经济重心上海,向南推进抵达福建的制海线。
中国军方也在14日作出了防御计划,分为南北两路作战,其中上海福第防线对抗的是日军的主力。
二、淞沪会战的发展淞沪会战从8月13日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中旬。
日军采取分兵南北两路、突破上海福第防线、向上海市区挺进的战术,特别是南部战线日军崇拜“人肉碾”战术,利用船只和水路折在门套山和陈家墩地区,使用数百支机枪加强射击,以及使用火箭弹和毒气弹,最后攻占淞浦军械厂以及走马桥。
南进路上填海跨桥进攻,曹家渡附近开辟“一方资源”战术区域。
北进路上主攻四行借口附近的杜鹃林阵地,在8月20日占领城隍庙火车站。
最后,日军成功占领了南北两交通枢纽,与城区建立联系,战况十分危急。
三、淞沪会战的影响淞沪会战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的胜负更加启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具体来说,淞沪会战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的第一次重要会战。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但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人展现了其顽强的抵抗精神,死守每一寸土地的英勇姿态,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军队无敌的神话。
2. 淞沪会战使中国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淞沪会战后,很多国家纷纷向中国表示支持和关注,这些国家包括苏联和英国等。
这些国家的支持,使得抗日战争能够推动到更高的国际舞台上。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尊严的英勇之举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尊严的英勇之举](https://img.taocdn.com/s3/m/68c856b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f.png)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尊严的英勇之举淞沪会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役,一场中华民族以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尊严的英勇之举。
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军民不畏牺牲,奋勇抗敌,最终以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役经过、英雄事迹和胜利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淞沪会战的悲壮故事。
一、历史背景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军开始对华北地区实施全面进攻,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城市。
同年7月7日,日军指挥官梅津美治郎率领三万余人进攻中国活动中心——上海市。
此时,上海市已经成为了中国近代化城市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腹地,日军的入侵无疑是对中国抗日力量的挑战。
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中国军民奋起抗敌,展开了淞沪会战。
二、战役经过淞沪会战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激烈战斗,历时82天,共有二十万人次参战。
中方守卫上海的军队主要为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日方的主力部队为陆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以及海军陆战队等。
双方交战在南岸的三面防线上,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和南大区域。
淞沪会战虽然时期较短,但是激烈的战斗和惨痛的伤亡,使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代价。
在战役开始时,由于中方军队装备的落后和战斗准备不足,导致开局失利。
日军利用机动性优势,沿着河岸一路向西猛攻鲁迅公园,试图夺取南京路,但被中国军队击退。
之后,日军改变策略,主攻南岸防线。
在周恩来率领的中国新四军坚守下,日军多次发动猛烈攻势,但都未能攻破。
然而,在10月26日,日军使用了新型毒气,淞沪战场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经过数日的鏖战,中方军队失去了先机,战线逐渐后退。
11月5日,中国军队被迫撤离上海市区,向西流动,进入苏北。
三、英雄事迹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长征后第一次遭受大规模的猛烈进攻,中方军队因为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劣势。
但是,中国军民坚定的抗战信念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使我们在战役中抵御了日方的进攻,为祖国的抗日斗争挺起一片蓝天。
面对日军的摧残,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抵抗,为抗战留下了无数英雄事迹。
描写淞沪会战的句子
![描写淞沪会战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d9ef0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e.png)
描写淞沪会战的句子1. 淞沪会战那可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啊!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无数的战士在里面经受着最残酷的考验。
想想看,那枪林弹雨,那喊杀声震天,怎能不让人动容?例子:咱爷爷当年就参加过淞沪会战,他说那场面,可比咱在电影里看到的激烈多了。
2. 淞沪会战啊,那是无数英雄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难道不是吗?那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
例子:你去看看那些历史资料,真的会被震撼到,那就是淞沪会战的真实写照啊。
3. 淞沪会战,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般的战斗!那炮火,那硝烟,就如同恶魔在咆哮。
例子:听老人们讲起淞沪会战,感觉就像自己也置身在那可怕的战场一样。
4. 淞沪会战,是怎样的一种惨烈啊!它就像是一道深深的伤口,永远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例子:每次参观淞沪会战的纪念馆,心里都特别难受,真的太惨了。
5. 淞沪会战,真的是让人刻骨铭心啊!那是怎样的一种无畏与勇敢的展现。
例子:我朋友的太爷爷就是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太了不起了。
6. 淞沪会战,不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吗!那里面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
例子:老师给我们讲淞沪会战的时候,我们都听得入迷了,太震撼了。
7. 淞沪会战,绝对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那战斗的激烈程度,难以想象。
例子:看了关于淞沪会战的纪录片,真的佩服那些战士们。
8. 淞沪会战,岂不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见证了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
例子:和爷爷聊起淞沪会战,他眼里都闪着泪光。
9. 淞沪会战,那可是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啊!它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例子:想想淞沪会战中战士们的拼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10. 淞沪会战,真的是太重要了!这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例子:参观淞沪会战遗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太震撼了。
结论: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战役,它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抵抗精神,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
写一篇关于淞沪会战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写一篇关于淞沪会战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https://img.taocdn.com/s3/m/d3573df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d.png)
写一篇关于淞沪会战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淞沪会战(别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xx年xx月xx日。
该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的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打脸了那些鼓吹三月亡国论的人,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增加了国人抗战胜利的决心。
可以说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毙伤敌4万余人,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计划。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首次主力会战,也是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为迁出xx等地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争取了时间,对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整个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和日军第一次的大军团会战,这让国人看到了国家抗战的决心,民族血性从这一刻被唤醒,很多地方部队从驻地赶到上海,他们的武器装备极差,军事素质堪忧,但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仍不惧前行,很多队伍赶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投入了战斗,一天下来几万人的队伍就折损过半,有的番号甚至从此消失,但他们毫不后悔,因为在上战场之前,这些军人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53ff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6.png)
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淞沪会战是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2月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也被称为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中日双方的态势和国际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战役的背景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进一步推进。
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向中国大陆扩张,淞沪一带成为他们进攻的重要目标。
二、战役的经过1. 日军的进攻日军在进攻上海之前先向周边城市进行了猛烈轰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后,他们在11月9日正式向上海发动进攻。
中国驻守上海的第三战区军队以及中国军事顾问庄士敦率领的“华东抗日义勇军”都奋起抵抗,展开了顽强的防御战斗。
2. 激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中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互有胜负。
日军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支援使得中国军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中国军队依然顽强地抵抗着。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肉搏战和炮火交锋。
3. 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尽管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中国军队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们利用城市建筑物和地形优势,采取了坚守阵地、利用城市战术等策略,给予日军很大的困扰。
中国军队对日军的阻击削弱了其进攻的威力,使得战役拖延了时间。
4. 实力悬殊的结果尽管中国军队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抵抗,但由于日军在技术和装备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对上海等地区的海域控制,最终日军还是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中国军队被迫从淞沪地区撤退。
三、战役的影响1. 改变了中国抗战的态势淞沪会战的失败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役结束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等重要城市,扩大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同时,中国军队的撤退也暴露出中国战略上的薄弱点,迫使中国在后续战役中进行战略调整。
2. 影响了国际舆论淞沪会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的顽强抵抗让世界对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勇气有了更多认识,激发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扩大了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声音。
淞沪会战: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6d8326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d.png)
淞沪会战: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也叫淞沪战役,是中国的第一次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间,历时100多天,是中日两国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
淞沪会战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开始。
淞沪会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实施了长期的侵略政策,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但中国政府并未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抵抗。
直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盘古围口,中国政府才开始组建抗日组织,并宣布抗日救亡的决策。
随后,中日双方在上海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淞沪会战是双方的全面对抗,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这场战役既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战争,也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进行的第一次重大战斗。
中国军队在短暂的准备期后,于8月13日开始了进攻。
由于人力、物资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军队开始时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日本侵略者则不断进攻,并逐渐占领了上海市区。
经过多次激战,中国军队逐渐找到了突破口,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但是,由于军事指挥上的不当,和其它种种原因,战役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最终导致中国军队无法保住上海市区,而日本侵略者也无法全面占领上海。
战役持续到1937年11月26日,中日双方在国际压力下达成了停战协议,战役结束。
总的来说,淞沪会战虽然在战争的历史上没有很好的胜利结果,但是这场战役证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念。
因为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上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赞誉,从而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同时,淞沪会战也证明了中国军队在国内战役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力,也让日本侵略者认识到在中国进行的任何战争都不会轻松。
中国坚毅:在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韧
![中国坚毅:在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韧](https://img.taocdn.com/s3/m/6e5a12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中国坚毅:在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韧在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韧令世人为之震撼。
虽然在强敌之下,他们的胜利或许只是短暂的,但他们用汗水和鲜血铸就了深深的民族荣光。
淞沪战役是日中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开始于1937年11月26日,结束于1938年1月8日,长达44天,双方共动员100余万人。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面对着优势的日军,士气低落,缺少足够的武器和弹药,面对着恶劣的战场环境和残酷的敌人,但毫无畏惧地投入了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淞沪前线的新四军第二十五军,他们由萧克(杭)将军率领,分三路展开突围。
其中的七十师,一只日军精锐部队奋力挡在了他们前进的路上。
中国士兵缺枪少炮,只能靠着手中的弹药抱紧腰间的石块向敌人猛烈攻击。
日军采用了一种新式的催泪弹,使得双方在弥漫的毒烟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士兵们在自己的江南乡土上拼搏到底,最终突破了七十师的封锁,成功地达到了淞江临时政府的防线。
在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远远超出了敌人的预期。
他们用身体和鲜血证明了生命与荣耀的价值,即使在死亡与绝望之中,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守卫着这片土地。
中国士兵的群体品质,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和理解。
他们的所作所为,被反帝爱国主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肯定,成为了中国军队优秀传统和国民精神的标志性代表。
今天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然而,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中国士兵的坚忍不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是继往开来的精神遗产。
这种精神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各国人民,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做到坚定不移、始终如一。
淞沪战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不仅仅是那一段历史上的荣光和辉煌,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信仰。
革命的火种虽然已经熄灭,但是同胞们的革命精神仍然在中国人民中发扬光大,并且将在广大民众的心中长流传。
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民抗击意志
![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民抗击意志](https://img.taocdn.com/s3/m/753ffd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民抗击意志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一战,也是中国军民抗击意志的集中体现。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民面对强大的日军入侵,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一、战争的背景与中国军民的准备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威胁。
中国军队和民众在长期的抗战准备中,积蓄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
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对国家独立和人民生存权利的挑战。
二、中国军民的抵抗精神中国军民在淞沪会战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们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毫不退缩,坚决保卫家园。
无论是在城市的战斗中,还是在乡村的抗日游击战中,中国军民都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中国军民的团结合作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之间的团结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相互支持,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
在战斗中,军队和民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共同为抗击日本侵略而奋斗。
四、中国军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中国军民在淞沪会战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他们利用地形和城市结构,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自制武器和装备,展现出了中国军民的机智和勇气。
五、中国军民的牺牲精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无论是战场上的将士,还是后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六、中国军民的抗击意志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展现出了坚定的抗击意志。
他们不畏强敌,不惧困难,始终保持着对胜利的信心和追求。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淞沪会战的意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中国军民抗击意志的集中体现。
这场战斗使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也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民抗击意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03岁老兵马士弘 我所经历的淞沪会战
![103岁老兵马士弘 我所经历的淞沪会战](https://img.taocdn.com/s3/m/7754d03867ec102de2bd8913.png)
晚上战地广播,播报“罗店争夺战”战绩,吉田旅团惨败,伤亡4300 余,我军亦伤亡500多,“军委会”传令嘉奖18军全体将士,还特别嘉奖 42旅旅长罗广文发明的“罗小刀”。
说起罗小刀的来源,我们42旅的旅长罗广文是日本士官生,当年他 在学校练习劈刺和日本同学比赛,十有九输。他知道日本军队劈刺技术 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人虽矮体质却要强于中国人,如果战场上拼白刃战 中国人是拼不过的。于是,他在宋哲元29军士兵背上都背一把大刀的启 示下,把大刀演化成一把小尖刀。这种小尖刀长15公分,平时插在绑腿内 也无碍行走,战斗到近身肉搏时却能发挥大作用。罗广文深知,白刃战转 换成近身战,尤其双方都力竭气衰时,能有一种外力助战,肯定胜算在 握,而在一般打架抱滚时,谁都想把对方压在底下,自己翻在上面, 这时 顺手抽出小刀向压在上面人的背心用力一捅,就胜利了。因此,罗广文在 他所编写的士兵必读的《血的教训》中,把使用小刀的技术,从白刃、抱 滚、小刀连接起来,加以程序化,使之在42旅士兵操练中,成为必修的技 术。在这次上海战场上,“罗小刀”初试牛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淞沪会战
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 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 变为由东向西, 以利于长期作 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 注意,而在上海采取的主动反击 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 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 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 大、 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 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 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 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 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WEEKEND
个人 史记
每个普通人的故事 都是历史的一个碎片
01 责编 吴岚 美编 张庆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 记忆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b8f02a777e21af45b307a8d3.png)
日本人视角:淞沪会战这个样子记忆这组战地影像,是日本读卖新闻社的记者从8月下旬开始随军拍摄的,从日本人的视角记录了日军攻占上海的过程。
这些影像的背后,是70万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守疆卫土的悲壮与豪情。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以付出伤亡29万人的惨重代价,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供图:华辰影像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13日打响,导火索是发生在8月9日的“虹桥机场事件”。
此时北平和天津已经沦陷,在北平沦陷后的第二天,即7月30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就向蒋介石提出:先消灭驻扎在上海的日军,以绝后患。
图为8月下旬,上海军工路上的日军敢死队。
1937年8月12日,张治中率国民党精锐87师、88师及两个重炮团共2万多人到达上海。
此时,上海驻扎着日军6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及其他武装共4000多人,位于虹口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位于杨浦军工路的公大纱厂为其主要军事据点。
图为上海军工路上受伤的日本兵。
张治中部队本想在日本援军到达上海之前消灭日本驻沪部队,稳定大后方后再北上抗日。
但是,驻沪日军凭借其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坚固的工事,使中国军队屡攻不下。
再加上蒋介石错误的指挥策略,寄希望于英美调停,贻误了战机。
图为进攻上海闸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
两军鏖战十日之后,8月23日,松井石根率领2个师团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先头部队登陆上海。
之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几乎都到达上海,国军70万将士在上海继续与日军拼杀。
图为上海闸北市区,进入市民家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狙击手。
日军登陆后,开始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中方阵地。
尤其是在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双方为了争夺此地,各自死亡9000多人,罗店血流成河。
图为死守十字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太田部队士兵。
中国军队伤亡之惨烈,可以称得上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当时形容罗店拉锯战中国军是拿人海填火海。
中国的精锐部队被送进日本陆海空三军火力的熔炉之中去,一个师上去之后,两天就打光了。
图为上海十字桥战场。
淞沪会战带给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淞沪会战带给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7959c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0.png)
淞沪会战带给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淞沪会战是1937年中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
日军为了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打算向上海进攻,而中国方面也希望保卫上海。
最终,这场战争持续了近四个月,虽然中国方面在战争中面临巨大挑战,但也成功地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淞沪会战对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淞沪会战意义的概述淞沪会战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重要,更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淞沪会战表明中国方面能够与日军进行有效的抵抗,为中国打赢了军事胜利,让日本侵略者有备而来的侵略计划受到了很大打击。
其次,淞沪会战也表明了中国人民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世界各国的支持。
尤其是作为上海国际租界的英国和法国参与了战争,他们的加入对中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援作用。
最后,淞沪会战的胜利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对抗日本侵略的信心和意志,让人们意识到中国能够自己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其他国家的支援。
二、淞沪会战启示的概述淞沪会战对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也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首先,淞沪会战表明了日本侵略者存在侵略中国的决心,并且他们是非常强大的。
中国方面应该在战争爆发之前提高警惕,加强自己的军备建设,以确保最终的胜利。
其次,淞沪会战也表明了中国方面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加强自己军队的组织和训练,以便对付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军队。
最后,淞沪会战也启示了中国人民要坚定信念和意志,不要轻易放弃,要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三、淞沪会战的历史背景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当时日本军队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日本政府的目标是要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以满足其对亚洲的利益需求。
为此,日本开始向上海进攻,企图占领这个关键的港口城市。
中国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政治和军事领袖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
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国方面尚未达到统一意志的状态,使得对抗日本军队的战争变得更加困难。
松沪会战简介和历史
![松沪会战简介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68cf0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松沪会战简介和历史松沪会战,又称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主要发生在上海地区。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日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而且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战争背景和起因: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决定对日军主动反击。
计划包括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2.战争爆发和过程: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次日,日本方面要求撤退中国驻沪保安队、撤毁市区防御工事,遭到中方断然拒绝。
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虹桥机场事变”。
在随后的“八一三”事件中,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3.战役的主要过程和特点: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方面调动了大量军队,包括中央军第87师、88师等,这些部队是德国训练出的样板师,清一色德国武器装备,堪称国军精锐中的精锐。
同时,全国各地的军队也向上海汇聚,包括桂军、粤军、滇军等,展现了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精神。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70万人,其中日军投入9个师团30万人。
虽然中国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因后援不继、战略失误和装备劣势,导致战败。
4.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937年11月26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虽然中国军队战败,但这场战役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并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同时,淞沪会战也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式投入大量力量与日军进行全面对抗。
浅谈中日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
![浅谈中日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https://img.taocdn.com/s3/m/cb5e51c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1.png)
浅谈中日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管虎导演的《八佰》即将在各大院线上映,不知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背景了解多少?所谓两小时光影体验百味人生,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探讨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事件——淞沪会战。
1937年8月初,日寇南下直指上海,中日两方均调集重兵于此,国军一共投入70个师,其中能拿得出手的包括中央教导团、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这两个师是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清一色德式武器装备,由德国顾问训练,由此可见国民政府之决心),但其中也不乏有战斗力低下的杂牌师。
日军投入约9个师团,总计20万余人。
但我们是主场作战,具有一定地形和粮食储备的优势。
国军将部队分为左翼,中军和右翼三部分,分别由陈诚、朱绍良(一说是张治中,就是文白)和张发奎指挥。
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爆发,国军战前的构想是利用兵力优势围攻驻守日军(约1万5千人),占领其工事后立马转为守势阻击日军援兵,无奈国军缺乏辎重,大型攻城武器,也就是炮太少,俗称火力不足恐惧症,数万人硬是吃不掉一万五千日军,隔日日军开始大批向上海增兵,国军时已从围歼战转为防守战,阻击战。
日军增援共计个6师团,国军指挥此时将战区分为:淞沪围攻军(5个师)、长江守备军(4个师在南、1个师在北)、杭州湾守备军(4个师)浙东守备军(5个师)。
日军增援于8月14号起,分别从宝山、川沙镇、张华浜、吴淞口登陆,均受到国军阻击,但未起到太大效果。
由此月进入国军守势时期,中日双方在罗店附近不断增兵,日军先是占领了罗店,后双方在此反复拉锯数十天,(由此被称为血肉磨坊)但终于10月22号被突破,吴淞口于8月31号失守,海藻于10月15日失守,10月26日大场失守,国军一路西向西撤退,所谓溃兵不如寇,此时国军一个团被日军几十人追着跑是常有的事,加上日本飞机和大炮不断的轰炸,很多国军已经跑乱了编制,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好在第15和21军及时赶来暂时稳住了局势。
不要问为什么稳住了,因为这两支部队是川军。
1937年10月28日,国军欲撤退至苏州河南,留下800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堪称中国版的敦刻尔克。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的背后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的背后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7f34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7.png)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的背后故事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其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
本文将为您揭示淞沪会战的背后故事,探寻这场战役的真相。
抗日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艰苦的斗争之一。
淞沪会战,于1937年发生在中国江苏省上海和江苏的苏北淞沪地区,是中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那个时候的上海是中国最富裕繁华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明珠,淞沪地区拥有重要的经济要地和军事基地,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淞沪地区的侵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而淞沪会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战斗以中国部队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南京国民政府军和中国远东警备队为主,而日本方面则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陆军第十五师团。
从开始之初,日本军队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默契的指挥系统,而中国军队则面临着装备落后和指挥混乱的困境。
然而,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淞沪会战展现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
我们从种种英勇的战斗中可以看到中国士兵的坚韧和聪明才智。
例如,在第一次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出乎日本人的意料用速度疯狂突围,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地理优势,中国军队给了日本人痛苦的打击。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几次,每一次都让日本人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军队逐渐摸清了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对中国军队采取了更加激烈的进攻。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士兵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成为了共和国的骄傲。
记得淞沪会战全面爆发后的一个夜晚,一位中国士兵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将导弹引爆,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战友的安全。
这样的英雄事迹并非个例,在淞沪会战中有许多像他一样无畏的战士,他们的牺牲精神感动了世界。
与此同时,淞沪会战也暴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种种问题。
无论是指挥体系的混乱,还是后勤保障的不到位,都给中国军队的抵抗造成了巨大困扰。
军队的内部不团结和政治斗争加剧,也加剧了淞沪会战的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军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淞沪抗战:抵御侵略者,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誉
![淞沪抗战:抵御侵略者,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誉](https://img.taocdn.com/s3/m/f0f24d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3.png)
淞沪抗战:抵御侵略者,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
上海淞沪抗战,在第一次中日战争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场巨大的战争,淞沪抗战期间,抵御了侵略者,捍卫了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誉。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描绘一下这段烽火岁月的历史。
一、日军进攻的起因上海是九江和长江的交汇点,拥有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外滩码头,也是著名的金融中心和工商业基地。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里,上海只是满足其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摇钱树。
在得到政府授权后,1937年7月7日,日军以“清剿淞沪反动势力”为由对上海发动了进攻,将近4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横扫南京路等市区贸易区,占领了10个区域。
当中国人民得知日本军队进攻的消息时,大家纷纷响应抗日的号召,民间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声势浩大。
这样的反抗令日本政府非常愤怒,接着他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压迫和屠杀,日本军队以残忍的手段横行于上海市区,杀害了数以万计的无辜市民。
二、中国军民勇敢抗战当中国人民得知日本军队进攻的消息时,大家纷纷响应抗日的号召,民间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声势浩大。
这样的反抗令日本政府非常愤怒,接着他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压迫和屠杀,日本军队以残忍的手段横行于上海市区,杀害了数以万计的无辜市民。
而中国军队和民兵也用自己的方式向日本军队展开了反抗。
淞沪两地的英勇抗战形成了“肉弹战”的激烈场面,每一个士兵不畏强敌,不惜流血,把自己当做铁人一般,把敌人当成瘟疫一般而进行斗争。
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占领了国际滩,南市警钟路,成山等区域,不断反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三、淞沪抗战的胜利经过三个月的血战,中国军队和民兵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淞沪抗战的胜利。
此次抗战,中国军队和民兵共牺牲了11万多人,日军为30万多人。
虽然中国军民取得了胜利,但是淞沪抗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但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抗日示范。
在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和民兵体现了英勇的民族精神,共同抵御了日寇的入侵,捍卫了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的血与泪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的血与泪](https://img.taocdn.com/s3/m/190ee6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7.png)
淞沪会战:中华民族的血与泪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中华民族的血与泪历史。
该战役发生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是中国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淞沪会战中的历史背景、作战经过以及背后的许多故事和感人的事迹。
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在盐城南京浦口制造了“七七事变”,随后便在沪上展开了“一二六事变”。
日军占领了重要的制高点吴淞口电台,在攻占上海城市的路上一路猖狂。
淞沪地区成为了中日双方之间战役的重要战场,也是日本要占领上海的最后一道关卡。
国共两党为了共同抗敌,打败日本侵略者,携手参与了淞沪会战。
作战经过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防御战、中期进攻战和末期防御战。
初期防御战:日军进攻上海的目标是占领浦东,进而直接威胁到南京,迫使国共两党实现妥协并投降,于是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
中国方面集结了7个师,设立了10个团,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与武器进行抵抗。
中国军队并不占优势,因此他们采取了打肿脸充胖子的防御形式,大幅度消耗了日军兵力。
中期进攻战:经过了初期防御战的消耗,中国方面在成功地打退了日军之后,开始在10月下旬发起反攻。
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进行地下战,伏击、袭击日军,一些水路交通的部队也开展了水上战,“纵深反击,打五千里长征”等各种战役形式都出现了,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末期防御战:进入了防御战的末期,国共两党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
一些作战能力较弱的中国部队难以同时攻击日军,且军队士气大受打击。
日本方面采取了强攻手段,尤其是大量使用了飞机和坦克等现代武器。
中国军队在对抗现代武器的同时,还面临了日本人在上海市内开展的疯狂杀戮和烧毁房屋等残暴行为。
结局经过了100多天的战斗,中国军队最终没有能够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战败而结束。
中国军队的伤亡损失惨重,日本军方伤亡情况还没有完全统计,但总的来说,淞沪会战总体上都是对中国军队的惨败而结束的。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https://img.taocdn.com/s3/m/77d63b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e.png)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7年11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向中国上海发动全面进攻,展开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
本文将从背景、战斗过程、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背景十分复杂。
自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来,日本侵略军不断深入中国领土,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而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双方都希望通过这场战役来控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实现在全局中的战略优势。
二、战斗过程淞沪会战从1937年11月12日开始,至1938年1月28日,历时76天。
战斗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防御,中国迅速组织了抵抗,坚决抵御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斗志。
第二阶段是胶着阶段,双方激烈交战,交替占领城区,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伤亡。
第三阶段是战役转折,中国迅速调集援兵,采取死守苏州河的策略,伤亡大面积减少。
第四阶段是日军撤离,由于抗日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军民的夹击下开始撤退,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淞沪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意义。
首先,中国抗日军民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牺牲精神,为后续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淞沪会战使日本侵略者明白了中国军民的战斗力和抵抗决心,对其士气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使其战略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此外,淞沪会战也对国际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使更多国家了解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总之,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场战役。
通过对战斗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对于推动中国的抗战进程,壮大民族意识,瓦解日本军队的士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顾历史,淞沪会战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册之中。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a52a2bbdd3383c4bb4cd243.png)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
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
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
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
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
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力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中国统帅部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史料 中日双方普通士兵眼中的淞沪会战
![史料 中日双方普通士兵眼中的淞沪会战](https://img.taocdn.com/s3/m/c746d4290b4c2e3f5727637d.png)
史料中日双方普通士兵眼中的淞沪会战整理/翻译:黎又嘉编者按78年前的8月13日,第二次淞沪会战打响。
中国以78个师75万兵力,对战日本14个半师团25万人部队,到11月12日国民党部队被迫西撤,苦战了三个月,折损了33万兵力,约60%国军精锐被歼。
淞沪会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是整个二战史上参战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会战之一。
不论是投入了所有中央军精锐,主动出击三千日本驻上海的部队,还是后来欲争取国际上对中日在华北局部冲突的同情而贻误战机,淞沪会战在战术和战略上都备受质疑。
淞沪会战最初国军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从1937年9月中旬起消失殆尽。
日方增援源源不断,十月中旬,蒋介石又紧急调来桂系军队支援,也难挽兵败之势。
本辑史料截取的就是1937年9月下旬进入艰苦巷战之后,在主要战场蕰藻浜地区,中日双方增兵阵中各一名普通士兵对战争的记述。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山本武生于1913年6月生于福井县鲭江市,两人之间仅差三岁。
1935年陆镇华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同年山本武入伍鲭江三十六部队做上等兵。
1937年4月陆镇华入21集团军16兵团,后任副营长,六个月后作为桂系援兵奔赴淞沪战场;同年10月山本武也作为增兵参加了生平第一场战役,就是淞沪会战。
陆镇华于2007年4月接受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学者的采访,回忆并讲述了他在淞沪战场经历。
山本武则是在行军过程中就记下手帐,归国时向宪兵保证绝不公布其中内容才免遭没收,战后三五年间不断根据记忆补充手记,1996年,其长子,已是福井大学名誉教授的山本富士夫整理出版了父亲的阵中日记。
1老兵陆镇华口述“我是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的,1937年4月4日被分配到第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
当时早饭天不亮吃的,晚饭要等到天亮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就引来日寇飞机的轰炸。
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中日双方普通士兵眼中的淞沪会战整理/翻译:黎又嘉编者按78年前的8月13日,第二次淞沪会战打响。
中国以78个师75万兵力,对战日本14个半师团25万人部队,到11月12日国民党部队被迫西撤,苦战了三个月,折损了33万兵力,约60%国军精锐被歼。
淞沪会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是整个二战史上参战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会战之一。
不论是投入了所有中央军精锐,主动出击三千日本驻上海的部队,还是后来欲争取国际上对中日在华北局部冲突的同情而贻误战机,淞沪会战在战术和战略上都备受质疑。
淞沪会战最初国军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从1937年9月中旬起消失殆尽。
日方增援源源不断,十月中旬,蒋介石又紧急调来桂系军队支援,也难挽兵败之势。
本辑史料截取的就是1937年9月下旬进入艰苦巷战之后,在主要战场蕰藻浜地区,中日双方增兵阵中各一名普通士兵对战争的记述。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山本武生于1913年6月生于福井县鲭江市,两人之间仅差三岁。
1935年陆镇华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同年山本武入伍鲭江三十六部队做上等兵。
1937年4月陆镇华入21集团军16兵团,后任副营长,六个月后作为桂系援兵奔赴淞沪战场;同年10月山本武也作为增兵参加了生平第一场战役,就是淞沪会战。
陆镇华于2007年4月接受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学者的采访,回忆并讲述了他在淞沪战场经历。
山本武则是在行军过程中就记下手帐,归国时向宪兵保证绝不公布其中内容才免遭没收,战后三五年间不断根据记忆补充手记,1996年,其长子,已是福井大学名誉教授的山本富士夫整理出版了父亲的阵中日记。
1老兵陆镇华口述“我是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的,1937年4月4日被分配到第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
当时早饭天不亮吃的,晚饭要等到天亮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就引来日寇飞机的轰炸。
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
头上的飞机,经常是3架、9架、12架地飞过。
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依靠增援部队再度发动进攻。
河两岸枪炮齐鸣,50多米宽的河面被燃烧的烈火烧红了!那时我们一天要消耗一个师!我们装备不如日军,我方空军只有250架飞机,敌机有3000多架。
在黄浦江上、长江口,日军还有4艘航空母舰,100等多条军舰。
战场变成了大熔炉,中国军队填进去就熔化了!每天一个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小时就死了一半。
入夜,日军在周家桥一带架浮桥偷渡,与中国守军税警总团激战。
总团长亲自到前线指挥反击,敌军炮火异常猛烈,掩护步兵渡河,阵地被日军突破。
天色渐渐发白,日军增援部队不断登岸,双方巷战,逐屋争夺,几度肉搏,血流成河!战斗持续一天一夜,税警总团阵亡2000多人,当天天降大雨,战场上血水、雨水汇流成河。
1937年10月15日,淞沪战局再度告急。
正在此时,从广西调来的我第21集团军抵达淞沪前线。
第21集团军属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王牌部队,以能打能拼在国民党地方军中享有威名。
当时必须以一支主力突击部队主动出击,实行积极防御的策略,上级让我们第21集团军担当此责。
白崇禧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极为自负,蒋介石正苦于已无兵可用,正好求之不得,下达了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
仅仅数天,我集团军仅旅长即阵亡六七人。
所属三个师从大场附近向南路日军的反击均告失利,部队被迫撤退。
左翼军四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的反击作战,也被日军击退。
21日晨,敌又以炮火向88师阵地集中猛轰,尤以庙行镇以南阵地工事被毁最多,继之敌步兵以主力向我严家宅、庙行镇之线猛烈攻击。
至22日,敌更倾巢来犯,先以重野炮五六十门向庙行镇一带阵地轰击,连续四五个小时,火力之猛,前所未有,大量工事,多被摧毁。
上午9时左右,敌步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烈进攻,重点指向庙行镇以南的大小麦家宅一带。
守备该处的88师527团,伤亡甚大,第三营营长陈振新当场阵亡,阵地被日军突破了一段,形势很紧张。
↑淞沪会战中88师街垒阵地,88师是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在22日午后1时左右,张连长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庙行方面激战甚烈,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这有出去猛攻,企图突破我阵地,情况十分紧张,想要抽调出部分战士开往庙行增援,文我意见如何?我想抽调出人员开往庙行,至快要四五个钟头才能赶到,白昼行军,更易被敌机扰乱。
这样恐怕缓不济急,可否以本营主力立即度过蕰藻浜,向敌军侧背攻击,借以减少正面的压力?我这一建议,张连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问渡河有无困难,我说我们会设法克服的。
张连长最后说:‘好,就这样办吧!’我向部队说明庙行方面的战斗情况后,命两连各派人留守阵地,主力立即在各连的正面渡河。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大场镇马桥宅战役中,日军挥刀砍杀中国士兵的瞬间下午3点不到,当我带着一部分人员走向河边去的时候,听到一阵猛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但很快就终止了,我想大概是最先渡过河去的部队和日军的警戒哨兵发生了战斗。
打听之下,才知道两个连的队伍,除留有一部分在北岸阵地戒备外,全部渡过河,迅速驱逐或消灭了敌军的哨兵,向前攻击去了,我真没有想到这样快的速度!大家都憋不住气了!我在船上望着一位满面红光、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我感觉到当一个军人真正认识到为何而战的道理时,他就会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危险了!日军乘机展开反扑,兵锋直指大场。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
我军经过艰苦抗击,阻击了日军攻势。
此时,中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
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
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
为保存实力,我军在作出最大努力抵抗后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此战中国军队又蒙受惨重伤亡,我军的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戕。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使得我军侧翼的安全受到威胁,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
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我军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11月19日开始大撤退,部队放弃了上海。
“在撤退前的一些时候,由于48军缺少通讯人员,我被调到48军无线电2中队做报务员。
这不久之后,我军部队就开始撤退了。
日军乘势追击,还派出了飞机日夜轰炸,我军的损伤情况堪忧。
当时13师一个师的人,在撤退时却只有500多人。
”(摘自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编,《口述淞沪抗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2山本武的阵中日记9月30日在上海登陆。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向ウ―スンニ方向行军。
天气炎热,行军之苦,无法言说。
下午5点联队在广场集合。
来时道路两旁支那人的尸体堆积如山。
今晚露天扎营。
10月1日早上六点半出发,行军直到晚上7点。
真是比死还要痛苦。
思乡,想起每天幸福的自己的模样,苦得落泪。
好几次想故意落伍,但想起出发前欢呼的声音,激励的言语,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大家八点休息,我负责给水,十二点才睡。
诵起南无妙法莲华经,心情好了一些。
感想:战争!真的是超出想象。
我还没有上第一前线,所以没法评判其真正滋味,但登陆两日以来所见所闻所体验之事实在无法言说。
上陆第一步,是身着至少十贯重的军装连续数里行军。
第一晚就在弥漫着尸体腐臭的露天营地里休息。
远处的恐怕就是战线吧。
听到大炮轰击的声音,还有火焰,不知说是厉害呢还是恐惧,实在无以名状。
第二天行军之苦,之恐惧恐怕也是此生难忘的。
不论怎么走,两旁可怕的道路也没有任何改变,中国人尸体的腐臭扑鼻而来,背上的负重好像越来越重。
10月1日的行军中,落伍的大概有一半。
为了战争的胜利,无论多苦,都要不择手段,这大概就是战争吧。
……中略数日……10月21日早上,检察干面包,发放了兵器。
下午5点第三大队来了。
和棚池与一君,加藤守君,竹内修三军相见,互相祝福对方武运长久。
守君送了我一根支那香烟。
晚上附近有炮弹迫击落下,在狭小的战壕中入睡。
10月22日早八点半出发,向谈家头方向进击。
昨天第一中队就已经占领了谈家头。
途中,一个不知名号的部队要我们帮助搬运渡河的材料。
东西十分沉重。
抵达谈家头之前,第二小队中有一名士兵头部重伤。
负责搬运的人也很多负伤者的,四分队的崛田当场死亡。
没有吃晚饭,下午五点就上了第一线战场。
抵达了一个写着南无阿弥佗佛的寺院。
第六中队在前方两百米的地方。
听到了很多噩耗,佐佐木甚作轻伤,井上负伤,小林健二战死。
在寒冷的珈蓝堂中,数度惊醒几次就天亮了。
中间有两三次敌人夜袭,第六中队应战,第五中队也协力作战,实在是一场激烈的战争。
有很多战死伤者。
10月23日很早和第八中队交换岗位。
第八中队死伤太多状态悲惨因此后撤了。
我们则向前进攻。
看到许多败残的敌军。
今天急急追击敌军近一千五百米,一鼓作气接近到二轩家战线。
川原、南战死,还有很多负伤的。
今天我和分队长一起,在架桥过程中一展了身手。
10月24日终于可以吃到饭了。
觉得无比美味。
我被下令做斥候去观察敌情。
下午一点之后,走马塘一线的敌军向前攻击。
北川正志君、柴本伍长战死,负伤十多名。
我第二次被任命做斥候,往川巾、水深侦查敌情,受到敌人阻击,我差一点就战死了,手上受了一些伤。
今天再攻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各种战斗准备拖到晚上再开始。
夜半,工兵开始架桥。
预计凌晨5点渡河突击,如果成功,我们第五中队将占得走马塘战先机。
此即一决命运的时刻,我必须要加油努力。
相信妙法,委身于妙法,为了大君。
夜半月光皎洁,而枪声凄厉。
走马塘的水难得的鸦雀无声,敌人应该不会知道我们在做渡河准备。
遥想故乡,脑海中浮现大家的面庞。
永别了。
然而现在的心情竟十分平静。
南无妙法莲花经,请赐福日本军。
--25日凌晨两点月光之下,于走马塘左岸战壕中。
↑山本武(中)10月25日凌晨六点半突击的命令下来了。
工兵强行架桥,之后第三小队第一分队、第三分队,按序在敌前渡河,攻击前进。
朝雾浓浓,正是适合拂晓攻击的光景。
起先,敌人好像已经逃走一般,四周静肃。
但马上,知道我们即将突击的敌军开始猛然开火,壮烈的攻防战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毫不犹豫地进行突击,夺取敌人阵地。
但是敌军是正规军的精锐部队,一下子投来数十发手榴弹,我们赶紧躲避,我想再危险也莫过于此吧。
交战之中,敌军勇敢逆袭。
数十名敌军以必死之气势,一只手飞投手榴弹,另一只手则持着刺枪或青龙刀突袭而来。
见此光景我不由心下惊慌。
不过,不需要任何人下命令,我们分队全员都一齐向他们射击,只见敌军有的倒下,有的逃跑,有的受伤在地,这个场景竟有些有趣。
在斜左方土堆掩护的敌人,脸上没有任何退却之意,时不时对着我等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