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你不知道的冷门知识点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a5ff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0.png)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国考行测方法技巧:资料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之一
![国考行测方法技巧:资料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b6997d3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国考行测方法技巧:资料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之一资料分析这一题型在考场上是一种常态化考题,单题分值占比较高,所以考生掌握好资料分析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分析易混淆知识点之一,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为你解答疑惑。
今天说的易混淆知识点是两期比重比较;两期平均数(平均数增长量)和平均数增长率的区分以及公式的运用。
1、相同点:在问题的提问上,都会出现两个时间,如XX年和XX年相比……;XX 年同比…..;XX年和上年相比等。
2、不同点(给的答案方式不一样),两期比重比较给的答案是“方向+百分点”,如“上升了两个百分点”;两期平均数比较第一种考点,考方向(上升或者下降),那么只需要看增长率a和增长率b比较大小即可判别,a大于b,上升,a小于b下降;第二种考点,考方向加数值,答案给的是“方向加带单位的数”,如多了20公里;平均数增长率,考的是增长率,答案给的是数字+%。
所以做资料分析判题型很重要,且判题型时可以根据看答案来进行辅助理解。
真题示例【例1】2015年一季度,某省省级及以上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2.85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369.54亿元,同比增长10.4%。
一季度,全省园区共实现利润279.54亿元,同比增长11.1%。
上缴税金223.87亿元,同比增长14.1%。
2015年一季度,该省园区企业上缴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A. 上升了0.1个百分点B. 上升了3.1个百分点C. 下降了0.1个百分点D. 下降了3.1个百分点【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比重差值的运算。
【例2】2014年全省铁路旅客平均每人次周转距离比2013年多约多少公里?A.15B.25C.34D.44【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平均数。
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产生的物流费用比上年同期:A. 下降了不到1%B. 下降了1%以上C. 上升了不到1%D. 上升了1%以上【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增长率。
行测知识点资料分析【精编】.pdf
![行测知识点资料分析【精编】.pdf](https://img.taocdn.com/s3/m/2f205178e87101f69e3195e0.png)
资料分析一、统计术语1.增长类①基期量与现期量: a.跟谁比谁就是基期b.题型识别:给一年求另一年c.方法:前除后乘 基期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②增长量与增长率: a.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r )-基期量=基期量×r =×r b.增长率= == 心竺提醒:增长率(r )、增速、增幅或者增长幅度都是一个概念(下降=负增长) ③年均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n(n 为相隔年数)年均增长量= ④同比和环比的概念:a.同比:指和同一时期相比较的情况(如和去年同一时期);⑤百分数和百分点:a.百分数:A 占B 的百分比例A ÷B ×100%b.百分点:n%(不带百分号多表示增长率或比例的比较) ⑥成数和翻番:a.成数:几成=十分之几,与折扣类似;b.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 翻n 番=2n 。
2.比重类 ①比重:r 1+现期量r 1+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n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a.题型判定:占、比重、贡献率,“占”字一出现,前面除以后面b.利润率= 产销率= 心竺提醒:求利润率,在资料分析中除以收入,数学运算中除以成本 ②拉动增长率:a.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带动总体增长的比例b.= ③增长贡献率:a.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占总体增加值的比重b.= 3.其他相关术语 ①顺差和逆差:a.顺差:出口商品额 > 进口商品额b.逆差:出口商品额 < 进口商品额 ②GDP 和GNP : a.GDP :国内生产总值 b.GNP :国民生产总值 ③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a.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b.基尼系数:居民收入差距(0~1)越大越不平等。
④三大产业a.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b.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c.第三产业:服务业。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0c8fa5b9d528ea81c7796d.png)
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知识点1.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比过去增加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140比过去降低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60降低到原来的40%,若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100×40%=40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
“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60,占计划就是6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计算;“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计算;“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繁荣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20%,去年增长速度为15%,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涨了5%,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2.倍数与翻番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为1978年5平方米的3倍(15÷5=3)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速度的相对的指标,它是表明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数水平为100)表示。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a46ff36294dd88d0d26b95.png)
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共有四类: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5.《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6.《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7.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法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这是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
社会团体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学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8.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
纪检委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是股票价格指数11.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行测资料知识点总结
![行测资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482b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7.png)
行测资料知识点总结一、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行测资料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包括书面材料、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公文、广告宣传等形式。
对于这类资料,考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文字信息:对于文字资料,考生首先要做到快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包括主题、观点、论证、结论等。
考生要具备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炼关键信息:在理解文字资料的基础上,考生需要有能力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数据、事实、观点等,这些信息是后续分析和推理的基础。
3.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对于阅读和理解文字资料至关重要,考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整个文章的布局和论证框架。
4.辨析文章观点:文章中常常涉及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辨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区分和比较。
二、数理资料数理资料是行测资料中另一个重要的形式,它包括表格、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
对于这类资料,考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数理信息:数理资料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信息,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2.提炼关键数据:在理解数理资料的基础上,考生需要有能力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数据,包括平均数、比例、增长率等,这些数据是后续分析和推理的基础。
3.分析数据关系:数理资料中的数据通常呈现出一定的关联和趋势,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解读图表信息:数理资料通常以图表形式呈现,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图表解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图表的含义,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综合资料在实际考试中,行测资料往往是综合性的,既可能包括文字资料,也可能包括数理资料,甚至还有其他形式的资料。
对于这类综合资料,考生需要综合运用文字理解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做出综合性的判断和推理。
1.信息整合能力:综合资料要求考生能够整合文字、数理和其他形式的信息,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7187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8.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一、数量关系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
(如大小、质量等)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小结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a6e1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小结资料分析作为“上岸”的必须拿分项,反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因为对于大家来说,资料分析都不算难,要是在资料分析这一个部分丢分,反而会拖了考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测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一:带单位的量首先带单位的量,它一定是必考的,同时它一定是需要我们计算的,比如基期量、增长量、隔期基期量等等,这些都会运用到我们的一些基本运算公式。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当现期比值代表现期平均数的时候,它是有单位的。
二:题中出现占比、在哪个范围内题目中出现占比、在哪个范围内,基本上要求的就是比重是多少,比例是多少。
那么题中的“占”字也就是给我们这样一个判断的讯息,一定要列出汉字公式去对应着材料找数据。
三:题中出现比重超过上年同期水平题目中出现“比重超过上年同期水平”,或者“比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样的字眼,其实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它求的是一个两期比重比较大小。
我们这里就涉及到了两期比重比大小最基本的一个结论: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现期比重>基期比重,现期较基期上升。
这个结论里的三个部分,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个部分就可以反推出另两个部分,所以这个结论还是需要记住的。
行测答题技巧一、适当在试题上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b0a3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术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等。
增长率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幅度,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增长量则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增加的数量,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 A 是 B 的 n 倍,那么 A =B × n 。
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值。
二、阅读技巧快速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做好资料分析的第一步。
在阅读时,要先浏览材料的结构,包括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时间、关键词、段落结构,抓住关键信息,同时可以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标记。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图例等。
三、速算技巧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首数法,常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观察商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进行计算。
比如,25% =1/4 ,125% = 1/8 。
有效数字法,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四、常见题型1、增长率相关题型包括计算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大小等。
在计算增长率时,要准确找到现期量和基期量。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先计算出各自的增长率,或者通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来判断。
2、增长量相关题型有计算增长量和增长量的比较。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资料分析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5eefe50242a8956bece495.png)
时间陷阱:注意时间的起点和终点。 单位陷阱:百分号%、千分号‰、亿、万亿。 题干陷阱:为几倍、多几倍。 范围表述:全国、某省;支持的、反对的、全部的。 符号陷阱:>包括(快于、超过、多于);
<包括(未达到、将近、接近、不足、低于); ≥即不低于、不小于; ≤即不多于、不少于。
4
资料分析
1.术语................................................................ 1 2.速算技巧............................................................ 1
2.1 计算类 ........................................................1 2.2 比较类 ........................................................1 3.增长相关............................................................ 2 3.1 增长率 ........................................................2 3.2 混合增长率 ....................................................2 3.3 年均增长率 ....................................................2 3.4 增长量 ........................................................2 4.基期与现期.......................................................... 2 4.1 普通基期 ......................................................2 4.2 间隔基期 ......................................................2 4.3 现期计算 ......................................................3 5.比例相关............................................................ 3 5.1 现期比例 ......................................................3 5.2 基期比例 ......................................................3 5.3 两期比例 ......................................................3 6.常见的陷阱.......................................................... 4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26aa4a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一、常识判断1. 中国的节气中国农历中共有24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节气。
2.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掌握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是常识判断题中的基本知识点。
3. 中国的省会城市和简称掌握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简称也是常识判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4.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掌握各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5.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6.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国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包括在大洲内的国家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目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等,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统计推理统计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找规律、计算比例、推理预测、判断评价等,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规律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三、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整数等。
2. 数列数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常见考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考察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同义、反义、近义词辨析。
2. 短语搭配短语搭配是考察考生对熟语、成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短语辨析、熟语应用等。
3. 段落衔接段落衔接是考察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包括总分关系、演绎关系、因果关系等。
4. 短文内容短文内容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五、资料分析1. 表格分析表格分析是考察考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综合能力的题目,包括表格筛选、数据计算、图表解释等。
2. 图形解释图形解释是考察考生对图形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题目,包括图形推测、图形运算、图形逻辑等。
3. 数据综合数据综合是考察考生对综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的题目,包括数据对比、数据关联、数据推测等。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4462e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3.png)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公共考试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
1.数据的分类和性质:在行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性质。
数据常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进行计量的数据,如数字、长度、时间等;定性数据是指不能进行具体计量的数据,常用文字或符号来描述,如颜色、观感等。
此外,数据的性质还包括连续型和离散型。
连续型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取得任何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离散型数据是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的数据,如人数、数量等。
2.数据的呈现方式:为了方便分析和理解数据,需要使用一些图表来展示数据。
行测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
条形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饼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部分对整体的占比关系,表格可以用来系统地整理和对比数据。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行测中,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求和、平均、比较等,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对比、推理等,来得出结论和抽象出规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
4.统计指标和概率知识:统计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特征的指标,行测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化描述,行测中常用的概率知识有事件的概率计算、常见分布的性质等。
5.数据的解读和推论:行测中的资料分析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推论。
解读数据是指通过对数据的认识和理解,解释数据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推论是通过对已知数据和规律的分析,得出一些未知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的解读和推论时,还需要注意逻辑思维和常识判断,避免盲目和错误的推论。
以上是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对行测题目的解答和分析能力,帮助考生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
行测常见知识点
![行测常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8ba95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a.png)
行测常见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行测常见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行测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用来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就是通过一些题目,看看你有没有在行政工作上需要的一些能力,像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常识储备这些。
②重要程度:在公务员考试等选拔公职人员的考试里,行测超级重要。
要是行测考不好,那你进入公职队伍的大门就很难推开啦。
它是很多用人单位考查应试者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③前置知识:其实不需要特别高深的前置知识。
不过小学的数学知识得掌握吧,像四则运算这种;还要有基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就像能读懂一篇简单文章说的啥意思。
还有就是平常生活里积累的常识知识,比如一年有四季这种。
④应用价值:如果通过行测选拔出来的人员,理论上在行政工作里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各种事务,像快速统计数据、准确理解文件内容、合理进行逻辑判断等,对整个行政机构的高效运行有很大意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行测涵盖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模块。
就像一张大网,每个模块都是这个网上的一块重要部分。
②关联知识:比如说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都和数学知识有很大关联,在数学知识这个大树上的不同枝干;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又和逻辑学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个模块之间也互相有着关联,比如理解能力在言语模块掌握好了,在资料分析理解题干信息上也有帮助。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因人而异。
对于数学不好的人来说,数量关系就特别难,像那些排列组合的题目,又抽象又复杂。
而论判断推理里的图形推理很让人头疼,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图形找规律就跟大海捞针似的。
而重点的话,每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点都是重点,你得把那些概念啊、基本方法都掌握得死死的。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每个模块都是考点啊。
像言语理解就经常考对词义的辨析、对语句的理解这些;数量关系会出各种数学计算、数学模型的题;判断推理那就更多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之类的,资料分析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常识判断就看你的知识储备了。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bf06d1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f.png)
行测常识考点一览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
这一部分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和对各类信息的积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行测常识的常见考点。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行测常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其次,对于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要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可能的考点。
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涵盖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多个方面。
宏观经济方面,需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如 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等,以及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微观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供求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都是常见考点。
另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容忽视。
三、法律常识法律常识在行测中占据一定比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等内容是重点。
行政法方面,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知识点需要熟悉。
民法中,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合同、侵权责任等是常考内容。
刑法方面,犯罪构成、刑罚种类、常见罪名等要了解。
此外,劳动法、商法、经济法等领域的一些基本法律原则和规定也可能会涉及。
四、历史常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是考查的范围。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文化成就等都是常考点。
比如,夏商周的更替、秦汉的大一统、唐宋的繁荣、明清的兴衰等。
世界历史中,古代文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等也可能出现在题目中。
五、文化常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7f6a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8.png)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关键的考察内容。
通过分析各类资料,考生需要从中提取信息、做出推理和判断,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行测资料分析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资料来源考生在行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于政府公文、报纸杂志、市场调查报告、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
不同来源的资料在表达方式、表格形式、数据呈现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不同来源的资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中的信息。
二、表格解读表格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数据呈现形式。
表格通常包括数据、指标和分类。
在解读表格时,考生需要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分类之间的差异。
考生可以通过计算百分比、平均值、增长率等来分析表格中的信息,从中得出结论。
三、图表分析图表是另一种常见的数据呈现形式。
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考生在分析图表时,需要关注变化趋势、比较大小以及各个分类之间的差异。
同时,考生还需注意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单位和标度,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四、文字材料分析文字材料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资料形式,它通常包括说明文、评论、新闻报道等。
考生在分析文字材料时,需要从中提取主题、观点、事实等,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考生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和语义障碍,避免误解或曲解作者的意图。
五、问答题分析行测中的问答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考生在回答问答题时,可以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比较优势劣势等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
此外,还需要注意答题时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明了。
六、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题型。
通常会给出多个资料和多个问题,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各类资料,并给出合理且有据可依的答案。
在解答综合分析题时,考生需要将各个资料和问题相互关联,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推理和判断。
七、实例演练在备考行测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来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1434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1.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2、常用统计术语:如同比、环比、百分数、百分点等。
3、数据处理技巧:如有效数字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4、图表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的解读。
5、题型分类:如简单计算、比较大小、综合分析等。
11 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111 增长率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
它表示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
在计算增长率时,需要准确确定基期量和现期量。
112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绝对差值。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113 比重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部分量÷总体量× 100%。
114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12 常用统计术语121 同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
例如,今年 5 月与去年 5 月的比较。
122 环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
比如,今年 5 月与今年 4 月的比较。
123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24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13 数据处理技巧131 有效数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选项的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132 尾数法通过计算数字的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133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14 图表分析方法141 柱状图观察柱子的高低来比较数据的大小。
142 折线图关注折线的走势,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143 饼状图通过扇形的大小判断各部分所占比例。
15 题型分类151 简单计算直接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
152 比较大小对多个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153 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公务员行测复习易混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78c1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3.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易混知识点行测言语知道与表达的题目总是让人头疼,但有时我们也能在一些题目中总结出一些能帮我们快速肯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易混知识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易混知识点在做言语知道与表达中片断阅读这部分的题型时候要寻觅文段的重点,其中关联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如表“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
我们的解题要领是“转折后是重点”、“递进后是重点”、“结论词后是重点”。
很多考生想当然的认为关联词后就是全部文段的重点,而如果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解题毛病的后果。
一段文字材料一定是大于等于一句话,而且通常来说是多于一句话的,特别是随着公考难度的逐渐增加,言语中所给的片断材料也越来越复杂,所包含的文字也越来越多。
因此,全部文段的重点不等于某个句子的重点。
第一,如果句子中显现“转折”、“递进”、“因果”等关联词,那么我们能够认为关联词后为本句话的重点,如果文段材料仅有这一句话,那么关联词后即为本文段的重点。
例1: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选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遭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B.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C.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D.中国的政治遭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解析:本题文段材料就一句话,且由“虽然……但是”等转折关联词连接,故“但”后为本句话的重点,也就是文段的重点,所以答案为“我们推选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遭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的同义替换,即D。
其次,如果句子中显现“转折”、“递进”、“因果”等关联词,而原文不仅仅是这一句话,那么我们不能轻易地认为关联词后为文段的重点,要结合另外的句子,分析句子之间的从属关系,找出重点所在。
例2:近年来,随着IT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IT市场的竞争日益猛烈。
2020军转干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易忽略的知识点
![2020军转干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易忽略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d832451711cc7930b7160f.png)
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易忽略的知识点在行测备考中,大家对常规的资料分析知识点肯定已经牢记在心,熟练在手。
但是我们也要提防出题人的“小任性”,考查一些在日常备考中我们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一起聊一下资料分析中易忽略的知识点——拉动…增长,从而避免以后遇到此类题型无法下手。
一、拉动…增长知多少注:1.拉动…增长读作:部分拉动整体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2. 拉动…增长的值可为任意自然数,但是当其为负值时,我们称之为:拉动…回落。
3. 各部分拉动…增长之和与整体增长率大小相等。
4. 在拉动…增长的公式中我们用到的是整体基期值,而题目中经常会给出整体现期值去迷惑大家,要格外注意哦!二、拉动…增长之实战【例题1】:2016年,全年粮食产量为56512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3%。
产量最高的四种作物中大豆产量为889万吨,减产11.1%,稻谷产量10693万吨,减产6.7%,小麦产量12885万吨,增产10.1%,玉米产量18945万吨,增产12.5%。
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大豆拉动粮食产量负增长3.2个百分点。
B. 稻谷拉动粮食产量回落0.7个百分点。
C. 小麦拉动粮食增长3.6%。
D. 玉米拉动粮食增长4.3个百分点。
【例题2】:2018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额为2535亿元,同比增长24.5%,拉动整体利润增长5.5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利润额为4583亿元同比下降3.8%。
问题:2018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亿元A.8069.3B.9070.1C.10403.4D.11234.3通过以上中公教育和各位领导共同的探究,相信各位领导已经对拉动…增长这个平常易忽略的知识点熟悉起来了,那么接下来大家动起手来,多去练一练,把它牢记心中。
每天多获得一点新知识,既会充实我们的人生,也会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一些,各位领导加油!。
行测全部知识点梳理
![行测全部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81a632240c844768eaeec3.png)
行测全部知识点梳理一、资料分析1. 基期计算:r<5%时,划除为乘,基期=现期*(1-r);间隔基期=现期/(1+r间);2. 现期计算:基期+增长量;3. 增长量计算:现期-基期;现期/(1+增长率)*增长率4. 增长率计算:5. 间隔增长率:间隔2年,r间隔增长率=r1+r2+r1*r2;6. 混合增长率:混合和整体的关系,偏向基数大的那一边;即整体增长率一定是居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基期量较大的;7.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8. 基期倍数、基期比重、基期平均数:A/B*(1+b)/(1+a);9. 两期比重差、两期平均数:A/B*(a-b)/(1+a);10. 直接计算:尾数法、直除法、截位法易错点:注意增长了多少和增长多少倍的区别;选项差距大截2位直除,差距小截3位直除;时间的坑(去年、前年、上半年下半年)、单位的坑(百分号、千分号、亿、万)二、图形推理1. 对称性:对称与非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对称轴条数、对称轴数量、2. 一笔画:日字变形,田字变形,多端点3. 线属性:直线数、曲线数、曲直交点数4. 面属性:数窟窿数,注意是否是曲直相交5. 加减同异、叠加运算:九宫格6. 空间重构:找相对面排除法7. 功能元素:位置、走向、大小边、角、是否公共面积、两元素连线的关系8. 位置规律:先旋转再翻转9. 立体图三、定义判断1. 找到关键词2. 关系词,原因、条件、结果、方式(利用.....的方法)、目的3. 一一对应,不可自己无中生有四、类比推理1. 先判断题干中词语关系2. 并列关系、对应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主要功能次要功能3. 三词用造句法五、逻辑判断1. 找到论点、论据2. 加强题-加强论点、论据、论证3. 削弱题-削弱论点、论据、论证4. 选几个人的题型,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六、言语理解1. 逻辑填空题:断词,造句2. 中心理解题3. 语句排序:首句为概括句或者概念句七、数量关系1. 工程效率题:赋总量、赋效率,列方程;2. 经济利润题:3. 行程问题;追及相遇题4. 排列组合与概率;5. 溶液问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6. 容斥原理:两集合:A+B-A且B=总数-都不;三集合:(1)标准公式:A+B+C-A且B-A且C-B且C-A且B且C=总数-都不;(2)非标准公式:A+B+C-满足3项-2*满足2项=总数-都不;(3)常识公式:满足1项+满足2项+满足3项=总数-都不;(3)其余题型画圈圈标数据,注意去重;7. 最大值最小值:找到最不利的情况,在最不利的情况加1;8. 几何问题;9. 年龄问题:代入排除法;10. 周期问题11. 钟表问题。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6bce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公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1.统计学基础:行测资料分析经常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统计指标等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2.数据收集方法: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问卷、选择样本等技巧。
3.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
掌握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可以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和分析。
4.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基本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掌握各种基本的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还要能够根据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6.概率与统计:了解基本的概率理论,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贝叶斯定理等。
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方法,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7.关于数据的估计和抽样:了解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和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8.数据的解读和推理:学会从数据中抽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能够分析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以上是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提高应试效果。
同时,也是进行政策分析、决策推理等工作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要临近国考,很多考生都在紧张的复习中,相信大家都会在做资料分析时,遇见这样的一类问题-混合增长率问题,对于这类问题,会感觉无从下手,或是要真的去计算的话,计算量又很大,所以今天中公网校就谈一谈有关这样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帮助各位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把分数拿到手。
在资料分析题中出现的最多问题就是的是增长率,那在增长率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混合增长率问题,其实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用到了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十字交叉我们都知道主要用来解决比值混合问题。
如: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平均分混合问题等,总之,在数量关系中应用很多。
但在资料分析里也会有类似的应用,那就是混合增长率的问题。
它是指混合增长率介于混合前的两个增长率之间,数值大小偏向于基期值偏大的数据的增长率。
所以混合增长率的问题一般是不需要计算的,可以根据题干特点和选项快速的选出正确答案。
所以我们要记牢以下两条特点: 1) 混合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
2)
混合增长率数值倾向于基期量较大的一方与部分增长率平均数之间。
下面是相关的证明:
基期值为A`和B`,现期值为A 和B ,增长率为和
q a q b
现在求(A+B )混合所对应的增长率? 按照十字交叉解题有以下关系: A q a b
= , 由于=,=,所以是比值混合问题,
q
r q a A -A ·A ·
q b B -B ·
B ·-
B
q b q a q r 十字交叉得到的比是部分值的分母之比。
当A >B 时,有- >- ,经变换,2> 所以> q r q b q a q r q r q a +q b q r q a +q b
2当A <B 时,有- <- ,经变换,2< 所以<
q r q b q a q r q r q a +q b q r q a +q b
2
例题.
2008年9月全社会客运运输量
指标 单位 9月 比上年同月增
长%
1-9月 比上年同期增
长%
客运量: 铁路 亿人 1.25 12.8 11.20 11.8 公路 亿人 18.47 11.4 163.06 7.4 水运 亿人 0.20 -2.1 1.73 -2.7 民航
亿人
0.16
0.7
1.41
1.7
1、2008年1-8月,公路客运量比上年同比增长 A.6.9% B.7.4% C.7.9%
D.11.7
【中公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是一道混合增长率的问题,其中公路客运量1-9月份增长率为7.4%,9月份为11.4%。
1-9月份增长率即为混合后增长率,9月份和1-8月份岁所对应的为部分增长率。
有混合增长率的特点可知混合增长率在部分增长率之间。
9月份增长率11.4%>7.4%可知7.4%>1-8月份增长率。
所以结合选项选A 。
2、2008年1-8月,铁路客运量比上年同比增长 A.11.9% B.12.4% C.7.9%
D.11.4
【中公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是一道混合增长率的问题,其中铁路客运量1-9月份增长率为11.8%,9月份为12.8%。
1-9月份增长率即为混合后增长率,9月份和1-8月份岁所对应的为部分增长率。
有混合增长率的特点可知混合增长率在部分增长率之间。
9月份增长率12.8%>11.8%可知1-8月份增长率<11.8%。
这时发现不能直接选出选项,用到第二条性质混合增长率倾向于基期值较大的一侧与部分增长率平均值之间。
所以可以推出x%<11.8%< ,经计算只有11.4%符合要求,所以结合
12.8%+x %
2
选项选D 。
中公网校相信大家通过这两道题会对混合增长率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能够掌握混合增长率问题的解题技巧。
但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刻程度还是需要题量的不断积累才可以,所以中公网校也在这里提醒大家,到了复习的后期阶段一定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复习回顾练题把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能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位于不败之地。
关注中公网校微信eduoffcncom,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