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形式与政策 中国四大经济城市圈
![形式与政策 中国四大经济城市圈](https://img.taocdn.com/s3/m/29ee7a33482fb4daa58d4bc0.png)
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二、不足
1、由于受到南岭阻隔,经济腹地狭小,对周 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2、加入世贸后,随着内地尤其长三角的市场 化进程加快,市场因素将代替地缘和血缘因 素,一些外商甚至会异地搬迁。 3、珠三角的人才储备是弱项。
大西南经济圈
海西经济开发区
福建:福州市、厦门 市、 泉州市、莆田市、漳州市、 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 宁德市 广东:汕头市、揭阳市、 潮州市、梅州市 浙江:温州市、丽水市、 衢州市; 江西:上饶市、鹰潭市、 抚州市、赣州市。 共计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中国的城市圈
中国三大经济圈:
环渤海湾(京津唐、京津冀)经济圈、长江 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第四大经济圈:
西南经济圈、海西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
现状:到2005年,据认为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通
过磨合,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群,或者被称为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基本 形成,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城市群正在渐渐形 成。
4.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区位竞争力最高
长三角经济圈包括, 上海市、江苏省的八 个市(南京、苏州、 扬州、镇江、泰州、 无锡、常州、南通)、 浙江省的七个市(杭 州、宁波、湖州、嘉 兴、舟山、绍兴、台 州)。
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条件: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 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2、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城市体 系完备。 3、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通过高新 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未来十年内,长江三角洲将有可能成为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4、经济发展较集中,空间布局上再次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类开发区建设, 成为原有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标志。区域内集结了各类的大中小企业 还有巨型企业,实习机会以及就业机会比较多。 5、“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 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 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 里走向世界。
中国三大经济带
![中国三大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231460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f.png)
同 影
响
因 素
社会和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基础存在
着地域差异,心理
特征不同,东部地
区的产业结构相对
较优;东部改革开
放起步早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3、
改善生态环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C、有色金属、重工 B、生态问题突出
业发达
C、黄河断流、长江洪
D、交通以铁路、河 涝问题
运为主,有边境优势
A、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 源和原材料基地;B、大力 发展农业; C、加强东西向 运输通道建设,扩大对外贸 易; D、搞好大江大河大 湖治理
发展
A、沿边经济有较大 A、工农业基础较薄 A、稳定农业播种面积,提高
GDP(1999)
最多 (59%)
较多 (27%)
较少(13%)
经济发展 速度
人均GDP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所占比重
的变化
最多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多 较快 较快
减少
较少 较慢 较慢
减少
(1)东部 西部
(2)变大 原因分析:①改革开放政策:东部地区近代工 业发展最早,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晚;②在历史时期形成的 民族心理特征不同,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较落 后;③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远大于 第一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相对较大,生 产力水平较低。
D.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是全方位的,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经 济、科技发达,而中西部相对落后贫穷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https://img.taocdn.com/s3/m/061cb4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c.png)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曾有这样的形容:一个发展成了市,一个则成了省。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讨论都很热闹,二者之间的“比拼”也从未停止过——那么双方之间有何差异?或许可以看看以下的因素。
地理位置:多为平原地区的长三角辐射面更广尽管珠三角、长三角都是河流的入海口,但长三角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利,以及长三角多为平原地区,辐射面广,更容易将整个城市群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上海、杭州,近年来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强劲,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贡献也不断加码。
而珠三角地区多山区,辐射范围容易受到限制,比较容易导致城市发展的断层,除了广深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东莞佛山,其他城市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偏好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说明城市越有竞争力。
截止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前30强当中,长三角有10个城市上榜,珠三角上榜城市为6个。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100个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5.89%,占比最高。
产业结构:高端制造业众多长三角依托产业门类齐全、教育科研实力雄厚,产业格局由传统制造业向具有“重、智、上游”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
目前长三角是我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工业区,包括轻工业、重工业,以及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不少高端产业也位于长三角地区,比如芯片,飞机制造等。
而相对于长三角来说,珠三角的产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产业门类也没有长三角那么齐全,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方面。
科教和创新研发能力:长三角各大名校明显较多从高校分布来看,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长三角占了17%,全国双一流的高校学校约137所,长三角占了25.5%,珠三角加上港澳地区,大学的总量占全国高校5.7%,双一流的高校占3.6%,约相当于5所;从人力资本的存量角度来看,有研究指出研究生的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而珠三角研究生的人数,相比长三角的人数将近要少40倍。
中国都市经济圈
![中国都市经济圈](https://img.taocdn.com/s3/m/33daf713fc4ffe473368abb8.png)
中国三大都市经济圈一、珠江三角洲1、简介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南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8万多平方公里。
广东可划分为四片区域: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
区域人口约五千万。
2、区域发展“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①小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
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
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②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
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
中国主要工业区
![中国主要工业区](https://img.taocdn.com/s3/m/26b754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2.png)
中国主要工业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许多主要工业区域。
这些工业区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和经济贡献。
一、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纺织品、化学工业等多个行业。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具有世界一流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二、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位于广东省,包括深圳、广州和珠海等城市。
珠三角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制造中心和出口基地之一。
深圳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广州是中国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拥有发达的制造业。
三、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以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同时也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有着较为完善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资源。
四、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和陕西等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这个地区以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为主,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中部地区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以能源开发、冶金、矿产资源等行业为主,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通过经济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结: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工业区具有各自的产业特点和经济贡献,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这些工业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也在推动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7904e3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b.png)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京津冀一体化已经喊了10年有余,今年喊得格外响。
可实际情况是,京津冀仍然未能实现一体化,区内发展很不平衡。
曾经有专家这样评价京津冀区域: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有京津地带这样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无论是珠江三角洲还是长江三角洲,它们的政策、资源、人才、科研优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与京津冀比肩。
虽然如此,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发展那真是差远了。
为什么京津冀与珠三角、长三角相差这么远?九哥带你来一探究竟。
1、对北京的依赖性太高但北京未必分肉京津冀的中心化倾向特别严重。
北京凭借首都的区位优势汇聚了各方资源,金融、文化等高端产业聚集;河北眼巴巴地看着北京,等着北京分肉,但北京至今也没给他分多少肉。
从目前来看,京津与冀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贫困带,二元结构明显,贫富差距的矛盾突出。
形成反差的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与杭州乃至苏州,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与深圳,形成了 '多核'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基础设施连接顺畅,产业布局各有优势,城市经济发达,公共服务差距不大,区域间的融合与互补发展相对协调。
2、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据媒体报道,从北京到河北邯郸市下属的武安县,需要经过高铁、汽车、出租或公交三次换乘。
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
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
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
3、产业同质化各自为政且内讧严重京津冀三地仍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产业体系。
尽管北京具有科技、信息产业优势;天津有先进制造业优势;河北有重工业优势,但是京津冀之间近几年来,围绕着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产业平台搭建等等竞争激烈,内讧严重。
其中主要也是由于京津冀地区涉及三个行政主体,其中两个直辖市,各自为政,这种行政划分的壁垒就导致了市场划分。
相对而言,长三角、珠三角域内城市的合作气氛良好,分工协作效应已经呈现。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08c1640804d2b160b4ec0c1.png)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de7b924f01dc281e53af0b1.png)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https://img.taocdn.com/s3/m/a8b2c350be1e650e52ea99c4.png)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环 渤海板块经济总量为 107274 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9.03%,未来经济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
东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
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未来珠三角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ຫໍສະໝຸດ 长三角经济圈
中国唯一入选的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国 家最具发展力量的地
区,我国目前经济发
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 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 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 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 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班级:车服班 姓名:刘文峰
经济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 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 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 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五大经济圈名称
6、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是,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汽 车 239.4475 万辆。 2013 年末,天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58.9万辆,增长13.3% 7、4月15日,郑州交警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约 253 万辆,日均入户 1500 多辆。去年一年,郑州新增机动 车34万余辆,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8 、2013 年 10月 9 日,广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250 万辆。 而2012年末的数字是204.16万辆,比2011年末增长9.9%。 9、今年3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总量为247.49万辆,较上 年底增加5.51万辆,增长2.28% 10、而2013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曾公开表示重庆汽车保 有量未超过成都:“重庆估计在200万辆左右。”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https://img.taocdn.com/s3/m/575e723bb7360b4c2e3f64ca.png)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c9acd150e2524de5187ee7.png)
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状况初探摘要: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然而,通过对其gdp 占全国比重的分析,发现三大经济圈存在同质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抵御国际风险能力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建立有效的经济圈协调管理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内需。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gdp,同质化,产业结构,内需所谓都市经济圈,是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网络节点,由一定数量经济腹地城市组合而成的地域组合形式,是主要从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角度出发,组成的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更是取得了引世人瞩目的骄人成果。
然而,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三大都市经济圈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拟从一定时间节点内这些经济圈gdp所占全国gdp之比例入手,试对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三大都市经济圈概况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可谓各有特点。
其中,长三角都市圈由16个中心城市所组成,以上海为辐射中心,苏浙两省为一级经济腹地,皖豫等省为二级经济腹地,层级分明、结构完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再加上金融业发达,投资环境优越,是国内最成熟的经济圈。
珠三角都市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即指广东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
广义珠三角都市圈(简称“大珠三角”)包括狭义珠江三角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文特指狭义珠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里最先得到良好体现。
此外,该区域毗邻港澳、东南亚,同时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地域、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再伴随着“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和大批境外资金的涌入,凭借这一系列的优势,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型国际化最高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而建,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中国四大经济圈
![中国四大经济圈](https://img.taocdn.com/s3/m/21239d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3.png)
中国四大经济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高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发展了四大经济圈,分别是华北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
这四大经济圈在不同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共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华北经济圈位于中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涵盖了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较早形成的经济圈之一。
华北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业结构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同时也涉及了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
华北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长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早,其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不仅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也促使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珠三角经济圈位于中国南方,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临近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尤其是IT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发达,深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经济圈位于中国西南部,以成都为中心,涵盖了四川、重庆等省市。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但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西南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在于能源和服务业,尤其是以重庆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西南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和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四大经济圈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以不同的产业为主导,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3.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06f1c35a55270722182ef747.png)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场、牧场)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洪涝(长江中游)
部 5.外贸:边贸优势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 材料、生产基地
2.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粮、 农林渔副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 大对外贸易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琼、桂、港、澳、台等十多个省市区,面积 占全国的16%,人口占41.2%。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工业基地 农业基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21984dc9d5bbfd0a7956736c.png)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2013-07-29 | 阅:1 转:10| 分享修改一、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
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
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
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
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https://img.taocdn.com/s3/m/d3e58308581b6bd97f19ea14.png)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加入WTO扫除了我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障碍,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体城市或行政区经济自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或即将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强势冲击。
经济发展空间的区域组合既是我国经济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变革的内在要求。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趋势日益强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态势渐趋明朗。
本文就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进行简要分析比较,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基本状况比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地域范围的概念,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共识,而以京津为中心的城市群其地域范围如何界定则认识各异,既有环渤海、京津冀、京津唐城市群等多种概念,也有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经济圈之说,在此我们采用京津唐城市群之概念。
⒈长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
其中科技人员占区域总人口的3.8%。
(见图1-1;见表1-1)⒉珠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
其土地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见图1-2;见表1-2)⒊京津唐城市群基本状况京津唐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3个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
中国四大核心经济区
![中国四大核心经济区](https://img.taocdn.com/s3/m/32b21f9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中国四大核心经济区近年来,中国形成了四大核心经济区域: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中心,环渤海以及中国东北各大城市。
四大经济区各有特色,逐渐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助力引擎。
经济总量排名GDP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GDP在四大经济区中排名第一。
2022年度达到23兆7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5亿元。
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比上年平均增长14.8%。
环渤海经济区排名第二,2022的GDP为1兆3094亿元,比2002增长了12.2%。
东北主要城市(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12957亿元,平均增长10.7%。
202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GDP达到1兆1335亿元,在四大经济区中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916亿元,增长率达15%。
5%固定资产投资在四大经济区中,2021年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达109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9%。
珠三角地区投资额增长了27.8%,达3731亿元人民币。
环渤海及东北各大城市增长率为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环渤海城市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达45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降低2.1%;中国东北城市投资额达3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四大经济区2021年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达22762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增长了20.2%,占全国总投资额41.3%.消费品市场长三角地区消费品零售额达7186亿元,同比增长12.1%。
珠三角地区零售额增长了11.5%达3966亿元人民币;环渤海城市零售额达501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2.1%;东北各大城市零售额达481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1.5%。
由于地域优势,环渤海地区同长三角地区消费品增长位列四大经济区之首,东北地区发展缓慢,位列四大经济区之尾。
四大经济区零售总额达20986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收入的45.8%。
国际贸易四个经济区的国际贸易以大规模进出口为特点。
长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2770亿美元,增长56.1%;珠江三角洲2713亿美元,增长31.1%;环渤海城市达到1068亿美元,增长30.3%;东北城市贸易总额381亿美元,增长27.8%。
关不羽:京津冀不如长三角的奥秘,都在这篇文章里了!
![关不羽:京津冀不如长三角的奥秘,都在这篇文章里了!](https://img.taocdn.com/s3/m/5a48995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e.png)
关不羽:京津冀不如长三角的奥秘,都在这篇文章里了!新年新气象,无论是安排自己的人生择业,还是财富布局,都是一个新篇章。
作为个体,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却可以选择小环境。
最近几位老师都从房地产的角度对中国的经济版图做出了分析,数据丰富、内容翔实,有心的读者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也无需更多补充。
在他们精到的分析基础上,我想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趋势的角度,去做一些新的探讨,还是中国顶尖的三大区域为主: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
京津冀自然条件短板明显水资源、气候条件,地质环境,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的人口承受能力、生产效率的基础条件,乃至影响该区域居民的风俗习惯。
这些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大三区当中,京津冀的自然条件存在很明显的短板。
以水资源为例,由于人口密集度对人均拥有水资源统计的影响,北京、上海这两座超级城市都属于严重缺水,连广州也在此列。
河北人均仅386立方,也属于严重缺水,只比北京的人均300立方多一点点。
这和长三角的江苏浙江,粤港澳的珠江流域就不能比了。
水质方面差距更大,河北去年提出了“争取2020年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四类以上”,足以看出提高水质困难到什么程度。
▲白洋淀而长三角的太湖整体水质已经达到四类,入湖水源已经达标三类,预计在五年内整体接近三类水质应该不成问题。
珠三角就不用说了,珠江的水量超过了长江和黄河的总和,得天独厚,只有局部污染问题。
水资源方面的结论是,珠三角“家里有矿”、长三角略嫌不足,京津冀整体缺水。
不要小看水资源的限制,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内部的资源不充足对整合程度的影响很大。
总之,虽然经济活动是人为的,但大自然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长三角工商文化积淀更为厚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发展起来的。
一国的经济繁荣版图受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很大,中外皆然。
比如日本的东京都市圈、阪京都市圈、北九州福冈经济圈都是千年传承,富总有富的道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_来自京津冀_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_来自京津冀_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https://img.taocdn.com/s3/m/f1601b3deefdc8d376ee3248.png)
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之后, 还需对这些权重 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检验判断矩阵所导出的权重 数是否合理。将求得的 i个判断矩阵的 Km ax代入 到 CI= ( Km ax - n) / ( n- 1) 中, 得出一致性检验指 标 CI的数值, 再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的指标 R I 数值表查出 R I的值, 最后用 CR = C I/R I得出相 对一致性指标 CR 的数值。当 CR[ 0. 1 时, 判断 矩阵合理, 求出的权系数恰当, 否则要对判断矩阵 进行调整, 按上述步骤重新求权系数矩阵。 4. 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指标体系设计中各个指标的衡量单位差别很 大, 尤其是定性指标, 如政府的服务能力、区域商 业文化等, 这类指标即使数量化了, 其中心值和离 散程度也无法和定量数据相比。为此, 我们借用 标准差值法将各变量标准化并最终得出可比较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量值。 标准差值法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 简称 IMD )用来估算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标准化衡量单 位的方法。l{ 为统一各衡量单位, IMD 使用的标准 差值依 下列 公式 计算 得来: 标准 差值 = ( Vij A j ) /Sj, 其中, V ij是某一地区 i在第 j个指标下的 观测值, A j 是这个指标的平均值, Sj 是标准差。 Sj
中国经济三足鼎立之比较
![中国经济三足鼎立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1997285bceb19e8b8f6ba57.png)
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之区域经济比较当前中国经济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三足鼎立态势渐趋明朗。
京津冀:走出“洼地”关于三大经济圈的形象比喻有很多。
其中一个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巨人,巨人的头是京津冀地区,两条腿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珠三角、长三角崛起后,京津冀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成为“洼地”。
有数字为证:2004年京津冀两市一省的生产总值为1.6万亿元,只有珠三角的1/2稍强,尚不及长三角的一半。
单独来看,拥有9300万常住人口的京津冀,其最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低:2004年,北京经济增长率为13.2%,天津为15.7%,河北是12.9%。
这一年,天津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元人民币,河北省的这一数字也达到了13017元。
关键问题还是出在长期以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不畅上。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但由于存在着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市场分割,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与另外两大经济体相比就落后了。
不过,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合作潜力是巨大的。
当前北京由于承担功能过多,发展不协调,患上了“大城市病”,城市拥堵等难题让管理者头痛不已。
北京希望能够通过京津冀的合作,挖掘区域经济发展的潜能。
为了解决北京的污染问题,北京和河北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北京将把首钢搬迁至河北,还筹划在河北建设一个液化石油气项目,以解决北京的能源问题。
而近两年来,天津也开始转变与北京“不相往来”的观念,开始注重京津地区之间的合作。
在今年的全球财富论坛上,天津市长戴相龙透露,天津计划在今后两三年内投资100亿美元左右进行交通建设,包括建设连接北京和天津的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
“中国的发展以前是看珠三角、长三角,新世纪前20年也要看京津冀地区”,戴相龙如是说。
滨海新区的加快开发无疑是另一个良机。
来自天津市政府的最新消息说,《天津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并先后经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原则通过,不日将正式上报国务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环渤海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
【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竞争力
【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
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
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
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
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
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动力机制
【珠三角】外资推动型。
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
【长三角】民资主导型。
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京津冀】国资主导型。
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
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
四、
增长源泉
【珠三角】出口拉动型。
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投资拉动型。
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京津冀】内需拉动型。
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
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五、科技
【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
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京津冀】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研发上。
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
六、发展特色
【珠三角】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
【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京津冀】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七、面临的挑战
【珠三角】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
【长三角】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难点;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京津冀】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
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
八、其他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
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差不大。
【人口城镇化】京津冀地区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石家庄),而珠三角有2个(东莞、佛山),长三角有5个(苏州、杭州、南京、温州、宁波)。
京津冀地区的超级城市与次级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长三角是2:5。
同是经济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
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
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
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
总的来说,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寄托着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也承载者我们国富民强的期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