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与动力学复习指导
高三物理动力学复习总结及技巧点拨
动力学复习总结匀速直线运动:v 不变,a=0,F=0(保惯x=vt匀变速直线运动:v 均匀改变,a 不变,F 还有比例关系;;2;2;21;220202_200NaT x x ax v v t v v t v t v x at t v x at v v n m t =-=-⋅+=⋅=⋅=+=+= 技巧:尽量画v-t 图和过程图 匀变速曲线运动:v 均匀改变,a 不变,F 特例:(类)平抛m F a = 20021;at y at v F tv x v y ===方向:自由落体,方向:匀速, 方法技巧:分别对v 、F 从v 0、F 方向分析,并画草图找几何关系,最后再合成 非匀变速:v 均匀改变,a 改变,F 改变由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解答F 向=F 供,指向圆心,关键是受力分析,找几何关系附: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方向,有瞬时速度(一点)和平均速度之分(一段),在极短时间内_v v ≈1) 加速度a 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tv v t v a 0-=∆∆=,方向与v ∆一致,也与F 一致,在v-t 图中为斜率 2) 位移表示初、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在v-t 图中为面积,但面积有正、负,只有单向直线运动位移才等于路程3) 造成匀速、变速的原因是F 是否为0;造成匀、非匀变速的原因是F 是否变化;;造成直线、曲线的原因在于F 是否与v 共线。
造成加速、减速的原因在于a 与v 间的夹角与90°的关系,若夹角始终等于90°,则做匀速圆周运动。
4) 质点:一种理想模型,是将物体看作一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的点。
因此只有所研究问题与物体大小。
形状无关可忽略时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5) 时间指两时刻的差为一段,而时段在时间轴上为一点。
如7:40开始上课就为时刻,而每节课为45分钟为时间。
6) 矢量指该物理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时,而标量只有大小而无方向,如时间、路程、质量就是标量。
复习要点二——理论力学
W (Q2 ) 3 4900 2 14700 2
由虚位移原理得:
W (P) W (Q1 ) W (Q2 ) W (M ) W (YA ) 0
4900 1 4900 1 14700 2 4900 2 2YA1 0 14700 2 4900 2 4YA2 0 YA 2450
XA 0
27
X Ar 0
例题.图示构架中C, D和E为铰链.A为铰链支座,B为链杆.绳 索的一端固定在F点 ,另一端绕过滑轮E并与重物W 连接.不 计各构件的重量.画出AB,CB,CE、滑轮E及整体的受力图.
C
A
D
B
F
E
W
28
解:滑轮可视为三点受力. C
T
O
E RE
A
D
B (滑轮E受力图)
F r 0
i 1 i i
n
X x Y y 0
i 1 i i i i
32
n
虚位移原理的应用 (1)求解复杂系统的平衡条件. 1)画虚位移图. 2)利用几何法或解析法求各虚位移之 间的关系. 3)计算各主动力的虚功. 4)利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条件.
33
(2)求约束反力
2、CD作定轴转动,转动轴:C vB vD CD 3vB 0.6928 m s CB 3、DE作平面运动
( DE vE DE vD) vE cos 30 vD vD vE 0.8 m s cos 30
11
例题.匀质杆OA长l重W,其一端O用理想铰链固定 如图所示.设开始时杆在水平位置,初速为零.求转 过角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铰链O处的约束 反力.
统考版2024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复习攻略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第3讲运动学图象和动力学图象课
答案:C
情境3 [2023·安徽省皖优联盟阶段性联考](多选) 中国无人潜水器海斗一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 908 m,创造世界 纪录.某次潜水器从静止开始下潜,通过计算机得到最初一段加速度 a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潜水器内 有测试室,并在水平地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0内潜水器下潜位移为14 gt02 B.物块对测试室的最大压力值为32mg C.0~t0内和2t0~3t0内,潜水器速度变化量大小相同 D.0~3t0内,潜水器最大速度为gt0
至t= t1时刻,此后做匀减速运动,到t=t2时刻速度降为零.在下列
小车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D
预测1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相反 B.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 C.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在1~4 s内的平均速率大 D.两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的质点的xtt(式中x为位移)图象,可以推知( )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 C.t=2 s时的速度是1 m/s D.t=2 s时位移是3 m
答案:B
预测5 [2023·云南保山三模](多选)无线充电宝可通过磁吸力吸附在手机背面.如图甲 所示为科创小组某同学手握手机(手不接触充电宝),利用手机软件记录竖直放置的手机 及吸附的充电宝从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上的一次变速运动过程(手机与充电宝始终相对静 止).记录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上为正方向),t2时刻充电宝速 度为零,且最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无线充电宝质量为0.2 kg,手机与充电宝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在该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运动学与动力学》专题
2.受力分析:基本顺序是
;
3.建立直角坐标系:原则是
;
4.正交分解:分别沿
x
轴方向和
y
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FFxy
ma x ma y
;
5.求解方程。
二、自学提纲(12min) ☆知识点四:根据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核心) 典例 1: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 37°的倾斜冰面上,先以加速度 a=0.5m/s2
自我总结
1.题型特点: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2.解题思路:分析物体的
情况→求合力→求
→求运动学参数
3.基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④求出
⑤选择运动学公式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高三年级物理(复习课)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
3.消时公式:
4.平均速度:
☆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基础)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 a 跟物体所受的
向
。
成正比,跟物体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
2.公式:
或
3.性质:
性、
性、
性、同体性、独立性、相对性。
☆知识点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难点)
1.确定研究对象:当所研究问题有多个物体时,要先选择一个对象进行研究;
2.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 s0 和 s1(s1<s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 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 v0 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 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 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 v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高三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三阶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掌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动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梳理重点内容。
一、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动力学中,力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数学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的数学表述形式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若干与力和加速度有关的重要公式,如计算力的大小、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合成力的各个分力有关。
在物理学中,有两种常见的力的合成方式,分别是几何法和代数法。
几何法通过在图纸上绘制力的向量,然后按照几何方法进行运算,确定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代数法则是根据向量的性质,在代数运算中计算合成力。
力的分解在解题中经常用到,它是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关键一步。
通过合理地分解力,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和直观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摩擦力与斜面运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抵抗相对运动的力。
在动力学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斜面运动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学问题,涉及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在斜面运动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据摩擦力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斜面的倾角和物体的质量对摩擦力的影响。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受力分析是解决力的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处于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原卷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
压轴题01 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目录一,考向分析 (1)二.题型及要领归纳 (1)热点题型一 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经典多过程运动模型 (1)热点题型二 动力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3)热点题型三 结合新情景考察动力学观点 (4)类型一 以生产生活问题为情境构建多过程多运动问题考动力学观点 (4)类型二 以问题探索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考动力学观点 (4)类型三 以科研背景为题材构建物理模型考动力学观点 (5)三.压轴题速练 (5)一,考向分析1.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的典型题型,包括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
高考中既可以在选择题中命题,更会在计算题中命题。
2023年高考对于动力学的考察仍然是照顾点。
2.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关键物理素养.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
牛顿第二定律对于整个高中物理的串联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是提高学生关键物理素养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动力学问题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对与高种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以及对于图像问题的考察等,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二.题型及要领归纳热点题型一 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经典多过程运动模型多过程问题的处理(1)不同过程之间衔接的关键物理量是不同过程之间的衔接速度。
(2)用好四个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20=2ax ,x =v +v 02t 。
(3)充分借助v -t 图像,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过程经历的不同阶段,可获得的重要信息有加速度(斜率)、位移(面积)和速度。
①多过程v -t 图像“上凸”模型,如图所示。
特点:全程初、末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和匀减速过程平均速度相等。
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 =a 1t 1,v =a 2t 2得a 1a 2=t 2t 1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 2=2a 1x 1,v 2=2a 2x 2得a 1a 2=x 2x 1平均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x 1=vt 12,x 2=vt 22得t 1t 2=x 1x 2①多过程v -t 图像“下凹”模型,如图所示。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三物理学生进行力学知识的全面复。
通过本次复,学生将能够:
- 熟悉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 理解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
- 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系;
-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30分钟)
- 通过复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强调重点内容,例如力、质量、加速度、力的单位等;
-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应用。
第二步:力的合成与分解(40分钟)
-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合成和分解力;
- 给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三步: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40分钟)
- 介绍受力分析和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 解释如何利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问题。
第四步: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30分钟)
- 概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强调二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 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五步: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强调实际问题的应用意义。
总结
通过本次力学复习教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力学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
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期末考试物理动力学复习
高中期末考试物理动力学复习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而动力学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动力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不仅会在期末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权重,也是学生日后专业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期末考试物理动力学的复习内容,以帮助同学们顺利备考。
1. 纳入复习范围的动力学知识点期末考试物理动力学复习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常见的动力学知识点包括:(1)一维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2)二维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公式;(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4)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万有引力定律:质点间引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6)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以上仅是动力学知识点的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教材和老师要求进行具体的复习。
2. 复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复习物理动力学知识并提高成绩,以下是一些复习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参考:(1)理解基本概念:首先要确保对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完全理解,这将对后续的学习和题目解答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2)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计算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因此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公式和计算方法非常重要;(3)多做例题和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在考试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4)参考教辅材料: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同学们还可以借助教辅材料来进行复习,这些材料通常会有更多的例题和详细的解析;(5)讨论与合作学习: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复习中的问题,可以互相解惑、巩固知识,并且可以找到不同角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注意事项及复习时间安排物理动力学的复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复习时间分散到每天的空闲时间中,避免拖到临近考试的临时复习;(2)重点突出:根据考试的重点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时间,重点复习薄弱知识点;(3)注意体力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4)多种复习方式: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做题、辅导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复习,避免单一的复习方法。
初中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专题》
初中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专题》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动力学专题进行总复,回顾关键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动力学基础知识运动和速度-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发生变化时,称为加速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受到的力和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
- 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所有的作用力必然有一个等大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动力学解题方法1. 确定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和已知条件。
2. 根据问题要求找到需要求解的物理量。
3. 使用适当的公式计算或推导出需要求解的物理量。
4.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并给出单位。
5. 对结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并进行单位转换和结果的标注。
以下是一些动力学问题的典型解题方法和例题:例题1: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题目:一辆汽车以10 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了5秒钟,求此过程中汽车共经过的距离。
解题思路:1. 已知条件:加速度a = 10 m/s²,时间t = 5 s。
2. 需要求解的物理量:距离s。
3. 使用公式:s = (1/2)at²。
4.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s = (1/2) * 10 * 5² = 125 m。
5. 结果检查:计算结果合理。
6. 结果标注:汽车在5秒内共经过的距离为125米。
例题2:计算物体所受的力题目:一物体质量为2 kg,受到的力为1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思路:1. 已知条件:质量m = 2 kg,力F = 10 N。
2. 需要求解的物理量:加速度a。
3. 使用公式:F = ma。
4.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10 = 2 * a,解得a = 5 m/s²。
天津市考研物理力学复习资料运动学和动力学重点公式总结
天津市考研物理力学复习资料运动学和动力学重点公式总结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而动力学则是研究物体受力和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天津市考研物理力学的复习中,运动学和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部分的重点公式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例题加深理解。
一、运动学重点公式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s)= 速度(v)×时间(t)速度(v)= 位移(s)/ 时间(t)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2.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位移(s)= 初速度(v₀)×时间(t)+ 1/2 ×加速度(a)×时间²(t²)末速度(v)= 初速度(v₀)+ 加速度(a)×时间(t)3. 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公式:位移(s)= 初速度(v₀)×时间(t)+ 1/2 ×加速度(a)×时间²(t²)末速度(v)= 初速度(v₀)+ 加速度(a)×时间(t)末速度²(v²)= 初速度²(v₀²)+ 2 ×加速度(a)×位移(s)二、动力学重点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加速度(a)加速度(a)= 力(F)/ 质量(m)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即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合成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即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合力相等的力。
3. 弹簧伸长的胡克定律:伸长(ΔL)= 弹性系数(k)×受力物体的伸长(L)弹性势能(E)= 1/2 ×弹性系数(k)×伸长²(ΔL²)例题1: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5N的力作用,求其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加速度(a)代入已知数值,5N = 2kg × a解得,加速度 a = 2.5 m/s²例题2:一个质量为0.5kg、弹性系数为200N/m的弹簧被拉伸0.1m,求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
2025高考物理专项复习专题进阶课九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含答案
2025高考物理专项复习专题进阶课九动力学的图像问题含答案专题进阶课九动力学的图像问题核心归纳1.常见的图像形式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像是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和力—时间的图像(F-t图像)等,这些图像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v-t图像(属于已知运动求受力)(1)根据图像确定物体各段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弄清每段图线与物体运动的对应关系(3)对各段图线进行受力分析(4)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F-t图像(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1)根据图像结合物体运动情况明确物体在各时间段的受力情况(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3)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其他运动量a-F图像图像的力F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的变化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1)对物体进行全面受力分析(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其他未知力2.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例析角度1 v-t图像【典例1】(2024·淮安高一检测)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斜面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小物块能到达的最高位置为C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0.3 kg,小物块从A到C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
(1)求小物块上升过程中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
(2)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力和运动教案人教版一、考点回顾1.物体怎么运动,取决于它的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表所示: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3.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4.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二、经典例题剖析1.长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低点和最高点时所受的绳拉力分别为T1和T2(速度分别为v0和v)。
5求证:(1)T1-T2=6mg(2)v0≥gL证明:(1)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有:T1-mg=mv02/L T2+mg=mv2/L由机械能守恒得:mv02/2=mv2/2+mg2L以上方程联立解得:T1-T2=6mg(2)由于绳拉力T2≥0,由T2+mg=mv2/L可得v≥gL5代入mv02/2=mv2/2+mg2L得:v0≥gL点评:质点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问题是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应用的综合题。
加之小球通过最高点有极值限制。
这就构成了主要考查点。
2.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面上,其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正以加速度a 下滑。
求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N 和摩擦力f 。
解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牛顿定律方程: N 1‘=mgcosα mgsinα-f 1’=ma ,得:f 1‘=m(gsinα-a) 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楔形木块有N 1=N 1’,f 1=f 1‘然后以楔形木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N =mg +N 1cosα+f 1sinα=Mg +mgcos 2α+mgsin 2α-masinα =(M +m)g -masinαf =N 1sinα-f 1cosα=mgcosαsinα-m(gsinα-a)cosα=macosα 点评:质点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高考热点是物体沿斜面的运动和运动形式发生变化两类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指导(一)力和运动 新人教版
2011高考物理复习指导(一)力和运动2010年广东高考方案发生变化,将采用“3+文/理科综合”的新模式。
理科综合试题往往具有题量少、分值大、考点覆盖率低(相对于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而言)、综合性强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高中理科综合复习的模式必然是一种海底捞针式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帮助考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茫茫考点”当中捞取“有效之针”本文依据考试大纲以六个架构作经纬,主干知识为节点构建知识网络,细述知识点,给考生一个清晰思路应试,受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只能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同学们在考前浏览一下就可。
一、结构二、趋势力和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总结近年高考的命题趋势,这一部分的内容,一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二是考查力和运动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三是考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命题,如以交通、体育、人造卫星、天体物理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方法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去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①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正确建立坐标系;⑤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列式求解。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重视临界状态分析。
四、基本题型(一)力和物体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平衡(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
1、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平衡条件由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1)当物体处于多力平衡时,任意一个力必与其余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三个不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共点。
秘籍1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原卷版)
秘籍1 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2t =v 0+v 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Ⅰ∶x Ⅰ∶…∶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4、牛顿第二定律(1)表达式为F =ma .(2)理解: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5、求解多阶段运动问题的四点注意(1)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2)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以及中间量.(3)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4)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公式较多,各公式相互联系,大多数题目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开阔思路,通过分析、对比,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特点适当地拆分、组合运动过程,选取最简捷的解题方法.6、动力学图像分析(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 -t 图象、x -t 图象、F -t 图象、F -a 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①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运动学与动力学复习指导
上而不下落,问小车的加速度 a 至少应为多大?
思考题 15-7 图
15-8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运动的质点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2)质点的运动方向就是作用在质点上各力的合力的方向。 3)质点运动时,速度大则惯性也大,速度小则惯性也小。 4)质点的速度与其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速度大则受力也大,速度小则受力也小。 5)质量相同的两质点,若受力相同,则同一瞬时两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也相等。 6)受常力(即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力)作用的质点既可能作直线运动,也可能作曲线运
思考题 16-5 图 16-6 图(a),(b),(c)中各匀质物体分别绕过点 O 的固定轴转动,图(d)中 的匀质圆 盘在固定水平面上作纯滚动。设各物体的质量都是 M ,物体的角速度都是 ω,杆子的长度 是 l,圆盘的半径是 r。试分别计算各物体的动能。
思考题 16-6 图 16-8 为什么切向力做功,而法向力不做功?为什么作用在瞬心上的力不做功? 16-12 运动员起跑时,什么力使运动员的质心加速运动?什么力使运动员的动能增加?产生 加速度的力一定作功吗? 16-13 甲乙两人重量相同,沿绕过无重滑轮的细绳,由静止起同时向上爬升,如图。如甲比 乙更努力上爬,问:
能的?
思考题 13-2 图 13-3 点 M 沿螺线自外向内运动,如图所示。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问点的 加速度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点 M 越跑越快、还是越跑越慢?
思考题 13-3 图 13-5 作曲线运动的两个动点,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运动中两点的法向加速度也相 同。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
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T
=
1 2
I zω 2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T
=
1 2
MvC2
高中物理总复习 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高考冲刺:动力学方法及应用【高考展望】本专题主要讨论利用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和重点知识,动力学方法是高中物理中处理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和重要方法,也是历年高考热点。
历年高考试卷中的综合问题往往与动力学知识有关,并且往往把动力学知识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这类问题过程多样复杂,信息容量大,综合程度高,难度大。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知识是本专题知识的重点。
在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中,应在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准确地选用适用的物理规律。
【知识升华】“动力学方法”简介: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角度来研究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的学习研究方法。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决定物体运动的性质。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速运动(或静止)还是变速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恒定,决定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
【方法点拨】常用的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合成法。
考点一、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用于处理连接体问题。
要点诠释:作为连接体的整体,一般都是运动整体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由整体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隔离后的每一部分;或者由隔离后的部分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应用于整体。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配合使用。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
考点二、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要点诠释: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x F ma =(沿加速度方向)0y F =(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特别要注意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根据合力为零的特点正确求出支持力。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笔记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笔记各位小伙伴!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可是个关键时期呀,我把自己整理的笔记给大家分享一下哈。
一、运动学。
运动学这部分在高中物理里那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呢。
咱们得把那些基本概念搞清楚,像位移、速度、加速度啥的。
位移嘛,就是位置的变化,得注意它是矢量,有大小还有方向哦。
速度呢,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可别搞混啦,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或者一段位移内的,瞬时速度就是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
加速度就更有意思啦,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可是个重点,同向就加速,反向就减速。
这部分的公式也得记牢哦,比如速度公式v = v_0 + at,位移公式x =v_0t+(1)/(2)at^2,还有速度位移公式v^2 v_0^2 = 2ax。
做题目时,要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灵活选用公式。
比如说,题目里没给时间,那速度位移公式可能就派上用场啦。
二、力学。
力学可是高中物理的重头戏哈。
首先是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常见的力。
重力就不用多说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呢,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像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F = kx可别忘了,k是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
摩擦力就有点复杂啦,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得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析,它有个最大值,f_max=μ_0N,μ_0是静摩擦因数,N是正压力。
滑动摩擦力就比较好算啦,f=μ N,μ是动摩擦因数。
牛顿运动定律也很重要哦。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F_合=ma,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合外力和加速度是成正比的。
牛顿第三定律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在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时候,一般就是先分析受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三、能量。
能量这部分也不能小瞧哈。
动能定理W_合=Δ E_k,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这个定理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很方便,不用去考虑运动过程的细节,只看初末状态就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4-1 如何判断作平面运动刚体?刚体平面运动通常可分解为哪两个运动,它们与基点的选择 有无关系? 14-2 平面图形在其平面内运动,某瞬时其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矢相同。试判断这说法是否正 确:(1)其上各点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2)其上各点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 14-4 平面图形相对于平动坐标系的角速度与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是否始终相等?它们 与图形的绝对角速度有何关系? 14-6 找出图中杆 AB 的速度瞬心。
(2)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力的冲量。
常力的冲量:S = F·t
∫ ∫ 任意力的冲量 dS = F·dt 积分表示: S = t2 dS = t2 F ⋅ dt
t1
t1
∫ ∑ ∫ 力系的冲量: S = (t2 t1
Fi ) ⋅ dt =
t2 R ⋅ dt
t1
(3) 动量定理描述动量变化与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4-12 图 14-13 判断图中刚体上 A,B 两点的速度方向是否可能?判断是否可能的最基本的依据是什 么?
思考题 14-13 图
第 15 章 质点动力学基础
本章小结
(1)动力学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质点动力学建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 (2)应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可以解决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由质点的已知 运动,求作用力;或者由质点的已知作用力,求运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形式
第 13 章 一点的运动分析
(1)运动学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运动的时空关系。 (2)描述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的常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 坐标法。 (3)平动和定轴转动是刚体的两种基本运动,平动刚体上任一点在同一时刻的 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定轴转动刚体上每一点都在绕转轴作圆周运动。 (4)一点(动点)、二系(定系、动系)、三运动(绝对、相对、牵连)是点的 合成运动中的重要概念,正确选择动点、动系是进行运动合成分析的关键。 (5)在速度合成法中,速度合成定理表明动点的绝对速度等于它的牵连速度与 相对速度的矢量和。即:
∑ 矢径形式: m d2r = F
dt2
∑ ∑ ∑ 直角坐标形式: m d2x = X , m d2 y = Y , m d2z = Z
dt2
dt2
dt2
∑ ∑ ∑ 自然坐标形式: m
d2s dt2
=
Fτ ,
s2 m
=
ρ
Fn , 0 =
Fb
(3)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推广到质点系。
思考题
15-2 某质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力作用后在该水平面作曲线运动。当把力去掉后,问该 质点将作什么运动? 15-4 同一质点 M 在图示的 3 种情况下,受同一力 F 的作用,但初速度分别为 v01,v02 和 v03。试问在这 3 种情况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是否相同,质点的运动方程又是否相同?
刚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I
′
z
=
I zc
+
M
d2
(3)力做功会使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常力、重力、弹性力的功和势能 的计算。
(4)动能是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运动量的一种度量,常用动能计算包括
质点的动能:T = 1 mv2 2
∑ 质点系的动能:T =
1 2
mi
vi2
平动刚体的动能:T = 1 Mv2 2
∑ ∑ ∑ 的 矢 量 和 , 即 : MaC =
F (e) i
mac =
F (e) ; 投 影 = Y (e) , MaCz = Z (e) 。
思考题
17-3 如果质心在固定转轴上,试问作用在该刚体上的全部外力(包括轴承反力)的主矢等 于多大? 17-4 两匀质直杆 AD 和 DB,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两杆在点 D 由铰链连接, 初始时维持在铅垂面内不动,如图所示。设地面绝对光滑,两杆释放后将分开倒向地面。问 m1=m2 和 m1> m2 两种情况下,点 D 的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动。
第 16 章 动能定理
本章小结 (1) 动能定理从能量的角度来揭示质点系和质点系运动特征量——动能与 力系作用量——功之间的关系。动能定理可用于求解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动力 学问题。 (2) 转动惯量决定于质量的大小及其相对于转轴的分布。计算公式为
∑ ∑ Iz = miri2 = mi (xi2 + yi2 )
本章小结 (1)刚体的平面运动是较为常见的机械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平面 图形 S 在其自身所在的固定平面内的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分解为随基点的 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平面运动方程为
xA = f1(t), yA = f2 (t), ϕ = f3 (t) (2)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可以用基点法、速度投影法和速度瞬心法确定;瞬时速 度为零的点称为速度瞬心,确定速度瞬心有不同的方法。若以 A 为基点,分析 B 点的速度,则
13-24 直角曲杆 BCD 以水平匀速度 u 推动杆 OA 绕轴 O 转动(如图),弯头高度是 h,当 OA 的倾角是α时,杆 OA 的角速度大小等于( )。
(A)
ωOA
=
u h
(B)
ωOA
=
u
sin h
2
α
(C) ωOA = 0
(D)
ωOA
=
u
sin h
α
思考题 13-24 图
第 14 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思考题 15-4 图
15-5 如图所示,绳拉力 T = 2 kN,物块 A 重 G1= 1 kN,物块 B 重 G2= 2 kN。若滑轮和绳 的质量以及摩擦均不计,问在图(a)和(b)两种情况下,物块 A 的加速度是否相同?两 根绳中的张力是否相同?
思考题 15-5 图 15-7 如图所示,物块 A 与小车铅直面间的摩擦因数为 f,要使物块 A 靠在小车的铅直面
13-11 点作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从零开始越来越大,如果测量出开始运动 1 秒钟内经过的路 程,能否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
13-13 在什么情况下,点的切向加速度等于零?什么情况下点的法向加速等于零?什么情况 下两者都为零?
13-16 刚体作平动时,各点的轨迹一定是直线或平面曲线;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各点的运动 轨迹一定是圆。这种说法对吗?
思考题
16-3 匀质杆 AB 长为 l,质量为 M 。如图所示,已知杆 AB 对轴 zD 的转动惯量 ID 。质心 轴 zC 与轴 zD 和轴 zE 的距离分别为 d 和 e。杆 AB 对轴 zE 的转动惯量 IE 能否表示为 IE = ID + M (d + e)2
思考题 16-3 图
16-5 如图所示均匀细直杆长为 L,质量为 m,它对 z1 轴的转动惯量为 I1 ,对 z2 轴的转动惯 量 I2 ,有人说 I2 = I1 + ml 2 ,对吗?
13-18 试画出图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a)
(b)
思考题 13-18 图
13-21 定轴转动刚体的固定转轴能在刚体的轮廓之外吗?
13-22 刚体作定轴转动,其上某点 A 到转轴距离为 r。为求出刚体上任意点在某一瞬时的 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下述哪组条件是充分的?
(1)已知点 A 的速度及该点的加速度方向; (2)已知点 A 的切向加速度及法向加速度; (3)已知点 A 的切向加速度及该点的加速度方向; (4)已知点 A 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的速度; (5)已知点 A 的法向加速度及该点加速度的方向。
(1)任一瞬时两动点的切向加速度必相同; (2)任一瞬时两动点的速度必相同; (3)两动点的运动方程必相同。
13-7 下述各种情况下,动点的全加速度 a 、切向加速度 aτ 和法向加速度 an 三个矢量之间有
何关系? (1)点沿曲线作匀速运动; (2)点沿曲线运动,在该瞬时其速度为零; (3)点沿直线作变速运动; (4)点沿曲线作变速运动。
∫ 质点的动量定理:d(m v) = Fdt
或积分形式: mv2 − mv1 =
t
Fdt = S
0
∑ 质 点 系 的 动 量 定 理 : d K = F (e) 或 积 分 形 式 :
dt
∑ K2 − K1 = S (e)
(4) 质心运动定理表明质点系的质量与其质心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
思考题 14-6 图
14-8 如图所示,杆 O1A 的角速度为 ω1,板 ABC 和杆 O1A 铰接。问图中 O1A 和 AC 上各
点的速度分布规律对不对?
思考题 14-8 图 14-11 瞬时平动与平动的区别是什么? 14-12 判断图示机构中各运动构件各做什么运动,并作出相关点的速度矢量图。归纳刚平动、 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特点。
上而不下落,问小车的加速度 a 至少应为多大?
思考题 15-7 图
15-8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运动的质点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2)质点的运动方向就是作用在质点上各力的合力的方向。 3)质点运动时,速度大则惯性也大,速度小则惯性也小。 4)质点的速度与其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速度大则受力也大,速度小则受力也小。 5)质量相同的两质点,若受力相同,则同一瞬时两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也相等。 6)受常力(即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力)作用的质点既可能作直线运动,也可能作曲线运
能的?
思考题 13-2 图 13-3 点 M 沿螺线自外向内运动,如图所示。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问点的 加速度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点 M 越跑越快、还是越跑越慢?
思考题 13-3 图 13-5 作曲线运动的两个动点,初速度相同、运动轨迹相同、运动中两点的法向加速度也相 同。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
(1)谁先到达上端? (2)谁的动能大? (3)谁做的功多? (4)如何对甲、乙两人分别应 用动能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