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人物传记孔子

人物传记孔子

人物传记孔子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孔子”。

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早年生活、思想理论、教育观念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对这位伟大的人物进行传记式的介绍。

早年生活孔子出生在中国鲁国(今山东曲阜),出身贫寒但家世清白。

他的父亲去世后,孔子由母亲抚养长大。

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十分勤奋。

年幼的他就表现出对道德、礼仪和人伦关系的热切关注,在成年后,这些关注成为他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孔子热衷于游学,通过演讲辩论与当时的知识分子交流思想。

他曾游历多个国家,希望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同时,他也不断求学于各个名师之下,向他们学习礼仪、音乐、历史等知识。

这种不断追求知识的精神,为后来他的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理论孔子的思想理论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这是一部记载他和他的学生言谈录的典籍。

在这本书中,孔子阐述了他的政治观点、教育观念和人伦关系的理念。

孔子认为政治的核心是道德,而道德的核心是仁爱。

他强调要以仁者爱人、以德者治国。

孔子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个人的修养与家庭的和谐是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他强调要尊重家族伦理,提倡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的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他反对权力的滥用和人民的苦难,主张通过修身立德来改善社会。

教育观念孔子被尊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代表,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深远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原则,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提出了尊重师长、明礼知耻的教育理念。

孔子提倡的教育观念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教育,并且对其他东亚国家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学生论语演讲稿(3篇)

小学生论语演讲稿(3篇)

小学生论语演讲稿(3篇)小学生论语演讲稿(通用3篇)小学生论语演讲稿篇1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

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

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小学生论语演讲稿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孔夫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所有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

最后著成了中国的一本瑰宝——《论语》读《论语》,本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发现,“仁”,这个字贯穿了全文,“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春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春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作者介绍
据考证,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的六代祖孔 父嘉为宋国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祸 逃到鲁国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成为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颜征在。叔梁纥是 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立过战功,曾为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 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 ,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 到20岁,于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生孔子。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 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施氏为人心术不 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 施氏所容,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 17岁时,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 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 鲤,字伯鱼。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
原则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四书五经 《春秋并称“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丌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经典原意】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 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 门不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 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丌喜欢的事 丌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丌 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丌 招谁恨。”
作者介绍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不季 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丌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 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 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14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被鲁国迎回 ,此时孔子年六十八岁。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二章教案_2014人教版《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1、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a)乎..传(chuán)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

孔门十哲分别是哪十个人?孔门十哲全人物介绍本文导读:十、颜回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又称颜子、颜渊。

唐代为避李渊名讳,曾改其字为子泉。

春秋鲁国人。

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

孔门十哲中德行科之一。

被视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

九、闵子骞闵损(前536年-前487年),字子骞,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弟子中,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修养而著称,在这方面和颜渊齐名。

八、冉伯牛冉耕(前544年-?),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

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七、仲弓冉雍(前522年-?),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二十九岁。

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

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并尊冉雍为孔子德行特优四大弟子之一。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

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孙氏的家宰(总管)。

六、宰我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十哲之一,擅长言辞。

五、子贡端木赐(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春秋末年卫国人,字子贡(古同子赣)。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

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

四、冉有冉求(前522年-?),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东周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岁。

冉有多才多艺、性格谦逊、长于政事。

曾做过鲁国季氏的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冉有出力不少。

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

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

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1. 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的名字出自于经典文学,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更是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些现代历史名人,他们的名字出自《论语》,并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影响。

2. 朱熹朱熹,名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在谈及交友之道时所说。

朱熹是宋朝儒学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深刻理解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实践与道德修养,并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3. 王阳明王阳明,名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在谈及为政之道时所说。

王阳明是明朝儒学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强调心性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的良知是可以直接感知道德的,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 茅盾茅盾,名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在谈及品德之道时所说。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倡导文学要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其文学作品直面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5. 总结通过对这些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深受《论语》的影响。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今,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将继续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6. 个人观点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名字出自《论语》的现代历史名人身上汲取深刻的启示。

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理念,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不忘传统、继承创新,发扬《论语》中的儒家思想,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物简介 孔子

人物简介  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
孔子雕像
[2]
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颜回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著名的一篇《关雎》。
现人教版小学第12册语文书已收录《两小儿辩日》,初中第13册语文书已收录《论语十则》。现苏教版小学第12册语文书已收录《孔子游春》。现苏教版小学第12册语文书已将孔子的名言收录到练习7。现长春版第10册语文书已收录《论语四则》。
人物简介
[1][2]孔子子姓孔氏,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孔子其七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氏)[3],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原籍河南省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与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合称为“孔孟”。[4]
继承人孟子
历史记载
祖籍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

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

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

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补充: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三、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侯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怎样对待礼呢?“如……何”意为“把……怎么样” 》) 【注释】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
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人如果 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主要是“观”人们的道德精神心理状态。
《论语》之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感情。
艰苦努力。 ⑤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⑥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礼。 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而《吕氏春秋》 中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这里的关就是城门的门栓,古代的门栓都是用巨木制成的,重量的话 至少得百斤往上了。 除了骑射,孔子还有着非常广泛的业余爱好。《孟子》有关于孔子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述;《论语·述而篇》有 “子钓而不纲”的记述;《论语·先进篇》有关于孔子“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这些都表明孔子喜欢登山、钓鱼、郊游、 唱歌等活动。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拓展延伸
1.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 “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
明确 “子”不是他们的名字。子是传统文化中对学问、人品都令人钦佩的士
人的尊称,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中老年知识分子。
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首创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 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
朗读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儒家代表人物。被 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根据。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01
预习检查
1 给加色字注音。
论( lún )语
不亦说( yuè )乎
传( chuán)不习乎 而不愠( yùn )
不思则罔( wǎnɡ ) 曲 肱( ɡōnɡ)
一箪( dān )食
好( hào )之者
三省( xǐnɡ )吾身 不逾( yú )矩 不学则殆( dài ) 笃( dǔ )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教师形象
(1)既有远大理想又内心充满苦闷。(2)孔子本来是问弟子在政治上如何施展抱负,但他却对曾晳回答的投身自然怀抱的恬然乐趣进行了“喟然”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3)纵观孔子的一生,虽然周游列国时四处碰壁,但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
政治家形象
四个学生的政治理想孰优孰劣?有什么关联?
因为
比你们年长

如果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有军队来攻打他
饥荒
治理
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微笑
夹处
接续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引申补充
陪长者闲坐(臣子对国君、晚辈对长辈)
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在尊长近旁陪坐
你们平日说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男子三十岁
2-3岁的儿童
男子50岁
男子60岁
男子60岁
男子70岁
男子80岁
男子70岁退休
男子100岁
冠礼:男子成年时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宣读祝辞,并给起"字”。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没有正面加以评价,不是批评,在礼的问题上不甚满意

介绍孔子和论语

介绍孔子和论语

介绍孔子和论语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郁郁不遇。

其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进学的风气,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备,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相传他有第子三千,贤第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第子的形象。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及其少数弟子有关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首创“语录体”。

《论语》的文体特征重在说理,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的语言风格。

有不少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全书共20篇,492章。

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人物形象

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人物形象

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人物形象《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其中记录了一段场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儒家名士在一起侍坐。

四人彼此叙说,言谈之际展现出的就是他们的性格以及思想体系,以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儒家思想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观点。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子路,他被称为“士大夫”,是孔子生前认可的最高级别的儒生,他以清正廉洁的品行为特点,在论语中被孔子称赞多次。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会用最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不喜欢用武断的手段,而是要求一切按照理性的思考来进行,他崇尚以理服众的教育方式,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以理论说服实践,而不是用武断的手段强迫。

子路的思想更是传承至今,他的清正廉洁的品行以及以理服众的教育理念一直受到后代学者的称赞,并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

其次是曾皙,他是孔子的同学,但他的思想更加前卫,他崇尚实践,而不是理论的深入探讨,他坚持以实践为前提,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主张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

曾皙认为,只有融入实际生活中才能发挥理论的优势,把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力量。

他的思想更加开放,倡导以立法法令来规范社会,认为立法比品德教育来得重要,以法律调控为主,以教育约束为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是冉有,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是“信儒”的代表,他的思想是以人的品德为核心,认为人的品德是一切的基础,只有人的品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他的言行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只有有良好的品德才能被视为君子。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以礼法制约行为,以文化和道德教育塑造人格,为了社会和谐,尊重道德价值观,如要君子,要先“以道乐民”。

最后就是公西华,他被相传为孟子的弟子,被认为是“非儒”,他比较独特,认为法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而且要求以变通的方式来适应变化,他也认为人格是不变的,比如他强调“求善而知其极”,认为应该永恒不变的是人的品格,只有跟随自然,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快乐,并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 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 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 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 呢?”
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如“玩得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本指每天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次
地反省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能立足于社会,开始有所成就。
从心所欲:从心所欲:顺从意愿。现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
怎么做就怎么做。
任务一:了解人物,熟悉作品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仁”,主张“有教无类”, 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 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等,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 思想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任务三: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 认识现在。 箪食瓢饮:乐在其中: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指清贫的生活。

概述孔子的人物形象介绍

概述孔子的人物形象介绍

概述孔子的人物形象介绍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那么你知道这位圣人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人物形象首先,孔子具有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是一个博学多才、有思想见解、坚持自己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知识分子。

他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所以他提倡宗法、礼乐制度,恢复社会等级秩序,并在现实中艰苦实践;他反对诸侯争霸战争,提倡休养生息,提倡读书人入仕做官,造福百姓。

其次,孔子具有作为师者的形象。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推行教化、以传播祖先优秀文化传统为己任的师者。

他本人有着严于律己的人生哲学。

他自己刻苦好学,并且学为所用;他遵守世俗礼法,以身作则,堪称楷模,为人称颂,更值得学习。

他推行教化,普度众生,并以此为目的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

最后,孔子具有君子的形象。

孔子是一个体道悟道、追求内心解放、天人合一、带领大众走上觉悟之路的君子。

孔子倡导和树立“修身心,济俗世”的理念。

在战乱不断与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他仍然不对追求内心觉悟,希望通过思想理论的创立与形成,为社会人生找到一条出路。

他树立“君子”理想,力图使所有觉悟之人走向人生正途。

因此,他身体力行,亲身体悟大道,并且,他提倡仁爱思想及其作用。

旅游观念【孔子的远游观和近游观】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君子不要留恋故土,应该通过游学四方来增长见识,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由此可知,孔子“重游”,反对“怀居”、“怀土”等心理和行为,甚而把贪恋安居、留恋故土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

但是孔子也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确表达了他提倡近游的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也是儒家提倡推行孝道、侍奉双亲、注重人伦思想的体现。

那么孔子既“重游”,又反对“远游”、提倡“近游”,岂不是自相矛盾?实则非也。

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类似于“鱼和熊掌”的关系。

出自论语的名字

出自论语的名字

出自论语的名字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论语中不仅包含了儒家的思想精髓,也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出自论语的名字,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认为“仁者爱人”,要求人们尊重礼仪、敬重长辈、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被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名字“丘”,意为山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

孔子的名字“仲尼”,意为次子,表明他是家中的次子。

孔子的名字寓意深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丘的崇拜和对家庭的尊重。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春秋时期齐国人,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性善论”为核心,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觉,倡导“仁政”,要求君王贤能、爱民、以德治国。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名字“轲”,意为悬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

孟子的名字“子孟”,表明他是家中的长子。

孟子的名字寓意深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和家庭的重视。

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

曾子的思想体系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道德自觉,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曾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曾子的名字“参”,意为参考、借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

曾子的名字“子舆”,表明他是家中的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பைடு நூலகம்
姓仲,名由,字季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他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做事果断,信守诺言,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对他评价很高。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后来做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子贡
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人,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他未赶回,自觉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颜回
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追随孔子。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中,颜回排列第一。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其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尤为著名。历代统冶者对他封赠有加,尊奉为颜子。
曾子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济宁)人。他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其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人物介绍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管仲
名夷吾,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孔子对管仲评价颇高,“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成为野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充分肯定了管仲的功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