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主谓倒装句与状语后置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状语后置句式

状语后置句式

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朋友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传》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廉颇蔺相如列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列传》
《廉颇蔺相如
46、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9、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46、为降虏于蛮夷。
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荆轲刺秦王》
4、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4、使毕使于前。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特别喜欢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的问题思考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虽然他的才能比世人都要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情感。
49、风乎舞雩。
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四子侍坐》
总结: (一)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
置。其中尤以“于”“以”“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赤壁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赋》
《赤壁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记》
《游褒禅山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赤壁
23、徘在徊斗于宿斗与牛牛之宿之间间。徘徊。 赋》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翻译3: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
夫亦愈知治矣。
答案:(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 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宾语前置句)
2008浙江卷:
语段1: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 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 居大不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答案:(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 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判断句)
语段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 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翻译划线句子)
答案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 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省略句)
中心词+ 数量词(定语) 中心词+ 定语+者 中心词+之 +定语+者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①……者,……也 ②……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 “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我为赵将。 梁父即楚将项燕。 相如素贱人。 3.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 刘备天下枭雄。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③……者,……。 ④……,……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前作状语。

例: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 2、介词“以”加名词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谓 语后作后置状语。

例:具告以事。 (具以事告)
• 3、还有一种介词“乎”在补语位置时,在翻
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 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例:亚父南向坐(亚父向南坐) 这里的方位词“南”,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作 状语,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将介宾短语 后置作补语。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 1、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 类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3.“惟马首是瞻”( 惟瞻马首)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成语(“唯图 利”,“惟从命”) 这种格式,“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翻译时需去 掉“之”或“是”。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四种情况:
四、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译文:“张良
问道:‘大王您带了什么东西?’”(大王来操何) 2 .何陋之有?译文:“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有何陋之)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三种情况:

文言句式-倒装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

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 注意: 宾语,往往用“ 宾语,往往用“唯(惟)……是……” 是 格式。 格式。 只是。 ”“之 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 的标志,不译。 的标志,不译。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子何恃而往? A. 子何恃而往?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唯才是举。 C. 唯才是举。 尔何知? D. 尔何知?
D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 以状语来理解。
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于……”
介词“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介宾短语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 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 语的。所以, 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 介词结构后置” 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小结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即将介词短语放在动词 后面作补语, 标志性词语:“以”、 后面作补语, 标志性词语: “于”、“乎” 等。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 语序: 语序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操蛇之神闻之, 操蛇之神闻之 于帝告之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州司临门, 州司临门 4.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于星火急 蒙以军中多务辞
倒装句
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倒装形式: 倒装形式: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言句式
文 言 文 句 式
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判断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 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 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定)主─[状]谓─ (定)宾
谓(动) 介词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 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 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 此?”
宾语前置小练习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沛公安在 4、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子卿尚复谁为乎 7、夫晋,何厌之有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指介词结构
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
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以”“于”
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
“以”宾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小练习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7、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形式之一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形式之二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形式之三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蚓无爪牙之利
综合小练习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以勇气闻于诸侯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7、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8、君何以知燕王 9、客有吹洞箫者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文言文倒装句 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 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用法及例句优质解答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 (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 (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⑦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子)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二缚一人诣王)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⑥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三、宾语前置(重点)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④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⑤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⑦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⑨唯利是图. (唯图利)⑩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④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动词/形容词:【马上】走;【非常】漂亮;【在家】吃饭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③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⑦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⑧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当世之事咨臣)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于 文言文倒装句

于 文言文倒装句

于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指的是句子成分的正常语序被颠倒,与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相比较有所不同。

文言文倒装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

例如:“何求美人兮,空谷修竹。

”(屈原《离骚》)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美人何求兮,修竹空谷。


宾语前置:通常把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马不听指挥,车不任载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正常语序为“不听马指挥,不任车载也。


定语后置:定语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定语“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放在它们所修饰的名词“死”之后。

状语后置:状语放在动词或者整个句子之后。

例如:“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李白《行路难》)状语“不在水”、“不在山”和“只在人情反覆间”置于句尾,用以补充说明前面的“行路难”。

被动句式: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往往通过特定的词汇来表达,如“为……所……”的结构。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这里的“为天下笑者”就是被动语态的一种表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天下人嘲笑”。

疑问句式:在文言文中,疑问词常常置于句首。

例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疑问词“何时”放在了句首。

了解这些基本的倒装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语义。

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是否存在倒装,并据此调整对句子的理解。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状语后置句①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荆轲刺秦王1.状语后置①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②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鸿门宴1.状语后置句①具告以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事具告”)②得复见将军于此(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此得复见将军”)必修2兰亭集序1.状语后置句(1)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于所遇”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3)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于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赤壁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泛舟游”)(2)月出于东山之上(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东山之上出”)(3)徘徊于斗牛之间(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4)托遗响于悲风(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悲风托遗响”)2.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游褒禅山记1.状语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于其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一)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树之以桑(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桑树之”)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刺人而杀之何异”)师说(一)状语后置句1.学于余(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余学”)2.不必贤于弟子(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不必于弟子贤”)3.而耻学于师(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劝学(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过秦论1.余威震于殊俗(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余威于殊俗震”)2.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状语后置句1.以勇气闻于诸侯(现代汉语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2.故燕王欲结于君(现代汉语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现代汉语语序: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4.乃设九宾礼于廷(现代汉语语序:乃于廷设九宾礼)5.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现代汉语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苏武传(一)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现代汉语语序:于蛮夷为降虏)张衡传(一)状语后置句①验之以事(现代汉语语序:以事验之)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现代汉语语序: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现代汉语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必修5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并序)1.状语后置①农人告余以春及(“春及”为状语,正常语序为“以春及告余”)②将有事于西畴(“西畴”为状语,正常语序为“于西畴有事”)③问征夫以前路(“前路”为状语,正常语序为“以前路问征夫”)逍遥游1.状语后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②翱翔蓬蒿之间 (于蓬蒿之间翔介宾短语后置)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六月息去也,介宾短语后置)陈情表(一)状语后置句1.急于星火。

辨别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三种方法

辨别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三种方法

学法指导语文篇语在介词的前面,所以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

D选项中的“马之千里者”原本的顺序是“千里马者”,是说能跑千里的马。

“千里”是定语,“马”是主语。

定语在主语的后面,所以这个句子是定语后置句。

观察句子里的成分是否有位置上的变化,我们就可以辨别其是不是倒装句,是什么类型的倒装句。

一般情况下,谓语在主语的前面,就是主谓倒装;宾语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就是宾语前置;定语在中心词的后面,就是定语后置;状语在动词的后面,则是状语后置。

二、抓住带有标志性的词语除了分析成分的位置,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辨别倒装句。

比如,在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中,往往有一些带有标志性的词语,如疑问代词、介宾短语等。

例题:试找出以下句子的相似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2.(曹刿)问:“何以战?”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何有于我哉?5.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6.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解析:前三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后三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

一般情况下,疑问代词作宾语,大多会出现倒装的情况。

“吾谁与归”的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意思是说我和谁一起呢。

这里出现了疑问代词“谁”作宾语。

“何以战”的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意思是凭借什么战斗。

这里也出现了疑问代词“何”。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正常语序应为“长夜沾湿由何彻”,意思是说长夜漫漫,屋子潮湿,凭借什么才能挨到天亮。

这三个句子中都出现了疑问代词,且它们都作宾语。

由“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出现在动词后面时,也会出现倒装的情况。

“何有于我哉”的正常语序应为“于我有何”,意思是说在我身上有哪儿一样呢。

这里是介词“于”与宾语组成的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的正常语序应为“于两峰之间泻出”,意思是说从两峰之间奔流而出。

这里是介词“于”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

“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在南阳耕作,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在古代汉语的句子中,某些词序颠倒的句子被我们称为倒装句。

这种词序颠倒主要是由于突出强调或者句子结构上的需要。

倒装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代汉语中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而已。

倒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在初中文言文中出现过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前,这种现象叫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无”“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于动词谓语前。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胡”“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其中的何放在动词“有”之前倒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一种情况: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

第二种情况:“以”字做介词时要强调的宾语。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问:何以战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强语气。

有时还加上“惟”表示对象的单一。

例如: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孔子云:何陋之有?”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你是问。

三、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顺序颠倒,则称之为“倒装句”。

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应为:虽才于世高,而无骄尚之情)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贤)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是”“之”为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欲了解更多的言语理解考点,请关注华智公考!。

倒装句式

倒装句式

(三)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类。

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2.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形容词”等的形式。

“之”和“者”均为结构助词,不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

(《黔之驴》)(译文:‚村中的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

(《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

(《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④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3)格式: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主谓倒装句与
状语后置句
文言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句与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典例解析】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A.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痛哉斯言!
D.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解析】“痛哉斯言!”即“斯言痛哉!”,属于主谓倒装。

其他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