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 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赏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赏析

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山歌:劳动中产生的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 小调:在民间流传较广、比较规整的民歌 号子:集体劳动中协调步伐、激发劳动热情的民歌 儿歌:儿童日常生活中传唱的民歌
02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 式与特点
THEME TEMPLATE
音乐形式
音乐结构:中国传统音乐通常采用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注重旋律和 节奏的和谐统一。
稻壳学院
中国古代民歌 与传统音乐赏 析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民歌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与特点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影响与启示
01 02 03 04 05 06
01
03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 表作品赏析
THEME TEMPLATE
《诗经》中的民歌
作品来源:《诗经》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前11世纪 至前6世纪)的诗歌。
民歌特点:多以四言 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 “兴”手法,以风、 雅、颂划分。
代表作品:《关雎》 、《蒹葭》、《采采 蘋》等,反映了那一 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春江花月夜》与《渔舟唱晚》
添加标题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以春江、花月、夜景为背景,表达了 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旋律优美,婉转悠扬。
添加标题
《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景象,表 达了宁静、温馨的情感,音色悠扬,节奏明快。
添加标题
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采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运 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等, 表现出曲中离别和思念的情感。《渔舟唱晚》则以悠扬 的旋律和节奏明快的音型,表现出渔舟晚归的生动场景。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是我国流传上千年来的音乐精华,古典音乐精品流芳百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在其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篇一:《试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蒙太奇思维》摘要:影视的蒙太奇时空重组“对位”于文学艺术中就是诗歌意象包容连续、平行、重复、对比、隐喻、心理等诸多形式的主观组接,于是就有了富于时代审美特征与多元审美优势的影视诸多蒙太奇形式运用、印证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中,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现代特征与流行倾向之一。

关键词:诗歌鉴赏蒙太奇思维时代与多元审美视觉流行倾向诗歌意象删繁就简的实词直接组接,时空主观重组所造就的不受物理规律限制只受思维规律约束的特殊艺术时空,在隐喻、双关、比兴、夸张中激发接受者的想象力并赋予画面别开生面的新生寓意①,以及诗歌“活隐喻”的使用传达出符合主观情感逻辑的“心象”等,其实都可谓影视蒙太奇的主观组接。

一、诗歌连续蒙太奇诗歌连续蒙太奇的筋节主要在于“赋”的手法的灵活运用。

虽然诗歌叙事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异地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复线情节的对列关系,但同一事件中关联情节的倒叙、插叙或闪回同样具有跳跃交错时空的艺术魅力。

晏几道《临江仙》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运用连续蒙太奇思维来分析,上片前两句以“环境”镜头抒写主人公的室近人远、孤寂难耐、借酒浇愁,第三句以“闪回”镜头诠释前两句孤独伤感之原因在于“春恨”绸缪往复的无以释怀。

四五句以形象的画面感叹落英飘零之际雨燕尚可朦胧双飞、人却只能于庭中迷惘孤伫,构成情节内部的对比蒙太奇。

下片在时空切换中回忆曾经的邂逅一见钟情。

首句镜头以简化笔法勾勒小形象,自然铺叙;次句镜头特写清纯美女的衣物――两重心字罗衣,有极大的想象创造空间;三句转为小弹琵琶近景,可以想见在脉脉含情的文曲琵琶声中传递着怎样的羞涩暗恋、无语心许之意;末二句镜头推移成明月照耀下不忍别离的无言场景,然而今日明月偏又多情、绵绵独照,可小在哪呢?镜头的腾挪跳跃,曲折深婉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过去的温馨回忆与现实的苦闷相思。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音乐起源于劳动,它是一种有组织、节奏性的声音,音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各地各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

我们今天来共同探讨一下中外古典音乐及民间歌舞。

一、中国古代音乐1、代表人物和作品《周易》; 《尚书》 ;《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近代音乐(冼星海等);中国现代音乐。

2、主要特点:具有系统性,礼仪性,简朴性,等级性,哲理性,创造性。

二、外国古代音乐三、民间歌舞、说唱音乐与器乐;宗教音乐。

五、佛教与道教音乐;古代乐舞。

六、东西方音乐比较(民族特征,思维特征) 1、乐理学:原始人类在口头上记载音律,并用以演奏或吟唱。

2、历史学:世界音乐史的开端是从古希腊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巴赫。

3、心理学:对后世音乐影响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而真正把音乐看作一门艺术的则是柏拉图。

4、生理学:耳朵是音乐的“感受器”,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

5、实践学:乐器的改良、音乐家们的亲身参与、发达的科技手段为音乐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佛教与道教音乐;萨满教音乐。

七、世界三大宗教音乐比较:基督教——弥撒曲、圣咏、赞美诗、神剧。

伊斯兰教——祈祷词、吟诵调、赞颂诗、哀悼调。

中国道教——祭祀、法事音乐。

八、东西方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的联系;中国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拜年、舞狮舞龙、锣鼓队。

九、世界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秧歌、高跷、龙灯、烟花爆竹、舞狮舞龙、剪纸、舞蹈、灯谜、茶馆、糖球、放鞭炮、猜灯谜。

十、日本民谣与日本古典音乐,重视传统的和歌、长歌、谣曲。

十一、古代希腊音乐与西方音乐,欧洲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的三次复兴;十二、西方民间歌舞,其中格林卡与格里格是两位杰出的作曲家。

十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音乐之父——勋伯格;摇滚乐之父——崔健;中国的聂耳、冼星海。

十四、世界三大乐器家族;钢琴家族;管风琴家族;键盘乐器家族。

中国音乐赏析

中国音乐赏析

《森吉德马》



《森吉德马》(管弦乐曲)——贺绿汀曲 《森吉德马》管弦乐曲。这是作曲家贺绿汀根据内蒙古民歌 改编的一首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写成于1945年。 森吉德马是一个蒙古族少女的名字。作者对这首民歌旋律加 以精心的发展,采用复调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体 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 全曲分为两段。第一乐段以缓慢和宁静的旋律,描写辽阔草 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 情。第二乐段主题仍采用第一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 编曲配器上也作了变化,使那段缓慢抒情的音乐倾刻之间变 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场面,写出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 放的喜悦心情。
中国音乐赏析
一、民歌
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
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 族民歌为代表。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 歌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 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 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 曲目有《辽阔的草原》、《小黄马》、《牧歌》等。 “短调”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 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 《森吉德马》、《嘎达梅林》等。
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江苏北
部等黄河下游地带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 《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沂蒙山小调》


人们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对歌词内容相继作了修改、充实 和完善,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 反动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建国以后,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 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成为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 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是带有 山歌风格的小调。 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 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 的歌词做了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 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赏析系列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赏析系列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赏析系列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凝结了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表达。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首经典的中国古典乐曲,以供欣赏和赏析。

一、《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中国古典音乐中脍炙人口的一支曲子。

这首曲子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一幅秋夜湖畔的月色图景。

它以温婉悠扬的旋律和柔和的音色为特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聆听到悠扬的琴声在夜色中荡漾。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首传世名曲。

它是由古代琴师曲世砆创作的,被誉为“古琴之祖”。

这首曲子以琴声抒发内心情感,充满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理想。

它的曲调简洁而哀婉,能够引发人们心中的共鸣。

三、《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吟诗曲。

它描绘了渔舟归来的场景,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园的眷恋融于音乐之中。

这首曲子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朦胧的音色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温情与安逸。

四、《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以古筝为演奏乐器的古琴曲。

它具有悠远的音乐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以音乐传递出对梅花的赞美和爱慕之情。

这首曲子表现了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与深邃。

五、《山水幽情》《山水幽情》是一首色彩斑斓的古筝曲。

它通过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技巧,描绘了中国山水画的壮美和灵动。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多变的音调展示了中国山水之美的特点,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六、《赛马》《赛马》是中国古典音乐中一首富有活力和奔放的曲目。

它以琵琶的独特音色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了中国传统赛马活动的热闹场景。

这首曲子色彩斑斓、充满激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以上几首中国古典乐曲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这些曲目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享受这些古典乐曲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10.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
《梁祝》是以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事故较有代表性的 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
百万书库 百万工具 期刊杂志 有声读物 菩提心者 国宝档案
百万图库 主题模块 百家讲坛 动态素材 博客制作 百年中国
百万音乐 立地书厨 英语拼音 幽默大全 精品主题 书法长廊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遗产非常丰富从上千首民乐中选出二十首候选曲目难免会出现不能囊括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曲目的情况而且在挑选时主办者还考虑到了以后要将部分曲目制作成动画片故事性强的曲目会比较容易表现太抽象的曲目则因不好表现而被割舍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动态 - 香儿 - xianger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遗产非常丰富,从上千首民乐中选出二十首候选曲目, 难免会出现不能囊括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曲目的情况,而且在挑选时主办者还考虑到了以后要将 部分曲目制作成动画片,故事性强的曲目会比较容易表现,太抽象的曲目则因不好表现而被割 舍。而评委则主要由北京音协的成员组成。 十大民乐简介: 1.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彭修文改编 《 梅花三弄》原是一首古琴曲,“三弄”就是演奏三遍的意思,是中国传统乐曲的一种曲体,旋律 优美刚劲,清秀高雅。
6.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任光曲彭修文改编 乐曲集中了广东音乐特色,以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形象地描 绘了南国景色和皓空的迷人景色。
7.不屈的苏武(二胡协奏)彭修文曲 乐曲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乐曲以二胡协奏的形式通过风雪孤忠,思汉怀乡,执节荣归三个乐 章表现了苏武热爱祖国的坚贞诚挚的情怀。 8.交响诗《流水操》(民乐合奏)彭修文曲
2.月儿高(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 原为一首琵琶曲,乐曲描述了祖国山河美丽壮阔的夜色,借以抒发热爱祖国的激情。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

那个时候的音乐独
具特色,以笛子、箫、鼓为主,被称为“神乐”。

在唐朝时期,音乐再
次繁荣,被称为“盛唐乐”。

宋朝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精致,具有时代
特点,被称为“宋朝乐”。

明代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独特,融合了蒙古、满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被称为“明朝乐”。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达到
了鼎盛,被称为“清朝音乐”。

名作赏析:
1.《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中国古代的箫曲,由清朝鼓山刘氏演奏家刘天华所作。

曲子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
调流畅、优美,是箫曲中的佳作之一。

2.《渔-舟唱晚》:这首清唱曲是元代文人高启所作,其旋律曲调自然
优美,旋律优雅动人,曲调流畅,表现出对水乡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

3.《梅花三弄》:这首琵琶曲是明代文人冯梦龙所作,曲子结构清晰,旋律流畅,意境深远,表现出“梅花三弄,秋霜过后,人人盼来,花满
春枝”的美好愿景。

4.《千里之外》:这是一首越剧,由王文娟演唱,是杨洪基作词,沈小岑作曲,曲调悠扬,深情而含蓄,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草原祥云》:这首蒙古族歌曲由加卜勒宝力格作词,蒙古族音乐家
宝音茹巴依演唱,曲调磅礴豪迈,表达出草原上独有的壮美景象,歌颂着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1、作者简介:▪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

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

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

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

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调。

中国民乐乐曲赏析

中国民乐乐曲赏析

6.乐曲曲名《春节序曲》
作者:李焕之
速度:快板 节拍:2/4 演奏形式:管弦乐合奏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乐曲旋律欢快活泼、
热烈地。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 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 载歌载舞的场面。
作者:山东民间乐曲 速度:中速 节拍:2/4 演奏形式:唢呐独奏 主奏乐器:唢呐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旋律优美、热情欢快。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 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4.乐曲曲名《十面埋伏》
作者:古曲
速度:中速 节拍:散拍子或自由拍子 演奏形式:琵琶独奏 主奏乐器:琵琶

2.乐曲曲名《姑苏行》
作者:江先渭 速度:缓慢 节拍:4/4 演奏形式:笛子独奏 主奏乐器:笛子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乐曲旋律优美、缓慢、抒 情地。是一首江南风格的乐曲,以声悦人、以情感 人。旋律质朴平直,增添了游人意犹未尽、依依不 舍的情趣,感人至深。

3.乐曲曲名《百鸟朝凤》源自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旋律流畅、乐曲气
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乐曲内容壮丽 辉煌、风格雄伟奇特。
5.乐曲曲名《光明行》
作者:刘天华【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 琵琶演奏家。】 速度:中速偏快 节拍:2/4 演奏形式:二胡独奏 主奏乐器:二胡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旋律流畅、优美活泼欢快。 乐曲以振奋、激昂、蓬勃向上的情绪表达了人们追 求光明、渴望社会进步的决心。乐曲旋律铿锵有力、 气势雄壮豪迈、富余激情。
中国民乐乐曲赏析
政通学校中学 李爱军
1.乐曲曲名《扬鞭催马运粮忙》
作者:魏显忠 速度:欢快 节拍:2/4 演奏形式:笛子独奏 主奏乐器:笛子 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乐曲旋律欢快活泼、曲调 悠扬,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的农民驾 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 景,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赏析歌曲中国歌最美

赏析歌曲中国歌最美

赏析歌曲中国歌最美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也诞生了无数美妙的歌曲。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祖国的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赏析一些中国歌曲,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魅力。

一、引言歌曲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而中国歌曲则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音乐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中国歌曲历经沧桑,不断地演变、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

二、中国歌曲美的表现1.歌词内容中国歌曲的美首先体现在歌词内容上。

歌词通常富有诗意,寓意深刻,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

如《茉莉花》歌词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旋律优美中国歌曲的旋律往往优美动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旋律中蕴含着民族特色,既有北方的豪放,也有南方的柔美。

如《青藏高原》的旋律高亢激昂,展现了我国高原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3.音乐风格多样中国歌曲的音乐风格丰富多彩,既有古典的琴棋书画,也有现代的流行音乐。

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貌。

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以其柔美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4.表达情感深刻中国歌曲善于表达深刻的情感,歌曲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如《茉莉花》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青藏高原》歌颂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具体歌曲赏析1.《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词描绘了一位少女对爱情的向往,旋律优美、婉转动听。

这首歌曲传唱至今,成为了中国歌曲的经典之作。

2.《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一首赞美我国高原地区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旋律高亢激昂,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3.《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歌词真挚感人,旋律优美动听。

这首歌曲传唱了真挚的爱情,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四、中国歌曲美的影响1.国内影响中国歌曲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各种类型的歌曲满足了不同听众的需求。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特征 赏析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特征 赏析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特征赏析
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旋律和歌词。

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之一是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

它通常通过深情的歌词和抒情的旋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青春舞曲,欢乐韵律,宛如一阵清风拂过耳畔。

"
另一个特征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多样性。

它包含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和不同主题的歌曲,如京剧唱腔、民族民间歌曲、流行音乐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还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它常常选用优秀的诗词作为歌曲的歌词,通过音乐和歌词的完美配合,创造出动人的音乐作品。

"歌声婉转,如同诗词的抒发,让人陶醉其中。

"
最后,中国艺术歌曲在表演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无论是传统的戏曲演唱还是现代的音乐会演唱,艺术家们都注重舞台表演和声音的处理,力求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逼真。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赏析这些艺术歌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二、宫廷音乐古代奴隶、封建社会中,专门在宫廷演出、运用于宫廷礼仪、宴飨、祭祀等场合的大型乐舞形式。

宫廷音乐自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建立之时,便随着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应运而生。

(一)“雅乐”:是指周族的传统音乐。

孔子后,“雅乐”成为礼乐的代称。

雅乐是祭典、朝礼时演奏的音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音乐。

节奏缓慢,气氛庄严肃穆。

(二)“燕乐”: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三)先秦时期的钟鼓乐队:文献一般称为“钟鼓之乐”,是以编钟、编磬、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

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

乐器制作精美,乐队规模较庞大。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钟鼓乐队为典型实例。

三、文人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表演的传统音乐。

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古琴音乐,包括琴曲、琴歌、琴箫合奏。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古琴便成为古代文人的自娱性乐器,“抚琴”成为文人抒发情怀、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

词调音乐,是一种配词歌唱的音乐表演形式,主要盛行于唐宋时期。

(一)文人音乐与生活方式古琴形制造成的音响特征,形成古琴清、幽、淡、远的含蓄、内敛、虚实交融的风格,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相似,追求弦外之韵和旷邈的意境。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乐器,象征文人的品性、人格,与玉、竹共同成为文人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的象征物。

明·徐上瀛《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提出“独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的命题,李贽《焚书·琴赋》提出“有是格便有是调”的命题,都阐发了古琴音乐与文人人格的内在联系。

中国文人的处世哲学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古琴则成为古代文人“穷”时“善其身”的寄情之物,追求洒脱、逍遥的审美人生。

中国民族管弦乐赏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赏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赏析中国民族管弦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乐器、演奏技巧、曲调特点等方面对中国民族管弦乐进行赏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中常见的乐器主要包括琵琶、二胡、笛子、古筝、扬琴、马头琴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琵琶弹奏时悠扬动听,二胡的高亢激昂,笛子的清亮悠扬,古筝的独特音色,扬琴的悠扬柔美,马头琴的雄浑有力等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演奏技巧独特而丰富多样。

在弦乐演奏中,演奏者常常使用颤音、滑奏、泛音等技巧,使乐器发出富有表现力的音色。

在管乐演奏中,演奏者可以运用吹奏技巧,通过改变气息和吹口的方式,演奏出不同音调和音色。

此外,中国民族管弦乐还注重演奏的细腻和内涵,演奏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使音乐表达更加生动和感人。

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曲调特点丰富多样。

在曲调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常常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例如,在一些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中,如《梁祝》、《卜算子》、《大河之舞》等,旋律优美动人,曲调流畅,富有情感和内涵。

同时,中国民族管弦乐还注重表现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通过音乐表达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中国民族管弦乐的赏析需要我们对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民族管弦乐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中国古老而深厚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族管弦乐以其独特的音色、演奏技巧和曲调特点成为了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民族管弦乐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魅力,体验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世界音乐的多元发展。

中国民歌赏析

中国民歌赏析

中国民歌赏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中国民歌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演变。

首先,中国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气候、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因此各地民歌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例如,南方地区的民歌多以柔美、细腻、婉转为主,而北方地区的民歌则多以豪放、高亢、激昂为主。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音乐的旋律上,还体现在歌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

其次,中国民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民歌是中国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音乐形式,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变迁。

例如,在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歌唱革命、歌唱英雄的歌曲,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此外,许多民歌还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内容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第三,中国民歌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

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山歌、小调、号子等。

每种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山歌的旋律悠扬、高亢,常常在山野间演唱;小调则比较柔美、细腻,常常在室内演唱;号子则比较豪放、有力,常常在劳动中演唱。

这些表现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也十分独特。

中国民歌的演唱需要掌握多种技巧,如气声、润腔等。

这些技巧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这些技巧和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总之,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民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中国民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和研究者。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一、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二、通过音乐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形象。

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至今一直是通过传统的表现手法展现民族和国家形象,而区别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显现出的客观、直接仍然会使文学家作为一项“语言”进行翻译,从音乐的具体形式上看,其声乐和文字的表现能够高度概括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传统形象特点,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代言,还是人类文明的形象代言。

通过不同国家的音乐文明表现,展示本国的精神色彩,塑造本国的文明特色能够在国家和民族间的各种交流变得容易,例如国家或民间的交流、商务上的谈判、婚丧嫁娶等。

古往今来,音乐的外交作用也能够凸显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国家形象,例如: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文化交流就是音乐,在外交上一些国家使臣和使者都会利用音乐手段进行外交活动,洽谈合作。

因此,从音乐的本质上看,音乐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将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更好的应用于沟通交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将中华五千年的音乐文化不断地发扬广大,将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传统继续下去,为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共同组成我国多民族绚丽的音乐文化色彩,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音乐应进行大胆融合,形成一些具有特殊艺术色彩的个性音乐文化,并不断融合自然、社会等多环境下的艺术特色,平衡各个地区的音乐发展文化,将多元化的中国音乐色彩不断发扬广大。

高中音乐学科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赏析

高中音乐学科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赏析

高中音乐学科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赏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高中音乐学科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通过赏析和理解,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赏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入手。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吸收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比如,在唐朝时期,中国民族音乐受到了中亚和西亚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唐朝音乐风格。

而在宋朝时期,中国民族音乐又受到了南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宋朝音乐风格。

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从中国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入手。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多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器乐、声乐和舞蹈等。

其中,器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演形式。

中国的传统乐器有着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音色,如古筝、琵琶、二胡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声乐和舞蹈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声乐和舞蹈,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

再次,我们可以从中国民族音乐的曲调和音乐元素入手。

中国民族音乐的曲调丰富多样,有悠扬的山歌、婉转的古曲、豪放的戏曲等。

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曲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中还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流⽔纯⾳乐 - 中国国乐⼤全江南丝⽵《列⼦·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期善听琴。

⼀次,伯⽛弹了⼀⾸⾼⼭屹⽴、⽓势雄伟的乐曲,钟⼦期赞赏地说:志在⾼⼭。

”伯⽛⼜弹了⼀⾸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钟⼦期⼜说:“洋洋乎志在流⽔。

”钟⼦期能深刻地领会伯⽛所弹奏乐曲《⾼⼭流⽔》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结成了知⾳,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献记载,《⾼⼭流⽔》原为⼀曲,⾃唐代以后,《⾼⼭》与《流⽔》分为两⾸独⽴的琴曲。

其中《流⽔》⼀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演奏的《流⽔》曾被录⼊美国太空探测器的⾦唱⽚,于【典故提⽰:被善意夸⼤的友谊】⼴陵散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陵散》⼜名《⼴陵⽌息》,是我国古代的⼀⾸⼤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于⼴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陵散》,分开指、⼩序、⼤序、正声、乱声、后序共的⾳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古曲之⼀,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的专政⽽惨遭杀害,在临⾏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陵散》名声⼤振,⼈们在理解这⾸乐曲时⼜多了⼀层意义,它蕴涵了⼀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典故提⽰:刺客的⾼义,名⼠的绝响】三.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张维良 - 秋江夜泊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芳⾹、凌霜傲雪的⾼尚品性,是⼀⾸充满中国古代⼠⼤夫情趣的琴曲。

《枯⽊禅琴谱》说:从容联络,⽅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今。

梅花傲霜⾼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们⽤以隐喻具有⾼尚节操的⼈。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关键词:审美心理;情感体验;天人合一;音乐品位;心灵境界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处于“百家争鸣”境况之中的古代艺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期。

以《诗经》为代表的春秋时期的音乐,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趋向,展示着决定民族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世界。

一、民族审美心理流变的历程在音乐领域美学所涉及的问题是音乐的价值问题。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体系完备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进而,乐律理论方面的“三分损益法”问世,加之孔子所编纂的歌辞集《诗经》,标志着古代音乐艺术从自发走向了自觉阶段,为此后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和创作的物质借鉴。

中国近现代学界趋向一致地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

”它为华夏艺术的民族化,即民族审美心理的对象化,其中包括欣赏的习惯、口味、评价的标准等勾勒了草蛇灰线。

《诗经》中,以“风”为纲目的庶民百姓音乐,流丽婉转,多繁音促节,直率地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朴实美。

以“雅”为纲目的奴隶主阶级享用的音乐,其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

其乐舞阵容浩大,乐器穿透力强劲,给人以崇高、壮丽、恬静美的感受,显示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吕氏春秋》)的统治者心目中的社会现实。

以“颂”为纲目的宗庙祭祀的乐舞,节奏沉郁,声调悠长,彰显了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和神秘的宗教象征美的特征。

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既是儒化音乐的确立期,也是俗化音乐的滥觞期。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宫廷乐舞除继承“颂”的传统外,又融入了佛教音乐的色彩,社会整体的审美趣味,则向“天人合一”的方向倾斜。

以乐琴、相和声、商清乐为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寄情山水,或状物寓意,显示出人l生和自然的和谐美。

隋唐时期,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审美心理要求音乐革新的呼声日高,音乐艺术顺应时代做出了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1、乐曲简介词:光未然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结构介绍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

《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3、创作背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5、背后故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

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

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

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

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

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

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

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

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

这曲是在鲁迅艺术学院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

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

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

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曾屡次由我指挥,合唱队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乐队二十余人,多用中国乐器。

大礼堂几乎容纳不下,声音远远可以听到。

还在延安的时候,人们就告诉我,重庆和国内各报都有说及《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期中新音乐的创举。

当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办事处时,萧三告诉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报报导我和《黄河大合唱》;苏联名记者和摄影师卡尔门先后在“国际文学”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帜”写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国的一年》,其中也有关于我和《黄河大合唱》的评论。

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就满足。

尤其是有一天,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术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自问渐愧,因为我历年所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练,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

我渐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

我不曾忘记丹第八十三岁临死前还对我们说,他想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曼·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

贝多芬临死时说:‘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比较他们差得多了,还不更努力么?”6、原曲歌词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片段1)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片段2)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片段3)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片段4)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片段5)7.《保卫黄河》(轮唱,片段6)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片段7)8、作品赏析(一)《黄河大合唱》[1]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者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

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

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

”(冼星海日记)《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

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