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01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和必修二)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答案】B

【详解】据材料,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別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B 正确;材料并来体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民族冲突,故C项不符合题;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常作用,故D项排除。2.19世纪20—5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辉格党在全国范围内就总统、国会议员、州政府和州议会中的职位进行了公开竞争,使几乎所有的白人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选举权。这反映出美国

A.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B.种族歧视问题积重难返

C.政党政治推动了民主的发展D.民主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答案】C

【详解】根据“使几乎所有的白人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选举权”可得出,美国白人获得了选举权,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太绝对,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黑人问题,不能得出种族歧视问题积重难返,排除B;美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排除D。

3.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会代表分配比例,其中共产党44%、民主党派30%、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26%,说明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而不是只有一党,故选A;刚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故排除C;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对图表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

4.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A.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为减少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进士中,更多的人祖上没有官职或者只是低级官吏,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门第对社会的影响力减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更强,B 正确;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排除A;宋代科举录取人数超过唐代,排除C;唐宋科举选拔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都是按照科举成绩选拔,排除D。

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故选A;文官阶层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文官制度的改革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考虑,CD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轻罪重刑B.礼法结合C.细密严苛D.条文清晰

【答案】B

【详解】根据《唐律疏议》的内容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和伦理关系相结合,变相的要求子孙服从长辈,这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B正确;轻罪重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法律细密严苛至少在范围上呈现出宽广,涉及方方面面,而材料中仅仅涉及子孙分家单过或者诈称祖父母,父母死遭受处罚,不能体现出法律的细密严苛特点,C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

7.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但是日耳曼各国纷纷尊奉罗马为正统,特别是各个日耳曼王国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

A.罗马法丰富了其他民族文明的成果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C.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D.被征服地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折服

【答案】A

【详解】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各国尊奉罗马为正统,借助罗马法的术语,吸收罗马法

的原则,将各自部落的习惯,编纂为成文法典,说明罗马法丰富了其他民族文明的成果,A 项正确;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C项错误;被征服地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折服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8.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垄断对外贸易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进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因此元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说明元朝实行“币同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正确;发行纸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B;发行纸币或者金属货币体现的是发行权力,并不能直接增加政府收入,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

9.宋代的乡约制度,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以及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以上材料可见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

【答案】B

【详解】据题意可知,乡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基层乡村的治理,稳固基层治理,故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材料没体现确立儒学权威,故C错误;题意没体现强化重农抑商,故D错误。

10.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B.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D.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