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沉淀与过滤
第3章沉淀溶解平衡
浓度关系: [Ag+] =[Cl-]
KSP = [Ag+][Cl-]
所以:[Ag+] =[Cl-]=1.34×10-5 mol/L
4、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例1:已知25℃时CaCO3的溶解度为
9.327×10-5 mol•L-1,求CaCO3的溶度积。 KSP= 8.7×10-9
例2:已知25℃时Ag2CrO4的溶解度为
PbI2(s) KSP = Pb2+(aq) + 2I-(aq) [Pb2+][ I-]2
CaCO3 (s) KSP =
Ca2+(aq) + CO32-(aq) [Ca2+][CO32-]
AgCl (s)
Ag+(aq) + Cl-(aq)
KSP = [Ag+][Cl-] Mg(OH)2 (s) Mg2+(aq) + 2OH-(aq) KSP = AmBn(s) [Mg2+][OH-]2 mAn+(aq) + nBm-(aq)
作业: P109
1-3
1-11
优化设计: P110-111
KSP =
[An+]m[ Bm-]n
Ksp的意义: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当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越大,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3、利用KSP计算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例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 mol2•L-2,求溶液中的Ag+浓度 AgCl (s) Ag+(aq) + Cl-(aq)
2、沉淀的转化 ①定义:由一种难溶物转化为另一种难溶 物的过程,通常两种沉淀的溶解能力差别 越大,沉淀转化越容易。 观察.思考 ZnS转化为CuS 实验内容:P106 实验现象:ZnSO4中滴加Na2S有白色沉淀生 成,沉淀中滴加CuSO4,白色沉 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实验结论: ZnS转化为CuS ZnS(s)+Cu2+(aq)=CuS(s)+Zn2+(aq)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课件(22张)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人们把这种平衡称为
沉淀溶解平衡。如AgCl溶于水的沉淀溶解平衡表示为① AgCl(s)
Cl-(aq) 。 (2)特征
Ag+(aq)+
固体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固体物质 (1)v溶解⑤ > v沉淀 固体溶解 (2)v溶解⑥ = v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 (3)v溶解⑦ < v沉淀 析出沉淀
水垢中的CaSO4(s) CaCO3(s) Ca2+(aq)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Na2CO3 Na2SO4+CaCO3 CaCO3+2HCl CaCl2+H2O+CO2↑
原生铜的硫化物 CuSO4溶液 铜蓝(CuS)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SO4+ZnS CuS+ZnSO4
横
坐
标
通
常
是
难
溶
物
溶
解
后
电
离
出
的
离
子
浓
度
,
有
时
候
是
离
子
浓
度
的
负
对
数
。
(3)抓住Ksp的特点,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①溶液在蒸发时,溶质离子浓度的变化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不饱和时,溶质离子浓度 都增大;原溶液饱和时,溶质离子浓度都不变。 ②对于同一难溶电解质来说,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 无关。
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响原理为Cu2+(aq)+MnS(s) CuS(s)+Mn2+(aq),该反响到达平衡时,c(Cu2+)=c(Mn2+) ( ✕ ) 提示:反响到达平衡时,c(Cu2+)和c(Mn2+)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 4沉淀时,为了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硫酸来洗涤 (√) 提示:稀硫酸中的S 能抑制BaSO4的溶解,可以减少BaSO4的损耗。
无机化学第六版第三章 溶解与沉淀
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H2
H2
+I +I
2
2 HI
2
2 HI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向右)方向 又能向逆反应(向左)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多数的反应都是可逆的,但是可逆的程度不同。通 常把可逆程度极小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
M n O 2 2KClO 3(s) 2KCl(s)+3O 2(g) △
14 Ksp , Fe(OH) 1.64 10 7 2 [OH ] 5 . 73 10 [Fe 2 ] 0.050
pH = 14-pOH = 14 –6.24 = 7.76 结论:利用分级沉淀原理,可使两种以上的离子有 效分离。如果两种沉淀的溶度积相差愈大,分离得 就会越完全。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 成物平衡浓度系数的幂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
系数幂次方的乘积之比,总是一个定值,这一定
值称为“平衡常数”。 如果将其中各物质用相 对平衡浓度或相对平衡分压表示,则称作标准平 衡常数,用
K 表示。
书写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应注意的事项
1、在书写 K表达式时,只写浓度或分压可变的溶液相和气
例题2:分别计算Ag2CrO4
(1) 在0.10mo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
(2) 在0. 10mol.L-1Na2CrO4中的溶解度. 解:(1)Ag2CrO4 =2 Ag+ + CrO4 20.1+2S S S = [CrO4 2-]
Ksp=( 0.1+ 2S )2×S = 0.01S =1.12×-12
平衡向右移动 定义: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 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的作用。
第三章_沉淀技术
17
3)、盐析分类
lgS =β-ksI
1. ks盐析:固定蛋白质的pH 、T( β ),变动离子 强度I达到沉淀的目的。
2. β盐析: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 I ) ,改变溶液 的pH、T ,达到沉淀的目。
15
讨论 1)、KsI项
Ks与溶液的pH、温度无关,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性 质和盐的种类。 盐浓度↑→离子强度I↑→S↓→析出。 lgS =β-ksI
16
2)、β值的特性及对盐析的影响 •表示不外加盐时的理想溶解度S,与盐的种类无关, 但与温度、pH有关; •pH的影响:pI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β在pI时最小( 调节pH可以导致蛋白质净电荷数变化)
相互作用,此时生物分子很容易相互聚集,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降得很低,从而形成沉淀从溶液中
析出。
13
• 盐析机理归纳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了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 3).盐离子引起了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 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 注: 水活度:水分含量的活性部分或自由水。
43
(2)脱水作用
由于使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互溶,它们在溶解于水的同
11
盐析
(1)、继续增大中性盐离子强度时→大量的盐夺取了 自由水,使水分子在盐离子表面聚集→蛋白质胶体 外层的水化膜因盐的夺取而遭到破坏→蛋白质胶体 表面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彼此相互聚集,沉淀;
12
(2)、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盐离子与生物分子表
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结合,中和了生物分
第3章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学会Ksp的简单运算。
2、小组合作探究沉淀转化原理,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规范严谨,体会沉淀溶解平衡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影响因素和应用。
自主学习【生活常识】造成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作用,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
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既蛀牙。
【旧知回顾】1、写出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请结合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常数影响因素,自己尝试分析Ksp受哪些因素影响?2、溶度积常数所表征的意义是什么?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越大吗?3、沉淀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沉淀转化的方向?合作探究课题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将Ca(OH)2固体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Ca2+(aq)+2OH-(aq),试分析下列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思考】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课题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为何在医院中做钡餐透视用的是BaSO4,而不是BaCO3?请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原因。
2、钡离子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当人体中钡离子浓度达到2×10-3mol/L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若将BaCl2或Ba(NO3)2误作食盐食用,会造成钡中毒,如何解毒?请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原因。
3、加热可以使天然水中的Ca(HCO3)2与Mg(HCO3)2分别分解为CaCO3与MgCO3沉淀。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水垢的成分为CaCO3与MgCO3沉淀的混合物,但实际上水垢的成分却是CaCO3与Mg(OH)2的混合物,请你从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其中的Mg(OH)2生成的原因。
4、向少量AgNO3溶液中依次滴加适量的NaCl(aq)、NaBr(aq)、KI(aq)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请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第三章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2
试一试 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 写出下列难溶物的溶度积表达式
解度有什么关系?
难溶物 AgCl Ksp表达式 =[Ag+ ] [Cl- ] =[Ag+ ] [Br- ] =[Ag+ ] [I- ] =[Mg2+ ] [OH- ]2 =[Cu2+ ] [OH- ]2 Ksp值(25℃) 1.8×10-10 mol2L-2 溶解度(g) 1.8×10-4
AgBr
AgI
5.0×10-13 mol2L-2
8.3×10-17 mol2L-2
8.4×10-6
2.1×10-7
Mg(OH)2
Cu(OH)2
5.6×10-12 mol3L-3
2.2×10-20 mol3L-3
6.5×10-3
1.7×10-5
几种难熔电解质在25℃时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AgCl(s) AgBr(s) AgI(s) Mg(OH)2(s) Ag+ + ClAg+ + BrAg+ + IKsp= [Ag+][Cl-] = 1.8×10-10mol2L-2 Ksp= [Ag+][Br-] = 5.0×10-13mol2L-2 Ksp= [Ag+][Br-] = 8.3×10-17mol2L-2
加入NH4Cl固体时, NH4+与溶液中OH-结合得 NH3H2O,使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Mg(OH)2质量减少。
3.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1)5ml水,(2)10ml 0.2 molLMgCl2溶液,(3)20ml 0.5molL- NaCl溶液,(4)40ml 0.1 molL-盐酸中溶解至饱和,各溶液中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4)>(2)>(3)看Cl-浓度 4.常温下,在500 ml 0.011 molL-的Ba(OH)2溶液中加入500 ml 0.01 molL-的硫酸溶液生成沉淀。 [已知Ksp(BaSO4)=1.1×10-10 mol2L-2] (1)沉淀生成后溶液的PH= (2)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SO4)=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
微思考 难溶电解质是否一点也不溶解?难溶电解质沉淀完全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尽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并不是绝对不溶。 当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化学上通常认为沉淀完全了。
正误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3.沉淀的转化 (1)转化实验。 ①难溶性银盐之间的转化: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生成_白___色沉淀
离子 Cl-+Ag+═══AgCl↓ 方程式
生成_黄___色沉淀 生成_黑___色沉淀
AgCl + I - ═══ 2AgI + S2 - ═══
AgI+Cl-
Ag2S+2I-
②Mg(OH)2与Fe(OH)3之间的转化:
()
(2)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
(3)BaSO4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钠和硫酸铝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4)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5)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
涤BaSO4沉淀。
()
(6)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
(2)加沉淀剂法。
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CuS、 HgS等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①加Na2S生成CuS:____S_2_-_+__C__u_2+__═_═_═__C_u_S_↓____。 ②通入H2S生成CuS:____H_2_S_+__C__u_2+__═_═_═__C_u_S_↓__+__2_H__+___。
吗? Ksp是否增大?升高温度Ksp 如何变化?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在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
F2 浮 力
因受重力作用而产生加速运动,同
Hale Waihona Puke F3 阻 力时水的阻力也逐渐增大。
经一很短时间后,当阻力F3增大
到与颗粒的“重力F1和浮力F2之差”
相等时,颗粒作等速下沉运动。
F1 重 力
等速沉淀的速度常称沉淀末速度,
简称沉速。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3)颗粒沉淀速度
在等速沉淀情况下,F1-F2=F3,即:
1 6d3Sg1 6d3gA u 2 2
水流状态:
层流状态:Re<1时, 24
——Stokes 式
Re
过渡状态:1<Re<103
时,24 Re
—— 3 0.34
Re
Fair式
紊流状态:103<Re<105时,λ=0.44 ——Newton式
层流状态下: 24
1 d 2
Re
4
1d3
6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长度(L)
高H
理想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 在沉淀区的每个颗粒一面下沉,一面随水流水平运动, 其轨迹是向下倾斜的直线。 ◆ 沉速大于u0的颗粒可全部除去;沉速<u0的颗粒因处 于水面以下,也可以除去一部分。例如:沉速为u的颗粒 被除去率为h/H或u第/3u章0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第三节 絮凝沉淀
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 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等), 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 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 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 性就越大。
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溶度积的意义,建立根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思维模型。
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的范围S<0.01 g 0.01 g<S<1 g 1 g<S<10 g S>10 g2.PbI2固体的溶解平衡实验操作①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②待上层液体变澄清后,即得到PbI2饱和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0.1 mol·L-1 KI溶液实验现象在上层清液中加入KI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实验结论上层清液中有Pb2+存在,当加入KI溶液后,I-浓度增大,发生反应:Pb2++2I-===PbI2↓,从而有黄色PbI2沉淀生成3.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作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的沉淀溶解平衡表示为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特征(3)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M m A n(s)m M n+(aq)+n A m-(aq)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用“aq”标明状态,并用“”连接。
如:PbI2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PbI2(s)Pb2+(aq)+2I-(aq)。
4.影响因素(1)实例分析已知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ΔH>0,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平(Mg2+) c平(OH-)加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2(s) 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 逆向移动减小增大(2)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教学案:第3章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答案:BC AD 沉淀的转化
1.实质 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特点 (1)一般地,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两种难溶物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特别提醒] 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这是一般规律,并不意味着溶解度 小的沉淀不能转化为溶解度大的沉淀,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如 BaSO4 比 BaCO3 更难溶解,但将 BaSO4 沉淀加入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只要 [Ba2+]·[CO2-3 ]>Ksp(BaCO3),BaSO4 即可缓慢转化为 BaCO3。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1.原理 通过改变条件使溶解平衡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 的离子。 2.判断 对于难溶电解质 AmBn(s)mAn+(aq)+nBm-(aq),其浓度商 Q=cm(An+)·cn(Bm-), 通过比较 Q 和 Ksp 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①Q>K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 Q=Ksp,达到新的沉淀溶解平衡。 ②Q=Ksp 时,溶液饱和,沉淀溶解与生成处于平衡状态。 ③Q<Ksp 时,溶液未饱和,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则会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3.应用 ①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1.沉淀转化的应用 (1)除去废水中的 Cu2+、Hg2+、Pb2+等,常用 FeS 等难溶物作沉淀剂,其中除去 Cu2+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s)+Cu2+(aq)===CuS(s)+Fe2+(aq)。 (2)硬水中的 Mg(HCO3)2 煮沸时分解为 MgCO3,继续煮沸过程中,MgCO3 转化为 Mg(OH)2。 (3)锅炉除水垢(主要成分为 CaSO4):CaSO4(s)Na―2C―O3→溶液CaCO3(s)加―酸―如盐→酸Ca2+(aq), 发生的反应为 CaSO4+Na2CO3===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4)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原生铜的硫化物 氧―化―、淋→滤CuSO4 溶液渗透、―加闪―锌→矿ZnS铜蓝(CuS), 发生的反应为 CuSO4+ZnS===CuS↓+ZnSO4,CuSO4+PbS===CuS↓+PbSO4。 2.沉淀生成时沉淀剂的选择原则 (1)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和沉淀离子形成沉淀的 Ksp 尽可能小)。 (2)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或不引入新的 杂质离子。
第三章 混凝沉淀和澄清之二
第四节沉淀的基本理论一、分类根据悬浮物质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范围:1.自由沉淀:悬浮物质浓度不高,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颗粒形状、尺寸、质量不变。
如沉砂池中砂粒、浓度低的污水在初沉池。
2.絮凝沉淀(干扰沉淀):悬浮物浓度在50~500mg/l,颗粒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粒径与质量加大,沉速不断加快。
如活性污泥在二沉池。
3.拥挤沉淀(分层沉淀):浓度>500mg/l,沉淀中相邻颗粒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清水与浑水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如二沉池下部的沉淀过程及浓缩池开始阶段。
4.压缩沉淀:浓度大。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如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的浓缩过程。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实际是依次进行,只是各类沉淀出现时间不同。
二、各种沉淀类型分析(一)自由沉淀低浓度离散性颗粒在水中沉淀,开始时加速下沉,水流阻力不断增加,短暂时间后达到与重力平衡,颗粒开始匀速下沉。
1.公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d y C g u yg D ρρρ-=34 粒径有关阻力系数,与液体密度颗粒密度----d C D y g Re ρρ 下面表示沉速公式及适用条件2.应用(1)已知d ,推求u=?(2)已知u ,反推d=?3.结论4.沉淀规律(去除率)(二)絮凝沉淀(三)拥挤沉淀1.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2.界面沉降的重要特性-相似性3.肯奇沉淀理论及应用(压缩沉降的计算)(四)压缩沉淀三、理想沉淀池(一)工作过程分析1.什么是理想沉淀池?符合三个假定:(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2)水流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学习高中化学要学会总结,最好一个章节一次总结,最后再来个大总结,那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试卷及答案_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_鲁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B、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C、溶液的浓度可以是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等。
D、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溶液导电。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哪种物质能够与水反应生成H+离子?A. NaOHB. HClC. BaSO4D. NaCl3、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室温下,将pH=5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将大于5B.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 水溶液中,NaCl和NaNO3的浓度比为1:1时,溶液中Cl-和NO3-的浓度比也为1:1D. 某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该溶液一定呈中性4、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是()A、NaOH溶液B、CH3COONH4溶液C、HCl溶液D、BaCl2溶液5、在常温下,将pH=3的强酸溶液与pH=11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液pH大于7B、混合液pH等于7C、混合液pH小于7D、无法确定混合液pH6、下列关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隙会使得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所以溶解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减小。
B、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大,其溶解度一定越小。
C、溶液的pH值是用来表示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它的值越小,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强。
D、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对溶解度有影响,但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时,溶解度不受影响。
7、在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可以显著增大水的电离程度的是()。
A、氯化钠(NaCl)B、硫酸(H2SO4)C、氢氧化钠(NaOH)D、硫酸钠(Na2SO4)8、在25℃时,将0.1 mol·L⁻¹的醋酸溶液与0.1 mol·L⁻¹的盐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难以确定9、在下列溶液中,不属于强酸弱碱盐的是:A、NH4ClB、(NH4)2SO4C、NH4HSO4D、NH4H2PO410、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A. 当pH=7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时,[H+] = [OH-]B. 任何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只要温度相同,其离子积常数Kw相等C. 在0.1mol/L的NaCl溶液中,[Na+] = [Cl-] × 0.1D. 0.01mol/L的NaOH溶液和0.01mol/L的醋酸溶液混合后,[H+] = [OH-]11、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1 mol·L^-1 的 NaCl 溶液中,c(Cl-) = 0.1 mol·L^-1B、常温下,pH=7 的 NaAc 溶液中,c(Na+) = c(HAc)C、25℃时,0.1 mol·L^-1 的某酸 HA 的 pH=4,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D、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Ksp 与温度无关12、在一定温度下,将0.1 mol·L⁻¹的醋酸(CH₃COOH)溶液稀释至0.01 mol·L⁻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三章 混凝沉淀和澄清之一
第三章混凝、沉淀和澄清第一节混凝机理水中悬浮杂质大都可以通过自然沉淀的方法去除,而胶体及微小悬浮物,沉速缓慢,须经混凝沉淀方可去除。
混凝:水中胶体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包括凝聚和絮凝。
凝聚:水中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这两过程很难分开。
混凝用途:生活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污泥处理等。
一、胶体的稳定性指胶体colloid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原因:(一)动力学稳定性(沉降稳定性)-布朗运动使胶体处于稳定状态不下沉。
布朗运动对抗重力的影响大。
(二)聚集(凝聚)稳定性指由于静电斥力(同性电荷)和水化膜作用不能接近相互聚集变大。
1.胶团的基本形态胶核(胶体分子聚合而成的胶体微粒),表面吸附了某种离子(电位形成离子)而带电,由于静电引力,势必吸引溶液中异号离子到微粒周围(反离子),这些反离子同时受到静电引力和热运动扩散力。
吸附层Stern layer(随胶核一起运动)――靠近胶核表面处,异号离子浓度大,结合紧密扩散层Diffuse layer(大部分运动时被甩掉,甩掉后剩下的面,叫滑动面)――离胶核远,反离子浓度小,结合松散。
结构式:胶核+吸附层+扩散层胶粒胶团2.ψ电位Potential:胶核表面上的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形成的总电位ξ电位:胶体滑动面上的电位,称作动电位带负(正)电荷charge的胶核表面与扩散于溶液中的正(负)电荷离子正好电性中和,构成双电层结构Th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ξ越大,扩散层越厚,胶体颗粒斥力大,稳定性强。
3.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有(1)静电斥力the force of repulsion-排斥势能(2)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 of attraction-吸引势能4.水化膜作用二、混凝机理1.压缩双电层2.吸附-电中和Adsorption-charge neutralization3.吸附架桥Polymer bridge formation4.沉淀物网捕或卷扫三、铝盐和铁盐的混凝特性(一)铝盐和铁盐的水解过程1.铝盐的水解过程Al 2(SO 4)318H 2O 溶于水中,立即离解出铝离子,且常以[Al(H 2O)6]3+水会形态存在。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2、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如何表达?其 意义:表示反应的限度,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意义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3、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 影响因素:温度
Q与K的关系 Q = K 达到平衡状态.
Q< K 平衡正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Q> K 平衡逆向移动,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逆:沉淀溶解与沉淀的形成是一个可逆过程
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的形成的速率相等
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 动:行,其速率相等
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
会建立新的平衡
练一练
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B)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 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 物,将促进溶解
加NaI(s) 加AgNO3(s) 加NH3· 2O H
→
↓
↑
思考:
AgCl(s)
Ag+(aq) + Cl-(aq)
这种平衡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平衡?
探究:
在饱和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 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
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 存在溶解平衡,难溶 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 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3、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表达式
如 PbI2 (s)
Pb2 + (aq) +2I- (aq)
25℃时, Ksp= [Pb2+ ][I-]2 = 7.1×10-9mol3L-3
第3章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1、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进行分析。
3、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概念及K SP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2)表示方法:PbI2(s) Pb2+(aq)+2I-(aq)。
2、溶度积(1)溶度积是指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符号为K sp。
(2)表示方法:对M m A n(s) m M n+(aq)+n A m-(aq)来说,K sp=[M n+]m[A m-]n。
(3)意义: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影响因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3、注意(1)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能力可以直接用K sp的大小来比较,K 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小;(2)而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能力就不能直接用K sp的大小来比较,因为K sp 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就越小。
二、沉淀的溶解和生成1、浓度商:对于难溶电解质A m B n(s) m A n+(aq)+n B m-(aq),其浓度商Q=c m(A n+)·c n(B m-),通过比较Q 和K sp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2、欲使某物质析出沉淀,必须使其浓度商大于溶度积,即Q>K sp,常用的方法有:①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②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Cu2+、Hg2+,可加入Na2S、H2S等作沉淀剂。
欲使某物质沉淀溶解,必须使其浓度商小于溶度积,即Q<K sp,常用的方法有:①酸碱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离子浓度,本法适用于溶解氢氧化物,弱酸或弱碱盐等难溶物质。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r
5
2
(1
3
)2
则:
dV Apc Apc
d rL R
第四节 过滤
3. 滤饼的过滤速度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
dV pc pc
Ad rL R
对于过滤介质:
dV Apm Apm
d rLe Rm dV pm pm
Ad rLe Rm
其中:Le为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或称虚拟滤饼厚度
Ve
e
(V Ve )d (V Ve ) kA2p1s d ( e )
0
0
V Ve
e
(V Ve )d (V Ve ) kA2p1s d ( e )
Ve
• 压力降 原因:ⅰ.进气管和排气管及主体器壁所引起的摩擦阻力
ⅱ.局部阻力 ⅲ.气体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动能损失
d ui2
2
第三节 离心沉降及设备
⑶旋风分离器类型与选用
①CLT/A型 采用倾斜螺旋面进口的 旋风分离器。
CLT/A型
第三节 离心沉降及设备
②CLP型 CLP型是带有半螺旋
线和螺旋线的旁路分离室 的旋风分离器。
第四节 过滤
若产生厚度为Le的滤饼所获得的滤液体积为Ve,则:
Le
Ve
A
其中,Ve 为虚拟滤液体积;Le为虚拟滤饼厚度
第四节 过滤
不可压缩滤饼的过滤基本方程式
dV A2p
d r (V Ve )
dV Ap
Ad r (V Ve )
第四节 过滤
可压缩滤饼的过滤基本方程式
r r(p)s
dV
d
A2p1s
CLP/B型
第三节 离心沉降及设备
③扩散式 它主要的特点是圆筒以
3.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讲解
第三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板书: 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板书: 3.1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板书: 3.1.1酸碱的定义:板书: 1. 电离理论:板书: (1)酸:在水溶液中解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2)碱:在水溶液中解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板书: (3)酸碱反应的实质:2H OH H O +-+→板书: 酸或碱相对强度的判定:(1) 解离出氢离子(H +)程度越大,酸性越强;(2) 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 -)的程度越大,碱性越强板书: 2. 酸、碱的溶剂理论:板书: (1)酸:能解离出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例:44 NH Cl NH Cl +-→+酸 溶剂正离子(2)碱:能解离出溶剂负离子的物质。
例:氨基钠 22 NaNH Na NH +-→+碱 溶剂负离子板书: (3)酸碱反应的实质:溶剂正离子 + 溶剂负离子――溶剂 例: NH + + NH 2- ―― 2NH 3 溶剂正离子 溶剂负离子 溶剂板书: 3. 酸碱的质子理论:板书: (1)酸: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就是酸,例如: HCl ,NH 4+,H 2PO 4-等(2)碱:凡能接受质子(H +)物质就是碱,例如:Cl -,NH 3,NaOH 等。
板书: 例如: HCl H Cl +-→+酸――质子 + 碱板书: (3)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的反应。
例如: 34 HCl NH NH Cl +-+→+酸 碱 共轭酸 共轭碱 板书: 4. 酸碱的电子理论:板书: (1)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 (2)碱: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板书: (3)酸碱反应的实质:配位键的形成并生成酸碱配合物。
酸 + 碱 ――― 酸碱配合物 (电子对接受体)(电子对给予体)H + + OH - ―――- H 2OHCl + NH 3 ―――― NH 4+板书: 3.1.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 1. 水的解离反应:板书: (1)2H O H OH +-→+ 跟据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写出水的解离平衡常数 浓度平衡常数: H OH Kc C C +-= 标准平衡常数: OH H C C K C Cθθθ-+=⋅ 板书: (2)水的离子积OH H W C C K C Cθθθ-+=⋅ 标准平衡常数的一种当T =298.15K 时,71.010 /H OH C C mol L +--==⨯;所以:141.010W K θ-=⨯板书: 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板书: (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71.010 /H OH C mol L C +-->⨯>碱性溶液:71.010 /O H HC m o l LC -+->⨯> 中性溶液:71.010 /H O H C C m o l L +--==⨯ 板书: (2)PH 的计算:lg H C pH C θ+=-板书: 3.2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板书: 3.2.1 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 板书: 对于一元弱酸:HA H A +-→+板书:弱酸的电离常数:H A H A a HA HA C C C C C C K C C C θθθθ+-+-⋅⋅=−−−−→数值上等于对于一元弱碱,例NH 3H 2O 324N H H ON H OH +-→+板书:弱酸的电离常数:443232NH OH NH OH b NH H O NH H OC C C C C C K C C Cθθθθ+-+-⋅⋅=−−−−→数值上等于板书: 弱电解质: 解离常数510K θ-<中强电解质:解离常数 321010K θ--<<板书: 注:a K θ、b K θ为标准平衡常数的一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与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ur =
4d ( ρ s − ρ ) u T 2 ⋅ 3ζρ R
………………… (3-6)
在离心沉降时,如果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滞流,阻力系数也符合斯托克 斯定律: ζ =
24 24 ⋅ µ = , 代入式(Ⅵ)得: Rer du r ρ
d 2 (ρ s − ρ ) u T 2 ur = ⋅ 18µ R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Settling and Filtration
§ 3-1 概述
3-1-1 非均相分离的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水泥厂上空总是粉尘飞扬,火力发电厂的烟囱时不时也是黑烟 滚滚,这些就是污染环境的含粉尘气体。如何去除排放气体中的粉尘呢?这就是本 章要解决的非均相物系(non-homogeneous system)分离的问题。 均相物系分离——传质操作(如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 非均相物系分离——机械操作(如沉降、过滤等) 。存在相界面。对悬浮物 有分散相与连续相。 常见非均相物系分离操作有: 沉降物系置于力场,两相沿受力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而分离,即沉降。 重力沉降 ——重力场,颗粒自上而下运动。 离心沉降 ——离心力场,颗粒自旋转中心向外沿运动。 过滤 :利用多孔的介质,将颗粒截留于介质上方达到液体与固体分离 湿法净制: “洗涤”气体 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定向运动,聚集分离。
………………(3-7)
将上式与式( 3-2)相比可知,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 降速度的比值 K c ,称为分离因数:
u r uT = = Kc ut gR
对于本节将要讨论的旋风分离器与旋液分离器来说,分离系数虽不如离心机的 那么大,但其效果已远较重力沉降设备为高。譬如,当旋转半径 R = 0.4m 、切向速 度 uT = 20m ⋅ s −1 时,分离因数为:
24 Ret
…………………(3-2)
d 2 ( ρ s − ρ )g 18µ 18.5 Ret
0. 6
u t = 0.27
d ( ρ s − ρ ) g 0.6 Ret ρ
…………………(3-3)
此为阿仑定律。 (3)湍流区, 1000 < Ret < 2 × 10 5 , ξ = 0.44
u t = 1.74
25000 m 3 ⋅ h −1 ,气体密度为 0.6kg ⋅ m −3 、粘度为 3 × 10 −5 Pa ⋅ s 。试求理论上能完
全除去的最小矿粒直径。 解:由式(3-5)可知,降尘室能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为:
ut =
假定沉降在层流区, 由式(3-2)得:
Vs 25000 / 3600 = = 0.694m ⋅ s −1 b ⋅l 2×5
由式(3-3)得: u t = 0.27
§ 3-3 离心沉降( Centrifugal settling)
3-3-1 离心沉降速度和分离因素 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沉降过程叫作离心沉降。 如果颗粒呈球状,其密度为 ρ s 、直径为 d ,流体的密度为 ρ ,颗粒与中心轴的 距离为 R ,切向速度为 uT ,则颗粒在径向上受到的三个作用力分别为:
2 2
2
ρu 2 π 3 π π d ρ s g − d 3 ρg = ξ d 2 t 6 6 4 2 4d ( ρ s − ρ ) g ∴ut = …………(3-1) 3ξρ 式中, d——球形颗粒直径, m ; ξ ——阻力系数 ; ρ s , ρ ——颗粒与流体密度, kg ⋅ m −3 ;
A——颗粒在沉降方向上投影面积, m 2 ; 下面的关键是求阻力系数 ξ 。 2、阻力系数: 通过因次分析可知,阻力系数 ξ 应是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雷诺准数 Re 和颗 粒球形度 ϕ s 的函数,即: ζ = f ( Ret , ϕ s ),Ret = Pa*s,
自由沉降:单一颗粒或充分分散的颗粒群(颗粒间不接触)在粘性流体中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指自由沉降达匀速沉降时的速度。 1、球形颗粒沉降速度计算式推导: 球形颗粒在自由沉降中所受三力,如图 3-1 所示:
图 3-1
颗粒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
-1-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① 重力: Fg = mg = ② 浮力: Fb = 式,得:
-4-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当气流通过降尘室的时间 θ ,大于颗粒的沉降时间 θ t 时,颗粒被沉降下来。即
θ ≥ θ t 时,才可沉降。 V l H l 或 ≥ , Q s = u ≤ ut u ut H ⋅b H ∴Vs ≤ l ⋅ b ⋅ u t
3 −1
……………………(3-5)
式中, Vs ——含尘气体通过降尘室之体积流量, m ⋅ s ;
Ret =
dut ρ 15 ×10 −6 × 2.66 × 10 −6 × 998.2 = = 3.96 × 10 −5 < 1 −3 µ 1.005 × 10 计算结果表明,与假设相符,故算得的 u t = 2.66 × 10 −6 m ⋅ s −1 正确。
澄清液体的操作常常称为沉聚(sedimentation) 。
d( ρs − ρ) g 0 .6 ⋅ Ret ρ d × 4500 × 9.81 d × 0.694 × 0.6 0.6 ∴ ( 0.694) 2 = ( 0.27) 2 × ( ) 0 .6 3 × 10 −5 ∴ d 1. 6 = 2.94 × 10 −7 ⇒ d = 8.27 × 10 −5 m d ⋅ ut ⋅ ρ 8.27 ×10 − 5 × 0.694 × 0.6 而 Ret = = =1.14 > 1 µ 3 × 10 − 5 假设成立,所以 d = 8.27 × 10 −5 m = 82.7µ m。
d (1400 − 997) × 9.81 × (2.25) 0. 6 997 解出: d = 2.13 × 10 −4 m dut ρ 2.13 × 10 −4 × 0.01 × 997 再检验 Ret 值: Ret = = = 2.37 µ 0.8937 × 10 −3 计算结果表明,重设正确(即属于过渡区沉降) ,故粒子直径为 2. 13 × 10 −4 m 。
l
l
l l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有: ① 回收分散物质,例如从结晶器排出的母液中分离出晶粒; ② 净制分散介质,例如除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 ③ 劳动保护和环境卫生等。 因此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讨论: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及过滤三个单元操作。
§ 3-2 重力沉降( Gravity settling) 3-2-1 重力沉降速度 u t
(b ⋅ l ) ——沉降面积, m 2 ; 提高生产能力 Vs ,只能通过增大降尘室的沉降面积 (b ⋅ l ) 实现,故可将降尘室
做成多层,气流并联通过各区。常用重力沉降设备有降尘室,沉降槽。 3-2-4 降尘室计算举例 【例 3-3】 某除尘室高 2 m 、宽 2 m 、长 5m ,用于矿石焙烧炉的炉气除尘。矿 尘 的 密 度 为 4500 kg ⋅ m −3 , 其 形 状 近 于 圆 球 。 操 作 条 件 下 气 体 流 量 为
1
已知: u t = 0.01m ⋅ s −1 ,
ρ s = 1400kg ⋅ m −3 。
查出 25℃水的密度 ρ = 997kg ⋅ m −3 , 粘度 µ = 0.8937 × 10 −3 Pa ⋅ s 。将各值 代入上式得:
18 × 0.8937 ×10 −3 × 0.01 2 d =[ ] = 2.02 ×10 − 4 m (1400 − 997) × 9.807
dut ρ (式中 µ ——流体粘度, µ
ϕ s ——颗粒球形度,对球形颗粒 ϕ s =1) 。实验测取的结果如图 3-2 所示:
图 3-2 ξ -Ret 关系曲线
对于 ϕ s =1 的球形颗粒,由图 3-2 可知:
-2-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1)层流区, 10 −4 < Ret ≤ 1 , ξ = ∴ ut = 此为斯托克斯定律。 (2)过渡区, 1 < Ret < 10 3 , ξ =
d 2 ( ρ s − ρ )g 18µ
ut =
18 × 3 × 10 −5 × 0.694 ∴d = =9.21 × 10 −5 m 4500 × 9.81 d ⋅ ut ⋅ ρ 9.21 ×10 −5 × 0.694 × 0.6 而 Ret = = =1.28 > 1 µ 3 × 10 −5
证明不在层流区,再假定在过渡区,
1
检验 Ret 值: Ret =
dut ρ 2.02 × 10 −4 × 0.01 × 997 = = 2.25 > 1 µ 0.8937 × 10 −3
u t = 0.27 d ( ρ s − ρ ) g 0.6 Ret ρ
从计算结果可知,与原假设不符,故重设固体颗粒在过渡区沉降,即 应用式(3-3)求解:
-5-
第章
沉淀与过滤
2
π u u 惯性离心力= d 3 ⋅ ρ s ⋅ T 6 R 2 π u u 向心力= d 3 ⋅ ρ ⋅ T 6 R 2 π 2 ρ ⋅ ur u 阻力= ζ d 4 2 上式中的 u r 暂代表颗粒与流体在径向上的相对速度。因颗粒向外运动,故阻力 沿半径指向中心。 若此三力能够达于平衡, 平衡时颗粒在径向上相对于流体的速度 u r 便是它在此位置上的离心沉降速度,对此 u r 可写出下式: π 3 u π u π ρu r d ⋅ ρs ⋅ T - d 3 ⋅ ρ ⋅ T -ζ d 2 =0 6 R 6 R 4 2
-3-
第三章
沉淀与过滤
【例 3-2】 有一温度为 25℃的水悬浮液, 其中固体颗粒的密度为1400kg ⋅ m −3 , 现测得其沉降速度为 0.01m ⋅ s −1 ,试求固体颗粒的直径。 解: 先假设粒子在滞流区沉降,故故可以用式(3-2)求出其直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