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导游词
康永顺撰稿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你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河北省会石家庄。

(导游员自我介绍后)希望我的讲解能令您加深对石家庄市的了解,愿各位旅途愉快,愿我们在一起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能给您留下永恒的记忆。

众所周知,石家庄市是一座新兴的城市。

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一处静谧的田园乡村。

然而世事沧桑,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一处静谧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享誉海内外的大都会。

今天的石家庄,下辖23个县(市)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总人口9241751人。

其中市辖区面积455.81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2180677人。

目前,石家庄市已确立了“1+4”城市发展格局,到2008年,包括今天的鹿泉市、正定县、栾城县、藁城县都将并入市区。

届时石家庄将是一个更大更美的都市。

许多国人都知道石家庄市有一个“天下第一庄”的美名;另外还有一个美誉是“火车位来的城市”。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美誉”,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兴起从一个车站的设立而开始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

这个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大清光绪年间曾任直隶正定府获鹿县知县的贵州省遵义人谢鉴礼谢知县。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在这里讲石家庄的兴起,又扯到获鹿县知县身上干什么?告诉大家,因为那时候石家庄这一片还归获鹿县管着哩!当时是这位谢县令说了算数的。

这位谢鉴礼谢县令字方塘,号半亩山人,一听他这名字和别号就知道取自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交支影共徘徊”。

说起来,这位谢县令也是一位清官,真是爱民如子,尽职尽责。

他还是一名书画家,写的字、画的兰草、竹子什么的,也真是人见人爱。

除此以外,他还是个开明的官吏,爱和洋派人物交往,并和法国的传教士有交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兴修卢汉铁路(即今京广铁路),在勘测选站的时候,这位谢知县就动开了脑筋。

他跟获鹿县的两位知名绅士葛朝纲、王字润说:“东站为交通之枢,商贾集焉;工商为繁盛之媒,富庶基焉。

如县商能出万金者贿工师,站可甚于斯。

”这话说的多明白,“大伙拿出万两黄金,送给工程师,东站就能建在获鹿了。

”按说谢大人也是好意。

,这万两黄金算啥呢?要知道那时候获鹿县有“日进斗金”的名声呢?拿个万把两“活动、活动”也是应该的吧。

但两位乡绅可不这么想,他们担心的是修铁路坏了获鹿的风水、断然说:“挥之犹恐不去、何赂之来耶:”“——我们撵还怕撵不走呢,凭什么拿钱请他来这里修铁路呀?”听了乡绅的话,这位洞明世事的知县大人也无可奈何,只好叹息地说:“惑于迷信败厥功,
获邑其萧条乎!不出十年矣!”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你们受迷信迷惑而丢弃这样的大好机会,获鹿城的衰落不出十年就会看到了。

”虽然谢县令没能说服乡绅,但他还是通过关系一再争取,最后把车站定在获鹿县境内的石家庄村和休门村之间。

当时谢县令能把车站争取过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北方雄镇正定府位于滹沱河北岸,经常遭水淹,车站选址不能离河太近,因此在河南侧获鹿县界建车站就有了理由。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穿太行山直通山西太原的铁路也要兴建,如果车站修在正定,势必要在滹沱河上建两座铁路桥。

而车站定在获鹿,则省下了一座桥的投资。

后来的情况真如上边谢知县所料,车站带动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修建时为了省钱,其道轨窄于京汉铁路。

两条铁路不能并轨,物资必须在石家庄这里卸车再装车,这就更进一步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不出十年,不但“日进斗金”的获鹿城的繁荣场面被石家庄取代,甚至素有“北方雄镇”之誉的正定府的繁荣也被石家庄所取代。

再后来的事情连这位谢知县也不曾料到:石家庄居然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而且很快就要把当年的获鹿县、正定县纳入其中。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爱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原因。

虽说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它是一座没有历史厚重感,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其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这一方热土,不仅是新中国
的摇篮,而且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摇篮。

早在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传说大禹治水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里不仅有夏、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而且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以及酿酒工具。

战国时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中山国就建立在这方水土之上。

位于今天平山县三汲村的中山国都城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已经成为令海内外考古工作者高度关注的地方。

石家庄市区的东古城村一带,曾经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城邑——东垣邑。

这座东垣邑就是最先由中山国所设立,赵武灵王伐中山,曾夺取东垣。

因作梦梦神女,便在东垣建了一座神女楼,还命群臣作赋赞颂。

秦代,行郡县制东垣邑成为了东垣县,恒山郡城也设在这里。

项羽灭掉秦朝后,张耳被封为恒山王,也以东垣城为食邑。

刘邦建立汉朝后,曾亲自率军平定陈豨叛乱,攻下了东垣城,并将东垣城改名为“真定”,取零点正安定之意。

后来,汉王朝又把常山郡城(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恒山郡改为了常山郡)移到这里,还曾在这里设过常山国、真定国。

那时东垣城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汉初割据岭南的南粤王赵佗,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南下干部”也是最早的“特别行政区”长官。

他的故里就是东垣。

直到今天,汉文帝为安抚岭南,由朝廷为其祖先修建的赵陵仍然保留在东古城一带的赵陵铺村,近年已经辟为了赵佗公园。

第二位就是威震华夏的三国名将、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常
山赵云赵子龙,他也是东垣人。

说起来,他还有可能是南粤王赵佗的族人呢。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说赵子龙是常山真定县人。

但那时的真定县和常山郡城都在今天的东古城一带,也就是原来的东垣。

一直到隋朝初年真定城和常山郡才迁到滹沱河北岸现在的正定县城所在地。

所以我们说:石家庄市是实实在在的“常山古郡”和“赵子龙故里,”当然也是赵佗故里了。

过去石家庄民间有一句古话说“正定有一丢,常山有一修”,意思是将来有一天正定城的地位会重新被常山所取代。

今天我们看到的石家庄市的崛起,不是真真切切地应验了这句古话吗?这可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呢!
从古到今,石家庄这一带一直是重要的咽喉要路。

我们今天的人们把它比作是“北京的南大门”,但古人说的比我们现代人要文雅多了。

清代有位叫容丕华的诗人用两句诗来形容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诗是这样的:“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真是既准确又精辟的两句话。

凭什么说石家庄这一带是“中国咽喉”“神京锁钥”呢?因为在历史上,它一直是除东三省和蒙古以外其他各省去往北京地区的必经之路,而北方各地人员去往南方也大都由此经过,特别是明清两朝北京是首都,石家庄俨然就是北京的门户和锁钥。

加上它既有滹沱河这一“天堑”横绝,又有西部太行山作屏障,其战略地位更显重要。

而位于它西部太行山的井陉古道,系太行八陉的第五陉,早在秦代《吕氏春秋》中就被列为天下九塞之一,是河北
去往山西、陕西、四川、甘肃、宁夏诸省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如历史上著名的韩信背水一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赵军主帅陈余就是因为不听谋士李左车之计,放弃了井陉口天险,才使得韩信乘势东下,一战成功,奠定了汉朝四百余年的基业。

再如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为了防止唐朝军队由井陉东入,派自已的儿子李钦凑亲自驻守井陉东口土门关。

而常山太守颜杲卿为了牵制安禄山西进关中,攻取长安,密谋设计诱斩了李钦凑,还令兵马在土门关前扬起烟尘,传檄河北、山东等郡县,谎称唐朝大军已经曲井陉东下平叛,于是各郡县纷纷倒戈,斩杀赋将。

后来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他的《祭侄文稿》中提到“士门既开,凶威大蹙”,就是指的这件事。

从这两件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来:石家庄所处的位置,在战争年代,往往具有掌控或改变战争局面的重要作用。

因而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谷变千回,地经万战”,明代吏部尚书石瑶在《登封龙山赋》中用这8个字概括性地写出了石家庄的历史特点。

如果翻开《二十五史》查一查,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每次朝代兴亡以及每次大的动乱都在石家庄这块土地上演绎战争的厮杀。

从李牧大败秦将桓齮,到韩信背水一战破赵;从刘秀冰流滹沱脱困境,到北魏拓跋珪大败后燕军;从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到太行山义军抗金兵;从明代“靖难之变”血战真定城,到清末刘光才抗击法国侵略军;从晋奉交战到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再到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石家庄
的历史实在就是一部战争史。

直到新中国建国以后,石家庄也一直是我国内地驻军最多的地方。

一次次的战争使石家庄这块土地倍受蹂躏,但太平时代这里的交通优势又使其经济恢复较快。

由于处于交通要塞,所以商贾往来、官宦经过、物资交流、文人相聚、文化融合自然就促进了这里的社会发展。

因此,石家庄西部的鹿泉市在历史上“日进斗金”的盛誉,还留下了“一京(指北京)二卫(指天津)三通州(今北京通州,是大运河的北部起点),比不上获鹿旱码头”,这样的民间谚语。

而当年这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定更有“中州巨镇、雄壮畿辅”的盛誉,元代著名诗人陈孚有一首《真定怀古》诗,其中开篇两句“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便可窥见当时真定城的雄壮与富丽。

而清代魏裔介的“砧杵千家严画角,梯航万里走舆台”,赵文濂的“城环新水绿,塔挂夕阳红。

驿柳萦官舍,池芹入泮宫”。

以及容丕华的“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友蟠燕赵间”更是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真定府城当年的壮丽与鼎盛。

从隋朝开始到石家庄建市,一千多年来正定城都是石家庄这一带甚至包括河北中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无论是叫恒州、镇州,还是叫成德军、真定府,正定城始终为治所所在地。

它的城墙规模很大,在明朝时达到了周长24华里,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5尺设有4座城门。

城内道路纵横如同棋局建筑物连甍接栋,井多肆繁,号称万家之盛。

过去,
正定场面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的说法,由此可见正定城的繁华与壮丽。

除正定城外,石家庄市辖区内的赵县城在历史上也是一座名城。

曾经是赵郡郡城和赵州州城,其规模和建筑也很有名。

中国古人建城立郭,非常注重风水,讲究“前有绕,后有靠,左右有辅弼”。

作为畿辅重镇,正定城自然也不例外。

明代《真定县志》有一段话是这样概括正定城的“形势”的“滹沱经其南,恒山峙其北,东临瀛海,西拥太行,控扼三关,咽喉九省”。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正定城在风水上的靠山是北岳恒山(这里的恒山是指今天保定市阜平县和唐县交界处和神仙山,又称大苦茂山,清代以前所谓的北岳恒山一直是在这里。

而清代以后所说的恒山却是指的山西浑源的恒山。

石家庄这一带历史上之所以称为“恒山郡”“常山郡”“恒州”“镇州”以及“恒阳”“镇阳”,都是因北岳恒山而得名。

)而绕水则是流经城南的滹沱河。

滹沱河是中国有名的大河之一据说《禹贡》中所说的九河之一徒骇河就是滹沱河。

它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经石家庄这里东流汇入海河在天津入海。

它是石家庄这块沃土上人们的母亲河,养育了这方水土之上的人民。

另外他还有个“小黄河”的俗称。

除了以恒山为靠、滹沱为绕外,正定城的风水中还有“东临瀛海”“西拥太行”两个显著特点,这两个特点除了军事上的需要外,其实告诉我们的是: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既可享山
林之利,又有通海路之便,更可凭稼穑之资。

同时还是一处气候适宜的宜居之地。

了解了这些,我们便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石家庄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灵人杰”同样也是中国古人坚信不疑的一种观念。

不管是不是“风水”“地灵”的作用,石家庄这块土地历史上实在是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

除了前面我已讲过的南粤王赵佗和三国名将赵云外,在这里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位。

这第一位就是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奉为“崇拜偶像”的战国名将乐毅。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之后,乐羊因伐取中山有功,被封食邑灵奉。

乐毅就出生在灵寿,也就是今天石家庄市的灵寿县。

乐毅在赵武灵王死后离开赵国到了魏国,由魏国出使燕国,被燕昭王拜为亚卿。

为帮燕昭王攻打齐国,乐毅劝说赵、楚、韩、魏和燕共同代齐,由他任上将军,并执掌赵国相国大印,统领五国军队伐齐,在齐国境内巡行作战5年,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得城70多座,还攻下了齐都临淄。

后来燕惠王中齐国的反间计,召乐毅返燕而用他人代替。

乐毅直接到了赵国,被赵国封为望诸君。

而燕国却因用人不当,很快被齐国打败,丢失了原来由乐毅攻取的土地。

而乐毅则因能攻善战而成了历代受人敬仰的军事家。

我要介绍的第二位人物是赵国大将李牧。

他也是石家庄人。

据考证他的家乡就在今天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北褚村,战国时为赵国之地。

李牧是历史上与廉颇齐名的大将,智勇双全,
能征善战,常设奇阵以克敌制胜。

他北上戊边十余边,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公元前233年至公元前229年期间,他被调至今石家庄市一带与入侵的秦国军队交战,大败秦常胜将军桓齮,并使秦军屡战屡败,保卫了赵国疆土。

后来赵国国君中秦国反间计害死李牧,赵国也因此惨遭秦国灭亡。

介绍了两位军事家,再给大家介绍两位政治家。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大唐名相魏征,他是石家庄辖下的晋州市人,字玄成。

少年时因家境败落出家当了道士,爱读书,涉猎非常广泛、年轻时曾参加瓦岗寨义军反抗隋王朝的统治后归降唐朝。

曾辅佐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成为皇帝后,魏征受到李世民器重。

他刚直不阿,曾后进谏二百多件事,达数十万言,他进谏太宗要“兼听则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发挥荀子的“水能载舟”的思想劝诫李世民要勤政爱民。

他所进的《谏太宗十思疏》全面阐述了“为君之道”,成为了千古名篇。

魏征自己为官非常清廉,批评皇帝也很率直严厉,言辞激烈,常常令太宗很不高兴,但又很佩服他的忠直,魏征因此而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诤臣”。

他死后,李世民十分悲伤,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失一镜矣!”在魏征的力谏和协助下,唐太宗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此外魏征还主持修成了《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等史籍,还著有个人文集和诗集。

唐代,还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石家庄人。

他就是唐武宗在位时任朝中宰相的石家庄赞皇县人李德裕。

在唐代,赞皇县出了6位李姓宰相。

其中尤以李德裕及其父李吉甫声名最著。

李德裕,字文饶,自幼饱读经史,聪敏过人,抱负不凡,他从唐宪宗时开始作官,经六个皇帝,一直到唐宣宗时。

唐武宗在位时,他被任为宰相。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唐武宗竭尽股肱之力。

他力排众议,主张反击回纥的入侵,并亲自制定策略,大破回纥兵,维护了唐王朝北部边境的安定。

他还注意革除治军弊端,约束监军使的权力,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他在政治上,大刀阔斧,坚决裁除州县冗官1214人,精简机构;他还协助唐武宗打击宦官势力,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杜绝朝官通过科举朋比结党。

针对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坚决主张削藩,并运筹帷幄,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取得了讨伐昭义镇之战的胜利。

使得河北三镇莫不听命于朝廷。

以致唐武宗发出“恨无官赏卿耳”的感叹。

唐宣宗即位后,李德裕受到排挤,被一贬再贬,最后被贬至崖州,死在了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省。

李德裕被贬崖州后,当时就有人发出了“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的悲吟。

直到今天,海南人民仍将李德裕供奉于海口市的“五公祠”内,而且位列到五公之首。

因为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而且是开发海南的先驱。

近代改良派著名人物梁启超曾把李德裕与商鞅、管仲、王安石、张居正、诸葛亮并列为我国的六大政治家。

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其文章“雄奇峻伟”,诗词可与白居易、刘禹锡相提并论。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石家庄这块沃土上一直都是人才辈出,举不胜举。

除上述几位外,其他如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的宋子(今赵县)人耿纯,西晋末年著名史学家、晋州人魏收,唐代文学家获鹿人崔行功,史学家获鹿人贾纬,文学家赵郡李翱,北宋开国功臣灵寿人曹彬,北宋官至宰相的获鹿人贾昌朝,北宋开国名将正定人高怀德,金代诗人真定蔡松年及其子蔡珪,金代文学家蒿城人王若虚,金代著名医学家真定人李杲,元代著名数学家及文学家栾城人李冶,元朝第一位汉人丞相今石家庄市区岳村人史天泽,元代著名史学家真定人恭贺天爵,元曲作家真定人李文蔚、戴善甫、尚仲贤,明代爱国志士真定人梁梦龙,明代著名政治家高邑县赵南星,清代著名收藏家正定梁清标,真可谓灿若星辰。

近代,石家庄这块沃土上同样涌现了众多杰出人物。

如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与段祺瑞、冯国璋合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即是石家庄正定县牛家庄人。

再如田汉的夫人,《渔光曲》、《卖报歌》的作者安娥,是今属石家庄市区的范谭村人。

而她的父亲张良弼曾任过民国议员,也是一位兴实业,有作为的人物。

由于石家庄这一带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因此,曾有众多的英才贤达在此或建功业,或树政声,或立宗派,或播文名。

其中著名的如汉初的著名军事家韩信,曾在土门关前背水一战,大败赵军,奠定了汉朝的基业。

再如汉光武帝刘秀,曾在这一带转战征伐,中兴汉室基业,不但留下了滹沱合冰的神奇故事,而且在高邑县建台登极称帝,他儿子汉明帝刘庄也出生在元氏县的万年村。

唐代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为保大唐社稷之一安,冒死与平原太守颜真卿联合起兵,传檄河北各郡县,杀死叛军将领,归顺唐朝廷,有力地打击了安禄山的后方势力,并从容赴义,留下了万古英名,再如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奉使真定,在真定虽仅有短短一年时间,但他却弹劾权奸,严明法纪,反对滥杀无辜,上疏痛陈时弊,并于政务之余,与民同乐,体察民情,还遍访名胜古迹,搜访金石碑刻。

同时为正定留下了多首优秀诗篇。

再如杰出的科学家沈括也曾奉使真定,不仅在恢复农耕,裁革冗官,加强边防,发展水利方面颇多建树,而且对河北西部的地理、动植物、自然环境等进行了认真考察和深入研究,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并写进了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在元朝初年,著名诗人元好问也流寓获鹿,在获鹿购房居住达____年之久,最后在获鹿去世,在获鹿和真定,他写了大量诗篇,还与李治、张德辉过往甚密,被人称之为“龙山三老”。

比元好问稍晚、著名的理学家刘因也流寓真定,留下了不少诗作。

此外,有两位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也在石家庄这块土地上建立了不朽功业。

其一是唐朝后期的义玄禅师,他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来到镇州临济院,广接徒众,弘扬教义,从而创立了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临济宗,成为了影响千余年的
佛教一大宗派、甚至传扬到了日本等国。

正定临济寺也因之成为重要的禅宗祖庭之一。

另一位是与义玄禅师同时代的从谂大师。

他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住持赵州观音院,也就是现在的赵县柏林寺,当时他已80岁高龄,但他信仰坚定,处事泰然。

把禅宗教义的宣扬彰显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而且不着痕迹,不落言筌,形成了享誉千年的“赵州门风”。

其中的“不如吃茶去”,“赵州柏树子”等公案成了千古佳话。

至今柏林寺的影响仍享誉海内外佛教界。

除上述诸人外,历史上还有许多知名人物,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经过或驻留。

不少人还留有诗文碑刻。

如汉高祖刘邦,“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卢照邻、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大丈豪韩愈、苏东坡、宋太祖赵匡胤及宋徽宗赵佶、南宁著名的田园派诗人范成大、抗金名将韩世忠、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元世祖忽必烈、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元杂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白朴、著名书法家赵陵园赵孟頫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王世贞、何景明、散文大家袁宏道、清圣祖康熙大帝、乾隆皇帝、诗坛领袖王士祯、著名学者顾炎武以及陈廷敬、张问陶、赵执信、查慎行、陆陇其等,均曾在石家庄留下了足迹或吟踪。

近代历史上的谭嗣同、孙中山、段祺瑞、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等人,更是多次经过这里或曾在这里住宿。

然而,最令石家庄这片土地引以为骄傲的,还是要数从1947年夏到1949年3月在平山县西柏坡工作生活的一帮人了。

他们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