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9479(2008)01-0001-08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
韩增林,狄乾斌,刘桂春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
116029)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第17卷第1期
2008年3月Vol.17,No.1
Mar.,2008
收稿日期:2007-05-12;修订日期:2007-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52);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L06CJL020)。
作者简介:韩增林(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Email:hzl@lnnu.edu.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各方面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地理学也在可持续发展
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表现在地理学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
方法支撑等。作为反映人海交互作用力最明显的典型区域,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已受到
普遍关注与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在人
地关系及其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与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资源环境承载
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探讨了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领域与贡献,并提出未来地理学应该适应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理综合集
成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地理学;视角与贡献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科学,目前正朝着在数量化和理论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理论与应用并举的方向发展[1],通过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和地球信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海地区是人类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作为反映人海交互作用力最明显的典型区域,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2]。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地理学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在理论模型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1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1.1人地(海)关系及其优化研究
地理学被公认是一门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3]。现代人地关系问题,是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现代人地关系问题即是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和发展)(devel-opment)的问题,即PRED问题,协调人地关系的本质就是协调PRED问题[4]。现代地理学正致力于通过对人地关系的研究,认识和寻求人地关系的整体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
2
世界地理研究17卷理,力图协调PRED问题,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人地关系统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研究的目标是为探求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的整体行为与调控机理,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去认识和寻求人地关系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理。由于沿海地区是反映人海交互作用力最明显的典型区域,因此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还包括人海关系,人海关系研究的目标是协调人口、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发展的问题,使得人海之间和谐共处[5]。综合目前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地理学者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人地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6-7];(2)人地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潜力估算研究[8];(3)人地相互作用机理、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以及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研究[9];(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0-11];(5)特定地域的人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与未来演变趋势研究[12];(6)人地关系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13-14]。在研究方法上,地理学者采用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综合集成的方法,不仅包括综合因素地域分析法,还包括数理统计、遥感、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研究向推理逻辑化、体系严密化、理论模式化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的协调,无论是宏观的战略思想和对策,还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都涉及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与优化调控等根本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等问题日益引起人类的重视,人地关系的调控成为人类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方向。陈传康、牛文元等[15]提出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概念。毛汉英[16]认为,由于人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要素间存在“反馈机制”,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人地系统的调控点,通过模型技术在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寻求一种理想的组合状态。蔡运龙[17]认为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优化的一条新的思路,人地系统优化的途径是把人类需求控制在自然系统的承载力之内,使自然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化,以市场机制化解资源的供需矛盾。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人地关系优化的目的是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针对不同地域上不同结构与矛盾的人地关系,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不协调因素进行调控。
1.2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与差异性研究
地理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总是针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区域性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特性[18]。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区域性的研究,即在空间单元这种形式上的研究,而区域性在空间单元这一概念的界定下,要么是不同规模级别的区域,要么是同一规模级别的不同区域,要么是区域核心与区域边缘的关系。区域差异性是区域的本质特性,各区域由于发展的禀赋条件与历史基础不同,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内涵也不一样,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也存在差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因此,研究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空间差异与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地理学正是基于对不同尺度范围的地区内部各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以及区际关系的研究,通过区域单元综合分析环境要素和资源匹配,进而探讨更高层次的人地关系问题,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得出必要的论据和结论。在吸收和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地理学也在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构建立足区域层面和区域特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和体系[19-20]。
地理学者对可持续发展区域性与差异性的研究,是针对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