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发言提纲)
一、观点
曲靖一中的高考神话:一班59个学生全上600分。
做法: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命制8套模拟试题。
启示:高考试题隐藏最多高考信息。
二、特点
(一)形式上:
1、减少到取消组合题,命题视野开阔,不受线索限制
07一组“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08、09完全取消。
2、大多数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相片、示意图、表格、地图、文献等)。
07材料选择题——13、15、18、19、21、23等6题;
08材料选择题——14、15、16、17、19、20、21、22等8题;
09材料选择题——15、17、18、19、20、21、22、23等8题。
(二)内容上:
1、考察较多的知识点:
2007—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科考点
题号2007年2008年2009年
12 帝王谥号阴阳方位姓氏来源
13 武周之代李唐”的意义《康輶纪行》汉初南方楚文化影响
14 八旗制早期特点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
式
唐代文化“南朝化”
15 湘军与近代军阀关系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一
战
汉至宋经济重心南移
16 新军主要特点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辽与西夏的比较
17 国民革命军特点废除治外法权“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18 近代民教冲突新中国成立意义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
19 八国联军对北京分区占
领
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台儿庄战役特征
20 整理党务案影响日本殖产兴业法国18世纪中期专制王权
强化
21 50年代末左倾错误影响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
界
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
22 “三个世界”划分的目的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
影响
二战对朝鲜半岛影响20世纪全球化
37 美国反危机和反法西斯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
官制度
两税法前后赋税制度变化
和取消农业税
39 绍兴和议、金迁都燕京土尔扈特人回归三角贸易(1)中国古代史:
文史常识——07谥号;08阴阳;09姓氏来源。
唐史——07武周之代李唐;08唐代科举制度;09唐代文化的南朝化、两税法。
民族关系史——07绍兴和议和金迁都燕京;08土尔扈特回归;09辽与西夏比较。(北大张帆)
(2)中国近现代史:
抗日战争——08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废除治外法权;09台儿庄战役特征。(3)世界史:
美国史——07美国反危机和反法西斯;08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09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法大杨玉圣)
工业革命影响——07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08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09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
2、依据课程标准,突破教材知识、结论的表述,能力立意——强调知识的运用
和解释,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
(1)材料题为主,论从史出,而不是从课文出,适应一标多本的课改需要07——湘军组织形式、北京某街道老路牌、1956—1965年间我国示意图、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08——《康輶纪行》、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一战、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日本殖产兴业、美国经济
危机波及世界、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
09——“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台儿庄战役特征、法国18世纪中期专制王权强化、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工业
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20世纪全球化。
(2)个别材料题直接出自新教材
09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2)第四单元第3课(P51)。
(3)体现文明史观的价值取向
如制度文明:07中国近代军事制度;08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09中国赋税制度演变。
工业文明:07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08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09工
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
文明冲突与融合:07新军主要特点、近代民教冲突、北京某街道外文老路
牌;08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唐代科举制与英国
文官制度;09汉初南方楚文化影响、唐代文化“南朝化”、“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20世纪全球化、三角贸易等。(4)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07北京题、08新中国成立意义、土尔扈特人回归、09取消农业税等。
三、启示
(一)教学与高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1、呼应新课改、脱离教材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近年高考从教材表述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试题越来越少,这是一种趋势。
07北京某街道老路牌;08日本殖产兴业、英国文官制度;09“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等。
2、“题目出得很古怪,使学生难以捉摸”
(1)从《历史教学》近三年发表的高考研究、命题研究的文章来看,就一目了然了:
豆艳荣:《2007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26题评论》
豆艳荣:《这段话中的“他们”指谁?——2007年上海高考卷A组第7题辨误》
周明学:《2007年全国高考陈寅恪题值得商榷的三个问题》
王生:《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应力戒两种倾向——以2007年粤、鲁、琼、宁四省区的高考试题为例》
冯一下:《“美丽的简单化”与历史学科测评——以冷战史试题及其答案为例的讨论》
李勇:《对一则高考题引用材料的质疑》
张永谦:《也谈试题的命制不能“想当然”》
刘汝明:《中国是如何废除列强在华治外法权的——2008届高考文宗全国卷(一)第17题评析》
王涛:《高考试题要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
何成刚、沈为慧:《引用材料要注意准确性》
张波:《是学生错了还是命题者的一厢情愿——2008年天津文综考试第23题的讨论》
何成刚、沈为慧:《材料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陈畅:《对历史高考命题的反思》
高景龙:《山东文综卷明朝服饰选择题商榷》
冯一下:《精心编制历史试题的答案》
陶涛:《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第21题质疑》
余柏青、周禄丰:《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20题评析》
何成刚、沈为慧:《史料缺陷与论从史出——以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27题为例》
薛伟强、李宝江:《引用材料命题须尊重材料的原意》
许春凤:《引用材料命题应注意科学性》
冯一下:《也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2009年“文综”安徽卷第36题献疑》
张永谦、韩部善:《关于2009年几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商榷》
(2)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兰璇老师《一份好试卷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指出: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和技术方面,又是一个小国。
考试命题与测验编制就是其中薄弱环节之一。要实现从“考试大国”向“评价大国”的转变,考试命题与测验编制是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临时招募一群没有受过命题专业系统培训的专家,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宾馆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一个月后,一份精心炮制的试卷便新鲜出炉了。这幅景象当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考试命题与测验编制的现状,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在此环节存在的一大问题,即太过依赖命题专家个体的经验与判断,缺乏专业测量评价机构的支持与合作。
在高考等大规模测试中,命题小组往往是由教育部或地方考试中心临时招募的大学学科专家、考试院(中心)专家,以及各级教学科研人员和中学教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