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婚礼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一、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在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婚礼制度相对简单。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以避免白天劳作和夜晚休息的时间冲突。
婚礼的场所多选择在野外或树林中,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此外,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男女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二、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周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三书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
此外,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道德观念。
同时,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不同阶层和家族之间的婚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三、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同时,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三从四德”等女子的道德规范。
此外,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厚重的人情味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成熟期,其婚礼制度也更加复杂和繁琐。
这一时期的婚礼制度仍然沿用了“六礼”的过程,但在细节上更加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同时,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
此外,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
五、近现代的婚礼制度近现代的婚礼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逐渐向简约、时尚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也更加注重男女双方的平等和自主权。
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研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婚姻文化有着长期的演变过程。
从早期野蛮部落时代到封建王朝时代,婚姻习俗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1. 婚姻习俗的起源婚姻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野蛮部落时代。
当时,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不重视家庭与私有财产,没有婚姻制度的规范。
男女随意交配,生下的孩子多半由母亲单独抚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也逐渐在改变,婚姻逐渐开始有了规范。
2. 婚姻习俗的逐步规范化在商周时期,婚姻习俗逐步得到规范。
当时的婚姻制度还是宗法制婚姻,即男方的家族为主导。
通常由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以维护家族的利益为主要考虑。
但是在西周后期,妻子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开始陆续出现“小妾”、“妾室”等地位较低的女性。
对于女性而言,能够成为正妻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3. 隋唐时期的婚姻文化到了隋唐时期,婚姻习俗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以“爱情”为主导的婚姻。
当时的诗文中,一些才子佳人之间的姻缘传奇居多。
在隋唐时期,夫妻相处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男女双方逐渐平等起来。
女性在官方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依然处于男性社会中的被动地位。
4. 明清时期的婚姻文化在明清时期,由于宗法婚姻的影响逐渐降低,豪门人士的家族意识开始减弱。
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商人阶层,他们的婚姻观念也随之改变。
这一时期,女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论述和思想影响,婚姻中男性地位仍比女性高。
5. 当代的婚姻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的婚姻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中国的婚姻制度逐渐走向国际化、现代化。
男女平等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二婚、再婚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趋势。
总之,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经历了复杂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宗法制婚姻到现代的个人选择为主导,婚姻习俗逐渐变得多元化,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也趋向平等。
虽然在传统文化中,男性地位仍然比女性显赫,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普及,婚姻文化也会不断进步。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演变分析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演变分析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也不例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时期,逐一分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
远古时期:女性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远古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以父系氏族制为主,婚姻关系主要由父亲通过聘请的方式来协定。
这种婚姻制度下,女性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和地位。
西周时期:出现“妻妾同室”的制度进入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从这个时期开始,男性可以娶妻妾同室,并对妻妾进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在这种制度下,夫妻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极端化。
春秋时期:夫权思想逐渐形成随着历史的演进,到了春秋时期,夫权思想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婚姻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男性成为全家的主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婚姻权利。
女性的地位开始下降,成为了从属的对象。
战国时期:贞烈思想和嫡庶区分开始发生战国时期,中国婚姻制度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在这个时期,贞烈思想开始流行,妇女被期待着守节。
同时,嫡庶区分的意识也开始发生,这导致了正妻、妾室和儿媳的地位和权力之间的激烈竞争。
汉朝时期:封建礼教开始强化到了汉朝时期,婚姻制度逐渐开始朝向封建礼教方向发展。
在这个时期,宗法社会的婚姻制度更趋完善,政治和社会的身份保持着高度统一。
男尊女卑的制度逐渐剥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男女之间的爱情被排斥,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伦理道德逐渐被建立起来。
唐宋元明清时期:性别差别和等级化趋于加强进入唐宋元明清时期,婚姻制度趋于加强。
妻妾不再同室,而是进行妻子和妾室的区分。
在这个时期,性别差别和等级化趋于加强,阶层之间的婚姻约束也愈加严格。
同时,家族制度的加强和继承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娶妻养子”的婚礼习俗的形成。
总结综合来看,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
从最早的女性相对平等的地位,到春秋时期以后的男尊女卑制度的形成,再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阶层等级和性别差异的强化。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探寻婚庆文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探寻婚庆文化的历史和演变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丰富多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独特的婚庆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历史沿革和如今的演变。
一、追溯婚礼习俗的历史起源古代中国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婚礼注重团结和家族的连续性,因此重视亲属和族群的参与。
传统的中国婚礼以“大婚”为主,包括聘礼、婚期、娶亲和婚宴等环节。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内容与意义1.聘礼:聘礼是婚姻缔结前男方向女方家庭所赠送的礼物。
它物质上代表了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
聘礼中的彩礼和嫁妆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
2.婚期:选择婚期是婚礼筹备中的重要环节。
在古代,婚期多由祖宗的牌位或农历进行抉择,有时还要借助先祖的指示。
如今,婚期的选择更加灵活,多以双方家庭的意愿为主。
3.娶亲:娶亲是婚礼的主要环节之一,主要指男方迎娶女方入门。
古代的娶亲过程通常包括迎门、过门、拜堂等环节,充满了传统的仪式感。
4.婚宴:婚宴是婚礼的压轴,也是传统婚礼中最庄重的环节之一。
古代的婚宴注重宾主尽欢,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的美好未来。
三、婚礼习俗的演变与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婚礼习俗也逐渐演变和现代化。
一方面,现代人对婚姻习俗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他们更加注重婚姻平等、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婚礼筹备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婚礼策划公司和专业的婚礼摄影师,精心打造独特个性的婚礼。
四、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体现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并得到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的青睐。
许多年轻夫妻希望在婚礼仪式中融入传统元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种趋势也促进了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和人民的智慧,呈现出独特的庄重与美丽。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婚礼习俗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婚姻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化,是中国婚姻制度的重要历史过程。
1. 家长包办婚姻期间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婚姻制度首先是以家长包办婚姻为主。
在当时的社会中,父母的权威是非常高的,他们可以决定孩子们的婚姻。
通常是男方家长提出婚事,女方家长会回应。
如果双方家长都同意这门亲事,婚姻即可成立。
但是在当时,女性的地位不高,很多时候女性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2. 婚姻仪式和嫁妆在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婚姻制度中,婚姻仪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婚姻礼仪和嫁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常婚姻仪式分四个阶段,先是订婚,再举行过门仪式,然后是婚礼,最后是婚后拜访亲友。
而嫁妆则是指女方家庭送给男方家庭的礼物和财物,有时候包括一些财产。
这是当时的一种传统,也代表了女方家族的地位与财力。
3. 门第观念和宗族意识在当时的社会中,门第观念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婚姻不仅仅是和对方结合,还要考虑双方家族的门第。
因此,在选婚对象时,家长们更多的考虑对方的家世和背景。
此外,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宗族意识。
这是指一个宗族内成员之间的情感和互助关系,因为婚姻关系也会带来宗族的扩大和巩固。
因此,在当时的宗族社会中,婚姻关系往往不仅仅是女方和男方之间的关系,而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
4. 女性地位的提高在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尤其在东周时期,女性的地位更加提升。
这时,女性开始有了较多的社交活动和文化生活。
此外,在母系社会中女性有更高的地位,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再归来”,这也导致了很多女性继承家族财产和家族联姻的情况出现。
5. 婚姻自由的出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后,中国的婚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秦始皇对民间婚姻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了以家长包办婚姻为主的传统观念,提倡男女自由恋爱和自主选择。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演变剖析
这个时期,世家大族兴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特殊 的地位.为了世代垄断此种地位,保持贵族血统的纯粹,
大族们在婚姻问题上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在姻家的选
择上均以地位与自己相当的大族为对象.
门第婚姻限于南北方的高门世族而表现为贵族性特
点
异辈婚即不受行辈所限的婚姻.中 国自古以来,人伦中的长幼尊卑分 得极清,从高祖到玄孙,几代人的亲 缘及旁枝,都各有称呼.然而在婚姻 关系上,这种长幼界线却不能成为 异辈间的缔结障碍,除了直系血缘 关系的同辈异辈婚被视为非礼外,
“问名” 是男方派人送信给女方,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和名字,女方复信具告。
“纳吉”是问名以后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字通过巫师卜卦,卜的吉祥即可相配;凶则 女方告吹。古人迷信,这一礼至关重要。
“纳征”是经占卜可以成亲,男方正式给女方下聘礼,历代礼物不同,不外乎金银 布帛茶。女方收到,事就定了,
“请期”是请巫师选一即日经双方议定嫁娶的日子。
聘婚制为主要婚配形
式。
等级性是秦汉时期婚姻的显著特点。
秦汉时期严格限制良贱通婚,实行等级森严的门第婚制。
人们的贞节观相对于唐宋时期可谓淡薄,改嫁与再嫁的现象广泛存在。
汉朝时期,为了缓和边疆矛盾,巩固国家政权,
和亲政策极为流行。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政治 婚制。
婚嫁消费相当巨大,主要有媒人的报酬、占卜的费用、聘金和嫁妆、婚 宴的花费等四项。
♪ 如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生下一个肉团, 里面有15对童男童女,他们有互相结合,生男育女,才有 了人类。
♪ 我国的其他少数民族,又都有兄妹配婚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
危害并逐渐产生明确的婚禁,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间的 性关系,而到血缘以外的氏族集团寻找婚配对象,这 就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对偶婚”,也就是古代所说的 “同姓不婚”。
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作者:————————————————————————————————日期: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婚礼并不是产生婚姻时就有了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知礼的文明阶段才形成的。
对于婚礼的起源、发展、呈现方式等,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
1928年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根据社会发展进程和妇女在生活中的位置,梳理了历朝历代的妇女生活和婚礼制度,提出婚姻的形式是从群婚到掠夺婚,经过买卖婚姻,发展为媒妁婚姻。
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
存在于原始时代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至母系氏族社会前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
群婚的前期类型为血缘群婚。
即由血缘集团内部同一辈分的男女成员互相婚配。
后期则发展到两分组织间的族外群婚,即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
这两个集团或是氏族,或是胞族。
掠夺婚是以强行“掠夺”的方式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婚姻仪式。
它是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历史阶段中产生的。
掠夺婚俗称抢婚,也叫劫夺婚,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制时期用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强制性的婚姻形式,后来在不少民族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在一些汉字的构造还可以看出来。
“妻”,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手抓长发女子,上部为长发状,中间是一只手,整个字形像用手抢女子,也就是说,妻子是抢来的女人。
“取”和“娶”是古今字,“取”甲骨文作,以手持左耳状。
《说文•又部》:“取,补取也。
”可见,取的本义是捕获、抢夺,自然,“取亲”就是劫夺婚了。
而“娶”是后来为表示娶亲义另造的字。
另外一组字“婚”、“昏”中,也可以看出劫夺婚的遗俗。
“昏”甲骨文写作,字形像太阳落在树枝当中,表示黄昏。
许慎《说文解字》:“昏,日冥也,从日,氐省。
氐者,下也。
”古代婚礼在黄昏举行,所以结婚的“婚”和黄昏的“昏”同用“昏”来表示,“以昏为期,因名焉。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婚礼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它不仅代表了两个人的喜结连理,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色彩。
传统婚礼习俗作为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也是人们热爱的传统文化之一。
本文将介绍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婚姻制度就已经形成,由于古代社会大多以农业为主,婚姻不仅是个体之间的私事,更是两个人家庭之间的联姻关系。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教信仰是传统婚礼习俗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代社会,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婚姻往往需要在宗教仪式下进行。
无论是东方的儒教、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为婚礼带来了神圣的仪式与规矩。
比如,在中国古代婚礼中就有“三书六礼”的传统仪式,其中六礼即指“问名”、“纳吉”、“纳征”、“纳采”、“问期”、“纳彩”,这些礼仪都是受到儒家思想和古代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产生的。
其次,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也是传统婚礼习俗的来源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习俗和风俗传统。
婚礼习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各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中国的嫁妆、红色喜庆、拜堂、敬茶等习俗,西方的白纱、吉祥物、证婚人等习俗,都是沿袭了地域传统以及族群文化的产物。
最后,经济因素也对婚礼习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婚礼往往涉及到家族的利益和财务的安排,比如男方需要支付女方嫁妆,举办盛大的婚宴等。
经济上的考量使得婚礼习俗变得繁琐而庄重,也使得其中的某些仪式和礼节成为人们传承的一部分。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面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新型婚姻观念的影响,许多传统婚礼习俗逐渐褪去了浓重的色彩,但它们的存在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婚礼中得到了部分保留。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婚礼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婚礼起源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婚礼习俗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婚礼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的婚礼注重祭祀仪式,多以土地神、穀神、祖先神等的祭祀为主。
这种婚礼形式凸显了当时社会对神灵和祖先信仰的重视。
二、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1. 婚期的确定在古代,婚期的确定是婚礼筹备的第一步。
早期,婚期一般由双方父母商议决定,并选择吉日良辰。
后来,由于文化的交融和流动,婚期的确定逐渐受到了历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农历的选择、季节的影响等。
2. 准备嫁妆与聘礼在婚礼前,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准备丰富的嫁妆和聘礼。
古代嫁妆多数是以妆箱为主,内含婚衣、饰品、日常用品等。
而聘礼则是新郎送给新娘的礼品,如金银首饰、锦绣衣物等。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只是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3. 婚礼仪式古代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三步,分别是迎亲、婚礼仪式和送亲。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婚礼仪式则是新娘和新郎敬拜神灵,举行宴席,进行结婚誓言等。
送亲则是新娘返回新郎家中,正式成为新郎家人的一员。
虽然仪式的形式当时有所不同,但是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礼仪规范却相对稳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认可和重视。
三、婚礼习俗的现代传承婚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古代婚礼习俗逐渐转变为现代婚礼的一部分。
现代婚礼在传承古代礼仪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创新。
宴席形式从传统的围桌式发展到自助餐和西式宴会形式,婚纱和礼服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传统婚礼的一些元素仍在现代婚礼中得以保留。
例如,嫁妆仍然是准备新娘婚礼的重要环节,虽然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婚庆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新人提供婚礼策划、礼仪指导等服务。
总之,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引言:婚姻与家庭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不断演变,并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原始婚姻制度、周代的宗法婚姻制度、秦汉时期的均田制婚姻制度、唐宋时期的封建婚姻制度等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阶段入手,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
一、远古时期的原始婚姻制度在远古时期的中国社会,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的阶段。
这个时期,婚姻制度还十分原始,常常以部落和氏族为单位,通过原始的婚姻方式进行联姻,以达到巩固族群和部落的力量。
1. 单配制度在这个时期,由于氏族的力量主导社会,婚姻制度采用的是一夫一妻的单配制度。
即一个男性只能与一个女性结合,不允许同时娶妻或纳妾。
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力量相对较小,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资源的适度分配。
2. 母系氏族制度在远古时期,婚姻制度还常常与氏族制度相结合,以母系氏族制度为主。
这意味着家族的血缘关系主要通过母亲而确定,婚姻中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而男性则以娶妻的方式来加入女性的氏族。
3. 宗法婚姻制度的形成在后期的远古时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竞争加剧,氏族之间的联系难以维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宗法婚姻制度逐渐形成。
这个制度通过以男性的姓氏为血统传承的基础,确立了父系氏族的地位,同时也限制了婚配的自由。
二、周代的宗法婚姻制度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宗法婚姻制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度发展。
1. 宗法婚姻的特点在周代,宗法婚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男性的婚姻自由权受到限制,需要遵循社会的阶层和等级规定;其次,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低下,从此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第三,婚姻成为一种政治手段,用于巩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 周公制定的婚姻制度周公制定的婚姻制度规定,王室成员和贵族只能娶亲族之间的女性,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姻亲制。
通过这种制度,周王朝对贵族家族的控制得以进一步加强,同时也确保了贵族之间的联系和亲和。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变迁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变迁引言: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部落联姻、父母之约,到后来的婚姻媒介的兴起及婚礼习俗的形成,无疑是历史的见证。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深入了解这一历史进程。
一、婚姻制度的原始形态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婚姻形式是由部落之间的联姻关系构成。
在这种制度下,婚姻被视为一个族群之间的纽带,既有利于族群间的联合,又有利于资源的共享。
此时的婚姻往往是由族长或族老与其他部落的领导人之间达成的。
婚姻的实施主体是父母或家族长辈,而个体意愿很少被考虑。
二、父母之约与婚姻媒介的兴起随着时代的推移,婚姻制度逐渐演变为个体选择的重要环节。
在春秋战国时期,婚姻开始注重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
然而,由于宗族关系和世仇冲突等原因,自由选择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
这时,由于婚姻关系对家族利益至关重要,父母之约开始成为常见的婚姻形式。
双方家族通过父母之约,确定了婚姻对象和婚姻条件。
而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婚姻选择范围则主要依赖于媒婆、红娘等婚姻媒介。
三、婚姻媒介的角色与婚姻习俗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媒婆、红娘等婚姻媒介在婚姻的促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以熟悉当地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撮合男女双方,为其寻觅婚姻对象。
同时,他们也在婚姻仪式和礼节的安排上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婚礼中,婚姻媒介在新娘和新郎之间进行沟通和调节,以确保婚礼仪式的顺利进行。
婚礼习俗如拜堂、敬酒、闹洞房等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四、孔家店之变与儒家思想对婚姻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到了宋代,随着孔子思想的影响逐渐深入人心,最典型的例子即为孔家店之变。
孔子提出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婚姻制度,主张同姓不亲,追求通婚,以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婚姻制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促使同姓族群的婚姻逐渐减少,而异姓之间的婚姻则得到鼓励。
五、近代婚姻制度的新变化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中国婚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婚嫁风俗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婚嫁风俗也在不断演变。
1. 古代婚嫁风俗
古代婚嫁更多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中国古代有"娶妻纳妾"、"重男轻女"等风俗;印度则有"童婚"、"窒息新娘"等陋习。
这些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和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2. 近代婚嫁风俗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些陈旧落后的婚嫁陋习逐步被废除。
如中国在20世纪初就废除了纳妾制度,印度也禁止了童婚。
同时,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姻更多建立在双方真挚感情的基础之上。
3. 现代婚嫁风俗
现代社会,婚姻更加注重个人自主权和男女平等。
同性婚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合法地位;单身生育、无性婚姻等新型婚姻方式也逐渐被接受。
与此同时,为了追求个性化,一些新型婚礼形式如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开始流行。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未来婚姻将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彰显人性尊严和个人价值。
只有与时俱进、包容多
样性,婚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婚礼习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本文将从演变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变迁。
一、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1. 世代相传的习俗中国的婚礼习俗根植于古老的传统观念,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
例如,《礼记》中记载的婚礼程序,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在过去,人们多以农耕为生,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因此承载了世代相传的婚礼习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
2. 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在近代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对传统婚礼习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和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婚礼习俗逐渐受到挑战和冲击。
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幸福感,这也导致了婚礼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3. 文化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在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西方的婚礼风格逐渐影响了中国,一些新的婚礼形式和仪式进入中国,和传统婚礼习俗相互融合并创新出新的形式。
例如,婚礼现场的音乐、婚纱摄影等元素都出现在现代中国婚礼中。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意义1. 礼仪和尊重传统传统婚礼习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礼仪和传统的尊重。
婚礼仪式中的各种流程,如迎亲、敬茶和拜堂等,都是以典型的礼仪形式展示,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婚礼的庄重和美好。
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礼节和家族观念,同时也是对古代文化的积极传承。
2. 家庭和社会的联结婚礼习俗作为家庭和社会联结的重要纽带,在中国文化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婚礼习俗中的亲友齐聚、互动礼品的交换等环节,强调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且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
通过婚礼习俗的举行,人们加强了社会关系、增进了亲情友情,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传统文化的传递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向后代传递中国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意义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婚礼习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既保留着传统的基因,又融入了现代元素。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1. 婚礼形式传统婚礼形式的演变是最直观的体现。
在古代,中国的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为子女安排的,以婚姻为手段进行家族的联姻和社会地位的巩固。
一般而言,传统婚礼形式包括聘礼、婚宴、迎亲、过门等环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包办婚姻逐渐减少,代之以爱情婚姻的普遍流行。
现代婚礼形式更加注重新人的个性和创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比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
2. 婚礼服饰婚礼服饰也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中国婚礼中,新郎通常会穿龙袍,而新娘则会穿礼服和旗袍。
这种装束代表着古代皇室婚礼的繁荣和庄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新人对于婚纱和西装的选择更为普遍,西式婚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婚礼服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美感。
3. 婚礼仪式传统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拜天地、拜堂、敬茶等环节。
拜天地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感谢和祈祷,拜堂则是承认婚姻的合法性和家族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宗教观念的多元化,一些新人选择在婚礼仪式中加入个人化的元素,比如宣誓、誓约等。
这种变化不仅使婚礼更富有仪式感,也更加能够反映新人的真实感受和意愿。
二、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意义1. 弘扬传统文化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婚姻制度、家族观念、礼仪道德、美学理念等多层面的价值。
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演变,既能够使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2. 传递家族血脉传统婚礼习俗强调婚姻的合法性和家族的延续,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族的联姻,通过结婚可以延续家族的血脉。
中国传统婚俗与礼仪的演变与变革
中国传统婚俗与礼仪的演变与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传统婚俗与礼仪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也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以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婚俗与礼仪的演变与变革。
一、历史的追溯中国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朝与商朝时期。
在那个时期,婚姻是以家族联姻为原则的,称为“姻族”。
婚姻的重要性与意义也极为显著,这是因为婚姻关乎着家族的荣誉与利益。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
清朝时期,婚姻的形式逐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皇帝的婚姻就是非常明显的代表之一。
他们的婚姻不仅关涉到家族荣誉与利益,同时也是涉及到全国的政治利益与稳定。
因此,清朝的皇帝在选择妻子时需要进行极为谨慎的考虑。
二、传统的习俗婚礼是中国传统婚姻的重要仪式,包括订婚、婚礼、送嫁。
在传统婚礼中,喜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礼仪。
喜帖通常包含订婚、结婚时间、地点、节目等信息。
此外,拜堂礼、喜酒、彩礼、迎亲、拜堂、拜天地、敬茶、抛绣球、洞房花烛等传统礼仪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传统婚礼中,嫁妆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贵贱,只要是有嫁妆的婚姻都被认为是高贵婚姻。
嫁妆通常由各种细腻且美观的东西组成,例如:镜子、银盒、皮箱、簪子、项链等,这些礼品表示着嫁娶的重要性与荣誉。
三、现代的变化现代的婚姻通常注重的是爱情之间的声誉,而不是嫁娶的地位与荣誉。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婚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许多聘礼、彩礼等传统元素被废除,这使得传统的婚姻方式变得更为简单而不失庄重。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婚礼形式也应运而生。
例如西式婚礼、主题婚礼、海外婚礼等,这些不同的婚礼形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与全新的体验,使得当代婚礼成为了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庆典。
同时,在现代婚礼中,自由选择婚姻的思想已经更加普及。
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甚至性别都已经成为了可能的选择。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精神、文化与道德的前进与进步。
四、结语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婚俗与礼仪的演变与变革表明了中国社会在历史上的变化与进步。
中国历代婚姻制度
中国历代婚姻制度
中国历代婚姻制度自古以来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演变,以下简要介
绍了中国历代的婚姻制度:
1. 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以父权制为基础,家族的利益
至上,婚姻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婚姻制度强调血亲关系和家族的延续。
2.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国家的分裂,个人自由意识
逐渐兴起,土地私有和家族势力衰退,个人选择婚姻的权利逐渐增加。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新婚姻制度,婚姻以男
尊女卑为原则,禁止私娶私妻的行为,实行婚姻制度的法律化。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婚姻制
度逐渐趋向于平等和尊重个人意愿。
婚姻多由男女自由选择和订约而成。
5. 唐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重视家族和门第,礼教约束
严厉,一夫一妻制开始确立。
婚姻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夫妻关系以
男性为中心。
6. 明清时期:在封建社会的制约下,家族的利益至上,家族成
员的婚姻多由长辈或媒妁安排,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婚姻制度依然保
持着封建特色。
7.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婚姻制度开始向西方的
婚姻制度靠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逐渐改革,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强调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保护妇女
权益等原则。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的婚姻制度在受到家族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有时强调血亲关系和家族延续的父权制思想,有时又受到佛教和道家
等思想的影响,倡导个人自由意识和人性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
会的变迁,中国的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了现代化,重视个人意愿、男女
平等和法律保护妇女权益。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仪式和习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夏朝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简单。
男方一般会送给新娘礼物,如兽皮、兽骨等,并结合祭祀的方式进行婚礼。
2.商朝:商朝时期的婚礼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仪式。
婚礼一般在夜晚举行,新郎需要在女方家的门前驻足三夜,以示决心。
同时,还有牛、羊等牲畜作为婚礼宴席上的主食。
3.周朝:周朝的婚礼形式相对隆重。
古代婚礼的最高规格是三冢礼,即男方三代同堂出席的婚礼。
婚礼上,新娘穿着华丽的婚纱,新郎穿着锦袍,由排长官主持婚礼。
4.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婚礼形式开始向现代婚礼过渡。
新郎需要送给新娘一些贵重的礼物,如金饰、玉石等。
同时,还有丰盛的宴席和各种娱乐活动,如舞蹈、音乐等。
5.秦汉时期:婚礼形式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的婚礼更加隆重。
婚礼一般在傍晚开始,新郎要在新娘家门前驻足一夜,双方家人和亲友共同参加婚礼。
同时,还有舞狮、舞龙等娱乐活动。
6.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婚礼的规模较大,多数采取府中婚礼形式。
仪式上,主持人会为新郎新娘行拜天地、拜堂和拜父母等礼仪,然后举行酒宴并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7.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婚礼形式更加注重礼仪和规定。
新郎需要亲自前往新娘家接娘,而不是由代理人代劳。
婚礼上有详细的礼仪和仪式,如天地盟、鞠躬问名和交杯酒等。
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繁琐。
婚礼前,新娘需要进行多次仪式试妆,确保妆容完美。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分别由父母引领进入礼堂,由主持人主持仪式,进行交杯酒、敬茶等仪式。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的简要介绍。
这些婚礼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婚姻观念,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但传统婚礼的影响依然存在,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观念。
简要论述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
简要论述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复杂与多变的历史过程。
从古至今,婚姻制度的变迁,始终与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婚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现代婚姻制度的形成等方面来简要论述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在母系社会中,妇女是社会主要的劳动力,而男性则扮演着保护家庭和部落的角色。
婚姻制度也随之产生,以确保母系氏族的延续和维护女性的地位。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拥有婚姻和生育的自由权利。
婚姻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女方家族的长辈来协商和决定,而男方则需要支付一定的嫁妆。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赠婚制”。
随着时代的变迁,母系氏族社会逐渐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成为了家族的主要传承者,女性的地位逐渐下降。
婚姻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社会中,婚姻的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男方的意愿和选择。
同时,婚姻也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经济交换意义。
男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聘礼给女方家庭,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聘礼制”。
二、婚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发展。
在周朝时期,婚姻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了以男方家庭为主导的“嫁娶制”。
在这种制度下,男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聘礼给女方家庭,以求得女方的嫁妆。
同时,男方还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家庭的繁荣和安宁。
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婚姻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以婚姻家庭为单位的“婚姻制”。
在这种制度下,男女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配偶,婚姻也开始具有了一定的个人自由和平等性。
同时,婚姻家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在唐宋时期,婚姻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平等婚姻制”。
在这种制度下,男女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配偶,婚姻也不再具有明显的经济交换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婚礼并不是产生婚姻时就有了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知礼的文明阶段才形成的。
对于婚礼的起源、发展、呈现方式等,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
1928年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根据社会发展进程和妇女在生活中的位置,梳理了历朝历代的妇女生活和婚礼制度,提出婚姻的形式是从群婚到掠夺婚,经过买卖婚姻,发展为媒妁婚姻。
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
存在于原始时代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至母系氏族社会前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
群婚的前期类型为血缘群婚。
即由血缘集团内部同一辈分的男女成员互相婚配。
后期则发展到两分组织间的族外群婚,即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
这两个集团或是氏族,或是胞族。
掠夺婚是以强行“掠夺”的方式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婚姻仪式。
它是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历史阶段中产生的。
掠夺婚俗称抢婚,也叫劫夺婚,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制时期用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强制性的婚姻形式,后来在不少民族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在一些汉字的构造还可以看出来。
“妻”,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手抓长发女子,上部为长发状,中间是一只手,整个字形像用手抢女子,也就是说,妻子是抢来的女人。
“取”和“娶”是古今字,“取”甲骨
文作,以手持左耳状。
《说文•又部》:“取,补取也。
”可见,取的本义是捕获、抢夺,自然,“取亲”就是劫夺婚了。
而“娶”是后来为表示娶亲义另造的字。
另外一组字“婚”、“昏”中,也可以看出劫夺婚的遗俗。
“昏”甲骨文写作,字形像太阳落在树枝当中,表示黄昏。
许慎《说文解字》:“昏,日冥也,从日,氐省。
氐者,下也。
”古代婚礼在黄昏举行,所以结婚的“婚”和黄昏的“昏”同用“昏”来表示,“以昏为期,因名焉。
”这是抢婚制的遗俗,选择黄昏时进行抢夺,但已逐渐由真抢变为假抢。
男方黄昏时去迎亲,要乘墨车,即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迎亲的人也要全部穿黑色衣服。
现代社会中倡导自由婚姻,因此抢婚实际上已改变它原来的意义,但作为婚礼的仪式依然保留,多见于我国西南云、贵、川、藏等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
从父系社会开始,女子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依附于男性,甚至成为男性的所有物,出现了买卖婚姻。
古人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之礼",可知买卖婚俗至迟在夏商之时便产生了。
“俪皮”,是指鹿皮,古代以鹿皮代货币,也就是用钱作娶妻之礼。
初期,买卖婚没有妻妾之分,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则以礼聘娶的女子为妻,用钱购买来的女子作为妾。
因此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礼记·曲礼》中也有记载:“买妾不知其姓,卜之。
”证明了买卖婚姻制度的存在。
买卖婚制以金钱购买为实质,也存在多种形式。
一是以礼聘娶为名,金钱买卖为实的购买式婚姻。
起初纳彩体现了对婚姻的尊重,但逐渐演变为礼不厚不嫁,这是在聘礼掩盖下的买卖婚的延续。
二是以钱买妾。
长期以来,一夫多妻为社会所认可,妻子明媒正娶,而妾则可用钱来购买。
三是卖女抵债或把女子作为挣钱工具的买卖婚。
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受着“三从四德”的严重束缚,被当作一种物品来买卖。
历代卖女抵债或卖妻求荣等买卖式婚配众多,甚至其残余仍影响着部分人,他们把女儿或老婆视为赌资。
四是诱骗、拐卖妇女而成的买卖婚。
这在现代社会是违法行为,但在古代却时有出现。
总的来说,买卖婚制是适应封建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抢夺妻子造成的混乱和社会纠纷。
为适应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婚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媒妁婚姻。
买卖婚演变为聘娶婚,买卖的中间人演变成媒妁。
《说文解字》:“媒,谋也。
谋合二姓者也。
”这里解释了媒的身份作用。
《周礼•地官》中说媒氏的职责:媒氏掌管民众的婚姻。
男女凡出生三月取名以上的,都要记录出生日期和姓名。
让男子三是娶妻,女子二十出嫁。
凡是娶再嫁妻和接纳再嫁妻子子女的,都要加以记录。
可见在周代,官方专门设置官职媒氏来主管婚姻和男女之事。
“妁”字与之接近。
《说文解字》:“妁,酌也。
斟酌二姓者也。
”所以,二字经常合用,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仪礼•士昏礼》中以士为例,详细记载了婚礼的全过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反映了周代的典型婚制形式。
在这里,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媒氏,六礼就无法进行,媒氏不仅负责男女两家的交接、互通双方姓名,还起到防止男女直接接触、做出不考虑家族利益而私定终身的事情。
有媒氏的参与,使得婚姻明媒正娶,具有了正当性、合法性。
而没有媒氏的自成婚姻,则是很不光彩、很丢脸的事情。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士以上官僚阶层的
- 1 -
婚姻基本严格按照六礼程序进行,但“礼不下庶人”,民间仍有野合习俗和奔婚的情况。
《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说明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下的野合习俗是合法的,也属于媒氏指挥号令的范畴。
时至今日,在一些礼教思想薄弱的地区还可看到,如海南黎族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传统的爱情节。
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仅是当事人的个人行为,更是关乎两姓宗族的大事。
而婚礼涉及到两姓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涉及到宗族是否昌盛,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研究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