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日忽蹉跎,明日何其多?
——关于山东大学在校生拖延现象调查报告
引言
拖延症这个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而到了竞争激烈的现代,拖延症却越来越走入大家的视野,甚至成为很多人无法消除的苦恼。我们就以拖延症为题,在山东大学在校生之中进行了调查,本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涉及到山东大学学生拖延的现状,即拖延的普通性问题,尽管我们发现拖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普通存在,但是到底山东大学学生这个群体的拖延程度达到怎样的水平?是否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中都会拖延?其次考虑到拖延的原因,影响拖延行为的因素很多。有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失败是学习拖延产生的原因,个体因不能对自我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从而造成拖延。而对拖延这一概念的核心定义与时间密切联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错过最佳任务完成时间的拖延行为。在已有的经验之中可以得出时间管理和拖延是密切相连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有准确的时间观念和对时间的良好控制,才能更好的利用时间来减少拖延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对于大学生拖延原因的研究发现,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是大学生拖延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山东大学学生而言,这些是否同样造成他们拖延的原因?再次是对于影响拖延因素的探讨,什么将影响拖延行为呢?最后涉及到拖延引起的后果,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拖延会造成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有较差的学业成绩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会发生在山东大学的学生中吗?
数据分析与问题总结
1.拖延症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在我们调查的400个样本中,几乎全部同学(383名)都认为自己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症倾向,其中两成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在自己和同学身上比较严重。群众基础广泛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目前关于“拖延”的研究普遍认为,“拖延”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现
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会被堆积如山的任务搞得焦虑易怒,这时拖延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所以有专家说拖拉是防备行为的一种过敏形式,是为了暂时缓解深层次的内心恐惧。第二点,作为学生,最容易学业拖延,将学业任务推迟到最后的限期;;其次生活次序也会有拖延,很难以确定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时间以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计划的活动,这是调查对象所决定的。而在调查问卷中,也的确呈现出了这种问题,即在学习和宿舍生活方面拖延症现象特别严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主要表现在其学业与任务完成中, 生活中常见的拖延表现为赖床, 而在发短信、回电话、赴约等日常行为中较少拖延;第三,拖延有其传染性,问卷中有大约武城的同学认为在一个得过且过的环境中,自己和他人更容易做事拖拉,所以我
部分关键数据举例:拖延症程度数据
2.拖延症与制定学习计划关系并不突出,与学习成绩却正相关
记得有位时间管理的大师曾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自我的约束,所以无论制定的计划如何细致周到,最终的成败都要取决于自我意志的强弱。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同学有制定学习计划或是有固定的学习习惯,但这部分同学的拖延现象与其余同学相比并没有明显不同,对于山东大学的学生而言,有拖延症让自己完成预定计划变得更加困难了,但极少学生有意识的禁止自己发生拖延来换取学习计划更高质量的完成。而且,仅有一成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在未来特意去制定学习计划,来对抗自己的拖延症。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很少拖延甚至几乎没有拖延现象的同学一般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效率较高,而拖延现象较多的同学情况却相反,很多人不满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拖延症程度与学习成绩有明显关系,心无旁骛,雷厉风行的同学更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
部分关键数据举例:学习成绩与制定计划的对比
3.近一半同学认为拖延症对自己影响一般
据统计,我国有31 %的大学生认为拖延对自己影响不大乃至有积极影响。在这其中,认为拖延有积极影响的同学的主要理由是“尽管作业拖了一点,但是交出的作业更让人满意”。在这次调查中,由四成的同学认为拖延对自己影响不大甚至感受不到特别大的影响。根据自媒体人、资深传播专家罗振宁在《罗辑思维》中解释,“拖延症”不是懒,拖延会带来焦虑、负罪感,懒则没有。拖延本身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危害的是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其连锁反应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都经历过拖延带来的放松和罪恶感,而一些同学没有及时调整则会长时间的坠入一段颓废和痛苦的时期。而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并没认识到拖延的潜在危害以及摆脱拖延症对个体潜力的极大释放。
4.事情缓急决定了拖延程度,大部分同学“不拘小节”
在具体行为的多选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人勾选“决定静下心来做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这一项,却几乎所有人选择了“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的久越接近deadline,越想做其他事”。可见拖延症在同学间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和习惯,对于一些小事,同学们养成了拖拉的习惯,对于学习这类时间跨度较长,很少有人监管的事则经常会犯拖拉的毛病。从调查报告看,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同学们越容易拖延,当大家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自信心,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比如,选择“因任务性质抵触任务”的同学竟然占400个样本的一半,而选择“拖延的结果并不是很差,因此拖延欣慰得到了自我安慰”的也有三成,因此可以说,同学们在面对棘手问题时因胆怯而容易逃避和拖延,在面对程度一般的问题时也容易得过且过,甚至认为不到最后自己的效率反而不能达到最高,而最后临时抱佛脚后的成绩感也让自己感觉良好。在面对小事时,很多人也难逃拖延症这一顽疾,他们觉得小事不值得太过尽心尽力,这一点无论多么井井有条的人也不能完全避免,若干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碰到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将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兼同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把它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