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 实习报告书格式
野外实习报告模板八篇_2
![野外实习报告模板八篇_2](https://img.taocdn.com/s3/m/d0188b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3.png)
野外实习报告模板八篇野外实习报告篇1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奥陶统、晚奥陶统、中石炭统和晚奥陶统的岩层构造、岩性、岩层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以及各个地层中所伴随的矿产、褶皱类型、断层情况以及从晚奥陶统到中石炭统的过渡岩层各种性质等;(2)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基本地形。
了解煤矿生产中各种机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项、煤的分类及运输方式、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标准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尽快的熟悉各种情况避免各种错误;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0dea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b.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课程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为一个位于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种类。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野外生态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生物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这些调查让我对野外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生态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监测的工作,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气候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野外监测,并学习了如何分析监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3. 野外生态修复,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修复的工作。
我们对一些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包括植树、清理垃圾和恢复植被等工作。
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野外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生物调查、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最后,我也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习体会。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环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把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牢记在心,不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1cb3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3.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实习地点为一
座位于山区的农场。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耕作、动物饲养、植物种植以及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
二、实习内容。
1. 农田耕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农场的耕作工作,学习了
如何使用农具进行土壤松土、施肥、种植作物等基本农田耕作技能。
2. 动物饲养,我还参与了农场的动物饲养工作,学习了如何给
牲畜喂食、清理畜舍、照顾动物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植物种植,在农场的果园和菜园,我学习了如何种植果树和
蔬菜,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浇水、施肥等技术。
4. 野外生存技能,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比如搭建帐篷、生火、野外取水等。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农田耕作、动物饲养和植物种植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也让我对野外生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我在野外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实习感想。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还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对我的人生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永远怀念这次难忘的实习经历,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的一切。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81014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d.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野外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地质地貌、动植物种类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选择在某某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地质地貌特点,是进行野外综合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
1. 野外生态系统调查,学生们分组进行了野外植被调查和动物种类观察,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和动物的生态习性。
2. 地质地貌考察,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实地考察,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学习了地质地貌图的绘制方法。
3. 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学生们接受了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包括野外定向、野外求生、野外救护等内容,提高了他们在野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4. 自然资源调查,学生们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当地的植物、矿产、水资源等情况,为保护区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野外环境的特点和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们也在实习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实习感想。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尽一份力量。
总之,本次野外综合实习对我的成长和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将会把所学所感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野外实习报告规范
![野外实习报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50b71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a.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学生能够获得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三、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
四、实习内容及方法4.1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调查。
4.2实习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观测、采集标本、记录数据、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
五、实习成果与分析5.1土壤方面: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质地、肥力等特点,探讨土壤与植被、气候、地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2植被方面:对不同区域的植被进行调查和记录,包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分布规律等,分析植被与土壤、气候、地貌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3气候方面:通过观察和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分析气候对土壤、植被、地貌等的影响。
5.4地貌方面:对实习线路中的地貌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探讨地貌与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5地质方面:对实习线路中的地质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等,分析地质对地貌、植被、土壤等的影响。
5.6人文景观方面:对实习线路中的人文景观进行观察和了解,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探讨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实习总结与体会6.1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307867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二、实验目的三、实验时间四、实验地点五、实验对象及材料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2. 实验过程(1)野外观察与记录(2)样品采集与处理(3)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野外观察结果2. 样品分析结果3. 实验数据整理与处理八、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对比2.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实验结果的意义与应用九、实验结论十、实验建议一、实验名称(例如:野外植被调查与样方设置)1. 掌握野外植被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 学会样方设置与样方调查。
3. 培养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时间(例如:2023年10月20日)四、实验地点(例如:XX自然保护区)五、实验对象及材料1. 实验对象:自然植被群落2. 实验材料:野外调查工具(如:植物标本夹、记录本、望远镜等)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
(2)准备野外调查工具和记录本。
(3)分组讨论,明确分工。
2. 实验过程(1)野外观察与记录1. 观察植被群落外貌特征,记录植物种类、高度、密度等。
2. 识别植物种类,记录植物名称。
3. 观察土壤、地形、水源等环境因素。
(2)样品采集与处理1. 采集植物样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植物鉴定和数据分析。
(3)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 样方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一定面积的样方。
2. 样方调查: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
3. 数据整理与处理: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野外观察结果(例如:共观察到XX种植物,主要种类有:XX、XX、XX等。
)2. 样品分析结果(例如:植物种类鉴定结果为XX、XX、XX等。
)3. 实验数据整理与处理(例如:统计样方内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数据,绘制相关图表。
)八、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对比(例如: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预期目标,野外植被种类丰富,生长状况良好。
野外实习报告字体格式
![野外实习报告字体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6a73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d.png)
一、实习基本信息实习单位:XX大学XX学院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自然保护区实习导师:XX教授实习人数:10人二、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野外采集、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野外生态调查:包括植被类型、结构、分布,以及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调查。
(2)动物种群调查:观察、记录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环境监测:监测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
(4)野外技能训练: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如搭建帐篷、取火、野外急救等。
2.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准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和实习内容,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物资。
(2)实习中期:按照实习计划,分组进行野外调查。
每组由一名导师指导,负责解答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习后期:整理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实习成果(1)收集到丰富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实践技能。
(3)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实习收获(1)加深了对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2)了解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习总结与反思1. 实习总结本次野外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2. 实习反思(1)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缺乏野外生存经验,出现了不适症状。
今后,应加强野外生存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野外适应能力。
(2)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安全隐患。
地理野外实验报告格式
![地理野外实验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cb54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2.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野外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等地理环境要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技能。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市XX县XX山三、实验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张三实验学生:李四、王五、赵六、孙七四、实验器材1. 地理野外考察工具:指南针、地图、笔记本、录音笔、相机等;2. 地质调查工具:地质锤、岩石切片、取样器等;3. 植被调查工具:植被调查表、样方框、植物标本夹等;4. 土壤调查工具:土壤取样器、土壤分析仪器等。
五、实验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1)观察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形态;(2)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3)记录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及分布情况。
2. 植被调查(1)识别不同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2)分析植被对地形、土壤、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适应性;(3)记录不同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
3. 土壤调查(1)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2)分析土壤对植被、水文等环境要素的影响;(3)记录不同土壤类型及分布情况。
4. 生态环境调查(1)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六、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分组,明确分工,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2. 地形地貌调查:跟随指导教师,观察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形态,记录地形地貌类型及分布情况。
3. 植被调查:分组进行植被调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记录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
4. 土壤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记录不同土壤类型及分布情况。
5. 生态环境调查: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形地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蜿蜒曲折,湖泊较少。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e00f5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7.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
实习地点,某某国家公园。
一、实习目的。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实习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地实习,使实习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野外环境,掌握野外生存技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实习生接受了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包括搭建帐篷、生火、野外定向、野外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实地操作,实习生掌握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2. 野外生态考察,实习生深入国家公园内部,进行了野外生态考察。
通过观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加深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
3. 团队合作训练,实习生参与了团队合作训练活动,包括攀岩、绳索下降、团队拓展等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实习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
1. 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通过实地操作和培训,实习生掌握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包括搭建帐篷、生火、野外定向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在野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2. 深化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野外生态考察,实习生对自然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3. 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训练活动,实习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实习总结。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为实习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相关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地实习,实习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实习生们能够将这次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b957d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e.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野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通过实地实习来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习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片位于山区的原始森林作为实习地点。
这片森林地处偏远,生态环境相对完整,是进行生态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植被、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采样和实地测量,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水体的PH值等重要生态环境指标。
2.野生动植物观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野外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比如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和一只稀有的金丝猴。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对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数量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了野外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我提高了野外实地调查和观察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观察。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继续从中获益。
五、实习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让我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将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实习机会,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野外实习报告的格式
![野外实习报告的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7048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9.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野外识别地质现象的能力,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X地区三、实习内容1. 地质图识读与绘制2. 地质观察与描述3. 地质剖面测量4. 地质现象识别与鉴定5. 地层划分与对比6. 构造解析与制图7. 地质填图与报告撰写四、实习过程1. 地质图识读与绘制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地质图的基本要素,如地层、岩性、构造等,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质图进行实地调查。
2. 地质观察与描述实习第二天,我们开始了地质观察与描述的实践。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地质点,对地层、岩性、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描述。
3. 地质剖面测量实习第三天,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测量的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剖面测量,掌握了剖面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地质现象识别与鉴定实习第四天,我们学习了地质现象的识别与鉴定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察了多种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节理等,并学会了如何进行鉴定。
5. 地层划分与对比实习第五天,我们学习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地层划分,并与区域地层进行了对比。
6. 构造解析与制图实习第六天,我们学习了构造解析与制图的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实习区域的构造进行了解析,并绘制了构造图。
7. 地质填图与报告撰写实习第七天,我们进行了地质填图与报告撰写。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填图,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技能,掌握了地质图识读与绘制、地质观察与描述、地质剖面测量、地质现象识别与鉴定等方法。
2. 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格式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3a8f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e.png)
一、实习基本信息1. 实习时间:2023年5月20日至2023年5月30日2. 实习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3. 实习人员:地质专业全体学生4. 实习指导教师:张老师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地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质素养。
3. 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质现象等。
4. 深入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地处秦岭山脉东段,属于秦岭-大巴山地槽区。
实习区域地形复杂,地层丰富,地质现象多样。
2. 实习项目(1)地层岩性调查通过对实习区域地层岩性的观察、描述,了解不同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层序关系等。
(2)地质构造调查观察实习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分析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
(3)地质现象调查观察实习区域内的地质现象,如岩溶地貌、滑坡、崩塌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4)野外地质工作技能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1)查阅实习区域相关地质资料,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地质情况。
(2)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分组讨论,明确实习任务与分工。
2. 实习过程(1)地层岩性调查在实习区域内,通过观察、描述不同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层序关系等,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
(2)地质构造调查观察实习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分析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
(3)地质现象调查观察实习区域内的地质现象,如岩溶地貌、滑坡、崩塌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4)野外地质工作技能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技能。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各组进行总结,整理实习成果,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b73a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地理科学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野外地理环境,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实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野外地理环境的调查方法,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2. 学会使用GPS、罗盘等野外工具,提高野外定位和导航能力。
3. 通过实地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思维。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本次野外实习地点选择在XXX省的XXX山脉。
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共计两周。
四、实习内容1. 野外地形地貌调查在实习初期,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观察、记录和拍照,了解了山脉的走向、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罗盘和GPS进行野外定位和导航。
2. 植被调查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来源。
我们选取了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样地,对植被的种类、密度、覆盖度等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3. 土壤调查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物质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采集了不同地形地貌的土壤样品,对其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分析。
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利用Arc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了实习区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
通过GIS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实习区域的地理特征,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
5. 实习总结与论文撰写实习结束后,我们对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总结,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详细描述了实习过程、实习成果和实习心得。
五、实习成果1. 成功完成了野外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的调查工作。
2. 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罗盘和GPS的使用。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a2ab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d.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某自然保护区。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旨在让实习生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培养实习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技能,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地实习,让实习生亲身感受自然保护区的特殊魅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二、实习内容和安排。
1.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类型等。
2. 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包括植物采集、水源获取、野外定向等。
3. 参与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学习动植物识别和记录技能。
4. 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包括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救护等。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学习了许多野外生存技能和动植物识别技能。
通过实地实习,我对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宝贵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四、实习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建议未来可以增加实地实习的时间和频次,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从而更好地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五、致谢。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指导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照顾,让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野外综合实习。
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勤工作让自然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学习和成长。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fad60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4.png)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1. 前言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
这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分享我的实习经历以及所学到的重要经验。
2. 实习地点和时间我参加的野外综合实习是在山区进行的。
实习时间为两周,从6月1日到6月14日。
3. 任务和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建议。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实习内容4.1 实地观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多天的实地观察。
我们沿着山脉穿行,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
我们还进行了植被抽样和土壤采样,并对水质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4.2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地观察后,我们回到实验室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动植物数据进行处理,制作了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图。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土壤样本中的养分含量以及水质数据。
4.3 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5. 实习经验5.1 团队合作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并分工合作。
每个人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互相支持和协助。
5.2 问题解决能力在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设备故障和数据采集困难等。
然而,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成功完成了实习任务。
这一过程培养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5.3 实践应用这次实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延伸,更是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我们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并通过反思和总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模板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8af9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9.png)
一、实习基本信息1. 实习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2. 实习地点:____省____市____县(区)3. 实习单位:____4. 实习指导教师:____5. 实习学生姓名:____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增强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野外调查、观测、分析和记录的能力。
-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任务:- 进行野外地形地貌观测与描述。
- 开展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调查研究。
- 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 收集相关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过程1. 野外准备:-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图、罗盘、笔记本、相机等。
- 组建实习小组,明确分工。
2. 野外实习:- 第一天:抵达实习地点,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
- 第二天至第五天:按照实习计划,进行地形地貌观测、水文调查、气候观测、土壤采样等。
- 第六天:整理野外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
-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域进行综合分析。
四、实习成果1. 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 分析地形地貌对区域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 水文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水系分布、水文特征。
- 探讨水文特征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3. 气候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 探讨气候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4. 土壤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壤特征。
- 探讨土壤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 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议。
五、实习体会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野外实习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a99b5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0.png)
一、封面标题:野外实习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目录1. 引言2. 实验目的3. 实验原理4. 实验材料与方法5. 实验过程6. 实验结果与分析7. 讨论与结论8. 参考文献三、引言(简要介绍野外实习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
)四、实验目的1. 了解野外实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培养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野外生存技能和安全意识。
4. 深入认识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五、实验原理(简要介绍野外实习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如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六、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习所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等。
2. 实验方法:a. 野外观察:记录植物、动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
b. 样本采集:采集植物、动物、土壤等样本。
c. 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分析。
d.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如气温、湿度、土壤类型等。
七、实验过程(详细描述野外实习的具体过程,包括)1.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习地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
2. 实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详细记录野外观察到的各种自然现象。
3. 样本采集:按照实验要求采集植物、动物、土壤等样本。
4. 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分析。
5.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如气温、湿度、土壤类型等。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观察到的植物、动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b. 采集到的样本种类及数量。
c. 实验数据,如气温、湿度、土壤类型等。
2. 结果分析:a. 分析观察到的植物、动物种类与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b. 分析采集到的样本种类与实习地点的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5ade8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d.png)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及时间。
实习单位,某某自然保护区。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二、实习内容。
在这次野外综合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巡护、监测、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1.巡护工作。
每天早晨,我们会分成小组进行巡护工作,巡查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野生动物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和稳定。
2.监测工作。
我还参与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监测工作,学习了如何设置监测点、如何使用监测设备等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不少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
3.科普宣传。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宣传活动,向游客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动物、地理环境等情况,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巡护和监测工作,掌握了一些实用的野外生存技能。
其次,我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实习感想。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自然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实习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希望能够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专业水平。
六、结语。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我会继续努力,为自然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自然保护区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让我们共同守护美丽的自然环境。
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模版
![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5060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7.png)
一、实习概况1. 实习时间(填写具体日期,例如: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7月21日)2. 实习地点(填写实习地点名称,例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3. 实习班级及人数(填写班级名称及人数,例如: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2021级1班,共30人)4. 实习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姓名,例如:张三教授)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实习目的(列出实习的主要目的,例如:)- 了解苍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 学习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 巩固和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习意义(阐述实习的意义,例如:)- 通过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线路(描述实习线路,例如:)- 第一天:大理古城—苍山索道—洗马潭—七龙女池- 第二天:洗马潭—苍山大峡谷—索道站—大理古城2. 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习内容,例如:)- 地质考察:观察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貌形态等。
- 地貌考察:分析地貌成因、类型、分布规律等。
- 气候考察:观测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
- 水文考察:调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
- 植被考察:识别植物种类、分布特征、群落结构等。
四、实习方法1. 观察法(描述观察方法,例如:)- 通过肉眼观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 使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辅助观察。
2. 测量法(描述测量方法,例如:)- 使用罗盘、海拔仪等工具进行地质、地貌测量。
- 使用皮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植被调查。
3. 标本采集法(描述标本采集方法,例如:)- 采集岩石、土壤、植物等标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五、实习成果1. 文字报告(撰写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概况、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实习成果等)2. 图片资料(收集实习过程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3. 实验室分析数据(整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如岩石成分、土壤养分等)六、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总结实习收获,例如:)- 增长了自然地理学知识,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野外探究实验报告格式(3篇)
![野外探究实验报告格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17a8d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3.png)
第1篇一、实验名称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调查二、实验目的1.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2. 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差异。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XX省XX县XX森林自然保护区五、实验人员实验指导老师:XXX实验小组:XXX、XXX、XXX、XXX六、实验材料1. 野外调查工具:指南针、测距仪、记录本、相机等。
2. 实验试剂:无。
3. 实验设备:无。
七、实验方法1. 样方调查法:在实验地点随机选择5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100平方米。
调查样方内所有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特征。
2. 样带调查法:在实验地点随机选择3条样带,每条样带长度为100米。
调查样带内所有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特征。
3. 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
八、实验过程1. 前期准备:了解实验地点的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类型等基本信息。
2. 样方调查:在实验地点随机选择5个样方,每组人员负责一个样方。
记录样方内所有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特征。
3. 样带调查:在实验地点随机选择3条样带,每组人员负责一条样带。
记录样带内所有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特征。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
九、实验结果1. 样方调查结果:共调查到植物种类XX种,其中乔木XX种,灌木XX种,草本XX种。
2. 样带调查结果:共调查到植物种类XX种,其中乔木XX种,灌木XX种,草本XX种。
3. 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XX,Simpson指数为XX。
十、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2. 样方调查和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群落特征。
3. 不同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这与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野外实习报告实习课程:综合地理实习姓名:李芳专业班级:_ 地理科学一班学号:___完成日期:2014年9月6日4实习报告正文部分: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
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
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
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
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
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
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
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
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治理后的蚂蝗岭)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
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
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
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
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
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
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
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
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
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
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
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
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
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
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
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
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
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
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
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
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兴隆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
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头公园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
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
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
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
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
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
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
涨潮时沟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滩面。
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最低为‰,平均为‰.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最低℃,平均℃。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
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港就有19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
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
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1)木榄群落,(2)海莲群落,(3)角果木群落,(4)白骨壤群落,(5)秋茄群落,(6)红海榄群落,(7)水椰群落,(8)卤蕨群落,(9)桐花树群落,(10)榄李群落,(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12)角果木+桐花群落,(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实习心得: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
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实际生活中去。
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书目:《综合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等主编科学出版社《环境保护概论》刘天奇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主表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