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节日风俗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 端午节 中元节 中秋节
一.春节
•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 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 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 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 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 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 年,俗称“过年”;但在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 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 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二.寒食节与清明节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 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 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 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 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 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 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 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 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 只过清明节。
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
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
典 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
净净。等王灵宫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
干净,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宫和灶王嘴里
故
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 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镇邪驱鬼。
门
祈福门神
神
种 道界门神
类
武将门神
文官门神
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 宝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门上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道君
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所供的门神多手持 兵器 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的,一般是招财进 宝、五子登科之类的彩画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 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 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 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 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 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不少地 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 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 (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 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 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 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 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 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 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 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 夕之夜守岁迎新。
三.端午节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 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 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 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 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 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 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 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 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 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 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 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 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Look (⊙o⊙)
四.中元节
• 中元节,俗称鬼节、 七月半,佛教称为盂 兰盆节。中元节在农 历七月十五日,部分 在七月十四日。原是 小秋,有若干农作物 成熟,民间按例要祀 祖,用新米等祭供, 向祖先报告秋成。因 此每到中元节,家家 祭祀祖先,供奉时行 礼如仪。七月十五上 坟扫墓,祭拜祖先。
•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 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 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 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 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 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 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 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 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 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 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 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 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 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 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那些有趣儿的春节小民谣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儿,捏造鼻 儿(饺子);大初 一儿,撅着屁股乱 作揖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 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 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 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 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 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 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 走。”太原的《避债谣》: “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 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 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 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 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 见拱拱手。”
扫尘 腊月二十四日——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跟玉皇大帝说人间
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
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
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上,再让蜘蛛结张大
小 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宫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
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
ຫໍສະໝຸດ Baidu
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惯。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
杂话》中载:“春联
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 传旨:公卿士庶家门
欣
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
行时出现。”朱元璋 不仅亲自微服出城,
赏
观赏笑乐,他还亲自
题春联。他经过一户
对
人家,见门上不曾贴
春联,便去询问,知
联
道这是一家阉猪的,
还未请人代写。朱元
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
写了“双手劈开生死
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的春联。联意贴切、
幽默。经明太祖这一
提倡,此后春联便沿
贴春联
贴门神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 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 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 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捉鬼门神
一.春节
•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 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 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 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 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 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 年,俗称“过年”;但在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 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 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二.寒食节与清明节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 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 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 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 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 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 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 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 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 只过清明节。
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
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
典 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
净净。等王灵宫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
干净,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宫和灶王嘴里
故
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 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镇邪驱鬼。
门
祈福门神
神
种 道界门神
类
武将门神
文官门神
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 宝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门上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道君
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所供的门神多手持 兵器 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的,一般是招财进 宝、五子登科之类的彩画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 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 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 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 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 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不少地 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 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 (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 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 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 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 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 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 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 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 夕之夜守岁迎新。
三.端午节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 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 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 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 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 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 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 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 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 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 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 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 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Look (⊙o⊙)
四.中元节
• 中元节,俗称鬼节、 七月半,佛教称为盂 兰盆节。中元节在农 历七月十五日,部分 在七月十四日。原是 小秋,有若干农作物 成熟,民间按例要祀 祖,用新米等祭供, 向祖先报告秋成。因 此每到中元节,家家 祭祀祖先,供奉时行 礼如仪。七月十五上 坟扫墓,祭拜祖先。
•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 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 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 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 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 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 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 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 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 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 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 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 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 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 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那些有趣儿的春节小民谣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儿,捏造鼻 儿(饺子);大初 一儿,撅着屁股乱 作揖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 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 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 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 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 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 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 走。”太原的《避债谣》: “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 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 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 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 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 见拱拱手。”
扫尘 腊月二十四日——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跟玉皇大帝说人间
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
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
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上,再让蜘蛛结张大
小 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宫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
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
ຫໍສະໝຸດ Baidu
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惯。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
杂话》中载:“春联
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 传旨:公卿士庶家门
欣
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
行时出现。”朱元璋 不仅亲自微服出城,
赏
观赏笑乐,他还亲自
题春联。他经过一户
对
人家,见门上不曾贴
春联,便去询问,知
联
道这是一家阉猪的,
还未请人代写。朱元
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
写了“双手劈开生死
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的春联。联意贴切、
幽默。经明太祖这一
提倡,此后春联便沿
贴春联
贴门神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 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 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 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捉鬼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