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培训教材(完整)
合集下载
MSA培训教材

测量系统分析(MSA)
课程大纲:
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
测量系统、量具、测量、测量 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
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 性、线性、分辨力
2)、理想的测量系统 3)、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4)、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 准备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41
2023/11/9
如果不能按这种方法对所有样件进行测量,可采 下列替代的方法 :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 测量。
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十 次。
UCL CL LCL
37
2023/11/9
控制图的判读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38
2023/11/9
范例:
10/16 10/22 10/28 11/12 11/18 11/19 1/15 6/19 10/12 11/20 12/9 48.6 48.4 48.9 48.9 48.9 48.5 48.4 48.7 47.8 47.9 48.1 48.7 48.8 48.6 47.9 50.1 49.0 48.2 48.0 48.6 48.3 48.6 48.3 48.0 48.9 48.0 49.2 49.0 48.3 47.7 48.7 48.4 48.7
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基于对测量 系统的了解。因素包括要求多长时间重新校准或维修,测量系统使 用的频率,以及操作条件如何重要。读数应在不同时间读取以代表 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情况。这些还包括预热,环境或其它在一天内
课程大纲:
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
测量系统、量具、测量、测量 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
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 性、线性、分辨力
2)、理想的测量系统 3)、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4)、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 准备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41
2023/11/9
如果不能按这种方法对所有样件进行测量,可采 下列替代的方法 :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 测量。
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十 次。
UCL CL LCL
37
2023/11/9
控制图的判读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38
2023/11/9
范例:
10/16 10/22 10/28 11/12 11/18 11/19 1/15 6/19 10/12 11/20 12/9 48.6 48.4 48.9 48.9 48.9 48.5 48.4 48.7 47.8 47.9 48.1 48.7 48.8 48.6 47.9 50.1 49.0 48.2 48.0 48.6 48.3 48.6 48.3 48.0 48.9 48.0 49.2 49.0 48.3 47.7 48.7 48.4 48.7
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基于对测量 系统的了解。因素包括要求多长时间重新校准或维修,测量系统使 用的频率,以及操作条件如何重要。读数应在不同时间读取以代表 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情况。这些还包括预热,环境或其它在一天内
培训教材MSA

在测量系统使用过程中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其目的是验证测量系统是否能够持续地满足要求。
分析的时机有:
1)按确定的周期进行MSA,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2)按特殊的要求进行MSA。
时机&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流程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研究准备。
2)稳定性分析。
3)偏倚分析。
4)线性分析。
9)计算均值的标准差 ;
10) 计算偏倚的 t 统计量(t=|B|/ ,如果t< ,1−/2 ,则可以继续分析, t< ,1−/2 通过查询t统计量分布
表可得);
11) 计算偏倚值的1- α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B-( ×,1−/2 ), B+( ×,1−/2 ), ]);
计或消除偏倚
线性
重复性
再现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异。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
重复性是由一个操作者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
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复性是设
备产生的变差,是设备本身固有的。
12)判断系统是否有偏倚(a、 t< ,1−/2 ;b、0落在1- α 置信区间,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就认为测量系
统无偏倚)。
测量系统有偏倚的原因可能是:
1) 基准值误差;2) 仪器磨损;3) 仪器制造尺寸有误;4)用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5)仪器未得到完善
的校准;6)评价人操作不当;7)对仪器的修正运算正确
的重复性好,说明重复测量值的变差小。重复性研究分两步进行。
1)考察测量过程是否稳定;
ത 2∗ ,2∗ 查表可得, 极差的均值)
分析的时机有:
1)按确定的周期进行MSA,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2)按特殊的要求进行MSA。
时机&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流程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研究准备。
2)稳定性分析。
3)偏倚分析。
4)线性分析。
9)计算均值的标准差 ;
10) 计算偏倚的 t 统计量(t=|B|/ ,如果t< ,1−/2 ,则可以继续分析, t< ,1−/2 通过查询t统计量分布
表可得);
11) 计算偏倚值的1- α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B-( ×,1−/2 ), B+( ×,1−/2 ), ]);
计或消除偏倚
线性
重复性
再现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异。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
重复性是由一个操作者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
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复性是设
备产生的变差,是设备本身固有的。
12)判断系统是否有偏倚(a、 t< ,1−/2 ;b、0落在1- α 置信区间,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就认为测量系
统无偏倚)。
测量系统有偏倚的原因可能是:
1) 基准值误差;2) 仪器磨损;3) 仪器制造尺寸有误;4)用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5)仪器未得到完善
的校准;6)评价人操作不当;7)对仪器的修正运算正确
的重复性好,说明重复测量值的变差小。重复性研究分两步进行。
1)考察测量过程是否稳定;
ത 2∗ ,2∗ 查表可得, 极差的均值)
MSA培训教材

识别潜在的变差源。
排除(可能时)或监控这些变差源
材料
操作者
培训
样本采集 习惯
样本准备
人机工程
方法
检验方法
视力
标准
技巧
分辨率
重复性 偏倚
校准
线性
照明
工具
环境
震动
温度
湿度
测量
这是测量系统的一些变 差,你还能够想起其他 的吗?
如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策划
测量系统 分析策划
概念形成 项目批准 设计确认 样件 试产 和批准
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和规范控制限,测量的 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知的十进位或10-1法则,表明仪器 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 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的
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不同原因而 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图形 法评价
均值的变差
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 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 操作者
或方法的误差
A
通常指A.V. – 评价人变差
系统间(条件)变差
包括重复性、实验室、环 境及评价人影响
操作者 B
再现性
操作者 C
宽度变差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 评估
宽度变差
测量系统能力 测量系统变差的短期评估,如:“GRR”包括图形 测量系统性能 测量系统变差的长期评估,长期控制图法
• 进行偏倚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基准 值
• 选择一个落在过程产品测量值均 值附近的产品作为主样本
• 将该样件送到一个比该测量系统 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上,进行多 次测量,取这些多次测量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排除(可能时)或监控这些变差源
材料
操作者
培训
样本采集 习惯
样本准备
人机工程
方法
检验方法
视力
标准
技巧
分辨率
重复性 偏倚
校准
线性
照明
工具
环境
震动
温度
湿度
测量
这是测量系统的一些变 差,你还能够想起其他 的吗?
如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策划
测量系统 分析策划
概念形成 项目批准 设计确认 样件 试产 和批准
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和规范控制限,测量的 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知的十进位或10-1法则,表明仪器 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 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的
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不同原因而 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图形 法评价
均值的变差
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 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 操作者
或方法的误差
A
通常指A.V. – 评价人变差
系统间(条件)变差
包括重复性、实验室、环 境及评价人影响
操作者 B
再现性
操作者 C
宽度变差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 评估
宽度变差
测量系统能力 测量系统变差的短期评估,如:“GRR”包括图形 测量系统性能 测量系统变差的长期评估,长期控制图法
• 进行偏倚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基准 值
• 选择一个落在过程产品测量值均 值附近的产品作为主样本
• 将该样件送到一个比该测量系统 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上,进行多 次测量,取这些多次测量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经典详细的MSA培训资料全

值、最小值等。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等方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帮助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
相关性分析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 索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回归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因变量的 值,并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程度。
05
结果解读、报告编制及改进
建议提出
结果解读方法论述
数据可视化
将MSA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如 控制图、散点图等,以便直观理
感谢观看
THANKS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以判断测量系统对于被 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 分。
要点二
MSA作用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测量系统组成要素
测量标准
用于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的标 准器或标准物质。
操作人员
进行测量操作的人员,其技能 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有重要 影响。
理。
02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照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停机检查、调整
参数、更换零部件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03
记录并分析异常情况
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
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将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相关部
门,以便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选择依据
设备的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 、可靠性、易用性、价格等因素 。
校准方法与周期确定
校准方法
采用比较法、直接测量法、互换法等 方法进行校准。
周期确定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重要性、稳定 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设备维护保养策略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等方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帮助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
相关性分析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 索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回归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因变量的 值,并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程度。
05
结果解读、报告编制及改进
建议提出
结果解读方法论述
数据可视化
将MSA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如 控制图、散点图等,以便直观理
感谢观看
THANKS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以判断测量系统对于被 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 分。
要点二
MSA作用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测量系统组成要素
测量标准
用于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的标 准器或标准物质。
操作人员
进行测量操作的人员,其技能 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有重要 影响。
理。
02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照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停机检查、调整
参数、更换零部件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03
记录并分析异常情况
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
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将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相关部
门,以便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选择依据
设备的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 、可靠性、易用性、价格等因素 。
校准方法与周期确定
校准方法
采用比较法、直接测量法、互换法等 方法进行校准。
周期确定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重要性、稳定 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设备维护保养策略
MSA培训教程(完整版)

利用MSA识别工艺过程中的问题,为工艺改进提 供数据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3
MSA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供应商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降低供应链风 险。
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MSA应用案例
MSA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应用
01
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MSA,对设计方案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如何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 过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优化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方式来提高测 量系统的稳定性。
Part
06
MSA在企业中实践案例分享
某汽车制造企业MSA应用案例
1 2
MSA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MSA)对生产线上的关键质 量特性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MSA在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信号探测理论在计数型MSA中应用
01
信号探测理论简介
信号探测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如何在噪声背景下检测和识别信号的理论
。在计数型MSA中,该理论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2 03
信号探测理论应用
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将测量数据分为信号和噪声两部分。利用信号探 测理论中的相关指标(如信噪比、探测概率等),对测量系统的性能进 行评估和优化。
偏倚分析方法
STEP 02
STEP 01
独立样本法
图表法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 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评估 测量系统的偏倚。
STEP 03
回归分析法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测量 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线性 关系,进一步评估偏倚。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测量结 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帮助识别偏倚。
线性分析方法
01
3
MSA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供应商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降低供应链风 险。
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MSA应用案例
MSA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应用
01
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MSA,对设计方案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如何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 过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优化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方式来提高测 量系统的稳定性。
Part
06
MSA在企业中实践案例分享
某汽车制造企业MSA应用案例
1 2
MSA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MSA)对生产线上的关键质 量特性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MSA在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信号探测理论在计数型MSA中应用
01
信号探测理论简介
信号探测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如何在噪声背景下检测和识别信号的理论
。在计数型MSA中,该理论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2 03
信号探测理论应用
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将测量数据分为信号和噪声两部分。利用信号探 测理论中的相关指标(如信噪比、探测概率等),对测量系统的性能进 行评估和优化。
偏倚分析方法
STEP 02
STEP 01
独立样本法
图表法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 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评估 测量系统的偏倚。
STEP 03
回归分析法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测量 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线性 关系,进一步评估偏倚。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测量结 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帮助识别偏倚。
线性分析方法
01
MSA(培训课程)

•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
•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
• 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
•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
• 不同的测量方法─装置、安装、夹紧、技术
• 量具或零件变形
• 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
•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
■测量定义为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 关于特定性的关系。这个定义由美国标准局首次提出。
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 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 于过程变差或规范控制限,测量的增量应该很小。 通常所有的十进制或10/1法则,表明仪器的分辨 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则 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
•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这意味着在可重
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
利用同一量具,重复量测相同工件同一质量特性,所得数据 之 变异性。是指数据的分布。
位置 (Location )
宽度 (Width )
10
MSA 测量系统分析
4.1低质量数据的原因和影响
■低质量数据的普遍原因之一是变差太大 ■一组数据中的变差多是由于测量系统及其环境的相
互作用造成的。 ■如果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差过大,那么数据的质量会
太低,从而造成测量数据无法利用。如:具有较大 变差的测量系统可能不适合用于分析制造过程,因 为测量系统的变差可能掩盖制造过程的变差。
MSA培训完整版PPT课件

如果改进效果不理想,需要重 新分析原因并制定新的改进措 施。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测 量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 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6
MSA在企业中应用案 例分享
汽车行业MSA应用案例
汽车零部件测量系统分析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明确需求,确定目标变量和过程变量
识别业务需求
了解产品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明 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
确定目标变量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能够反映产 品或过程质量特性的关键指标作
为目标变量。
确定过程变量
分析影响目标变量的潜在因素, 选择可控且对目标变量有显著影
响的过程变量。
选择合适样本,制定抽样计划
对象
质量工程师、生产工程师、技术人员、检验员等需要掌握测量系统分析技能的 人员。
要求
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同时需要具备一定 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掌握测量系统分析 的方法和技巧。
02
MSA基本原理与概念
测量系统定义及组成要素
测量系统定义
。
稳定性分析
02
研究测量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确定是否需要定期校准或
维护。
偏倚分析
03
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标准或参考值之间的差异,以评估测量系
统的准确性。
计数型数据类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属性一致性分析
评估测量系统对同一被测对象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分析
研究测量系统误判的可能性,以优化判定标准和提高检测准确性 。
汽车生产线过程控制
《MSA培训教材》PPT课件

校准方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 自动校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自 动校准,提高校准效率和准确性。
校准方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长度测量设备校准
使用激光干涉仪对卡尺、 千分尺等长度测量设备进 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 符合要求。
温度测量设备校准
利用高精度温度计对热电 偶、热电阻等温度测量设 备进行校准,消除误差并 提高测量准确性。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评估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测量结 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产品缺陷和不良品率。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因测量误差导致的生产浪费和返工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
优化测量系统,提高测量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测量系统组成要素
测量设备
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 、数据采集系统等。
3
强化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
提高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技术 交流与合作,提升溯源能力和水平。
案例分析:某型号产品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案例背景介绍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简要介绍某型号产品的特点、应用领域及 不确定度评定的意义。
详细分析该产品测量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 确定度来源,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环 境条件等。
设计采集方案
根据数据源和目标,设计合理 的数据采集方案,包括采集频
率、数据量等。
注意事项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政策 ,确保数据采集的合法性和安
全性。
数据处理方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和异常数据, 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 和类型,如数值型、文本型等 。
Msa培训教材

26
重复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的意义: 1. 一个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
一特性,测量值落在5.15σe范围内的概率是 99% 2.测量值的重复性只反映测量值数据的分布宽度,
不能反映位置的变化。 真值
反复测量时的变动 27
再现性(Reproduceability)
• 当分别计算出重复性变差( σe )与再现性变差( σo ) 后,既可确定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变差( σm )。
• 通常用GRR或R&R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既
GRR= R&R=5.15 *σm=5.15*
2 o
2 e
29
线性(Linearity)
•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 工作范围指量具预期使用的量程如150mm的卡
24
偏倚分析
• 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 基准值:也称可接受的的基准值或真值,是充当测量 值得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 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确定。
• 真值与标准的差异 • 真值测量的溯源性
真值 BAIS(基准值)
注意基准值的获得样品需要保留。
利用最正确的仪器
这个问题的世界记录是七秒钟
解决了吗? 你还需要多长时间? 一 二 三
人们常说,这就是僵化的思维!你有吗?
5
—测量系统的构成:人 机 料 法 环
—狭义上常指“法”和“机”。即评价人实施的测
量方法和直接用于测量的设备、仪器和量具。
—测量系统分析(MSA):定量研究测量体系的特性
对其自身输出的Biblioteka 响。主要研究“法”和“机”。准
重复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的意义: 1. 一个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
一特性,测量值落在5.15σe范围内的概率是 99% 2.测量值的重复性只反映测量值数据的分布宽度,
不能反映位置的变化。 真值
反复测量时的变动 27
再现性(Reproduceability)
• 当分别计算出重复性变差( σe )与再现性变差( σo ) 后,既可确定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变差( σm )。
• 通常用GRR或R&R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既
GRR= R&R=5.15 *σm=5.15*
2 o
2 e
29
线性(Linearity)
•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 工作范围指量具预期使用的量程如150mm的卡
24
偏倚分析
• 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 基准值:也称可接受的的基准值或真值,是充当测量 值得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 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确定。
• 真值与标准的差异 • 真值测量的溯源性
真值 BAIS(基准值)
注意基准值的获得样品需要保留。
利用最正确的仪器
这个问题的世界记录是七秒钟
解决了吗? 你还需要多长时间? 一 二 三
人们常说,这就是僵化的思维!你有吗?
5
—测量系统的构成:人 机 料 法 环
—狭义上常指“法”和“机”。即评价人实施的测
量方法和直接用于测量的设备、仪器和量具。
—测量系统分析(MSA):定量研究测量体系的特性
对其自身输出的Biblioteka 响。主要研究“法”和“机”。准
MSA基础知识培训课程课件(2024)

8
设备校准方法与步骤
校准方法
采用比较法、直接测量法、互换 法等方法进行校准。
准备工作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和 使用方法。
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 坏或变形。
校准结果判定
根据校准数据,判定设备是否合 格。
2024/1/27
校准操作
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操作,记录校 准数据。
功能检查
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 测量、显示、报警等。
稳定性
测量系统随时间变 化而保持其计量特 性不变的能力。
分辨率
测量系统能够识别 的最小输入量变化 。
6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2024/1/27
7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2024/1/27
设备类型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类型,如卡尺、千分尺、测高仪 等。
选择依据
设备的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 、可靠性、易用性、价格等因素 。
与精益生产结合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最高效率和消除浪费的生产方式。MSA与精益生产结合,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测量 和控制环节准确有效,减少不良品率和返工率。
与质量管理工具结合
如质量功能展开(QFD)、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质量管理工具可以与MSA结合使用,共同构 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9
校准周期确定
校准周期的影响因素
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环境、保养状 况等。
校准周期的确定方法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标准,制 定合理的校准周期。同时,定期对设 备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设备在有效 期内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4/1/27
10
03
操作过程规范与注意事项
设备校准方法与步骤
校准方法
采用比较法、直接测量法、互换 法等方法进行校准。
准备工作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和 使用方法。
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 坏或变形。
校准结果判定
根据校准数据,判定设备是否合 格。
2024/1/27
校准操作
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操作,记录校 准数据。
功能检查
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 测量、显示、报警等。
稳定性
测量系统随时间变 化而保持其计量特 性不变的能力。
分辨率
测量系统能够识别 的最小输入量变化 。
6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2024/1/27
7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2024/1/27
设备类型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类型,如卡尺、千分尺、测高仪 等。
选择依据
设备的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 、可靠性、易用性、价格等因素 。
与精益生产结合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最高效率和消除浪费的生产方式。MSA与精益生产结合,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测量 和控制环节准确有效,减少不良品率和返工率。
与质量管理工具结合
如质量功能展开(QFD)、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质量管理工具可以与MSA结合使用,共同构 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9
校准周期确定
校准周期的影响因素
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环境、保养状 况等。
校准周期的确定方法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标准,制 定合理的校准周期。同时,定期对设 备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设备在有效 期内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4/1/27
10
03
操作过程规范与注意事项
最新最全MSA培训教材

1
2
3
4
5
测
1
量
次
2
序
3
均值X 极差R
X
217 220 217 214 216
216 216 216 212 219
216 218 216 212 220
216.3 1.0
218.0 216.3 212.7 218.3 4.0 1.0 2.0 4.0
216.3
216 216 216 216 220
219 216 215 212 220
分析控制图
计算重复性(量具变差)
R
2.5
EV = 5.15σ e = 5.15 d2*
= 5.15× = 7.5mm 1.72
99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样本容量
A2
D3
D4
2
1.880
0
3.267
3
1.023
0
2.575
4
0.729
0
2.282
5
0.577
0
2.115
控
6
0.483
0
2.004
测量系统分析 MSA(第三版) 培训教材
1
MSA课程目的
• 使参加培训的人员
----理解MSA在控制和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备开展测量系统分析所需要的实用知识 ----建立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量化方法、可测量指标 和接受准则,从而作出专业的、客观的评价
2
课程目录
• 第一章:MSA与ISO/TS16949关系 • 第二章:测量系统简介 • 第三章:测量系统统计特征 • 第四章:分辨率 • 第五章:偏倚、线性和稳定性 • 第六章: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 • 第七章:属性类测量系统 • 第八章:方差分析 • 第九章:MSA总结
2024版MSA培训(完整版)

线性评估
在不同量值水平上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测 量,分析测量结果随量值水平的变化情况。
8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2024/1/24
9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2024/1/24
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设备类型
01
例如,长度测量、角度测量、温度测量等。
设备精度与测量要求匹配
02
确保所选设备的精度等级满足测量需求。
•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定义:是一种用统 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 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将测量误差从总体波动中分离 出来。
2024/1/24
4
MSA定义及作用
MSA作用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降低产品质量的误判风险
设备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
03
选择经过验证且稳定的设备品牌和型号。
10
校准方法与周期确定
校准方法选择
依据设备类型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 的校准方法,如比较法、直接测量法 等。
校准周期确定
校准记录与证书管理
确保校准过程有详细记录,并妥善保 管校准证书。
根据设备使用频率、重要性和历史数 据,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医疗器械与生命科学
3
医疗器械和生命科学领域对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要求极高,MSA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产品 质量和患者安全。
2024/1/24
27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01
持续学习与实践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
己在MSA领域的专业素养。
02
关注行业动态与新技术发展
在不同量值水平上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测 量,分析测量结果随量值水平的变化情况。
8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2024/1/24
9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2024/1/24
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设备类型
01
例如,长度测量、角度测量、温度测量等。
设备精度与测量要求匹配
02
确保所选设备的精度等级满足测量需求。
•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定义:是一种用统 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 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将测量误差从总体波动中分离 出来。
2024/1/24
4
MSA定义及作用
MSA作用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降低产品质量的误判风险
设备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
03
选择经过验证且稳定的设备品牌和型号。
10
校准方法与周期确定
校准方法选择
依据设备类型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 的校准方法,如比较法、直接测量法 等。
校准周期确定
校准记录与证书管理
确保校准过程有详细记录,并妥善保 管校准证书。
根据设备使用频率、重要性和历史数 据,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医疗器械与生命科学
3
医疗器械和生命科学领域对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要求极高,MSA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产品 质量和患者安全。
2024/1/24
27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01
持续学习与实践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
己在MSA领域的专业素养。
02
关注行业动态与新技术发展
MSA培训教材(完整)PPT课件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主讲:陈远景 培训师主要资质
2020/6/2
1
课程主要内容
1
TS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2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3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4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及影响
5
测量系统主要统计特性
6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7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8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9
第四版MSA主要变化
2020/6/2
14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解析度)
最小的读数单位、刻度限度; 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 10:1经验法则(过程变差与公差较小者1/10)。
2020/6/2
15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能产生一个可检测到(有用的)输出信号的最 小输入。它是测量系统对被测特性变化的回应。灵敏度由 量具设计(分辨力)、固有质量(OEM)、使用中保养, 以及仪器操作条件和标准来确定。它通常被表示为一测量 单位 ;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这意味着在可重复 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 是特殊原因造成。所以统计稳定性最好由图形法评 价。
2020/6/2
24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
对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小 于依据特性的公差评价测量系统。
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 分辨率并与过程变差相比要小。根据6σ变差和/或 来自MSA研究的总变差评价测量系统。
17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有效分辨率
主讲:陈远景 培训师主要资质
2020/6/2
1
课程主要内容
1
TS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2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3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4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及影响
5
测量系统主要统计特性
6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7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8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9
第四版MSA主要变化
2020/6/2
14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解析度)
最小的读数单位、刻度限度; 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 10:1经验法则(过程变差与公差较小者1/10)。
2020/6/2
15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能产生一个可检测到(有用的)输出信号的最 小输入。它是测量系统对被测特性变化的回应。灵敏度由 量具设计(分辨力)、固有质量(OEM)、使用中保养, 以及仪器操作条件和标准来确定。它通常被表示为一测量 单位 ;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这意味着在可重复 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 是特殊原因造成。所以统计稳定性最好由图形法评 价。
2020/6/2
24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
对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小 于依据特性的公差评价测量系统。
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 分辨率并与过程变差相比要小。根据6σ变差和/或 来自MSA研究的总变差评价测量系统。
17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有效分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版MSA主要变化
2020/7/31
2
TS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 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结果中呈现的变差,应进行统计研究。此要求应适 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符合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 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使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
2)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 将其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3)自下而上的一种溯源方式,目的确保量值准确,对象是 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设备,依据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特殊情况下也 可自行制定。
2020/7/31
9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量值溯源性及其相关:
➢ 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 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020/7/31
13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参考值: 某一个物品可接受的值。 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由更高一级测量设备或全尺寸
7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 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 义为测量值。 (1963年C.Eisenhart首次提出)
➢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 指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 格的装置(并不包括用于清点数量的计数器)。
3
➢ 测量系统分析与APQP的关系
2020/7/31
4
➢ 测量系统分析与APQP的关系
2020/7/31
5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测量数据的作用:
➢ 用于判定产品的符合性(控制用测量系统); ➢ 用于判定过程是否稳定(分析用测量系统); ➢ 对过程进行调整的依据; ➢ 通过回归分析(或分析研究法)确定两个或两个
➢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 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 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020/7/31
8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量值溯源性及其相关:
➢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 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 特性。
2020/7/31
10
量值溯源性体系图:
国家计量基准 副计量基准 工作计量基准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国家专业计量站)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国家专业计量分站)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省级)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市级)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级)
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部门计量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
以上变量是否存在重要关系的依据。
测量数据质量(偏倚和变差)低的危害:
数据质量定义:测量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利用 多次测量结果的统计特性来评价(与参考值越接近 则数据质量越高)。 ➢ 错误地判定产品的符合性; ➢ 错误地判定过程的稳定性(如掩盖过程的变差,
即产生α,β风险); ➢ 错误地对过程进行调整; ➢ 错误地得出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020/7/31
拆错定时炸弹线后果
预测错是否有地震后 果
6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人 机 法 环 测量
好
原料 测量
PROCESS
测量
结果
不好
▪ 如果测量过程有问题,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 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 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7
2020/7/31
➢ 测量系统分析与控制计划及APQP的关系
控制计划中“评价及测量技术”栏目中所体现的测量和试验系统都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APQP的小组准备工作中,项目进度策划应考虑所需的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 第三阶段)应确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产品和过程确认(第四阶段)应按计划进行所需的 测量系统评价。
➢ 测量系统分析与PPAP的关系
PPAP要求对新的或改进后的量具、测量、试验系统进行分析。保存并在客户要求时提交。
➢ 测量系统分析与SPC的关系
进行SPC研究的测量系统应在进行SPC研究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且结果须符合接受准则。
➢ 测量系统分析与FMEA的关系
FMEA中未体现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2020/7/31
➢ 量值溯源的最主要技术手段:校准和检定。
➢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 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 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 校准的含义:1)在规定条件下,用参考测量标准给包括实物量具(或参 考物质)在内的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方式,目的确认符合规定要求,对象是强制性检定测 量仪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及组织最高测量标 准),依据检定规程进行。
➢ 监视: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检查和验证。
➢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这里指包括几何量(长度)、温度、 力学、电磁学、电子(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物理 学(含标准物质)等十大类测量的广义测量概念。
工作计量器具(企业、事业、市场等)
2020/7/31
11
量值溯源示例图
国家 标准 引用标准 参考标准
工作标准
生产量具
2020/7/31
波长标准
干涉比测器
激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涉仪
引用量具量块/比测
CMM
量块
夹量具
千分尺
12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数据:计量型数据(结果是连续的)与计数型数据 (结果是离散的)。同时显示连续及离散数据的测 量系统分析时尽量当作计量型测量系统。
序号
范例
1 冲压过程抽样测量直径尺寸。
2 电镀生产过程中抽样测量电镀液中的某盐浓度。
3 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仓库的温度和湿度。
4 连接器生产过程中抽样测量夹持力。
5 设定1mΩ对产品接触阻抗好坏进行测试(只分级)。
6 统计外观不良产品的数量。
7 使用塞规对孔径进行确认。
数据类型 计量 计量 计量 计量 计数 计数 计数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主讲:陈远景 培训师主要资质
2020/7/31
1
课程主要内容
1
TS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2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3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4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及影响
5
测量系统主要统计特性
6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7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8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