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寓言教学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寓言教学策略探讨
概要:寓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组成部分,教师只有立足寓言的文
本特质,着眼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践行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真谛,语文教学的活力才会如同寓言本身,散发智慧的光芒,营造精彩的课堂。
《2011版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文体特征,把握不同文体的特
殊性,发现不同文体独特的教学价值,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品质。寓言是一种寄托着道理和寓意的简短故事,在教学中怎样突显寓言的文体特征,应抓住哪些要素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一、立足文体特征。解读“有什么”
寓言,即寓意于言。“言”是叙述的小故事,而“意”则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那寓言这一文体有什么?
1.深刻的教育寓意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故事是寓言的血肉,叙述故事只是寓言的外在形式,而其
根本目的是阐发人生哲理或寄托道德训诫。如《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通过对农夫违背禾苗生长规律的做法的驳斥,揭示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學生懂得了事物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反而会弄巧成拙。
2.精练的语言概括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寓言如同诗歌一样耐人寻味。如《守株待兔》,
全文仅191字,描述了主人公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上的野兔,于是他的认识和想法产生了根本性的错误,把偶然当成必然。绝大多数人只要读过一遍,便能记住故事内容,“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的道理也很容易被理解、认同。
3.生动的表现手法
细细阅读,不难发现,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表现方法都会出现在寓言当中,这样的写法不仅可以凸显主人公的形象,而且可以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如《坐井观天》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蛙的无知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二、把准教学目标。研制“教什么”
要区分寓言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就要确切地把握寓言教学的特征,抓住寓
言的语言特色,合理研制教学目标,给传统的寓言教学注入“源头活水”。那寓言这一文体教什么?
1.领会道理是寓言教学的本质诉求
寓言的最终目的在于阐明教训或哲理,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因此引导学生领会
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应然诉求。如《亡羊补牢》就是要通过放羊人的言行和他最终的结果,明白知错即改的道理。
2习得语言是寓言教学的价值追求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而篇幅短小的寓言
却有着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如《拔苗助长》中“巴望”“转来转去”的神态描写,将农夫的急切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这样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理应是学生习得的重要内容。
3颌悟表现手法是寓言教学的学科要求
寓言具有教育性,但它的教育性不是当面斥责或是直接“告诉”,而是在常用
的表现手法强化主人公的形象时,将所要揭示的道理寄于生动有趣的情节中。如《拔苗助长》中“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一天,两天,三天”处使用了逗号,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是那么焦急、难熬,这就成为了学生的语言“生长点”。
三、构建教学策略,优化“怎么教”
寓言的篇幅短小、故事简明,如何在细读文本时关注字词句段篇,把阅读的触
角伸向品词析句,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素养,实现寓言教学的核心价值呢?
1.造境明理:让寓意理解水到渠成
寓言,以小言大,但因小学生思维水平的局限,因此理解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那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深刻而又水到渠成地理解寓意呢?以《拔苗助长》为例: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对农夫的想法和做法进行判断,让学生了解“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这一想法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为了达成这个愿望所采取的行动。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农夫为什么错了?怎样的做法才能使禾苗长得快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做,在启发学生感知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勾联生活实际,引导展开类比联想,分析发现生活实例和寓言的相似之处,旨在让学生触类旁通想开去,这是寓意的内化过程。
2.品词悟情:让言语习得顺其自然
“语文是用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时,要抓住每则寓言的语言特点,
精心设计训练点,引领学生真实地走进文本情境,获得对人物情感的真切体验,感悟语言的精妙。如《坐井观天》,对话描写是这则寓言最明显的特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写作特点,适度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最后巧用移情,在“弄错了”“笑了”等词语的提示下,学生运用动作、神态获得故事人物情感的真切体验,与人物共命运,与文本同呼吸,同时抓住“笑了”这“一词多义”的解读,把简单的语言内化,深刻体会到寓言的语言特点。
3.迁移拓展:让表现手法潜移默化
寓言依赖故事呈现,故事则常用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传达寓意。如何把这
些表现手法作为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手段呢?如《纪昌学射》,纪昌以梭子和虱子为对象训练眼力,两年以后,他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这种夸张的写法真切地描写了纪昌练眼的毅力。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的纪昌,除了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还在什么情况下他也不会眨一下呢?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精妙。通过这样的点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汲取寓言文化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寓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寓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组成部分,教师只有立足寓言的文本特质,着眼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践行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真谛,语文教学的活力才会如同寓言本身,散发智慧的光芒,营造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