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暗喻 : “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3、借喻 : “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对偶的作用
•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 衡的美感效果。 •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 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 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便于传诵记忆。


• ⑴排比的特点 •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 ⑵排比的种类 •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 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 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 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 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⑶排比的作用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 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四)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 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
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街上 仿佛 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
(表层含义:离开故乡时所走的水路。深层含义:人生之路。)
抑扬
• 把要褒扬或要贬抑的两个方面同时并举出来,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 抑扬的种类:
• ①欲扬先抑:为了更有力的褒扬,而先从另一角度 进行贬抑。见《我很重要》 • ②欲抑先扬:为了更有力的贬抑,而先从另一角度 进行褒扬。 • 学习语文应该刻苦,但学习决不仅仅是苦,更不是越 苦越好。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8种):
• • • • • • • •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

(一)什么叫比喻?
——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修辞效果: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 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应该指出: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 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 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 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洋
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④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
(四)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借代,代体和本体的关联要力求明显,否则, 容易造成费解或误解。
(二)借代有何修辞效果?
——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 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构成要素:
——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双关
• 借助词语同音或多义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 同时兼有字面或字外两层意思,并以字外意思为 表达重点。 • 双关的种类:
• ①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表里两 层意思。 • 低头弄莲(怜)子,莲子清(情)如水。 •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名曲”的和谐来表现月光树 影组合的协调,突出一种和谐的美。
(三)运用通感应注意: 通感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 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 不可随意为之,张冠李戴,以致“沟” 而不“通”,令人费解。
(五)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2、红领巾在招手。
?(小学生像红领巾在招手。)
是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 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 一种修辞手法。
3、将下句改写成排比句
能够妥善、及时、认真地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 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 能 够认真地分析问题, 能够 妥善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 干部,才是好干部。
4、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 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 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 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 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 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答案: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 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课文中出现的其他修辞手法:
• • • • • • 引用 象征 通感 双关 顶针(顶真) 抑扬
引用
• 借用他人的现成语,帮助自己表达本意的 一种修辞手法。 • 引用的种类:
• • • • ①明引:引语注明出处或说写者。 陶公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暗引:引语不注明出处或说写者。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化用李白《山中问答》中的诗句:“问余何事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先把原句加以改造,然后引用,这种 暗引又称点化。)
象征
• 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抽象事理,以 情达意。
• 象征的种类:
• ①明征:征体、征义、征词同时出现的象征。 • 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 ②暗征:无征词、征义的出现。只能通过对征体 的描写暗示起象征意义。 • 烟荷包、小火柿子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祥林嫂)
是一个活物。
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四)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 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 “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 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 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 形式。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 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 宛如、 ……似的、 …… 一样、 …… 一般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 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 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 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 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 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A为比喻,B、C、D为拟人
2、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 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 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 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 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 乐的生命。 答案:B(“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 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顶针(顶真)
• 又称联珠。用上句的结尾词语做下句的开 头词语,使相邻两句首尾蝉联,上递下接, 环环相扣。他能反映事物间的联系,能连 贯语气。 • 见余光中的《沙田山居》


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是 A.在这春回大地的日子里,我祝愿散文诗这枝 不够繁茂的花在春风中盛开。 B.白天看蜡烛峰、香炉峰在云海,如今在明月 下,山影憧憧直挤到眼前来。 C.星星倦了,睡在大海的棉软的背上。 D.风儿大概喝多了,跌跌撞撞的跑进枣林,尽 把满树的大枣染得通红通红的。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 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 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 学的、技术的力量。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 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 须用问号; 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 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 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一)什么叫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 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 “通感”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 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
(二)通感有何修辞效果?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感官上的 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 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 境。
注 意 点
夸张的作用:
• 不能浮夸 • 明确显豁 • 注意文体
•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 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类型: 扩大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
• 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超前夸张
• 还没待他开口,我就浑身发抖了。 • 泪水还没溢出眼角就结成了冰。
明情况,并非比喻。

(一)什么叫比拟?

——就是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 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修辞效果: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 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 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
(二)比拟的三个构成要素:
(五)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比拟的表达效果主要是赋予感情,因此使用比拟特 别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既要符合事物本身的 特点,又要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协调。如“敌人夹着尾巴 逃跑了”、“白灵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一)什么叫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密切关系的 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A、本体:表达对象 B、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通常总是隐去)
C、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
(三)比拟分为两类:
1、拟人:把物当人写。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②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
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