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张含真题
![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张含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c48253dd3383c4ba4cd2a1.png)
解析 (1)常见的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劳 动力、技术等,结合图可得出(dé chū)能源资源丰富,港口、 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两个条件。(2)对比两地,中国企业较 非洲企业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而获得共赢即共同获得经 济效益。 答案 (1)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2)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大气污染:布局在主导风向下风向或最小风频 ①考虑污 上风地带
染类型水源污染:远离水源和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②考虑污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 染程度轻严度重污污染染工工业业可可布布局局在在城远市离近市郊区的地方
第二十页,共43页。
2.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sīlù)分析:
图材料(cáiliào),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某公司拟在上图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 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优势条件。甲地位于珠三角 地区,经济发达(fādá),而乙地位于北部经济欠发达 (fādá)地区,从土地价格、劳动力、水源污染状况等方面 作答。 答案 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 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第二页,共43页。
工业区位因素(yīn sù)
(2013·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zǔzhī)的 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
第三页,共43页。
1.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
D.科技与劳动力
2.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jíjù)性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92a45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0.png)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考试是中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结构与功能:大气的成分、结构、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地球的保温、阻挡宇宙射线等。
2.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 岩石和地貌: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6.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与调控。
7.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证据和意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变化与规律、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3. 工业化与工业区域: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4. 交通发展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6.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联系:城乡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地理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元素和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
2. 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实地考察与调查:地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4. 借助现代技术的地理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5. 地理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地理现象的评价和应对。
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速背【选择性必修三】核心知识点: 第三单元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上海专用)
![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速背【选择性必修三】核心知识点: 第三单元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上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1b3c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7.png)
考前速背【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核心知识点主题6我国的耕地资源主题7保护耕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1.我国耕地资源在各类土地资源中占比小,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山地、丘陵、高寒面积广大,平原占比小。
2.我国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原因是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载体;我国人口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国耕地总量有限,后备耕地数量少且难以开发;城市、交通发展占用耕地、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生态退耕等都导致人均耕地越来越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不合理开发导致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耕地供需矛盾状况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因此需要制定耕地国策,以保障我国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
(类似思路:我国设置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原因)3.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低且退化严重的原因有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坡耕地占比大,需要防止水土流失;无灌溉设施耕地占比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偏低;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城市、交通、工厂建设中有耕地占优补劣现象;高强度耕作导致耕地肥力下降;不合理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壤厚度变薄、肥力下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水灌溉农田,残膜滞留、废气中污染物沉降到农田、生活垃圾填埋等,都导致耕地污染。
4.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有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休耕、轮作等综合措施,用养结合,让耕地得以休养生息。
5.我国93%的水田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南方地区),85%的旱地和水浇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北方地区),自然原因有南方地区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mm以上,湿润的水分状况,可以满足水稻等水生作物生长需求,故多种植水稻。
2024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循环经济与资源再利用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循环经济与资源再利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0532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e.png)
专题13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利用【母题来源】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1—2题【母题题文】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须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试题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起先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命题意图】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切和爱护环境,留意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学问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得分要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循环经济及资源再利用,解题的关键是做好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分析和判读。
1.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分析: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化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
常见的循环经济示意图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困难,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d439f94a7302768f993912.png)
专题0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易错点1 不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1所示;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2.图2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了解熏烟对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导致无从下手;二是不熟悉大气升温过程,导致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1.C 2.B【详解详析】1.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
2.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
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
故选B。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1.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如下)。
受热过程地理意义具体说明环节1“太阳暖大地”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环节2“大地暖地面是低层大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大气”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环节3“大气还大地"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2.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
地球运动——难点突破系列3(时间计算问题)(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地球运动——难点突破系列3(时间计算问题)(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https://img.taocdn.com/s3/m/e1324d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f.png)
难点突破系列3
2 北京时间
时区和区时 美国时间
中国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实际跨5个时 区。美国本土使用四个时间(按时区)。 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弊端,试举例说明。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 区 B.西十区C.东十区 D.东 二区 情境类时间计算,计算的障碍来自时间信息隐藏,突破图文信息,获得时间。
难点突破系列3
精练2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 2018年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西三区)夏令时为( )A.11月10日4时 B.11月11日3时C.11月11日5时
D.多于2/3
方法:求180°的时间。 110°E地方时12:00,180°为16:40,16:40/24:00>2/3。D正确。
难点突破系列3
5 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时长
上午
正午 12:00
下午
例如:某日日出5:00, 求昼长?
根据当地正午12:00, 可知5:00--12:00上 午时长为7小时,上 午和下午等长(以 12:00平分),可知 昼长为2*7=14小时。
180°
90°W A 0°
90°E B
180°
35°W
120°E
2.定点:即将Βιβλιοθήκη 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34小.定结差值:(1地)确定方定向时两:计地求算的要经点具度位体差于到。已准如知确上点经图的度中西,A边北、,京B取时两“间地-是的”区经。时度(要差2)先如为转上35换图°+成中1地所20方求°=时的, 133555°°W°W。的某(2地地)确方经定时度时=已间2知0差时,,-时即1间01计小55算时°×与240分纬分钟度钟/无=1°关9=时,642所00分以分钟已钟。知,两转地化时成间为,10一小地时经20度分, 钟求。另一地经度的问题,再复杂的时间计算都会归结为已知三个量,求未知量。 难度在于挖掘(隐性)信息,建立位置关系和复杂事件顺序。 拆分法(更简单):155°=150°+5°,即10小时+20分钟。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4682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0.png)
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形和地貌- 大陆与海洋的分布:了解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面积。
- 地球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和特点,对天文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 地形和地貌的类型与特征: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河流、湖泊、草原等,能够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2. 气候与水文-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了解地球上各个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温度、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降水形式和降水量分布: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分布规律,包括雨、雪、雾和霜等,以及各地降水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 水文循环和地下水:了解水文循环的过程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3.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森林和草原资源:了解森林和草原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 水资源和农田资源:了解水资源和农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等。
- 城市与城市化: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2. 交通与通讯- 交通运输方式:了解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包括公路、铁路、航道和航空运输等。
- 通信方式和信息技术:了解电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经济与环境- 经济类型:了解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工业与环境: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
三、区域地理知识点1. 亚洲地理-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
-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了解亚洲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贝加尔湖和沙漠等地理特点。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类图表解读系列之三 等温线图的判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8类图表解读系列之三 等温线图的判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244cfc76c66137ef0619cf.png)
等温线图的判读常考图示判读步骤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1中等温线由北至南等温线数值是12℃、13℃、14℃,由此可以判定图1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第二步:判断陆地、海洋或季节①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如图2,非洲南端1月份为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故B处等温线向南凸。
②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续表常考图示判读步骤第三步:判断寒、暖流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图3,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处气温受海洋影响降低,因此是寒流。
第四步:判断地势的高、低的影响(1)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如图4等温线闭合,且逐渐降低,说明地势逐渐升高。
(2)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3)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如图4,依据闭合等高线特点,判断出是山地,山体走向大体与岛屿走向一致.第五步: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1)温带地区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如图5中实线(1月等温线)相对虚线(7月等温线)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差异小。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比热容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异大.(5)平原、高原中部地区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da39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5.png)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关注热点,押题系列高考地理三《金砖五国》含答案
![关注热点,押题系列高考地理三《金砖五国》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bf4a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1。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1)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之日(4月14日),三亚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金砖国家成员国中白天最长的地点位于 (填国家名称)境内。
(2)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 )。
A .总量大,位居世界前列 B .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 .地区分布较均匀D .季节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3)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中国B .印度C .俄罗斯图1 金砖五国俄罗 斯中 巴 西巴拿马运河赤道国 航线A航线B印度南非D .巴西(4)金砖国家成员国在经贸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如巴西铁矿资源丰富,我国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从巴西进口铁矿石.一艘装载铁矿石的船只由巴西驶往我国,如果从上一页地图标绘的A 、B 两条航线中选择一条作为航行路线,你认为选择哪一条航线较合理?理由是什么?(要求写出两条理由)(5)下列A 、B 、C 、D 四幅“一年中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南非南端气候状况的是 图,当地 季多雨。
(6)金砖国家成员国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圈。
其中属于南亚文化圈的国家名称是 ;右图为(填国家名称)所属文化圈的代表性宗教建筑景观:桑巴舞和狂欢节是 (填国家名称)代表性的文化景观.2。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B-60-40 -20 0 20 40 气温℃ 0100200 300 400 500 降水mm 月 10 7 41A-60-40 -20 0 20 40 气温℃ 0100200 300 400 500 降水mm 月 10 7 41-60-40 -20 0 20 40 气温℃ 0100200 300 400 500 降水mm 月 10 7 41D-60-40 -20 0 20 40 气温℃ 0100200 300 400 500 降水mm 月 10 7 41C材料一“金砖国家”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英文首字母—BRICS,近期该集团首脑会议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主题,探讨国际经济大势,加强在粮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规划“金砖国家”未来蓝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3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3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ae10f9ab0717fd5360cdc5f.png)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考向立意
结合图示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思维过程
结合图示信息→确定题组考查的内容和方向→把设问信息与 图示相对比→确定正确选项。
误区警示 不能把图甲与图乙对应准确,没有牢固掌握气压带、风带在全 球的分布是导致答错的主要原因。
考点一
副极地低
亚 洋低压
风向
②七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 切断,形成下图 所示的气压分布形势:
气压中心 N 是 亚洲(印度)低压 ,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副热带高
亚洲
气压带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北大西 洋高压
风向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预测展望
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 动。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疑难剖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 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 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 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 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 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右图,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南移。
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 环流
90oN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理论风向 实际风向
60oN
30oN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素能提升素能1学科素养四地理实践力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素能提升素能1学科素养四地理实践力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fd9719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b.png)
(四)地理实践力素养解读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考题示例典例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浑善达克沙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的中心地带,年降水量自西向东从约1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主,地表起伏不大,沙丘、剥蚀高原交错分布,沙丘逐年向东和东南方向扩张(图一为浑善达克沙区位置示意图)。
基于浑善达克沙区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变化,以土地沙漠化程度为主,以生态环境要素为辅,同时结合行政边界,将区域划分为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3区:沙地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田生态区(图二为浑善达克沙区生态修复区划图)。
(1)分析浑善达克沙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
浑善达克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多大风;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物质疏松,地形起伏不大,易受风力侵蚀。
(2)通过对采样点地表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描述该规律并说明原因。
规律: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粒度减小。
原因:该地区盛行西北风,随着风速减小,风所携带的沙粒发生沉积;风速越小,沉积物粒度越小。
(3)根据沙地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田生态区的不同特征,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沙地生态区:采用沙障固沙,种植耐旱植物,促进原生植被恢复。
草原生态区:采取阶段性放牧管控措施,人工种植牧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农田生态区:对于易沙化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种植防护林保护农田,采用作物留茬、秸秆覆盖等措施减轻风力侵蚀。
【思维点拨】本题以浑善达克沙区为载体,考查荒漠化土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5248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4.png)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高考地理备考方法大全一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注意建立知识网络,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
关注热点、焦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知识的运用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所学的地理主干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最常见的素材。
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重大科技成就等,要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应注意把热点地区落实到图上、注意思维的发散,注意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706d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流与气候带1.热带气候带: 位于赤道附近, 气温高, 年降水量大, 日照时间长, 常见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类型。
2.温带气候带: 位于中纬度地区, 气温适中, 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均匀, 常见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生态类型。
3.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长期冰雪覆盖的寒带针叶林和苔原是典型的气候特征。
二、海洋环流与气候1.陆地性气候: 位于内陆地区,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降水量少, 较大的气温变化范围。
2.洋流:是海洋中的密度差异引起的水流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如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
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 有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
大陆壳相对厚度大, 平均约30-70千米;海洋壳相对较薄, 平均约5-10千米。
2.原核幔: 地壳下面的岩石层, 厚度约2900千米, 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3.地核:地壳和幔之间的层次,由金属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铁镍合金的液态态,内核则是固态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1.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上被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板块, 主要有大陆板块和洋板块。
2.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形, 主要有边界型、热点型和转换型。
3.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带、断层带和地震带。
五、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1.火山喷发: 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形成火山, 喷发过程中释放出的岩浆、火山灰、烟尘等物质称为火山喷发产物。
2.火山地貌:包括火山坡地、玄武岩台地、火山口湖等,具有多样的地貌特征,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
六、河流与地貌发育1.河流侵蚀: 河流通过物理侵蚀、化学侵蚀和生物侵蚀等方式, 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和破坏。
2.河流运动: 包括流速、流量和承载力等指标, 与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4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课件:《区域热点系列》三
![2014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课件:《区域热点系列》三](https://img.taocdn.com/s3/m/21c44dced5bbfd0a79567315.png)
一般是垂直向下的,但有时因上空风比地面风大,它的上部会
顺气流方向倾斜,一般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移动路径,
采取措施避开,就可免遭其害。
3.形成条件和海域:其形成条件是空气必须高温、高湿并 且要有强对流的天气。所以水龙卷一般出现在热带洋面上,像 墨西哥湾、我国南海出现较多,但不会出现在赤道海域,因为
入空中。更有趣的是1949年南半球的夏天,新西兰下了一场
“鱼雨”,鱼从天而降,这就是水龙卷的作用。
5.减灾措施:加强对水龙卷形成的大气环境条件的研究,
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利用雷达、卫星等遥感技术,监测水龙卷
的移动方向和路径,及时预报,提醒居民避开其移动路径,对 财产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那里没有地转偏向力。中纬海域有时也会出现,2012年8月19
日,美国密歇根湖就出现多条龙卷风吸水景象。
4.危害:它的尺度一般不超过30米,但其破坏力是巨大的, 有时比台风威力还大,主要是它的涡旋轴范围小、气压梯度特 别大,压力差可达20百帕以上,是台风内部平均气压差的几百 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其内部风速极大,多在每秒100米以上 (12级风速是32.6米/秒),要比台风大几倍,所经之处常能 造成狂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水龙卷能把海上船只和海水吸
约为100万至150万吨,人均收入非常高。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始,产量逐年下降。2002年降至约20万吨,2003年不到10万 吨。2004年产量仅约4万吨。目前,磷酸盐储量所剩无几,且 品位不断下降。
当磷酸盐矿被采完后,这个珊瑚礁岛国已变成了一片不毛
之地,到处都是裸露的、废弃的矿坑。
4.经济转型:单一经济,使得曾经的太平洋岛国首富,目 前经济、财政形势极度困难,严重依赖外援和举债。为解决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1.空间距离计算⑴原理: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2.时间换算和计算(1)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秒/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2)区时换算①换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理论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小于舍不小于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②计算区时的分三个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并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东加西减;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区时是多少计算过程: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时区数是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3)日期计算①日期变化原因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
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
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
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另外一条日界线---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②注意的问题a.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
b.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有三个弯。
c.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d.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O点,说24点时为昨天,O点时则为今天。
③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即法定日界线;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子夜线。
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合为一条,便是180°经线。
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也就是说,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O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的就是旧的一天。
因此,已知地球上某点的地方时,可以求算此刻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如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在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地区范围各占一半。
假若直射经线不是180°而是120°E,那么可以推出180°经线地方时为16时,则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大于旧的一天的范围。
规律:°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是新的一天范围。
°经线地方时为0/24,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经线地方时为12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经线地方时为几小时,则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小时。
有关日期界线的易混点:把0时所在的经线与0°经线混淆;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混淆;把0时所在的经线和国际日期分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混淆.可以运用线段图示法区分之.③案例:若120°E刚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线,则t+1占的范围是。
计算过程:根据题意知:120°E地方时是0时,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0+6时。
t +1是新的一天,占有的范围与180°经线地方时相同,为6时,相当于地球范围的1/4.如下图: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1)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间距)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之差。
同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异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
(2)计算步骤:直射点的纬度(δ)和当地纬度(φ)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量。
根据公式,知道或间接知道其中的两个变量,可以求知另一个变量。
(3)案例:已知北京位于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计算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ˊS,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ˊN.则两个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90° -(40° +23°26ˊ)=26°24ˊ; 90° -(40°-23°26ˊ)=73°26ˊ.(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θL楼间距;H前一楼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α=90o-Hα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③案例:30 o N某地,要在60米高的楼北面建一新楼,为全年都能受到阳光照射,最好的楼间距是_______.9月23日安装在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应该调节为_____.计算过程:θ=90 o-(30+23o26ˊ)=36 o24ˊ;L=HCotθ=60Cot36 o24ˊ=60×=42米H=90 o-(0 o+30 o)=60 oα=90o-H=30 o4.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计算公式①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②昼长=(12一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一12)×2=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③夜长=日出时间×2=(24一日落时间)×2④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纬度的夜长(2)案例:某地北京时间6:40日出,19:40日落,求该地的昼长、日出、日落与经度。
计算过程:昼长:19:40-6:40=13;日出:13=(12一日出时间)×2;日出时间==日落:13=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3+=经度:6:40-5:30=1:10;1:10=17o30ˊ;120oE-17o30ˊ=102 o30ˊ5.太阳直射点的确定计算: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6.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公式: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相对高度计算:两点的海拔相减水库储水面积计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陡崖处相对高度计算:(n-1)d≤H<(n+1)d(2)案例:计算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a b两点减的坡度;c 陡崖的相对高度;此处修筑大坝海拔高110米,水库的容量大约是多少计算过程:①图示区域最高海拔在600-700,最低在0-100,交叉相减,最大高差接近700米;②a b两点图距1cm,相对高差200-400,坡度在200\500 ---200\500之间;③大坝一定在图中峡谷处,100米围成的范围大致是1.5cm宽---2cm长,面积约为750×1000=750000平方米④c处陡崖是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100米,则相对高度H为(3-1)100≤H<(3+1)100 ,即200≤H<4007.气温垂直递减率及其计算(1)原理:对流层气温递减率为0.6℃(2)案例:当Ts稳定在-8℃时,地面气温要上升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此时时间是 .计算过程:设地面温带为X时逆温消失,T比地面低3000n ×=18℃,则T=X-18 ℃已知Ts=-8℃,T>Ts时逆温消失, X-18>℃-8 ℃ X>10℃8.经纬度坐标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