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例应用浅谈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
相控随机建模在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研究
维普资讯
2 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 0 7正
些不 同来 源的数 据从 不 同 的侧 面反 映 了储 层 的不 同
特征 , 因此 在建模前 对所 有数据 要 进行 质量 检查 , 保
表 1 曙 四 区杜 家 台油 层 沉 积 相及 沉 积 微 相
证用 于地 质建模 的原始 数据 的准确 可靠性 。
3 2 构造模 型 .
构 造模 型是层面和断层模 型的有机 结合 , 是油藏 地质 建模 的基础 , 该模型反 映了储 层的空问格架 。 利 用地震 资料 解 释 成 果 建立 断 层 模 型 , 样 不 这 仅可 以确定断 层 的位 置 , 同时 能 够 反 映 断层 的产 状 及 性质 。层 面模 型是把 经过 海拔 和井 斜校 正后 的分 层数据 通过插 值 生成 , 用 距 离平 方 反 比法 克 服 了 采
行 .相 控 随机 建模 不仅 可 以提 供 较 准 确 的 储 层 属 性 模 型 , 而且 为剩 余 油 研 究 和 油 气 开发 调 整提 供 了地 质 依 据
关键词 : 地质统计学 ; 随机建模 ; 沉积微相 ; 油藏描 述 ; 井相 ; 测 辽河盆地
中图 分 类 号 : E 9 T l 文献 标 识 码 : A
充分考虑沉积相对储层参数 分布 的控制 作用 , 而只是 任 何关系 , 。因此相控 建模 是一种符 合地 质特 点 的 将井点参数加 在一起 , 这样得 到的结 果无法 真正 体现 储层 建模 方法 。本 次建模过 程 主要 包 括 以下 3个步 储层 的非均质性 , 因而影响 了建模 的精 度。 因此 把沉 骤 : 首先应 用层 面 的顶 底界 数据 、 厚度 数据 及断 层数 积相研 究和储 层建模有机结合 是储 层建模 的关键 。
精细相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在老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以绥中36-1油田为例
水 产 状 , 识 油 藏 特 征 , 定 量 认 用 化 、 视 化 的形 式 精 细 构筑 油 田 可
的三 维 地 质 模 型 . 石 油地 质 领 是
域 的新 技术 2 -。近 年来 , 海油 田采 用 多种建 模 软 ] 渤 件, 先后 建立 了多 个在 建 和在 生 产油 气 田的地 质模
型, 明显 深化 了对 油藏 的认 识 , 高 了研 究 成 果 的 提
1 相 控 建 模 的研 究思 路 及 方 法
所谓 相 控建 模 是指 对 物性 参数 如 孔 隙度 、 渗透
质 量 , 善 了科 研 环 境 和工 作 效 率 , 得 了理 想 的 改 获
经 济效 益和 社会 效益 。
地质建模技术是以地震 、 地 质 、 井 、 藏 等 综 合 信 息 为基 测 油 础 , 据地 质规 律 . 依 以计 算 机为 手
段 , 析储 层 分 布规 律 及 油 、 、 分 气
出程 度 为 1 .2 8 %。含 水 上 升速 度 加 快及 产 量 递 减 5
加 快 是 I 生 产所 面临 的主要 问题 。分 析认 为注入 期 水 突进 明显 导 致各 油层 的动 用状 况 差异 显著 。 是造
精 细相 控储 层 地 质 建模 技 术在 老油 田 调整 挖 潜 中的应 用
— —
以绥 中 3 — 油 田为例 61
吕坐 彬 , 春 明 , 春 亮 , 赵 霍 薛艳 霞 , 张 岚
( 中海石油 ( 国) 限公 司天 津分公 司渤 海油 田勘探 开发研 究 院) 中 有
摘 要: 以绥 中 3 — 6 1油 田 I 为例 , 期 首先 , 用 以精 细地 质建模 为 目的 的地震 、 井和地 质一 体化 综合研 利 测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Deposition-Controlled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是指在油气藏地质调查过程中,根据沉积地质环境及构造应力等因素,对油
藏的地质进行动态建模,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分析油气藏物性及储量。
油藏地质模型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越不同地质学有关学科,如古地理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
沉积相反映了油藏地质背景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的分
布以及储层的结构特征,是构建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主要包括沉积相调查、油藏特征分析、油藏地质解释、
油藏建模和建模评价五个步骤。
首先,根据油田勘探工作和勘探数据,第一步要综合分析
沉积相分布,进而揭示沉积构造特征,建立沉积属性模型;其次,根据沉积属性对油藏特
征进行分析,识别油藏结构属性,如物性、构造、地层属性等,构建油藏建模框架;在此
基础上,进行油藏地质解释,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数值模拟技术,在解释结果基础上,搭建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建立完整的油气系统模型;最后,对所建建模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相
应的修正建议,得到最终的油藏建模结果,为油藏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在探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更准确的预测储层物性、油
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更准确预测油气藏模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的。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综述摘要: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刚刚萌芽兴起的一项油藏描述高新技术。
它是为适应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应用先进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本文阐述了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算法原理,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比较成熟的随机建模软件。
关键词:储层表征,随机建模,应用软件引言储层表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观测结果例如岩心、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研究目的层的各种非均质性.建立起能够反映三维空间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
从目前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看,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性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可以称为确定性模型。
但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该方法只能解决勘探早期储层描述的要求,对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来讲该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种方法就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
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间参数作出了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值,故称之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目前发展较快的是地质统计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寻求比较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各种沉积类型的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这种已知的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预测估值。
1 储层随机建模概述1.1 随机建模的概念及意义地下储层本身是确定的,它是许多复杂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的、最终的结果,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特征。
但是,在现有资料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储层结构空间配置及储层参数空间变化的复杂性,人们又难于掌握任—尺度下储层的确定且真实的待征或性质。
待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难于精确表征储层的特征。
这样,出于认识程度的不足,储层描述便具有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猜测”确定的储层性质,即为储层的随机性质。
数学建模论文 两种随机存贮管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两种随机存贮管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摘 要:本文建立了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单品种、多品种的允许缺货随机存贮模型。
采用连续的时间变量更合理地描述了问题,简化了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求解是一个以分段的平均损失费用函数作为目标的带约束最优化问题。
针对题目中的具体数据对随机量送货滞后时间的密度函数进行了估计,解出了单品种、多品种条件下最优订货点的值和存贮方案。
通过分情况讨论把单品种存贮模型推广为多品种(m 种)存贮模型,论证了目标函数的独立变量为21m -个,使模型更加清晰、求解方便。
类比控制论中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定条件下多品种存贮的最优性原理,给出了证明,指出该原理简化模型和验证模型求解结果的作用。
讨论了销售速率具有随机性时的存贮模型,实际当中调整修正订货点的方法,以及仓库最大存贮量的一种预测办法。
最后指出了模型的优缺点。
0问题重述工厂生产需定期地定购各种原料,商家销售要成批地购进各种商品。
无论是原料或商品,都有一个怎样存贮的问题。
存得少了无法满足需求,影响利润;存得太多,存贮费用就高。
因此说存贮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问题1 某商场销售的某种商品。
市场上这种商品的销售速率假设是不变的,记为r ;每次进货的订货费为常数1c 与商品的数量和品种无关;使用自己的仓库存贮商品时,单位商品每天的存贮费用记为2c ,由于自己的仓库容量有限,超出时需要使用租借的仓库存贮商品,单位商品每天的存贮费用记为3c ,且32c c ≤;允许商品缺货,但因缺货而减少销售要造成损失,单位商品的损失记为4c ;每次订货,设货物在X 天后到达,交货时间X 是随机的;自己的仓库用于存贮该商品的最大容量为0Q ,每次到货后使这种商品的存贮量q 补充到固定值Q 为止,且Q Q <0;在销售过程中每当存贮量q 降到L 时即开始订货。
请你给出求使总损失费用达到最低的订货点*L (最优订货点)的数学模型。
问题 2 现给出来自某个大型超市的关于三种商品的真实数据,按你的模型分别计算出这三种商品各自相应的最优订货点*L 。
应用顺序指示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
应用顺序指示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
刘军;李少华;汪海涛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3(022)002
【摘要】沉积微相是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储集层参数场的展布.因此,在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中,只有确定了沉积微相的边界和分布,才能更好地进行储集层参数的预测.以往微相边界大多是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来推断,具有主观性.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是以指示克里金为基础的一种随机模拟方法.文中将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应用于P油田长4+52油组沉积微相的分布研究中.结果表明,顺序指示模拟方法不仅能反映参数的细节变化,并能够表征由于缺乏资料等原因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方法适于研究储层的沉积微相,应用效果较好.【总页数】3页(P11-12,46)
【作者】刘军;李少华;汪海涛
【作者单位】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21
【相关文献】
1.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模拟沉积微相 [J], 冯国庆;李允;林作华;王玉明
2.利用顺序指示建模技术研究储层沉积微相 [J], 张世民
3.标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J], 胡向阳;熊琦华;吴胜和;蔡毅
4.沉积微相随机模拟方法对比研究及应用 [J], 胡望水;熊金红;舒志恒;王珊;成群;田亮;徐博
5.应用截断高斯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 [J], 陈亮;黄述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控建模技术在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中的应用
地 下地 质 体 的空 间展 布 特征 。 因此 , 利 用单 井各储 层段 沉 积相 分析 成果 并结合 三 维地震 构造 解释 成 果 。
建立 了各储 层段 的三 维沉积 微相 模 型 . 又进一 步 结合 单 井储 层参 数 解释成 果 . 在 相控 的前提 下采 用序 贯
高斯 随机模 拟 方 法 , 建 立 了各 储 层段 三 维属性 模 型 。实钻 资料表 明模 型具 有较 高的可信 度 , 为 气藏开 发 部 署提 供 了技 术 支撑 , 研 究 成果 对类 似地 区相 控 建模 技 术 的应 用具有 一定 的借 鉴意 义 。 关键 词 : 沉 积微相 ; 相控 建模技 术 ; 属 性模 型 ; 嘉二段 储层 ; 磨 溪 气田 ; 川 中地 区
Ab s t r a c t : T h e J i a 2 me mb e r i n Mo x i Ga s F i e l d i s a s t r u c t u r e — l i t h o l o g y t r a p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 w i t h s t r o n g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n d
c o mp l e x g a s — wa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c a us e o f d o u b l e c o n t r o l o f s e d i me n t a r y mi c r o f a c i e s a nd e a r l y d i a g e n e s i s . I n o r d e r t o
中图分类号 : T E 3 1 9 文献标 志码 : A
沉积相随机建模与确定性建模对比分析
了其适用性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中图分类号:
P618.
13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981(
2020)
12-0114-04
目 前,储 层 地 质 相 控 随 机 建 模 技 术 越 来 越 成
模拟的微相不太 合 理。 从 微 相 连 续 性 来 看,指 示 克
里金连续性 最 好,截 断 高 斯 连 续 性 较 好,序 贯 指 示
模拟的连 续 性 一 般。 可 见 序 贯 指 示 和 指 示 克 里 金
模拟的微相连续性都符合。
图 4 序贯指示模拟
116
2020 年第 12 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立微相模 型 可 以 使 每 一 类 储 层 几 何 形 态 及 空 间 展
不连续的缺点 (如图 7 所示)。
布得到真实再现,提高微相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1] 张昌民,李 少 华,尹 艳 树,等 .储 层 随 机 建 模 系
列技术[
J].石 油 科 技 论 坛,
2007,
26(
3):
37
-42.
45.
47
1.
65
2.
45
5.
85
10.
18
3.
3 沉积微相模拟几何形态对比
从沉积 微 相 几 何 形 态 对 比 情 况 来 看 (以 F171
单元为例),与确定性建模相比(图 3- 图 6),三种随
机模拟方法模拟的 河 道 都 比 较 相 似,序 贯 指 示 和 指
浅析地质沉积微相建模方法与应用
浅析地质沉积微相建模方法与应用近年来出现的随机模拟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地质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机模拟是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综合地质学、沉积学等学科的现有知识,对沉积相单元、岩相、等组合或具体的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物性参数在空间的变化进行模拟,从而产生一系列等概率的储层一维或多维成像或称实现。
这些实现表达了储层各种尺度的变化特征和内部结构,是细致的、分辨率高的、定量的储层表征方式,而且易于在计算机上重复产生、展示、编辑和更新。
标签:地质结构储层分析沉积微相类型特点建模方式1储层地质沉积微相建模研究背景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评价的最基础的工作,沉积微相的正确划分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储层参数场的分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它是现代油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在油田开发的中晚期阶段,油田主要进入三次采油和寻找剩余油阶段,对储层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同时也需要展开储层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在以往沉积微相研究中,微相边界的确定大多是由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推断,具有主观性,难以适应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要求。
2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分析2.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支河道为陆上分支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在向湖的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率增大。
由浅灰、灰白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正韵律结构,砂层底部多含泥砾和泥屑,有时见炭化植物碎块。
泥岩以灰和深灰色为主,是水下环境的标志。
沉积构造由下而上为较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可见生物扰动构造及植物碎片,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钟形,箱形及箱形—钟形,粒度概率曲线大多由跳跃和悬浮二段组成,因坡度较缓,水动力较弱,所以滚动组份含量很少,一般不超过0.2%。
2.2河口坝微相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最典型的沉积微相,位于分支河道的河口处,沉积速率高,是河流注入湖泊水体中时,由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或地形的突然改变,河流携带的大量载荷快速堆积而成。
沉积微相耦合岩石相的复合相控建模——砾岩油藏储层建模新方法
2 )针对 扇三 角洲前 缘 砾岩 油藏 岩性 、物 性 变化 快 的特 点 ,将 沉 积微 相 模 型 和岩 石相 模 型 耦合 得 到
的成 因岩 石相模 型 ,不 仅精 细刻 画 了砾岩 油藏 相 同岩性 不 同成 因类型 的储 层 ,还 反 映 了同一微相 内部 的 岩性 变化 ,大 大提 高 了砾岩 油藏 非均 质储 层 的建模 精度 。 3 )应用 成 因岩石 相模 型对 砾岩 油藏 进行 复 合相 控 的储 层参 数 建 模 方法 ,更准 确 地反 映 了砂砾 岩 储
研 究 区克拉 玛依 油 田八 区 中三 叠统 克上组 ( T s ) 为扇 三角 洲 前缘 沉 积 的砾 岩油 藏 ,砂 砾 岩 体岩 性
变化 快 ,沉 积 相和 岩性 的变化 导致 了储层 物 性的 变化 。 由于 常规 相控 建模 只考虑 沉 积微相 或岩 相 的单一 影 响因素 ,其各 自的局 限性导 致相 控建模 的结 果不 能全 面体 现储 层 的强非 均质性 。因此 ,将沉 积微 相与 岩石 相进 行耦合 ,建 立基 于储 层成 因和 岩性 的 “ 复合 相模 型 ” ,不仅 能刻 画 同一岩 性 内部不 同成 因类 型 的储 层 ,还能 揭示 同一微 相 内部 的岩性 变化 ,对精 细 表征砾 岩 油藏储 层特 征具有 重要 意义 。
地 质 特 征 的储 层 建 模 具 有 借 鉴 意 义 。
[ 关 键 词 ] 砾 岩 油 藏 ;相 控 ;储 层 建 模 ;沉 积 微 相 ;岩 石相 ;耦 合
[ 中图分类号]T E l 2 2 . 2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4 )0 2— 0 0 3 玛依油 田八 区 T s 砾 岩油 藏位 于新 疆克拉 玛依 市 白碱 滩 地 区 ,区域构造 处 于准 噶尔盆 地西 北缘 克~ 乌 断裂带 南 白碱 滩 断裂 下 盘 ,北 以南 白碱 滩 断裂 为 界 ,面 积 约 为 2 8 . 2 k n i ,油 层 平 均埋 深 2 0 4 0 m, 为单 斜构 造控 制 的岩性 油藏 。 八区 T S 油藏 为扇 三角 洲沉积 ,以扇三 角洲前 缘 水下 分流河 道 为主 ,储层 岩石 类型 主要 为砂 质细砾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摘要: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储层的沉积相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在开发阶段,根据地质、测井、钻井、油田生产等动态和静态资料,研究了不同开发区砂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在对某地区某油田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在储层描述中的方法与应用,包括宏观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特征、平面构造、平面构造等。
这些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的断块油田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沉积微相;沉积构造沉积特征;砂体形态一、单井沉积相分析利用岩心取心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及特征,进行沉积构造、岩石相分析、垂向层序和沉积旋回分析,建立起适合研究区的综合柱状图。
单井相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岩心相分析;②测井相分析。
(一)岩心相分析(1)岩石结构和矿物标志岩石矿物性质能够反映物源区母岩性质,成分成熟度的高低反映沉积物的搬运情况,有助于了解沉积物当时的沉积环境,同时岩石矿物性质也影响着开发效果,特别是粘土矿物,对油田注水开发至关重要。
根据取心井岩石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组内石英平均含量小于19.2%,最低为4%;长石平均含量一般小于26.7%;岩屑平均含量为30%~70%分选中等的占60%,好的为30%。
砂粒次棱角-次圆状占70%,次棱角状占20%。
岩石成分成熟度极差,结构成熟度属于中等偏差。
①根据组内的10个样品点的岩心薄片分析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含量高岩屑含量在96 %以上,成分复杂,岩屑颗粒中,石英类含量为11%~25%,钾长石含量为7%~16%,斜长石含量为3%~8%。
②根据10、3和3-1井的岩石重矿物分析表明,七克台组主要矿物有锆石、磁铁矿、赤铁矿等,磁铁矿和赤铁矿含量50%~80%,绿帘石含量在20%左右。
(2)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粒度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碎屑岩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
碎屑岩的粒度分布及分选性是搬运能力的度量尺度,是判别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志,同时储层物性与粒度密切相关。
透镜体砂岩油藏相控建模研究
透镜体砂岩油藏相控建模研究陈梦思;张浩【摘要】透镜体砂岩油藏是指由同时沉积的泥岩所包围的、完全充满着油气或部分充满油气的断续条带状砂体或透镜状砂体构成的.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及其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变化都与岩石的形成过程相关.针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相变快等特点,采用相控建模软件,结合确定建模与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出油藏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参数分布模型.根据结果可以看出,沉积相概率分布与井沉积相基本符合,储层的三维模型垂向砂体识别精度相对较高,在与井栅状图对比修改之后总体的符合程度很高.以沉积相作为约束条件时,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正态变化图形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相似程度较高;拟合出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净毛比的图形与井栅状图相互对比修改后总体符合程度高,为油藏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8(040)011【总页数】6页(P119-123,129)【关键词】透镜体砂岩油藏;相控建模;沉积微相;参数分布【作者】陈梦思;张浩【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4100;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油气的开采已从构造性油气藏转变成岩性油气藏,大力寻找岩性地层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的重点,透镜体砂岩油藏作为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储集类型,已成为大家着力开采的首要目标。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透镜体砂岩油藏进行剖析,能更好地反映油层地下埋存情况,同时这种技术具有逼真的三维动态显示效果,清晰的可视化功能及较强的数据处理系统。
因此,在石油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Simon.W.Houlding便已提出了相控建模的概念,随着J.Mallet在建模中使用离散光滑插值技术,从而加速了相控建模在业界的发展。
我国学者也在建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相控建模技术在众多国民经济支撑行业中的应用。
相控建模和随机建模
1、什么是相控建模?考虑到不同岩相(或微相)内部储层孔渗饱等属性参数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国外很早就提出了相约束建模(即相控建模)概念。
但由于国外石油公司追求效益最大化,油田开发主要目标集中在海相沉积储层和厚油层,一般都不考虑薄互层油层和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问题,加之最大限度地削减钻井投资,一个规模开发的油田,开发井数一般很少,因此,对岩相(或微相)分布主要集中在宏观认识方面,对于细节的变化重视不够,岩相(或微相)建模通常都采用随机建模方法来实现,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度相对较粗。
对于国内油田(特别是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来讲,油藏的储层类型主要以陆相沉积的薄互层砂岩为主,为了确保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潜能,因此,对储层研究的深度相对较深,通过规模开展“井网加密调整”、“垂向上细分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形成了大量的密井网条件下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包括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数据库和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库),这些精细的地质认识为储层精细建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90%),充分利用现有的储层精细描述成果,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精细表征储层内部剩余油分布,实现油藏精细增储挖潜,确保高含水后期油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油田开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2年以来,随着FCM软件的开发和Petrel、RMS软件的引进,提出了现阶段密井网条件下相控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的新思路:平面上以长期积累起来的沉积微相图作为约束条件,垂向上以密井网测井解释资料为约束条件,通过相控和井控建立起精细表征储层内部各种属性的非均质性的三维可视化精细地质模型。
2、为什么相控建模?储层井间预测主要包括平面非均质性和垂向非均质性表征两个方面的内容。
储层内部属性参数井间预测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已知资料的不完备、已知资料的精度不够、人们对储层的认识程度不够、建模算法不够完备等多方面原因,储层井间预测结果往往包含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诸如井位、井轨、措施、调整方案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地震信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以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龙10块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网格节点 , 到每个 节点都 被模 拟 , 可得 到 1 随 直 就 个
机 实现u 。
=
善 .
u
‘
散化连续变量低于( 或等于) 某一 门槛值 的概率 , 以 确定 随机 变量 的分 布 】 。该 方 法 实 际上 是 应 用 协
同指 示 克里金 求取 条件 累积概 率 (cf 的序贯 模 拟 cd)
1 建模思路
三 维地震 资料 有覆 盖面广 和横 向采集 密度大 的 优点 , 有利 于研究 地下储 层在平 面上 的变化 规律 , 但
6463
图 1 利用开发井的测井资料( 声波时差 、 泥质含 量) 约束反演的结果
地震资料在垂 向上的分辨率不高 ( 其值为主波长的
14 一般约 为 2 m) /, 0 且具 有 多解 性 。因此 , 利用地 震 信息 ( 主要 是 波 阻抗 ) 井 间储 层 沉 积 微 相 进 行 预 对 测 的关 键是 提高垂 向上 的分辨 率及 降低 多解性 J 。 序 贯指 示模拟 既可 以用 于类 型变 量 , 又可 以用
2 序贯指示同位协同模拟原理
收 稿 日期 20 0 6—1 0 改 回 日期 2 0 1 0— 9; 0 6— 2—1 。 5 作 者简 介: 刘军 , , 男 高级政 工师 ,9 2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 院政敦专业 , 19 现为中 国地质大学( 北京) 资源管理工程专业在读博 士研究生 , 从 事 资 源管 理 方 i 的 研 究 。联 系 电话 :0 2 ) 5 9 8 , f l i ( 47 7 39 8 E—ma :uu @ Ie. o 。 l ljn pd cr li n
维普资讯
油
20 07年 1月
气
储层建模步骤.doc
储层建模步骤当前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广泛收集地质(包括露头、钻井及综合测试)、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一系列数学方法来定量表征二维或三维储层的宏观几何形态及内部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最终利用计算机来动态地模拟储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三维建模一般遵循从点----面---体的步骤,即首选建立各井点的一维垂向模型,其次建立储层的框架(由一系列叠置的二维层面模型构成),然后在储层框架基础上,建立储层各种属性的三维分布模型。
一般的,广义的三维储层建模主要包含六个环节,即数据准备、构造建模、储层相建模、储层参数建模、储量计算、如果要将储层模型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应对其进行粗化。
2.1 数据准备储层建模是以数据库作为基础的,数据的丰富程度以及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建模型的精度。
从数据来源看,建模数据包含岩芯、测井、地震、试井、开发动态等方面的数据。
2.1.1 建模数据(1)井数据井数据包括井基本信息、岩心数据、测井及其解释数据、分层数据、断点数据等。
1.基本信息主要指钻井信息,包括井名称、井别、井口坐标、补心海拔、完井深度、完井时间及井身轨迹等。
这些数据可从完井地质报告中得到,目前大部分油田单位已将其建成了数据库。
在建模软件中加载了井信息数据后,应对井信息及轨迹逐一进行细致检查,特别是进行可视化检查。
例如,为了检查井身轨迹的准确性,首先,从三维视窗中查看井轨迹的整体形态;第二,在导入井分层数据后,逐层与现场已有井位底图进行对比检查,确保数据无误。
2.岩心数据岩心数据包括岩心照片、岩心描述以及岩心钻孔分析数据等,是岩性解释、沉积相划分、含油气性解释、储层质量评价以及隔夹层识别等的第一性资料。
建模过程中,岩心数据主要作为测井数据的标定。
3.测井及其解释数据测井作为研究井筒周围地层、岩石及流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气测井、生产测井以及随钻测井等多个类别,一般数据按每米8个数据点记录。
融合地震和测井信息的三角洲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研究——以扶余油田二夹五区块为例
20 08年 9月
第2 3卷第 5期
西 安石油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unl f nS io o ra o Xi hyuUnvri ( aua Si c E io ) a iesy N trl c ne dt n t e i
对扶余油m-夹五区块三角洲沉积微相进行随机模 拟研究 .
1 建模 思 路
井数据有很好 的垂 向分辨率 , 向分辨率受井 横 距 限制 . 三维 地震 有 利 于研 究 地 下储 层 在 平 面上 的
变化规 律 , 平面 上具 有好 的横 向预测 能力 , 在 但地震 资料在 垂 向上 的分 辨 率 不 高 ( 主 波 长 的 14一 般 其 /
陆相储层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参数的分布… 1.
因此 , 沉积微 相模 型 的合 理 性 直接 影 响储 层参 数 模 型 的精 度 . 通 常情 况 下 , 积微 相模型 主要是 根据 在 沉 井点 数据 , 合地 质家 的经验 ( 结 即根据砂 体 的厚 度来 确定 相边界 在两 口井 之间 的变化 )采用 确定性 插值 ,维普资讯 httpFra bibliotek//一
3 一 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
∑a{ } 碣 +∑ { } 1 + =
i 1 』 =1
} ,
i= 1, … , 2,
三角洲 沉积模式
工
沉积微相三 维建模
∑ 口 } ∑ f IY + 2 { } { + l yi = z , , g} C 0
李 晓锋 彭 仕宓 王海江2 李佳利3 , , ,
(. 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源与信息学 院 , 资 北京 12 4 ; 0 2 9
2 中海油 研究中心 , . 北京 10 2 ; . 0 0 7 3 大庆油 田 采油六厂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14
petrel中储层建模具体操作
petrel中储层建模具体操作储层建模的步骤目前普遍的认识是,储层建模应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完成。
构造模型反应储层的空间格架,在建立储层属性的空间分布之前,应进行构造建模。
由于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决定性的作用,油藏属性建模多采用相控建模,即先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油藏属性建模。
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的储层地质模型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资料,采用确定性建模的储层建模方法建立的。
储层建模的整个过程包括4个主要环节,即数据准备、构造建模、油藏属性建模、模型的应用。
一、数据准备与预处理1.数据准备一般从数据来源看,建模数据包括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开发动态等方面的数据。
从建模的内容来看,基本数据包括以下四类:①坐标数据:包括井位坐标、地震测网坐标等;②分层数据:各井的油组、砂组、小层、砂体划分对比数据;地震解释层面数据;③断层数据:断层位置、断点、断距等;④储层数据:储层数据是储层建模中最重要的数据。
包括井眼储层数据、地震储层数据和试井数据。
井眼数据为岩心和测井解释数据,包括井内相、砂体、隔夹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数据,这是储层建模的硬数据。
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是储层建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必须尽量保证用于建模的原始数据特别是硬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如检查岩心分析的孔渗参数的奇异值是否符合地质实际,测井解释的孔渗饱是否正确等等。
建模过程中能被储层建模软件所采用的资料来源于这些基础资料,但它们有特殊的格式要求,需要转换成不同格式要求的文本文件才能以正确的格式导入到Petrel软件中。
从文件类型上来看,它们包括井头文件(Well head)、井斜文件或井轨迹文件(Well deviation)和测井数据文件(Well log)。
它们的格式和作用分别如下:①井头文件:文件内容包括井名、井位坐标(X、Y)、地面补心海拔(补心高与地面海拔之和)以及目标井段深度(井段顶部深度和测井段底部深度)。
地震反演资料在相控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关键词 : 层地质建模 ; 震约束 ; 阻抗 反演 ; 储 地 波 相控建模
三维储层建模的 目的是精确 、 定量地描述储层
各项参数 的三维空 间分布 , 这是储层地质学及 油藏 描述的国际前沿研究方 向, 同时对切 实提高油 田开 发效益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n 。近年来 , 能够较好 反映储层空间变化趋势的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
性好 的特点, 有利于储层属性横 向分布的研究 , 可有 效降低随机建模 中的不确定性 。为此 , 国内外学者 开展 了结合地震资料进行储 层地质建模 的研究工 作, 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口 。 叫
函数和指定模拟 目 的几何形态 , 标 与实际相 比, 甚至 存在较大误差 。这种情况下 , 可利用趋势面约束相 模型 。应用趋势面的优势在于 , 它所模拟 的相模 型 在平面上与砂体分布 图或沉积相 图吻合得较好 , 纵 向上遵循各类沉积相 的概率分布规律 , 是一种较 为 理想的相建模方法。 在波阻抗数据相对可靠且阻抗对砂泥岩 区分较 好的情况下 , 可采用波阻抗平面属性确定趋势面( 图 1图 2 、 和图 3 , )使得随机模拟结果既能在大结构上 保持砂体真实 的几何形态 , 又能在局部保持一定 的
据约束储层地质模型 , 使得沉积微相模型保持纵 向 高分辨率的同时 , 横向上也能反映出波阻抗数据 中 观测 到的大尺度结构且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展布 , 建立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 , 为后续储层属性建模奠
定坚 实 的基础 。
1 利 用 波 阻 抗 属 性 建 立 趋 势 面 约 束 相模 型
图 4 A层 阻抗 平面统计 变差 函数 模拟结果
立概率体 , 无疑模糊 了储层的纵 向非均质性 , 不能满 足开发后期 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 田已进入开 发后期 , 对建模精度要求较高 , 若采用确定性反演的 结果 , 拟精 度将 大打折扣 。因此 , 模 高分辨率反演 ( 如地质统计学反演等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纵 向 分辨率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实例应用浅谈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X 孙 阳1,蔡 王月1,张 磊2,龚嘉顺2,焦龙进1,孙 磊3(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延长油田股份公司;3.中国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 要:地质建模就是一种数字化的油藏研究的手段,它将油藏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了。
本文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大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和有针对性进行随机建模方法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中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随机建模方法适应性与不足之处,提出相控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随机建模;沉积微相;变差函数;地质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 E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22—031 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1.1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是集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内部结构精细解剖,解释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描述属性参数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的三维模型。
1.2 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沉积相是控制储层参数的结构单元。
在不同沉积微相内,储层参数的分布规律不同。
储层的岩性展布、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等岩石属性的分布与沉积相密切相关,井间未知区域的储层各项属性参数只与同层位同一微相的井点已知属性数据有关。
在微相约束建模的同时可用砂厚展布模型控制约束属性模型预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模型也可互相制约、彼此相关。
这样储层属性的预测分布才能更加客观合理化。
2 沉积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的流程及实例应用国内学者依据实际建模经验提出了三步建模法:即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储层属性参数建模。
笔者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为例,说明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的步骤与方法研究。
2.1 地质概况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构造与区域构造面貌基本一致,主要为西倾单斜形态,局部发育有小型低幅度构造。
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小层砂体呈北东方向展布。
本研究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没有地震资料,基本无裂缝发育。
主要根据原始测井资料,参考研究区属性分析回归的测井二次解释公式,利用pe-tr el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常规解释计算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连续数据。
2.2 构造模型的建立建立地层格架构造模型之前首先应对所要建立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网格的大小应综合考虑研究区已知数据的密集程度、所需精度以及研究区井距等资料。
本研究区网格划分为(×),纵向网格为,网格总数5×3×=356个。
以井轨迹与各层位顶面构造的构造数据为控制点,采用Convergent int erpolation井间差值法建立各层顶面构造图,各层顶面构造图趋势平缓与区块整体构造趋势吻合且无异常点(图1)。
图1 研究区网络框架及构造模型2.3 沉积相模型的建立图2 长61-2小层沉积相平面分布图沉积相建模目的是获取储集层内部不同相类型的三维分布,为储集层参数建模奠定基础。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
根据本区具体情况选择沉积微相建模方法,具体步骤为数字化沉积相带图,分层离散提取沉积相边界坐标值,分层提取相别颜色;对已数字化的沉积相带122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1期 X收稿日期31010m14.2m4149142208A s sig n va lu e::2012-0-29图进行回放,实施边界修改和相别充色;依据数字化的沉积相边界和相别颜色编号生成正整型沉积相分布场,同层同相非单连通区域内的相别要取不同的正整数;利用交互建模工具对沉积微相图进行局部交互式建模调整,以其更符合客观实际。
考虑分流河道的规模、走向、展布规律是否符合地质认识,与沉积微相图(图2)对比,选择吻合较好的实现作为优选的相模型(图3)。
定量方面,采用所选模型的微相总体概率表明,分流河道微相在模型中为主要储层,概率为88.01%,与地质认识的86.28%比较接近,相对误差为2.8%。
2.4 储层模型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是评价储层在三维空间上非均质性和含油气性质的最直观的手段。
评价油藏三维非均质性和含油气性质的重要参数有砂体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水)饱和度等属性。
图3 长61-2小层沉积相模型2.4.1 测井数据离散化原始测井曲线在利用本区的解释公式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后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属性参数仍为连续数据。
之前已将模型进行了网格化,为此需将这些曲线进行粗化处理。
即将连续测井曲线在纵向上分段,以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此处的测井属性值赋予所处的各纵向网格(图4)。
图4 测井数据离散化示意图2.4.2 属性参数数据变差函数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利用变差函数或协方差函数来研究储层参数在空间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相关性的分布规律。
变差函数是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异性的一种度量,它能很好地揭示非均质性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利用变差函数对已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变量分布规律,用于模拟过程和模拟结果的控制与约束(图5)。
图5 变差函数分析表1唐157井区变差函数分析参数层位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主变程(m)次变程(m)主变程(m )次变程(m)主变程(m )次变程(m)长61-1850.3364.7910.9362.9378.2202.6长61-2690.5494.6948.5524.8767.4212.5长61-3622.2308.2368.6211.4735.3492.5本次选用球形模型变差函数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分析。
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参数建模,在数据分析时要分层位、分微相逐个对研究区的各个属性参数进行变差函数分析,经过细致研究与分析得到本研究区的各层位分流河道微相的主要变差函数参数(表1)。
从表1可看出,主变程方向基本与物源方向相当主变程反映了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的范围。
在变程范围之内,数据具有相关性,这也正反映了利用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参数建模的原理。
2.4.3 储层参数模型的生成本次建模选择了不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对研究区各储层参数分别做了三维属性分布模型。
经过对比与甄选,最终认为序贯高斯建模方法能在某一位置局部条件概率(Lcpd)上随机抽样取值,在一组条件值内插入新值。
序贯高斯假定Lcpd 为正态分布,较为适合储层参数的三维分布模拟。
图6~8为以序贯高斯随机建模方法生成的储层属性三维展布模型。
图6 长61-2小层孔隙度三维分布模型3 结论与展望笔者认为做好储层建模关键有两点根据已有的原始数据与资料,结合丰富的地质知识库和大量的经验数据建立起研究区的基本地质概念模式;在概念模式的指导下选择一种适合研究区域地质123 2012年第11期 孙阳等 以实例应用浅谈沉积微相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特征的随机模拟方法。
3.1 沉积微相相控随机建模的可行性沉积相控制井间地质属性预测能够充分体现相内的相似性、相间的差异性和相内储层性质的变化,其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和认识。
按沉积类型对储层砂岩属性分别描述,不仅可以提高油藏数值模型的精度,还可以细化剩余油的分布,有利于老区块进剩余油挖潜工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3.2 沉积微相相控随机建模的不足随机建模技术属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油藏描述的最新手段,难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一是沉积微相图只是在平面上起到约束作用,垂向上不具有约束作用;二是沉积微相约束相对比较宏观,还不能较好地体现不同流动单元、不同岩相单元之间储层性质的非均质特征;三是无论是采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算法,还是采用基于象元的序贯指示、序贯高斯、阶段高斯算法,都是随机模拟,相控与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井间预测的不确定性,多个随机模拟实现之间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
3.3 发展方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储层建模研究工作,还需完善和发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应建立完善的各种动静态数据库、露头、现代沉积类比知识库和油田地下地质知识库;国外引进的一些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的要求,因此需对一些建模软件的部分模块进行针对性的改写,或者开发研制适合陆相储层特征具有强大人机交互功能的模块甚至新的软件;地质人员应加强其基本功,提高预测综合能力,尽可能发挥地质建模人员在软件中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吴胜和.储层建模[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4~8.[2] 吕晓光,王德发.储层地质模型及随机建模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1):10~13.[3] 蒋建平,康贤,邓礼正.储层物性参数展布的相控模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1):12~17.[4] 张团峰,王家华.三维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技术研究[A].见:中国数学地质[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9~85.[5] 张永贵,李允.储层地质统计随机模拟[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3):13~119.[6] 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等.陆相油藏描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7] Jeffrey M .Yarus ,RichardL .Chambers 编辑,穆龙新,陈亮译.随机建模和地质统计学-原理、方法和实例研究[M ].北京:石油DI 出版社,2000.[8] Haldrosen H.and Da mslet h E .St oehast icmod eling.JFF ,1990,42(4):404~412.[9] 赵国忠,尹芝林.井间参数预侧中的实用变异函数拟合方法[J].石油学报,1998,19(1):75~76,81.The Method St udy about Reser voir St ochast ic Modeling Constr ained by Sedi ment ary Micr ofaciesS UN Yang 1,C AI Yue 1,J I AO Long -J in 1,S UN Lei 2(1.Ear 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ollege,Chang'an U niversit y,710054;2.C hina Changqing Oilfiel d Explorat ion and Development Inst it ut e,Shaanxi Xi'an,710021)Abstr act:Geological Modeling is a means of digit ized reservoir research.It can digitize and visualize t he met hod and process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Taking Chang6reservoir of T ang157block in ganguyi oilfiel d as t he research object,t his art icle intr oduces t he met hod of reservoir modeling cont rolled by sediment ar y micro -facies ,and elaborates the import ant funct ion of geological knowledge database and st ochast ic mod-eling met hod in r eser voir modeling cont rolled by sediment ary micro -facies .T his art icl e also analyzes t he f y f ,f f f K y S ;S y f ;V f ;G 124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1期 a da p ta t ion a nd de ic ien c o st och a st ic m od elin g m et h od a nd pu t s or w a r d t h e de vel opm en t dir e ct ion o a -cie s -con t r olle d st oc h as t ic m ode lin g .e wor d s :t och a st ic m od el in g e dim e nt a r m ic r o -a cie s a r iat ion un c tion e olo gica l kn ow l-ed ge d a ta b a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