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原理知识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一、套型个功能空间设计P10-17,关于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的一般布局(建基绘图)
1、主卧室P10:适宜面积大小在10~15m2,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2、次卧室P10:适宜面积大小在6~12m2,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3、厨房尺寸P14:面积4~6 m2为宜,最小为4 m2,单排布置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双排布置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其两排设备净距不小于900mm。
4、卫生间:一般3~5 m2,不小于3 m2。卫生间基本设施尺寸P16 1-17,基本布置方式P16 1-18
二、三维空间组合型
1、变层高住宅:住宅进行套内功能分区后,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P31-32 1-50
2、复式住宅:这种住宅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顶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P31-32 1-51
3、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P31-32 1-52
4、SAR体系住宅:SAR体系住宅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 的缩写,它是由几位荷兰建筑师开办的一个建筑师研究会。他们提出将住宅设计和建筑设计分为两部分:支撑体或和分体(或填充体)的假设,并对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SAR理论或支撑体理论。按照SAR理论,住宅的支撑体之间可容纳面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并在相邻单元之间的骨架墙上适当位置预留洞口,作为彼此空间调剂的手段。填充体为隔墙、设备、装修、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均可拆装。P33-34 1-54
第五章底层商店住宅设计
了解底层做商店住宅的平面类型及入口处理P199-205
第六章工业化住宅设计P208-209
1、建筑工业化的涵义: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以集中的、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代替过去分散的、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目的是要尽量利用先进的技术,用最少的劳动力、最短的时间以及最合理的价价格建造适合于人类使用要求的房屋。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2、建筑工业化主要特征:1)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在实现一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市场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须按计划进行;2)施工过程和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只有当构配件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环境才有可能。构配件如果要进行批量生产就必须具有一种规定的形式,即定型化。3)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3、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一种是构配件定型生产的装配施工方式,即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在工厂内成批生产各种构件,然后运到工地,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成房屋;另一种是工具模板定型的现场浇注施工方式,即采用工具式模板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代替手工劳动。
4、模数网格法:是基于几何学方面的一种设计方法。用一种尺寸线布置出空间网格,网格中的网眼宽度即是模数。绘制出扩大模数的平面网格,在网格上作方案。一般采用两种模数网格:一是主体结构网格(轴线网格)标示柱子和墙体的中轴线;另一种是轮廓网格,标示建筑物的净轮廓黑人设备布置。模数网格尺寸,主要根据构件尺寸系列和房间面积决定。P210
5、工业化建筑体系:是把某一类需要大量建造的房屋住宅,采用标准设计和配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配套的生产工艺设备、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以及科学的组织管理,使之形成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分为专用体系(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类型房屋体系)和通用体系(完美的工业化建筑方式,能将构件标准化、生产社会化和建筑多样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工业化)。P224-228
6、装配式壁板住宅(大板住宅):是将各种构件,如墙身、楼盖等都在预制厂中做成大尺寸的板材,然后运到工地,用机械化方法装配成房屋,通常简称大板住宅。
7、大模板住宅:是指用定型的大面积模板在现场浇注混凝土墙体的住宅。
8、框架轻板住宅:是以框架受力,内外墙采用不承重的轻质板材,悬挂或支撑在结构框架或楼板上,仅起围护和分割作用。轻板也称挂板或幕墙。
第八章住宅外部空间设计
1、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道路分级:
居住区级道路P310: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行道9-14m,道路一般采用一块板形式,规模较大的可采用三块板或特殊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205-5m。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4m(采暖区)或10m(非采暖区),车行道宽6-9m。多采用一块板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1.5-2.5m。
组团级道路:居住小区内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小区10m(采暖区)或8m(非采暖区),路面宽度为4-7m。一般采用人车混行方式。
宅间小路:通向各户和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2.5m。
4、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的各类绿地(含水面)的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九章住宅标准及经济问题
1、使用面积:指户门内所有能作为住户行为使用的部分,即在建筑中除去结构和公共交通面积外的户内空间。
2、使用面积系数:即该套型使用面积与其建筑面积之比。
3、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m2/ha,表示在每公顷用地上所建造的住宅面积的总数,密度越高说明用地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