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大量的知识理解,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

那么,教师究竟应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不仅如此,教师要有一宽容的心,要善待每个学生。

比如寂静的课堂,有一人扔纸球,老师问“谁扔的,无以应,但老师并没继续追问,而笑着说“孙悟空”扔的,这样全体学生继续进入角色,更加专注学习,由此老师灵活恰当处理偶发事件,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课堂情境的自由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

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攀登。

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发了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然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

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
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

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

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韩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
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3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
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

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

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4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热切的期望激励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手段,如表情、动作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饱满的工作热情、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热切的期望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热情高昂的精神风貌,更要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高期望。

当我们确立了学习目标并准备去实现时,教师要以“我相信你们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的话鼓励他们;当学习取得一定进展时,要以“很好,你们做得相当不错,看看接下来你们能走多远”这样的话鼓励他们;当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以“在我提示之后,我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的”这样的话鼓励他们。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因教师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支兴奋剂,能激励他们不断深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那些精神不集中、爱做自己的事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肯定,才能树立学习的信心。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与重视之后,他们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

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把切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合理地带进课堂,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合作探究,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课堂教学也只有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公平、愉悦、开放的有效教学情境中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