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ppt课件

合集下载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_0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_0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我国边疆出现危机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法战争经过及其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我国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加疯狂的对外侵略,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质的认识。

通过学习中法战争中我国军民英勇抵抗外国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相关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quot;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学法指导1学习有关边疆危机的内容,指导学生用列表或方位图示的方式使知识结构化。

2指导学生依据原始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法建议1.如何认识中国边疆危机的历史背景及表现。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的,结合本课知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叙述:第一从西方国家的贪欲看,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通过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的权益,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他们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从国际环境看,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更加尖锐,远东就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列强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和邻近国家的侵略;第三、从清政府方面来看,当时统治者更加腐败,慈禧太后、李鸿章不顾民族利益,一味对侵略者妥协退让,加剧了边疆危机的严重性。

中国边疆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中国东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区。

第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六章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一、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开始逐步地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列强掀起了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领土的狂潮,日益没落的清帝国就成了列强在远东的主要目标。

所以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东南、西南、西北边疆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侵略者不断地在这些地区制造事端,蚕食中国领土。

1874年日本公然侵略台湾。

台湾早就为各列强所垂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帝国主义就企图强占台湾。

此后,美国也曾两次派军舰到台湾刺探情报,一些美国军、政官员甚至建议美国政府占领台湾。

1867年,美国政府则借口“罗佛”号船水手被台湾高山族人杀害,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进攻台湾,遭到了当地高山族人民的抵抗,美由于台湾距美遥远,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就转而勾结日本进行侵占活动。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对外扩张的要求也随之益增。

在美怂恿下,1871年,日本政府借琉球渔船遇风飘到台湾被当地高山族一些人误杀,向中国进行讹诈,被清政府驳回。

日本政府则借清政府答辞中有:“生番化外”“不便深究”这句话大做文章,硬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于1874年在美支持下对台湾发动了战争,当地高山族人民立即以大刀长矛迎击日本侵略军。

清政府一面向日本提出抗议,一面急派福建船政大臣沈宝桢率兵赴台,部署防务。

当时日本维新后没几年,要想吞并台湾这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日、美在台的活动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国对此也很不满,日本只好与清廷谈判。

虽然当时清政府军事实力还略优于日本,但迫于英、法、美的压力,还是向日做了让步。

1874年10月,由李鸿章和日本驻华公使大久保利通订立了《台事专约》(或中日《北京专约》),规定日本从台撤军,中国赔款50万两,将琉球事件写为“日本国属民”为高山族人杀害,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

这样日本便以此为依据,1875年迫使琉球王宣布与中国“断绝”宗属关系。

高一历史第2章第4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2015

高一历史第2章第4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2015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1837——1917) 廣西人。先參加天 地會起義反清,後退 至中越邊境地區。 中法戰爭後被清政 府任命為總兵率軍駐 防臺灣。
三 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
1、馬尾海戰 2、法軍侵犯台灣和台灣軍民的抗法鬥爭 3、鎮海守軍反擊侵略者 4、鎮南關大捷
法國艦隊突襲馬尾軍港的情景
馬尾海 戰中犧 牲的烈 士公墓
內 中越邊界開埠通商 容 廣西、雲南修築鐵路與法國商辦
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有 何 危 害 ?
中法戰爭後,進入雲南的
法國軍人和傳教士。
中法戰爭的結果:中國不敗而敗
“不敗”——軍事上勝利: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
“而敗”——外交上失敗:簽定《中法新約》
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
內 中越邊界開埠通商 容 廣西、雲南修築鐵路與法國商辦
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有 何 危 害 ?
劉銘傳 1885 年清政府建立臺灣行省 巡撫_____ _____
課後練習
1. 中法戰爭中,清軍處於被動地位的主要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A 清軍的武器裝備落後 B 法軍首先發起進攻 C 清朝海軍實力不如法國 D 採取“不可釁自我開”的妥協方針 2. 法國最先在中國取得了
A 開埠通商權 C 鐵路修築權 B 協定關稅權 D 領海航行權
為了配合曾紀澤談判,左宗 棠抬棺上征程,表明了自己誓 死收回伊犁的決心,最後我們 收回了伊犁。但是我們有沒有 付出任何代價嗎?
曾國藩之子。曾任 駐英、法、俄大使, 兵部左侍郎兼總理 衙門行走。曾主持 交涉索還伊犁事宜。 1881年簽訂中俄 《伊犁條約》,從 俄國收回伊犁,但 失去一些領土和主 權。 曾紀澤(1839--1890)
二 中法戰爭(1883—1885)的爆發

中法战争(PPT)5-4

中法战争(PPT)5-4

四、《中法新约》及影响
• 背景:1、战场上中国节节胜利 ` 2 、李鸿章求和
• 内容:P48
• 影响:“中国不败面败”
`
助长侵首页
一、中法战争的背景
• 法军侵入越南北部 • 纸桥大战——1983 • 中法战争爆发(1983年底)
回首页
有才能的人。⑤()名姓。 【材积】ī名单株树木或许多树木出产木材的体积。 【材料】名①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如建筑用的砖瓦、纺织用的棉纱等: 建筑~|做一套衣服,这点~不够。②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他打算写一部小说,正在搜集~。③可供参考的事实:人事~。④比喻适于做某种事情的人才: 我五音不全,不是唱歌的~。 【材树】名主;加密狗 加密狗 ;要供做木材用的树木,如松、柏、杉等。 【材质】名①木 材的质地:楠木~细密。②材料的质地;质料:各种~的浴缸|大理石~的家具。 【材种】名木材的品种。 【财】(財)①钱和物资的总称:~产|~物| 理~。②()名姓。 【财宝】名钱财和珍贵的物品。 【财帛】〈书〉名钱财(古时拿布帛作货币)。 【财产】名指拥有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金钱、物 资、房屋、土地等)和精神财富(知识产权、商标等):国家~|私人~。 【财产保险】指各种物质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如责任、信用等)的保险。简称财 险。 【财产权】名以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为对象,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如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 【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 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获取收益和处置的权利。简称所有权。 【财大气粗】形容人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财东】名①旧时商店或企业的所有者。 ②财主。 【财阀】名指垄断资本家。 【财富】名具有价值的东西:自然~|物质~|精神~|创造~。 【财经】ī名财政和经济的合称:~学院。 【财会】 名财务和会计的合称:~科|~人员。 【财礼】名彩礼。 【财力】名经济力量(多指资金):~不足。 【财路】名获得钱财的途径:广开~。 【财贸】名 财政和贸易的合称:~系统。 【财迷】名爱钱入迷、专想发财的人。 【财迷心窍】ī指人一心想发财而失去正常认识和思维能力。 【财气】(~儿)名指获 得钱财的运气;财运:~不佳。 【财权】名各级财政以及企业占有、支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力:掌握~。 【财神】名迷信的人指可以使人发财致富的神, 原为道教所崇奉的神仙,据传姓赵名公明,亦称赵公元帅。也叫财神爷。 【财势】名钱财和权势:依仗~,横行乡里。 【财税】名财政和税务的合称:~部 门。 【财团】名指资本主义社会里控制许多公司、银行和企业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 【财务】名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 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处|~管理。 【财物】名钱财和物资:爱护公共~。 【财险】名财产保险的简称。 【财源】名钱财的来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页。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 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 分。
优柔寡断、战和 不定的道光皇帝
•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综合 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 后,军备废弛,真正领导者战 和不定,指挥者指挥不力,用 人不当。
神萎靡,形同废人甚至死
亡。因此,所谓鸦片贸易,
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贩毒活
动。
鸦片贸易的罪恶
❖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 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
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 库。”
❖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 《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 社会》中说:“同鸦片贸 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 欧洲革命》中说“在1830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两条线索: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毛《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
虎门销烟
1840-1919共几百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届约记》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政治控制
•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 扶植、收买代理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 权
三元里抗英旧址——三元古庙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19 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19 世纪中后期我国边疆出现危机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法战争经过及其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我国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加疯狂的对外侵略,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质的认识。

通过学习中法战争中我国军民英勇抵抗外国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相关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quot;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学法指导1 学习有关边疆危机的内容,指导学生用列表或方位图示的方式使知识结构化。

2 指导学生依据原始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法建议1.如何认识中国边疆危机的历史背景及表现。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的,结合本课知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叙述:第一从西方国家的贪欲看,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通过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的权益,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他们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从国际环境看,19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更加尖锐,远东就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

70 年代特别是80 年代列强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和邻近国家的侵略;第三、从清政府方面来看,当时统治者更加腐败,慈禧太后、李鸿章不顾民族利益,一味对侵略者妥协退让,加剧了边疆危机的严重性。

边疆地区的新危机PPT教学课件

边疆地区的新危机PPT教学课件

水溶性载体
水不溶性载体
肠溶性载体
PEG类、PVP、 糖类及其与PEG的联合载体
poloxamer 188、尿素
乙基纤维素 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纤维素
脂质类材料
聚丙烯酸树脂类
聚丙烯酸树脂类
水溶性载体
PEG4000和PEG6000 是最常用的水溶 性载体
熔点低(55-60℃)、毒性小。
在胃肠道内易于吸收,不干扰药物的含量 分析,能够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最初
增加药物溶解度,提 高溶出度及药物生物 利用度。
目前
使用联合载体 缓释
固体分散体的定义
固体分散体,(亦称固体分散物)是 利用一定方法(如熔融法、溶剂法、溶 剂-熔融法)使药物在载体中(或基质中) 成为高度分散状态的一种固体分散物。
固体提分高药散物体的生的物特利用点度
战争结果:
1、签定《中法新约》 1885年夏 2、台湾设行省 1885 刘铭传
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不败而败。
小结
1. 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帝国主 义
2. 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3. 左宗棠收复新疆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维 护了祖国统一
4. 李鸿章对外妥协政策,使已在战场上取 胜的中法战争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 不胜而胜。
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 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 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 使液体药物固化等。 久贮往往产生老化现象。
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按药剂学释药性能
速释型固体分散按体分散状
缓、控释型固体态分
散体
低共熔
混合物
定位释药型固体分固体溶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课件(3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课件(3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地方: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口号
“自强”、 “求富”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安庆内 军械所(曾国藩)
1865年,江南制 造总局(李鸿章)
1866年,福州船 政局(左宗棠)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西方机器, 语言不通
②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一、洋务运动
1. 背景
19世纪中期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困境?
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1840 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1 1856 1860 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患】列强侵华,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一、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何应对内忧外患的困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晚清洋务运动局限性之成因新探》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0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0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1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1
二、边疆危机 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P22-24内容,思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为迎合法国大资产阶级 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的要求; 法国欲侵略越南,并以此为 跳板蚕食中国。
二、边疆危机
3. 中法战争 ——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P23~24,并结合《中法战争形势图》, 梳理中法战争的过程,完成年代尺
1883年底 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 法军偷袭福建马尾军港; 后进犯台北,被击退。

中国近代史中法战争PPT参考

中国近代史中法战争PPT参考

1882.4
初派
4营
1883
全部撤回
1883.5
再派
2营
1883.9
在越改编、招募 2营
1883.11 增派
3营
——————
合计:7营
战前拟调出关
20营
2021/3/10
授课:XXX
24
援越东线清军概况
19世纪80年代初 1882.6 增派
12营 3营
1883.5 增派及在越募勇 2营
1883.6 增派
8营
1883.8 新募
5营
1883.10 收编越军
5营
——————
合计:35营
2021/3/10
授课:XXX
25
四、战争过程:
1、爆发 1883年底 2、第一阶段 1883年底——1884年夏 越南
2021/3/10
授课:XXX
20
越都顺化陷落后,协和帝向广西 巡抚倪文蔚求救:
念下国久蒙天朝封殖,兹值先 兄王丧事,内忧外患,实属焚如。 他(法军)又乘此伺扰,情总势 迫。……希即设法乘兵轮援助,俾 得旱舒。是仰赖列宪大人救灾恤患 之恩,下国卸感于无既矣。
2021/3/10
授课:XXX
21
三、中国出兵援越抗法
出兵前中国边疆告警态势 西北 沙俄进逼新疆 东北 美、日进攻朝鲜 东南 美国侵袭台湾 西南 英国从印度进窥滇、川、藏
2021/3/10
授课:XXX
22
清朝官员复越王求援:
我天朝乾坤覆帱,丕冒海隅,自不置 贵国于度外!
清军应邀入越抗法的借口: 剿办土匪
2021/3/10
授课:XXX
23
援越西线清军兵力消长情况

第八讲:边疆危机及中法、中日战争

第八讲:边疆危机及中法、中日战争

五、中日甲午战争的深刻影响
► 首先,一方面造成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沉
沦,面临严重的亡国危险,另一方面却为中 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从而刺激、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 其次,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也极大 地助长军国主义的恶性发展。 ► 第三,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
布琉球为其藩属,侵入 台湾,1874年10月, 清政府与日本订立《北 京专条》,规定日本限 期从台湾撤军,清政府 赔偿军费50万两,承 认琉球是日本的属国。
三、西南边疆危机
► 1876年9月13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和
《入藏探路专条》 。
四、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1884年)是中国边疆危机的继 续和发展,是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 而引发的战争。 《中法新约》
第二部分:中日甲午战争
► 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 ► 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 ► 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
► 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
► 光绪(1875-1908)、宣统(1909-1911)
3、中日双方围绕朝鲜问题而发生的 冲突与争夺。
► 1882年,
“壬午兵变”。《仁川条约》, 取得了在汉城的驻兵权 ► 1884年,“甲申政变”。 《天津会议专条》
4、日本疯狂地扩军备战,积极进行 侵略中国的准备。
1885年,日本天皇颁布了《整顿陆海军诏书》,制定了十 年扩军计划,大肆扩充海陆军,准备侵略朝鲜和中国。 ► 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出详细的《征讨清国策》。 ► 1890年后,日本开始以国家预算百分之三四十的高比率建 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 ► 1893年4月,参谋本部次长、陆军少将川上操六亲自到朝鲜、 中国进行长达3个月的实地勘察,制定对华作战方案,绘制 了包括朝鲜、中国东北三省和渤海湾在内的军事地形详图。 ► 1893年5月,日本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大本营 是战时统辖陆海军的最高指挥机关。

第11课 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11课 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11课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课型:新授课一、基础知识目标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俄英对新疆的侵略。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

中法战争。

二、思想教育目标1.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是由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加紧向我国边疆及邻近国家进行侵略而造成的。

2.在边疆新危机中,我国军民进行的斗争是反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的正义斗争,但由于清政府的怯懦、妥协,特别是在中法战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仍然与侵略者订立卖国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能力培养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你怎样评价左宗棠?”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教师提问学生:“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我国边疆新危机的原因、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中法战争。

难点: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局面的形成。

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特别是沙俄成为夺取中国领土最多的殖民强盗,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于他们既得的侵略利益。

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更加尖锐。

当时远东就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列强加紧了对我国边疆和邻近国家的侵略,致使我国边疆出现新的危机。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

2.讲授新课(板书)第11课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板书)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板书)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美:19世纪60年代;日:19世纪70年代)19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台湾,军队在瑯峤登陆,遭到台湾军民的奋勇抵抗,寸步难行。

美国侵略台湾的目的在于要侵占台湾作为其海军基地,未能得逞。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PPT教学课件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PPT教学课件
----麦克纳尔
当借谅山一仗之威,与缔合约,则法人必不妄再求? ----李鸿章
分析:清政府乘胜求和的原因?
《中法新约》: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中国日后在广西和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分析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理解中国“不 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1)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边疆 地区的新危机?
(2)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有 哪些表现?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新危机
西北 边疆 西南 边疆 东南 边疆
时间 1865 1888 1874
地点 新疆 西藏 台湾
侵略者 俄国 英国 日本
结果 收复 新疆 划界 通商
赔款
左宗棠是一位开明的地
主阶级政治家,同时,也是 一位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列强 侵略的爱国将领。
思考题
清军在越南北部的 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材料1:我们的敌人可能侦悉了我们的企图,因而对我们 先下手。如果他们于潮水来时进攻,那地位便完全倒转,(到 那时)所有优势,都将到他们手中去,反而对我们不利。但是 中国人一直到现在,不敢首先发动战争。
------[法]罗亚尔《中法海战》
材料2:北洋大臣李鸿章说:“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 事。”为此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现行开 炮,违者虽胜亦斩。
讨论:马尾海战,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慈禧)不管他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 而只是想起给他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和庞大的战争消费,只 是想起那些使他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他从来就没有想 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课件(共28张PPT)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课件(共28张PPT)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边疆危机
根据课本22-24页,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中亚浩罕国将领 阿古柏占据新疆
部分地区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法军进攻驻守越 南的中国军队
美国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李鸿章的日记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 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图。
——《李忠文公全·奏稿》
依据材料,分析军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人才紧缺
洋务运动
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兴办近代教育——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
李 鸿
则腹心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其 章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海防”和“塞防”之争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 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 左 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宗 棠
——英国人,美国派军 队进攻台湾

1872年日本 胁迫琉球成为 它的藩属国
清政府与日 本谈判,勒 索清政府白 银50万两后 从台湾撤兵
1871年日本接 口琉球船民在 台湾被杀,向 清政府提出交 涉
1874年日本 派军队进攻 台湾
美、日侵略台湾

疆 危
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 胜,未必各口皆守。”
“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 法人必不再妄求。”
你认为李鸿章的说法对吗?中法战争中 国能胜利吗?为什么?
(1885年夏)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在广西、云南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中法战争后,进入云南的 法国军人和传教士。
刘铭传在中法战争之中, 以福建巡抚的身分来台督 办军务,经中法战争后, 清廷更重视台湾,于是 1885年宣布台湾改设行省, 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 抚。增设郡县 ,清理赋 税、整顿财政 ,发展交 通矿业,兴建纵贯铁路 ,
购置轮船,在台北设邮政 总局,各要地设站 ,架 设电报线 ,推广农业 , 开办新式学 堂,刘铭传 在1891年离职 。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 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 玉关。”
——杨昌浚《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 神交古人。”
——左宗棠自题联,此联是左宗棠十五岁时 所写
曾国藩之子。曾任 驻英、法、俄大使, 兵部左侍郎兼总理 衙门行走。曾主持 交涉索还伊犁事宜。 1881年订立中俄 《伊犁公约》,从 俄国收回伊犁,但 失去某些领土和主 曾纪泽(1839--1890) 权。
2、中法战争过程:
(1)越南北部的陆战:1883年12月— (2)中国东南沿海的战事: 1884年—1885年初,马尾、台湾、镇海 (3)中越边境的陆战: 1885年春,镇南关大捷、临洮大捷
3、战争成果及《中法新约》: 4、清政府设台湾省:1885年,目的
1、下列有关《中法新约》的内容最含有时代特点 的是
镇南关战役
(一八八五年三月)
冯子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罗亚尔《中法海战》
材料2:北洋大臣李鸿章说:“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 事。”为此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现行开 炮,违者虽胜亦斩。
讨论:马尾海战,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慈禧)不管他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 而只是想起给他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和庞大的战争消费,只 是想起那些使他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他从来就没有想 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签订和9世纪70,80年代) 和中法战争(1883----1885)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国际背景 (2)俄-----新疆:1865.1871.1875.1878.1881.1884 ( 3) 英-----西藏:1888 (4)日-----台湾:1874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 (1)刘永福 黑旗军 纸桥大战(越南) (2)马尾海战 1884 (3)镇南关大捷 1885
(三)《中法新约》签订及其影响 (1)内容:法殖越南 中“越”开埠 攫夺路权 法国
撤军 (2)影响:
2019SUCCESS
POWERPOINT
2019/5/22
2019SUCCESS
THANK YOU
2019/5/22
----麦克纳尔
当借谅山一仗之威,与缔合约,则法人必不妄再求? ----李鸿章
分析:清政府乘胜求和的原因?
《中法新约》: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中国日后在广西和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分析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理解中国“不 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
赔款
左宗棠是一位开明的地
主阶级政治家,同时,也是 一位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列强 侵略的爱国将领。
思考题
清军在越南北部的 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材料1:我们的敌人可能侦悉了我们的企图,因而对我们 先下手。如果他们于潮水来时进攻,那地位便完全倒转,(到 那时)所有优势,都将到他们手中去,反而对我们不利。但是 中国人一直到现在,不敢首先发动战争。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制作人 陶明龙
(1)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边疆 地区的新危机?
(2)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有 哪些表现?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新危机
西北 边疆 西南 边疆 东南 边疆
时间 1865 1888 1874
地点 新疆 西藏 台湾
侵略者 俄国 英国 日本
结果 收复 新疆 划界 通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