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

肺复张手法使 肺泡保持 开放 。但肺复张受 A D R S病 因、病程 、复张前通 气参数 、复 张方法 、复 张后 潮 气量及呼 气末正
压 水 平 等 多种 因 素 的影 响 ,本 文 对 此 进 行 了综 述 。
【 关键 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气机 ,机械 ;肺复 张;最佳呼 气末正压
ee sb f r e r i n , t a ou n EE v latrr c u t n n o o . tr eo er c u t me t i lv l me a d P P l e f e r i d e e me ta d s n
【 yw rs A uersi tr ds es y do e etaos ahncl u gr ri et pi a ed—ep a — Ke o d 】 c t epr o irs sn rm ;V nitr m ca i ;L n cut n;O t l n ay t l a e m m xi t ro
t irs snrm ,A D ) 缺 乏 特 效 L ) 的 认 识 , 目前 以 “ 潮 气 量 (i l o ds es yd e y r t o R S I 小 ta d 学院在读硕士 ( 小龙 ) 赵 ;徐州市 中心人 民医 的 治疗 方 法 , 目前 仍 采 用 以呼 吸 支 持 为 基 vlm ,V ) 和 最 佳 呼 气 末 正 压 ( oi ou e T p s - 院 IU ( 茂 琴 ) C 李 ;徐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急 救
【 中图分类号 】R53 【 6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97 (00 1 — 75 0 07— 52 2 1) 5 11 — 4
Re e r h P o r s n ARDS M e h n c lVe t a i n S r t g e n c u t e t Z O Xi o—ln s a c r g e si c a ia n i to t a e is i Lu g Re r i l n m n HA a o g,L o—q n IMa i,

心肺脑复苏新(一)

心肺脑复苏新(一)

心肺脑复苏新(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脑复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近年来,随着“心肺脑复苏新”战略的实施,国内心肺脑复苏抢救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少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被应用到临床抢救中,使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心肺脑复苏新技术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和心肺复苏是重中之重。

传统的人工通气和心肺复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被应用到临床抢救中,如非侵入性机械通气、救命胶囊和最小侵入性机械通气等,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呼吸助力的使用率。

此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在心肺脑复苏中被广泛使用,如超声机、电子放射线诊断和成像技术等。

超声机可以帮助医生捕捉到心脏和肺部疾病的状况,找到适宜的心肺复苏方法;电子放射线诊断和成像技术可以实现立体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二、心肺脑复苏新设备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新设备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随着人工呼吸机的更新换代,多功能人工呼吸机、体外膜氧合机、自动化体外心肺复苏(ECPR)机等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抢救中。

在ECPR机的帮助下,可以成功将临床死气患者从一种极端状态转化为另外一种极端状态,而极低温度复苏技术则有望挽救冬季溺水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案例,将最高成功率提高到七成以上。

三、心肺脑复苏新药物心肺脑复苏新药物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研制应用于心肺脑复苏抢救的能量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肝素、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这些药物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心肺脑复苏新”战略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抢救中。

研究人员们将继续开发更加高效、更加便携的心肺脑复苏新设备和药物,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我们相信,未来的心肺脑复苏技术必将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有效。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胸肺复张策略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胸肺复张策略

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设备 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呼吸机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设备损坏。
03
机械通气原理与技术
机械通气原理简述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来辅助或替代 患者的自主呼吸,以维持患者气道通 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 和二氧化碳蓄积。
1 2
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
根据患者病情和机械通气目的,选择适合的呼吸 机模式,如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
设置初始通气参数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生理需求,设置初始的 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3
调整氧浓度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 整吸入氧浓度,以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
逐步调整通气参数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 舒适度等,以评估机械通 气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 受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 信息、呼吸机参数、生理指标、影像学指标 和临床表现等数据。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通气策 略的效果差异,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效果的相关因素 。
容量伤处理
应立即停止机械通气,采用呼气末正 压通气(PEEP)或小潮气量通气等 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部感染处理
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呼吸道 护理和营养支持。
氧中毒处理
应立即降低吸入氧浓度,必要时采用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同时给予抗氧化 剂治疗。
06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禁忌症

心肺复苏术的新进展与实施策略

心肺复苏术的新进展与实施策略

心肺复苏术的新进展与实施策略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心肺复苏术(CPR)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紧急救援措施,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中。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新进展以及更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后遗症。

一、快速反应和早期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反应和早期胸外按压是增加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室颤/室速(VF/VT)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除颤并进行胸外按压是最为有效和重要的措施。

此外,在非VF/VT心脏骤停时,尽早开始胸外按压同样十分关键。

二、深度和频率合适的胸外按压在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深度和频率。

根据最新的国际指南建议,在成人患者中推荐胸外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此外,每分钟进行100-120次胸外按压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的效果,并增加存活率。

因此,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要严格控制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三、心肺复苏后即刻转诊到医院虽然在非医疗环境下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起到暂时维持生命的作用,但最终的目标是将患者尽快转诊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立即联系急救中心,以便他们派遣专业人员尽快抵达现场并提供更全面的抢救措施。

快速转运患者到医院是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救治的必要步骤。

四、协同合作和高质量培训心肺复苏术需要一个紧密协调和高效的团队来执行。

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并且能够正确掌握CPR操作技巧和步骤。

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可以保持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并提高团队间协同配合的效果。

五、应用新兴技术和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术也在应用新兴技术和设备。

其中包括机械胸外按压装置(MEC)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MEC能够提供稳定持久的胸外按压力度和频率,有效减轻紧急救援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AED则能够自动分析心律,提供准确判断并进行电击治疗。

这些新兴技术和设备使得心肺复苏术更加精确、高效,并可能改善生存率。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

3 . 2 . 5 . 3 尿 管 的护 理
21 3 2 ~21 3 6.
保持尿 管通畅 , 妥善 固定 , 观察 尿的量 、 颜色及性质 , 每Biblioteka 会 阴 护理 2次 。 .
6 段 丰华 , 多吉 , 华敬铎 , 等. 医院泌尿科护理 常规与 临床技 术 操 作工作手册[ M] . 南京 : 人 民军医科技 出版社 , 2 0 0 7 : 2 7 9 .
度减 少患者 的痛苦 。 创 造早时拔 管的条件 , 减 少并发症 , 提 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 人 工 气道 ; 机械通 气;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3 ) 1 2 — 0 0 0 7 — 0 4
[ J ] . 齐鲁护理 杂志, 2 0 0 5 , 1 1 ( 1 0 ) : 封底.
1 2 张瑜 , 郭 留萍. 后腹腔镜 下肾上腺嗜铬 细胞瘤切 除术的 围手 术期护理 [ J ] . 现代 中 西 医结合 杂 志 , 2 0 1 0 , 1 9( 2 7 ) : 3 5 1 4

手术摘 除嗜铬 细胞瘤虽 然危 险性 大。但 只要 充分做 好对 围 手术 期 的治 疗 , 观察 与护理 , 就能 提 高手术 成 功率 , 降 低死 亡 率口 。因此 , 术前充分准 备事确 保手 术成 功的重 要 因素 , 治 疗
3 03: 1 8 5~1 8 6.
定期复查嗜铬细胞 瘤术 后有 复发倾 向 。告 知患 者注 意
休息 , 避 免劳累 , 1个月内不能提 1 0 k g以上 的物品 , 3个月 内不 能过度弯腰 , 3个月后复查 。

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方法分析5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及时通气成功组的SpO2、MAP、窦性心律恢复及心肺复苏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延时通气成功组。

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ccasion choose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ethods 58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Betime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s number of SpO2,MAP,sinus rhythm of the heart resume and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successful was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occasionally meachanical ventilation.Conclusion Be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benefit 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CPR)技术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有较大发展,其成功与否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能否快速准确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患者复苏后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我院2006~2009年的58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不同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

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进展 ppt课件

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进展  ppt课件
ppt课件
1
• 心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面 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 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努力,心搏 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仅有 3%~17%。
ppt课件
2
• 机械通气作为 CPR 过程中一项替代人工通气的 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院内和院外心搏骤停患 者的救治 。
• 然而对于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进行通气,呼吸 参数如何设置,通气效果如何监测,对复苏效果 的影响如何等问题,目前 仍存在较多争议,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
ppt课件
7
2 机械通气模式与应用
• • • • • 2.1 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 ( IPPV)模式 2.2 压力控制正压通气 ( PCV)模式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 2.4 IPPV/PEEP 模式 2.5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CPAP/PSV)模 式 • 2.小结
• 目前,在 CPR 过程中尚无最佳的机械通气 策略推荐。 但初步的建议可以归纳为 : CPR 过程中建 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时,可采用容量 控制 IPPV 模式,选择最高氧浓度、小 VT ( 6-7mL/kg) 、 低频率 ( 10 次 /min) 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 ( 高压报警 50 cmH2O、关闭呼吸机触发功能或将压力触 发水平调至 20 cmH2O 以上)
ppt课件 12
ppt课件
3
1 机械通气与评估 1.1 机械通气的评估 : CPR 中辅助通气的 首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其次是排出 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 CO2)
ppt课件
4
• 1.2 机械通气的吸入氧浓度 ( FiO2): 充 足的氧输送是维持机体足够氧合的必备因 素。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CPR 过程中应 给予最大的氧浓度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指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但复苏成功率不高,近年来通过众多专家的努力,在复苏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期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现对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徒手心肺复苏法标准心肺复苏法的修订 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入院前心搏骤停现场早期救护,并使CPR标准化[1]。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2]:发现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呼救、启动急救系统,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打开气道使用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缓慢吹气应持续1s,并见胸廓抬高;强调施行连续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若必须暂停按压,也不应超过10s,压幅为4~,以能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按压部位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按压时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于上方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持续5个周期或2min检查心电及脉搏1次。

张氏ECPC[1] 1990年我国张天平提出不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单用心脏按压的CPR,称为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

强调胸外按压必须按压胸骨下段,借助胸骨与脊柱直接挤压与松弛心脏,使之产生良好的心泵作用,频率50~70次/min,压幅4~6cm,以全手掌按压胸骨中下段。

间插腹部按压式CPR[3]患者取平卧位,背垫硬木板,术者甲按标准CPR方法行胸外按压,并负责人工呼吸;当甲停止时,术者乙压下患者腹部,部位在中腹偏上,深度5~8cm;当乙停止按压腹部时,甲再次下压胸腔,如此反复交叉进行。

胸腹CPR方法是对传统标准CPR方法的改进或挑战。

胸腹CPR 可能加强“胸泵”作用,胸腹CPR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作用,改善通气量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猝死者抢救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开胸心脏挤压多数情况下,胸外心脏按压为首选,但胸外按压的完全康复率为14%,而开胸心脏挤压可达25%~28%,开胸心脏挤压心排量是胸外按压的倍。

ICU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ICU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ICU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摘要】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ICU患者预后,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分析整理,对肺康复的实施形式、肺康复安全性进行阐述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1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诊断标准有研究将患者停止机械辅助通气后在下列病情变化中出现≥1项视为撤机困难[1]:①SPO2<90;②HR>140;③R>35,呼吸窘迫;④收缩压>180或舒张压>90,持续超过1min;⑤明显心率失常持续超过30s;⑥精神症状:烦躁、焦虑,有大汗。

也有研究[3]将撤机后72h内未再次有创机械通气作为撤机成功的标准。

2肺康复形式2.1神经肌肉电刺激Heunks等[2]提出:膈肌功能障碍是导致撤机失败的主要因素。

在陈王峰等[1]研究中,得出结论:膈肌起搏器能增加膈肌移动度、肌力、耐力,改善膈肌功能、通气功能。

在Jonghe等[3]研究中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通过中枢命令和机械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引起耗氧量的增加,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2.2气道廓清术气道廓清技术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的方式,协助患者排出气道内分泌物,或诱发患者咳嗽促使痰液排出[4],常用的气道廓清技术有:咳嗽训练、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正压通气、叩击和振动等。

在梁天佳[5]等的对比研究中,气道廓清组气切套管拔管时间显著缩短。

2.3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方式包括:缩唇呼吸锻炼法、腹式呼吸锻炼法、弯腰等动作整合的呼吸操等[6],可增加患者吸气肌肌力和耐力。

研究[7]中指出,呼吸肌锻炼由专业治疗师协助指导,包括:胸部扩张运动训练、吸气阻力训练、膈肌呼吸训练等。

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肌训练通过更改呼吸机参数、吸力肌训练设备等进行锻炼[8]。

2.4 运动训练ICU患者处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状态,对于患者的直接影响为呼吸肌无力。

证据表明,运动训练可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代替或部分代替呼吸肌的工作,减轻其负担。
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03
机械通气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的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对生存率影响
气压伤
机械通气时,气道压过高可能导致气压伤,如气胸、纵隔气肿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患 者的生存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气胸、纵隔气肿、多发性肋骨骨折等情况下, 机械通气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同时 ,对于极度衰竭、严重休克等患者,也应谨慎使用机械通气 。
03
机械通气对患者生存率影响
患者生存率评估指标
1 2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是评估患 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2
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通气状况,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和模式,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对于无法耐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其他 心肺复苏手段,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
呼吸机依赖
长期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撤机困难,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
04
临床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在持续心肺复苏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经过及时抢救,患者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最终康复出院。此案例展示 了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存活出院率
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和后续治疗,最终成功出院的 比例。
3
神经功能预后

多参数改良设置的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持续胸外按压状态下呼吸支持

多参数改良设置的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持续胸外按压状态下呼吸支持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ther forms of inflammatory joint disorders: 2015/2016 update [J]. Ann Rheum Dis,2016,76( 1):17-2& [6] Reiss AB, Silverman A, Khalfan M, et al.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in Rheuma­ toid Arthritis: Mechanisms and Treatinent[J]. Curr Pharm Des,2019,25(9):969-986. [7] Kang SM, YoonJW, Ahn HY, et al. And­ roid fat depot is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than abdominal visceral fat inelderly people[J].PLoS One, 2011,6(ll):e27694. [8] Santos MJ, Vinagre F, Canas da Silva J, et al. Body composition phenotyp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 thrit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ucasian female patients [J]. Clin Exp Rheumatol, 2011,29(3):470-476.
收稿日期:2019-07-15 (本文编辑:孙海儿)
多参数改良设置的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持续 胸外按压状态下呼吸支持的效果评价

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管理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管理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管理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10-20T15:36:39.5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吕璐付会敏[导读] 提供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摘要: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直接关系到心脏外科手术的成败,也影响着术后康复的进程。

婴幼儿呼吸道狭窄,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可使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因此,提供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气道管理随着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可以在婴幼儿时期得以纠正。

但由于体外循环、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的影响以及原发心脏病易使呼吸功能发生改变。

因此,常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适当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我们体会到给予恰当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妥善的气管插管护理和有效的气道温化和湿化,以及正确的肺胸部体疗是保证术后安全恢复的重要措施,现将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呼吸机模式的选择适宜的呼吸机模式,对心脏术后心功能恢复十分重要,传统的定压型通气模式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应用于婴幼儿,但压力调节不当或气道阻力增加易导致通气量不足,并发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等,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自动流速(SIMV+Autoflow)相结合的辅助通气技术,根据患儿当前的气道压力和胸肺顺应性对气流进行动态调节,以减速波和最低的压力送入预设的潮气量,可以弥补BIPAP模式的不足[2],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自动流速(Autoflow)+压力控制模式(ASB),以流量触发同步呼吸,在设定的压力,潮气量,呼吸频率范围内,患者自主呼吸时类似控制呼吸,一旦自主呼吸出现,良好的同步触发和压力,支持能保证患儿有效通气,从而减少呼吸肌做功,根据患儿体重设定呼吸机基本条件参数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次数为28-34次/min,吸呼比1:(1.5-1.7),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3-5cmH2O,吸氧浓度为40%-60%,保持良好供氧促进肺泡扩张。

机械胸外按压期间的机械通气管理

机械胸外按压期间的机械通气管理

机械胸外按压期间的机械通气管理Enjoy breathing胸部按压时的通气可导致吸气峰值压力升高。

高吸气压力会增加呼吸系统受伤的风险,并使输送所需潮气量变得困难。

机械设备用于胸部按压的使用加剧了这一挑战。

本叙述性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在机械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应用的不同机械通气策略。

为此,我们检索了PubMed和BioMed Central数据库从最初到2020年1月,检索词“机械通气”、“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机械心肺复苏”及其相关术语。

我们纳入了所有研究(人类临床或基于动物的研究,以及使用模拟模型的研究),以探索机械心肺复苏期间的各种通气设置。

我们确定了842篇关于PubMed的相关文章和397篇关于BioMed Central的文章;总共有38篇论文被判断为与本综述的主题具体相关。

在这个样本中,17项研究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6项被认为是模拟情景,13项是临床研究(其中5项是回顾性的),2项研究构成了文献综述文章。

对这些出版物的评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心肺复苏期间必须保证高FIO2。

低级证据表明关闭吸气触,使用PEEP≥5cmH2O。

分析还显示,关于通气模式、潮气量、通气率设置和吸气:呼气比的理想选择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目前的国际指南均未指出在机械CPR过程中应用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

我们提出了一种值得今后讨论和研究的操作算法。

需要专门针对本综述所涵盖主题的未来研究。

导言国际指南建议确保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通气;然而,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有创通气策略尚未确定。

欧洲复苏理事会指南建议对其他类型的危重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但心肺复苏期间出现的情况可能与迄今研究的临床模型有很大不同。

心脏骤停后,胸廓系统的顺应性下降,导致对活动容积的压力增加。

此外,胸外按压期间的非同步通气会增加最大吸气压力升高的风险。

除了增加对呼吸系统的潜在损伤风险外,还可能使输送所需潮气量(VT)变得困难。

机械通气在心室颤动复苏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机械通气在心室颤动复苏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复苏方法与步骤
心肺复苏(CPR)
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 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在复苏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肾上腺素等药物来辅助治 疗。
除颤治疗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或手动 除颤器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以恢复 心脏正常节律。
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
复苏开始时间
心肺复苏质量
03
对机械通气的具体参数设置和时机选择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最优的 机械通气方案,提高心室颤动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预后。
04
探讨机械通气与其他复苏手段(如电除颤、药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 ,以进一步提高心室颤动复苏的综合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机械通气在心室颤动 复苏中的应用与效果 评价
REPORTING
• 引言 • 机械通气基础 • 心室颤动复苏概述 • 机械通气在心室颤动复苏中应用 • 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 •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心室颤动复苏中的应 用效果,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理论 支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心室颤动复苏案例,包括成功和失败案例,以全面了解机械通气在其 中的应用情况。
数据来源
从医院病历系统、相关研究报告和数据库中收集心室颤动复苏案例的相关数据,包括患 者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措施和效果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无效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PART 02
机械通气基础
REPORTING
机械通气定义与原理

自动心肺复苏时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临床研究

自动心肺复苏时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临床研究

自动心肺复苏时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临床研究施建曦; 陈婕; 黄兴伟; 周义瀚【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6【总页数】3页(P90-91,148)【关键词】自动心肺复苏;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作者】施建曦; 陈婕; 黄兴伟; 周义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福安 3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通常状况下,当心跳停止也就是脑组织缺氧低于4min,脑细胞可恢复其原有功能,而如果在4min之内心跳没有恢复,脑组织得不到有效供氧,就会导致脑组织坏死,最终死亡,所以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心肺复苏有很多方式,胸外按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过程中人为操作不可控因素太多,往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带来很多不便的影响,近年来使用机械的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取代了传统手动心肺复苏的情况更加普遍,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不同的正压机械通气方式配合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由于使用机械通气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能够发挥明显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尤其是当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运用正压通气时进行正压通气并发肺损伤更为多见,若出现处理延误或是没有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这样会显著减弱机械通气使用的疗效。

因为气道内有较大压力或是潮气过多,就会导致肺泡肆意扩大而破裂,这也是机械通气导致肺部受损的重要方面。

特别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进行通气过程受力不均衡,且肺部出现萎陷等情况,实际进行通气的肺要远远小于正常的肺,假如还以常量进行通气,很容易就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而使得肺破裂。

继发性损害和原发性肺部损害相比程度毫不减弱,也是使得机械通气疗效降低的主要因素。

实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一般胸部都处于挤压状,而常规设定的潮气量也会导致气道有过大压力使得肺泡膨胀而破损。

但借助压力调控的方式还可能引起通气不畅,降低心肺复苏的效果,本次主要针对进行自动心肺复苏时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进行通气治疗进行观察研究,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部分内容。

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兰旭红;周红芳;王倩;贾东珲;王恒阳;张志刚
【期刊名称】《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年(卷),期】2024(5)1
【摘要】标准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金标准,但对于俯卧位心搏骤停的重症患者,翻转至仰卧进行心肺复苏,不仅需要额外人力,而且还会增加大脑和心脏无血流的时间,从而错过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

故该文通过整合现有证据,从俯卧位
心肺复苏的起源和发展、指南推荐、实施原理、技术要点、除颤、有效性和可行性、安全性和局限性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兰旭红;周红芳;王倩;贾东珲;王恒阳;张志刚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1例溺水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2.俯卧位通气垫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仰卧位和俯卧位通
气联合振动排痰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4.不同角度头高脚低位俯
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指标的影响分析5.俯卧位
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2014 年, Kill 等 提出了一种新的 CPR 中通气模式,即 CCSV 模式。 CCSV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按压时 触发送气,放松胸廓回弹时进入呼气阶段,从而 减少正压通气对静脉回流入心脏的抑制。 该研究
表明,实验动物 CPR 过程中使用 CCSV 模式的 氧合和血流动力学优于 IPPV 和 bilevel 模式。 但 目前关于 CCSV 的所有研究均由 Kill 课题组报道, 离临床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3 机械通气与正压
• 回顾上述通气模式或方法的优缺点,均离不开胸 腔正压这一概念,或增加气道正压,如 CPAP、 PEEP 的应用,或降低气道正压,如 ITD 的应用。
• 合适的正压通气生成的胸腔内压并不会对血流动 力学等产生太大影响,但通过调整 CPR 通气、 按压的模式和方法,将胸腔内压限制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尚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来发掘和探索。
1 机械通气与评估 1.1 机械通气的评估 : CPR 中辅助通气的 首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其次是排出 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 CO2)
• 1.2 机械通气的吸入氧浓度 ( FiO2): 充 足的氧输送是维持机体足够氧合的必备因 素。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CPR 过程中应 给予最大的氧浓度
• 心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面 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 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努力,心搏 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仅有 3%~17%。
• 机械通气作为 CPR 过程中一项替代人工通气的 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院内和院外心搏骤停患 者的救治 。
• 然而对于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进行通气,呼吸 参数如何设置,通气效果如何监测,对复苏效果 的影响如何等问题,目前 仍存在较多争议,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
2 机械通气模式与应用
• 2.1 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 ( IPPV)模式 • 2.2 压力控制正压通气 ( PCV)模式 •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 • 2.4 IPPV/PEEP 模式 • 2.5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CPAP/PSV)模 式 • 2.6 阻力阀装置 ( ITD)
• 1.3 VT : 过度通气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 过程中很常见。 过度通气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可能与心搏 骤停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多项研究及指南推荐成人 CPR 过程中 VT 约 500~600 mL ( 6~7 mL/kg)即足 够。
• 1.4 通气频率 : 对于已建立高级气道的患 者,指南推荐 6~8 s 进行 1 次通气 ( 即 通气频率为 8~10 次 /min) ,为方便记忆, 2015 年指南将通气频率改为 10 次 /min, 且毋需中断按压来同步通气。
• 2.6 阻力阀装置 ( ITD): ITD 是一种吸气阻力装置,可防止 机体在 CPR 按压放松阶段吸入气流,增强因胸廓回弹生成 的胸腔内负压,使回心血量增加 ; 此外, ITD 还可降低颅内 压,增加脑灌注 。 一项纳入 4 345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 示,在同样采用标准 CPR 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时,应用 与未应用 ITD 患者的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 。 而另一项 纳入 1 653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 CPR 相比, 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应用主动胸外按压 - 减压心肺复苏术 ( ACD-CPR)联合 ITD 的存活率更高,但 ACD-CPR 联合 ITD 组 ROSC 患者肺水肿发生率更高 [34]。 因此, ACD-CPR 联合 ITD 对 CPR 质量的影响是由于 ITD 所致还是复苏方式不同 所致,以及 ITD 辅助复苏的利与弊,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4小结
• 目前,在 CPR 过程中尚无最佳的机械通气 策略推荐。 但初步的建议可以归纳为 : CPR 过程中建 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时,可采用容量 控制 IPPV 模式,选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氧浓度、小 VT ( 6-7mL/kg) 、 低频率 ( 10 次 /min) 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 ( 高压报警 50 cmH2O、关闭呼吸机触发功能或将压力触 发水平调至 20 cmH2O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