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策略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VT : 过度通气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 过程中很常见。 过度通气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可能与心搏 骤停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多项研究及指南推荐成人 CPR 过程中 VT 约 500~600 mL ( 6~7 mL/kg)即足 够。
• 1.4 通气频率 : 对于已建立高级气道的患 者,指南推荐 6~8 s 进行 1 次通气 ( 即 通气频率为 8~10 次 /min) ,为方便记忆, 2015 年指南将通气频率改为 10 次 /min, 且毋需中断按压来同步通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机械通气模式与应用
• 2.1 容量控制间歇正压通气 ( IPPV)模式 • 2.2 压力控制正压通气 ( PCV)模式 •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 • 2.4 IPPV/PEEP 模式 • 2.5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 压 力 支 持 通 气
( CPAP/PSV)模 式 • 2.6 阻力阀装置 ( ITD)
1 机械通气与评估 1.1 机械通气的评估 : CPR 中辅助通气的 首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其次是排出 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 CO2)
• 1.2 机械通气的吸入氧浓度 ( FiO2): 充 足的氧输送是维持机体足够氧合的必备因 素。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 CPR 过程中应 给予最大的氧浓度
• 心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目前全球面 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 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努力,心搏 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仅有 3%~17%。
• 机械通气作为 CPR 过程中一项替代人工通气的 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院内和院外心搏骤停患 者的救治 。
• 然而对于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进行通气,呼吸 参数如何设置,通气效果如何监测,对复苏效果 的影响如何等问题,目前 仍存在较多争议,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
• 2.6 阻力阀装置 ( ITD): ITD 是一种吸气阻力装置,可防止 机体在 CPR 按压放松阶段吸入气流,增强因胸廓回弹生成 的胸腔内负压,使回心血量增加 ; 此外, ITD 还可降低颅内 压,增加脑灌注 。 一项纳入 4 345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 示,在同样采用标准 CPR 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时,应用 与未应用 ITD 患者的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 。 而另一项 纳入 1 653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 CPR 相比, 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应用主动胸外按压 - 减压心肺复苏术 ( ACD-CPR)联合 ITD 的存活率更高,但 ACD-CPR 联合 ITD 组 ROSC 患者肺水肿发生率更高 [34]。 因此, ACD-CPR 联合 ITD 对 CPR 质量的影响是由于 ITD 所致还是复苏方式不同 所致,以及 ITD 辅助复苏的利与弊,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 2.3 胸外按压同步通气 ( CCSV)模式:2014 年, Kill 等 提出了一种新的 CPR 中通气模式,即 CCSV 模式。 CCSV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按压时 触发送气,放松胸廓回弹时进入呼气阶段,从而 减少正压通气对静脉回流入心脏的抑制。 该研究
表明,实验动物 CPR 过程中使用 CCSV 模式的 氧合和血流动力学优于 IPPV 和 bilevel 模式。 但 目前关于 CCSV 的所有研究均由 Kill 课题组报道, 离临床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4小结
• 目前,在 CPR 过程中尚无最佳的机械通气 策略推荐。 但初步的建议可以归纳为 : CPR 过程中建 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时,可采用容量 控制 IPPV 模式,选择最高氧浓度、小 VT ( 6-7mL/kg) 、 低频率 ( 10 次 /min) 以及其他合理的参数 ( 高压报警 50 cmH2O、关闭呼吸机触发功能或将压力触 发水平调至 20 cmH2O 以上)
3 机械通气与正压
• 回顾上述通气模式或方法的优缺点,均离不开胸 腔正压这一概念,或增加气道正压,如 CPAP、 PEEP 的应用,或降低气道正压,如 ITD 的应用。
• 合适的正压通气生成的胸腔内压并不会对血流动 力学等产生太大影响,但通过调整 CPR 通气、 按压的模式和方法,将胸腔内压限制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尚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来发掘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