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9c5efc1a37f111f0855b30.png)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368e12f78a6529647d53e2.png)
1)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B.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2.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A.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B.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C.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1.,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单选)2.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1)2)1)构建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2)确定知识点;3)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辨析)1、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教材内容。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01e63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1.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1. 教育的概念与起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功能2.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目的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教育的任务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4.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3. 学习动机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定义与类型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应用5. 情感发展与教育情感的定义与分类情感发展的阶段情感教育的策略三、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1.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基本法教育行政法教育民事法教育刑事法3.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定义与作用我国教育政策的体系与特点4.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与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3. 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定义与分类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4. 教师职业行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评价五、教育技术与教育评价1.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定义与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与改进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请结合实际案例、教育故事和自身经验,对考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祝您备考顺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bc6b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6.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
总
本文档总结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教育心理学
-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 研究理论:如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研究理论和构建主义研究理论等。
- 教育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准则等。
2. 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的功能等。
- 教学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和创造法等。
-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组织与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行政法等。
- 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章程的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等。
4. 教育伦理与教育职业道德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等。
- 教育伦理问题:包括教育伦理问题的起因、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等。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考生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更全面的复与研究。
祝您考试顺利!。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59e08da26925c52dc5bfd3.png)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4.教育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具有继承性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3年考过辨析题,细节还是要看一下教材P3—4)6、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内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利拖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内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内容: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7、教育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内容了解即可,在教材的p5-6,多读几遍,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①终身化②全民化③民主化④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88、教育学的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的主要内容也是常考点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与政治的关系。
②“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cebb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a.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98bbc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8.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226c82f18583d0496459ad.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0a16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05bb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d.png)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详细归纳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
一、教育基本理论1、教育学概念:阐述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2、教育与人的发展:分析教育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教育目的:阐述不同教育目的观的理念,以及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5、教师与学生:分析教师的职责与角色,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概念与类型:阐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课程类型。
2、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要素。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4、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评价类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特点,以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理念: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
2、课程目标:分析新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层次,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等。
3、课程结构:介绍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包括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4、课程内容:分析新课程内容的特点与选取原则,以及教材编写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5、教学方式:介绍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bdd11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c.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
永恒性指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历史性指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有不同特点;相对独立性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等。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对象看,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具有筛选、整理、提升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等。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强调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Word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1f270180eb6294dd886cd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志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起源的学说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 2 古代社会的教育。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夏代,奴隶制社会末期;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
核心考点二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一学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
常考名句化名成俗,齐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不躐等二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理论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启发成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苏格拉底主张启发式教育,提出产婆术的学习方法。
四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五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有政治学六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数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创立阶段一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98a3e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e.png)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一、教育学概论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任务和方法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4. 教育学的相关学派和流派二、教育哲学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3.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4. 教育哲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三、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4.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四、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2.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3. 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4.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五、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认知发展理论3. 学习理论4.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六、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 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4. 教育测量的应用七、教育法规与政策1. 教育法规的基本概念2. 教育政策的意义和任务3. 教育体制和管理相关法规4. 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八、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3.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现状九、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2.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3. 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4. 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十、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2. 教师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3. 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修养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责任以上是教资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2736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1f2f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8.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简要介绍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学基础教育的定义、目的、功能。
心理学基础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学习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教育知识核心内容教育学核心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核心理论学习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理论等。
教育史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和事件。
四、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实施课堂管理、教学组织、教学互动。
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反思、教学改进。
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班级活动组织。
学生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指导。
六、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步骤、方法、技术。
教育创新实践教学创新、课程改革、教育技术应用。
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理论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学科教学技能学科知识传授、学科思维训练、学科能力培养。
八、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
教学问题解决描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九、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途径。
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十、结语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察要点,强调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e640a5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de78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d.png)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WORD完美格式.第一模块第一章教育(单选)第一节教育的含义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起源: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的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第三节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辨析)相对政治经济制度——别平衡性、历史继承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同样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国家会有别同特XXX的教育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进展别平衡性,有也许降后或超前3、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妨碍,如教育观点、教育内容等第四节教育起源讲神话起源讲(非社会性)生物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教育史上第一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讲(非社会性)心理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摹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非社会性)劳动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理论基础:恩格斯《从猿到人…》(社会性)第五节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代社会教育: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组织形式为个不教学制,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1奴隶社会:中国夏:浮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希腊斯巴达:培养武士雅典:培养和谐进展的人古印度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教育2封建社会:中国宋代教育思想合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西方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教育世俗化,教育立法,以法制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资本主义和XXX)20世纪往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第二章教育学(单选)第一节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咨询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萌芽时期: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中国1孔子:启示教学原则“别愤别启”——世界上第一具采纳启示式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总结,原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学思结合原则;谦虚笃实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完美格式.第一模块第一章教育(单选)第一节教育的含义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起源: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的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第三节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辨析)相对政治经济制度——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同样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有可能落后或超前3、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教育观点、教育内容等第四节教育起源说神话起源说(非社会性)生物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教育史上第一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非社会性)心理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非社会性)劳动起源说: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理论基础:恩格斯《从猿到人…》(社会性)第五节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代社会教育: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组织形式为个别教学制,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1奴隶社会:中国夏: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希腊斯巴达:培养武士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古印度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教育2封建社会:中国宋代教育思想合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西方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教育世俗化,教育立法,以法制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0世纪以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第二章教育学(单选)第一节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中国1孔子:启发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总结,原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学思结合原则;谦虚笃实原则。
2 《学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启发教学(道而弗牵);预(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渐进)摩(集体教学);课内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育作用:教育与政治相关西方助产术;西方第一个提出启发教学原则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题探索“美德是否可教”关于Academy 《理想国》第一个建立高等学府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目的:和谐发展,最高目的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体、智、德三育。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4昆体良:的一部教育著作;最早、最完整世界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著作。
二、独立学科阶段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近代第一部教育著作;《大教学论》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适应自然;不分等级、不分男女;泛智教育——)和学年制。
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制(1632 洛克:2 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3卢梭:法国《爱弥儿》教育遵循自然;儿童的发展及教育分阶段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四段教学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建立伦理学和心理学。
.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段教学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目的:无目的论课程教育:活动教学、从做中学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将教育搬到大学其他:裴斯泰洛奇—小学学科创始人;康德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阶段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1 世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2 、《论共产主义教育》3马卡连柯:《教育诗》流浪儿、违法者的改造;集体主义教育中国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探讨教育问题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近现代教育阶段四、阐述发展阶段赞可夫:《教育与发展》1 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活的教育学”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发现教学《教育与过程》3布鲁纳:掌握学习布鲁姆:《教育目的及分类学》 4 范例《范例教学》5瓦根舍因:教育研究方法(单选)第三章观察观察法:关键字1 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2 自变量控制3实验法:关键字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过程4历史法:关键字中的问题,进行改进5行动研究法:针对实践(单选或辨析)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一节教育制约人口:3、人口的结构2、人口的质量;1、人口的数量;人口制约教育:、人口的流动;3、人口的结构4、人口的数量;12、人口的质量;教育与生产力第二节生产力制约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结构的变化;3、1教育的规模与速度;2 教育制约生产力:、通过劳动力再生产通过科学知识再生产;21、.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第三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1、决定教育的目的;2、教育的领导权;3、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制约政治经济制度(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1、培养人才;2、促进政治民主;3、传播思想,形成舆论第四节教育与文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传播)、创新学校文化缩影: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或观念文化(核心)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每年必考)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理论(单选)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性善论》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成熟机制“双子说格赛尔基因复制”威尔逊“”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的天才高尔顿”“性三品论董仲舒外铄论:2、”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性恶论》白板说”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辩证唯物主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重点)第二节遗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物质基础)1、2、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辨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和对象;①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②人在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被动接受。
③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速个体发展)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有计划、、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1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因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1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3、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因材施教)4、.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第三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单选或辨析)1、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年龄阶段3、不平衡性——教育要抓关键期;身高发展,幼儿期与青春期发展快于其他时期4、互补性——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的含义(单选)广义:国民的教育制度狭义: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历程(单选)1、按正规与否划分非正式教育制度正式非正规教育制度学校系19世纪下半叶形成,主要标志:以“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制度—也称,中国制度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化教育兴起时间: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按制度化教育划分2、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教育不应限于学校非制度化教育——影响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不常考第三节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3 、人口问题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5 第四节西方教育制度的发展(单选)代表:英国、法国、德国;具有等级性;19世纪1、双轨学制——20世纪初——单轨学制代表:美国;19世纪末2、20世纪中叶、分支型学制——代表:苏联、中国;3 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单选)第五节1902第一次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学制、壬寅学制——1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癸卯学制1904首次实施,男女不能同校;2、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3、、新学制“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4、——1922美国为蓝本,也称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保罗.;、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当前学制;国民基础教育5 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最初起源:1619年德意志颁布)—首次提出)—义务教育法(8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5 2006年修订)我国现用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及高中教育等。
.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教育目的第七章教育目的概述第一节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层次结构第二节国家的教育目的1、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3、教学目标4、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辨析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教育性质与方向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方法(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三节教育目的作用(了解)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第四节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柏拉图(培养最高统治者)、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造就公民)、赫钦斯、孔德3、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帕克4、无目的理论——代表:杜威5、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第五节建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生产力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要求第六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