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小学:刘春燕
目录
一
审美感知力深层内涵
培养审美感知力的有效教学方式二
三
审美感知力的评价
一、审美感知力的深层内涵
1
审美知识建构
宗白华说,美感乃人生对于
世界之一种态度。针对审美
提出了诸如静观论、同感论、
实验说、幻想论、批评论等
方法,无疑对于审美感知力
之培养与形成有极大的助益。
审美艺术范畴
•在《朱光潜美学文集》中,大师探讨了诸多关于美的问题,在他对“审美”所做的注解如下审美(Aesthetic),这个词虽源于希腊文的Aesthetikos,但原意只是“感觉”。可见审美由感觉而来,由感觉而成为人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一部分。
•小结:审美,是一个社会性的人对美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它往往需要人从先天的感觉入手,加上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观和审美尺度,从而具有独特的对一切美或不美的自然、事物或艺术进行批判能力,它既有时代性,亦有个人性。
审美感知的来源
•在审美心理学中把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合在一起,统称为审美感知。这是审美感受的基本心理形式。感觉,按心理学的分析,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如对事物的色彩、线条、声音、质地的感官印象。它是通过感官与对象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人的耳、眼、鼻、舌、身和大脑神经系统专门组成了听、视、嗅、味、触的感官分析器官,接受和传达外界各种信息。
•审美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是在社会条件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而作为审美主体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及不同条件下的心境都直接影响着知觉的内容。•客观事物丰富多彩、审美主体总要选择对知觉格外清晰的对象。这种心理现象在儿童画中表现最为明显。
审美感知的内涵
•审美感知是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是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结构完形。这当然同时也是它的主动性、选择性。
它关注、选择对象的形式特征及其所暗示的东西,从完形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领悟。
•审美感知力则是获取美的规律的一种内在能动力,敏锐洞察力与应和审美对象所激发的审美情感的能力。
审美感知力在美术新课标中的基础地位•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
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小结:审美感知力是实现以上课程目标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材共十二册,学习内容包括中国画(水墨、白描)、线描、儿童画(油画棒画、彩笔画)、水粉画、版
画(纸版画、木版画、吹塑纸版画、石膏版画)、藏书票
、剪纸(剪纸点彩)、折纸、染纸、灯笼制作、刮画、泥
塑(陶艺泥塑、彩泥塑、软陶塑、面塑)等众多艺术形式
,归结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探索发现”四大学习领域。审美感知内容2
审美感知内容在四大模块中的地位
•“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意识,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必要形式。“综合•探索”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审美感知是一切艺术学习与创作活动的源泉。
•教师可课前布置学生作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审美知识的内容(如欣赏课中搜集画家的风格、流派、特征、创作方法等信息),搜集相关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升审美表达能力。
•
教师“用美的语言为学生描述画面美感(语言层面)——讲解画面美感的绘画形式(美的形式层面)——画面审美要素分析(审美理论层面)——画面的情感表达(精神哲学层面)”这一审美鉴赏方法,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到的画面美感,分析美感形成要素,形成良好审美品位。•教师的描述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必要准备,让学生了解真
正的艺术品所传达的感人内涵,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利用此种
解读方法走进艺术品的内核,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愉悦。审美感知策略3
策略一
•(1)听与看——欣赏大师杰作,感知美的艺术。•“耳濡目染”与“熏陶”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感知力。“耳濡”是听,是听懂行人讲述艺术真谛;“目染”是看,是在可观的地方见到最真最美的画作。
网络自主探究为欣赏大师杰作之美及多种解读带来了可能。
营造艺术情境,形成审美氛围。•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着唤
醒与招引的作用,特别有利于形成学
生深刻的审美心理体验,自觉的获得
艺术熏陶。
•课前,教师用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方
式,将教室布置成一种具有艺术氛围
的环境。当学生走入课堂时,便自然
而然的进入到了一种审美氛围,获得
一种审美的熏染。“欣赏评述”类的
课程多采用此办法。
营造体验情境,促成审美感知。•在《奇异的组合》一课请学生
通过网络搜集的达利画作描述
画中情境:“这是时间的延续
的物质化,也是时间与空间不
能分割的特性。时间是不停滞
的,它是舒畅的空间。”画中
央闭着眼、留着长睫毛的形体
则是达利的自画像。
策略二
•(2)想与说——分析大师杰作,叙述美感因素。•从“思考”到“表达”是从思想层面将审美感知转换成语言层面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思考”就是想,“表达”就是“说”。教师选经典美术片让学生欣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网络自主搜集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审美表达,以自己的语言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