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运营
2023修正版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1]
![2023修正版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235be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a.png)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1. 引言视听新媒体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在媒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2. 视听新媒体的定义视听新媒体是指结合了视觉和听觉元素的传媒方式,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进行传播。
其形式包括视频、音频、直播以及虚拟现实等。
视听新媒体具有传媒信息呈现更直观、更丰富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3.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3.1 媒体平台的多元化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媒体平台的支撑。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知名的视听新媒体平台,如YouTube、TikTok、抖音等。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3.2 内容创作的繁荣视听新媒体的兴起为内容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广大用户可以自由地创作和分享自己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系统。
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也得到了更多的曝光机会和经济回报。
3.3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在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用户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对于视听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从娱乐、教育到新闻等各个领域,用户的需求正不断地推动着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和创新。
4. 视听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4.1 内容监管的难题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内容监管的难题。
由于视听新媒体平台的庞大用户群体和涉及的内容种类繁多,导致了内容审核的难度加大,监管机构无法完全覆盖所有内容。
如何在保护用户利益的同时,促进视听新媒体良性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盈利模式的探索虽然视听新媒体在用户规模和影响力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盈利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传统的广告模式逐渐失效,对广告的免疫性与日俱增。
视听新媒体平台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付费内容、电商营销等,以实现可持续的经营。
媒介融合:视听新媒体创意产业的跨界发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 , 信息产业和广电产业 已形 内容集成平台和运营平 台 以报纸 、 广播 电视 、 出版社 、 电影制作公司和唱 成异质 同构的竞争格局 , 片公司等为主体的传统 内容制作商市场虽然仍采用 的核 心地 位 日益 凸显 。在 平 台 的竞 争 准入 上 , 国 内 市 场 呈 现 出集 中程 度 较 高 的局 面 。 以手 机 电视 为 限制性准人 , 但所有权多元 化程度 明显提高 。以网
摘
要: 媒介融合背景下, 视 听新媒体创意产业通过并购、 重组和整合等方式 , 形成 多元化运营主体、 构
建全 业务 内容 集成 平 台、 搭 建全 媒体 传播 渠道 、 开拓 多元化 赢 利模 式 , 是 实现视 听新媒体 创 意产 业“ 跨界” 发
展 的 重要途 径 。
关键词 : 媒介 融合 ; 视 听新媒 体创 意产业 ; 跨 界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G 1 2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9 0 5 X ( 2 0 1 3 ) 0 1 —0 0 5 8 —0 4
2 0 1 3 年1 月 第2 1 卷 第1 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 0C I AL S C I E NCE S
J a n . , 2 0 1 3
V0 l _ 2 1 No . 1
媒介 融合 : 视 听新媒体创意产 业的跨界发展
徐 锐 ( 中南财 经政法大学 新 闻与文化传播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研究

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研究一、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1.用户数量不断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视听新媒体。
据统计,全球每天使用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用户超过数亿,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多样性与个性化呈现: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在内容呈现上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音视频内容,实现个性化定制。
3.平台竞争激烈:随着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了很多的平台,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
平台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内容。
4.数据安全问题: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问题。
用户个人隐私和版权保护成为了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管理对策2.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平台要注重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开发多样化的功能和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同时,要关注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及时做出改进和调整。
3.加强版权保护: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平台需要加强对内容版权的保护,与版权方进行合作,签署授权协议,确保用户浏览和使用的内容合法合规。
4.数据安全管理: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平台需要加强用户数据的保护,建立健全的用户隐私政策,加密用户个人数据,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5.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监管,建立相应的法规和规章,约束平台的行为,确保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管理挑战。
通过加强内容审核、优化用户体验、加强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和完善监管机制等对策,可以推动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作者:姜艳来源:《电影评介》2023年第14期【作者简介】姜艳,女,江苏泰州人,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影视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后电影时代电影的跨媒介互文性研究”(编号:2021SJZDA115)阶段性成果。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兴起,技术赋能下视听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以手机、网络、电脑等为传播媒介,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作为具体传播形态,冲击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从初始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全功能性与移动性的便携智能终端,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类数字化信息联系在一起。
网络环境成为人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互联网交织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当中,真正进入一种后电影时代。
“后电影”(post-cinema)的概念意指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观影形式及电影理论的影响,有两个层面内涵:一是“胶片之后”,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数字革命对以安德烈·巴赞所秉持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二是“观影之后”,大众消费电影的方式不再仅限于影院,获取影像的途径大大增加,信息传播技术的更迭,让影像接受的移动端越来越趋向网络化与融合化。
[1]后电影时代,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消解,“实在”与“想象”的壁垒被打破。
影像生产已远远超越“对于物质现实的复原”,摄影机不再仅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也远超其“照相本性”,主体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动性愈加凸显。
视听新媒体在时空场域与媒介形态两个方面改变了传统视听媒体的建构、生产与传播。
德勒兹的“情动”理论聚焦主体情感领域的扩张、关注情感关系的外化,而当代互联网技术与数字虚拟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视听新媒體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情动”状态。
一、视听新媒体的“情动”:后电影时代语境与传播逻辑媒介的发展影响着艺术形态的生成,而今,数字技术给社会、文化带来较大冲击,也带来传统媒介形态的转型,为视听艺术带来质式的改变和崭新的飞跃。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文化节目的影响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文化节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方面。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节目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使得观众在选择节目时具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这要求电视文化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调整。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对电视文化节目产生了影响,传统的线性播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节目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多屏互动、精准推送等功能。
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文化节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电视文化节目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 正文2.1 电视文化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传统电视节目受众逐渐向新媒体平台转移,导致电视收视率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许多电视台开始将节目内容同步在新媒体平台上播出,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许多电视节目也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
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对电视文化节目的需求和喜好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电视节目注重口碑和收视率,而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更加注重节目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许多电视节目制作方开始尝试更多元化、创新化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传统电视节目主要通过电视台进行传播,而在新媒体平台上,节目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大大扩展了节目的受众范围。
这也促使电视节目制作方更加注重节目的互联网营销和传播策略,以提升节目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内容制作、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方面。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电视文化节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此 外 ,本土 财 经期 刊应 该 专 门设 立 媒体 合作 部 门 ,将 传 播 内容 固定 投
放 到其 他 财经 媒体 ,包 括财 经 报纸 、
易于 为大 众理解 与接受 。
对 成熟 之 后 ,出售 期刊 的 品牌 资 源 ,
品牌 延 伸— — 相对 完 善 的传播 渠 利 用 品牌 资 源发 展 附加 、延 伸 产 品 。
日益彰 显 ,本 土 化道 路 基 本 成型 ,深 程 是视 听 新 媒体 的 传播 方式 逐 渐挤 压 和 服 务各 取所 需 的个 性 化 ,正 好 契合
刻 影 响着 全球 的传 媒格 局 、我 国的 文 传 统广 播 电视 媒 体 传播 方式 的过程 ,
了当下 人 们 的社会 理 念 和生 活 方式 ,
道 。好 品牌 需 要 在延 伸 中发 挥 其最 大 目前 ,国 内大部 分财 经 期 刊还 处于 前 财 经 电视 节 目 、网 络 等 ,将 本 土 财 价 值 ,因此 ,财 经期 刊 要运 用 多种 手 两 次售 卖 的 阶段 ,第三 次售 卖 的雏 形 经 期刊 的 品牌 形 象渗 透 到更 多 受众 群 段 ,建 立一 个 以 品牌 形 象为 核 心 的相 已经 出现 ,但 是还 不 成 熟 。第 三 次售 中 ,并 与 其他 财 经媒 体 合作 组 织媒 体 对 完 善 的传播 渠道 。 卖 是 品牌 资 源的延 伸 经 营 ,本 土财 经 活 动 。这样 会 使 品牌 形 象更 加 稳 固 ,
首 先 ,必 须 围 绕 财 经 期 刊 的 品 期 刊尝 试进 行 第 三 次售 卖 ,不 仅是 对 对 于提 升本 土 财经 期 刊 的传 播 影 响力
牌 形 象 ,整 合 各种 传 播 资源 ,借助 各 品 牌资 源 的 利用 ,更重 要 的是 ,这 样 具有 重要 作用 。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现状与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现状与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的普及,短视频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娱乐和消费形式。
短视频因其短时、便捷、直观的特点,迎合了人们越来越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了营销推广的新手段。
目前,国内短视频市场呈指数级的增长态势,短视频APP的用户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抖音、快手等APP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根据2019年12月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短视频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7.72亿,其中月活跃用户超过4.37亿。
短视频软件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多方面原因:首先,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种类繁多、精彩纷呈的视频内容,用户可在随时随地的情况下畅享视听乐趣,这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其次,短视频平台借由大量UGC产生的内容,使得用户参与度非常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平台商业模式;再者,短视频平台集结明星、网红、达人等各界人士,他们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为平台吸引了海量的流量和关注度。
然而,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容审核不严格、版权保护不足、广告浸入过多等。
长期以来,短视频平台都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网络版权保护加强了监管,短视频平台也面临要求加强版权保护的压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短视频市场将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平台会更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活动策划将越来越专业化,宣传推广手段也会更多元化。
同时,短视频平台将向场景化、社交化、泛娱乐化等方向进一步扩展。
总之,短视频在新媒体环境下快速崛起,并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新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
未来,短视频市场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趋势,也需要平台方和行业内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推动短视频行业的稳健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产业以及领域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媒体业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媒体也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本质上是将不同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结果。
随着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在不断增加,极大的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
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创新引言广播电视媒体技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视频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清晰度以及解码效率不断提高。
虚拟演播室拥有丰富的节目素材和高质量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全息、全景和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视听。
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直播、5g网络传输为代表的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广播电视行业概述现阶段,电视转播的种类逐渐增多,在传统电视转播跟不上时代的背景下,有些节目对传统节目的发展有影响,必须加以研究,以便为各级广播电视的发展寻找新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逐渐多元化,既符合个别群体和年龄群体的利益,也符合其他群体的精神愿望。
如果广播电视业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不进行创新,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新媒体时代,在制作节目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更好的了解观众的爱好,设计和制作更多的流行节目。
在借鉴国外的优秀节目、发展广播电视的同时,要不断引进现代技术手段,更多地借鉴这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现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应用FPGA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现场可编程的输入阵列,而且可以更简单地使用,并与现代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保持一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传媒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刺激过去传媒的发展,必须不断引进新科技,以配合现代电视广播的需要。
过去,FPGA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引进或受到技术约束等因素的制约,其应用效果不佳,因此无线电通信往往受到限制,不仅无法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
简析我国新媒体发展前景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365社科文化简析我国新媒体发展前景黄诗舟(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杭州 310000)摘 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也在迅速崛起,这一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商业、娱乐等。
本文就我国目前对新媒体的应用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提供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浙江卫视和阿里巴巴。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前景新媒体指的是依托于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兴产业类型。
新媒体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各种新媒体不断被应用且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表一列出了2018-2023年我国新媒体行业企业数量的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人们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的存在,新媒体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或者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负面效果。
本文根据目前形势对新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推测,以便更多的从业者和受众正确地看待新媒体的发展[1]。
图表一:2018-2023中国新媒体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一、新媒体的内容相比传统媒体的正统和权威,新媒体的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创作内容更能贴合受众的生活,更容易被接收。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比如,由于新媒体创作成本降低,制作的内容呈现量多质地的趋势。
这一点相较于传统媒体给媒体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们有必要通过加大投资发掘、购买并聚合更多的优质内容,紧紧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2]。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新媒体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一些传统媒体形式也在与新媒体结合,努力创造出高质量的新媒体作品,满足受众的高层次需求。
比如,通过一年的试验性的传播报道,在媒体宣传的强省,浙江广电集团率先突破,在整个2020年中,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浙江地市头条》栏目通联网络覆盖全省90多家融媒体新闻中心,在“抖音”等新媒体端上呈现获得了单条1.2亿的点击量。
传统广播与视听新媒体融合的战略思考

一
、
我 国传统 广 播 的发 展现 状
累计达 14 0万户 ,新增 5 79万户 ,同比增长 7 . 0 8. 63 %,相 比 2 0 年年底 的 2 .万 户 , 05 67 增长超过 5 0倍 。 目前 , 我国 I v用 户规模 占全球用 户数 的 1 。 2 手机电视 。 2 1 年 5月份最 / () 4 据 02
网 络 的 业 务 应 用 的融 合 。 三 网 融合 不 仅 在 物 质 层 面 上 进 一 步
使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 而且在思维模式层面上使整环境下 , 与
份额 还是 市场 比例都低很多 。不过 , 这一方面反映了 中国电台 的市场位 置相对较低 , 另一方面也反映 了中 国电台的广告增长
的 限制 , 场 的 脉 动 弱 , 了 中 央 人 民广 播 电 台 和 国 际广 播 电 市 除 台之 外 , 国 的 绝 大 多 数 电 台都 呈 现 出地 方性 、 土 化 的 特 点 , 中 本 各 台之 间 业 务 联 系很 少 , 几无 经 济 往 来 。 2地 区 发展 不 平 衡 。与 全 国 的经 济 发 展 和 电 视 业 发 展 状 况 .
20 0 2年 9月 , 上海东方明珠移动 多媒体有 限公 司在上海成 立 ,隶属 当地广 电系统 ,覆盖率在上海市 区达到 了 9 %以上。 5 20 0 3年 1 月巴士在线( 0 7年 9月改为 C T 20 C V移动传媒 ) 在南 昌成立 ,在 全国 3 0个城市投入 建设 ,拥有超过 25万部公交 . 车 ,. 4 7万个显示终端。 0 5年 4月 , 20 华视传媒在深圳成立 ,07 2 0 年 1 2月华视传媒 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 覆盖 2 6个城市 , 拥有 终端 95 .万个 。2 0 年北广传媒在北京成立 , 06 隶属 当地广 电系 统, 覆盖 中国石油集 团全 国 3 个省市 1 1 . 8万多座加油站 和北京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概述视听新媒体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以视听形式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媒体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视听新媒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对传统媒体模式和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视听新媒体的兴起视听新媒体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使得各种形态的数字内容能够很容易地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共享。
与传统媒体相比,视听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泛、交互性强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形态多样视听新媒体的形态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电视、网络直播、音乐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等。
这些新兴的媒体形态在传播方式和内容呈现上都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
例如,网络直播通过实时的视频传输,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内容,并与主播进行互动交流;音乐平台提供了在线音乐的收听和分享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收听各种类型的音乐。
视听新媒体行业的竞争激烈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兴起,行业内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各家企业通过打造独特的内容和优质的用户体验来争夺市场份额。
例如,视频分享网站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使用;音乐平台则通过与唱片公司、音乐人合作,提供独家音乐资源来吸引用户登录和使用。
因此,不断创新和提高用户体验是视听新媒体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分析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视听新媒体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视听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可观。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其次,随着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提升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视听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将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和发展。
然而,视听新媒体面临着版权保护、内容审核、用户隐私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来解决。
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
本文将对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 视听内容多样化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网络视听平台上的内容日益丰富多样。
传统电视台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网络视听平台开始涌现各种创新内容,如微电影、短视频、游戏直播等。
多样化的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创新,使得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
3.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取代传统电视成为主要的视听媒介。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不再受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得网络视听媒体更加便捷、灵活,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粘性。
4. 个性化推荐服务网络视听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看记录、点赞评论等行为,平台能够准确判断用户的喜好,并向其推荐感兴趣的内容。
个性化推荐服务使用户能够更快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5. 交互与社交功能的增强网络视听平台不再是单纯的内容浏览平台,而是兼具交互和社交功能。
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参与讨论、发表评论,与其他观众互动交流。
一些平台还提供弹幕、投票等功能,使观众成为节目的参与者,增加了互动性。
交互与社交功能的增强使用户与平台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提高了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6. 付费会员模式的兴起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和服务,网络视听平台逐渐采用付费会员模式。
用户通过订阅会员享受高清、无广告等特权,并获得更多独家内容。
付费会员模式的兴起为平台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促使平台加大对内容的投入和创作,提高了整体质量水平。
7. 广告模式的创新广告一直是网络视听平台主要的盈利方式,随着用户对广告的免疫性增强,传统广告形式已经变得不再有效。
为了提高广告效果,网络视听平台开始创新广告形式,如原生广告、插播式广告等。
媒体运营_精品文档

传播媒体广播、报纸、电视在过去具有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娱乐生活内容逐渐丰富,收听广播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广播早已成为小众的传播方式。
而且各种试听装备已经令人们应接不暇,昔日广播被动收听内容的方式早已被听众抛之九霄云外。
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世界进入高速的信息化社会之后,它们的发展的的确确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报纸虽然咨询海量却也不及网络的万分之一;广播虽然面广,却少了视觉这一重要元素;电视虽然老少皆宜,却也不能随身携带,实时获取咨询。
于是,结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重媒体形式,且随时随地可以浏览的互联网就成为了当下最受宠的新媒体。
广播、报纸、电视作为三大传统媒介向来沿用到今天,但当新兴媒介-互联网和挪移手机的出现,传统媒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电视的传播效果固然是最好,但传播的成本与效果也是成正比的,短短十几秒的广告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干实现。
除去创意费、还需要拍摄费、场地租用费、甚至还有明星代言费等等,企业想要借助电视的传播效果需要自身资本实力雄厚,是否投放电视广告需要长远的计划和及时决断的魄力,投放电视广告不是想想就可以,想实现电视广告梦想,需要过程,残酷的说,也需要一定的实力。
这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付出的投资。
我认为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广告收入逐年下降。
目前在国内,新媒体市值超过 600 亿,未来五年,国内的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 15%摆布的用户增长率、 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
在新媒体广告迅猛的发展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广告总体上呈逐年萎缩和下降的态势。
要知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广告就是生命。
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就是以自己巨大的舆论影响吸引广告商投钱给自己,而媒体则用这笔钱制作自己的版面也好节目也好,争取实现盈利。
广告数量的下降,无异于媒体收入的下降,收支不平衡的产物就是媒体的倒闭。
二是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受到显著影响。
原先的三大主流媒体地位受到了动摇。
电视媒体环境分析

观众分化的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的需 求越来越多样化,电视媒体需要 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提供 个性化的内容服务。
技术创新的挑战
新兴的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等将对电视媒体产生深远 影响,电视媒体需要积极应对这 些技术带来的挑战,探索新的发 展模式。
电视媒体的节目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缺乏 创新和多样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 求。
05
电视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 与对策建议
电视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
内容创新
随着观众对内容品质要求的提高,电视媒体行业将更加注重原创 内容的研发和制作,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将进一步与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新兴媒体融合,实现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媒体环境日益复杂,需要分析该电视台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
分析内容与方法
分析该电视台的受众定位、节目类型 、播出时间、收视率等指标。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收视率、市场份额、 广告收入等数据。
采用SWOT分析法对该电视台的优 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与结论
01
02
03
该电视台的受众定位较为明确,主要 面向本地观众,节目类型以新闻、综 艺和电视剧为主。
观众需求变化
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对节目的品质、内容和 形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对策建议与实施方案
加强内容创新
电视媒体应加大投入,鼓励原创节 目的研发和制作,提高节目的品质 和多样性。
推进技术升级
电视媒体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如人 工智能、云计算等,实现数字化转 型和升级。
视听新媒体业务与电台电视台业务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实践

《中国有线电视》2019(09)於CHINA DIGITAL CABLE TV%融媒体建设%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19)09-0978=2DOI&10.12071/ccatv.2019-09-015视听新媒体业务与电台电视台业务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实践□马晓军(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太原030001)摘要:简述视听新媒体的概念,从打破媒体传输格局、影响广电事业发展两方面阐述其与电台、电视台各项业务的融合状态,分别从突破业务机制、搭建融媒体平台、使用移动客户端、强化台网融合等方面阐述二者协调发展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电台业务;电视台业务Thoughts and Practice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udio-visual NewMedia Businesu and Radio and Television ServiceI IMA Xiaojun(Shanxi Radia and TelevisionStation,Taiyuan030001,China)Abstraci:This papvr brieVy describvs thv concept of audio-visual new media,expounds its inWgraWn with radio and television services from two aspects of breaking the medio transmission pltem and i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and expounds the pmctical inev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from the aspects of bmvking through the business mechanism,building the medio conimenco plaUorm,using the mobile client,strengthening the inWvmtion of the two networks,and so on.Key wordt:audo-visuai new media;mdio service;TV station businvs在网络、信息、数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下,促使视听媒体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在此背景下,对电台以及电视台各项业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河北媒体新媒体平台新闻内容视听化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路径

2018.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传媒观察【作者简介】梁笑然,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张智,研究生,邢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史论研究。
李峰,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立论。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北传媒学院2017年度第九届校级科研课题《河北媒体新媒体平台上新闻内容视听化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KT201713)研究成果。
一、移动互联网平台视听化新闻的特征运用视听符号报道新闻,最早出现于电视媒介。
电视新闻的叙事、制作特点已经被广泛认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则。
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的视听化表达规则还适用于互联网吗?答案是否定的。
移动互联网与电视,在技术手段和受众消费行为上已经有巨大的差异。
彭兰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空间场景化、新闻生产空间现场化等特点。
[1]这些媒介特征使移动互联网平台视听化新闻呈现如下特征:1.来源:UGC 补充OGC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需要专业人士完成,因而过去的新闻内容几乎全部为OGC (职业生产内容)。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新闻来说,事件发生时专业记者常常并不在现场。
而当下,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性和便携性,使得人人都拥有拍摄和制作新闻视频的可能。
可以想见,从当下到未来,新闻内容的生产会越来越多的来自新闻发生的“现场”,其中,用户在新闻现场提供信息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尽管用户并不一定具备专业的采访拍摄能力,但他们拍摄到的视听内容,即UGC (用户生产内容)将成为专业媒体机构重要的内容来源。
从实际上来看,梨视频等一些移动互联网资讯机构恰恰很好的实现了这种模式。
2.内容:快+短+醒目+有趣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表达、沉浸式传播、碎片化阅读成为新闻传播的常态。
甚至新闻游戏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新闻表现形式之一。
游戏性,或者称为娱乐性“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它是21世纪携手工作、实现真正变革的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