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607b61d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a.png)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山东教育出版社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背景介绍1.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25bee83b3567ec112d8a26.png)
实用文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实用文档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实用文档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复习导入一、1.复习背诵《1》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 1.学生展示朗读 2.学生自读故 1.朗读句子二、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1.实用文档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 2.启发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 1.明道喻理三、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1.思考有什么收获 2.读诗句 3.知行合一四、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 1.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实用文档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9af9e04b3169a4517623a302.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59ce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5.png)
三年级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传承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让他们自觉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教学内容
1. 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寓意。
2. 传统习俗: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习俗,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
3.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传统文化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重点: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用于写字和画图,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投影仪:播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3. 教学软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e6b01181711cc7931b716db.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得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得由来2、明白做人得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得道理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得故事2、您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得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她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得原因就是什么?她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得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就是一个受人欢迎得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得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得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得学习情况作出相应得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得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得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得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92b9172377232f60dccca146.png)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7e37d87c24028905fc32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1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2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3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4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6ca4c204a7302768e99396e.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1f5bd9f143323968001c9268.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标: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1、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2、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3、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0fecc7076c66137ee061989.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ad0a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展了一套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为您展示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案,以及一些讲座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词汇。
3.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中文阅读和听力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教案第一课:祖先的足迹1. 通过图画、歌曲,了解祖先的足迹。
2. 研究相关词汇:祖先、足迹、祭祖。
3. 用激发兴趣的方法,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并与家长沟通交流。
第二课:传统节日1. 研究传统节日的一些基本知识。
2. 研究相关词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3. 通过游戏、歌曲、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内涵。
讲座教学设计讲座一:中国的四大发明1. 通过图画、歌曲等切入,引出四大发明的概念。
2. 讲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3. 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讲座二:中国的龙文化1. 借助形象图画,介绍中国龙文化的概念。
2. 通过古老故事、文化传说等方式探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历史。
3. 让学生进行诗朗诵等方式,感受龙文化的神秘气息。
四、教学工具及评估方法教学工具1. 图画、歌曲、手工制作等。
2. PPT、音响等。
评估方法1. 教案中,通过口头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研究情况。
2. 讲座教学设计中,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新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pdf
![最新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546ad41f168884868762d6df.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66cef405fbfc77da369b10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2561ada7aeaad1f346933ff9.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9576af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拓展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2.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课题。
2.通过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1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等。
2.通过故事、诗词、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步: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例如它对道德观念、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组的意见并展示给全班。
第四步: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
第五步:小组合作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民间艺术等。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小组报告。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所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019158ed630b1c58eeb565.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0fecc7076c66137ee061989.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9af9e04b3169a4517623a302.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7a34aab376baf1ffd4fad06.png)
全册备课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所以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按照“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的总体思路,遵循“由浅人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知行合-”的教学理念,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每册分为“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1爱乐群”“公忠报国”五个单元,课文总数32课,涵括尚德、修身、明理、自然、审美、励志尊师、劝学、惜时、自强、孝慈、齐家、勤俭、睦邻、仁爱、诚信、友善、处世、奉公、廉洁、爱国21个子目主题。
课目板块设计兼顾诵读、理解和实践,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
每篇课文的设计,包括主题句、出处、古语今说、明道喻理、知行合一、拓展诵读等部分。
一、二年级学生识字程度低,因此第一、二册课本采用全拼音方式,没有“拓展诵读”;第三、四、五、六册不注拼音,增加“拓展诵读"。
主题句为每课主旨思想,多是出自传统经典的名言警句;“古语今说”对其进行翻译解读;“明道喻理”以人物故事等方式,对主题句进行具体形象化的阐释,以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
“泡泡语”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明道喻理”故事的寓意。
“知行合”将课本所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个单元最后设置一-篇“文化传承”,每册共有五篇“文化传承”。
每册“文化传承”都有一个共同主题,第-一册是节日与节气,第二册是齐鲁文化名人,第三册是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册是山东历史名胜,第五册是山东地域文化艺术,第六册是红色文化与革命遗址。
文化传承突出山东地域特点,涵盖齐鲁文化、地理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文化典籍;2.认识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3.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等,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4.以健全的人格养成为重心,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修之于身,其德乃真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4 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读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诗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检查读的情况。
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说。
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读一读。
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练习朗读句子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诗经.小雅.鹤鸣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蔡邕顿悟书“飞白”蔡邕如何成功的?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一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6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你最喜欢什么季节?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节气节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第二单元砥砺品学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 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志当存高远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讨论意思二、了解句子出处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知行合一画一画9 为学莫重于尊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二、重点难点: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三、课前准备:自己是怎样尊师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是怎样尊师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
为学莫重于尊师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程门立雪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四)、知行合一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10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师为榜样学习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
师者,人之模范也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解道理四)、知行合一读后填写我知道11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牛角挂书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长歌行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不懂装懂”理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
四)、知行合一说一说他该怎么做?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临渴掘井”理解鲁国国君无人帮助的原因。
四)、知行合一说一说如何安排时间?14 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寸光阴一寸金。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何妨一下楼的由来”理解时间的宝贵。
四)、知行合一读一读关于时间的警句,达到背诵。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学习新课1、范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自强的孙膑”理解是怎样自强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