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κ
1
=
⎛ ⎜ ⎝
ε kT ei2Σci zi2
⎞2 ⎟ ⎠
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K:波尔兹曼常数; e:电子电荷; T:绝对温度;z:离子价数; c:ϕ 电位处电解质溶液浓度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1) 影响ζ电位的因素 ③ 特殊吸附的离子(特性吸附) 尤其是发生特殊吸附的高价金属 离子、表面活性剂
6.3.1 胶体稳定理论
6.3.1.1 DLVO理论——经典稳定理论
•
带电胶粒之间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力:双电层重叠时
的静电斥力和粒子间的长程范德华吸引力,它们相互作用
决定了胶体的稳定性。
• 当吸引力占优势时,溶胶发生聚沉;
• 当排斥力占优势,并大到足以阻碍胶粒由于布朗运动而 发生碰撞聚沉时,则胶体处于稳定状态。
Zeta potentials/mv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2)ζ~pH 及其应用
z 以PSA微球为模板包覆法制备Y2O3空心球壳
30
20
10 Y(OH)CO3﹫PSA核壳微球,5.6
0
c pH
-10 0
2
4
6
8 10 12
-20 -30
Y(OH)CO3颗粒,4.3b
5.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三、动电现象
(3)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液体介质相
对于静止带电表面流动而产 生的电势差。流动电势是电 渗的逆过程。
(4)沉降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相
对于液体介质的运动而产生 的电势差。沉降电势是电泳 的逆过程。
2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胶核 胶粒
K+
+
K -I
K+ K I-I-I -I -
K+
+
+
K
+
+
K
-
K+ K I- I-I -I I-
+
K
-I
K+
+
K
+
K -I -I
K+ I- I-I
K -I -
+
K
K
+
+
+
K
(AgI)m
-I-I I- I-I -I I- -
+
K
+
K
K+ K +
K+
AgNO3 + KI →AgI + KNO3
KI过量
胶团 胶粒 胶核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2)ζ~pH 及其应用 z 以PSA微球为模板包覆法制备Y2O3空心球壳
Y(NO3)3、尿素、PVP 、PSA微球
(NH2)2CO +H2O → 2NH3 + CO2 NH3 + H2O → NH4++ OH- CO2 + H2O → CO32- + 2H+ Y3+ + OH- + CO32- → Y(OH)CO3↓ Y3+ + 3OH- → Y(OH)3↓ pH值较低时,以碱式碳酸盐为主: Y3+ +(NH2)2CO + 3H2O → Y(OH)CO3+2 NH4++H+
κ -1 :双电层厚度, 仅和温度及体相电解质类型和浓度有关
κ=
(
e2
∑
ni0 Zi2
1
)2
εkT
1
对低能表面 (<25mV)
1 κ
=
⎛ ⎜ ⎝
ε kT ei2Σci zi2
⎞2 ⎟ ⎠
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K:波尔兹曼常数; e:电子电荷; T:绝对温度;z:离子价数; c:ϕ 电位处电解质溶液浓度
6.3.1.1 DLVO理论
两球形粒子双电层
Hh
重叠时的排斥能:
a:
UE iR =
64π an0 kT κ2
粒子半径
⎡ ⎢ ⎢ ⎢ ⎢⎣
e e
x x
p p
( (
Z eφδ
2 kT Z eφδ
2kT
)
−
1
⎤ ⎥
2
⎥ exp(−κ h)
)
+
1
⎥ ⎥⎦
n0 :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
提高粒子排斥能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分散体系
分子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 1 nm~1000 nm之间 的体系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 介质
分散相
液
气
固
气 液液
固 气 固液 固
名称
气溶胶 泡沫 乳状液 液溶胶
固溶胶
实例
云、雾 烟、尘 肥皂泡沫
牛奶 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胶体分散体系(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 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亲液溶胶 高分子溶液,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缔合胶体 表面活性剂胶束,热力学稳定系统
I
=
24π 3νV λ4
2
(
n12 − n22 n12 + 2n22
)2 I0
I — 单位体积液溶胶的散射光强度;
I0—入射光强度;
λ —入射光波长;
V — 分散相粒子的体积; ν —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n1, n2 —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5.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一、光学性质
I
=
24π 3νV 2 λ4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1) 影响ζ电位的因素 ② 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电解质的浓度)
滑动面
c1< c2 < c3 < c4
电解质浓度 ↑ 反离子的浓度 ↑
压缩扩散层 厚度 ↓ 反离子挤进滑动面
ζ3 ζ2ζ1 c4
c2 c1 c3
ζ4 = 0
•
距离 电解质浓度对 ζ 电势的影响
ζ 电势↓
三、动电现象
电动现象
电泳 电渗 流动电势 沉降电势
外加电场下固、液相间的相对移动 固、液相间的相对移动产生电势差
5.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三、动电现象
(1)电泳 在外直流电场作用下,离子或
带电粒子和附着于粒子表面的物 质相对于液体介质的定向运动。
(2)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相
对于它接触的静止的带电固体表 面(孔性物质的毛细管束表面或 通透性栓塞)的定向运动。
K+
胶团
滑动面
[(AgI)m nI-,(n-x)K+]x- xK+
法扬斯-帕尼思(Fajans-Pancth)规则:胶核优先吸附能与 组成固体表面的离子生成难溶物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胶团 胶粒 胶核
[(AgI)m nI-,(n-x)K+]x- xK+
双电层:质点表面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离子构成的电层 表面电势ϕ 0 :带电质点表面与液体的电位差 ,热力学电位 动电位(ζ电势):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的边界处与液 体内部的电位差,实测电位
• 污水处理,压缩双电层,ζ越小越好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2)ζ~pH 及其应用
• 在研究两种颗粒相互包覆的时候,应选择在两种颗 粒的等电点pH IEP之间的pH值范围内进行包覆,为研究 问题的方便,常用到ζ~pH图
ζ
+mV
0
-mV
pH ζ~pH图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0 ϕ0
ϕδ Ⅰ
Ⅱ ϕδ
表面荷负电
• 曲线Ⅰ:高价异号离子或异号电 荷表面活性剂吸附产生的效应, 导致Stern层电荷反向;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1) 影响ζ电位的因素 ③ 特殊吸附的离子(特性吸附) 尤其是发生特殊吸附的高价金属 离子、表面活性剂
0 ϕ0
ϕδ Ⅰ
Ⅱ ϕδ
表面荷负电
• 曲线Ⅱ:带有与表面电荷相同电 荷表面活性剂吸附,导致Stern层 电位相对有些增加( ϕ s > ϕ 0)。
三种分散系统的比较
类型 性质
胶粒大小 分散相存在单元
能否透过半透膜 是否热力学 稳定体系 丁达尔效应 粘度 对外加电解质 聚沉后再加 分散介质
憎液 溶胶
1~100nm 多分子组成的
胶粒 不能
大分子 溶液 1~100nm
单分子
不能
不是
பைடு நூலகம்
是
强
微弱
小,与介质相似 大
敏感
不太敏感
不可逆
可逆
小分子 溶液 <1nm
-40
-50 PSA微球(乳胶粒),3.2
-60
a
-70
三种颗粒随pH值变化的ζ电位图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2)ζ~pH 及其应用 z 以PSA微球为模板包覆法制备Y2O3空心球壳 z 以PSA微球为模板包覆法制备Y2O3空心球壳
其包覆机理主要为高分子微球表面的静电吸附作用, 其动力学过程取决于pH值变化速率
ϕ0
ζ电势
\ \
\ \\ \
\\ \
\ \
0
x
静电力:使反离子趋向表面 溶剂化:减弱静电力 热运动:使反离子趋于均匀分布 总结果:反离子扩散分布
距表面x处的电势ϕ与表面电势ϕ0 的关系:
ϕ = ϕo e -κ x
κ -1 :双电层厚度
5.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1 胶粒表面的双电层模型
ϕ = ϕo e -κ x
单分子
能
是
微弱 小 不敏感
可逆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一、光学性质 丁达尔(Tyndall)效应
(乳光效应)
实质: 光的散射
散射光的强度可由瑞利公式计算
I
=
24π 3νV 2 λ4
(
n12 − n22 n12 + 2n22
)2 I0
1
5.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一、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
瑞利(L.W.Rayleigh)公式
4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2)ζ~pH 及其应用
• 处于等电点时的颗粒最不稳定,易发生团聚, 故在制备颗粒的均分散体系时应注意pH值的调节, 使其尽量远离pH IEP
• 陶瓷工业中的泥浆属于粘土-水系统: ζ-电位较高,泥浆的稳定 性高。反之,当ζ-电位降低,胶粒间斥力减小,逐步趋近,当 进入范德华引力范围内,泥浆就会失去稳定性,粘土粒子很快聚 集沉降并分离出清液,泥浆的悬浮性被破坏,从而产生絮凝或聚 凝现象。
ζ
• c. ζ的大小是衡量胶体稳定的尺度; • d. 电泳和电渗产生的原因
距离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1) 影响ζ电位的因素
① pH的影响(最重要因素) ② 溶液中的离子强度(电解质的浓度) ③ 特殊吸附的离子(特性吸附)
6.2 胶团 表面的等双电电点层, ζ=0 ,溶胶极易聚沉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3 胶体稳定理论
不稳因素
热力学不(亚)稳体系 重力 Brown运动
稳定因素
双电层静电斥力 空间位阻 溶剂化作用 Brown运动
5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3 胶体稳定理论
(1)DLVO理论 静电稳定理论 (2)空间稳定理论 吸附高聚物稳定胶体 (3)空位稳定理论 自由高聚物稳定胶体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1 胶体的基本性质
6
6.2 胶团表面的双电层
6.3 胶体稳定理论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胶体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在连续的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分散体 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6.2.1 胶粒表面的双电层模型
Stern扩散双电层模型
质点与表面除静电作用 外,还有范德华作用; 因此表面形成一固定吸 附层:Stern层 Stern模型:固定层+扩散层
ϕ δ :Stern电势,带电质点 Stern面与液体的电位差 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 间的电位差
3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5.2.1 胶粒表面的双电层模型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
表面电势ϕ 0
\
\
\
ϕ0
\
\
\
\
0
电荷分布如同平板电容器
不能解释表面电势 ϕ 0与ζ电势的区别
不能解释电解质对ζ电势的影响
x
5.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1 胶粒表面的双电层模型
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
6.2.2 双电层中的动电位-ζ电位
Stern面 滑动面
++++++++++++++++ ++
\
\\ \
\\ \
\ \
\
\
\\
\ Stern面
ϕ0
\ \
\
\ 距离
ζ电位:胶体粒子表面双电层的
滑移面和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 关于ζ电位 • a. 一般|ζ|<| ϕ |;
• b. ζ值受外加电解质的影响;
ϕδ
•I ∝ ν 测定溶胶的乳光强度(浊度),浊度计的设计原理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1 胶体的基本性质
二、布朗运动
• 微小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做不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的热运动表现,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当半径大于5 μm, Brown运动消失
扩散作用 沉降平衡
胶体和胶体稳定性
6.1 胶体的基本性质
κ: 扩散双电层厚度的倒数 a)提高胶粒的表面电位
Z : 离子价数
φδ: 粒子表面电势
b)增大扩散双电层的厚度
( n12 − n22 n12 + 2n22
)2 I0
• I ∝ V 2 鉴别真溶液与胶体
• I ∝ λ -4 波长愈短散射愈强。当用白光照射溶胶时, 散射光呈淡蓝色,透过光呈橙红色
•
I
∝
(
n12 − n22 n12 + 2n22
)2
分散相与介质的折射指数相差越大, 散射光 越强,可区别高分子溶液与溶胶
• 等电点 (IEP)
ζ电位为零时的 定位离子浓度的 负对数
pH IEP : ζ电位为零时 溶液的pH值
6.2 胶团 表面的双电层
6.2.1 胶粒表面的双电层模型
ϕ = ϕo e -κ x
κ -1 :双电层厚度,仅和温度及体相电解质类型和浓度有关
κ=
(
e2
∑
ni0 Zi2
1
)2
εkT
对低能表面 (<25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