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有用与无用”》写作导引

合集下载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理解有用和无用的内涵和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国人喜欢从功利角度判断是有用抑或是无用,习惯于排斥无形的精神世界。

对国人来说,无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可是却不知,它们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

它们能给我们提供人生的意义,提供精神的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

恰如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提及到:“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2)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比如面对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而在其他时候有用。

世俗之士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有用,而他们所说的“无用”,可能恰恰却有着莫大之用。

【写作思路】第①②段:开篇引论、中心论点。

第③④段:分析问题| “有用”意味着经世致用,意味着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他们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力量。

第⑤⑥段:分析问题| 但是那些所谓“无用”的知识也有其大用。

第⑦段:分析问题| “有用”知识与“无用”知识相辅相成。

第⑧段:批判现实| 急功近利、摒弃“无用”知识的社会现象。

第⑨段:解决问题| 同时探寻“有用”与“无用”学问。

第⑩段:结尾。

【优秀范文】1披星戴月探问苍穹,亦将诗酒猖狂(写作知识点:化用法起标题。

2020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docx

2020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docx

202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目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常常只愿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

幅画是他画道友无用的。

在当,人也都在名忙、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味的是,几百年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 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了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目自,文体不限(歌除外)。

目解析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关系,最后在行文中合感想和。

在我的学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有用,是褒,是一个人有作,有成就,人民、社会有献;而无用,是,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一种人才。

但是情况是,人是用某一种准来衡量人是否才,中关于“人”的争,即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史上所“学成文武,与帝王家”就是,科得中是人才,落第不是人才;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人才的狭隘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上已有大大的改,但依然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正在改点,于物,我,世上无物,物是放了地方的源;于事,我,只要我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多重大的明、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入了人科学史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它眼前可能无用,急功近利来看也可能无用。

但至今日,也不能没有一种判断:文化在其本上示了人最广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指点我用什么准来衡量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的束。

因此,我需要从文化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造力”的极意出来看待它。

有用与无用申论作文

有用与无用申论作文

有用与无用申论作文在当今社会,有用与无用的事物和观点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生活方式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有用与无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需求。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被认为是“有用”的事物。

在科技领域,高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机、电脑、家电等,被认为是极为有用的创新。

这些产品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娱乐。

另外,科技的进步也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如精准医疗、3D打印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治疗效果更准确和高效。

在教育领域,教育机构和学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提高自我价值和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一些人可能认为这些事物不一定是完全有用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变得无用。

比如,高科技产品虽然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娱乐体验,但过度依赖这些产品可能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了真实的人际关系。

教育系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的过度强调成绩,使得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反,有些从表面上看似“无用”的事物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显得重要。

例如,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在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有用与无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具体情境和需求。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事物,懂得合理地使用和评估它们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在我们评判某件事物是否有用或无用时,不仅要看表面,还要考虑到其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影响。

高二写作指导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导写及范文

高二写作指导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导写及范文

2023年郑州市秋季高二期中考试作文“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11.09郑州高二期中联考)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

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细微无用”的独特魅力。

厘清“有用”和“无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概念,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大用”。

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

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

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不忘初心,肩挑民族复兴使命,奏响时代新乐章。

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

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

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

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才有用”的观点,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命题立意】①道似无用,实为大用;②无用之用,方为大用;③关注“无用”,成就“大用”;④“无用”,领悟人生真谛。

【下水作文】1.化“无用”为“大用”文/李寨主在木匠眼中毫无作用的大树,却可以给行人遮风挡雨,给鸟兽提供花叶果实。

由此可以说明,一些事物看似无用,实有大用。

然而,如何才能让看似“无用”的东西得以“大用”呢?化“无用”为“大用”,需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

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导引

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导引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导引【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导引】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

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 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

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 材料的思想启示: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

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有用与无用》写作

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有用与无用》写作

‎‎‎‎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有用与无‎用》写作‎篇一:‎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写作指导‎】‎1.关于审‎题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

‎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

“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

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有用与无用为主题的题目

有用与无用为主题的题目

有用与无用为主题的题目一、题目解析1. 主题聚焦- 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要探讨“有用”和“无用”的关系,是一种对概念相对性的辩证思考。

“辩”字体现出文章需要有一定的论证性,可能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有用和无用的内涵、界限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等。

2. 写作思路引导- 可以先明确有用和无用的定义。

例如,从社会普遍认知的角度,什么是被视为有用的东西,像科学知识、实用技能等;而什么又常常被看作无用的,如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艺术创作或者纯理论研究。

然后通过举例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某些在当时被认为无用的发明创造,在后来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像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时,很多人觉得这是无用的知识,但后来电气时代的到来证明了它的巨大价值。

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有用和无用是基于人类的价值观和需求而定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有用和无用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

3. 文体适应性- 比较适合写议论文,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来阐述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

也可以写成散文,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有用与无用的感悟,通过讲述故事或者描写事物来体现两者的关系。

二、学习资料整理(人教版相关知识点)(一)语文方面1. 课文中的哲理思考2. 写作技巧(二)历史方面1. 历史事件中的有用无用体现- 例如,在古代中国,造纸术发明初期,可能在一些人眼中只是一种新奇的技术,并没有看到它巨大的实用价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记录和传播的方式,对文化传承、教育发展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一事件可以用来阐述有用和无用在不同阶段的转化。

- 再如,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有部分人认为是劳民伤财的无用之举,因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长远来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对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认识中国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体现了有用无用判断的复杂性和历史性。

2. 历史人物的观念- 许多历史人物对有用无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比如老子的思想中就有“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从某种角度理解,无为看似无用,但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却能达到无不为的有用效果。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导写与范文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导写与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作文题目: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

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佳作展示兼用有无(48分)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明朝的大儒则说,“学则经世致用”。

我却想说,所谓有用与无用,无非是“明用”与“暗用”,本就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无分彼此,皆有其用。

无用不同于有用,在于其作用往往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

我们称读书上进为有用,而仰望星空为无用,因为前者确定性地带来世俗的名利,而后者的作用往往局限于陶冶人们的内在。

同样的,于国而言,或许经济发展因为其能为每一个人带来直接可感的利益而被视为有用,而文化的保存与艺术的发展则是无用。

可见,有用与无用的界定并非根据其作用的有无,而是根据其作用的直接性。

有用之事诚能经世治民,在人生与社会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归根结底,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

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任何事首先考虑的必须是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

因此,无论是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还是分秒必争的高考备考,无形中的倒计时都要求着我们重理科而轻文科,重应试而轻积累,选择立刻见效的有用而不把功夫费在无用之事上,的确是一种适应社会的选择。

然而,有用之用想要长久发挥,往往需要暗中无用的功用。

如果说有用之事如同一剂药到病除的猛药,那么无用之事便如同一服调养身体的补品,滋补人们的内心,充实国家的底色。

宋濂读完了四书五经,选择了归隐修行,从中体悟到自然之理,将儒学化进散文中,成为了一代大家。

有用、无用作文导引

有用、无用作文导引

高中作文“有用无用”写作导引【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惠子为一棵木瘤盘结、大而无用的树发愁时,庄子告诉他说,把它种在广漠无边的旷野上,你可以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悠哉乐哉。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我们这个时代,为了有用,人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转换为可以兑现的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有没有用、成不成功的主要标准。

功利主义、普遍的金钱焦虑正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以“有用无用”为话题,结合你所见、所闻、所读,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话题延伸】1.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气质,大学用了四年光阴,在给每一个学生塑造着合并同类项的精神气质。

几乎所有的复旦人,都喜欢对复旦学生的这句评价:“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据说此语最早出自一个2000届毕业生在校园BBS上的留言:“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自由而无用,这中间有几分调侃,也有几分不动声色的自得,很是巧妙地诠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和对自身气质的总结。

2.2010年,袁涛以湖北省高考第88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2012年12月29日,没走任何退学程序,袁涛在发表日志《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后,单方面选择“退学”。

【相关文章】1.要想"有用"应多些"无用"之思江曾培近日,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王安忆作了题为“教育的意义”的发言,提出了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她建议同学们“不要尽去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

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

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自然要重视“有用”的东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讲“现实主义”,不讲“浪漫主义”,人还有精神上的诉求,需要空灵和超脱,因而也要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重视“无用之用”。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五石之瓠》中惠子说“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说他“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庄子·人间世》③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zhí用陶土捏制器皿)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④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莫言⑤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之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白岩松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综合古今引语的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的五个方面,其共同的主旨应该是“无用”即“有用”,即“无用之用”。

因为五则材料都是在说“无用”并非真的“无用”,所以,“无用之用”就是以上作文材料的主旨和中心论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无用之用”上,不能偏颇到单说“无用”或“有用”上。

在这一点上,应当能够紧紧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论述,点明“无用之用”深刻含义,辩证地看到“无用之用”,并且可以此为总论点,分解成各个表述不一而道理相同的子论点。

凡是把重点放在“有用”或单方面的“无用”上进行强调的,均是明显地偏离主题了,同学们需要注意应该将自己的文章重点放在“无用之用”上。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最后一段:“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其实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
展示了一个清晰的引言、论证和结论结构,强调了逻辑顺序。
例文的语言和文采
使用了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例文2 :材料作文
例文的主题和论点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选择了主题C,并提出了论点D。
例文的论证和观点分析
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论据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 例文
有用或无用-主题介绍
本次演讲将带您深入了解材料作文,并探讨以“有用或无用”为主题的写作。 了解材料作文的定义和为何选择该主题作为例子。
导写材料作文的步骤
1
总结材料的主要内容
2
概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找出主要论点。
3
构建作文的逻辑结构
4
组织你的写作,确保逻辑清晰、条理清 楚。
分析材料的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论据
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理解其中的观点和 论据。
提炼作文的主题和论点
根据材料,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 论点。
例文1 :材料作文
例文的主题和论点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选择了主题A,并提出了论点B。
例文的论证和观点分析
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论据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合适的例子进行佐证。
例文的结构和组织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人生的“有用”与“无用”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人生的“有用”与“无用”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人生的“有用”与“无用”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生的付出,有的是“有用之用”,比如识字班中认的字,数学课上学的题,升学考试,十分有用:有的却是“无用之用”,比如蹲在路边看蜗牛慢慢爬,躺在草地看白云轻轻飘,宅在家中做喜欢的小手工,漂在海上让思绪“云卷云舒”。

……往往让人生充盈丰满的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民日报》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这篇作文的题目以《人民日报》和《老子》的材料为引子,讨论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人生价值问题。

材料引发了我们对人生、价值、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意解析:1.人生价值的多样性:人生中的付出和努力,有的是为了实现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工作等,这些是“有用之用”;而有些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可能看起来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如观察蜗牛、看白云等,这些是“无用之用”。

然而,正是这些无用之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在《老子》的观念中,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也要懂得欣赏那些看似无用的美好时光。

3.人生成长的过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平衡有用和无用的关系,既要努力学习、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要懂得享受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满和有意义。

4.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功利,要学会欣赏那些无用的美好时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专题01“有用与无用”逻辑思辨类主题作文导写-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上册)

专题01“有用与无用”逻辑思辨类主题作文导写-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上册)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材任务分析+高考模拟链接+主题作文训练)“有用与无用”逻辑思辨类主题作文导写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及分析本单元“逻辑的力量”带领学生们开启一段“逻辑之旅”,试着运用逻辑来发现谬误、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学会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独立思考与质疑,具有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是新教材对高中生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

在教材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应进行思辨类作文的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智者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生活中人们为了这个“合适”竭尽全力,孜孜以求,但往往又不尽人意,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提供的作文素材是智者的一句话和由此引发的一句有在生活现象的感慨。

智者的话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以理解为,要想实现目标,你得具备实现它的条件,找到最能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通过不断的努力,渐渐实现目标。

后由智者所引发的有关现实生活的感慨,则揭示了生活现象,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孜孜以求那些“适合”的以后,发现并不如意,这就需要做辩证的思维了,有的人找到了“适合”的,发现真是最好的,而有的人找到了看似“适合”的,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此题可从正面立论,也可从方面驳斥。

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论证要有逻辑性,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现到实质,深入分析论证观点。

【范文示例1,正面立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事情,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因为只有当我们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时候,他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存在。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特别优秀的人,也会遇到特别美好的人,这样的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但是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其实只有看对方对你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也许这个人在很多方面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他在很多事情上面也能够处理的特别好,但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特别适合你的话,对于他或者是对于你来说,他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导引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导引】
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

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
1. 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

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 材料的思想启示: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
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

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

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

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查这一问题。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

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

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

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

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写作角度】
1.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

2. 全文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

【写作材料】
1. 赛珍珠的《中国之美》中提到的农夫对养花和对天空晚霞的淡漠态度。

2. 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废墟上老妇人手捧玫瑰花的身影,震撼了战胜国苏联士兵的心。

3. 毛泽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 我们也曾看到这样一帧经典的影像画面: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
5. “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

”(余秋雨语)
6. 莫斯科众多街道与建筑物是用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

例如有普希金广场,所以艺术家与城市一起嵌入生活,并流芳百世!莫斯科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难道不是吗?
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字命名。

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著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年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欧美或德国的一座城市中分别会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美国有总高93米的自由女神雕像;丹麦有美人鱼雕塑。

7. 不管哪个民族,文化不会因亡国灭种而消亡,文化在希望就在。

8. 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需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