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意义
有可能的 维护世 界和平是 有希望 的" 20 世纪 0 年 展和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的加 强 国际 经济 格局 的不 平等 � 代以 来 � 苏 联解 体 世 界格 局发 生了 深刻 变化 世 界朝 性将进一 步加剧 而且 国 际经济是 一个开 放性体系 � � 着多 极化方 面发 展 各主 要战 略力量 及其 影响 力 相对 必然 存在 经济发 展所 面临 的外 部危 险和 威胁 如 跨国 � 均衡 � 化 使 中国 � 能够 在在 这个 � 发展不 平衡 � 的国 际 格局 犯罪 金融 危机 知识 霸权 核 心技 术控 制 地 下 经济
[作者简介 ] 文亚西, 女, 四川眉山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200 级硕士研究生� 黄 娟, 女, 广西玉林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200 级硕士研究生�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 � � � � � � � � 1 � � � 20 0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比较
我国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在 提 出 之时 就 天 然的 具 有两 个衔接 �一 个是 与我 国的 现代化 衔接 . 在经 济发 展的 指标体 系上 与温 饱指 标和 现代 化指 标的 衔接 ,使 我们的小 康经济 更具现实 性,方向 性和可操 作性.
� 中壮大自 己的国 际实力 国际 贸易 跨国 公司 等一 些外 部因 素越来 越 对国 际经 当前 我国 与周 边国 家的 关系也 处于 历史 上 最好 济安全构 成新的 挑战 � 国战 略协作 伙伴 关系 不断 巩固 中 印两国 关 系迅 速改 � 产生深刻 影响 善 中 国- 东盟 合作 不断 深化 由 此可 见 我 国与 周边 随着 国内经济 和国际 经济的全 的水 平 一 些边 境的� 划分 问题 逐渐得 到解 决 中 俄两 面接 轨 世 界经 济 的 任何 风 吹 草动 都 会对 我 国 经济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深远,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这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坚实基础。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意味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贫富差距将得到进一步缩小,社会稳定和和谐将得到更好地维护。
二、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
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收入和财富,生活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生活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人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社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将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
社会的科学、教育、艺术、体育等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将推动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将得到更好的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将更加健康向上。
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市场需求,为全球经济治理和改革提供积极的参与和建设性的方案。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小康水平,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社会。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以及实现的路径。
经济层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经济发展。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小康社会的保障,它能够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我们需要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只有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全球经济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层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需要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进步包括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方面面的改善。
只有让人民享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好的医疗条件、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更舒适的住房条件,人民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小康社会的成果。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医疗保健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让人民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医疗服务。
社保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保待遇,确保老年人、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住房问题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加强住房市场监管,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
质、 想 、 德、 思 道 文化 在 内的 民族 精神 。 民族 精神 是 ‘ 周 家 、 个 族 兴 旺 发达 的精 个
论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建 设 中 弘 扬 和 培 育 民 族 精 神
口苏 阜 菲
( 都 师 范 大 学政 法 学 院 政 治 学 系 , 京 首 北 10 8 ) 0 0 9
精神动力 。中国是一个 多民族 的国家 , 这 些 民族 自古 以来 就劳 动、 生息 、 繁衍在 这
块 辽 阔 的 大 地 上 , 并 形成 了一 种博 大 精 深 的中 华 民族 精 神 。这 一 民族 精 神 是 在 长 达 五 千年 的漫 长 岁 月 里 , 5 由 6个 民族 共 同创 造 和 培育 的 ,是 经 过 各个 民族 在 生 产 劳 动
文 化 更 加 繁 荣 、 会 更 加 和 谐 、 民 生 活 社 人
基 本 内涵 民族 是 由共 同 语 言 、 同 地 域 和 共 同 共 经 济 生 活 相 联 系 。 孕 育 着 共 同 的心 理 素 并 质 、 想 感 情 和 文 化 观 念 的 共 同体 。 民 族 思 精 神 就 是 这 个 共 同 体 赖 以 发 展 和 壮 大 的
神支 拄 , 维 系 本 困 、 民族 人 民 生存 发展 是 本 的根 基 。任 何 一个 民族 如 果 没 有 昂扬 奋 进 的 民族 精 神 , 没 有 坚 韧 不 拔 的 民族 品格 ,
没 _ 万 众 一 心 的 民族 志 向 , 不 可 能 存 世 彳 J 就 界 民 族之 林 巾拥 仃 自 己的地 位和 影 响 。
和社会 生活中 , 过思想情感 、 通 意志信念 、
心 理 素 质 、道 德 观念 等 长 期 的相 互 交 融 后 凝 聚 而成 的 , 各 民族 的 共 同精 神 财 富 。中 是 华 民族 的各 族 人 民, 为 了 维护 各 民族 的 同 生 存 和共 发 展 ,为 了 维护 社会 稳 定 和 国家 主 权 , 了抵 御外 国侵 略 和 建 设 美 好 家 园 , 为 不 断 培 育和 发 展 了中 华 民族 所 特 有 的 民族 精 神 。中 国这 个 文 明古 国之 所 以长盛 不 衰 , 中华 民族 之 所 以 能够 不 断 发 展 和 壮 大 , 就 是 同这 一 民族 精 神 密 切 相 关 的 。 关 于 中 华 民族 精 神 的科 学 内涵 , 泽 江 民 同志 有 一 段 精 辟 的表 述 , 指 出 : 在 五 他 “ 千 多年 的 发 展 中 , 华 民族 形 成 了 以爱 国 中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团 结 统 一 、 好 和 平 、 劳 爱 勤 勇敢 、 自强 不 息 的 伟 大 民族 精 神 。 ” 中国古代所孕育 、 展和形成 的传统 发
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宏伟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而制定的重要目标。
小康社会是指全体人民能够达到相对富裕的生活水平,也是一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发展、得到满足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要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此外,政治稳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依法治国、科学立法、党建带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人民的精神文明,提升国家的文明素养和软实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因此,要加强文化建设,激发文化新创意,发挥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引领作用。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不仅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水平,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构筑社会和谐,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环境治理、推行绿色发展、削减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因此,每个人都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拥护、支持人民群众的各项公益事业,营造人人自发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伟大愿景,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建设,全力以赴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奋斗,把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美好家园。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在此基础上,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从实现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是一种赶超战略。
其时,我们想尽快摆脱贫困和愚昧,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现代化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毛泽东指出,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战略。
在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963年9月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勾画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 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但是 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就是 基本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关系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正确理解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着重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小康社会是指人均收入相对较高、普惠性、可持续性的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个相对富裕、美丽宜居、幸福安康的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系是辩证的。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展现和形式表达。
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优化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提出的重要目标,通过努力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只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而且也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力抓手。
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本质论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特点,加强和创新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
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
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们发展的正确历史时段提出的。
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及人口、环境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通过艰苦努力,这种新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对外开放把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
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决。
祖祖辈辈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分阶段发展的。
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走了前面两步,现在开始走第三步。
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世界范围的横向比较来说,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于前列,但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论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论文资料)
论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
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
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1、民生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指数更趋完善,保障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利,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福祉。
2、国家强大。
实现全面小康,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把全面小康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标,才能够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自信、自主、自强地走向世界前列。
3、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改革的完善和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努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4、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小康不仅有利于大多数人的个人福利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能够让人民多一份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自尊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5、推进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蓝图具有重要的节点和支撑作用。
只有全面实现小康,经济、民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够满足现代化要求,让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强大的国家和高素质的国民。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而不懈奋斗的重大举措。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中国终于跨越了世纪之交的“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
全面小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党和政府承担的基本职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步骤,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其次,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奠定了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全面小康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也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全面小康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履行国际责任的生动体现。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的战略,中国的发展成果也离不开各国的支持和帮助。
全面小康将有力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进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
小编整理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一所谓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那里没有烟雾没有战争没有坏人。
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那里的设备都是用太阳能来发电,所以没有硝烟。
那里的商店都是由机器人来管理的,每间屋子都是东暖夏凉;每个房子都有一个控制的机关,想把屋子里变成什么颜色就能变成什么颜色,还可以变成透明的看见屋外的景色,想听什么音乐都可以听到。
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每家的房子都是自己设计的,只要一个机器人用一个月就可以盖好,就连家具都可以自己设计。
在每家都有一个以上的宠物,每人都有一个遥控器,和一个翻译机。
可以让你的宠物听你的话,可以听懂动物说的话。
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每个国家都有一样的地位,也就不会有战争,每个国家和平相处交流。
在这个小康社会里没有残疾人,因为没有病毒没有坏蛋,没有人不开心。
就连知识也是机器人教的。
没有人会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那该多好啊!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会出现,或者想象的更好那该多好。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的小康社会吧!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天,暗了,我的思绪随着朦胧的月色飘向了远处,梦里,一片喧嚣打破了我原本寂静的意境,身体飘起来了。
我支配着自己梦游般的身体飘到了这城市的上空,这里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五彩的霓虹灯向漆黑的夜空尽情展示自己的妖媚,熙熙攮攮的人群仿佛不知疲倦,流水般涌动着,用他们的嘈杂与欢乐谱写了小康社会的美丽诗篇。
咦?为什么看不见超市门口的乞丐呢?原来小康社会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都改行升官发财去了。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 1 页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对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2、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因此,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 。 “ 小 康社会 ”的内涵 和意义不断地 得到 丰富和发展。 1 9 9 5 年党的十四眉五中 全会规划了到 2 0 1 0 年经济 和社会发展 的主要奋斗 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 设 的第二步 战略部 署 。 2 0 0 0 年在 我 国人 口将 比 1 9 8 0 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 实现人均国民生产
、
小康社会的提出
人均达到 5 0 0 美元 ,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 是到 2 O 世纪末. 再翻一番 , 人均达到 1 0 0 0 美元 。 进 入小康社会。第三步, 在下世纪再用 3 0 到5 O 年的 时间 , 再翻两番 , 大体上达到人均 4 0 0 0 美元 。 基本
对宽裕、 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 全面的小康 社会 ” , 不仅仅是解决温饱 问题 , 而是要从政治、 经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 国内生
总值比 1 9 8 0 年翻两番 ; 基本消除贫困现象。 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 ;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初步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9 9 7 年, 十五大 明确提
【 综合论坛 I C O M P R E H E S I V E F O R U M 】
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王 冬 洋
, J 、 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康, 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 产力和科技、 教育还比较落后 。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 变。 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 , 贫困人 1 : 2 还为
关键词 : 小康社会 ; 全面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及意义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及意义论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1.脱贫攻坚,百万家庭告别贫困说到小康社会,首先就得提提“脱贫攻坚”。
这是咱们这几年最大的成就之一了。
以前,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吃顿好饭都得盘算半天,孩子上个学得东拼西凑。
如今,这种日子已经成了过去式。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个庞大的工程,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地。
通过相关部门大力扶持、精准帮扶,咱们已经实现了贫困人口的“清零”。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真真实实地改变了千万家庭的命运。
想想看,曾经一贫如洗的乡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干净整洁的房子,农民朋友们的收入水平也大大提升,连一些偏远山区的小孩都能享受到不错的教育,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这种变化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生敬佩,真的是大手笔、大智慧。
2.经济飞速增长,发展基础稳固再说到经济发展,这可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国家的经济,从以前的“温吞水”逐步走向了“浪潮汹涌”。
不仅是GDP的数字不断创新高,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生活的变化。
比如,路上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商场也更加繁华了,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有选择的余地,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大家都在努力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咱们这几年的发展,凭什么能做到如此快速而又稳定?那就是有着扎实的经济基础和支持。
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科技,国家的整体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粗放型增长,而是朝着高效、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真正做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让大家的日常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3.教育普及,未来更有希望说到小康社会的成就,咱们还得提提教育。
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了未来的整体社会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几乎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遥不可及。
如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在乡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学校条件得到了改善。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班级:A1222班姓名:周邦鑫学号:11219020246【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阶段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成果之中。
使全国人民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从贫困中走进小康,摆脱贫困,让全体老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让中国的的经济,政治以及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
【关键词】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在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自中国全面解放后,逐步走上了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由共产党领导中,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使得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将近二十年。
直到邓小平总书记上任后,做出了正确的领导,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真正走向了发展,走向了进步。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
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康社会,其次,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康水平的特点,阐述了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
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具体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了经济繁荣、民主文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以及人民幸福五个方面。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角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探讨和分析。
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且稳定,这促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需要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吸引外资,鼓励创业创新,以及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一个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贫富差距的问题,通过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动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能力。
政治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民主文明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方面:加强民主建设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需要广大群众参与决策并享受民主权利。
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选举制度,扩大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宣传,健全法制机构,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
需要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能,推行廉洁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减少政府的干预和不公平竞争。
社会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方面主要涉及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享有相对富裕的生活,贫困得到有效根治。
经济发展是国家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基础,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政治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的政治体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政务公开、政策透明,增强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稳定是国家发展的保证,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基础条件。
社会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小康社会要求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均等、可持续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权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基本纲领,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中心工作,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总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胜利。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小康社会要求国家整体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现代化水平。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
,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党的十三大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同时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新的巨大的进展,人民群众将能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人民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要通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
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步推进的建设目标透出的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正文】2012年11月8日至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①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含义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的是“强盛中国”;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的是“幸福中国”,目标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
(一)一字之变,表明进入新阶段十八大主题明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
报告的第三部分更是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虽只是一字之变,然而其寓意却极为深远:它表明了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次大会将“建设”改为“建成”,表明未来十年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历史方位与以前有所不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一字之变,宣示了目标实现的可感知性十八大将以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
过程并无定型,结果则必须是具体而微、可感可知的,这就让人民深刻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三)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十八大报告将十七大的“总量”改为“人均”的表述,并加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目标。
“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体现了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并重。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小康的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
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指标,这一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这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
这也反映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宗旨,就一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处的现状我们之所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现状从全球来看,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
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转眼即逝,挑战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主动寻找机遇,善于抓住机遇。
(二)国内现状1.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实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国内有广阔市场,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提升均将提供巨大潜在的经济需求,中国人口众多,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会有很强的需求拉动。
3.我们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既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又会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必将有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有着强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腾飞富强的向心力,团结奋进,凝聚力量,就一定能夺取新的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全面”包含了两层重要含义:一是小康社会的建设领域是全面的,它不仅仅是要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全面进步;二是小康社会所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就是要使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就当前而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难点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换句话说,没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稳固的物质基础;没有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农民的普遍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因此,“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切实有效地解决,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一)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综合生产能力很薄弱,农民纯收入增长不稳定。
从十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和畜牧业等收入稳步发展,而农业种植业波动较大。
风调雨顺的年份,农民收入就高。
如遇到旱、涝等灾害,收入马上就减少。
大旱不能抗,大涝不能排,农业发展还摆脱不了大自然的桎梏。
(二)科学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科学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科技水平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加之科技部门人员本身传授方式、方法或掌握的程度受限,以及农民自身的科技知识低下,不适合当今科技步伐,在生产上还存在弊端。
出现一些农业问题,农民不懂技术防治不了,科技部门又受人力物资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帮助农民逐一进行解决。
(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等隐形的农民负担制约农民增收。
农用物资价格上涨,使得农民生产成本的扩大,也直接减少农民的纯收入。
农民收入不增加,生活水平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也很那实现。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及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是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得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性”,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
2.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又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推进城镇建设既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3.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
目前,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有一部分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
同时应该看到,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的生活标准还很低。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
4.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5.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使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二)社会社会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的协助,社会应全力配合国家,大力支持国家政策,践行国家政策,以(三)家庭(四)个人1.,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知识,在学校里培养一定的能力,掌握好必备的技能,为以后走出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社会时事,高度关注党中央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并且积极响应。
最后,尽自己的一份薄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虽然我们还是学生,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比如积极宣传环保并以身作则,在学校参加或组织一些开拓创新的活动等。
3.会需要我们当代青年发挥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
我们都知道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要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就是要不断地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必须将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的智慧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有了较高的个人素质,还不一定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建设事业来说,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将个人的理想,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保一致,将个人的才智融人集体的智慧之中,集体的力量才会更加强大,伟大的事业才能得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也会因此得到升华。
因为个人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力量只有结合集体之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力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注释、参考文献)。